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二1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這跟上面有關。如果你知道你得了上帝那麼多的恩典、福音、美好,為了基督,你一切都可以丟棄。因為,惟基督是至寶,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我們在基督裡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2-4)也就是,如果我們要顯出我們是得救的,我們就要更謙卑;這謙卑是在教會生活中跟其他弟兄姐妹配合的謙卑。
基督徒生活中的謙卑、愛心和忍耐,不是關在房裡,一定要有對象。因為,在這世界沒有一個人是自處的;即使像魯賓遜是孤獨一人在荒島上,也是六位同行:有三位一體的神,以及魔鬼、老我。因此,一個人如果不在上帝面前活的好的話,他也會跟自己、別人生悶氣。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跟上帝連在一起。就算你是拒絕上帝的無神論者、佛教徒,只要一息尚存,都知道上帝的慈愛憐憫和震怒;至於是不是,悔改而領受上帝的慈愛憐憫,或不悔改而活在上帝的震怒之下,就不可而知了。對我們而言,魯賓遜在荒島上沒有自殺,反而辛苦的耕耘工作;這是奇蹟。不要看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多狂妄自大,若把他放到荒島上,恐怕都不知如何自處,也活不了那麼久。一個人若不能自處,在這世界裡也不能跟人相處、同工;在教會裡也是一樣,一個人讀經禱告已經不容易喜樂了,但危險的是有人喜歡一個人讀經禱告。
我們因著信心,與基督相交、聯合,享受基督的生命,把罪惡、刑罰都歸給祂,也不斷地從祂那裡得到美好。信心總要跟神的權柄、神的話、神的愛、神的靈,連在一起。
如果我們在基督裡,就有從上帝的話、基督的十字架、聖靈的工作而來的勸勉、鼓勵(一1-2)如果不是因著信靠耶穌,在基督裡,跟基督相連的話,一切的勉勵、盼望、愛,都是假的,都對我們永恆的生命沒有幫助。
如果我們在基督裡,就有從體會基督對我們的愛而來的鼓舞、安慰,使生活有盼望和力量。
就是靈裡面的交通、團契、合一。因為我們是靠著聖靈跟基督相連。如果真的在聖靈裡,就是在基督裡,就像保羅在監獄裡,靠著靈也可以勝過肉體、物質和環境必有的衰敗、絕望、死亡。
就是從靈來的慈悲憐憫的;這些是上帝對我們隨時的愛;這愛裡面有滿多的、強烈的情感成分,就像耶穌參加拉撒路的葬禮會流淚、悲嘆;不是冷酷的,像中國的父親常用士官長的面貌表情來表達他的愛。
二2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有一樣的心思,就是靈要在一起。
如果你領受了上面這一切,你們就要與主的意念相同,愛心相同,靈在一起。看起來保羅非常獨裁,也不合多元主義,好像很軍隊化、自是化、白色恐怖化,大家都要一樣,不可有自己的想法,只有主的想法(而常常這想法,在教會就是主任牧師的想法,在家裡就是男人的想法)。新派和婦權運動者就喜歡這樣說:「基督教是大男人主義者。」這些說法,看起來好像統一口徑;事實上,都是錯誤的、抵擋基督的,應該徹底的燒毀。
在聖經裡面,每次講到「相同」、「一樣」,從來不是「外表的相同」,而是「靈裡的一樣」、「心裡的合一」。外表的相同是神所厭惡的。而在心靈和主的合一裡,是有很豐富的多元。最好的例子,就是:「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林前十二12、14)不是每個人都要做鼻子的工作、眼睛的工作、手的工作、腳的工作;而是有人是手、有人是腳、有人是鼻、有人是眼,可是他們能夠有很好的統合。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我是很厭惡這種「齊一化」。但是今天教會裡,有人就是有這種罪性或不安全感,最好你做的都跟我一樣,就譬如:我喜歡禱告,我就強調大家都來參加我的禱告會;或我很強調查經,我就強迫大家都來上我的主日學課程,若你不從,我就覺得你走錯路了。其實,這是一種自私的心態,是自我欺騙,最重要的是人心的相愛和一致。
