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
1。在本地电视频道看于丹教授讲解《于丹<论语>心得》,她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可说有道,有理,有情,有力。《亚洲周刊》(2007年二月二十五日)以“国学超女掀文化热潮,激活经典千年情怀”为题,说她“化深邃的传统哲理为现代的心灵鸡汤”。我不认为于丹教授那种满有激情的讲解,是因为她确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按她自己的说法,“。。两千多年来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误读过经典,把经典的力量过分夸大。汉武帝时,是用主流意识形态的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这样一个哲学的微言大义的思想体系,突然之间被提升为统治术语,从某种意义上看似它居庙堂之高,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急功近利、应用哲学对它意义的误读。中国一直在儒道释三家并存,儒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作为宗教形式存在,但它被很多人作为宗教的狂热去膜拜,这也是要不得的。。。信仰和迷信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迷信是一种迷狂之信,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信任,而信仰是一种以理性为前提的心中值得尊重的追求的信念。在这么多年的误读中,特别是后来儒学又被视作一个学术体系,让大家去尊崇它,膜拜它,它变成象牙塔里的知识专属。我做的事情就想让每一个普通人,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后裔,知道它是存在于你血液里的一种文化基因,可以用你个人的感悟体验去把它激活,让它回到你的生活。”(摘自上文)
对于丹教授来说,《论语》不是什么“圣经”,但她讲解《论语》的“道”,给人的印象就好像此“道”能救国救民,靠着它就能重建价值观和给中国带来一个和谐社会。
我大惑不解的是,何以一些基督教的传道人在讲台上把“生命之道”传讲的枯燥乏味,加上“无理、无情、无力”,怎不叫人昏昏欲睡?神学院里所学的“讲道法”跑到哪里去了?
《教牧分享》2000年一月刊登载了加拿大怀雅逊理工大学教授、安河天道神学院及建道神学院加拿大中心兼任讲师陈孟贤的一篇文章《常见的讲道弊病》。他说:
。。。要改进讲道的基本工夫,其中一方面,其实是要改进讲道者的理性思考方法。若果我们的讲道,连大学一年班程度的逻辑学原则也过不了关,怎能不叫我们的听众感到莫名其妙而发白日梦呢?
。。。一篇信息能够语意清楚、不自相矛盾,只是很基本的要求(但却也是必须的要求),却不等如这就是
一篇好的信息。
便说「深度」吧,这不是说要扮高深、堆砌一些高言大智。语言可以浅白,却也要掘入深层的根本问
题、言之有物、针针见血。
这其实涉及讲道者在信仰反省方面的基本工夫。很多时候,听众认为一篇信息肤浅无聊,其实是在这
篇讲章中,信仰观念幼稚(甚至是含有悖谬)。
假若讲道者在一些复杂的信仰问题上没有想清楚、没有深思熟虑,却急急地提出武断的见解,用教牧
权威压下去、硬销,甚至恐吓,便以为会有说服力,其实,只会叫心理正常的听众打盹。
这种「想当然」的教训式讲道,其实,不单止是对听众没有诚意,甚至算是「妄称神的名」(因为讲
道者将自己肤浅或错谬的武断,宣称是神的信息)。
学无止境,讲道者需要实践「对话精神」。对信仰问题的反省,至少需要「与听众认识自己生活经验
的程度」相称。假若我们的听众掌握世界观、价值观的程度,是大学的程度,讲道者便不应该使用幼儿园
、小学、中学程度的信仰反省来讲道,这太肤浅了。因为主耶稣说:「好牧人认识羊。」(参约十:14)
讲者和听者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篇语意清楚、不自相矛盾、又适合听众的信仰程度作反省内容的讲道,还不等如就是一篇好的讲道
。
一篇对听众有意义、叫听众内心深处共鸣的讲道,必须是切合听众处境、为听众解惑解困、满足听众
此时此地需要的。
「假、大、空」的另一种表现,是「欺场」、「交行货」。例如,讲道内容不充实,便加插一些故事
或见证当作「味精」。当然,故事或见证都是好的,但借此而掩饰讲章的单薄,便不敢恭维了。底线是:究竟有没有「道」?
