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
 第三十讲

『歡喜的與神和好』

羅馬書51-5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讀書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一本書讀到後面時,前面的內容卻忘記了,特別是讀聖經時會有這樣的情形。羅馬書是聖經中不容易讀的一卷,裡面反反覆覆的繞著『因信稱義』這四個字談,十六章聖經不算長,但是我們讀過之後很快就忘記羅馬書的內容有哪些。按照『因信稱義』作為羅馬的的中心,保羅從一章18節開始談罪的問題,一直談到四章結束,他討論的核心就是,「每一個人都是有罪的,我們的罪無法用行為、割禮、及律法解決,只有信耶穌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第二大段從五章到八章,保羅談信耶穌的難處是什麼?為什麼很多基督徒信了耶穌還是沒有喜樂?為什麼很多基督徒信了耶穌還是常常犯罪?第三大段從九到十一章,談為什麼以色列人有了神的應許,卻因為不信耶穌而失去罪開始的祝福。第四段從十二章到十五章13節實際的談基督徒要怎樣過日子。十五章其他部分及十六章是保羅個人對羅馬教會的問候及提醒。

 

我們今天開始要看羅馬書的第二個大段落,關於基督徒的內在衝突。今天所看的這一段經文,是這個段落的引言,在這一段引言當中雖然保羅沒有把基督徒有什麼內在的衝突講出來,但我們在這短短的五節經文中可以看到保羅的鼓勵,他要基督徒「歡歡喜喜」的。為什麼他要這麼說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人遇到了患難,很難保持什麼「歡歡喜喜」的心情,當一個基督徒一樣會有患難。所以保羅在進入這一個大段落的正題之前,先講一些鼓勵的信息。

 

按照原文聖經來分析,這五節經文告訴我們三個能夠歡喜與神和好的理由。

 

v1:『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 神相和。

 

這節經文的「得」字,在聖經原文中是一個常用的動詞,意思是「有」。『得與 神相和』這一句話從原文字面直接翻譯,是「有平安到神面前」。基督徒能夠歡喜與神和好的第一個理由就是,有平安到神面前。

 

「和好」是一個普世共同的期望,在上一個世紀快要結束之前,天主教教宗提出「和好」的呼籲,希望全世界能夠帶著和好的關係進入二○○一年。在台灣包括宗教、公益、以及許多不同性質的團體在二○○一年共同推動「和好日」的運動,這一個運動在網路上做了一個問卷調查,題目是「200E您最希望誰和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投票後,有好幾種組合,按照得票比例的前三名,第一名是「春嬌和志明」,這兩個好像是電視劇裡面的角色,我家沒電視我不懂這是什麼,不過這兩個名字在二○○一年很紅,很多人希望他們兩個和好;第二名是「陳水扁和江澤民」,當時的兩岸領導人,很多人選這一組,當然是希望大家能夠平平安安的過日子;第三組是「湯姆克魯斯與妮可基嫚」,這兩個電影明星夫妻當年在鬧離婚,很多人不希望他們婚姻失敗。其他大家希望彼此和好的人還有「陳水扁與呂秀蓮」、「小布希與阿富汗」、「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夏隆」、「連戰與李登輝」、「苦苓與蘇玉珍」、「陳文茜與林重謨」,這些人都是屬於很有名的公眾人物。在這份希望和好的調查中,有一組沒有名字的組合,有將近百分之五的人選擇,這組的內容是「我爸與我媽」,可見在許多家庭中缺乏和好。從國際到國家、社會,以致於個人的家庭,都有人期待著「和好」。二○○一年到現在也已經三年了,看起來當年大家所期待的和好,並沒有實現多少。人與人之間的和好並不容易做到,因為這是雙方的事。

 

但是人與神之間的和好是單方面的,只要人願意,在耶穌基督裡就能夠與神和好了。保羅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 神相和。』之前我提到,『得與神相和』這一句話按照聖經原文的字面,直接翻譯是「有平安到神面前」。當人願意跟神和好時,是帶著平安的到神面前的,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不用擔心神會跟我們算老帳,以前所有得罪神的事情,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神不會追究了。

 

第二個能夠讓我們高高興興的與神和好的理由在第二節:『我們又藉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這一節的「得」跟第一節的「得」,在原文中是同一個字,我們除了有平安與神和好之外,還有身為基督徒而有的恩典,『現在所站的』是指目前的景況。基督徒能夠歡歡喜喜的與神和好,是因為活在神的恩典中。

