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我們就是福音的推薦書
經文:哥林多後書三:1—18
在第二章使徒保羅曾提到他是用眼淚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兄姊,這幫助我們明白在該教會內部必定有許多令他相當痛心,但卻無法說出的難過之事件。就像我在前一章所提過的,可能是哥林多前書第五章所提起的教會內部發生了淫亂事件有關。因為在哥林多前書第五章一節使徒保羅甚至說發生這樣的事,是連在「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如果教會內部發生連「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的事,這樣將怎樣見證福音呢?很困難!不但困難,恐怕只會敗壞福音的事工。但即使是這樣,使徒保羅還是忍著痛苦,一再勸勉哥林多教會信徒要寬恕做了錯誤的軟弱兄姊。這樣的態度就好像幾年前發生在台北「神話KTV」,縱火燒死了十四個人慘劇事件,那對台東排灣族母女寬恕縱火犯人湯銘雄的情景一樣,這對母女開始的時候,是每個禮拜寫信給這位犯人,他們不停地寫信給他,寬恕他,並且表示願意接納他成為自己的孩子,即使後來他已經被判死刑,她們還是沒有停止地持續寫信鼓勵他,直到要執行槍決的前一天晚上,還特地遠從台東到台北土城看守所探望他最後一面。我們應該可以想像得到,當這對母女在寫這樣的信時,內心一定有許多說不出的痛苦;她們要為自己親生的兒子無緣無故地被一個失去理智的人用火燒死,感到痛心、哀傷。另一方面又要寫信鼓勵這位兇手,安慰他,並且到最後還要接納他成為她們的家人,這樣的內心世界必定有許多矛盾和衝突持續在對抗。我相信她們心中的感觸一定相當的深,就像使徒保羅這裡所說的,是用眼淚在寫信一般,既痛苦又要寬恕那些犯了錯誤,導致教會名聲敗壞的人。因為他們的錯誤,幾乎使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增添了許多的阻礙,也使過去所努力的成果帶來重大的挫折。但使徒保羅卻說要寬恕這些人。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第三章,使徒保羅針對第二章提起的流淚事件有了進一步的解釋,他希望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能夠有更好的信仰層次看「基督徒」這個帶有基督耶穌身分記號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內容:
第一至三節:1我們又在高抬自己了嗎?難到我們也像某些人需要給你們或向你們要推薦書嗎?2你們就是我們的推薦書,寫在我們心裡,給大家知道,給大家誦讀。3很明顯地,基督自己寫了這封信,由我們傳送。這封信不是用墨寫在石版上的,而是用永生上帝的靈寫在人心裡的。
短短三節經文,卻是這一章非常重要的信息經文。
從第一節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有很大的無奈,因為無論他說甚麼、做甚麼,都有人會故意找碴說東說西的。要明白這段經文的背景,就必須回到「使徒」這個角色和使命的問題上。
早期教會因為發展得相當順利,信徒人數激增很快,從使徒行傳第一章十五節的聚會人數「約有一百二十人參加」、第二章四十一節的「信徒約增加了三千人」、第四章四節「聽見信息的人有許多信了,光是男人,數目將近五千」,到第廿一章二十節的「在猶太人當中有數以萬計的信徒」,這種教勢發展之快,遠超過使徒們預估之外。從使徒行傳第六章可以看出他們甚至忙到疏忽了在他們當中的寡婦生活費用的需要,因此必須從眾多信徒中選出七位「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使徒行傳六:3)來協助有關事務性的事,而彼得等十二使徒們決定「要專心於禱告和傳道的任務」(使徒行傳六:4)。這讓我們看到一件非常重要的實況:人多,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來擔當工作。也因為工作內容不同,容易造成了責任重輕之別。一般人會將專事負責講道的使徒們看為重要,而其他的工作者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受到重視。於是早期教會粗淺的就可分成「使徒」、「門徒」、「信徒」等。而當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到外邦人地區的時候,他和其他同工建立的教會至少也已經分成了「使徒」、「先知」、「教師」(哥林多前書十二:28,以弗所書四:11)、監督(領袖)、執事(領袖助手,提摩太前書三:1、8)等不同的教會工作者職位。一般人多少會將這些不同職位看成不相同的輕重角色,這是很自然的。我不想用「權威」這樣的詞句來形容,但至少有這樣的韻味存在是無法避免的。
