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引言 1章1节至17节 |
标题与问安(1:1-7)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保罗在此书的开头似乎破例地没有提出联名写信人名字(林前1:1;西1:1),虽然提摩太及数位同工与他一起(罗16:21,22)。相信保罗在此书目的是要以「外邦人的使徒」(11:3)身份出信,因此单独出名写信。
「仆人」(doulos)一词原意是「奴仆」。相信保罗是故意使用此词,表达出一种“神的仆人,随时服侍”的态度。按新约中多次使用此词的含意,可指“所有权柄,和当然的事奉的本分”。[1] 后来的基督徒常使用这词表达自己是属于主的人,最主要是指是主用高价买回来的(林前7:22-23)。
「基督耶稣」(Christou Jesu)。「基督」是翻译自希伯来文的“弥赛亚”。而耶稣是强调“道成肉身”的意义。相信保罗在此是要强调「耶稣」这观念,说明那道成肉身的耶稣就是弥赛亚。
「蒙召作使徒」蒙召说明保罗的使徒身份不是由自己而来,而是由神而来,乃是出于神的拣选。一般的解释认为「蒙召」指出于神的主权。「使徒」一词应该按狭义的用法,指主在世工作时所拣选的十二个人。主复活后,十一个使徒要拣选一个人代替犹大的职位(徒1:15)。虽然已选出了马提亚,但是保罗却是一位特别的使徒,他的使徒职份不应该是指广义的用法,指初早期教会多位领受特别使命的人(徒14:14;加1:9)等。虽然保罗也可以以此广义用法说他是使徒,但是他也是真正蒙主亲自拣选赐特别的使命(加1:15)。
第2-5节可算是一个插段(parenthesis),指明:
i. 说明福音的内容,也说明其使徒职事与福音是分不开的。
ii. 对耶稣基督的描述(3-4),指明「圣善的灵」显祂为神的儿子。
iii. 保罗如何看使徒的职分与恩惠(5上)。
iv. 信服真道(5下)。
「按肉体说…按圣善的灵说」。「肉体」这里的解释一般是指主的人性(3:20;9:5),是与衪的神性相对。因此「按圣善的灵说」应该是指衪的神性。「圣善的灵」应该是圣灵,只是保罗要强调这圣洁的圣灵而如此形容。这节经文清楚的指出了耶稣基督的两性:人性和神性。
感谢与代求(1:8-10)
在保罗的书信中,开始时常有为读者祷告和感恩的话。保罗虽然不是亲自认识罗马的信徒,但是相信他从别人处听过一些罗马的信徒的事情,这里为了建立两者间的关系,说感恩的话,最为恰当。
「第一」(1:8),但是下面没有「第二」等字(罗3:2;林前11:18),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译作「首先」或者「从起初」比较恰当。
「靠着耶稣基督」。这句话可能含有两个意义:保罗向神献上感恩的意念是受耶稣基督的感动而有的,或者是因人自己不配向神感恩,必须借着耶稣基督,才能向神献上感恩,其实两个思想可以同时存在。
「我……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在书信的开始,为读者献上感谢,虽然好像是保罗的习惯,但他却不只是循例的这样讲。下面他要讲出他为罗马信徒感恩的原因。「我的神」的用法是新约中很少见的(林后1:4,12:21;腓1:3,4:19;门4)。一般的解释是说,保罗讲到他极深的感受时,会使用「我的神」(to theo mou)。这句话表明他内心里和神亲密的个人关系,并不含有说只有他的神是特别的,而别人的神比不。
「因为你们的信德」。「信德」原文信心(pistis)。罗马基督徒的信心在众教会之间成为了一个见证。他们的信心当然是指他们信了主耶稣,并有美好的见证。
「传遍天下」。这样讲可能表示当时基督徒重视罗马信徒的信心,互相传讲。「天下」一词可能是指保罗时代人所熟悉的罗马世界,也可能是指当时全世界基督徒生活的圈子/教会。
「我在祂儿子的福音上」(1:9)。郭林非(C. E. B. Cranfield)认为「神儿子的」一词在希腊文是「所有格受词」(objective genitive, 神的儿子是受词),意思是「福音的内容是关乎神的儿子」,而莫理斯(L. Morris)则认为是「所有格主词」(subjective genitive, 神的儿子是主词),意思是「此福音是属于神的儿子的」(和合本)。[2] 不管如何翻译,福音是保罗事奉神的范围,不是单单在传扬的工作上,而是在他整个生活中,福音影响,或者决定了,保罗整个的人生。
