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D 神对以色列人的旨意(十一129

{\Section:TopicID=162}1. 以色列人不全然被弃(十一112

  以色列人虽然是“悖逆顶嘴的百姓”,但是神并没有完全丢弃他们;早年他们曾拒绝神透过摩西与众先知所传的话,神也没有这么做。“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这一原则对他们并非不适用。在使徒时期,神拣选祂子民的原则也像在旧约时代一样,在祂的保守下之下,将忠实的“余民”存留。在以利亚的日子,全国性的背道几乎袭卷全境,却仍有七千忠心的少数人拒绝向巴力屈膝;同样,在保罗的日子,仍有少数犹太人相信,并不拒绝福音。保罗很清楚这一点──他自己正是其中之一。保罗身为以色列一族之人,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他也是耶稣的信徒,正如好些“按肉体”是他同胞的人一样。他们形成了一群信心的余民,是神的恩典所拣选的;他们的存在正证明了神并没有弃绝以色列,或放弃祂对他们的计划。即使从整体而言,以色列人未能达成祂的目标,这群蒙拣选的余民却达到了。影响大多数人的“顽梗不化”亦是神所预先知道的(此处只列举了三个见证──分别取自以赛亚书、申命记与诗篇;九33则为另一组合成的“石头”见证)。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永远继续。

  以色列人绊跌了,但是却非永无复起之日。因为她的失脚,福音的祝福已经更迅速地延及外邦人。在使徒行传中重复出现的情形,都是因着当地的犹太人拒绝接受所传给他们的救恩,宣教士才将福音直接传给外邦人。保罗和巴拿巴对彼西底安提阿的犹太人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参廿八28)。倘若犹太人接受了福音,向外邦人宣道就成了他们的特权;然而现在,外邦人不是透过他们听到福音。可是,若在以色列人失脚的情况下,外邦世界可以获得加此丰盛的祝福,那么以色列人若复兴、重振,岂不十足是死而复活!

  1. 神弃绝了祂的百姓么?这个问题(希腊文的句型表示答案为否定的)与第二节的话,回应了七十士译本对诗篇九十四14的翻译:“耶和华必不丢弃祂的百姓”(参撒上十二22)。

  亚伯拉罕的后裔。此处主要指血统而言(参林后十一22),可是也不摒除其属灵的意义(参以上四16)。

  属便雅悯支派的。参腓立比书三5。保罗书信与使徒行传有一“非刻意设计的巧合”,我们惟从前者知道保罗属于便雅悯支派,而惟从后者知道他的犹太名字叫扫罗。自知出身便雅悯后裔的父母,若对自己初生的孩子寄予厚望,而以该支派在以色列历史中最出众的一位人物来给他起名,是不足为奇的──“便雅悯支派中,基士的儿子扫罗”(引用保罗在使徒行传十三21提及以色列第一位王的话)。

  2. 你们岂不晓得……?保罗的惯用语(参六16)。

  经上……是怎么说的呢。参九17。此处是指列王记上十九1014,这些话是以利亚说的。

  论以利亚。直译为“在以利亚内”──意即,在列王记中记载以利亚的部份(可能指王上十七1~王下二18)。参马可福音十二26,该处“荆棘篇”即指“在出埃及记内记载‘荆棘’的部份。”

  4. 神的回话。希腊文为 chrematismos,是指神的回复,此字源于不及物动词 chrematizo,意义相同(参太二1222;路二26;徒十22;来八5,十一7,十二25)。

  “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引自列王记上十九18,句型比较接近希伯来圣经,而不似七十士译本(此译本作“将留下……”)──虽然希伯来圣经与七十士译本都没有“为自己”一词。希伯来经文最好译为未来式:“然而我将留下……”──所指的是在哈薛、耶户、以利沙之刀所带来的杀戮之后,所存留的一小群人(王上十九17)。然而,保罗在这里所指,是现在正如从前一样,有一群相信的余民。

  在这里的希腊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巴力这阳性名词前却有一阴性的定冠词。在我们现有的七十士译本中,并没有这种读法,但它显然表现出此段经文翻译过程的一个阶段,偶像的名称巴力被更换(至少在公众前诵读时)为阴性的希伯来名词 boset,“羞耻”。

  5. 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希腊文 leimma(“剩余者”)新约只在这里用了一次,七十士译本也只用在列王记下十九4,指在希西家的日子,亚述入侵之后“余剩的民”。此处的“余数”是相信福音的人,但在他们的信心背后有神的拣选。因此他们所以能成为“余民”,就不在乎行为(第6节)。

