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讲 |
『神的恩慈和嚴厲』
羅馬書11:11-24
過去一個禮拜以來,有不少人關注李敖的大陸行,他已經在北大和清華兩個大學做了演講,不管他在兩場演講中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兩場演講後許多人認為他演講的風格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受到警告,或者自己看到人家的臉色,而主動做了調整,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從他的例子看見,人在現實之下要維持一貫的作風並不是那麼容易。
我們今天看的這段聖經比較長,在這段經文中保羅談上帝對待兩種人的不同方式,有一種人祂是以恩慈相待,另一種人祂卻嚴厲的對待,是不是上帝對待人有不公平的地方,有些人上帝比較喜歡就對他們好一點,另外一些過得比較不好的人,就代表上帝嚴厲的對待他們?我們需要先把這整段聖經的思路弄清楚後,再來思想上帝如何以恩慈及嚴厲對待人。
保羅在羅馬書九到十一章討論的重點是,關於以色列人失去上帝祝福的事,他們以為上帝揀選了他們的祖先為選民之後,他們只要守住了從祖先傳下來的傳統,他們就可以繼續保持在上帝面前的地位。這樣的想法讓他們不是直接的信靠上帝,而是信靠自己在傳統上的努力,後來演變為只靠自己而不靠上帝,因為這樣的緣故,當上帝道成肉身降臨在地上時,以色列人並不相信耶穌是上帝救贖計畫的核心。他們不像他們的祖先,當上帝向他們啟示的時候,就單純的接受了。保羅一再強調,人和神之間要恢復起初沒有隔閡的關係,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不靠自己,只靠耶穌基督的救恩,才能把阻擋在人和神之間的罪除去。但這樣單純的得救方法,以色列人沒辦法接受,因為要他們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們救主,就是要他們放棄千百年以來的傳統,這些傳統都是在他們能夠掌控的狀況下存留下來的,要他們不靠這些傳統,他們就不知道要怎樣過日子了。
保羅用「失腳」形容以色列人的狀況,他不認為以色列人失去了回到上帝面前的機會,他從自己服事上帝的過程中,看見上帝的恩慈和嚴厲沒有分以色列人或非以色列人的彰顯出來。「失腳」只是絆倒了,還是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保羅說他自己是「外邦人的使徒」,其實這個身份並不是他自己決定的,我們把使徒行傳中關於保羅的記載整理出來,就會看見保羅是被上帝安排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使徒行傳第九章記載保羅從逼迫基督徒,轉變為基督徒的過程,當他在大馬色得救之後,便在那裡跟其他的基督徒傳福音,但當地的猶太人要殺他,他就逃到耶路撒冷去了。到了耶路撒冷之後,保羅又跟那裡的基督徒一起傳福音,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也想殺他,大家就送他回他的故鄉去避風頭。經過一段時間,有一個外邦人的城市叫安提阿,福音興旺起來有很多人信耶穌了,他們人手不夠,就派人把保羅從他的故鄉帶過來幫忙。經過一段時間的服事之後,安提阿教會派保羅和巴拿巴去別的地方宣教。雖然說是宣教,事實上,他們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是選擇先向自己的同胞傳福音,但猶太人中總是有人跟他們作對,反倒是非猶太人接受福音的比較多。保羅從他自己宣教的過程,發現上帝帶領他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我們今天所謂的宣教,常常是指跨文化的傳福音工作,我們常以為中國人最早接觸到福音,是因為外國宣教士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把福音傳給中國人的,這樣講也對,也不對。因為福音不是用嘴巴講就能傳出去的,福音是用生命傳的。我們小時候讀中國近代史時,外國宣教士常常跟侵略中國的外國人相提並論。在那一個還搞不清楚什麼是宣教士的時代,中國人只要看見外國人,就一律當成外來的侵略者,所以當時發生了很多中國人殺外國宣教士的事情。但是那些外國宣教士在宣教工作上並沒有交白卷,在他們所雇用的傭人中,慢慢的有人了解這些外國人不一樣,從改變看法到去了解之後,開始有人接受福音了,福音再從這些中國人中傳出去,如果那些被外國宣教士雇用的下人,沒有看見福音在這些宣教士身上彰顯出來好處,他們除了賺外國人的薪水外,不可能會想要接受這種從沒聽過的信仰。