「用心灵所事奉的神」。这里用的「事奉」一词通常是指服事神说的,也常常译作「敬拜」(腓3:3;来9:9,10:2)。事奉神的工作(如祭司一般)与敬拜(圣殿中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所以事奉神的工作必须从心灵里作。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在心灵里作,没有实质的表现;乃是说要诚诚实实的,从内心里作。
「神……可以作证」。这是一句发誓的话。人所作的有些事可以向别人隐藏,但是没有一件事可以向神隐藏。很多人对起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基督徒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起誓(太5:33-37;雅5:12;),但另外有些经文,却好像说在某些情况之下可以起誓(林后1:23;腓1:8;帖前2:5),甚至神自己都起誓(耶22:5;来6:13)。起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神面前表明所说的话是真的。圣经所禁止的,是想借着起誓的动作,存心欺骗的行为;而不是禁止在神面前用来表明真实的起誓。
「我是怎样不断的记念你们」。保罗在多处用过类似的词句,表明他不断为信徒祷告(林前1:4;弗1:16;腓1:3,4;西1:3;帖前1:2,3等)。但显然保罗的意思不是说他一天到晚只是继续不断地祷告。这句话是该和下面的「常常在祷告时,恳切祈求」,是同样的意思,即每逢祷告的时候,他都会记念他们。「常常在祷告时」(1:10)。邓尼(J. Dunn)认为保罗和当时一班虔诚的犹太人一样,每天有一个经常固定祷告的时间。[3]
往罗马的目的(1:11-15)
「因为我很想见你们」(1:11)。下面的经文解释保罗想要去罗马的原因。当然不能忽略在第十五章,保罗说他盼望罗马教会给他送行去西班牙的愿望。我们深信这里保罗说他想见罗马人的愿望是真诚的,并不是存其他的动机想借用罗马教会的方便。
「好把一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属灵的恩赐」(charisma pneumatikon)一词在新约中出现过十七次,有十六次被保罗使用。有时是指超然的属灵恩赐,如说方言、医病等恩赐,好像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等处的用法。有时则是指非超然性的恩赐,如教导、治理、爱心等恩赐,好像罗马书第十二章的用法。在罗马书中,保罗似乎没有特别强调超然性的属灵恩赐问题,所以这里保罗是指着非超然性的恩赐的可能性较高。
「分给」(met公元w)并不是指保罗送些属灵恩赐给当地的信徒,因为恩赐都是圣灵所赐的。「分给」的原意是“分享”,因为保罗所拥有的恩赐是可以和罗马的信徒分享其好处的(帖前2:8),是为了众人的(林前12:7)。
「使你们可以得坚固」。保罗想到罗马去的目的是要将一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他们,以致他们的生命能得到坚固。「坚固」(sterixthenai)也可译作「建立」。这里应该是指他们在属灵生命和品质上得坚固,而不是单在真理上得坚固。这里保罗用的是被动式的字,表达罗马人要得坚固是神的工作,或者说圣灵工作的结果,他自己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器皿。
「使我在你们中间……一同得安慰」(`1:12)。此字的主词是「我」,「一同」的意思包含在动词里面了,意思是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们的信心,与你们一同得安慰和鼓励,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得坚固」。保罗的期望是让那使罗马信徒得鼓励和得坚固的力量,也能使他自己得同样的帮助。
「在你们中间也得一些果子」(1:13)。要得一些果子,这是保罗要去罗马的一个最终目的。「果子」一词很多时候是指属灵生命品质的成长,如保罗所说的圣灵的果子(加5:22),有时候是指带领人信主,如主耶稣所说,祂拣选门徒,是要他们去结果子(约15:16)。这里指着带人归主的意思可能强一些。
「像在其余的民族中一样」。「其余的」是指保罗在其中工作过的外邦民族,而不是指所有的民族。现在他希望在罗马也同样得些果子。由这句话也可以看出,罗马的基督徒大概多半是外邦人。