也因為這樣,有許多不滿使徒保羅沒有堅持要外邦人加入基督教會的信仰團契需要守割禮的猶太人,就開始傳達一個訊息說:使徒保羅並不是「使徒」,他所講的信息並沒有權威。這也就是為甚麼,他寫給教會的書信,在開場白都必須先表白他自己是「使徒」,甚至特別表明他之所以自認是「使徒」,「不是由於人的選召,也不是受人的委派,而是耶穌基督和那使他從死裡復活的父上帝指派的。」(加拉太書一:1)那些否定他是「使徒」的人,希望用這種方式迫使使徒保羅在帶領外邦人信耶穌基督時,也會遵行猶太人傳統的法律規章。但並沒有成功,也因為這樣的問題,結果鬧到耶路撒冷教會作裁決。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有詳細記載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所討論的內容就是有關外邦人加入基督教會是否需要守割禮的問題。作者路加告訴我們,為了這個問題,使徒之間有過長時間的強烈激辯(使徒行傳十五:6)。甚麼會這樣?簡單的說,就是人都想擁有「權威」,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他們認為使徒保羅在開拓外邦人福音事工上很有成就,但他卻不是出身使徒的背景。依照使徒行傳第一章廿二節,彼得提議「使徒」的資格是:「當主耶穌在我們當中出入時—從約翰施洗開始到耶穌被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跟我們在一起的人。」使徒保羅不但不具有這樣的資格,而且也不是由耶路撒冷的使徒們所按立的「門徒」或是福音工作者。他是由一位出身大馬士革的「門徒」亞拿尼亞,因受到聖靈的啟示得到異象,找到使徒保羅,開啟他的眼睛,並且為他施洗而被接納的(使徒行傳九:10—19)。但使徒保羅卻在福音事工很有成就,且他的成就並不亞於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們。這樣該怎麼辦呢?外邦地區的教會都聽從使徒保羅的教導和所傳的信息,這是否意味著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們在教導上有問題呢?或是並不像使徒保羅那樣重要呢?反對他的人會說:使徒保羅至少也應該要有一張耶路撒冷的「使徒」所寫的推薦信啊,若是沒有,怎麼能證明他就是「使徒」的代表,或是真的具有「使徒」的身份呢?
這就是他在這段經文中所提起的,他反問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是否也要像其他的人需要某某人的推薦書才可以?如果我們稍微用心思想一下,就會知道使徒保羅並非是反對寫推薦書的人,特別是在他那個時代,寫推薦書信是非常普遍的事。使徒保羅自己都會為別人寫推薦書,例如在羅馬書第十六章一節,他就是寫信這樣說:
「我向你們介紹我們的姊妹菲比;她是堅革哩教會的執事。請為主的緣故,依照信徒的本份好好地接待她。無論她有甚麼需要,請你們幫助她。她曾熱心地幫助了許多人,我自己也得過她的幫助。」
這就是很典型的推薦信函,使徒保羅為菲比要前往羅馬教會特別寫的介紹信,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推薦書。我們再看使徒保羅怎樣介紹提摩太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
「如果提摩太到你們那裡,我希望你們好好地接待他,使他安心,因為他跟我一樣在為主工作。誰都不要輕看他;要送他平安地繼續他的旅程,讓他回到我這裡來,因為我正等著他跟信徒們一起來。」(哥林多前書十六:10—11)
這是寫給哥林多教會介紹提摩太的話。在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使徒保羅則是這樣推介提摩太,說:
「我仰賴主耶穌,希望不久能夠差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使我能聽到你們的消息而獲得安慰。他是惟一跟我同心,並且真心關懷你們的人。別人只為自己圖謀,不關心耶穌基督的事。但是提摩太的為人,你們都很清楚,他跟我的關係就像兒子和父親,為著福音的工作一起勞苦。我希望,當我一知道我的事情有甚麼結局,就立刻差他去看你們。我深信主會讓我也在短期內親自來看你們。」(腓立比書二:19—24)
