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保罗和哥林多人的关系

  要了解哥林多后书,就得了解保罗和哥林多信徒的关系。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所发生的事,已在该卷书信的导论中交代了,其后发生的事件,兹列如下。

  写哥林多前书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是为了澄清他先前发出的信(林前五9-11),回应他从革来氏家里的人所接获的消息(林前一10-12),解答哥林多人询问有关他教导的来信(林前七11),也要除去潜伏着针对他个人和事奉的批评(林前四1-18)。他趁机教导要为圣徒捐钱(林前十六1-4),为提摩太将探访哥林多教会铺路(林前四17,十六10-11),同时告诉哥林多教会,他计划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经过马其顿时,探望他们(林前十六5-9)。

  提摩太探访哥林多

  有关提摩太探访哥林多教会的详情不多,但当保罗开始写哥林多后书时,提摩太已经回来(一1),而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保罗‘痛苦’的探访

  很明显的,当提摩太回到以弗所,他同时带回有关哥林多教会令人不安的消息,这使保罗改变他原先记载在哥林多前书十六章5至9节所计划的行程,与其经过马其顿到哥林多,再到耶路撒冷,他直接从以弗所航行到哥林多,有意在他探访哥林多教会后,北上到马其顿,之后再经过哥林多去耶路撒冷,这样哥林多教会就可以‘再得益处’(一15-16)。但是,当保罗抵达哥林多,他发现自己竟然是某人恶意攻击的对象(二5,七12),教会整体上没有声援保罗(二3)。对保罗和哥林多教会来说,这明显是痛苦的,令使徒不愿再冒险。结果,他再次更改行程,去了马其顿后,不再回到哥林多,而直接返回以弗所(一23,二1)。

  保罗‘严厉’的信

  一回到以弗所,保罗写了一封‘严厉’的信给哥林多教会。可是,这封信已经遗失。从保罗在后来写的信中引述,似乎是要哥林多教会采取行动,对付在他那一次痛苦的探访中攻击他的人,以及表明他们在这事上的清白和他们对保罗的爱戴(二3-4,七8、12)。传递这封‘严厉’的信给哥林多教会的人身分不详,可能是提多。无论如何,在提多探访哥林多回来后,保罗期望从他那里取得哥林多教会如何回应他这封信的消息。保罗对他们正面的回应,相当有信心,在提多出发前,他对提多表达了这份信心(七14-16),他亦请提多照管慈惠集捐之事(八6)。

  保罗在马其顿见提多

  保罗和提多原本计划在特罗亚会面。保罗抵达时,发现福音之门敞开了,但因提多尚未抵达,保罗因切望与提多会合而无法专心致力地工作,所以他离开特罗亚,跨过马其顿境,期望可以在提多赶去特罗亚途中与他相遇(二12-13)。当保罗抵达马其顿,他已陷入与马其顿教会同样面临的逼迫中(七5,八1-2),这亦加深他的焦虑,最后当提多抵达时,保罗才得到极大的安慰(七6-7),他亦从哥林多教会对他的爱戴和处罚那中伤他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忠心,得到安慰。

  保罗写哥林多后书一至九章

  保罗写下哥林多后书一至九章,来回应提多带来的好消息。他们对他那封‘严厉’的信之反应,使他大有喜乐,提多的探访肯定了他能以哥林多教会为荣,特别他在提多面前大大的称赞教会(七4、14、16)。他也以一些篇幅解释行程的改变(一15至二1)和在他的心里,他写那封‘严厉’的信的原因(二3-4,七8-12)。虽然保罗因教会果敢的为他澄清,并处罚那亏负他的人而感到喜乐,但他也吁请他们赦免和安慰那人,免得‘撒但趁机胜过我们’(二11)。

  保罗除了表达他舒一口气和他喜乐的心情,他也用一些篇幅处理两个课题。第一,他解释他在亚细亚(以弗所)和马其顿的使徒事工(一 3-11,二12至七4)。第二,他针对有关收集捐献的事,有详细的指示和鼓励(八至九章)。哥林多教会开始收集捐献已有一年(八10),当他们写信给保罗时,保罗也在这事上回覆他们,给予他们基本的指示(林前十六1-4)。其实,保罗已经向马其顿人夸奖哥林多教会乐于捐献,如今他也急于想知道他的夸赞是否落了空(九1-4)。