  7. 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希腊文 poroo 意指“使硬化”或“使成为无反应”(参25节名词 porosis,“硬心”)。现代英语通常用“瞎眼的”来形容这种灵性、道德上毫无反应的情形,因此 NEB 作:“其余的就成了真理的盲人”。若问是谁使他们“顽梗不化”,第8节似乎提供了答案。这封书信前面已经提到过(参一21下;九1718195),这种内在无反应的情形乃是出于神,作为对他们不肯聆听神话语的审判。

  8. “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这句引文是综合以赛亚书廿九10(“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封闭你们的眼……”)与申命记廿九4(“耶和华到今日没有使你们心能明白,眼能看见,耳能听到”)。不能看的眼,不能听的耳,也令人忆及以赛亚书六910(“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四福音书都引用此段经文,见证耶稣的听众不领受祂的信息,(太十三1415;可四12;路八10;约十二40;亦参徒廿八2627)。请阅十1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0,Name=3. 向全地宣揚(十14-21}

  译作“昏迷”的字是 Katanyxis (七十士译本之赛廿九10亦用此字),其字面意思是“以尖物刺”,因此用来指对某种刺痛麻木无反应(NEB 据此译为“灵性麻木”)。

  910. 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910两节取自诗篇六十九2223(七十士译本)。教会很早就广泛使用这篇诗篇作为其事工的见证,特别指基督的受苦(参以下十五3引此篇9节下,约二179节上,约十五254节,太廿七34援用21。若该诗篇的发言人是基督,其中的反对之声便可解释作祂的仇敌(参徒一2025节指加略人犹太)。这里引文的重点可能在第10节:“愿他们的眼睛昏曚,不得看见”(取自诗六十九23),这段话延续了第8节综合引文的主题,并且以色列全民(除了相信的余民之外)都暂时“硬心”、“瞎眼”的情形,直接相关。

  11. 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这是保罗对摩西之歌(申三十二21)这段话的解释,十19已经引用过。神使从前“不成子民”的蒙受祝福,使“无知的民”因着凭信心接受福音而承受救恩,以这个途径来激动以色列人发愤。

  12. 何况他们的丰满呢?犹太人的“丰满”(pleroma,意为“充满”),与25节“外邦人的数目添满(pleroma,“充满”)”意义相同。外邦世界大量归主之后,就将是“以色列全家”得救(26节);这个拯救包括他们“所有的人”(英:full inclusion)。

{\Section:TopicID=163}2. 对外邦信徒的劝勉(十一1324

  现在保罗特别向外邦读者说一些话。也许有人告诉他罗马教会某方面的情形,引发他作如此的劝勉。无论是否如此,在听他的论证到这个地步之后,外邦基督徒很可能会蔑视犹太信徒,认为他们像难民一样,因着神的怜悯,从那即将倾覆的背道之国被拯救出来,而在神的计划中,那个国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份。保罗说:“我身为犹太人,又是外邦人的使徒;我极其敬重我的职份。我所进行的传福音工作,不是单为外邦人,也是为我的犹太同胞。我要激动他们,让他们看见外邦人能完全享受福音的祝福,因而产生竞争的心。我要促使他们问道:‘为什么外邦人能拥有这些祝福?为什么我们不先享有?’他们这样说是对的,因为这些祝福正应验了他们先祖的盼望;他们在信心里与弥赛亚是密不可分的。当以色列人终于在这些刺激之下,承认了弥赛亚,领受祂所带来的一切祝福,届时以色列的复兴所带给世界的祝福,言语将难以形容。”

  保罗坚信,这件事的成就绝不是一场空梦,有神纯全无瑕的旨意作保障。整团面的第一把已经献给神了,它的成圣意味着所有的面对神都是圣洁的。树根若是圣洁,枝子也必然分享其圣洁。

  提到树根与枝子,保罗便进一步发挥他的橄榄树比喻──常有人用这比喻,指称保罗是典型的都巿人,对乡间最普通的现象都不熟悉。因为农人不会将野果树接枝于栽培的果树上,惟有将栽培果树的嫩枝,或“芽枝”,接到同品种或品种接近的树干上。但是,兰塞爵士(Sir William Ramsay)引用费士尔(Theobald Fischer)的文章,证实在廿世纪初期,巴勒斯丁仍然有此习惯,“要使一株停止结果实的橄榄树再度恢复生产力,就将野橄榄的嫩枝接于其上,原树汁浆能使野枝有生命力,如此这株树就能再度结果子196。”罗马时代也有类似的作法,与保罗同时的古乐米拉(Columella)证实,一株橄揽树若结实欠佳,可将一段野橄榄接枝于其上,那株树便会重新得到活力197