因此,若是真的需要推薦書,對使徒保羅來說並不是甚麼困難的事。問題是:哥林多教會需要使徒保羅的推薦書是為了甚麼?這是他開拓起來的教會,即使他離開也已經有些時日,難道原本的會友都離開而換上新的了嗎?不會是這樣。其實,當使徒保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內文都已經含有很傷心的語意在裡面了。我們知道大概是在主後五十一年二月底至三月之間,使徒保羅第二次傳道旅行來到哥林多城,在這裡傳福音開拓教會,當時與他同工的有一對夫妻,就是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他們也剛好與使徒保羅同樣都是以製造帳棚維持生活的生意人。後來,西拉和提摩太也從馬其頓來到哥林多城,由於他們的投入,使徒保羅才得以「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向猶太人見證耶穌是基督」,當時除了哥林多城猶太人「會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信息也信了,並接受洗禮」(參考使徒行傳十八:1—8)。如果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不是有聖靈見證的信息,猶太人會堂的主管基利司布不可能會信耶穌是基督,因為猶太人會堂主管必定對聖經很熟悉,且對摩西法律的精髓很有心得。他後來會相信耶穌是基督,這對哥林多教會來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見證。這也就是使徒保羅在第二節所說的「你們就是我們的推薦書」,這些信徒本身就是最好的推薦者,也是最棒的見證者。使徒保羅曾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凡是被上帝的靈感動的人一定不說『耶穌是該受詛咒的』。同樣,除非被聖靈引導,也沒有人能承認『耶穌是主』。」(哥林多前書十二:3)這就清楚說明一件事實:聖靈感動人認識耶穌基督,遠比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所寫的推薦書更重要。如果我們再次回去省思耶路撒冷教會的開始,豈不就是聖靈充滿在大家心中,使他們勇敢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教會因此而開拓起來。如今使徒保羅在聖靈的帶領之下,傳福音給哥林多城的人,並因聖靈的感動,使得會堂主管基利司布和他全家的人都皈依了耶穌基督的名,這就是最好的推薦書,也就是使徒保羅在第三節所說的,這份推薦書是用「永生上帝的靈寫在人心裡的」。
請注意使徒保羅在這裡特別強調是:並非沒有推薦信,是有,但是寫的人是耶穌基督自己,且是用「永生上帝的靈寫在人心裡的」信。使徒保羅在第三節這裡的另一個強調是:他只不過是「送信」的人而已。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仰概念;一則,使徒保羅在說明:寫在紙上的,是用文字,但這樣的文字,不見得會持久。就像摩西的法律是寫在石版上,但是人民還是背叛了上帝。先知耶利米就曾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譴責,說以色列人民只將割禮做在肉身上,沒有在心中劃下割禮的記號。他說上帝將要和以色列人民另立新的約,這約是寫在「心版上」(參考耶利米書卅一:31—33)。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一章廿二節說基督徒就是身上有耶穌基督的「印記」。這樣的「印記」如果是只刻畫在表皮上,也會因為環境改變而變質,就像以色列民族割禮的問題一樣。因此,使徒保羅提出先知耶利米傳達的信息,要寫在「人的心裡」。為甚麼使徒保羅會這樣說?這是一個蠻有意思的問題。
我們知道使徒保羅就是個經學教師,他的老師是出名的經學專家迦瑪列(參考使徒行傳廿二:3)。經學教師的工作就是專門在抄寫聖經經文。但是,請注意,經學教師也是將耶穌基督宣佈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主要成員之一(另外二股力量是祭司和長老,三個合起來組成猶太人最高議會—三合林)。為甚麼會這樣?因為抄寫聖經的人,可能對聖經很熟,卻沒有更新他們的心思意念,結果抄寫經卷,抄到將耶穌基督看成是被鬼王附身(馬可福音三:22),這豈不是很糟糕的事嗎!
