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讲 |
『榮耀的器皿』
羅馬書9:22-29
【聖經】
倘若 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豫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豫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器皿就是我們被 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呢。就像 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裏稱他們為永生 神的兒子。』以賽亞指以色列人喊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的完結。』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
上個禮拜有一天,我們陪一位從美國回來的親戚去掃墓,那個墓園是基督教的墓園,坐落在山丘上面對著大海,景觀非常棒,規劃得也非常好,每一個墳墓的大小都一樣,已經用了的墓地,全部都一樣用花崗岩石材砌起來,整個墓園就像一座公園。每次我有機會去墓園時,我一定會儘量的去看墓碑,在這個墓園中的墓碑上大部分都有照片,那天我到處看墓碑時,越看越難過。有不少墓碑上的照片還只是青少年人,有一個墓碑上的照片是婚紗照,有一個上面貼了兩張未滿週歲的嬰兒照,當我看到一個墓碑上的照片時,眼淚幾乎要流出來了,那個墓碑上的照片是一個很年輕的爸爸抱著一個孩子,照片上父子二人笑得非常開心。看到那張照片後,我已經沒有心情再看下去。每一次去過墓園後,就會被提醒,我的生命長短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上帝可以隨時隨地把我帶離開這世界,我能把握的是活著的每一時每一刻。
保羅談到上帝對人的主權時,用窯匠和泥團的關係作比方,上帝對我們有絕對的主權,上個禮拜我們看見上帝不會隨便把一團作壞的泥團丟掉,祂會用同樣的一團泥做出好的東西來。我們今天看的經文,是保羅有關於上帝和人之間的另一個比方。22-24節這段經文,在原文中是一個問句,我們和合本聖經的翻譯需要做點調整。24節最後面的『這有什麼不可呢?』應該放到23節的後面,24節是一個補充說明,22節的『就多多忍耐寬容』的「就」改為「卻」比較正確,這樣的調整才能把原本的意思表達出來。調整後這三節聖經應該是這樣:『倘若 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卻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有甚麼不可呢?這器皿就是我們被 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
保羅在這裡所說的器皿就是指被神所召的人。在22、23節中有一個弔詭性的敘述,神一方面要維護祂的公義,在憤怒中毀滅人,另一方面卻因著祂的憐憫,要在人的身上彰顯榮耀。這種看起來很矛盾的情結,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愛恨交加」。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到最頂點的時候,甚至都可以為對方付出一切,但很矛盾的是,同樣的對象,在出現了恨意的時候,也是恨不得把對方消滅掉。我相信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曾經有過「愛恨交加」的經驗,很多父母說,小孩子醒的時候像魔鬼,睡的時候又像天使。為什麼父母會認為小孩醒的時候像魔鬼呢?因為他們有時候搗蛋,不聽父母的話,製造麻煩。為什麼孩子睡的之後,父母看著他們會覺得他們像天使呢?不是因為小孩做了什麼討大人歡心的事,小孩睡了什麼都沒做,父母只因為他是自己的孩子,光看著他們就覺得他們是天使了。
我們從自己的經驗看保羅對神的描述,多少能夠體會一些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上帝為什麼對人忿怒呢?因為人犯罪,做了得罪神的事,而上帝愛我們,卻不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只因為我們是祂的兒女,我們是神所造的,屬於神的,祂本來就是愛我們的。
保羅引用何西阿書及以賽亞書說明神對人的期待。在舊約先知書中,何西阿書是一卷很特別的書,這卷書記載先知何西阿的不名譽婚姻,這個婚姻是上帝要求何西阿去經歷的,我們可以這樣說,上帝強迫何西阿去經歷這段婚姻。上帝用何西阿經歷的不合理又不名譽的婚姻,啟示祂對人的愛。何西阿所娶的妻子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在婚姻關係中這個婦人一再的出軌,上帝要何西阿一次又一次的把她接回來,何西阿跟他的太太一共生了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的名字都用來表達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態度。其中有兩個名字後來也改了,這兩個改掉的名字出現在保羅所引用的何西阿書。
「不是我的子民」是一個名字,按照希伯來文發音叫做「羅阿米」,這名字後來改為「阿米」,意思就是「我的子民」。另一個名字發音是「羅路哈瑪」,意思是「不蒙憐愛的」,後來改成「路哈瑪」,意思是「蒙憐愛的」。
保羅引用何西阿書解釋了,上帝為什麼把「預備遭毀滅的器皿」變成「預備得榮耀的器皿」,原因很簡單,上帝用父母對待子女的愛來愛我們。不管我們有過什麼不好的行為,甚至做了犯罪的事情,雖然上帝因為我們的過犯傷心,但祂一直把我們當成祂的兒女,祂對我們的愛沒有改變過。我們犯錯時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上帝管教我們,但上帝的管教並不是要毀滅我們。保羅引用以賽亞書,人犯罪後要付的代價非常沉重,就好像被揀選的以色列人,雖然多如海砂,但得救的只是少數,如果不是上帝為我們還保留了一些機會,我們早就像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座被徹底毀滅的城市一樣,已經在過犯罪惡中滅亡了。
從保羅這一段話,讓我們看見上帝創造的目的不是為了毀滅,祂造人必定有積極的目的。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為什麼活著?