  无论如何,保罗的比喻很清楚。这长提到两株橄榄树──一株是栽培的,一株是野生的。后者的果子很不好,几乎没有油;前者在正常状况下会结好果子。那栽培的橄榄树是以色列,神的子民;野橄榄树则是外邦世界。但是橄榄树变得缺乏生命力,不结果子;因此旧枝子被砍下,从野橄榄树接入一根新枝。“旧枝子必须砍除,让所接的枝子能得到空气与日光,并防止树的生命力分散于太多的枝子上198。”从野橄榄树接入的枝子是指全部外邦信徒,现在被接纳进入神子民之中;被砍去的旧枝子是那些拒绝接受福音的犹太人。

  据说,这种不寻常的接枝法,对所接的枝子和树干都有影响;老树干因着新接的枝子重新得着活力,而新的枝子在原树干汁浆的喂养之下,能结出野橄榄无法结出的果实。

  外邦信徙必不可落入引诱,而轻视犹太人。若不是神的恩典将他们接纳进入祂的子民,使他们“与圣徒同国”(弗二19),外邦人仍然永远没有生命,不结果子。他们能为神结果子的新生命,正是那所接入的以色列老树干的生命。以色列人不欠他们什么;倒是他们欠以色列人199。如果他们回答道,至少他们强过那不信的犹太人,就是那些砍下的枝子,保罗却劝勉他们,要从砍除这些旧枝子得到一个教训。他们为何被砍除?因为不信。而如果骄傲的心使得新接上的枝子──外邦教会──忘了它对神恩典的倚靠,以自信取代对神的信心,它会落入与旧枝子同样的命运,也将被砍除。保持真正神子民身份的条件是信心,不信的必被弃绝。保罗说,这个原则适用于外邦人,正如适用于犹太人。另一方面──此处显然已经将接枝的实际过程抛在一边,只强调这个比喻所要说明的属灵事实──如果那些因着不信而失去真以色列身份的犹太人,终于相信了基督,他们将会重新被纳入神的子民中。如果从一株橄榄树砍下来的旧枝子,重新再接回母树,又开始结果子,在自然界来说,将是史无前例的奇迹。同样,犹太全国以信心取代不信,重新成为神的子民,将在属灵界中成为神迹;然而,保罗说,神的恩典必定要实现这个神迹。

  15. 死而复生。此处的意思或许是,以色列的归信将成为复活──就是与基督再临同时发生的事──的先驱(参十一2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4,Name=3 以色列人的復興(十一2529})。

  16.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这里大概是引述民数记十五1721,那里吩咐以色列人以初熟的麦子磨面作饼,献给神。这块饼献给神(保罗认为)就使整个饼都成为圣洁。哥林多前书十五23所提“初熟的果子……基督”﹏cs22aparche,与此处同一字),是引述初熟庄稼的一捆,这一捆在逾越节之后的星期日,当在神面前献为“举祭”,使整个收成都成为圣洁(利廿三1011)。在这一段的隐喻中,“初熟的果子”最可能的解释,应该是指像保罗一样生为犹太人,而承认耶稣为弥赛亚、为主的人。

  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保罗换了一个比喻,说一棵树从根到枝性质应该都相同(参太七1620;十二33;路六4344),因此树根若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我们自然会将这里的“树根”与前一则比喻的“初熟的果子”视为相同,指犹太信徒。但称他们为“树根”似乎不太合适。而若将“树根与树枝”的比喻独立出来,我们会想到树根是列祖,树枝是以色列的基督化时代。这种解释(从整体看来似乎较合宜)符合保罗后面所提到,当代的以色列人“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28节)。也许保罗从一则比喻换到另一则时,有一段思想的转换200

  17. 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保罗或许运用了一个犹太人的比喻,其中将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比作野橄榄的枝子,接枝于以色列这好橄榄树上201。用橄榄树代表以色列的说法,可参耶利米书十一16:“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

  20. 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因为信”是强调语气,RSV 加上副词“单”(only)来表达(见小注131,以及相关内文{\LinkToBook:TopicID=136,Name=A. 神的預備(三21-31});“因着信你能立于这个地位”(NEB)。参五2

  22. 只要你长久在祂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在整个新约中,继续性都是真实性的考验。圣徒的坚忍之教义,新约的教导十分清楚(保罗的教导中也有不少);可是其自然的结果是,惟有圣徒才能坚忍到底。既然“你单因为信才立得住”(20节),我们就该留意保罗对哥林多基督徒的训谕:“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林后十三5),这是有益的操练202