  哥林多再传来坏消息

  写完哥林多后书一至九章,保罗接到哥林多教会令人忧心的消息。保罗所谓的‘假使徒’(十一13)正针对保罗和他的同工兴起各样的指责。哥林多教会似乎深受影响,接受他们的福音(十一1-4),也顺服他们过分的要求(十一16-20)。这造成保罗和教会的关系出现新的危机。

  保罗写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

  究竟保罗是在他寄出哥林多后书一至九章之前或之后才收到哥林多教会消息,并不明确。无论如何,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是保罗针对新的危机而写的,特别是回答‘假使徒’的指责,并排除哥林多教会的疑问。这似乎是使徒最后恳切的行动,要帮助会清醒过来,保存他们对基督清洁无亏之心和他们对属灵的父亲──保罗──的忠心。他也警告他们,他在计划第三次的探访,届时他在必要时将使用使徒的权柄,他亦清楚表明希望哥林多教会晓得回应他所写的,以致他不必如此行(十二14,十三1-4、10)。

  保罗第三次探访哥林多

  根据使徒行传二十章2至3节,保罗在马其顿逗留后,曾往希腊3个月,我们可假设他确如自己所应许的第三次到哥林多去。表面上看,因为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所写的,或是保罗第三次探访,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已获解决。从保罗在这3个月内写的罗马书可以窥见端倪,在那卷书里这么写着:‘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十五25-26)。若亚该亚人(大多数是哥林多人)已参加捐献,他们在十一章7至11节和十二章13至18节所提及的误会应已解决。同时,若保罗能在希腊花3个月的时间,用以写罗马书,哥林多教会的情况相信已大有改善。

  若哥林多教会在经过这些折腾后不断改进,就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可惜的是,《革利免书》(主后95年着)证实哥林多教会又再出现纷争的现象。

  

  主题 在以上有关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关系中,与保罗为敌的事共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至七章)是来自一个对头人的敌对,第二个阶段(十至十三章)是群体的敌对,保罗称为‘假使徒’。

  一至七章的犯罪之人

  传统的看法是保罗在一至七章所提及的犯罪之人即是哥林多前书五章里的那个淫乱之人,但在二十世纪的释经家,基于两个原因放弃以上的看法:第一,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五章强烈要求教会把这淫乱的人逐出教会,他就不会在哥林多后书二章要求教会恢复他的位分。但这对立的看法低估了保罗生命中所坚守的赦免的福音。第二,在哥林多后书二章,保罗所指责的并非道德上的行为,而是个人的攻击,反对保罗和他所持的使徒权柄。这是较有分量的看法。但是,这敌对者也可以是在道德的罪之上,加上针对保罗和他使徒权柄的攻击。我们可以把有关情节重组如下:

  哥林多教会在收到前书时,并没有马上对保罗所谓的淫乱之人采取纪律行动,所以当提摩太来到哥林多,才发现这人并没有受责,也无悔过之意。当保罗听到这消息。他改变行程,马上到哥林多亲自处理此事。他一抵达即发现自己反受到那犯了淫乱之人的攻击,并反对他的使徒权柄。哥林多教会并没有支持保罗,所以保罗退到以弗所去,在那里发出‘严厉’的信,要求哥林多教会对敌对者采取纪律处分,哥林多教会才允予遵行。当提多带回消息后,他写哥林多后书一至七章,表达他的喜乐和释怀,并要教会赦免那个已悔改的人。

  十至十三章的‘假使徒’

  第二个阶段的敌对包括针对保罗发出苦毒的人身攻击,保罗称这班人为‘假使徒’,攻击的性质可从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属灵引导的回应得知。这群假使徒所带来急转直下的危机,在保罗写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时尚待解决。

  ‘假使徒’对保罗的批评

  他们取笑保罗,指他不在哥林多而远在安全之地才显出‘勇敢’,而在他们之中却是‘谦卑’(十1)。他‘凭血气行事’(十2)。他的信‘又沉重,又利害’,及至见面,却是‘气貌不扬,言语粗俗的’(十9-10)。他们指责保罗自称为使徒。又说他是他们当中最小的,因为他没有受过演讲训练(十一5-6)。他们亦怀疑保罗在金钱上的操守,又讽刺他拒绝接受哥林多教会的经济支援,这也证明保罗并非真正爱他的信徒(十一7-11),也隐约描绘出保罗要从捐献中牟利(十二14-18)。

