第一章 |
第一章至第六章
問安及主題(一1-17)
一.問安(一1-7)
我們來看羅馬書的問安。聖經中的問安有三部分,分別是著寫人的名字,收信人的名字,以及問候的說話。開始時說出自己的名字。書信起首先介紹自己是保羅,是耶穌基督的僕人。他先說自己是僕人,然後才說自己是使徒。他想人知道他是耶穌基督的僕人。能作神的奴僕是有福的。摩西是一個神的奴僕,約書亞、耶利米、阿摩司等也被稱為神的僕人。他們是很偉大的人物。被稱為神的僕人,是很大的稱許。保羅要人們知道最重要的是,他是神的僕人。他想神的意旨在他生命中成就。希望神的兒女都願意成為神的僕人。我們不能夠一方面作神的僕人,另一方面卻驕傲。僕人必然是謙卑的。所以我們一開始便要作神謙卑的僕人。
然後保羅說自己是使徒。看到這個名字時,要留意這名字是帶着權柄的,保羅極重視這個使徒的身分。馬太福音十章1至2節記載耶穌呼召十二使徒,給予他們權柄。馬太福音十章1節稱呼這十二個人為門徒,第2節已經稱呼他們為使徒,有什麼事發生了?因為耶穌給了他們權柄。看到使徒這個名字的時候,也看到神所給予的權柄。保羅是耶穌基督的使徒,事實上他被稱為使徒。他是奉召作使徒的,而不是自己假設自己是使徒。人不能決定自己是使徒。
使徒這個名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指特別的使徒。這樣的使徒有兩個特征,今天不會有這樣的人。第一個特征是他見過復活的主。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1節說:“……我不是使徒嗎?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嗎?”所以一個使徒必須見過復活的主。第二個特征是他經常行神蹟。哥林多後書十二章12節說使徒所作的,他們有特別的權柄和特別的恩賜。今天沒有這樣的人了。使徒這個稱呼有另一個意思,就是一個被教會差派去履行使命的人。腓立比書第二章,以巴弗提被稱為使徒。他是被保羅差派出去的。在這解釋下宣教士可被稱為使徒,他們會有這樣的權柄。
第三,保羅說他是分別出來的。在加拉太書一章15節,保羅說他在母腹中已被分別出來。這是否很奇怪呢?這是什麼意思呢?在保羅還沒有得救的時候,他已經得救了。即使在他一生裏有這麼多年都不是信耶穌的,但實際上是已經被分別出來了。他得救前所有的經歷都在得救後被神所使用。神已經指定了保羅所要作的事,他要傳神的福音。
由第1節的下半部至第5節說到神的福音。這是來自神的,是極為重要的。這不是一些人的哲理,神的福音來自天上,是來自神的。這是神的福音。我們探討神的福音時,便要由“神是誰”開始。這要由應許說起。在舊約聖經裏有哪些記載是關於福音的應許的?有很多不同的經驗記載(例如:賽九6;創三15;申八15;賽五三等)。
福音是關乎基督的。福音論及基督兩方面。首先是祂的位格,祂是誰;其次是祂作了什麼。基督是大衛的後裔所生,這裏強調耶穌基督的人性。祂是一個人,是大衛的後裔。這是已經預言了的。經文也宣告了祂是神的兒子。所以祂是神,也是人,不能只強調其中一面。而不理會另一面,否則便污衊這名稱了。祂成為人,是從大衛的後裔而出的;是被宣告為神兒子。祂不是被造成為神的兒子,因祂一直是神的兒子,借着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復活信息。
現在來看誰是收信人。收信人是被召的人。第6節:“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在福音書裏,呼召的意思就是邀請。基督曾說被邀請的人很多,但只有少數人被選上(太二二14)。但在書信裏,呼召的意思不是邀請,是在權柄下征召。美國有征召入伍的事。軍隊全部是自願入伍的,但在戰爭時,很多青年人會被召入伍。他們不是被邀請入伍,而是在權柄下征召。保羅被呼召成為使徒,他便是一個使徒;我們被召成為基督徒,所以我們是基督徒。保羅所說的是:我們是奉召成為耶穌基督的人,不但如此,我們也是被神所愛的。說被神