每星期,全世界都有无数的会众聚集听道,若讲道者所谓传讲信息,只是传讲一些语意不清、逻辑混
乱、自相矛盾、肤浅武断、高调无聊的说话,我们便浪费很多人的时间和生命。。。。。盼望有那么一天,教会的讲台上出现一个个“于丹”,在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的同时,也能“激活圣经千年情怀”。。。。
2。弗二:1 - 3 “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3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新译本》弗二:1 - 3 “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3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上一课,我在总结弗一:15 - 23 时说:
从祈求上帝赐给以弗所教会的信徒智慧和启示的灵,使他们真知道上帝;从充分的认识上帝,到知道上帝向我们信他的人显出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从运行在基督身上的力量,使他从死人中复活,引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至高的元首,这样就开始保罗的“教会论”。
现在保罗要告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教会是怎样开始的。
教会的建立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开始;圣灵把信耶稣基督的人放在教会里,他们是从未得救的万人中被呼召出来,集合而成的一个信徒群体,为耶稣基督作见证。他们原来是怎么样的人?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 (他叫你们活过来)不在原文里,这句话要在第五节才出现。我先解释这里的几个词语:
时间:“那时”,“从前”- 都是过去式。
代名词:“你们”- 指的是以弗所教会的外邦人信徒。
“我们”- 指的是犹太人。
“他们”- 指的是“悖逆之子”。
“别人”- 不分犹太人或外邦人。名词:
“过犯(Paraptoma)罪恶(Hamartia)”- “过犯”(弗一:7)是“误入歧途”,不只包含了犯律法的罪,也包含了违背良心、道德规范及一切大小的罪(blunder);“罪恶”是“射不中的”。
“空中掌权者的首领”(the prince of the power of the air) - 指的是魔鬼撒但,它是邪灵的首领。在弗六:12 保罗用“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黑暗世界的和天上的邪灵”来指它们。
“悖逆之子”(the sons of disobedience)(弗五:6)- 相对的是“光明的子女”(弗五:8)。“悖逆之子”是那些顺服魔鬼撒但(空中掌权者的首领)的人。
这三节经文是“你们、我们、他们”一切人在未信基督之前的属灵光景。我们听人作见证,说他们是怎样信主的,有的很有理性地分析,有的经历神迹奇事,有的。。但很少人像保罗在这里所说,未信的人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那时。。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因为有邪灵在我们心中运行。。我们是落在魔鬼掌控之下的悖逆之子。。可怒之子。。”这样的见证是多么的可怕!带领人信主的时常不敢把这样的真相告诉人,深怕这样会吓坏人,反而以类似“甜头”的东西“引人上钩”,催人决志信主,但结果信主的人都变成“软骨头”,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在加尔文神学里,他把人的这种属灵光景,叫做“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
若为全然败坏下定义,首先要指出它不是指些什么:它不是指「(Ⅰ)败坏的人不能,也不会做出任何在人和上帝看为善的事情。。(Ⅱ)堕落的人没有判别善恶的良心。。(Ⅲ)人会在每一种罪恶的方式上,或每一件罪行上,沉溺放纵至极点。」
「败坏」(depravity)一词的意思是,因为罪的腐败,「人不能作什么去取悦上帝,以获得拯救」。而「全然」(total) 则是指这种败坏「已延展至人性中的各个层面,及整个人」。加尔文为人的败坏境况,下了这样的定义:「所有人都是从罪中怀胎的,出生时是可怒之子;他不爱慕一切得救的善事,反而倾向邪恶,死在罪中,做罪的奴隶:他得不着圣灵更生的恩典;他不愿意,也是不能向上帝回转,以更改自己败坏的本性,或为更改这本性而交出自己。」。