再者,使徒保羅說這寫在「人心裡的」信,是耶穌基督用上帝的靈寫的,他和其他同工只不過是「傳送」這信的人,這句話太重要了。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六至七節,他這樣對分黨結派的哥林多教會信徒說:「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栽種的和灌溉的都算不了甚麼;一切在於使它生長的上帝。」然後他說:「我們是上帝的同工。」(哥林多前書三:9a)這已經說出傳福音工作者的最基本態度—謙卑。不是我們能做甚麼,而是上帝的靈透過我們在做工。這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能感動一個人來信耶穌基督的,不是人有甚麼能力,而是因為上帝的靈在做工才有的結果。如果不是聖靈的力量,人是沒有力量能改變別人的生命的。
第四至六節:4我們這樣說,因為我們藉著基督對上帝有這樣的信心。5這不是說,我們憑著自己的才幹做這工作;我們的才幹是從上帝來的。6他使我們有才幹作新約的僕人;這約不是字面上的法律,而是聖靈的約。字面上的法律帶來死亡,但是聖靈賜生命。
第四節是很重要的一節—藉著基督對上帝有信心。在約翰福音第十四章十至十一節,耶穌基督對他的門徒說:
「我在父親的生命裡,父親在我的生命裡,你不信嗎?我對你們說的話不是出於我自己,而是在我生命裡的父親親自做他的工作。你們要信我,我在父親的生命裡,父親在我的生命裡;如果不信這話,也要因我的工作而信我。」
這是耶穌基督回答腓力的疑問時所作的回答。腓力希望耶穌基督能指給他們看到天父上帝,耶穌基督則告訴腓力,看見他,就是看見天父。因為他就是為天父上帝作見證的人。
這讓我們學習知道: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必須對所信的對象—耶穌基督—有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認識。而要對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有信心,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從耶穌基督的言行舉止來認識。我們不能單單從聽傳道者的講道來認識,也要從各種經典的研究,以及閱讀介紹有關耶穌基督的書信來認識,或是從許多人分享的見證來瞭解。看,使徒保羅也是這樣對哥林多教會說,要「藉著耶穌基督對上帝有信心」,因為耶穌基督介紹我們認識上帝的慈愛。如果不是耶穌基督,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很可能就是那些經學教師所教導的,而那些教導中有許多是他們自己加上去的(參考馬可福音七:13),並不是原本上帝頒賜給人的教訓。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認識的上帝,乃是一位豐富恩典、慈愛無窮的上帝。這位上帝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更新,是永恆的生命。
在第五節使徒保羅再次強調他所能做的事,不是憑著自己的能力,而是上帝所賞賜的才能。他提醒哥林多教會信徒,擁有這些才幹為的是成為福音的僕人。他在這裡特別用「新約」這個詞句,主要目的在於分別和「舊約」之間的差異。舊約最重要的中心,就是摩西法律,但新約不是摩西法律,而是「聖靈的約」。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信徒的書信中曾提起這樣的事:
「至於你們,既然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面,你們的生活就不受本性的支配,只受聖靈的管束。沒有基督的靈的人就不屬於基督。可是,基督若住在你們裡面,縱使你們的身體將因罪而死,上帝的靈要使你們活,因為上帝已經使你們成為義人了。上帝的靈使耶穌從死裡復活;如果這靈住在你們裡面,那麼,這位使基督從死裡復活的上帝,也要藉著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把生命賜給你們那必朽的身體。」(羅馬書八:9—11)