有兩句很偉大的話這麼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我記得小時候在學校的禮堂舞台兩邊的柱子上寫這兩句話,當兵的時候,在軍中的中山堂舞台兩邊也是看到這兩句話,很多學校的標語中也有這兩句話。這兩句話能不能作為「我為什麼活著?」的答案?「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是什麼意思?簡單講意思就是,要讓生命延續下去,我們怎麼做到延續生命呢?生小孩。另一句話,「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的意思,就是要生活得越來越好,要怎麼做?用現代經濟社會的角度來說,就是「多賺錢」,很多人認為要過好日子必須多賺錢,甚至把賺錢當成人生最大的目標。生小孩跟多賺錢是我們活著原因嗎?如果人生的目的就是這兩個的話,當我們小孩生了,錢也賺夠用了以後,是不是就該死了呢?就像保羅說的「預備遭毀滅的器皿」。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無法接受這樣的答案,但是如果沒有上帝,我們還能有什麼答案呢?
因為我們確信有上帝,所以我們是「預備得榮耀的器皿」。
我們除了生小孩跟賺錢以外,我們的人生還有更重要的存在目的—榮耀上帝。「榮耀上帝」聽起來似乎很高超,我們要怎麼榮耀上帝呢?
我想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曾經有這種感覺,當別人稱讚你的小孩時,你一定會覺得很高興、很有光采。一開始我提到上禮拜有一天去陪親戚去掃墓的事,那一天我們從墓園離開後,又去安養院看我的姑丈和姑媽。那天我們帶著林懇一起去,也許因為那種地方住的都是老人家,他們平常看來看去除了工作人員外,大家都是「老樣子」,所以當有小孩子出現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盯著他看。如果「剛好」林懇乖乖的沒有亂跑亂叫時,又有人在旁邊時,那個人就會說這個孩子真乖。那個時候,我這個做父親的如果有尾巴,大概就搖起來了。到目前為止,只要林懇不搗蛋調皮,對人有禮貌,我就會很滿足他的表現了。
其實神對我們的要求沒有我們想像的嚴厲,當我們謹守他的誡命,不做違背祂的事情時,就已經滿足了神最初造我們時的期待。除了不做出得罪神的事,可以榮耀神之外,當我們管理好祂放在我們生命中的各種責任時,神也能夠得榮耀。上帝創造亞當後,給他的責任是管理伊甸園,這是上帝造人的目的。每一個人生來都是有使命的,上帝並沒有限制我們往哪方面發展,任何不犯罪的事情,上帝都悅納我們去做。當我們在本份上盡了責任,又讓別人知道你是一個基督徒時,你的生命就榮耀了上帝。
一個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的人,跟一個不知道為什麼活著的人,會有很不一樣的生活。最近收到一個在網路上流傳的故事,雖然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可以反映出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這個故事說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他一直等,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時間越接近,他整個人就繃得越緊。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本來就一直在等這一聲,等死亡的信息,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開始把錢分給窮苦的人,找一些他能幫忙的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事。很快的到了第三天,他的有的財產散得差不多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沒有人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這個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心裡很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願神幫助我們,成為上帝得榮耀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