「可是直到现在仍有阻碍」。按文法,这句本是一句注解句子,应该括弧起来。保罗一直想要到罗马去,但是因为有阻碍,他到现在还不能去。他没有解释阻碍他的原因或性质。相信保罗他先要完成在希腊及东边的工作。
「无论是希腊人或是未开化的人,聪明人或是愚拙人」(1:14)。这节圣经和前一节是连在一起的,第十三节的末了讲到「其余」的民族,现在他清楚解释是甚么民族。这几个名词不是代表几种不同的人,而是代表所有的人。两对名词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人。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希腊文化是真正的文化,因此在希腊文化里的人,是有文化的人;不在希腊文化里的人,是没有文化的人,或是未开化的人。所以这里的意思是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同样,「聪明人」和「愚拙人」,也是笼统的代表全人类,不论聪明不聪明,也不论智慧高低,都包括在内了。当然更不是说希腊人就是聪明人,或者未开化的人就是愚拙人。所有的人都是他传福音的对象。
「我都欠他们的债」。「欠债」就表示有责任去归还所欠的。保罗这里是指福音的债。保罗要还福音的债,因为他蒙召作使徒。
「把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1:15)。虽然这封书信是写给罗马的信徒的,但「你们」一词不应只限于教会里面的人,相信这里的目标是将福音传给所有在罗马的人。
一. 全书的主题: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1:16-17)
这一节半的经文,当然应该和十五节保罗所说,他愿意将福音也传给在罗马的人一起了解。但这短短的几句话,也言简意赅的把他在罗马书内所要表达的神学思想表达出来。
「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这也是为什么保罗不被试探胜过,不以这福音为耻的原因。相反的,他高举这福音,并以自己的生命去传扬。他知道,虽然这福音信息表面上看来或对不信主的人来说,是软弱的、愚昧的,事实上却是大能,不只是许多能力之中的一个,而是最高,超越一切的大能。神自己的至高大能,直接要拯救世人,这是救赎的大能。保罗相信,这福音信息是能发出功效的能力(另见林前1:18),这一点可以从旧约中有关神的话语所发出的功效看出来(见创1:3,6等;诗147:15;赛40:8;55:10;耶23:29)。
「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这一点也是耶稣的教导(约4:22;10:15;路24:47;徒1:8)。犹太人因为先有这个特权,所以可以先得神的救恩,但如果不接受也要先受惩罚(罗2:9)。
「神的义」(dikaiosune theou)。在旧约希腊文圣经(LXX)「义」这个词从字根dikaios之同组字译过来。基本的含义是顺服规范(norms),或彼此实践在特定的关系中的责任或要求,如遵守约的关系。亦可用于法庭上的审判;人的审判 (申25:1,弥6:11)或神的审判(出23:7;王上8:32等)。相信保罗这里的使用法是指从神来的义,或如希腊文专家莱福特(Lightfoot)所说,这是「一种属神的公义」。这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义,但惟有「本于信以致于信」,意思乃是「以信为出发点,又以信为目标」的义。
以后我们将注意到,保罗心中的「义」,包括了「称义」和「成圣」。
我们必须对保罗在这里所用的「义」字先有清楚的认识,因为这一封书信的关键就在此。在登山宝训中,耶稣给「义」设立了一个比文士和法利赛人所教导所实行的更高的标准(太5:20),祂也在其他方面证实了这一点。保罗在这里所宣告的乃是,在耶稣和他自己所传的福音里,属神的公义显明了。在保罗观念中,这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神自己的义,另一方面是指神赐给人的义。「义」(dikaiosune)这个字是由古字(dikaios)而来的,指一种特质,也指「义人」; 由「dike」而来的,原指「公平」(在徒28:4,指「天理」)。由这个字变化出来的,还有「dikaioo」(动词),意思是「宣告为义」(罗3:24,26),「dikaioma」指「义的事物」(1:32;2:26;8:4),「dikaiosis」指宣告公义的动作(新约中只有出现两次,4:25;5:18)。
