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讲
 第七十八讲

『擔代別人的軟弱』

羅馬書151-13

 

我大約有一年半沒看電視了,所有的新聞信息不是透過文字就是透過聲音(廣播)得知的,上禮拜我去理髮,等待的時候看理髮廳裡的電視打發時間,那時候正在播報新聞,有一則新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對十五歲的少男少女一起離家出走,兩個家庭的父母非常的擔心,透過媒體呼籲他們的孩子趕快回家,其中一位母親幾乎歇斯底里的哭喊著說:「政府到底是在做什麼的,為什麼不幫我把孩子找回來?」這位母親在情緒中很強烈的表達出對政府的不滿。的確,政府有很多令人不滿的地方,不過我在想那位母親,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在深夜還留在外面不回家?她自己應當承擔的部份是否盡到責任了?

 

大部分的人看見發生問題的時候,通常會有幾種不同的反應。有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也有人問:「誰該為這件事責任?」還有人會問說:「這要怎麼辦?」但如果不是有密切關係的人,很少人會問:「我能做什麼?」

 

保羅在羅馬書1415兩章中談接納,他講的不是大家都要平等的彼此接納,在保羅的談論裡面我們可以看見,真正的接納不是公平的,通常人在處理衝突的時候,總是會勸雙方各退一步,但保羅不是這樣勸的,他說『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保羅沒有探討不堅固的人為何會軟弱,他只勸堅固的人要讓步。我們從今天所讀的聖經要思想三個重點,一、為何要擔代別人的軟弱;二、基督給我們什麼榜樣;三、上帝對基督徒的計畫是什麼。

 

一、為何要擔代別人的軟弱(v1-2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根據前面的內容,保羅所說「不堅固的人」並不是指對上帝信心不夠的人,而是在某些事情上想得比較多而有困擾的人。他舉出兩個例子,一個是這些所謂「不堅固的人」,害怕吃到祭拜過偶像的肉,乾脆吃素;另一個例子是關於對待「傳統」的觀念問題,有些人堅持要遵照「傳統」過信仰生活,凡是古代訂為敬拜上帝的日子,就非守不可,否則就會得罪上帝。

 

保羅顯然不在意吃的肉有沒有拜過偶像,只要是上帝所造的他感謝了就吃,他也不認為「傳統」等同於信仰生活,他相信每一天都是可以敬拜上帝的日子,不需要限定在特別的日子敬拜上帝。保羅重視人從內心誠實面對上帝的信仰生活,只要沒有違背上帝的誡命,只要沒有離棄耶穌基督的救恩,他認為基督徒應該是自由的人,不需要被一些忌諱或傳統綑綁。不過保羅在主張自由時,沒有說基督徒可以自己關起門來獨善其身,我們不可以自己高興就好了,也要讓別人高興。他說:『不求自己的喜悅。務要叫鄰舍喜悅。』為什麼要叫別人高興呢?因為要『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保羅在第二節所講的話,如果我們直接從聖經原文來了解,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現代輔導學的觀念。我們中文聖經很難把這一節的意思翻譯得完全,在原文聖經中這一節有兩個介係詞,兩個的意思幾乎完全一樣,只有使用上的差別。第一個介係詞在英文聖經裡面常常翻譯做「into」,我從外面「進入」這個房子時,會用這個介係詞。第二個介係詞在英文翻譯為「go to」,我從教會「前往」我家,用英文翻譯為「go to」的介係詞。這兩個介係詞一個表示「進入」,另一個表示「前往」。

 

有一本張老師出版社的書,幾乎是台灣輔導界在訓練輔導員時一定使用的敎科書(助人歷程與技巧),這本書把輔導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是建立關係的階段,第二、三兩個階段在幫助個案做自我了解,第四個階段在於幫助個案能夠用行動解決問題。保羅說:『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叫鄰舍喜悅不是為了討人喜歡,而是要與人建立好的互動關係,如果我們要去幫助別人,或者影響別人,沒有好的互動關係做基礎,什麼都不用談了。「使他得益處」按照聖經原文的字面直接翻譯是「(使人)進入好的(狀況中)」,在輔導上,如果我們要幫助人面對或解決問題之前,一定要先讓他在好的狀況中,所謂好的狀況包括情緒穩定、理性可以正常運作。最後一個處理的階段,就是幫助人用具體的行動去面對問題,通常是用很多的一小步來累積為一大步,保羅說「建立德行」在聖經原文中的「德行」這個字,有兩重翻譯,用在人的時候應該翻譯為「造就」,用在物的時候,是指一個建造完成的房子。

 

所以我們用輔導的觀念來看,就明白保羅為什麼要堅固的人去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這是一個成全別人的過程,如果我們要去幫助一個人,要先有好的關係,然後引導他進入穩定的狀態,接著要鼓勵他往正確的目標走。

 

二、基督的榜樣(v3-7

 

第二個我們要看,擔代別人軟弱的時候,要怎麼堅固自己。在3-7節中,保羅引用詩篇699節告訴我們,幫助軟弱者的時候要有挨罵的心理預備,要懂得忍耐並從上帝得到安慰,然後要效法基督耶穌的榜樣。

 

詩篇69篇的作者是大衛,這一篇詩篇的內容充滿了委屈,特別是從人受的各種委屈,大衛在這一篇詩篇中盡情的向上帝訴苦。保羅只引用第九節的下半節,大衛為什麼挨罵,被罵到什麼情況,要從第七節開始看,詩篇697-9節說:『因我為你的緣故受了辱、滿面羞愧。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因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並且辱你人的辱、都落在我身上。』大衛是為了上帝的殿挨罵,上帝的殿代表服事上帝的工作,大衛為了服事上帝被自己的弟兄、同胞辱罵。

 

