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四课

教会的成长(一)

经文:弗四:7 - 16

主旨:基督量给各人一个恩赐,让每个人可以发挥所长,彼此配搭,使教会的合一成为可能,并使教会可以茁壮成长。
 

1。我们先温习以上两课(第二十二和二十三 课)有关教会合一的功课:

既然犹太人和外邦人的蒙召和得救都是出自一体、一灵、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和一上帝(弗四:4-6),他们之间隔断的墙已经被基督的宝血所拆毁,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归入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所以保罗劝勉他们应该竭尽所能以和睦联系,保守教会的合一;为达致这样的合一,他们在教会里行事为人,就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弗四:1-3)。

这样的合一不是单指无形的普世大公教会,它也可以应用在世世代代的地方教会。问题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新教因着一些教义的不同诠释和不同的行政体制,已经分门别派。不同的宗派是否意味着不合一呢?上帝是否喜悦我们这样的分宗派?

我想上帝不会很喜悦,但他明白人的有限,他允许宗派的存在,并且化“分裂”的危机为转机,透过各宗派在教义上的研究和讨论,使我们对教义有更深和更广的认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况且绝对性的救恩之道都是各宗派所持守的;有争议的只是对一些相对性的礼仪和管理制度有不同的诠释。这样并没有违背“一体、一灵、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和一上帝”的大原则。所以,基督新教的合一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宗派,而是“多元化”的合一(Unity in Diversity),正如上帝不是孤孤单单的“一”,而是三位一体“爱的合一”。

但问题来了,有一个初信者问我:“为什么信仰同一位神,最后会分出这么多支派呢,我觉得神给我们每个人的启示是一样的,真的出于神的启示是不会有分歧的。”我说:

你大概听过这句话吧:“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上帝是无限的,人则是有限,以人的有限和狭隘,怎能认识无限的上帝和真理呢?

对于上帝启示的圣经,和圣灵光照的真理,人的领受和理解是不尽相同,理由是:

一、不一定每个人都完全顺服圣灵;
二、每个人的领受力有所不同;
三、先入为主的观念遮盖了他的敞开性。

所以,在教会历史里,为了不让因着人的软弱而产生的一些“歧见”伤害到大公教会的扩展,上帝允许宗派的存在。与其同床异梦,不如分床而睡。其实宗派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争端:绝对性的救恩之道都是大家所持守的;有争议的只是对一些相对性的礼仪和管理制度有不同的诠释。保罗说:“只要基督被传开了,这有何妨呢?”(腓一:18)

现在基督教虽然有几大宗派,但大家还是灵里合一,搞宗派主义的是极少数的人。

还有一个姐妹问我:“圣经既然是上帝昭示人的语言,为何引起如此之多的混乱与曲解? 大家都自称是依据圣经,信仰上帝,为何会互相指责为异端邪说? 为何不能依据圣经联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上帝所喜悦的世界。在我看来,耶和华见证人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要更合理一些。我尚未受浸,因为我无法完全相信圣经的所有故事,在我看来,圣经确确实实是由人所写。我更喜欢圣经的新约。旧约中充满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内容。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内容。但是我确实非常相信圣经中叫人待人处世的内容,它的道德要求。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到一个能够使你从善,使你感到温暖和有归属感的团体,但是我确实非常厌倦上帝的子民们互称异端。这对我对上帝的存在有很大的怀疑。真正的上帝和他的子民究竟在哪? ”我回复她说:

作为被造的人,千万不可将经文引起的“混乱”和“曲解”归咎于上帝。人毕竟是有限,穷一生也只能对上帝的真理略知皮毛。只要谦卑主前,必能在真道上有长进。自高自大的,就像带上有色眼镜,曲解真理,沦为异端。

其实,圣经里的基要真理都是浅显易懂,问题只是一些枝节的理解,才会导致宗派之别。何以有枝节呢?为什么上帝不让我们清清楚楚看见那座山呢?其实山已经清清楚楚放在那边,“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只是云雾太多(罪),要靠上帝的恩典使云雾消散。因神学的枝节导致宗派之别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上帝的怜悯所容许的,一来叫真理愈辩愈明,再来叫那些与枝节的解释有认同的,能在一起敬拜上帝。这总比因人的软弱,在同一间教会分门结党来得好。这好比过去的大家庭,是由许多小家庭组成。平时各自为政,发挥各自所长,但都是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个圣灵,是上帝所喜悦的大家庭。

异端可不一样。它是身体里的毒瘤,大家庭里的恐怖分子。通常是因为一些领袖,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财,或是名,或要满足个人的领袖欲,他们有的把枝节上的差异加以无限量的扩大歪曲(如说方言),有的在基要真道上不按正意分解(如三位一体)。这些人误导信徒,破坏整个基督的身体,如果你姑息他们,結局是沉沦。要察觉这些披上羊皮的豺狼,有时是不容易的,除非你自己在真道上扎根得深。不然就会以为“耶和华见证人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要更合理一些”,也会以为“旧约中充满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内容,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内容。”

