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 獻上自己

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7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8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十二章1-8 節: 變化更新的生命

保羅在每封書信中總是用一種誠懇的態度來勸勉信徒活出基督徒的生活而作為他神學討論的結束。他在前幾章已經堅持的主張,我們在神面前的地位是完全倚賴著基督的恩惠,而不是倚賴我們的善行。那赦免我們罪惡的豐富的恩惠也成為我們一種行善強有力而不可抵抗的原動力,並且使我們人生的全貌都變化更新。

1 節: 當人按著神的律法,獻上祭牲時,祭司將祭牲宰殺,切成塊,然後燒在祭壇上。祭牲是重要的,但是一顆順服的心更加重要(參撒上122;詩40:6;摩21-24)。神希望我們呈獻的不是祭牲,而是把自己當作活祭獻上。每天撇下個人的慾望來跟隨祂,把所有力量和資源都奉獻給祂,信靠祂的引領。我們應當為此而感恩,這樣做全因祂赦免了我們的罪。

1- 2 節: 神對祂的兒女有一個最完善,最美好的計劃。祂希望我們成為新人,心意更新,並且榮耀祂、順服祂。祂所希望的,對我們都是最好的,祂也已賜下愛子,使我們可以得著新的生命,所以,我們照理應當喜悅地將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祂。

2 節: 這個世界的行為與習俗,絕大部分是自私且腐敗的,所以聰明的基督徒都不應該效法。但是我們拒絕和世界妥協,卻不單是局限在行為和習俗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方面。所以,這一節也可以翻譯為"不要向世界妥協,要更新改變你的思想"。一個脫離了世俗行為的人,仍然可以是一個自私、貪婪、驕傲、頑固和狂妄的人。惟有我們的思想被聖靈更新、改造和重新建立之後,我們才得著真正的更新(參5)。

十二章3-8 節: 靈裏謙卑

這個特別是對教會的領袖講的。許多時候那領袖的地位本當叫我們謙卑的,反而使我們驕傲了。許多時候,一種具有某種才幹恩賜的人,總是存著一種輕蔑他人所具有別種才幹恩賜的傾向。關於這一點保羅在林前十二至十四章裏有詳細的講論。

3 節: 正確地估計自己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有些人過於輕視自己,有些則過高地估計自己。一個準確的自我評價必須基於對自我價值的認識,這是指在基督裡的身分。離開了基督,在永恆之中我們就所值無幾;但是在基督裡,我們就價值連城,而且有事奉的能力。倘若你只從世界的成功標準來評價自己,就看不到你在神眼中的真正價值了。

4-5 節: 保羅以身體各部分不同的功能來教導信徒應當怎樣一起工作生活。正如人的肢體在腦的指揮下運作,信徒也當在基督的權能和指揮下一起工作。(參林前112-31;弗1-16)

4-8 節: 神給我們各人恩賜,好建立祂的教會。為了更有效地運用恩賜,我們必須:(1)知道各樣的恩賜和能力都是來自神的。(2)明白並非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恩賜。(3)知道自己是誰,能在哪一個方面做得最好。(4)奉獻自己的恩賜來服事神,而非謀求個人的成功。(5)不做任何保留,要將恩賜全然獻上。

6 節: 神的恩賜在性質、能力和效果上都有分別,這是按著祂的智慧和恩典,而不是按照我們個人的信心來定的。"信心的大小"(13)是指神會賜給所需要的適合的能力,讓每個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來激發更多的信心,因而產生更多得力的教師和僕人。這些都是神賜予教會的禮物,祂依照自己的旨意賜下信心和能力,我們的責任是忠心地遵照神所託付的去服事別人。

 在聖經中的"先知"未必都是預知未來的人,因為先知也經常傳講神的信息。(參林前11-3)

6 - 8 節: 看看這裡所列出的,想一想甚麼人可以擁有這些恩賜。先知要有膽量,勇於發言;執事需要忠誠;教師要有清晰的頭腦;勸導的要知道如何打動人心;捐助者需要慷慨有信心;領袖要有行政的頭腦;安慰者則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願意關懷他們。上述所提到的所有恩賜,不可能由一個人完全擁有。一個堅持己見的先知不一定是個好的勸戒者,慷慨的捐助者也可能不是稱職的管理人員。你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恩賜,就要思想該怎麼樣使用這些恩賜來興旺教會,與此同時還要時刻提醒自己,個人的恩賜不可能獨力承擔整個教會的工作。應當為其他人擁有跟你不同的恩賜而感恩,以你之長補他之短,並且甘心情願地讓他之長來補己之短,這樣你們就能一起建造教會了。