很清楚地在這段話裡,使徒保羅說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就是屬於基督的人,他的生命中有上帝的靈同在。上帝的靈使我們得到永恆的生命。摩西的法律不能帶領我們進入永恆,只有在聖靈的帶領下,我們才有永恆的生命盼望。而聖靈是藉著耶穌基督的救恩降臨在信靠他的人的生命裡。
請注意在第六節這裡使徒保羅所用的「新約」這個詞。在希臘文有兩個字是用來表示「新」;一是「νεοσ」意思是指「新鮮」。比如一個年輕人剛進入社會,他被稱作「新鮮人」,就像稱呼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但這樣的「新」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不再有新鮮的感覺。就像一個賽跑的人,當他跑過的路途,身後揚起一陣飛塵,過一些時間後,這些飛塵會落下來,不會很久。但使徒保羅所用的是另一個字「καινοσ」,意思也是指「新」,但這種「新」是具有內涵、有特質的「新」,不單是表面的而已,且是有長久時間,跟以往的現象不同。就像他在哥林多後書第五章十七節所說的,在耶穌基督裡,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一樣的「新」,這種「新」和以前已經完全不相同了。使徒保羅在這裡用這樣的「新」來對照過去的「舊」,最重要的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對生命是有盼望的,這種盼望帶來的是積極的生命力,因為對上帝有極大的信心,這樣的人,死亡不會再是他生命的牽絆或是掛慮。
第七至十一節:7這法律是用文字刻在石版上的,頒佈的時候,上帝的榮耀顯現出來。雖然照射在摩西臉上的光漸漸褪色,那光輝還是那麼強烈,以致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他。如果那使人死亡的法律尚且帶來榮耀,8那麼,聖靈的功用豈不更有榮耀嗎?9如果定罪的功用會帶來榮耀,那宣佈人無罪的功用就帶來更大的榮耀了!10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既然現在有了更輝煌的榮耀,從前的光輝就黯然失色了。11如果那漸漸褪色的尚且有榮耀,那長存的一定有更大的榮耀。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在出埃及記第卅四章廿七至卅五節,記載摩西第二次上西奈山上取得兩塊記載上帝誡命的石版下來的情景。那時他的「臉上發光,因為他跟上主說過話;但他自己不知道。亞倫跟以色列人民看見摩西臉上的光輝,不敢靠近他」。使徒保羅將出埃及記這段描述摩西取得刻寫上帝誡命石版的事蹟,用來描述與聖靈寫在人心裡的功效作個對比;他說摩西法律尚且不能使人確實遵行,因為人的罪在心底作祟,誘惑人離棄上帝的誡命,除非人的心徹底更新,且是以聖靈主導人的心思意念。他寫給羅馬教會的信中有這樣的話,說:
「原來法律的命令是要使人得生命的;可是,對我來講,它反而帶來死亡。因為罪藉著法律的命令找機會誘騙我,也藉著法律的命令置我於死地。」(羅馬書七:10b—11)
為甚麼原本要使人得到生命的法律會變成致人於死地的法律呢?為甚麼會找到機會誘騙人呢?主要原因就是罪在人的心中作祟,使人從法律中找到了空隙。創世記第四章七節描述罪與人的關係時,說「罪已經埋伏在你門口。罪要控制你,可是你必須制服罪」。問題是:人確實對罪感到束手無策。因為不知道它從哪裡來、走到哪裡。當人發現罪的時候,人早已經陷入罪惡的深淵中了。這也就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中所描述人的軟弱之情形,有這樣感人的話:
「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如果我做了我不願意做的,就表示這不是我做的,而是那在我裡面的罪做的。」(羅馬書七:19—20)
看,人就是這樣的軟弱,確實無法抵擋罪對人誘惑的力量。
使徒保羅應用摩西法律帶給人的問題,說明了一個基本原因:如果沒有寫在人心底的,都無法使人徹底改變。但能夠幫助人的心徹底改變的,就必須藉助聖靈的力量。因此,在第六節他說聖靈才是賜給人生命。這樣比較起來,如果摩西所得到的法律石版有榮耀出現,而這榮耀尚且無法阻止人被定罪時,那可以使人得到永恆生命的聖靈,豈不是會得到更大的榮耀?當然是這樣!