召,似乎語氣冷冰冰的;但接着是溫暖的話:為神所愛。
經文又說“奉召作聖徒”。我們成為聖徒是神的呼召。我們必須明白聖徒是什麼意思。就是被分別出來的意思。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聖徒一定是雙手合什禱告的樣子。又或是仰望着神,甚至是頭上有光環的樣子。當我們提起聖徒時,腦海裏便有這樣的形象。但是,凡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是聖徒。上一代,在美國有一位家傳戶曉的傳道人名叫艾朗賽(H. A. Ironside)。那時火車是主要的交公具,如果要橫跨美國便需要幾天時間的車程。艾朗賽有一次乘搭長途火車,在車上,他遇上幾位天主教修女,與她們有很好的交談。有一天,艾朗賽問她們想不想看一看聖徒。她們便高興地表示很渴望看見聖徒,艾朗賽便告訴她們,他自己就是聖徒了。事實上每一個基督徒都奉召成為聖徒。然後他祝福說:“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我們看見恩惠來自兩方面;耶穌基督與父神是等位的,經文讓我們看見耶穌基督與父神同等。
二.保羅的期望(一8-13)
保羅在第8節裏提及一些聖徒:“第一,我靠着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我們若要到父神那裏,就要借着基督,因此我們借耶穌的名向神發出禱告。我向神禱告,不是因為我是誰,也不能借着我是誰就能到達神面前。我們是借着耶穌基督的名來到神面前。
然後提到這教會的信心傳遍天下。一些教會有名氣是由於不同的原因,有的建築很美麗。優美的建築很好,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建築物只不過是工具而已,只會用一段時間。有一些教會則因宣教計劃而有名氣,有的因為福音事工,又有的是因為音樂,更有的因為出色的青年事工。但保羅卻提到羅馬教會是因為信德而變得有名氣。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見證,整個羅馬帝國的各處地方的人,都知道羅馬教會的信德。
第9至13節,說出保羅的一個想望。保羅多次表示想往羅馬去,但因為受着阻撓而不能前往。這裏沒有提到他受何事阻撓,但後文看到他不能前往,原因是有很多工作。第十五章19節下至22節解釋了為何保羅不能到羅馬:“……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裏去。”保羅是因為太多工作而不能到羅馬,在希臘和馬其頓有很多事要辦。保羅在那些地方已經作了很多傳福音的事工,覺得那時可以離開到羅馬去。第9至13節提到一兩個細節,他禱告希望能夠有平坦的道路到達羅馬。他這樣的禱告蒙了應允,但卻不是他想象中那樣。他以為只需乘船便會到達,但實況是他以囚犯的身分去。不錯,他真的平安到達,雖然有嚴重的撞船意外,但他獲救了。這是一個好的課題。我們會向神禱告,而神也令答允,但未必以我們想象中的方法答允。這裏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第11節中,保羅說他想將屬靈恩賜分給他們。恩賜的意思是一些益處,即是說保羅要將一些屬靈益處給予他們。第12節中,保羅說他能在他們中間,便可以彼此同得安慰。作為牧者的希望自己成為信徒的祝福,當信徒得着祝福的時候,他們也成為牧者的祝福。所以服事不是單向的,也不是從講台上向會眾灑下的,而是平等的,由講台下到會眾,再返回牧者那裏。這就是使徒保羅,他認為他會得到那些他從未見過的羅馬信徒的祝福。
三.保羅的責任(一14-17)
