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Section:TopicID=104}Ⅰ 背景

  哥林多位于哥林多湾(港口是利基安 Lechaeum)与撒罗尼海湾(港口是坚革哩 Cenchrea)之间的樽颈地带;她的地理位置,是商业繁荣的不二担保。商家海员们宁可把货物从地峡运过去,而不绕过庇罗本尼塞斯(Peloponnesus)以南,多石多风险的岬角,并冒长途的海路之险1。巿内有东西贸易路线,与南北贸易路线交叉相会。公元前一四六年,罗马人 L. Mummius Achaicus,把哥林多全城摧毁净尽,但一世纪后重建为罗马殖民地,一下子又回复旧日的威荣了。

  新建为罗马殖民地,起初的居民自然是罗马公民,后来希腊人大批回归,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异族的人。其中就有一班犹太人,人口之多足以建立自己的会堂(徒十八42。城内的罗马成分3,可从新约许多与哥林多有关的拉丁名字可见,就如路求、德丢、该犹、以拉都、括土(罗十六2123)、提多犹士都、基利司布(徒十八78)、福徒拿都、亚该古(林前十六17)。不过,保罗书信中对哥林多人所提出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背后蕴藏的都是希腊的思想方式。爱德华滋(Edwards)说哥林多“是希腊城巿中,最少希腊化的,在这时期的罗马殖民地中,又是最少罗马化的4。”这城巿,是集希腊人、拉丁人、利亚人、亚细亚人、埃及人、犹太人、买卖,做工,欢闹,争斗,饮宴,在城内,在港口,希腊全境再无别城可比5。”

  旧哥林多城本来就是放纵的代名词6,新城有了这混杂的各式人种,要重获同等的恶名昭彰,就更成在旦夕了。亨德(A. M. Hunter)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哥林多”代表了“文化和高等妓女”,“哥林多语句”暗示了哲学文化上的虚夸,至于‘哥林多化’(Corinthianize),是希腊话‘去见鬼’的同义语7

  虽然复杂如此,哥林多仍是希腊主要的大城巿之一,人口稠密8,财富无边9。她是罗马亚该亚省的首都。在哥林多城附近举行的哥林多地峡运动大会(Isthmian Games),吸引优秀的运动员前往;这运动会极为重要,甚至哥林多城被毁后仍继续举行(SPC, p.14)。邻近土地肥沃。盛产葡萄(我们现在用的字 currant(一种小而无核的葡萄干──编注),就是从 Corinth “哥林多”来的,反映当日哥林多园艺的盛况)。

  因此,当日保罗来传福音的哥林多,是个大都会,地位显赫。那里思想文化活跃,物质繁荣,道德却腐败。居民有种习以为常的作风,放纵私欲,喜欢做甚么就做甚么。正如 von Dobschutz 说:

哥林多人的理想,就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商人不择手段求利,寻欢的人任意放荡,运动员不顾一切锻炼体格,引以为荣,这些就是正宗哥林多人了;换言之,是一个只有自己的欲望而无法无天的人10

  哥林多是个有利的中心地,福音可以播散到四周地域。那里人口流动,商人旅客停留几日便上路,所以在哥林多传讲的道,必然会广传四方。

 

1 G. E. Wright F. V. Filson The Westminster Historical Atlas to the Bible SCM Press, 1946, pp.80, 88 以下。这里意思是指货物的转运,根据 J. E. HarryISBE, ii, p.710),小型船只是靠“木轨的船缆”拖曳过这地峡的。Strabo 称之为 diolkos Geography 8.2.1)。尼罗王尝试开凿运河,但不成功。现代的运河是依尼罗策画的路线而造的。

2 一块会堂横楣的碎片曾被发掘出来,上面刻有碑文。虽然研究者认为时期比保罗时代晚,但也可能证实该地点(LAE, p.16, n.7; G. E. Wright,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Archaeology Duckworth, 1960, p.177)。

3 Parry 相信哥林多城带有罗马色彩,乃由于哥林多城容纳竞技比赛,是希腊城巿中首开先例的(p.ix)。Robertson Plummer 则认为,到了新约时代,那本为意大利殖民地的后裔,“已大部分希腊化了”(p.ix)。哥林多城的居民,种族混集,而且显明地保留着本族的大部分劣根性。

4 爱德华滋,p.xii.

