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教会纷争 1章10节至4章 |
一、分党的现象 1:10-17
(一)劝大家不要分门别类 1:10
●「劝」:意思是「把人叫到身边来」。
●「都说一样的话」:即「同心合意」,此句是希腊政坛的惯用语。
●「不可分党」:原文是现在式,表示保罗要哥林多教会中间不可继续再
存有分党的事。
●「分党」:「分裂」或「剖開」,原指「木材的裂片」或「犁的破土」
。此处是表示意见的不同或歧异,应該还没有到「分党」的
程度。
◎保罗提出劝勉的凭藉是「耶稣基督」的名字。
(二)革来氏家中的人告诉保罗关於哥林多教会间的纷争。1:11-12
●「题起」:直译是「对我做信号」。
●革来氏「家里的人」:这人是一個男人。
●「分争」:不合宜的争论。
◎由此可见哥林多教会以自己喜欢的传道人为分类的标准,分为四個团体
,然而居然有人自称是属基督的,这大概是因为有人不满於教会分党的
状况,或者要显出自己比其他人更高超的地位,因此设立此一党派。却
也带来「亵渎」的危机。
(三)分党的不合理: 1:13-16
1.基督是一個。 1:13
●「基督是分開的么」:原文的時态显示保罗的問题是「基督仍然处於
被分開的状况中吗?」
2.传道人不是基督,没有替基督徒定十字架。1:13
3.基督徒是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而不是奉传道人的名受洗。
1:13-16
(四)保罗的职分不是施洗,而是传福音。 1: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应該译为「基督不差遣我去施洗」。
●「智慧的言语」:直译做「言语的智慧」,指演说家的言语与雄辩的技
巧。
●「落了空」:「使成为空虚」。
◎既然基督是大家的元首,而传道人都不是基督徒敬拜与认同的对象,就
没有因为喜欢那個传道人而分门别类的必要才是。
◎此处提到分党的不必要,但圣经其他地方又提到要分辨( 太 7:16
路 6:44 约一 4:2 来 5:14 )与
分别( 林后 6:17 )。那我们应該怎样看待「宗派」和教义上
的不同见解呢?
此处所提到的分党,明显是指信徒因为传道人的缘故而分成幾個派别。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段经文的教导限制在「不应該为非基要的理由分门别
类」。至於为了真理的缘故的分裂,应該不是这段经文所要批判的。而
应該使用其他的经文,支持在基要真理上的坚持。
二、福音与属世智慧 1:18-2:5
(一)十字架的道理在灭亡的人为愚拙,但对基督徒而言,却是上帝的大能。
1:18
●「愚拙」:愚笨。
(二)圣经也说明上帝要用世人当作是愚拙的道理来拯救信的人。1:19-21
●「我要灭绝....」:引自七十士译本的 赛 29:14 。原指
亚述入侵時,世上掌权者无一能与之抗衡。
●「智慧人在那里....」:保罗引用 赛 33:18 ,不過不是
直接摘录经文。
●「变成愚拙」:「成为傻子」、「举止像傻子」。
●「不认识神」:「不能认识神」。
(三)犹太人追求神迹,希腊人追求智慧,基督徒却是传基督―一個不被一般
人接受的的信仰。 1:22-23
●「绊脚石」:指「陷阱」或「网罗」,因为犹太人期待一位政治性的弥
赛亚,所以基督的十字架替死,就把犹太人陷入网罗中,
他们不期望一個被定罪与钉十字架的基督。
●「愚拙」:对追求智慧的希腊人而言,一個死而复活的基督,是可笑
的。
◎犹太人要「记号」(神迹),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真理的拥有者。而希
腊人要智慧,他们自称是真理的追求者。
(四)但是对上帝所召基督徒而言,基督是上帝的能力与智慧。 1:24-25
●「神的愚拙」、「神的软弱」:都是用反讽的语气来说基督钉十字架
的替赎行动。
◎基督徒都是蒙上帝呼召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可以换取「得救」
的结果。
(五)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没有太多世俗智慧与能力,上帝却拣选软弱和卑贱的
,让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在上帝面前不能自夸。 1:26-29