再看保羅的一些責任。他自稱是一個欠債的人,對整個世界都欠了債。為何他會這樣說呢?他是否借了別人很多金錢?他們是否給了保羅好處?都不是。為何保羅說自己欠債?其實當人對一些東西有需要的時候,便可說是欠了債。如果我知道你飢餓,而我有食物,對你來說我是欠債了,我應該還你食物。如果我能夠做一些事去挽救人的生命,我就是欠了人的債。為何保羅是欠了全世界人的債?因為這個世界要從他身上得到一些很重要的東西。路加福音第十章中,一個撒瑪利亞人前去幫助一個猶太人。這個撒瑪利亞人覺得自己對猶太人欠了債。這就是基督徒欠了這個世界債,我們欠了這個世界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保羅覺得自己對外邦人和猶太人也是欠了債。
有所謂“兩極舉隅法”,意思是用兩個對照或相反部分來代替全體。例如由頭頂到腳趾,就是說整個的人。若說富有的和貧窮的,即是指所有的人。所以當保羅說希利尼人及化外人,就是指所有的人。希利尼人是有文化的人,化外人是沒有文化的,分別就是有沒有文化。他這樣說是要表示他對每一個人都欠了債。
第15節說,保羅很盡力的要將福音傳給在羅馬人。這說出保羅有很多機會傳福音。為何人們有機會傳福音?因為他們希望傳,保羅也逼切地想傳福音,所以他傳了福音給很多的人。舉個例子。有一個賣鞋的人到了非洲,代表一間鞋公司拓展業務。他寫了一封信給鞋公司,告訴他們當地沒有市場,因為當地人都是赤腳的,向他們賣鞋是多此一舉的。那間公司便差派第二個人前往。他寫信給公司,要求他們送大量的鞋到來,因為那裏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那裏沒有人穿鞋子。在那裏,他看到了機會,所以他便逼切的去作。
我們也是一樣。正如保羅很逼切的想傳福音,然後他說不以福音為恥,就是說他那麼逼切地去傳,因為他不以福音為恥。這個意思是反喻法,就是以反面的意思來襯托。例如說某人不太喜歡某樣東西,事實上即是說他極之不喜歡。又例如說一個有錢人會說他不是很窮,這似乎是一句負面的話,實際上說他很富有,只用來襯托出正面的意思而已。
在使徒行傳第二十章,有一個名叫猶推古的少年人。保羅講道的時候,他睡着了,且從三樓掉下來,保羅便將他救活,接着他說“得的安慰不小。”事實上他的意思是得着很多的安慰。
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是什麼意思?即是為福音的緣故而感到驕傲,就是以福音為傲。實際上保羅可以有很多原因令他以福音為恥。例如他因為福音曾被人責打,被人用石頭襲擊,被監禁,被猶太人所憎惡和嘲笑。但是他卻以福音為傲。為何保羅那麼逼切傳福音?因為他是以福音為傲。為何他以福音為傲?因為是神的能力使人得着救恩。我曾經聽過有人講道時這麼說:“福音是神給人的炸藥。”炸藥是毀滅性的,我不認為福音應該這樣描述。相反,福音可以比喻為神的發動機,有不斷且強大的能力供應,是神給予救恩的發動機。
我們要很逼切的去傳福音,因為不以福音為恥,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這是完全符合邏輯的。我們應當以福音為傲,因為有神的大能使人得救恩。我們自己也看過這大能,我們見過罪人因着神的大能得着很大的改變。這就是能力,一個使人心改變的能力。
接着說要先到猶太人中間,這有兩個意思。首先,在歷史上說,先到猶太人中間是正確的做法。使徒行傳記載福音所傳的次序是由猶太人到外邦人。使徒行傳十三章46節記載,因為猶太人排斥福音,保羅便到外邦人中間傳了(徒一八6;二六20;二八28也有記載這次序)。第二個原因比較困難,要有一些預言應驗。神的國度在以色列人悔改後才重臨世上,所以神要每一代的以色列人都聽到福音。有時我們想放棄猶太人,但不要這樣作。馬丁路德放棄了猶太人,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首先要和猶太人分享福音,他們卻不作任何回應,十分忿怒。我們不應該學效他們,相反要在有機會時再向他們傳福音。神的義為何是神的大能?因為神的大能在神的義中顯明出來。神的義不單顯明神是誰,也告訴我們如何得救。究竟公義如何給予人?“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是一句很特別的話。人們對這句話有不同的意見,但我估計這句話是這樣的意思。由一個信心的層次到另一個信心的層次。當人得救的時候,他是在某一個信心的層次上,他的信心不斷增長,所以是一個個層次的增長。哈巴谷書二章4節可以作證明:“義人必因信得生。”這節經文在新約聖經中引述了三次(加三11;來一○38及這裏)。