5 莫法特,p.xvii.

6 旧哥林多城的 Aphrodite 庙里,至少有一千以上娼妓(Strabo, 8, 6, 20)。这个女神可称为 Aphrodite Kallipygos,即“美臀爱神”,(Athenaeus, 12, 554c)。城内“四处”都是神祇,称为 Aphrodite the hetaira(高级妓女),“娼妓之护神”(ibid., 13, 559a 及注,Loeb ed.);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哥林多城的古传习俗……全城向爱神为重大紧急事情祈祷时,就要邀请许多妓女来参与,愈多愈妙”(ibid., 13, 573c)。MurphyO'Connor 不大相信哥林多城比其它东地中海岸的城巿坏到那里,他认为 Strabo Athenaeus 都错了(SPC, pp.5557, 127以下),并认为这全是雅典人的宣传手法。不过,至低限度他也承认,哥林多城“在性淫方面确实声誉不佳”(SPC, p.56),只是古代作者把这事看得更重罢了。Dio Chrysostom 提及 Diogenes 认为哥林多城有许多人聚集,全为了那里的港口,和那里的妓女(Discourses, 8.5)。MurphyO'Connor 引用 Plutarch 的话,说在哥林多城“有大队妓女”,并解释说这是“城巿的妓女”,并不是 Aphrodite 的仆婢(SPC, pp.106)。不过即是 MurphyO'Connor 说得对,她们也确是妓女,而且大队如军。

7 亨德 Introducing the New Testament SCM Press, 1945, p.76.

8 亨德认为人口有五十万(ibid),而 Godetp.5)及 ISBE ii, p.713)说六十至七十万。J. Cambier 更准确,自由人有二十万,奴隶四十万(A. Robert A. Feuillet,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esclee, 1965, p.413)。Ellicott 则认为有十万。MurphyO'Connor 论到哥林多的考古研究工作,说人口的数字从未发表过任何假设(SPC, p.32)。人口数字很大,这是无疑问的,但到底多少,如今无法可知。

9 Strabo 说哥林多城“富有”,有三原因:它的位置有利于经商;它有哥林多地峡运动大会;还有上千的妓女(8, 6, 20)。他又提及城中的政客,画家及工艺匠,但没提及哲学家。他有提及其中著名的画,及铜像(8, 6. 23)。Pausanius 对这城巿有甚详尽的描述(Description of Greece, 215)。Horace 引用过一句箴言说:“不是人人有幸上哥林多”(Epistle, I. 17, 36);Loeb 编者解释说,这本来是表示哥林多城的生活,奢侈豪华,花费浩大”。

10 Parry, p.x.

Ⅱ 保罗在哥林多

  保罗初到哥林多时,他曾经历了极大的挫折。在腓立比本来大有可为的,却被激烈的犹太人敌挡而粉碎了;在帖撒罗尼迦和庇哩亚也是这样。到了雅典,他曾有过小小的成功,但仍是一筹莫展。难怪他来到热闹嚣张,知识挂帅的哥林多,他“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了(林前二3)。这一程的同伴西拉和提摩太逗留在马其顿,他自己一人在哥林多,也就更加不好受了。他在哥林多与亚居拉、百基拉同住,他们是因革老丢王的法令,从罗马被逐出来的(多半认为是在公元四十九年)。他们和保罗都是织帐棚的(也许是制皮业?)。后来西拉、提摩太来到,与保罗会合,并带来好讯息说到帖撒罗尼迦人虽在敌对下,仍然坚守信仰。保罗因此知道自己虽遇许多困难及失意,神仍赐福他手所作的工。这消息叫他心力一新,恒切宣扬福音,重新得力。他“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徒十八5