你可以說:「你要跟我一樣。」但不是我有什麼了不起,而是我的主很了不起。希望我們都有主的心。保羅就說過:「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一10)「無論是少勸是多勸,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鍊。」(徒二十六29)「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七7)誰能說出這樣的話,而不是自大的?保羅即使在君王的面前也說同樣的話。這是真正有信心的人。
現在的人一點信心都沒有,一天到晚都希望跟別人一樣,所以只會跟著世界跑,沒有喜樂。我們的自我形象壞透了,常常越是自大、肯定自己的人,越是自卑、沒有信心。因為,你認為自己那麼醜、那麼爛,那你怎麼會有信心;你不知道上帝愛你,無論你有多醜、多爛,那你怎麼會有信心。
我們所謂的一樣,不是為了滿足我的安全感,而是希望我們都有主的心,主的靈,認識主,齊心為福音努力。這樣你就有真平安、喜樂,不自大、自卑,不給人和自己壓力。
人喜歡「齊一化」。後現代,大家一起放肆,這也是齊一化。這都是上魔鬼的當。真正的齊一化是合乎「真理」的: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相信上帝預定,相信美善來自祂,相信因信稱義,相信我們在十字架的道理中得拯救,在十字架的救恩中繼續被對付,才有喜悅。這些是基本信仰的相同。每一個人領受這些相同,所活出來的是有不一樣的,有的人像手,有的人像腳,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完全可以滿足的喜樂,也讓主喜樂。保羅說:「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保羅不是暴君,而是真知道:「我的喜樂真是對你們有幫助的,你們走這條路是對你們好的。」
二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正面的是:我喜樂,你們也喜樂,基督也喜樂。負面的是: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
聖經有最好的「個人主義」:我知道「寶貴的、美好的上帝」,所以「雖千萬人,吾往矣」。那有價值的、美好的,不是這個世界。後現代的年輕人是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肉體的可憐人;是集體主義者,因為懼怕同儕的壓力(peer pressure),凡事都要跟別人一樣,於是走流行結黨的路,自私,體貼肉體,我要怎樣就怎樣;就像哥林多教會,我要跟繼母同居就同居,我要打官司就打官司,我要吃喝醉酒就吃喝醉酒。這樣的教會有一個特點就是結黨;結黨的意思就是害怕,我不敢一個人做任何的事情,我只敢跟著人家;人家怎麼的做,我就怎麼的做。
你要喜悅和懼怕的都是上帝,而不是同儕的壓力。凡事跟著上帝走就正確了。當然,也不是故意違反同儕,標新立異,叫福音有妨礙。但我確知給我心中力量的,還是福音;而我的價值也不在大家的肯定。
不是從神來的稱讚,通通是虛浮的。可是,我們多麼喜歡虛浮的榮耀。真正的榮耀「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羅二29)真正的猶太人是內心做的,真正的基督徒是內心做的,真正的聖潔是內心做的,可是我們現在都只看外表,以致我們心裡空虛混亂,沒有快樂。因為,一生的果效從心中發出。
「強」的原文是「至上」、「在上」。「看別人比自己高」應該比「看別人比自己強」恰當,因為「看別人比自己強」有說謊或鼓勵說謊的嫌疑。你明明比別人有學問或優秀,你不能假謙卑、假客氣的說:「哪哩,我比你爛多了。」這不是保羅或聖經要我們做的。
我們要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高、看別人在我們之上,就像看別人是我的上司,我要去服事他,像服事主一樣。我們可能比任何人都聰明、能幹,但就像耶穌一樣:「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我的英文好,就服事那些英文差的人。我的數學好,就敎那些數學比我差的人。這就是服事的觀念。
上帝是最有能力的,但上帝在服事每一個人。我們都像弱智、殘障、玻璃娃娃一樣,是上帝在替我們做每一件事;而且脆弱到,如果不是神托住我們,我們就消滅死亡了。這是保羅在亞略巴古講的道:「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4、25、28)當然,神也給某些人恩典做某些事,只是他沒有重生得救,不知道要用這些恩典來服事上帝,就不是真的在服事人。