第十二至十八節:12因為我們有這樣的盼望,我們有無比的勇氣。13我們不像摩西,他必須拿帕子蒙著自己的臉,使以色列人不能看見那光輝漸漸褪色。14可是他們的心智被阻塞了。直到今天,當他們誦讀舊約諸書的時候,心裡還蒙著同樣的帕子。因為只有當人跟基督連結的時候,這帕子才被揭去。15甚至在今天,他們每逢誦讀摩西法律,那帕子還蒙著他們的心。16但是,正如聖經所說的:「當摩西轉向主的時候,他臉上的帕子就被挪掉了。」17這裡所說的「主」就是聖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有自由。18我們大家都用沒有蒙著帕子的臉反映主的榮耀;那從主—就是聖靈—所發出這榮耀在改變我們,使我們成為他的樣式,有更輝煌的榮耀。
這段經文的背景也是引用出埃及記第卅四章卅三至卅五節,摩西進入聖幕(也就是後來的聖殿)時,都會將遮臉的帕子拿掉,但每當他從聖幕出來時,因為臉上發光,以色列人民不敢太靠近他。但摩西並不是像使徒保羅所說的,是用帕子遮住臉來對以色列人民傳達上帝的信息。他是在傳達信息之後,再用帕子遮住了臉(卅三節)。等到下次再進入聖幕時,才將帕子拿掉。
我們不太清楚為甚麼使徒保羅引用出埃及記的經文時,沒有正確地引述。我們可以瞭解使徒保羅在這裡用「帕子」是要形容「阻擋」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他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以色列人民雖然聽到摩西傳達了上帝的話語,可是他們卻是「聽了,卻不明白」,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有一條看不見的「帕子」阻擋了他們的心思,使他們無法明白聖經所見證的信息。這條「帕子」表明的就是人心的剛硬,在摩西和先知的時代,以色列人民就是因為心剛硬,聽不下上帝的信息(參考以賽亞書六:9—10),使徒保羅則是用這「帕子」來描述他那時代的猶太人心硬,拒絕相信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差來的彌賽亞、救贖者。使徒保羅說基督徒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帕子」阻擋著他們的心靈,所以看得到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拯救的光芒。
第十七節是使徒保羅想要傳遞的信息,他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猶太人因過份執著在摩西法律的文字精義,且當中有許多是來自傳統,已經脫離了原本法律的意義(參考馬可福音七:13),結果是使越想遵守摩西法律的人,越覺得法律的條文並沒幫助他的生命得到解放,反而是帶來更多的束縛。但基督徒不是這樣,而是一個自由的人,因為耶穌基督已經釋放了我們,使我們的生命有自由(加拉太書五:1),因為基督徒不再是罪的奴隸,耶穌基督已經將人從罪惡中解放出來。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章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我們就是耶穌基督福音最好的推薦者,不是用任何文字寫在書信上,也不是用任何記號標示在身體上,或是在教會的建築物上,而是用我們具體的行動向親朋好友說: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生命的主。
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他們就是他最好的推薦書,這份推薦書是寫在他們的心裡。就像他在第一章廿二節所說的,在我們的身上蓋著基督的「印記」一樣,這「印記」並不是烙在身體上,而是在心靈裡面。使徒保羅之所以會對哥林多教會信徒提出這樣的說法,主要的原因有兩點:(1)哥林多教會是他和其他同工投入很多精神開拓起來的教會,因此,該教會的信徒對使徒保羅一點也不陌生,既然不生疏,就不必有任何來自傳統權威者的推薦。之所以需要推薦,是因為有許多人不認識。更重要的,哥林多教會信徒得到福音,且深信耶穌基督就是他們生命的主,單就這一點就是使徒保羅最好的推薦了。(2)哥林多教會信徒對福音的認真,就是使徒保羅最好的推薦書。雖然哥林多教會有許多問題,甚至也發生亂倫的問題。如果我們從哥林多城的社會景況來瞭解,就會發現該城本來就是一個以淫亂出名的城市,且居民敬拜偶像神明的興盛更是聞名於當時的希臘文化世界。但使徒保羅卻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開拓起教會,且嚴格要求信徒們有明確的信仰生活行為。雖然還是發生了一些不堪聞問的事件,但他們能坦白將問題提出,就是表明他們願意學習、改進。比起那些自認很有信仰根基,卻持著驕傲態度的保守派猶太基督徒,哥林多教會信徒可說是勝過好多倍。難怪使徒保羅會說他們就是他最好的推薦者。這也表示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信徒有絕對的信心。