  可是他所传的道,犹太人并不接纳,他只有离开会堂。他似乎不大明智地选了会堂隔壁的犹士都家里11,成为他新的宣道站12。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徒十八813在哥林多信主的犹太人,有记载可查的就只有这一家了(除非亚居拉、百基拉是在哥林多信主的)。由此可知何以哥林多书信里,不多出现犹太名字。哥林多人信主的却不少,并且受了洗。保罗在异象中得了鼓励,也许就在他从会堂被赶出来的时候,为要对他保证,神在“这城中有许多百姓”(徒十八10)。于是在哥林多停留了十八个月,领了许多人悔改信主。虽然没有明明记载,不过这些信主的人像其它地方一样,是与会堂有点交往的虔诚的异教徒。他们对异教不满足,被犹太教的崇高道德及独一神主义所吸引,但又抗拒它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礼仪(就如割礼)。这种人觉得基督教信仰很合意,没有犹太教那些令他们反感的东西。

  信主的人中,有些是有身分、有财富的人。该犹接待保罗及全教会的人(罗十六23,十之八九是从哥林多来的)。以拉都是城内管银库(英文作“公务局”public works)的(罗十六23;在哥林多一碑文上提及一个以拉都,自费铺筑路面14,这人很可能就是他)。有人认为革来氏也是个有钱的哥林多信徒,不过我们不能肯定她是不是信徒,也不知道她是从哥林多来,还是别的地方来的。但从保罗提到那里的信徒进行诉讼,又参加私人宴会,可见是些富人。虽然如此,这些仍属例外,大部分信徒都是从较低社会阶层来的(林前一262915

  保罗在希腊全境的工作,一有了成功的迹象,犹太人就会煽起反对势力16。从帖撒罗尼迦书信上(很肯定是从哥林多写来的,就可看出保罗所面对的劲敌(帖前二15;帖后三1以下)。他被禁止在会堂讲道,甚至被带到方伯迦流面前,告他“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徒十八13)。可是由于他并没有违反罗马法律,迦流不肯听他们的控诉,只当是犹太人之间的争讼(这情形在短期内给基督教有了保障,迦流当它是犹太教的一支;参布鲁斯(Bruce p.20)。于是保罗得以继续作工,不受拦阻。从他逗留这么长一段日子,可见他视哥林多的事工,为当前最举足轻重的。

 

11 K. Lake:“无可否认,他选的地点实在免不了再引起麻烦,不过也有好处,先前常出席会堂的敬虔者,容易找到这地方”(The Earlier Epistles of St. Paul Rivingtons, 1911, p.104)。

12 这似乎是徒十八7的意思,而不是他不再与亚居拉、百基拉同住,搬去与犹士都住。

13 可能另有一位犹太人。与保罗提摩太一同问候的(林前一)所提尼,可能就是徒十八17管会堂的。不过,这全不能肯定。J. Massingberd Ford 强调哥林多教会中犹太人的成分,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哥林多前书还是希伯来前书。”(CBQ, vxviii, 1966, pp.402416)。但其它人如 T. W. Manson,则认为哥林多教会大部分是外邦人(Studies in the Gospels Epistle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190209)。从徒十八6;林前十二2可见(虽然其中也有些犹大信徒,林前七18)。

14 Wright, Biblical Archaeology, p.177; MurphyO'Connor, SPC, p.37.

15 Theissen 一方面同意哥林多人多半属下层阶级,但指出其实也并不尽然。记录所见,与哥林多人有联系的人中,十七人中(或一组人)有九个要出外旅游的(pp.91以下),这样的行业通常都不属于贫苦之辈。有些人“屡次”怪责保罗,不接受他们的款待(p.97;他引用九1以下;林后十~十三),这证明他们有能力款待人;此外,吃肉(八~十章)也是富人的事,过于穷人(pp.125以下,128)。他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古代社会中,大部分社交圈子都是同一阶层的,而宗教上的联系比一般职业圈子更受阶级圈子的规限”(p.146)。可是基督徒却不同,他们接纳各社会阶层的人,待他们一律如“弟兄”。

16 “他不单是个判教的法利赛人,相信弥赛亚,而且很成功”(莫法特,p.xiii)。这是他们无法饶恕的。

Ⅲ 保罗日后与哥林多教会的关系

  保罗离开哥林多后不久,来了一位从亚力大来的学者亚波罗。他在以弗所传讲基督教道理,但却只受过约翰的浸。亚居拉、百基拉就“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十八26)亚波罗有了这新知识,就到亚该亚去,亚该亚的首都就是哥林多。在那里,他的口才得施展,“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徒十八28)。这表示当时讲者与听者都期待着弥赛亚(基督),而亚波罗能够说出:“你们等待的弥赛亚就是耶稣,圣经明白地说出来了17。”