我們看別人比自己強,就是我們在服事別人。不管他是不是上司,是不是高級長官。只是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一般是地位高的被人服事。但從上帝的觀點來看,越無能的越需要被服事;反過來說,服事人的是能力好的。我們希望我們的體力越來越好,智慧越來越多,能夠服事人;但我們不是自高自大,因為知道一切都從神而來。
二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就是要彼此合作。就像保羅說的:「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19-20)我們是屬上帝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基督的愛激勵,而不是做我們想做的事。
我們是靠主而做,為主而做。就像:「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啊,祭物和禮物是祢不願意的。祢曾給我預備了身體;燔祭和贖罪祭是祢不喜歡的。那時我說:「神啊,我來了,為要照祢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來十5-7)耶穌引《詩篇》四十篇、五十篇的話,說:我的一切是為了服事上帝;但上帝不需要服事,我是奉主的名來服事其他人。這話聽起來很驕傲,實則是謙卑的。就是我真希望我們當中的人是很有能力的,是博士,是教授。
一般來講,能幹的人很少,庸才則佔大多數。能幹又願意服事的人也很少;通常這些人都成為CEO,發號施令的人。如果有人在教會又能幹,又能夠服事人;希望他能有基督的心,又謙卑,又喜樂。有些人在教會,名曰服事,其實在發號施令;名曰服事,其實心中埋怨,自大,在定別人的罪;這種心態,就讓你在神面前可得的賞賜都沒了。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我們自己的事是很重要。但我們自己的事不是自己的事,因為「我們不是自己的人,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我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10-11)享受到最大的享受,吸收到最大的東西,目的是成為一個好工人,能服事人。不要過紙醉金迷的生活,要多讀神的話,多讀好的書,多鍛鍊身體,使我們的身體、心靈都在最好的狀況,好服事人;不論是自己的事、別人的事,都要像我們的主耶穌一樣,而且充滿了謙卑、喜樂。當然,也不是不責備人。因為愛是有管教的。
二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這句話的意思翻得很正確,原文是「這意念在你們裡面,也在耶穌基督裡面」(ESV:Have this mind among yourselves, which is yours in Christ Jesus.)。「心」就是「意念」,就是「順服上帝的思想」。基督是順服上帝的;我們既是在基督裡,也應當有基督的心思意念。
這裡有一個危險,就是「效法基督」。有一本書《跟隨祂的腳蹤行》(作者Charles M. Sheldon),講基督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講法我有些意見,其實基督是神而人,我們沒有能力,祂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所以,最重要的還是以基督為我們的救主,信靠和認識祂,而不是效法祂。不過在我們信靠、認識祂、知道祂豐富恩典的時候,祂的恩典也叫我們不能不效法祂。只是,效法的基礎如果不是建立在信靠和認識主的話,那就實在是強人所難,而且製造各種的虛偽。
所以,當我們要以基督的心為心的時候,前提是我們真的因著信心在基督裡,且在基督裡得到祂一切的恩典、慈愛和能力,甚至有祂的靈,我們才能有祂的心思意念來效法祂。
二6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基督有怎樣的心思意念?下面這幾節引起很多的爭議。但在聖靈的帶領下,我們應該能看出它正確的意思。
爭議一,這是指耶穌有神性,還是人性呢?
