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第一讲

 信徒间的纷争(1)                                                     

 

1)查考的目标

为什么我会选择查考哥林多前书呢?熟悉它的内容,你就会留意到这一封书信主要是为了针对哥林多教会里头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今天的教会里头常见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有一种错误的概念,以为哥林多教会是非常败坏,是我们不屑一提的教会。不错,他们的生活的确使耶稣基督的福音受到亏损,但是环顾今天教会的属灵光景,我们不但没有比他们强,甚至还比不上他们。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试想一想:今天有哪几间教会是没有纷争、结党、淫乱、争竞的事情呢?可能这些问题不是那么明显,因为教会的牧者都不愿意将这些丑闻张扬。但是,你如果在教会里有一段的时间,你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并不比哥林多教会好。我们的问题跟哥林多教会相比之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查考哥林多前书,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教会所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位牧者经常面对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辨认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预防。我们也要从神的话语里头找出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2)背景资料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哥林多教会的背景。要了解教会的背景之前,我们也必须认识哥林多这个城市的背景。打开希腊的地图,你就会留意到,希腊的版图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靠一个地峡连接的。在保罗的时代,希腊是罗马帝国的两个省份。北面是马其顿省,南面是亚该亚省。哥林多城是亚该亚省的首府。她是位于连接南北的地峡上。这个地峡只有8公里宽,不到10公里长。所以哥林多城本身就是一个港口,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是海中的桥梁。

 

当我们认识到哥林多城的地理位置,我们就不难想象这个城市的重要。她是一个港口,又是连接南北的陆路交通要点。很自然的,她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就好像今天的上海和香港一样。因为来往的外省人很多,哥林多城就成了一个文化、宗教、商业交流的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世界之窗。她也是罗马在希腊的省政府办事处。在使徒保罗的眼中,这个城市是一个传播福音的重点城市。

 

众所周知,繁华的城市也必然带来败坏的生活,哥林多人的生活是非常的放纵。这一种放纵情欲的生活方式,被外人称为“哥林多”式的生活。哥林多人到底是如何放纵自己呢?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林前6:9-11。哥林多城还有一个“爱之女神”的殿,里头有上千个女祭司。这些女祭司其实就是妓女,跟他们行淫就象征着得到女神的祝福。这也是为什么淫乱和乱伦在哥林多人的眼中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认识到哥林多城的文化背景,我们便明白为什么教会里头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这一间年轻的教会要不断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使保罗非常关注教会的情况。虽然哥林多教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神在他们身上奇妙的作为。难怪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的开始就为他们而感谢神。因为哥林多的信徒就是神拯救罪人的大能的彰显。

 

3) 教会背景

哥林多教会大约是在公元后51年成立的,是在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所建立的。详情大家可以参考使徒行传18章。保罗在哥林多总共呆了十八个月。为什么保罗要在哥林多呆这么长的时间呢?当我们认识到哥林多城市的道德情况,我们就能够明白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们的关注。这样一种的环境对信徒生命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保罗选择了在哥林多呆这么长的时间,是为了建立和巩固信徒的属灵生命。

 

保罗大概是在公元后56-57年左右写这一封信的。哥林多教会当时已经是成立了五,六年。这是一间年轻的教会,使徒们所按立的执事和长老的属灵生命也是非常年轻(林前1615-16)。我们看到哥林多教会要面对不少的问题:哥林多城是一个道德风气非常败坏的社会,这一种社会败坏的风气使人容易对罪不敏感。再加上教会信徒属灵生命根基的幼嫩,这使牧养教会的工作极其困难。除了这两点以外,再加上这是一个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教会,所以当中也免不了有文化上的代沟,成为了教会成员不和的导火线。

 

还有另外一点值得留意的是:正因为哥林多城是一个富有的城市,教会也要面对财富所带来的问题。从书信里头我们可以看到教会里头有自大骄傲的问题,教会里头有人甚至藐视使徒保罗的权柄。这些人都是有钱、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这一切自大骄傲的根源往往是跟财富有关的。这也是现今教会经常面对的问题。富裕的生活往往成了属灵生命成长的障碍(林后81-2)。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会详细地谈论。很多基督徒一不小心就会以一个自以为是的态度去看哥林多教会,觉得他们非常的糟糕。清楚地认识这一切的背景,就能够帮助我们以一个合乎中道的眼光去看待哥林多教会。