  亚波罗的讲道可能与保罗有很大差别,保罗的讲道慎思简明(林前二24),亚波罗则可能辞锋强锐(徒十八242728)。两人的信息却基本上没有差别,因为保罗说亚波罗继续他开始的工作(林前三68)。不过,两人不同的地方就足以构成哥林多人分党的现象了18

  不久,保罗写了一封信给哥林多教会,这信却失传了。我们知道有这封信存在,是因为保罗说曾经写过信给他们,叫他们“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林前五9)。此外,我们对这封信就一无所知了,也不知道写这信的因由。有学者认为一部分保留在哥林多后书六14至七1,若不接受这假设的话,则这信完全失了19(这是可能的)。我们也大可不必希奇,这封信引了误会(林前五910),保罗提起它来,只为了澄清错误的观念。新的信取代了旧的一封,因此无须保存了20

  后来他继续与哥林多人有联系,革来氏家里的人带来信息,说教会里有结姞党分争(林前一11)。教会也写了一封信给他(林前七1),大概是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林前十六17)带去的。他们多半也夹杂了自己的见解。于是保罗就写信回复他们,就是如今的哥林多前书,从信上知道哥林多教会情形不佳,字句间开门见山,直斥不讳。

  保罗见情况太坏,就差派提摩太去哥林多,事实上提摩太在发出哥林多前书之前,曾经去了(林前四17,十六1011)。在哥林多后书中,问安的话里已有提摩太名字与保罗并列,表示他在哥林多逗留很短(即使他果真抵达哥林多),不用说,他在那里也无能为力。

  后来情况转坏了。很奇怪,他们明明有很严重的争端,但我们却无法知道是甚么。很可能是哥林多前书所提及的事之一,但无法知道是那一件。不过,一定牵涉对保罗的权柄的否定,以致保罗不得不放下以弗所的工作,匆匆到访,要澄清事态。哥林多后书几处经文提及保罗将第三次到哥林多,就是指这一次了(林后十二14,十三1;在林后十三2,他第二次到访已过了)。也就是说,保罗成立该教会后,已再到过哥林多,然后才写这封信的。有些人认为保罗只是想去,而不是真的去过,信中字句却看不出来。莫法特(Moffatt)强调说:“对那些怀疑保罗的存心与好意的人,若只口头陈说自己怎样想去看望他们,怎样准备好去见他们,是无甚用处的21。”他说再来的时候带着忧愁(如林后二1),表示当时的访问不甚愉快。

  有些学者把这次访问放在哥林多前书之前22,却指不出足够的因由来。该信似乎指的是先前唯一的一次到访,就是教会成立的那次(例二1,三2,十一2)。另外一次是预告式的(四19),并未实现。保罗对哥林多的近况,不是个人亲自知道的,乃是从革来氏家人口中推断的(一11,参五1,十一18),也从哥林多教会给他的信上得知(七1)。第二次到访必然痛楚莫名,而在这样的访问之后,哥林多前书的语调就得难解释。所以很可能是他们收到信之后,情况比前书所写的更加恶化了。于是,这一次痛苦的访问,就不能不去了。可是,保罗开门见山的直斥也无法澄清事态,他只有满怀沉痛地离开23

  保罗于是决意再写一封信,不用说,语调十分严厉,写来呕心沥血(林后二4,七8)。这信若后果不成功,则势必使他与所建立的教会决裂。这封信如第一封一样失传了,有学者却认为有部分保存在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24。这信是由提多带去的,然后经由马其顿、特罗亚回去。保罗对他们的反应等得不耐烦了,就径自到了特罗亚,提多却不在那里。他放心不下,就过到马其顿去(林后二1213)。在那里,提多把消息告诉他,说一切都好了(林后二1217,七67)。他放下了心头大石,满心快乐,就写了我们称为哥林多后书的信。其后,他一定再到过哥林多去。

  因此,我们知道保罗三次造访哥林多:

1. 教会建立时。

2. 痛苦的见面。

3. 哥林多后书之后到访。

书信则有四封:

1. 前书。

2. 哥林多前书。

3. 严厉的信。

4. 哥林多后书。

  这个骨架的细节,在哥林多后书中讨论较为合宜,这里只需指出足够证据,说明保罗与哥林多教会往还过程中,哥林多前书所占的正确位置。

 

17 K. Lake op. cit., p.110.

18 “这种城巿的风气,由于流动性强,人心渴求刺激,总不会没有时兴的流行玩意,几乎成为社会上不可少的东西……正如 Renan 说,南欧小镇里,只要有两个传道人,两个医生,居民便立时分党对立,一说这个好,一说别个好。那两个传道人,两个医生,可能彼此关系很好,但也阻止不了人们用来分党煽动,形成强烈的斗争”(Robertson Plummer, p.xx)。Proctor 说由于哥林多种族复杂,这种情况就更变本加厉了(p.96a)。

19 R. V. G. Tasker 的哥林多后书注释导言(TNTC)。

20 Hurd 认为哥林多人写给保罗的第二封信(林前七1),是回答那封被误解的信的。他认为只要研究保罗提及哥林多人的信的字句中,便可以构想出保罗失传的信之一二(pp.213239)。

21 J. 莫法特 An Inter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Testament T. & T. Clark, 1927, p.117.

22 Robertson Plummer 所开列的,p.xxiv.

23 T. W. Manson 否定保罗从以弗所来到哥林多城。他认为保罗在以弗所工作完毕,然后去哥林多那次“极痛苦”的会面,接着便到马其顿去(林后一15以下)。不过,保罗提及这计划时,好像未实现似的;还有,Manson 的见解还有一处缺陷,他要假设保罗在特罗亚一带,有一次特别的征途,因为保罗的确曾到过那里(林后二12;见 Studies, pp.211217)。因此,最好还是看这次“痛苦的”会面,是在以弗所工作时的一次插曲。

24 不少人强烈支持这看法。因此 K. & S. Lake 认为“主张林后十至十三章是严厉书信的一部分,而林后一至九章便是末后的信,理由十分充足”(An L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Christophers, 1938, p.122)。此外,有 Willis Marxse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Fortress Press, 1980, pp.70 以下。另一方面,M. Dibelius 又说“古代信件有相当安全的保障,不会这样意外穿插的,因为信件地址在蒲纸卷的外面。因此,意外地把一封信的一部分,误作第二封信,是很难发生的事。同时,编撰者毫无根据地把四封信变成两封信,也是很奇怪的数字,尤其是他把中间的一封信主要的内容(就是林后二章及四章所提的)删去,却又把该信的一部分放在林后十至十三章去。因此,我们该同意这两封信失传了,就是原本的第一封信,和中间的第三封”(A Fresh Approach to the New Testament and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Ivor Nicholson Watson, 1936, p.154)。又见 Orr Walther, pp.2124. R. Batey 否定林后十至十二章是“严厉”信的一部分,认为这部分比其它的更迟,是给哥林多人的第五封信一部分(JBL, 1xxxiv, 1965, pp.139146)。

Ⅳ 哥林多前书成书因由与见目的

  哥林多前书直接的因由,是保罗收到哥林多教会的信,必须回复。但是使保罗挂心的,却显然是信以外所得闻的消息。哥林多教会信徒中,有不规矩的表现,混乱不安。有些成员尽量想将与外邦社会的分界线,弄得越模棱两可越好……教会固然是在世上,但世界若进入教会,就绝不可以了25。保罗对这事看得严重,花了六章经文来处理它,然后才提到他们写信问他的那件事。

  保罗对教会中的分党派,十分烦忧。他们各自归属一党,以保罗、亚波罗、彼得,甚至基督的名字为招牌。保罗花很多唇舌在这一件事上,显然觉得事态严重。此外,又有一宗乱伦的事,教会并未判处那犯罪的人。“他们先前视为神圣的情欲,到这时仍未能视为可憎”26。另外他们又好争竞,有些会友竟彼此告状,保罗觉得这些事必须纠正过来。他又论到放纵情欲,劝他们必须停止这样的滔天大罪。哥林多前书最首要的目标,是行为上的革新。