一、我們想到亞當、夏娃或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因此亞當、夏娃或每個人都有神的形象。或者說,亞當、夏娃即使墮落了,今天我們這些亞當、夏娃的後裔仍有神的形象;因此,「祂本有神的形象」,似乎可以了解成:耶穌像所有的人都有神的形象,祂有人性,祂是個人。
二、但如果是用下面這節「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來了解的話,恐怕「祂本(原、就)有神形象」的重點,不是指祂像人一樣是個受造物,也不是指祂有人性,而是指祂像神,或祂有神性,或祂與神相同,祂就是神。
「形象」這個字可以了解成「類似」,在這裡就是「相同」的意思。祂與神類似。你可以說,所有的公主都有類似的個性,漂亮、驕傲;她有公主的形象,就是她漂亮,像所有的公主一樣。所有的老闆都有類似的個性,跋扈;他有老闆的形象,就是他脾氣大,像所有的老闆一樣。所以,祂本有神的形象,就是祂像神,祂有神樣子、本質、本體,祂就是神。
三、但這裡也有跟「亞當」對比的意思。亞當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也可以說,亞當有神的形象,但他悖逆了。可是,我們的主耶穌有神的形象,但比亞當更高,祂不是受造物,祂本是神,祂本來就跟神一樣,祂卻不像亞當這麼愚昧、悖逆、自大,祂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詞奪理,卻虛己(二7)。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若要分析起它的文法會很複雜。簡單的說,結論是,耶穌基督不認為自己與上帝同等是一個、錯誤的說法,因為祂就是神。也就是,耶穌以自己與神同等。當然耶穌不是像失樂園裡的撒但,要奪上帝的權柄。當祂說「我與父原為一」(約十30)、「我就是神的兒子」(太二十七43)、「你的罪赦了」(太九2)的時候是坦蕩蕩的,毫無羞愧或僭妄或驕傲、不謙卑,即使猶太人要拿石頭打祂(約八59,十31,十一8)。今天,我們信的人更是毫無羞愧的承認「耶穌是神」。當然,也有解經家認為這話是指,耶穌不敢奪取與上帝同等的地位;但這樣的說法與上下文並不符合。
二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
耶穌非常清楚,祂有神的形象,祂就是神。但祂更有一種意念,當祂按著本性與神為同等的時候,祂反倒虛己,成為人的樣式;也就是,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祂為什麼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當然是為了拯救人──替人贖罪,代人受過,代人受刑罰,替人成為贖罪祭。可是,這裡並沒有直接的講到耶穌對人的救恩,而是講祂本與神一樣,卻謙卑順服神,成為奴僕的形象,也就是人,直到神再把祂升高。
耶穌先降卑再升高。升高的原因就是降卑。但降卑的原因不一定是要救人、愛人,可以是為了鍛鍊自己。一個董事長(領袖)的兒子從基層幹起,受了很多折磨,最後成為董事長(領袖);這降卑可以是為了自己的益處,磨練能力,對付天之驕子的個性,使能體恤基層(民情),兼顧全體。
在這裡和《希伯來書》裡,都強調耶穌的降卑和死,一是祂對人的救恩,一是對祂自己有益處,為了訓練自己,祂需要被對付。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和訓練、磨練。耶穌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這裡不是講「基督論」,但就「祂是完全的神」來講,耶穌沒有任何需要學習、對付、磨練的地方,因為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祂是完全的人」來講,祂跟每個人一樣,都需要有這樣的過程。
但《希伯來書》講得更明確,也更密切連結這兩方面:
「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叫祂因著神的恩,為人人嘗了死味。」(來二9)耶穌的榮耀是因為祂受苦。一般我們都不會講到耶穌的受苦跟榮耀有關。但這裡告訴我們,耶穌受苦跟祂自己得榮耀有關。當然這也包括祂同時也拯救了人。