  ‘假使徒’的身分

  从十至十三章的推测,与保罗为敌的应是犹太籍的基督徒,他们为自己同时有犹太背景,而又是基督的仆人而感到光荣。若如保罗在三章1至3节所说,他们要求保罗有荐信,他们自己或许也有这类的荐信,且有可能是从耶路撒冷发出的。若是这样,有可能是与在哥林多已成立的‘矶法派’有关,这派人倾向与彼得有关连的犹太化基督教。

  保罗控诉他们宣扬另一个耶稣和另一种福音(十一4),这控诉类似他指控有人以另一种福音扰乱加拉太教会(加一6-9)。这些犹太信徒尝试向外邦信徒施行律法的要求,要他们行割礼。但在哥林多后书,保罗并没有指出这些敌对者欲施行类似的律法要求。在加拉太的敌对者和在哥林多的假使徒还有明显的不同。后者注重演讲才能(十一5-6),这并非耶路撒冷信徒的强处(徒四13),亦非他们所差来的人的强处。另外,哥林多的假使徒似乎强调异象的经历和启示(十二1),以此能力显明基督透过他们说话(十三3),并为使徒当有的标志(十二11-13)。至今一般认为犹太主义者不会有这些强调。因此,假使徒可能并非犹太主义者。

  当时希腊世界讲究辩才和眼目可见的奇异经历与启示(西二18),并异能(徒八9-13)。在哥林多的假使徒可能受希腊世界影响,或为讨好哥林多信徒而追求这方面的能力。哥林多前书清楚的表达哥林多教会为此感到自豪,而保罗则提出警告,不应过分注重这些事情(林前一5,四8-10,十三1-2)。可见保罗的敌对者若不是被希腊思想同化,以致影响使徒观念的一群犹太信徒,就是来自耶路撒冷教会,接受这些在哥林多教会已普遍流行之意识的犹太信徒,他们要藉此影响哥林多教会,使之与保罗为敌。

  保罗和敌对者在神学观念上的差异

  从保罗针对有关假使徒的教导来看,可知保罗和敌对者在神学观念上有两大差异:其一是与福音有关,保罗视之为另一个不同的福音,传另一位耶稣,赐下另一个灵。

  另一个差异是成为基督使徒之准则。除了初期教会的十二门徒是当然的使徒外,要成为使徒就必要符合一些准则,以防人随意自称,保罗的敌对者就是以所谓‘威风主义’(triumphalism) 的观点来鉴定使徒,他们期望使徒在个人方面要有出色的表现,需有引人注目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才(十10),对羊群要够权威(十一20-21)。能称为使徒,决定于从神而来的异象和启示(十二1),也需要有行异能的表现(十二11-13)。他应是基督的发言人,并以他在事工上所显的异能令人信服(十三3-4);在体统上,基督的使徒应有犹太人血统(十一22)和举荐信(三1),这些举荐信大多可能是由耶路撒冷教会领袖发出的。

  在这情势下,保罗为了哥林多教会,指出他的事奉并非没有举荐信(三2-3)、知识(十一6)或权柄(十三10)。他指出,他也有从神而来的异象和启示的经历(十二1-5),他亦有行神迹奇事(十二11-13),他也能证明基督透过他说话(十三3-4),但保罗清楚的表明,他反对使用这些超越表现作为鉴定使徒的准则,真正的使徒事工应以它的果子(三2-3)、行事方式(依据基督的温柔和谦卑;十1),以及与基督一同受苦为根据(四8-12,十一23-28)。那些为宣讲基督福音而受苦的,在他事奉的软弱上,将彰显神复活的大能(四7-12,十二9-10,十三3-4)。

  在此,我们有两个界定真正事工的不同准则,一个以得胜的形象出现,着重能力的彰显和权柄,软弱和受苦在此没有地位;另一个准则在肯定能力和权柄的同时,也坚持这些均不属于使徒本身,乃出于神的主权,随己意将能力赐给祂软弱的仆人,为要彰显神以自己的能力,使‘愚拙’的福音得以推广(十二9-10;参林前一17至二5)。

  参阅‘书信的研读’专文。

  应用纲要

  信徒的生活和事奉,不是按着外表,也不是凭着一些看得见的能力,而是在人的软弱中彰显神的大能。作为最有个人色彩的新约书卷,哥林多后书是使徒保罗心灵的一扇窗子,是事奉人员必读的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