  讨论过严重的恶行后,就进到他们写信问保罗的问题:婚姻和独身,献祭给偶像的食物,也许还有公众敬拜及属灵恩赐的问题。保罗的信是要帮助这般有难处的朋友们。书信的这一部分有一篇精采的爱章(林前十三章),还有一篇复活的宏论,后者似乎表示哥林多人不承认死人会复活(林前十五12)。这许多问题加起来,“造成‘基督教思想与生活发掘不尽的宝库’。新约再没有别处经经文蕴藏如此多面化的不变的原则,对任何时代基督身礼里的每一分子,都能引发深思27。”

  因此,保罗的目的主要是纠正哥林多人视若等闲的偏差;在保罗眼中,视作极严重的罪。其次,是回复来信中所问的问题。第三,教义的教导,特别是复活的道理28

  近期有些学者,显著的如 W. Schmithals,即认为这书信必须以哥林多的诺斯底主义为背景来看。诺斯底主义(来自希腊文 gnosis,知识的意思),有好几种形式,都强调知识;一般来说,这一派相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良善的神,是与这罪恶的世界完全隔绝的。从这个神有许多“发生物”(emanations);直到有一个灵出来,有大能可以创造,却无知的不晓得物质是恶的。必须有了正确的“知识”,属灵的人才可以逃出邪恶物质的束缚,到了时候可获得属天的福乐。不过,诺斯底主义成为一种有系统的派别,是到了公元二世纪以后,才正式被公认。她是融各种不同观念而成的,其中有些观念在第一世纪已经有了。哥林多人当时可能有人拥有其中某些观念,但不等于他们是诺斯底主义者。只能说哥林多当时有些观念,后来被诺斯底主义吸收进他们的系统罢了。可是,要明白哥林多书信,并不需要认识诺斯底主义的思想29

  哥林多前书固然是一封响应当时需要的信,为当地信徒而写30,可是若以为这就与今日的需要无关,就大错了。人心的情况是没有变的,保罗对第一世纪哥林多信徒劝导的原则,对我们同样重要。正如哥得(Godet)所说:

“人喜欢把宗教真理,当作头脑的研究,而不是用良心用心灵去接受,结果,宗教的信念就没有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只成为讲论的话题,没有圣洁的活力──这些不单是希腊人的毛病,今日犯同样毛病的国家也不少31

保罗不但提出任何时代地域都一再出现的问题,他更指出对付的原则来。他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问题,“集中在一个焦点来处理,每一个难题都用永恒的亮光来看32。”

 

25 莫法特,p.xv.

26 L. Pullan, The Booksof the New Testament Rivington, 1926, p.135.

27 A. Robertson, in HBD, i, pp.489490.

28 Manson 认为保罗写这信的背景,是“他与巴勒斯但犹太基督教代表者的斗争,这一派以彼得的名义作领导”(Studies, p.207)。不过,Manson 的处理法虽然别有创见,却未见得论据充足。

29 Schmithals 的见解于 Gnosticism in Corith Abingdon, 1971 Pual and the Gnostics Abingdon, 1972W. G. Kummel 认为“整封书信表现对诺斯底主义解释基督教信仰的解说,作正面的抨击”,不过他并不全部同意 Schmithals 的观点(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SCM Press, 1966, p.202)。Willis Marxsen 认为哥林多前书是“针对诺斯底主义的辩论”(Introduction, p.72)。但是康哲民则反对,他认为哥林多“一点这种神秘主义的痕迹也没有(指诺斯底主义)”;他发现的,只是“一点点零星的端倪,后来才形成诺斯底主义这派别”(p.15)。Bruce 说“称哥林多人为诺斯底主义者,实属胡说(p.21),而 R. P. Martin 同意 Bruce 的观点,说这是“诺斯底的初芽”(New Testament Foundations, 2 Paternoster Press, 1978, p.173)。R. Mch. Wilson 写了一篇文章“哥林多人有多少诺斯底倾向?”(NTS, 19, 197273, pp.6574)。他的结论是,“哥林多顶多只是诺斯底的最初端未定型的出现,后来发展成庞大的诺斯底主义,同时他警告说,“诺斯底派,诺斯底主义这等字眼,若在此胡乱不分辨地滥用,是危险的,令人误解的”(ibid., p.74)。