严格地说,基督教不是一门宗教,有一套道德要求,劝人向善罢了。容许我做一个不很好的比方:如果我们是一条狗,宗教只能叫我们成为一条好狗;基督教却叫我们出死入生,成为一个人。异端呢?它是包了糖衣的毒药,把狗也都毒死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能够跟天主教,异端。。外教。。合一吗?”我的回复是:

我们不跟有另一个福音或有不同信仰内容的教派谈合一,因为这是完全违背“一体、一灵、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和一上帝”的总原则。不管人提出什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果真理不同,就没有合一可言,不然就等于与虎谋皮和重建巴别塔。

2。弗四:7 - 10  “7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8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9(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10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新译本》:7我们各人蒙恩,是照着基督量给我们的恩赐。8所以他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了许多俘虏,把赏赐给了人。」9(「他升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不是也曾降到地上吗?10那降下的,就是那升到诸天之上的,为了要使他充满万有。)

KJV:7 But unto every one of us is given grac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the gift of Christ.8 Wherefore he saith, When he ascended up on high, he led captivity captive, and gave gifts unto men.9 (Now that he ascended, what is it but that he also descended first into the lower parts of the earth?10 He that descended is the same also that ascended up far above all heavens, that he might fill all things.)

“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在上文第一节保罗谈到“你们。。蒙召的恩”(原文是“所蒙的呼召”,没有“恩”字),那里的“你们”可以指整个教会而言;现在保罗把焦点集中在“各人”身上,教会里每一个人所蒙受的恩典(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原文 Dorea,英文 gift,礼物)。为什么保罗把话题从“合一”转到“恩赐”?因为教会的合一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教会每个人都有责任保守圣灵的合一;基督量给各人一个礼物,让每个人可以发挥所长,彼此配搭,使合一成为可能。

有话说,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A picture is better than thousand words.)。请大家看下图:

 

   

教会的合一

不是 孤孤单单的“一” 乃像 三位一体“爱的合一”


 

 

 

教会的合一 不是 各人恩赐相同的“合一” 乃是 照基督所量给各人不同恩赐的“合一”

我们还可以把第七节视为一道桥梁:

它上接 1-6节,告诉我们基督量给各人一个恩赐,让每个人可以发挥所长,彼此配搭,使教会的合一成为可能;

它下联 11-16节,告诉我们基督量给各人一个恩赐,让每个人可以发挥所长,彼此配搭,使教会可以茁壮成长。

“所以经上说:。。”-- 原文没有主词“经上”,所以可翻译为“上帝说”,或“经上说”。

“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出自诗六十八:18 ,但不是照抄:

“18你已经升上高天掳掠仇敌;你在人间,就是在悖逆的人间受了供献,叫耶和华上帝可以与他们同住。”(诗六十八:18)

这节经文原指弥赛亚得胜仇敌,从他们手上接受供献,但保罗加以引申,说基督升天后,将这些礼物(恩赐)赐给教会的人。为什么保罗这样说呢?有圣经学者说保罗是借用犹太人的注释书《他尔根》(Targum)改写的经文,解释基督何以升天后能赐下礼物给教会的每一个人。(注:《他尔根》是希伯来文旧约的亚兰文(Aramaic)译本,译笔自由,常附详解,以帮助那些被掳归回,忘记希伯来文的犹太人阅读。)

“(既说升上,岂不是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因上一节说到“基督升上高天”,保罗在这里附带地提出他先“降在地下”。从字面上来说,我们立刻联想到基督的降生,但学者不是,请看原文:(弗四:9的下半节)

这里有两个异文(variant reading)。(注:“异文”就是两种以上的经文抄卷或版本出现字词、句子、段落之间的差异记载。)有的抄本没有“先”(first),有的没有“部分”(parts)。“较低的部分”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基督死后下入阴间(彼前三:19)。我们没有必要这样的解释,因为第十节把“降下”和“升上”作一对比,“降在地下”或“降在地上”都是和“升上”相对,我们不用在这里另建教义。基督“充满万有”在弗一:23 已经提过,这里保罗重提,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他将各样的恩赐赏给教会中的人

3。弗四:11  “11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新译本》:11他所赐的,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传福音的,也有作牧养和教导的,

KJV:11 And he gave some, apostles; and some, prophets; and some, evangelists; and some, pastors and teachers;

这一节可以和第七节相连。第七节说:“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什么恩赐呢?就是“。。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不要以为这些是所有的恩赐。林前十二:8-11 说:

8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
9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
10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11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罗十二:6-8 说:

6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
7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
8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保罗在这节列出的都是教会里的职分:“。。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但也不是全部,他没有提到“监督”和“执事”(腓一:1)。

一、使徒(apostles)

我在别的课程里已经解释(如《使徒行传》),这里抄录一两段:

谁是使徒?使徒和门徒有什么不同?“使徒”的原文是 apostolos。若把这个字拆开,字首是 apo,意思是“离开某地,再前往某地”;字干是 stello,意思是“派遣”。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奉差遣前往某地的人”。在希腊文里,这个字的重点并不是放在“被差遣的人”,而是在这人与“信息”的关系。我们只要看保罗在罗马书一章一节,提到自己蒙召作使徒时,他加插了一句注解,说:“特派传上帝福音”,可见“使徒”这个字的重点是强调“传福音”这个信息,多过“被差遣的人”。“门徒”的原文是 mathetes,不单是一个学生,而且是追随老师,遵守他的教导。(约八:31)耶稣的门徒很多,但以后多有退去,不再和他同行,因为觉得耶稣的话难懂。(约六:66)

有多少个使徒?福音书告诉我们,主耶稣从门徒当中拣选了十二个使徒(太十:1 - 4,可三:13 - 19,路六:12 - 16)以后因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上吊惨死,门徒就摇签另选马提亚代替。(徒一:26)也有人说,保罗才是真正的使徒,因为他是奉召作使徒,“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上帝。”(加一:1)要是按徒一:21 - 22给“使徒”下的定义:他必须是“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保罗明显不被包括在内。但从新约里保罗书信的众多,实在很难否认说他不是使徒。当然广义的说,一些门徒也被称为使徒,如巴拿巴(徒十四:14)。不过,狭义地说,使徒只有十二个,教会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二:20),所以“使徒”被赋予了特殊的权柄,不是一般门徒可以比拟的。

现在还有使徒的职分吗?没有了,因为上帝的特殊启示已经完全的记录在《圣经》里。

二、先知(prophets)

在殷保罗著的《慕迪神学手册》,他这样解释:

罗十二:6、林前十二:10及弗四:11,均提到先知的恩赐。先知都是直接从上帝的启示领受他的信息,正如亚迦布曾经宣布世界面临饥荒(徒十一:28),以及保罗在耶路撒冷的被囚,(徒二十一:10-11)。先知从直接的启示,领受了神圣「奥秘」的知识(林前十三:2),这些知识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圣经正典完成之前,先知的恩赐对于教会的建立是十分重要(林前十四:3),先知真接从上帝领受启示,又将启示教导人,叫人得着造就,得着安慰,得着劝勉(林前十四:3)。由于启示是从上帝而来的,启示也是真实的;真假先知的考验,要视乎先知预言的准确性(比较申十八:20、22)。先知的责任是:一方面预言将来的事情,一方面宣讲上帝的真理,给人劝勉,给人教导。先知的恩赐和教会的建立,也有关系(弗二:20),因为教会的根基已经奠定,圣经的正典已经完成,今天就不再需要先知的恩赐了。

所以,现在还有先知的职分吗?没有了,但先知的功能还在。大家还注意到吗?使徒在先,先知在后,就好像弗二:20一样。

三、传福音的(evangelists)

这个职分在新约不多见,只出现在徒二十一:8和提后四:5,分别用在腓利和提摩太身上。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巡回布道家”。

四、牧师和教师(pastors and teachers)

在原文的“使徒”之前,有限定词(determiner) (英文 some);“先知”和“传福音”之前,都有限定词 (英文 some),但在“牧师和教师”之前,只有一个限定词 (英文 some),所以大部分的学者都同意,“牧师和教师”是一个职分,不是两个职分。

“牧师”的原文直译是“牧羊人”,圣经经常引用牧羊人带领和看顾群羊的写照,应用在作领袖的人身上,如约十:1-18,结三十四:1-31等。“教导”当然是“牧养”羊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在《教会论》课程里曾经说过:

马丁路德说:“你要做好牧师,必须先做主日学的良师。”。。所以,牧师必须负起全教会主日学/教育的主催者与领导者的职责,不能假手于人。
 

教会的主耶稣基督赐给各人不同的恩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我们下一课再见。

默想:

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总裁马云说:

关于发掘内部人才的问题,我认为,永远要想办法做到在你公司内部一定有人超过你,在公司内部找到能够超过你自己的人,这就是你发掘人才的办法。如果你找不到,问题一定在你身上,你的眼光有问题,你的胸怀有问题,可能你的实力也有问题。。。

在教会里也是一样。牧师传道人一定要在内部找到恩赐超过自己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你找不到,问题一定在你身上,你的眼光有问题,你的胸怀有问题,可能你的实力也有问题。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