按照上下文的關連性,我們可以很肯定「擔代別人的軟弱」是上帝給我們的工作,當我們去做這種工作的時候,要有挨罵的心理準備。我們會挨罵,也許是我們做錯了,也可能不是我們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們所幫助的人的原因。當我們去幫助人的時候,卻挨罵了要怎麼辦呢?有兩件事可以做,第一、我們自己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惹別人生氣;第二,體諒別人在軟弱中,可能對方在情緒裡面需要發洩出來。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擔代得起別人軟弱的人。

 

如果我們去幫助人,被罵到很難過的時候要怎麼辦?保羅說:『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盼望。』我們只有從上帝的話語中學習忍耐、得到安慰,然後帶著盼望繼續的想辦法去幫助人。去幫助別人,不但沒有得到感謝,還被臭罵一頓,然後我們不能放棄,這個做得到嗎?非常困難,而且會很叫我們很難受。保羅為這種情況做了一個禱告,5-6節是這個禱告的內容:『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 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當我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時,最好從上帝得到安慰,並且以基督耶穌做榜樣。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被傷害得很難過時,想到有人比你還要慘,更加可憐的時候,你難過的程度可能會降低。基督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祂為了拯救世人,承擔了所有莫名奇妙的辱罵、逼迫、傷害、甚至受死,耶穌是我們效法的榜樣,也會加添我們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去幫助別人。

 

三、基督徒是活在上帝計畫中的人(v8-12

 

在結束有關「接納」這個主題之前,保羅引用四段跟外邦人有關的舊約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在基督徒生命中的計畫。去年我們進行標竿人生的主日聚會時,不斷的被提醒,我們來到世界上是有目的的,上帝不會讓我們白白的來到世界上,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持續的在上帝的計畫中。

 

上帝造我們有五個目的,第一是敬拜,每一個人都應當認識並且愛神。第二、團契,人人都要學習彼此相愛。第三是門徒訓練,我們要學習像基督耶穌,因為祂是我們生命的榜樣。第四是服事,我們要學習使用上帝造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特色與才能來事奉祂。最後一個是宣教,把福音傳給人是基督徒唯一將來在天上不能做的事,我們要把握還活在世界的機會傳福音。保羅引用四處舊約聖經,組合成為一個傳福音給別人的過程。

 

1.v9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這句話出自撒母耳記下2250,詩篇1849也重複出現。這句話是大衛詩篇中的一句,撒母耳記下22:1告訴我們大衛為什麼做這篇詩篇:『當耶和華救大脫離一切仇敵和掃羅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華念這詩』,這是一個生命得勝的見證。當我們要把福音傳給別人的第一步,必須要有好的見證。當你有好見證的時候,你講話才能講得大聲,而且別人願意聽你講。如果我們是一個沒有好見證的基督徒,別人是不可能聽我們的,反而會覺得我們的信仰沒有用。要怎麼有好見證呢?從「接納」開始,我們願意去「接納」與我們不同的人,不去排斥人,去體諒別人的軟弱,我們才會開始對人產生影響力。有好的見證,是傳福音的第一步。

 

2.v10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申命記3243

 

這一節經文出自摩西離開世界以前,在曠野對以色列百姓最後的教導。他邀請跟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外邦人,跟上帝的百姓一起享受歡樂。這是傳福音的第二步,我們要把快樂的事情分享給別人,讓別人跟我們一起經歷在上帝恩典中的快樂。

有一本書叫做「影響者」,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他們在一個行銷研究機構工作,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能夠影響別人的人有五個重要的特徵,這種人是用積極態度過日子的、他們的人脈很廣(喜歡交朋友)、他們很樂意提供有用的建議、他們喜歡解決問題、他們自認是走在時代的尖端。這五種特徵中,有三個直接跟別人有關,都是屬於願意把好事情分享給別人的。如果你願意把福音傳給別人,願意別人像你一樣得到上帝的恩典,你一定要成為一個習慣把好事情、好東西分享給別人的人。

 

3.v11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詩篇1171

 

詩篇117篇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章,只有兩節。這兩節聖經是一個邀請,邀請還沒有認識上帝的人來經歷祂的慈愛,跟我們一起讚美上帝。傳福音的目的是把人帶到上帝面前,縱使我們有再好的見證、有願意為別人付出的心,畢竟人很有限。我們傳福音的目的不是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傳福音一定要幫助人到上帝面前,否則教會會落入很大的試探中。

 

每一個教會、每一個基督徒傳福音,帶領人信耶穌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的教會成長,教會成長只是信耶穌的人聚集得比較多的現象。我在神學院唸書的時候,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師,他也是一位牧養教會的牧師。有一次我們上課時,同學問他關於基督徒換教會的問題,這位牧師說,對於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的原則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沒有離開上帝的基督徒,要加入或離開他所牧養的教會,他無所謂。我很認同這一個看法,教會是為了幫助人到上帝面前的地方,教會不應該是一個拼業績的地方。如果為了教會人數增長安排事工,教會很容易失去單純的愛心。

 

4.v12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賽1110

 

這一節經文出自以賽亞書1110節,「耶西的根」就是指耶穌基督,「耶西的根」治理外邦的意思是,原先沒有信耶穌的人會信耶穌。信耶穌要信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被耶穌治理呢?「仰望」是一種動作,做這種動作的人的內心有一種需要,他需要有所依靠的對象,他也盼望有所得到。所以「仰望」這一個字在聖經中別的地方也翻譯做「盼望」、「依靠」、「信賴」。傳福音帶領人信耶穌,要帶到人會「仰望」主為止。

 

這個世界有許多軟弱的人,他們需要幫助,我們可以幫助他們,上帝更能夠幫助他們,在他們還不認識上帝以前,擔代他們的軟弱,是基督徒的責任。求神幫助我們成為堅固的人。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