●「按著肉体」:以世俗的标准来看。
●「智慧」:指「与哲学家有关的学問」。
●「能力」:指人的尊严和能力。
●「尊贵」:指人的地位和出身。
●「拣选」:挑出来、选择。原文语态显示上帝「为自己挑选」。
●「废掉」:使变成无用。
(六)而基督徒得以在基督耶稣里,是出於神。上帝又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
公义、圣洁、救赎。 1:30-31
●「本乎神」:出於神。
●上帝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而不是我们本质
上拥有什么智慧、公义、圣洁与救赎。
● 1:31 前有一「因此」,和合本圣经没有译出。因为我们一切所有的
都是上帝给的,所以我们无法自夸。
(七)保罗以前到哥林多教会時,没有用高言大智来宣传上帝的奥秘,因为要强
调基督的十字架替赎。 2:1-2
●「高」:「出众」、「优越」,在此指「過分华麗」。
●「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Lightfoot说: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用修辞学的技巧堆砌美麗的
辞汇,也不用哲学上的精致安排
」。
◎保罗福音的中心就是耶稣基督的替死代赎。关於上帝奥秘的其他讨论,
当然不是不能讨论,但是整個福音的中心应該是基督的十架替死。
(八)保罗在哥林多教会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词,而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
证,使哥林多教会基督徒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而在乎上帝的大能。2:3-5
●「我在你们那里」:直译是「我以前到你们那里的時候」。
●「委婉」:原文是由「说服」变化而来。
●「明证」:指法庭辩述時所举的例证。
◎此段经文看起来和分党分派没有直接关系,但其实哥林多教会会分党分
派,就是因为有人過分高举某些人的能力、智慧或口才。以至於彼此无
法合一认同。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一切的能力无法拿来当夸口的凭藉,也
与救赎无关,我们都是一同领受基督的替赎与上帝的选召。那彼此又何
必分党分派呢?因为这些被拥戴的领袖并不能救他们自己,仍然是倚靠
基督的替赎。而我们成为基督徒,就是承认自己是一個没有智慧、无力
自救的人,那我们又什么時候有了智慧去分辨哪一個领袖可以在基督之
外成为我们的共同领袖呢?
三、福音与属天智慧 2:6-16
(一)在完全人中,保罗也讲智慧,讲一個不是这世上所有的智慧。2:6
●「完全」:长大、成熟、充分发展。与 3:1 的「婴孩」对比。
●「这世上」:原文应該翻译为「这世代」、「this age」。
●「败亡」:「失去效用」、「无能」、「无用」。
◎「这世代的智慧」:每個世代都有其特有的理念,但上帝的智慧是永恒
的,不像世代的智慧一样,会随時间而失去效用。
◎「我们」:应該不是指保罗和哥林多教会,而是指保罗及其同工,或者
保罗及其他使徒。
(二)保罗所讲的智慧:上帝的救赎计画,上帝的「预定」智慧。2:7-9
1.从前隐藏的。 2:7
2.上帝的奥秘。 2:7
3.上帝在万世以前为基督徒得荣耀所预定的。2:7
●「万世以前」:指「時间以前」或「世代以前」。
●「就是神在万世以前豫定使我们得荣耀的」:「就是上帝在万世以前
,为我们的荣耀所预定的」。
4.世人所不知道的(如果知道就不会把耶稣钉十字架了)。 2:8
5.圣经也为这奥秘作证。 2:9
●「经上所记」:原文是「如所记」并没有说是旧约圣经的记载。而保
罗所引的经文出处不详,有人认为是出於伪经「以利
亚默示论」或「以赛亚升天记」。不過这两本书的写
作日期比保罗晚,保罗不可能引用。另有人主张这句
话取自 赛 64:4 ,而保罗用基督徒的方
式说出来。又有可能保罗把 赛 64:4 65:17 52:15
的经文随意综合使用。如同他在 罗 3:10-18 的用
法一样。
●「未曾想到」:原文是「未曾进入」。
(三)圣灵向基督徒显明上帝的奥秘。 2:10-13