稱義:神的義歸與人(一18-五21)
一.定罪:普世的人都需要神的義(一18-三20)
接着的經文中有四個因為。先探討神的義如何歸給人。外邦人的罪,是神的忿怒之顯明。這段經文很難接受。多年前我與太太在青年人中間事奉,在周末多會有退修營。我們到某個營地,營地通常是很美好的。但前往營地時要經過屠場,常發出臭味的,但必須經過才可到達營地。當我讀這段經文時便有一個感想,就是在那裏你看到美麗的圖畫,但站在這裏你需手掩鼻子,就如人犯罪的醜惡。
1. 外邦人有罪(一18-32)
在第18節有一個因為,這是為何有神的恩典。我們需要神的公義,因為神的忿怒已經顯明出來。這不是說已經被顯明,也不是說將會被顯露出來,而是現在顯明出來。當我們看見今天的社會,便看到神的忿怒如何在我們眼前顯露出來。經文有三處說神任憑他們,說明神忿怒所帶來的結果是任憑他們進入更大的罪惡。
我們若持續犯某一種罪,便引來更大的罪。這就是神的審判。經文又提到世界上很多不道德的事。這也是神的審判。例如同性戀是神的審判。人的心敗壞到極點,這也是神的審判。今天,神的忿怒在我們眼前顯明出來,我們看到人的墮落。這就是神的忿怒。
神的忿怒顯明是有原因的。這裏展示人如何攔阻神的真理。大學的哲學課會提到聖經,但那些哲學家對聖經沒有興趣。當提到借着耶穌基督和有關的事,他們也不會有興趣去聽。任何與基督信仰有關的事,他們也不會有興趣,他們只會去攔阻,因此神便顯明祂的震怒。保羅說了一些神忿怒的原因。
首先是人拒絕自然的啟示。有兩個問題可以問無神論的進化論者。這兩個問題對於失喪的人來說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那些自稱不信神的人,又或是自稱不信有神的人。第一個問題是:是否每一樣東西也有其源頭,抑或是沒有源頭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卻很重要,很合乎邏輯。是否萬事也有源頭,或是來自無有的?我從沒有聽過有人說萬事是來自無有的,這根本沒有可能,因為所謂無有,意思即是空虛。沒有任何東西又怎能製造東西出來?沒有東西又怎麼會有東西?所以又帶來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萬事也有源頭的話,究竟與人有沒有關係呢?很多的科學家也有這樣的結論,甚至不信的人也會有以下想法,就是在創造之後有一個有智慧的設計出現。當我們說在萬物背後是有智慧的設計,就是說有一個位格的存在者去作萬事。所以每當看見眼前萬物時,我們只有一個結論,就是有神的存在。
我們從第20節看到神的兩件事情,首先是神的永能。這天地萬物的創造有很大的能力,有地震、旋風,海嘯等。我們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究竟是誰創造這一切呢?在創造的背後有永能的存在。另一件事情就是神聖。在萬有的背後我們看到神的存在,所以第20節說:“……叫人無可推諉。”