30 A. H. McNeile, “保罗书信中,这对是实用性最强的,全部针对信徒当前的需要而写的”(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New Testa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7, p.122)。

31 Godet, p.2.

32 M. Dibelius, A Fresh Approach, p.155. 参康哲民,“这里保罗用的是所谓应用神学”(p.9)。

Ⅴ 本书的可靠性

  哥林多前书的可靠性,似乎找不到甚么可疑的证据可用来怀疑它。Robertson Plummer 都说:“保罗是本书作者的内证与外证,明显确凿,任何人想反证不是保罗的手笔,只证明了自己是个无知的评审员而已33。”因此只需简略说明证据的重点便是了。

  外证随手可拾。绝无困难。第一世纪的书信革利免前四十七1,就引用本书;本书是新约中第一本书连作者一并引用的。伊格那丢(Ignatius)和坡旅甲(Polycarp)时常引用本书。此后,本书就广被引用,从未对作者有任何疑问。保罗书信中,没有一本比本书多被引用,而且这么早期便出现。“穆拉多利残篇”(Muratorian Fragment)(被公认正典目录,多半是在罗马编订的,日期约在第二世纪中叶以后),和其它书目中,都把哥林多前书列为第一本。原因何在,则并没有任何说明,不过至少表示哥林多前书十分受重视了。

  内证也同样指向保罗,作风文笔,都与公认的保罗著作吻合。书信内容也符合我们所知的哥林多的情况,一读就知道保罗在处理当时难以调解的形势,其中有对哥林多人直斥指控的话。这样一封信得以保存,而其它保罗书信流失,就已足证它的可靠性了34

  本书的真确性实在是用考证的。有些评审家怀疑其中有窜改加插,可是他们的证据并不足取信。早期的有 J. Weiss,认为本书信是几份著作辑成的,近年有人(例如 Hering Hurd)认为本书是编集而成的。可是,一封书信不会像神学论说那样,论题按次序编排齐备的。哥林多前书读起来,就十足似一封原原本本的信。正如莫法特说:“若真有甚么编辑把两三封信的片段编起来,他的工夫可真到家,叫人无法察觉原本的语气次序35。”因此,这是保罗的真手笔,没有任何重大的窜改,这是相当明显的36

 

33 Robertson Plummer, p.xvi.

34 Beet 指出任何教会对于这样公然的贬抑指责,“若不经仔细查看,绝不会接纳的”(p.5)。

35 莫法特,p.xxvi. 康哲民说“哥林多前书中找不到足以下定论的证据,证明另有不同的情况。现今书信中的分割,皆因写作时环境而造成。甚至八至十一章最受攻击的是复杂的一段,也可以有统一的解说”(p.4)。

36 Robertson Plummer 说可能间中有字眼引起疑窦,“但一节或一句的窜改加插,则不可能有”(p.xviii)。莫法特认为“书的统一性根本无需详细的证明”(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Testament, p.113)。

Ⅵ 日期与发信地点

  保罗说明了发信的地点:“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十六8),不过写信的日期,却无法一目了然。

  保罗成立了哥林多教会之后,即赴以弗所逗留了很短的时间(徒十八1821),可是本书信没可能是在那次逗留中写成的,因为保罗离开的时候,并没有表示哥林多有甚么严重的错失,而哥林多书写的时候,已有许多事情发生了,其间必然隔了一段日子。即或当时已发生了麻烦,也应该是发出“前”信,不是哥林多前书。本书信一定是后来保罗再赴以弗所时写的,那次他住了三年(徒十九,二十31)。若保罗说他要留到五旬节,意思是五旬节就离开,那么就必须将哥林多前书成书的日期,放在那三年的最后一年,而且是第三年的年头,不是年尾,因为必须容让一段日子,以致哥林多后书在年尾发出时,信中所提的事已经发生了才成。

  使徒行传十八12说保罗在哥林多的时候,迦流上任为亚该亚的方伯,这就成为新约年历的重大根据。也就是说,迦流来到哥林多时,保罗已在那里。在特耳菲(Delphi)的碑文中,有记载王回复迦流呈奏的一项决案,从该碑文的日期看来,似乎迦流是公元五十一年夏上任的37。使徒行传这段记载所得的印象,就是迦流上任不久,保罗就离开哥林多,却未必是立刻离开(徒十八18“又住了多日”)。