「显明出来」。这是从神来的「显明」(显明在原文即「启示」(apokaluptetai)),这是一种属神的公义,人是无法了解,也不能得着的。接下来的这些话,是保罗用他自己的说法,把这福音书的主题,也就是保罗所认识的福音点明了。这里面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救」、「福音」、「显明(启示)」、「神的义」、「信」、「相信」。他这立场的根据乃是哈2:4(加3:11也同样引用这节经文)。
「本于信,以致于信」(ek pistews eis pistin)。对于这句子的意思,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在文法结构上,最好是将此词与「神的义」联到一起来解释比较好。神的义是因信心临到人的,因为福音是「要救一切相信的人」(1:16),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3:22)
例如:
一. 从旧约的信到新约的信(如特土良)。
二. 从律法的信到福音的信(从一种程度的信进入另一种程度的信,如加尔文)。
三. 从传道者的信到听道者的信(如奥古斯丁)。
四. 从一个项目的信到另一个项目的信(如莱弗特)。
五. 从现今的信到未来的信。
六. 从对话语的信(就是对我们尚未眼见之事的信)到事物事实的信(就是以后我们所要拥有的,现在所信之物)。
七. 从神的信实到人的信(如巴特)。
八. 或指信心长大的过程(信心渐渐加多,如马丁路德)。
陶德(C. H. Dodd)引用哥林多后书2:16作比较,将此词解释作「完全出于信心」。近代的学者多半都同意此解释。
对于上面这些不同的解释,一个最主要的反对理由是,如此一来,就把中文圣经作「本于信」的意思解释得和哈巴谷书的意思不一致。而保罗的这句的话则是引自哈巴谷书的。所以,一般把这句子当着是一个修辞学上的结构,要强调(本于信)的意思。而「致于」含有「单一」,「惟独」的意思。因此「本于信」和「致于信」是一个平行观念,都是指一样东西。按这样的了解,这句子的意思是:借着福音,神的义显明出来了,而这里显明的神的义只有借着信心,才能临到人身上。信心是使人得称义惟一的方法;一旦有了信心,就不需要别的帮助了。
「义人必因信得生」。保罗引用了哈巴谷书2:4下。该节经文希伯来文的原意是:义人必因他的信心,也就是他对神不动摇的忠心,而使自己的生命得保全。原来的「得生」可能是指在政治上的得保全。保罗引用这位先知的话是依照福音的亮光来了解它。
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有两种解释:可以将「因信」与「义人」连在一起,就是「因信被称义的人」得生;或者将「因信」与「得生」连在一起,就是义人必「因信得生」。有许多学者认为第二种解释,即将「因信」与「得生」或「生活」连在一起最为合理,[4] 即义人必「因信得生」。不义的人在神面前被称义,要凭着信心;被称义的人在神面前生活,也要凭着信心。这是一个极合理的解释。
如饱会园所说:在这两节圣经中整个思想的发挥,保罗是要强调信心的重要。只有福音才能救一切相信的人,因为借着福音,神的义显明出来了,而这里显明的神的义只有借着信心,才能临到人身上。信心是使人得称义惟一的方法;一旦有了信心,就不需要别的帮助了。[5]
[2] Cranfield, C. E. B. A Critical &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ICC, 2 vols. (Edinburgh: T & T Clark, 1975, 79), ad. loc. L. Morris,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8), ad. loc.
[3] J. D. G. Dunn, Romans. WBC, I. (Waco: Word, 1989), p. 29.
[4] 如Lightfoot, Notes, pp. 250; Dodd; Murray; NASB;及多半的中文译本及鲍会园,《罗马书》(香港:天道,1991)。
[5] 饱会园,同上,ad. l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