「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8-9)耶穌順從的美德或聖靈的果子,不是天生就有的。就祂的人性來講,也是受苦難才學會了。
《腓立比書》這裡特別講到,耶穌需要有一個虛己的過程。按正統的神學來說,當耶穌虛己的時候並不是限制或減少自己的神性,而是加上了人性。嚴格的說,從邏輯來講,基督教裡的這位獨一真神是不可以被減少的,因為祂永不改變(詩一○二27;來一12)。就像神不會說謊,不會違背自己,不會把自己變得更小一點。因此,當耶穌虛己的時候,不是減少了什麼,而是加上了人性。
從正統來講,耶穌在成為人的時候,祂的神性絲毫沒有減少,但是祂的確有很多不知道的、不能夠的,甚至在祂小的時候,可以在馬槽裡被凍死、餓死,可以被希律殺死等各樣的人性。也就是,按「基督論」說,耶穌身上有兩個天性(nature)──神性和人性,但只有一個位格(person)。耶穌沒有分裂的人個。
總之,耶穌虛己,加上了「奴僕的形象」(人性)。
我們可以有很多頭銜,是榮耀的,或無關緊要的,或很差的。但沒有人願意取羞辱的頭銜,告訴人我是乞丐、假釋犯……。耶穌本有神的形象(神性),祂卻願意取一個「奴僕的形象」。
這裡,我覺得,中文和合本聖經翻「奴僕」並不理想。「奴隸」和「僕人」雖都服事主人,受制於別人;但「奴隸」的身分比「僕人」低得多,是沒有一點地位和自由可言的。可惜,和合本聖經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出區分。
這「奴僕的形象」是甚麼?有人講就是「人」。但我們通常不會把「人」等同「奴隸」。尤其在《創世記》和《詩篇》八篇裡,人可沒有奴隸的樣子。如果你是人文主義者,人可是高貴的不得了。如果你是神本主義,人也很棒,因為有神的形象。那為何這裡要把「奴僕的形象」和「人的樣式」相提並論呢?好像人就是一個奴隸。合理的解釋是:當人墮落以後,人就不再是神當初所造的那自由自主,可以為所欲為、飛躍、健康、喜悅、平安、沒有懼怕的人,而是成為罪惡、死亡、懼怕的奴僕,害怕上帝、死亡、撒但、魔鬼等可憐和可惡的景況中。
「奴隸」的意義,就是沒有自主,凡事聽命於主人──罪惡、死亡、撒但;是恐懼、害怕的。因此,有人講「取了奴僕的形象」,就是「取了人墮落的形象」。這用來形容罪人是可以的;但耶穌道成肉身,不是取了罪人的樣式,因為祂沒有罪:「所以,他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來二17)「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四15)「神使那無罪(無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因此,我們可以說,耶穌所取的「奴僕的形象」是「沒有罪惡的人性」,是與亞當、夏娃被造時一樣。
有些錯誤的神學,像:卡爾.巴特(Karl Barth,1886~1968)說:「耶穌取的是有罪的人性。」也有些神學家說:「假如說耶穌取的是無罪的人性,祂就不是人,這就是異端,像幻影派的異端說耶穌沒有真正的人性。」這些說法都很荒唐。既說耶穌有無罪的人性,就代表耶穌有人性,祂是人,但沒有罪。又有人說:「耶穌若沒有罪,就不能體恤我們罪人。」這樣的說法,我們也不能同意。我們相信他沒有罪,卻能夠體恤我們人在罪惡中的各種痛苦。甚至我們也知道,耶穌在被試探的時候也受苦:「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
但是,「神不能被惡試探」(雅一13)。因為,試探就是罪惡的引誘在他心裡產生作用。人會被試探,不管是金錢、美色、權力……。總之是外在的東西勾引我們,叫我們有犯罪的傾向。有些人很聖潔,不太容易被試探,但還不至於不能被試探。除神以外,還有什麼不會被試探?例如,石頭不會被試探。你不能引誘它貪污、忌妒、犯淫亂,它根本就沒有犯罪的能力和傾向。如同石頭不會被試探,上帝也不能被試探。
但聖經不是說:「在那裡,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來三9;詩九十五9)神學上說,這是一個擬人化的寫法。好像上帝真的被以色列人惹得動肝火。從聖經來講,上帝是不會被試探的,不會犯罪。