 

很多基督徒並不知道自己活在神的恩典當中,總是為著還沒有臨到的問題憂慮害怕,只要有一點點問題的跡象就開始擔憂起來,一方面相信神,另一方面想靠著自己的方法去面對問題。上個禮拜我有這種過度的憂慮。前一個禮拜五我父親住進安養中心,因為一些因素,看起來我需要負擔所有的費用,我估算了一下我們家的經濟情況,大概我只能勉強負擔一年,雖然一年後我才需要擔心經濟的問題,但我已經想到賣房子的事了。我不知道這樣的處理是不是最好的,但我知道這麼做會對不起很多人。憂慮了幾天之後,上禮拜三收到一個電子郵件,這一封信提醒我不要憂慮,這封信是一個邀稿的信息,要我寫八十五篇稿子,這些稿子的稿費足夠我父親在安養院住三個月的費用,如果我能順利交稿,稿費下來的時間大約就是我所估計錢用完的時間。看起來並沒有完全解決我所憂慮的問題,但是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知道神要我學習交託。

 

我們的日子將來會如何,誰也不知道,但我們總是為那些還沒發生的事情擔心害怕,而忘了活在當下的恩典。當摩西離開世界之前,為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祝福,祝福到最後一個支派時,摩西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我們常常以能力來衡量可以過什麼樣的日子,但是神的祝福和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神要我們經歷祂的恩典,祂按著我們的需要把恩典賜給我們。只有這種看見的人,才有可能歡歡喜喜的過每天的日子。

 

第三個能夠叫我們歡歡喜喜與神和好的理由是,有盼望。第二節的下半節說:『並且歡歡喜喜盼望 神的榮耀。』接著在下面的兩節解釋盼望是怎麼來的:『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沒有一個人喜歡患難,特別是從來沒有經驗過的患難,常常會叫人覺得這一次「死定了」,在困難當中很少人能做到歡歡喜喜的,除非他很有把握患難之後有特別好的事情發生。一般人對於苦難有兩種態度,一種是逃避,採取逃避態度的人說:「既然我們無法逃避不幸的遭遇,唯一的辦法就是儘量的享受。」這就是所謂的享樂主義,「今朝有酒今朝醉」是許多人面對苦難的方法;第二種面對苦難的態度是逆來順受,反正逃不了,就咬緊牙關撐下去。這兩種態度都是極端的,都無法從苦難中成長。

 

保羅說我們之所以能夠歡歡喜喜的盼望,是『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是一個過程,基督徒信心的成長過程。我們對神的信心不是在決定信耶穌的時候建立起來的,有人決定信耶穌的當下是基於感動,有人是因為想通了,不管是感動之下的決志,或理性思考後的決定,每個人的信心還需要真實的經歷,才能建立起來。

 

在我們的中文聖經中,把許多不同的字都翻譯為知道,在這裡所用的『知道』在原文中的字基本意思是「看見」,透過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有的時候我們所「知道」的事,都只是頭腦運作的結果,並沒有透過親身的體會而「知道」。神讓我們透過患難產生盼望,並不是故意叫我們受苦,而是讓我們更加長大成熟。

 

最近一二十年,西方教會對中國大陸的教會情形很有興趣,在一九五○年代以前,中國大陸有許多西方國家派去的宣教士,但是在共產黨掌權之後,所有的外國宣教士被趕出中國,那個時候估計中國的基督徒大約有八十四萬,經過四十年之後,在一九九○年代中共開始採取走開放的路線,經過調查發現,雖然過去四十年中國教會有許多苦難,但中國大陸的基督徒人數已經超過五千萬了。有一個美國學生去香港研究中國教會的增長,他出發前有一個朋友問他:「上帝既然這麼愛中國教會,為什麼要讓他們受那麼多的苦呢?」這個學生回答不出來為什麼。後來這個人到中國旅行,看了很多教會,認識了很多中國基督徒,之後回到美國,他問他的那位朋友說:「上帝既然這麼愛美國教會,為什麼不讓我們像中國教會一樣受苦呢?」

 

我們不需要為了教會復興而自討苦吃,也不用為了跟神有好的關係而苦待自己。我們要的是在患難中學習依靠神、體會神的作為,用歡歡喜喜的態度去經歷所遭遇的每一件事。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