1.圣灵有资格向我们显明上帝的奥秘,因为圣灵鉴察万事。 2:10
●「参透」:此字的名词原指「专业的搜寻工作报告」,由此字变化
成的另一字是指「海关的专职搜查官员」。此字的意思
是「检视」、「搜寻」、「鉴察」。罗 8:26 的
「鉴察人心」用的也是这個字。
● 2:10 之前有個连接词「因为」或「但」没有被和合本译出。
2.圣灵知道神,正如人的灵知道人一样。 2:11
●此处的「人」包括男性和女性。
●「人里头的灵」:指在人里头的自我意识。
●此处用「人『里头』的灵」来表达人的灵,却没有用「神里头的灵」
来表达上帝的灵。所以不单单指在上帝里头的自我意识,而是指具有
位格的圣灵。
3.我们领受的是由神来的灵,所以能知道上帝要让我们知道的事(上帝
的救赎奥秘)。 2:12
●「领受」:原文的時态表示過去曾经发生的某個事件。
●「世上的灵」:应該是指「属於人类智慧的灵」。
4.传讲这些事的保罗有资格传讲,是因为他用圣灵指教的的言语解释属
灵的事。 2:13
●「指教」:教导。
●「解释」:合在一起,合宜的配在一起。七十士译本用来指「解梦」
,可能指藉著比较以判断梦的意思。
●「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原文无「话」字,原文中如果第一
个「属灵的」是阳性的话,那本句
应該解释为「对属灵的人解释属灵
的事」或「将属灵的事配合属灵的
人」。若是中性,则可解释为「用
属灵的话配合属灵的事」。而后者
比较可能。
◎保罗的意思是连他讲解上帝奥秘的言语都是圣灵所教导的。
(四)结论:我们能看透世人所不能了解的事。 2:14-16
1.世人不能理解圣灵的事,反而以为愚拙。 2:14
●「属血气的人」:是指拒绝十字架真理,尚未重生得救的人,他们
只有天然的生命。原文是单数,指「一個属血气
的人」。
●「不领会」:不接受、拒绝、排斥。
2.属灵的人能看透圣灵的事和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他。2:14-15
●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原文直译是「要属灵地辨
识」。
●「属灵的人」:与属血气的人相对,指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看透」:原意是指「過滤的過程」,通常指一個法官审理案件時
,仔细调查、分析、找出事实真相的過程。有为了「判
断」或「审判」寻找事情真相的意思。
●没有一「人」:指「属血气的人」。
3.有谁能知道基督的心呢?基督徒已经有了基督的心。 2:15-16
●「谁曾....教导他呢」:引自七十士译本的 赛 40:13 。
四、传道人的身份 3:1-4:5
(一)哥林多教会是不成熟的 3:1-4
1.保罗以前把哥林多教会信徒当成是一般人,而不是成熟的基督徒。3:1-2
●「属肉体」:「肉体的人」、「血肉之躯」。
2.但是到如今哥林多教会还是只能吸收比较软性的东西。3:2
●「喂」:灌溉。
●「饭」:指一切「硬」的食品。
◎由上下文看起来,「奶」应該指著对一般非信徒或初信者所讲的信
息。
3.哥林多教会不成熟的表现是嫉妒、分争,分党分派。这样的举动和世
人一样。3:3-4
●「属肉体的」:与第一节不同,意思是「采用」或「適应」肉体,
也就是「顺著肉体而活」、「受肉体支配」。
●「嫉妒」:原意是「热心」,由「水滚」一字变化而来。后指对人
或事由於热爱所產生的嫉妒。这样的嫉妒本没有什么不
对(如夫妻之间的合理嫉妒),但可能因为不受上帝真
理管辖而变成纷争的来源。
●「分争」:争辩。
●「有说」:直译是「因为当有人说」。
●「世人」:泛指一切受造之人,是属肉体,没有重生的。
◎保罗刚到哥林多教会時,哥林多的信徒还不是基督徒,因此当然是
一般未重生的属肉体之人,而不是属灵的基督徒。然而到现在哥林
多信徒仍然是顺著肉体而活,这就是严重的問题了。本該是属灵的
人却仍然顺著肉体而活,令人想到到底这样的重生是不是真实。
(二)保罗与亚波罗的职分 3:5-15
1.传道人是仆人,照上帝的恩赐来引导信徒相信神。3:5
●「什么」:原文不是問保罗算什么人、亚波罗算什么人,而是問保
罗和亚波罗做些什么事。
●「执事」:原意是「快跑扬起尘土」,在福音书中这個字的意思是
「仆人」或「用人」。此字用来指教会中的执事,是后
来才发展出来的。