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就是究意不信的人是否都失喪的呢?保羅在這裏不是要講論究竟不信的人是否都要失喪,他是假設了這些人已經失喪了。那麼究竟他想證明什麼呢?就是神如何公平地審判這些失喪的人。神讓我們每個人也有腦袋,借着這個腦袋我們可以去看這個世界。不論你的教育程度有多高,當你看見這大自然的時候,你便應當想到一切的背後都有神,甚至不信的人也應該有這想法,但是人們不去敬拜真神,反倒自己製造偶像。所以這裏假設了他們是失喪的,這便解釋了神為何可以這樣審判世人。我要再作解釋。一個不信的人從未聽過福音,他是失喪的;但比一個聽過福音而不信的人,他的審判比較輕,因為刑罰有不同的程度。馬太福音第十一章後半段有提及類似的問題。基督斥責那些祂曾去到行過很多神蹟奇事的地方,它們也是被咒詛,連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懲罰也不及它們。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城市的人聽過,亦看見過基督。這裏的人所得着的啟示比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人多,但是他們卻失喪。神可以公義地審判這些不信的人,而實際上,他們的審判比物質化社會的人輕,在美國、香港、西方的社會裏,很多人有機會聽福音,但他們排斥、棄絕了福音。除非人知道自己是失喪的,否則人不會尋求救恩。人需要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是失喪的。人需要神的義。外邦人要面對神的忿怒。這並不是指將來的地獄,而是在此時此刻看見神的震怒。重點是神將這些人交給罪,以表明神的震怒在世上。
在第19和20節,我們看到人排斥自然的啟示。當人看見所創造的世界時,應當看到背後有一位創造者。保羅提出兩點,是可從這創造的世界中看出來的。首先是能力,是極大的創造能力。山脈會轉動,蘊含極大能量。地震有極大的能量,颱風也顯出大自然的威力。人看見這被造的世界,便是看見神的大能。大自然的能力是永恆的能力。這世界背後的創造者就是神,即使是異教徒也沒有借口說沒有神。
保羅不是要解答究竟異教徒是不是得救的問題。很多人以為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嘗試回答這問題,但事實上不是,因為保羅假設了異教徒是失喪的。保羅也不是要證明他們失喪。他要證明的是神可以憑着公義去審判異教徒。那些未曾聽過福音的人,神怎樣可以公平地審判他們呢?保羅說,在這個世界上,人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明證,但人們並沒有敬拜這位創造宇宙的真神,反而自己製造偶像去膜拜。他們敬拜很多東西,但卻不去敬拜真神。所以神借着創造顯明了自己,而異教徒及不信的人雖未曾聽過福音,但也因此而受審判。借着異教徒的生活方式,可以知道神的震怒為何發出了。
神的震怒顯明出來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人拒絕神最初的啟示。第21節說他們知道神。就是在很久以前的歷史裏,當時世上的人也知道有神,但他們卻離棄了神。在歷史裏人拒絕了神最初的啟示,我們看見人怎樣離棄神。人們作了兩件事,第一是他們沒有去敬拜神和當作神來榮耀祂,也沒有尊重祂。其次是他們不去感謝神。我們知道在人的生命裏,當人不感謝神的時候,就是人離棄神的一個早期征狀。我們不去感謝神,就是我們沒思念神,所以他們無知的心便昏暗了。當人們離棄了神後,便不會有正確的思路。人們可能很聰明,但在與神的關係上,心思是黑暗的。
接着是神的震怒所帶來的後果。在第24、26及28節,保羅說“神任憑他們……”。究竟是什麼意思?就是神任憑他們被罪惡捆鎖,神震怒的顯明就是讓人看見他們在罪的捆鎖之下。有一個原則,就是一種罪會帶來另一種罪更大的罪的捆綁。保羅在經文中解釋了這道理。
神任憑他們作三件事,第一是道德上的不潔(第22至24節)。這裏有什麼控訴?他們自以為聰明而實際上是愚拙的,他們的心地昏暗了。他們作了什麼?他們曾經知道神,但卻離棄神,並且將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將不能朽壞的神變成可以朽壞的偶像。那些偶像是每況愈下的,人類、飛禽、走獸及昆蟲。它們越來越