  24. 逆着性。或许有人认为,保罗是要事先防范批判,所以表明他知道这里所形容的特殊接枝法是不合自然的。但是他的意思可以只是指,接枝的过程本身是“逆着性”的──这是自古以来所公认的看法。

{\Section:TopicID=164}3. 以色列人的复兴(十一2529

  这里揭示了神对以色列计划的奥秘──这计划从前是隐藏的,但现在已经公开了。以色列瞎眼的人只是一部份(因为有些以色列人已经得蒙光照),而且也只是暂时的,为的是要使外邦人得到祝福。从宣扬福音来看,其顺序是“先传给犹太人”;而从领受福音来看,顺序则为“先是外邦人,再是犹太人”。当外邦人相信的总数达成之后──保罗的使徒职份正促使这件事的成就──所有以色列人,不仅只是一小群信心的余民,而是全国整体,将会看见神的救恩。如果他们暂时的跌倒已经先有预言,他们最终永远的复兴也有预言。惟有等到旧约中的子民都接纳进来之后,新约才算完全实现。他们暂时为了外邦人的好处而被隔绝。但是因为神的应许已经赐给列祖,绝不会反悔,所以他们永远是神拣选之爱的目标。

  有人会抗议,认为在这里保罗的爱国主义超过了逻辑;他们说:“他里面的犹太人还是太强203。”就在这封信中,他已经不只一次强调,神眼中所看重的不是列祖肉身的后裔,而现在他似乎是在说,因为神应许过列祖,他们肉身的后裔就必须重新与祂建立约的关系。我们或许不妨与巴斯加(Pascal)同声说:“心自有其理……”;可是这并不足以说明一切。保罗比批评他的人,对神的恩典有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如果神的恩典必须依循严谨的逻辑,外邦人将和犹太人同样没有盼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保罗虽说到以色列人归向神,却没有说那是地上大卫国度的再立。故我们不必依据这个沉默建立一套论证,可是却要坚持保罗为他的同胞所拟想的,是比那更好的事。

  25. 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引自箴言三7上。

  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如一13;林前十1,十二1;林后一8;帖前四13)。

  这奥秘。保罗通常使用这个字,来表明他将要揭示一个他所领受的新启示(参林前十五51;西一2627)。17节的余民原则,是古时先知就已启示的题目;而虽然目前有部份人暂时硬心,“所有以色列人”终将得救,这是个新启示,由保罗所传达。有人批评他想鱼与熊掌兼得──一方面以“恩典所拣选的余民”的想法来自我安慰,一方面又坚持以色列的整体得救──但是,如果他声称自己领受了新启示,这件事是真的,这样的指控就不公平。很可能当他在大马色的路上领受“耶稣基督的启示”时,这个“奥秘”就已经包含在内了,而在他执行外邦人使徒的职份时,他才逐渐明了其全备的意义204。在旧约的预言中,旧以色列的余民同时将是新以色列的核心。现在正是如此;这群相信的余民成了“全以色列”终将得救的保证。

  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数目添满”原文直译是“充足”。“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之后,紧接着便是犹太人的“丰满”直译:(“充足”)。保罗在下文中称他使“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的工作为“献上……外邦人”(十五16)。

  26. 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有人解释,这里的“以色列”与25节的“以色列”(“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意思不同;这种说法实在不可能。此处的连接词“于是”(英译 'and so';参五12)比“然后”的意思还要强,意指“按着这个方法”──藉神计划的执行,即福音先被外邦人接受,然后犹太人才接受──“以色列全家”的得救终将实现。“以色列全家”一词,在犹太文学中常常出现,意思不是指“每一个犹太人,无一例外”,而是“以色列整体”。因此,犹太人的的口传律法(Mishnah公会10.1)的论文中说道:“以色列全家在未来的世代都有份”,却又紧接着提出几个以色列人的名字,说他们在其中没有份。

  “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引自以赛亚书五十九20(“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保罗的用字与七十士译本一致,只有一点不同:七十士译本作“为锡安的缘故”而不是“从锡安出来”(这说法可能来自诗篇十四7或五十三6:“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原经文是指救赎主向以色列的显现──保罗很可能将此显现视为基督的再临。参看15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3,Name=2 對外邦信徒的勸勉(十一1324}。亦参使徒行传三1921。此处提及锡安,可能意味对保罗而言,耶路撒冷不仅是福音的发源地(参十五19),也将是其最终荣耀成就之场所。