◎传道人不但只是仆人,而且他们能力的来源是出自神,而不是自己
,所以人们不应該为他们结党或分争。
2.保罗做「栽种」的工作,亚波罗做「浇灌」的工作,但使教会生长的
关键是上帝。 3:6-7
●栽种、浇灌两词原文時态是表示保罗汉亚波罗已经完成他们的工作
,而上帝仍然继续他使教会生长的工作。
◎「栽种」: 徒 18:1-18 记载。
◎「浇灌」: 徒 18:24-19:1 记载。
3.工作虽有不同,但都是上帝的执事,将来要得自己的赏赐。3:8
●「一样」:也是中性单数的名词,是指保罗和亚波罗都是为一样的
目标努力。
4.传道人是与上帝同工,而信徒就是上帝所要建设的目标。 3:9
5.保罗有如工头,立了耶稣基督为根基,然后别人在此根基上建造。
3:10-11
●「工头」:今天英文的「建筑师」就是由此字变化而来,这里的意
思是所有的工人都是在「工头」的计画之下工作。
●「立」好了根基:「放置」。
●「在上面建造」:表示是在此根基上面建造,不必再立新的根基。
6.传道人所建造的要受考验,决定得救后的赏罚。3:12-15
●六种材料中有三种耐久的材料:金、银、宝石,用来建造皇宫。
另有三种易坏的材料:草、木、禾秸,用来建造泥地上的茅屋。
●「那日子」:指审判的日子。
●「火」:指「试验」,因为一方面旧约中也曾用火做比方(
但 7:9 玛 4:4 ),施洗约翰也用過(
太 3:12 路 3:16 ),而且前面所提的
几种材料是建筑材料,火本质上就是一种极好的測试工具
。
●「赏赐」:可以译为「工资」。
●「亏损」:破坏、损失。这里所指的应該是指损失了他本来可以得
到的工资。
●「乃像从火里经過的一样」:可能是希腊成语,有「死里逃生」之
意。意思是一切会在上帝纯正的公义
与审判下化为乌有。
◎此段是讲到传道人的服事状况。如果一個传道人在基督的根基上建
立的建筑是空洞而不持久的,则审判的日子他将一无所有。但是他
自己是一個得救的基督徒,这是不能改变的。当然,如果一個传道
人所建立的建筑是经得起考验的,那上帝会把他应得的工资给他。
(三)基督徒的本质 3:16-23
1.基督徒是上帝的圣所(传到人应該建立的),上帝的灵住在基督徒
中。 3:16
●「殿」:应該译为「神的圣所」,是指四周围起来的,归神为圣的
地点。这里所讲的是和 3:9 所提的房屋有关。
2.如果有人毁坏基督徒,上帝要毁坏那個人,因为基督徒是上帝圣洁的
殿。 3:17
●「毁坏」:败坏、损伤。
●「毁坏那人」:无法确定是指今生或来世的毁坏。
●「圣的」:圣洁的,亦即分别出来归上帝使用的。
3.不要自己欺骗自己,不要提倡世界的智慧,因为上帝看这世界的智慧
是愚拙的。 3:18-20
●「人不可自欺」:这警告暗示读者已经有人犯了这样的错误。
●「意念」:「理论」或「争论」。
●「虚妄的」:「徒劳无功之尝试」。
4.因此不要拿人来夸口,因为万有都是基督徒的,而你们是属基督的。
3:21-23
◎所以所有的传道人都是属於每一個基督徒,所以不应該自以为有世界
的智慧而分党结派毁坏上帝的殿。基督徒的生命本是丰富的,不应該
自己限制只有一個传道人是属於自己的,而且所有的人都是属基督徒
,没有人能比其他人还属基督。
(四)结论 4:1-5
1.传道人是基督的仆人,是神奥秘的管家,对传道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忠
心」。 4:1-2
●「执事」:此字的意义与 3:5 的执事不同,原意是「船奴」,依
照船主的指示,在底舱划船的奴隶。
●「管家」:指在家里做服事或管家的人,通常是由「奴隶」担任,身
份是在家主之下,但在其他奴隶之上,管理家中其他奴隶
的人。
2.保罗不以自己或别人的论断为重要的事情,唯有主才能正确的判断人。
4:3-4
●「被别人论断」:原文是「人的日子」,与「主的日子」结构相当,
「日子」是指「审判的日子」,可以翻译为「被人
间的法庭审判」。
●「论断」:此处的「论断」意思是「考验」而不是「审判」,当然考
验后还是会有「评判结果」。
●「极小的事」:指「微不足道的事」。
3.不要论断,要等主来显明隐情,那時候各人要由神那里得称赞。4:5
●「照出」:把光照在黑暗中所隐藏的东西上
●「论断」:此处的论断就是「审判」的意思。
★「论断」可以分成两個字,一個编号350,一個编号2919。
350一字:指「询問」、「审查」,泛指一般的询問或法庭的审查。
另一意义是:「审查和判断」、「要求说明」、「辨别」。
此字比较是指追求真相的過程,以及对单一事件的审問。