那為什麼《希伯來書》說「耶穌被試探而受苦」?祂是不是有犯罪呢?舉例:一個人有作弊的心,或被恨、性所誘惑,這就是被試探。如果他真去作弊,或恨人,或犯淫亂罪,這就是試探成功;如果,他在掙扎中,最後勝過了試探。不可否認,他曾有過那個念頭和那段掙扎。從人來看,這掙扎不但不應當被責備,甚至應該被稱讚。從耶穌來講,那個念頭和那段掙扎就是犯罪了。
耶穌如何在試探中受苦,但沒有犯罪?我們就不能多講什麼,因為神學不是心理學,能去分析心裡的狀況。我們只能根據聖經說,他沒有犯罪,但他受苦了,而且祂能體恤我們這些受苦之人的軟弱,好叫我們能在生活中隨時向祂求助,靠祂勝過試探。
「人的樣式」就是「罪奴的樣式」。那「耶穌取了奴僕的形象」,是取了罪奴的樣式嗎?從聖經來看,並不是,因為耶穌所取的人性不是有罪的人性。根據上下文,這是指耶穌像一個奴隸一樣,完全沒有自己的意志;祂只有完全順服天父的態度和心思意念。上帝要祂做什麼,祂就做什麼;上帝不要祂做什麼,祂就不做什麼。祂想盡辦法,就是要聽天父的話。從祂在馬利亞的腹中開始,一直到死,消極的是把自己交託在天父的手裡,積極的是討祂的喜悅。
「耶穌取了奴僕的形象」,沒有罪奴的意思,但有謙卑的意思。耶穌謙卑到替門徒洗腳(約十三4-6),像一個奴隸一樣,也有的解經家說比奴隸還差。甚至為人成為貧窮(林後八9)。
我們通常想到耶穌承受上帝給祂的艱難,就是道成肉身,生在馬槽裡,甚至死亡。也就是,從耶穌死裡復活,升高以後,是不是就不再有羞辱?是不是就不再需要卑微、順服?恐怕不是這樣。或解釋得更豐富一點,耶穌就算是活在天上,坐在至大者的右邊,完全有了榮耀,祂也還繼續天天在受羞辱。今天所有不信耶穌的人不是藉著各種的方式在污辱祂嗎?《達文西密碼》不也是在羞辱祂嗎?當耶穌還沒有把審判帶到這些褻瀆祂的人身上時,祂豈不是繼續在用極大的愛和對天父的順從,來取得奴僕的形象嗎?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講當基督徒或教會為主受羞辱的時候,是不是就像耶穌對保羅說的「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一樣,祂仍受到羞辱。所以,這段話若單單用在耶穌成為肉身的話,是絕對正確,但可以一直延升到祂今天在高天上得榮耀的時候,甚至是不是他今天在高天上的時候所受到的羞辱更多。今天,我們基督徒明明知道祂是神,祂是王,祂復活了,但我們的天父、耶穌、聖靈仍然寬容這些不信的世人,包括很多的神學家和新派基督徒。他們都比法老更羞辱這位愛我們的上帝。
耶穌做這一切的事不是為了自己的升高,而是為了上帝的愛和救人。但祂的確在這些事上,讓祂成為更高。跟亞當夏娃相反,跟天使長相反;他們都不願意順服天父的旨意。甚至,從人來看,理所當然要順服那些旨意。即使是天使長,比起上帝,都是如灰塵一般。即使是人,我們也是按上帝形象造的,理所當然要順服上帝。可是耶穌就不一樣了。祂本有神的形象,祂就是神,祂與神同等並不算是僭越,祂卻沒有要求同等,反而降到最低,取了奴隸的形象,順服到底。
二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不是暗示先前的亞當(第一個亞當)也應當這樣。
我們的始祖亞當、夏娃沒有順服。從他們的受造到墮落、不順服,中間究竟有多長的時間?或他們的順服究竟有幾天或幾個鐘頭?我們不知道。有解經家說,當天他們就墮落、不順服了。他們只有幾個鐘頭的順服。如果,撒但就是天使長墮落來的(從以賽亞書和以西結書推測)。那天使和人一樣,從他的受造開始,他就應該順服到底。
耶穌,從人性來講,祂在馬利亞的腹中或生下以後,祂大可以自大、反抗、不順服。但祂一直有一個順服到底的情形。
有人的樣子就應該卑微。「人的樣子」到底是什麼?能叫我認出他是人。神的樣子是什麼?神的樣子就是一切的美好,包括:能力、慈愛、公義、正直、聖潔、善良、全能、智慧。可是把這一切加起來,我們還是不能體會神的樣子。但是,耶穌就是神的形象。看到耶穌就知道神。
那人是什麼樣子?先不講外形的話:人文主義會說,人是理性的動物,充滿榮耀、美好,是自主、自立,能盡量把自己發揮出來;如果從後現代的觀點來看,人就是不講理,完全沒有理性;如果人是按著神的樣子受造的,人就是有理性、愛情、創作的能力等等;如果根據《腓立比書》二章7-8節,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順服。