  27. “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此句话的前半,保罗是继续引用以赛亚书五十九(其21节接着说:“耶和华说:‘至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但是后半乃是用以赛亚书廿七9,根据七十士译本(“我除去他(雅各)的罪时,就是我赐与他的恩典”),以及耶利米书三十一3334对新约的应许(“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参看七6{\LinkToBook:TopicID=147,Name=1. 婚約之喻(七16}与八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1,Name=1. 靈裏的生活(八117}。这不是一个尚未立定的约,而是一个早已立定,有待实现的约。

  28. 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译注:英文为“神的仇敌”)。希腊文没有所有格“神的”一词,但有此含意。以色列目前与神隔绝的情形,是为了让外邦人接受福音的祝福,与神和好。

  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这句话并非指“祖先的功德”﹏cs22zkutabot),就是列祖的义积存了功德,可以让子孙支取的说法。本书信的整个论证都与这种功德观相反 (参四2)。保罗是说,神呼召列祖时,向他们所作的应许,也保证赐与他们的子孙,不是由于功德的缘故,而是由于神对祂恩言的信实,正如29节所强调的。

 

195 18用另外一个字(skleyno)形容法老的心如何刚硬,但是其意义与这里的 poroo 没有太大分别。

196 W. M. Ramsay, Pauline and Other Studies1906),p.223, citing T. Fischer, Der Oelbaum1904)。

197 Coumella, De re rustica, 5.9

198 Ramsay, Pauline and Other Studies, p.224

199 W. D. Davies, 'Paul and the Gentiles', Jewish and Pauline Studies1984, pp.153163

200 当然,16节的“新面”也可能指列祖,但这种解释似乎不太恰当。

201 R. A. Stewart, 'Engrafting', EQ 591978, pp.822

202 I. H. Marshall, Kept by the Power of God1969)。

203 A. Harnack, The Date of the Acts and of the Synoptic Gospels, E. T.1911, p.61

204 S. Kim, The Origin of Paul's Gospel2 1984), pp.8399

E 神对全世界的旨意(十一3036

  现在要揭示的,是神对人类最终极的旨意:即对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施怜悯。“拣选之恩”临到忠心的余民,目的不在于任凭他人毁灭;他们被拣选,乃是象征神的怜悯将扩及所有的人,并没有分别(参八1921)。保罗在这里的用语,显然带有普世得救的意思,即使只是指末世的普世救恩,不是指现在的状况,或说是代表性的普救论,而非个人性的普救论205

  保罗在前面已经宣告:“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三23)。在神的法庭面前,人人有罪;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没有一个有资格得着神的怜悯。如果任何人还有盼望可言,惟有倚赖神的恩典;然而神将这盼望毫不吝惜地赐下了。神将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圈入一种状况,将他们对神旨意的不顺服显明出来,成为公认的事实,其目的是要将人所不配得的恩典,同样丰盛地倾倒在犹太人和外邦人身上。

  这就是保罗伟大论证的最高潮,这件事值得我们颂赞神无穷无尽。3336节的颂荣,并不只是第九章至十一章的尾语,应包含第一章至十一章的整个论证在内:“深哉,神丰富的智能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先知问得好:

  ‘谁知道主的心?
     谁作过祂的谋士呢?
   谁是先给了祂,
     使祂后来偿还呢?’

因为万有都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

  32. 特意要怜恤众人。亦即,毫无区分地临及众人;不是指毫不例外地临到众人。在这里保罗并没有思想十九7所提像法老一般,恒久拒绝神怜悯的人。他“用意不在宣告每一个人最终的命运。然而,因为人类的盼望根基在于神的真相,而不在于人自己的真相,所以希望更大(而非更小)”(C. K. Barrett,对本节的注释)。

  33. 丰富的智能与知识。这三个词汇不应视为神三方面的资产(如 NEB 的译法),而应视“智能与知识”是以“丰富”来形容(如 NIV 的译法,与和合本相同)。

  34.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回应以赛亚四十13:“谁曾指示耶和华的灵,或作谋士指教祂呢?”亦参耶利米书廿三18;智慧书九13

  35. “谁是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呢?”参约伯记四十一11,神问道:“谁先给我什么,使我偿还呢?”

  36. 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常有人指出,这段话的结构类似马克奥利流的文句(Meditations 423):“一切事都从你而来,在你里面,又归于你。”

 

205 所谓末世的普救论是指至终“全世界都将蒙拣选”的希望(C. H. Spurgeon,引用于 A. C. Benson, The Life of Edward White Benson, ii, 1900, p.276),就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终有达到全然蒙拯救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将欢喜看见,全世界得救的荣耀景象”(B. B. Warfield, Biblical and Theological Studies, 1952, p.xxx)。所谓代表的普救论,就是“在各国之中会有一些代表接受。”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