圣经不反对基督徒做这种「判断」。
2919一字(此字以Κ開头):有以下幾個基本意义
(1)分開、区分,引伸为「拣选」、「宁可要」的意思。
(2)判决、认定、考虑。
(3)决定、目的、打算。
(4)作为法律用语:审判、判决、定罪。
(5)指人们习惯的对其友人之生活和行动的判断(因而想去影响别
人)。
此字多半指「判定」的动作,或者是「判断」的习惯。因而圣
经常常多次提醒基督徒不可有此行动及习惯。
(此资料引自浸宣出版社的「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
五、使徒的呼吁 4:6-21
(一)要学习保罗和亚波罗,不要自高自大 4:6-8
1.保罗为哥林多教会的缘故拿以上的比喻来说明自己和亚波罗的职分。希
望让哥林多教会学到两位传道人「行为不超過圣经所记」的榜样,以免
有人自高自大。 4:6
●「過於所记」:可能是当時的惯用语或格言,大概是指「圣经所记」
。
●此处的意思可能是:「保罗要哥林多教会学习他们『行为不超過圣经
所记』的榜样」。或者「学习他们的榜样,不能
超過圣经所记的范围」。
●「自高自大」:原意是「吹气球」、「灌气」。
2.基督徒怎能自夸呢?一切都是由上帝所领受的。4:7
●「与人不同」:意思是「筛选」。
3.哥林多教会的表现有如已经丰富满足做王了,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是
真正的做王,而不是自以为做王。 4:8
●「饱足」:常常是指「吃的非常多,十分满足的感觉」。
●「我願你们果真做王」:正确的翻译是「我願你们至少已经做王」
,这是和過去事实相反的条件句。
(二)使徒的地位 4:9-13
1.上帝把使徒当成是压轴的戏码,好像判死刑的人进竞技场。使徒成了
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4:9
●「明明列在」:「展示」、「陈列」、「供公開观看」。此处的背
景是指在竞技场上的公開表演,而保罗和其他使徒
有如是压轴好戏一般的被排在最后做最重要的展示
。
2.传道人为基督的缘故成了愚笨的、软弱、被藐视的。而哥林多教会却
成了聪明、强壮、受尊敬的。 4:10
3.使徒们到现在还是饥渴、漂流、劳苦、被咒骂、被逼迫、被毁谤,被
当成是世界上的残渣。4:11-13
●「劳苦」:原意是指「工作到精疲力尽」。
●「污秽」:原指「扫除」、「扫地」、「除污秽」,后来转而指打
扫過后的「垃圾」。
●「渣滓」:原意是「削去四周」,后来转变为「被削下的碎片或垃
圾」。
◎希腊人鄙视靠手工艺为生的人,被毁谤而善劝的行为在希腊人的心
目中是弱者的表现,但保罗认为这是基督徒的美德表现。而显然当
世代的人不认同这种看似卑微软弱的美德。
(三)警戒与访問的计画 4:14-21
1.保罗写这些话目的不是要哥林多人羞愧,而是要警戒哥林多教会,如
同父亲警戒儿女一样。4:14
2.保罗是哥林多教会属灵的父亲,所以保罗要求哥林多教会效法他。
4:15-16
●「你们....虽有」:原文型态显示是与事实不合但有可能成为事实
的假设句,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該是「假如你们
有」、「即使你们有」。
●「师傅」:指古罗马時代的家庭教师,负責照顾小孩子和带小孩子
上学。
●「效法我」:直译是「我的仿造品」。
3.保罗已经打发提摩太去過哥林多,好提醒哥林多教会。4:17
●「已打发」:可能此時提摩太已经去過或已经动身前往哥林多了。
因为「打发」的动词是第一简单過去式。
4.有人以为保罗不会再去哥林多,但保罗计画如果上帝允许他要到哥林
多教会去。4:18-19
5.保罗要去看看那些自高自大之人到底有什么权能,因为上帝的国度与言
语能力无关,而在乎权能。 4:19-20
●「言语」:一般指人说话的技巧与艺术,在此可能指希腊人惯用的演
讲技术。
●「权能」:应該是指圣灵带来的能力。应該是指「生命品质」或「爱
」的能力。
6.保罗质問哥林多教会是否願意改变,好让保罗去的時候可以用温柔慈爱
的心,而不是責备的心。 4:21
◎这一段的严厉言词,和 林前 5 所提到哥林多教会内部的败坏应該有相当
的关系。所谓的自高自大,与哥林多教会面对罪恶而妥协并不在乎的情
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