差。我們可以從很多不同的文化裏看到這樣的偶像。在埃及仍然有人崇拜蛇及蟲動物,希臘文化也有這些東西,他們膜拜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他們作了這些壞事,所以神任憑他們去作。這就是對他們的審判了。神任憑他們去滿足他們心裏的私慾,那些污穢的東西就是道德上的不潔。
一種在宗教上的罪,帶來在道德上的罪。如果我們排斥神的話,我們的生活就好象野獸一般。這裏不是說性是不對的,在婚姻裏的性是美麗的,但在婚姻以外的性則很可怕。所以罪可以將美麗的東西扭曲成為醜陋的東西。第一個審判就是性的不道德。當我們的文化受這些事捆縛的時候,神的審判就顯明在這文化中間。
其次是同性戀。這實在很奇怪,在西方文化中很普遍。在我的成長期中,不知道何謂同性戀。我唸大學第一年時,選修了心理學,其中一課是關於由正常的行為變異,其中一種變異的行為就是同性戀。今天人們主張不要歧視這種行為,但那時候不一樣。我也不知什麼是同性戀,我查考字典,發現這詞語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相同性別的人產生興趣。我們坐下想,我愛我的同房,我是否同性戀者?我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但今天這是很普遍的現象。我看,這是神對西方文化的審判。在早前的一個控訴,他們將不能朽壞的神變為偶像;在這裏,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是什麼虛謊?他們去敬拜偶像而不是敬拜真神,敬拜受造之物而不是敬拜造物之主。他們敬拜人、動物、樹木及其它的受造之物。
第26節說出審判,“……因此,神任憑他們……”,就是放縱自己的情慾。經文開始的時候提及女人,我還以為先提及男人,但不是。這是有理由,因為女人比男人少犯罪。若然女人也不再持守道德標準,這社會便不得了。有人會說這是雙重標準,但我看事實的確是這樣。在原文聖經裏,經文中女人的意思是女性;在希臘文中,女人和女性是兩個不同的用字。
女性指一個特別的性別,將她們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即是說女同性戀者;男人也是如此,不去接受女人順性的用處。應該是男女彼此相悅,而不是男男相悅,或是女女相悅。我們看到神在同性戀裏的審判。神任憑他們這樣作,這是神忿怒的顯明。因為他們的罪,他們就在自己身上受了因妄為所當得的報應。性的不道德帶來疾病,當然同性戀也帶來了疾病,特別是愛滋病。因為這些罪,他們便在自己身上受到報應。神的震怒在人道德之不潔上看到,也在同性戀中看見。
第三樣是不符合神旨意的心思意念。人們作錯的事,就是故意不認識神。他們的心意拋開了神,甚至他們的生活沒有神。美國的電視節目有這種現象。我有很長時間沒有去看電影了,偶然看一下,留意到電影中描述家庭時,總不會講述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也看不到有一個家庭謝飯禱告的;沒有提到美國人去禮拜的。你看到他們逐漸將神從心裏挪去。
這對我們的思想有影響。若是我們將神變為偶像,我們就會變得不道德。若是我們將神的真理變為虛謊,有同性戀的後果便不足為奇了。若是我們將神從我們的心裏挪去,我們的心思便敗壞了。一個敗壞的心會作出種種罪行,例如驕傲、自誇、惡事,違背父母等。這些罪都是由敗壞的心所帶出來的。
第32節是高潮所在。他們其實知道神是審判罪的。他們的心清楚知道有神的審判。他們的思想裏有一個矛盾。他們對自己的惡行不感滿足,還要其它人一起去行。他們犯罪,也鼓勵其它人犯罪。神的震怒帶來三樣審判:道德上的不潔,同性戀及敗壞的心。在今天的社會裏,神的震怒就這樣顯明出來。這裏所講到的是外邦人的罪,猶太人當然贊同,並且相信外邦人都有罪。他們恃着自己是猶太人,覺得自己不象外邦人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