 

4)教会中的纷争

明白了哥林多教会的背景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第1章,保罗首先提到什么问题呢?就是结党纷争的问题。从经文的内容和一些关键的字眼,我们可以确定当时教会是存在着结党纷争的问题。林前110-11:

 

“弟兄们,我借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保罗呼吁他们不可分党,因为有人告诉他,信徒之间有纷争、不和的问题。第10节出现“分党”,这个词是指“破裂,裂缝”,就是说,信徒之间的不和正在破坏教会,把教会撕开。打开经文汇编,我们发现,“分党”这个词在整本新约出现了8次,有5次出现在福音书里,其余的3次通通出现在哥林多前书,分别在1章、11章和12章。保罗以教会的纷争作为第一个问题来探讨,可见这个问题实在非同小可。信徒之间的不和并不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而是关系到教会属灵生命的存亡。信徒间的分党是教会的致命伤,能够无声无息地把教会摧毁。

 

关于信徒间的纷争,我想大家留意几个重点:

第一,虽然信徒间不和,但他们仍然是一起聚会,没有分道扬镳、各自聚会。林前11-2说:“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这封信是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整体的,就是说,教会整体仍然一起聚会,还没有弄到公开分裂的地步。

 

第二,保罗是从什么途径得以知道他们的纷争呢?保罗只在哥林多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便离开了,写这封信时,他根本不在哥林多;他怎么会知道教会的问题呢?林前1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原来是革来氏家里的信徒把信徒间的纷争告诉保罗的。因为整本新约只提及“革来氏”一次,所以,关于他们的资料是很少。他们跟保罗有什么关系呢?是保罗的亲戚,还是朋友,我们无法确定。因为他们对哥林多教会的熟悉和关心,极有可能,他们也是主内的肢体。

 

当你知道是革来氏这一家的信徒向保罗通风报信,你有什么反应呢?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姊妹对另一个信徒不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个信徒跟牧者分享内部所发生的冲突,那位姊妹觉得他不应该在背后打小报告,把内部的不和透露给牧者知道。

 

你的反应是如何呢?如果信徒间发生冲突,或者你自己的属灵生命出现问题,你会主动跟牧者分享吗?还是你觉得:“最好都是不要分享。如果告诉牧者某某弟兄的问题,你便是出卖你的弟兄,在他背后揭发他的问题。”如果有人向牧者揭发你的问题,你便看他为小人、为敌人,因为他出卖你。当然,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你发现,保罗非常公开的告诉哥林多教会,他之所以知道信徒间的纷争,是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告诉他的。如果革来氏家里的信徒没有把实况告诉保罗,他又如何能够劝告他们,纠正他们呢?没有属灵前辈的训诲,教会又如何能够成长呢?

 

第三,他们的纷争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呢?林前112说: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这里最少提到四个圈子:第一批是拥护保罗的,第二批拥护亚波罗的,第三批是拥护矶法(就是彼得),第四批是拥护基督。虽然他们分了几个圈子,但这不代表说保罗、亚波罗、彼得彼此不和。不是的,他们的分党不是因为使徒们不和,事实上,当保罗写这封信时,保罗、亚波罗和彼得都不在哥林多。基督呢,更不用说了,耶稣基督已经升天,并且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既是这样,为什么信徒间会起了纷争呢?

 

明显的因素有几个:因为教会里,有犹太的信徒,也有外邦的信徒。犹太的信徒很自然便拥护彼得,因为他是犹太人的信徒,而外邦的信徒很自然便拥护保罗,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信徒。那些知识分子很自然会被亚波罗的学问、口才所吸引,去拥护他。关于亚波罗的背景,使徒行传1824-25说: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力山太,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亚波罗有讲解圣经的恩赐,非常热心,又有学问、口才,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魅力的传道人。即使今天,一个有口才、有学问、有热心、有讲道的恩赐的传道人很自然会受到信徒的欢迎。所以,在哥林多教会中,有一批信徒是拥护亚波罗的。至于那些拥护基督的,表面上,他们非常属灵,觉得信主的人不应该跟人,保罗也好,亚波罗也好,彼得也好,他一概不跟,只单单跟随基督。这批人自命清高,谁都不愿意听,谁都不愿意服从。

 