十二 章9 - 21 節: 屬天的性格


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十二章9 - 21 節

即如弟兄的相愛,對罪的恨惡,尤其在我們自己的裏面,要殷勤,要喜樂,忍耐,常有禱告,樂意款待人,有同情心,注重那尊貴可敬的,和平的,並沒有惡意憤怒。

9 節: 一般人都知道怎樣裝出愛人的樣子,比如說話溫柔些,不傷害別人的感情,照顧他人的利益等等。有時候我們也會假裝為情所動,例如聽到別人的需要時我們可能同情憐憫;碰到不公義的事情,會義憤填胸。但是神吩咐我們要真摯地愛,這是超越了表面或禮貌上的愛。真正的愛是要為別人的好處付上自己的代價,如時間、金錢、個人的參與等等。單獨一個人永不可能擁有足夠的資源去愛整個社區,只有教會能夠這樣做。所以我們既要關心個別人的需要,也要關注整個社群的需要,整個教會的信徒要一同攜手,奉主的名去愛眾人。

10 節: 我們有兩種恭敬人的方式。一種是懷有利己動機的,譬如恭敬老闆,為的是希望他能給我們更多回報;恭敬僱員,為的是希望他們勤奮工作;恭敬財主,希望他能夠對我們的事業有幫助;恭敬有權勢能力的人,是希望攀附他們,不與他們為敵。但是神要我們恭敬人的方式,是要我們懷有愛心。基督徒要恭敬別人,因為他們也是按神的形像被造的,他們也是在基督裡的兄弟姊妹,對教會也能作出獨特的貢獻。神要求我們恭敬人的方式,對你來說是不是比較困難?是不是跟你競爭的天性不合?為甚麼不嘗試真誠恭敬地對人呢?

13 節: 基督徒的款待跟社會上的應酬不同。世上公認的待客之道是作主人的要把家中收拾整齊,飲食供應充足和豐富,招待舒適周到。但是基督徒的款待重點卻在於客人的需要上,例如休息的地方、營養充足的飲食、聆聽的耳朵、彼此的接納等等,而不是單純在物質方面顧全主人的面子。所以一個普通的房間,簡單的飯菜,甚至客人也要幫忙家務等等,都算作是適宜款待的環境。所以不要以太累、太忙或太窮為藉口,拒絕款待別人。

17- 21 節: 這幾節總結了基督徒生活的重點。如果我們學效基督愛我們的榜樣,就會願意饒恕別人。如果我們經歷過神的恩典(是我們不配得的),就會期望跟別人分享。向仇敵表示你的善意吧!這並不是說你要接納他的錯誤行為,只是表示你願意接納、饒恕並愛他個人,就好像基督愛我們這等罪人一樣。

19 - 21 節: 現代人很容易就訴諸法律,為的是要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保羅的勸告還有甚麼意義嗎﹖別人傷害了你,保羅說不要以他應得的回報他,卻要良善地待他。但是我們為甚麼要饒恕我們的敵人呢?因為:(1)只有饒恕才能打破冤冤相報的循環,化冤仇為和好。(2)只有饒恕可使敵人感到心中有愧,以至改變他的錯誤行為。(3)想一想,冤冤相報對你有甚麼好處﹖仇恨別人,自己豈不是同樣痛苦?即使你的敵人始終無法悔改,除去對他的仇恨,對自己而言也是一個釋放,因為去掉了心中苦毒的感覺。

饒恕除了是一種態度外,更是一個行動。當你覺得難以饒恕那曾經傷害過你的人時,試試一些仁慈的行動。比如,表示願意跟他重修彼此的關係,或幫他一個忙,送他一份小禮物,對他微笑等等。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正確的行動會讓你進入一種平和的感覺之中。

20 節:"把炭火堆在頭上"是甚麼意思呢?這是指埃及的一個古老傳統,把燒著的木炭放在頭上,這代表一個公開悔改的行動。保羅引用這句格言,提醒我們應當善待敵人,使他感到羞愧而悔改。消除敵人的最佳方法是使他成為你的朋友。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