最近這幾年台灣有一個很有名的年輕人,叫連加恩,我想大家都知道他這個人。最近他跟他的姊姊合寫的一本書(愛呆我家連加恩),在八月間出版,這本書談他們的家庭。連加恩算是第四代的基督徒了,他的家族最早信耶穌的人是曾祖母,這一個家族原本很有錢,但是連加恩的曾祖父吸鴉片把家業給敗光了,他的曾祖母只好出去工作養家,她工作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馬偕醫院,她在那裡受到宣教士及基督徒的關心而信耶穌的。這個家族從她開始成了一個信基督教的家族,這個信仰不但傳到了第四代、第五代,而且培養出很有作為的子孫來。
不過我們要留意一件事,有一句話說:「上帝只有兒女,沒有孫子。」雖然我們可以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算法看某些信耶穌的家族,但是在上帝的面前,沒有這種算法,因為每一個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祂的孩子。保羅用兩個比喻,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在今天的經文16節上半節說:『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在這裡的「新麵」原文的意思是「初熟的果子」。在舊約律法中有一條關於奉獻的規定,以色列人必須把第一批收成中最好的奉獻給上帝,這個奉獻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代表人用最好的來對上帝表達感恩的心,另一方面也代表上帝悅納了這個人的一切。保羅用這個比喻的用意是告訴我們,當人願意把「初熟的果子」獻給上帝時,同時也是上帝完全接納這個人的時刻。
在哥林多前書15章,保羅論到將來末日來臨的時候,把耶穌稱為「初熟的果子」,因為耶穌是第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信耶穌的人在末日審判時,會隨著耶穌的第二次降臨而復活,那時候上帝給所有基督徒一個新創造的生命,讓我們能夠進入永恆裡面,所有信耶穌的人在那時候會再相聚。這是保羅談到上帝對待人的「恩慈」部分。
上帝的「嚴厲」是什麼呢?保羅從羅馬書11章16節的下半節到24節,以一個特別的比喻來說明。對於非猶太人來說,不是一開始就被揀選的人,後來能夠得救是上帝的恩慈,但是對猶太人來講,雖然一開始是被揀選的,但後來沒有得救是因為上帝的嚴厲。「嚴厲」這個字在聖經原文中的意思是「切開」,跟保羅說從橄欖樹上把枝子「折下來」的意思ㄧ樣。一根從樹上折下來的枝子,不用多久就會枯乾,失去生命力。
在這一個比喻中,「野橄欖」代表非猶太人,被折下來的枝子代表猶太人。猶太人如同枝子從樹上折下來,就是指在前面11節所講的「失腳」,猶太人只想靠自己的能力去維護傳統,反而失去他們所要維護傳統的最基本的真理。人很容易在傳統中失去真理。
不久之前我協助一個家庭處理喪事,過世的人是年輕人,他在醫院中昏迷了一些時日之後才斷氣,所以在他過世前我先跟他的家人談了關於後事的處理。但這個家庭除了一個人以外,所有人的信仰都屬於台灣民間宗教的背景,後來我能夠幫助他們的很有限。當他們事情已經發生之後,也就是他們的兄弟在醫院斷氣了,我陪他們去葬儀社安排後事。那一次,我才發現原來台灣民間宗教在喪事的處理上,雖然一樣是道教或佛教的系統,卻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作法。為了不違背某些傳統習俗,在處理喪葬的過程中,人雖然不明白為什麼要那樣做,卻非常的堅持要做。
例如祭拜的食物,這種安排原本是相信死去的人還會回來享用,但是很奇怪的事,在安排這些事情中,同樣的一套食物可以連著放幾個禮拜,讓過世的親人吃。我相信如果死去的人還能回來吃東西的話,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親人吃那種放了好多天,甚至好幾個禮拜的食物。所以我們在這一類的事情中,看見傳統跟真理常常是相違背的。人一方面想用正常的方式對待過世的親人,但實際做出來的卻是不正常的。
保羅說:「上帝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v22)他的意思是上帝有絕對的真理,就像刀子切下去一樣,是非黑白兩邊分得清清楚楚的。根據人的傳統去解釋真理時,所得到的結果是按照人的感覺、人的喜好做出來的選擇,這樣就失去真理的絕對性了。
上帝對人的心意從來沒有改變過,不管是不是猶太人,上帝一樣要把救恩賜給人,在上帝絕對的真理中,按照神的方法,藉著耶穌基督的救恩,每一個人都是祂的兒女,但離開上帝真理按著自己意思做選擇的人,上帝的「嚴厲」是不會有絲毫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