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這樣的鼓勵,也是對今天基督教會或是基督徒的一份期待:我們就是耶穌基督福音最好的介紹書。這份介紹書不是寫在紙上,也不是寫在會員名冊上,更不是寫在週報的奉獻欄上,而是寫在我們的生命裡。如果我們不能活出耶穌基督的教訓,如果我們不能讓人看出信耶穌基督之後,對工作、生活等生命的態度有所改變,那我們就不能成為耶穌基督的推薦者。要當耶穌基督福音的推薦者,並不是當個「爛好人」,也就是好人也說你好,壞人也認為你不錯,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好人、壞人都是好人的人」,真正的基督徒並不是這樣。基督徒是有一定的生活態度,有非常嚴謹的工作準則,但有豐富慈悲的心對待他周遭的生活環境。
二、我們是帶有聖靈榮耀的使者,在傳遞上帝的救恩。但我們不是福音本身,只是福音的傳送者。
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每個信徒都必須相當清楚,尤其是當傳道者更需要先弄清楚:不論是信徒或是傳道者,我們都是傳播福音的工作者,這個角色本身就是最大的榮耀,因為我們參與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拯救的工作。因此,身為基督徒就應該感到萬分的光榮。我們應該要清楚一個基本的信仰認知:真正的福音是耶穌基督,他就是我們生命的主。這是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要弄清楚的信仰觀念。使徒保羅之所以會提出這個觀念,主要是在哥林多教會裡,有人想要建立權威。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使徒保羅提到該教會內部有嚴重的紛爭,就是有人認為他是屬於哪一個派系的人,使徒保羅很難過,他告訴大家這樣的分門別派對信仰並沒有見證。他在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再次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大家都是耶穌基督—福音的本身—救贖信息的傳送者,就像先知以賽亞書第四十章所描述的那位傳播好消息給那些受苦難的同胞一樣,先知以賽亞所做的事就是傳送上帝要他傳揚的信息。但先知並不是拯救者,他只是替上帝傳話而已。
真實的信仰是沒有權威可言的,因為我們都是在學習耶穌基督的腳步走天路。如果有人想要在教會這樣的信仰團契裡建立權威,那就是想要取代耶穌基督在教會的地位一樣,這樣的人就已經不是在遵守聖經的教訓了。早期的耶路撒冷教會因為使徒們喜歡耍權威,結果卻阻礙了福音的傳播。若不是因為遇到了迫害,有許多信徒開始在逃難的時候,也乘機將福音傳播出去(參考使徒行傳八:1—4、十一:19—26),恐怕今天就無法看到基督教會,也不會有福音往外邦地區播撒的成果。如果在教會裡,有人想要「裝」、「耍」權威,最好先讀讀看馬可福音第十章四十二至四十五節耶穌基督所說的話:
「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但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看吧,如果連耶穌基督都是來侍候人的,那我們信他的人,還有甚麼權威可言呢?沒有!我們不是救主,救主是耶穌。我們是他的僕人而已。
從今年(二○○○)十一月第二個禮拜日開始,我們教會開成人主日學課程,總共分成三個班,這次成人主日學我邀請長老、執事,和幾位會友一起參與同工。有人問我為甚麼不是牧師自己帶,而是邀請那麼多會友參與帶班。原因很簡單,我們設計的成人主日學最主要乃是在「分享」,讓讀聖經的兄姊一起來分享他讀聖經的心得,也讓一些會友將他在信仰生活中的際遇、經驗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相信他們所分享的會比我牧師一個人講的更貼切。我知道,很多時候我讀聖經不會覺得有問題,但你們讀聖經則是問題一大堆。我也知道在信仰上如果由我來看,應該不是問題,但會友卻常常認為問題很嚴重。我的經驗和大家的經驗一定不相同,一個出身基督徒世家的基督徒,和一個初信的基督徒在信仰的認知上會有很大的差距。學習分享且願意與別人一起分享,就是最好的福音工作者,也是最容易將福音傳送出去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參與這樣的事工就等於是和上帝同工,我們應該感到榮耀,因為這樣的機會並不是時常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有這樣的機會。如果你有機會參與福音的工作,別忘了,不要推辭,要把握機會。因為這是與上帝同工。
(講於二○○○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