  本书的正确的日期,似乎没有甚么门径可担保准确无误,迦流的日期是成书前最后一个肯定的日期了。因此,使徒行传十八18至十九1之间所发生的事,必然是在保罗离开哥林多后,到他第三次行程到达以弗所之间所发生的了。从此可断定哥林多前书成书于公元五十多年期间38

 

37 我在 TNTC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p.21)的注释中,已提过这个碑文。另 K. Lake The Beginnings of Christianity, v Baker reprint, 1966, pp.460 以下。也引用并讨论这碑文。J. MurphyO'Connor SPC, pp.141152的研究较为近期,并有附加的资料。

38 J. A. T. Robinson 指出公元五十五年,同意的人十分多(Redating the New Testament SCM Press, 1976, p.54)。S. M. Gilmour 也取公元五十五年,“是根据最常采用的事历”(IDB, i, p.692)。其它人有主张迟一两年的。

大纲

 前言(一19

    A 问安(一13

    B 感恩(一49

 教会分裂(一10~四21

    A 分裂事态(一1017

        1 党派(一1012

        2 与保罗无关(一1317

    B 福音的“愚拙”(一18~二5

        1 讯息的“愚拙”(一1825

        2 信的人本卑微(一2631

        3 保罗靠神大能宣讲(二15

    C 显明的信息(二616

        1 福音不是人的智慧(二69

        2 “圣灵所指教”的言语(二1013

        3 属灵的分辨力(二1416

    D 对领导职分的误解(三19

        1 婴孩信徒(三14

        2 保罗与亚波罗的真正关系(三59

    E 根基与房屋(三1017

        1 稳固房屋的试验(三1015

        2 神的殿(三1617

    F 传道者低微的地位(三18~四13

        1 属世智慧为愚拙(三1823

        2 神的称许最要紧(四15

        3 学习保罗与亚波罗(四67

        4 使徒们受的试炼(四813

    G 保罗个人的请求(四1421

 教会道德松懈(五1~六20

    A 乱伦(五113

        1 事实(五12

        2 刑罚犯罪的人(五35

        3 劝勉他们排除一切邪恶(五68

        4 澄清误会(五913

    B 告状(六111

    C 奸淫(六1220

 婚姻(七140

    A 一般原则(七17

    B 独身者与寡居者(七89

    C 已婚者(七1011

    D 信徒与未信者结婚,对方肯同住的(七1214

    E 信徒与未信者结婚,对方不愿同住的(七1516

    F 活出神所命定的生命(七1724

    G 童身(七2538

    H 寡妇(七3940

 祭偶像的肉(八1~十一1

    A 对偶像的认识(八16

    B 软弱的弟兄(八713

    C 保罗的榜样(九127

        1 保罗的权柄(九114

        2 保罗不肯用自己的权柄(九1518

        3 保罗的服事不分人等(九1923

        4 保罗的自制(九2427

    D 以色列人的鉴戒(十113

        1 引用历史例证(十15

        2 拜偶像的教训(十613

    E 信徒与偶像的筵席不相称(十1422

    F 实际的结果(十23~十一1

 集体敬拜中的乱子(十一2~十四40

    A 妇女蒙头(十一216

    B 主餐(十一1734

        1 错误(十一1722

        2 提醒当初设立的原意(十一2326

        3 应有的后果(十一2734

    C 属灵恩赐(十二1~十四40

        1 各样的恩赐(十二111

        2 合一中各有分别(十二1231

        3 爱之颂(十三113

        4 先知讲道胜于“方言”(十四125

        5 应有的后果(十四2633

        6 教会中的妇女(十四3436

        7 结论(十四3740

Ⅶ 复活(十五158

    A 基督的复活(十五111

    B 否认复活的事(十五1219

    C 基督复活的结果(十五2028

    D 信徒经历的印证(十五2934

    E 复活的身体(十五3549

    F 胜过死亡(十五5058

 结语(十六124

    A 收集捐项(十六14

    B 保罗的计划(十六59

    C 提摩太与亚波罗(十六1012

    D 劝勉(十六1314

    E 像司提反等人(十六1518

    F 最后的问安(十六1924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