世人以為人的樣子是張狂;我們卻知道人的樣子應該是順服。《哥林多前書》就特別講到男人和女人的受造:「女人若不蒙著頭,就該剪了頭髮,女人若以剪髮、剃髮為羞愧,就該蒙著頭。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象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林前十一6-7)一般講到「女人蒙頭」這經文就是「女人要順服、掩蓋」;我覺得剛好相反,因為就受造的次序來講,女人比男人更美好;而越是榮耀的,越是要效法基督隱藏,越是要謙卑不與魔鬼相同。所以,人的樣子就是不要有人的樣子,或是把人的聰明、能幹、智慧隱藏在基督裡。
如果我們說《腓立比書》二章7-8節,不是在講救恩,而是在講基督的降卑和升高。那我們要說,基督的降卑和升高如果不是救恩,那是什麼呢?祂自己卑微,存心順服,後來升高了。可是,整個人的墮落就是因為人不順服、信靠神,而人的拯救不也是建立在基督的信靠和順服上嗎?這類經文很多:
「祭物和禮物,祢不喜悅;祢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燔祭和贖罪祭非祢所要。那時我說,看哪,我來了;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我的神啊,我樂意照祢的旨意行;祢的律法在我心裏。」(詩四十6-8)我來就是要順服祢。我活著就是要順服祢。今天,不信神的人,活下來就是要悖逆神。也就是,人活著就是在找死。魔鬼在各種媒體和書中告訴我們,按著自己的私慾去行──如:狂傲、任意、間接的謙卑、放肆、為所欲為,才是活得光鮮亮麗;但包括白色恐怖式的、希特勒式的、史達林式的理想,看似謙卑、絕對順服,其實都是在抵擋上帝。真正的順服是順服上帝的話。
上帝要什麼呢?上帝要的是我們的感謝,因祂對我們有恩:「我並不因你的祭物責備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我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內取山羊;因為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飛鳥,我都知道;野地的走獸也都屬我。我若是飢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我豈吃公牛的肉呢?我豈喝山羊的血呢?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詩五十8-15)再者,領受祂的恩典也是順服。感謝、還願,包括求告,承認自己的無能,都是順服祂。
這些經文用在新約,就是:「那時我說:『神啊,我來了,為要照祢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後又說:『我來了,為要照祢的旨意行。」可見,祂是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來十7、9)我活著就是要順服你。很諷刺的,我活著就是要順服到死:而且,一開始就順服到死,一開始就活得美好。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五19)所以,耶穌的順從當然是為了救恩,但也是把自己人性提升的過程,
講到十字架,我們不能不馬上想到我們的救恩。固然不能跟我們的救恩分開,但這裡主要並不是講救恩,而是在講耶穌的順服。我們可以把耶穌救人先放一邊,來看耶穌和天父的關係。
看起來,天父最不合理、最虐待的帶領,不僅叫祂走的路是那麼辛苦,且是那麼羞辱。苦有兩種:一種是肉身上的苦,一種是精神上的苦,就是羞辱。可能你肉身沒受任何的挨打,但大家都在譏笑你、羞辱你。