圣经说,人的败坏是因为人不断犯罪(创六:5;耶十七:9;罗三:10-18)。这是因为人生来就是被玷污、堕落的受造物(诗五十一:5)。败坏也令人没有能力行善(太七:17-18;约十五:4-5;徒十六:14;林前十二:3)。败坏进一步令人不能明白何谓善事(太十三:14;约一:11,八:43;徒十六:14;林前一:18,二:14;林后三:12-18;弗四:18)。最后,败环令人不能渴慕美善的事(太七:18;约三:3,六:44,八:43,十五:4-5;弗二:l)。
全然败坏的意思是指,人对自己的得救完全不能做任何事情。上帝需要采取主动,人才能够得救。(引自殷保罗著的《慕迪神学手册》)
3。弗二:4 - 7 “然而上帝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新译本》弗二:4 - 7 “4然而上帝满有怜悯,因着他爱我们的大爱,5就在我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使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6又使我们在基督耶稣里,与他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7为的是要在将来的世代中,显明他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恩典,是多么的丰盛。”
人的全然败坏,上帝本来可以置之不顾,就让他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然而上帝满有怜悯,因着他爱我们的大爱,就在我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使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然而”(But)这是一个何等大的转捩点!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才出现这个“然而”吗?不是!是上帝后悔了吗?像尼尼微城里的人,因先知约拿传讲的信息就悔改,“上帝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吗?(拿三:10)也不是!那么,为什么在上帝的永恒计划里会出现一个“然而”呢?保罗告诉我们,原来“上帝满有怜悯,因着他爱我们的大爱。。”
什么是“怜悯”(Mercy,原文 Eleos)?神学家章立生博士在谈到上帝的属性时说:
“怜悯”的定义是:“上帝不论人的功过,向悲苦哀愁的人施予良善及慈爱。”希伯来文chesed (怜悯)的意思是:“在上者所施的恩惠的帮助”。这字强调上帝信实的一面,无论人是如何的不可信。怜悯乃是同情、宽容、温柔,其对象乃是不幸的人。新约希腊文eleos,也包含怜恤同情的意思;这字一般可译为“慈爱”。上帝因怜悯、救助人暂时的需要(得一:8;来四:16),也赐给人永远的救恩(罗九:23;弗二:4;多三:5;彼前一:3;赛五十五:7)。但在新约,后者的用法居多。(引自《上帝论》)
什么是“爱”(Love 原文 Agape)?
约翰壹书四章8节说:「上帝就是爱」,第10节就解释上帝的爱是怎样的:「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有人为上帝的爱作这样的一个定义:「是上帝本性中的完美,令上帝永恒地传达自已。这不单是出于情感上的动力,更是一种理智的和自我的意愿;这种意愿的基础,是真理、圣洁,及自由的选择。」希腊文 agape 这个字可翻译成「爱」,这个字通常是用来说明,上帝的爱和上帝对人类的爱的表达(比较约三:16,五:42;罗五:5、8,八:35、39;约壹四:10、11、l9;启一:5)。Agape 这个字是指一种出于理性的爱,而不是纯粹以感情为基础的爱(但不是没有惑情) -- 这种爱是不问对方的价值,即便是所付出的未能得着回报,仍然愿意爱对方。(引自殷保罗著的《慕迪神学手册》)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这叫“出死入生”(约五:24)。
怎么样的“出死入生”呢?是“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这是新造的人,不是把过去“全然败坏”的人改头换面罢了!保罗在弗四:24 解释:“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使徒约翰又叫“出死入生”(约五:24)作“重生”(约三:3,5-6)。
死在过犯中、全然败坏的人要怎样才能出死入生呢?保罗在还没有说“信耶稣基督”(第8节)之前,赶快提醒信徒“你们得救是本乎恩”(第8节他重复这句话)。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读下去:
什么是恩典(Grace,原文 Charis)?