另外,因为保罗和亚波罗也曾经在哥林多教会服侍过,所以,那些习惯了他们的信徒很容易会特别喜欢他们。林前34-6说: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3章,保罗还继续谈到信徒分党的问题,说:“亚波罗算什么呢?我又算什么呢?其实,我和他都是神的工人,负责做神的工。像农夫一样,我负责栽种,亚波罗负责浇灌,我们都尽自己的本分。”这里告诉我们,除了保罗以外,亚波罗也在哥林多教会服侍过。某些信徒喜欢保罗这样的领导,另一批信徒却喜欢亚波罗的魅力和口才,非常服从他。

 

事实上,这种分党的现象是挺普遍的。比如一间教会里有两三个工人,他们的恩赐才干各有不同。弟兄姊妹很容易轻这个、重那个。又比如:一个牧者曾经牧养教会一段时间,然后另一个牧者接手。人是很奇怪的,不太喜欢转变,往往依恋旧的事物,拒绝新的。当中某些信徒还是很怀念旧的牧者,加上不习惯新的牧者,他们便不满,说:“明明以前的牧者非常善解人意,没有这么严厉,为什么这位牧者却不同呢?我们还是听以前的牧者算了。”

 

保罗以信徒间的纷争作为哥林多前书的开始,实在是很恰当。这个问题不但缠绕哥林多教会,也缠绕今日的教会。在一个教会里,信徒与信徒间的不和,信徒与传道人的不和,传道人彼此之间的不和是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问题。跟哥林多教会一样,信徒挑传道人的问题,在今天的教会也是非常普遍。

 

第四,他们的纷争反映出什么属灵的问题呢?既然已经信主,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和谐?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也是很糟糕,你知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吗?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1-9节,是保罗对教会的问候和感谢的话。

第二个部分就是10-16节,是关于信徒间的纷争。

第三个部分就是17-31节,是谈到神的智慧和能力。

 

本来保罗是谈到信徒间的纷争,为什么突然间却转到智慧和愚拙的问题上呢?两者之间有关联吗?查考“智慧”这个词,我们发现,单单在第一章的后半章,“智慧”这个原文的名词和形容词总共出现了13次。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是因为他们凭人的智慧去判断人,去行事。可能你会问:“什么是人的智慧呢?人的智慧有什么不好呢?”林前120-21说: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请留意:人的智慧跟神的智慧是恰恰相反的。在神的眼中,人的智慧是愚拙的。同样的,在人的眼中,神的智慧是无稽,是荒谬的。比如神差遣耶稣基督来为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目的是要拯救我们。在人的眼中,这样的做法简直是荒谬可笑:“一位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竟然需要钉在十字架上?有这个需要吗?没有其他更高明的办法吗?一位这么软弱、被钉十架的神真的能够救我们吗?”你看,人的智慧不但不能帮助他认识神,反而会拦阻他去认识神。

 

因为哥林多的信徒凭人的智慧去行事为人,所以他们用人的价值观去衡量教会的传道人。如果他是一个犹太的信徒,那么他就很自然地挑使徒彼得,只听他,不听别的使徒。如果他是一个外邦人,那么他就挑保罗。如果他非常羡慕人的学问、口才、讲道的恩赐,他便很自然便挑亚波罗了。

 

其实,细心想一想,今天多少的信徒不也是凭人的智慧去行事为人吗?当一个传道人来到他们中间,第一样东西他们想知道的就是:“他是神学院毕业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他是大学生吗?他今年几岁呢?牧养教会几年?”你看,我们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认为只有那些有学位、有才干的人才够格来带领教会。那些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不够资格来带领教会。这些话我们不一定说出口,但是不少信徒的确是以这些标准来衡量传道人呢!

 

好了,让我总结一下今天的查考:

1.希望透过哥林多前书的查考,我们能够更深认识教会所要面对的问题,并且懂得怎样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2.哥林多城是一个文化、宗教、商业交流的中心。虽然经济非常发达,但是道德却非常堕落。这种不敬虔的风气也影响到教会,以致教会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3.哥林多教会大约是在公元后51年成立的,而哥林多前书是保罗在公元后56-57年左右写成的,也就是说,哥林多教会当时已经成立了5-6年,是一间年轻的教会。

4.保罗首先谈到的问题就是信徒间的纷争。虽然他们分党,但教会整体仍然在一起聚会,没有分道扬镳。他们结党,不是因为使徒们彼此不和,而是因为他们凭人的智慧、人的价值观去待人处事。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