圣经说:“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上帝,他的信就算为义。”(罗四:4-5)这是恩典的最佳定义。
如果上帝拥有至高主权,而人却在罪中败坏的活,那么上帝一定要有所行动,成就人与上帝之间的和好。恩典有很多种类,主要可分为普通恩典(common grace)和有效恩典(efficacious grace)两种。普通恩典的范围较广,是对所有的人而说。确切来说,普通恩典可以定义为:「是上帝对所有的入不计较价值的爱,这从他对他们一般的看护可以看出来」。
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恩典是有效恩典(或作特殊恩典)。我们可以给有效恩典下一个简括而确切的定义:「是圣灵的工作,有效地使人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再进一步说,「特别恩典是不能抗拒的。。。它改变人心,使人完全接纳耶稣基督,得著救恩,顺服于上帝旨意之下。」这定义强调:有效恩典使人愿意相信耶稣基督;换句话说,那个人是自愿地相信的。他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行。华富尔得(Walvoord)的定义和这有点相近:「(有效恩典)是上帝即时的作为,令人的意愿有能力,也使人的心倾向于相信基督。」有效恩典的依据是圣经中的「蒙召」经文(罗一:l,六:7,八:28;林前一:l-2、24、26;弗一:18,四:1、4;提后一:9)。「呼召」说明了上帝向人有效的邀请,他透过圣灵的权能,说服人,感化人,使那人愿意向福音作出回应。(引自殷保罗著的《慕迪神学手册》)
“怜悯”、“慈爱”和“恩典”都在《旧约》出三十四:6 由上帝自己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信基督耶稣的人不只“出死入生”,上帝还要他们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一同复活”(原文 Sunegeiro)和“一同坐在”(原文 Sugkathizo)都是过去式的动词,表示信基督的人已经出死入生,已经和基督同坐在天上(弗一:20)。“坐在天上”是表示一种莫大的福气。
为什么上帝要施恩怜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全然败坏的人,叫他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叫他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享受这莫大的福气呢?目的何在?
其实理由很简单。我们做父母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荣誉与责任。天父上帝绝对不会把他所创造的人弃置不顾。在永恒里,在还没有创造天地万物之前,三位一体的上帝就已经预备好整个救赎计划。我在《跟随基督的脚踪行》课程里解释约十七:1-3时说:
在还沒有为门徒和教会祷告之前,耶稣和天父先有一段像在创世之前在天家里的亲密交谈,筹划一切。创造为了什么?救赎为了什么?创造和救赎是分不开的。现在耶稣是以“儿子”的身份在地上说话,把他心里的意愿告诉天父。耶稣最热切盼望的乃是天父上帝的荣耀。我们甚至可以说,耶稣舍身救人还是其次,首要的是,天父上帝的荣耀被高举。
但这要如何成就呢?是从创造的奇妙中彰显吗?不是,是从救赎中得到完成。当耶稣说:“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从他接下来自己解释:“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认识你 - 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我们可以看出救赎的必须。换句话说,整个救赎计划是为了“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天父上帝要指着我们这些出死入生的孩子对“后来的世代”说,这是我的Jewel!(我的宝,我所珍视的人!)这样,荣耀就归于天父上帝了!后来的世世代代看到这些出死入生的人也就明白什么叫着上帝“极丰富的恩典”(the surpassing riches of His grace)。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保罗的标记 - “丰富”的恩典还不够,是“极丰富”的恩典!如罗五:20 “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grace did much more abound 或 grace super-overflowed)。”提前一:14 “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And the grace of our Lord was exceeding abundant 或 super-abounded)。
小总结:
教会是由一群出死入生的人所组成。他们本来都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全然败坏,对自己的得救完全不能做任何事情;然而上帝满有怜悯,因着他的大爱,就在他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使他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坐在天上。上帝这样做是为了“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下一课,保罗意犹未尽,还要再说恩典。。。。
《八百字小语》(文经出版社,1997年)登载了台湾玉山社总编辑魏淑贞的一篇短文“随缘尽分”,有一段说:
最近发觉周围的亲友,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宗教。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或是佛教。。,每个人都依随着自己的信仰,朝向各自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努力着。
我一向比较“铁齿”,虽然曾经跟随初中的老师去过基督教团契听道,也曾经被好友和妈妈拉到寺庙去拜师父,但是最后都因为不喜欢各种制约仪式而不了了之。
但是我一直敬畏,也深信宗教信仰的意义。因为四周亲友,在遭逢人生苦难时,不少都是借着宗教的支持,而重新活了过来的人。。。。。。
请问弟兄姐妹,你也是这样加入基督教的吗?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