十字架是兩種苦都有,因為死在十字架的方式就是最大的羞辱。十字架就是順服:「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祂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二21-24)我們今天也走這條十字架的路,但我們連一點意願都沒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壞到什麼地步。我們唯有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悖逆和不願意信靠順靠,才可能有一點信靠順服。
耶穌順服上帝。我很強調這種順服的重要,也很反對世俗的狂妄。但是,在人間沒有這種順服,也就是不應該對人有這種順服。事實上,基督教給我們最大的自由,包括義裡的自由,脫離自大的自由,脫離犯罪的自由。因為我們要專心的信靠順服上帝,把絕對的效忠給上帝,又有罪性,所以基督教反對或抗拒一切專制制度,或父權或君權或夫權至大。東西方絕對孝順和忠貞的觀念(甚至在教會裡流行),實際上要向中國或任何一個被聖經洗禮的民族文化,都是不對的,那都是偶像崇拜。我們在聖經裡都沒有看到這種情形,我們對主是絕對的順從。我們因著對神的順服,我們順服神在人間所設立的權柄,包括兒女對父母、妻子對丈夫、臣民對君王,但不是絕對的順服。這決不是人的狂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父母、丈夫、國家都是罪惡的,哪能夠全聽他們的。
所以,雖然魔鬼利用各種的工具──父母、丈夫、國家、民族,叫我們絕對效忠他們。但我們已向神效全部的忠貞,我們對人間就會有所保留。更何況我們知道人有罪,更不會如此。我們對上帝是這樣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全信,但我們全然不能行,因為我們賣給罪了,很頑梗。但希望我們走這條十字架的路。當我們走這條路的時候,不是為了任何的原因。
二9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千萬不要把8、9節變成一種因果的關係,好像耶穌像一個三流的天使,為了變成一流的上帝,就「打落牙,和血吞」,非常謙卑的走死陰幽谷;或像一個小兵經歷魔鬼營的種種折磨,最後就成為一個很厲害的武士,一點也沒講到救贖的事。千萬不要對耶穌有這種想法,也不要對基督徒成聖的路有這種想法。這種想法就是為了目標(能夠高升,將來天上的房子大一點)而去忍受、愛、關心、扶持和謙卑。這不是愛,而是更大的自私。如果如此來理解十字架,就是不知道十字架。要理解十字架和愛,要把這兩個放在一起,甚至不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事而得到很好的地位,或得到很大的祝福,而是我們已經蒙了這個祝福,我們才能這樣做。所以當人願意信靠耶穌,願意走十字架的路,願意順服捨己,願意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就表示他已經蒙恩了。雖然,在這初步的願意蒙恩到我們靈性的成長,有很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定要知道,從神永恆的計劃裡來講,我們從最開始的那一步,就已得到上帝最大的祝福了。
當彼得蒙召,聽到主的時候,甚至保羅在母腹中的時候,甚至在萬世以前,當我們什麼都還沒有做,願意開始走這步路的時候,跟我們有一天走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從人來看,中間有很大的差距;但總是神的愛在我們身上,我們才可能這樣。
這裡用「所以」,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從我們人間的時間、次序的觀點來看,是先有受苦,後有神的升高。但是,當他願意不以神為同等為強奪,虛己的時候,其實就神永恆的時間來看,當祂願意這樣做的時候,祂已經有神的心了,祂已經被升為至高了。
我們有可能愛弟兄姐妹,背十字架,是因為要有神的祝福。但希望我們是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愛在我們心裡了,我們就願意背十字架,受羞辱,愛弟兄姐妹,關懷人,因為我們已得到這樣的愛。
基督願意這樣卑微,其實是因為祂已經有神的形象;這一點,我想到奧古斯丁的神學──三位一體都是謙卑的,都是愛的。不管講到創造、救贖、管理萬有的時候,三位一體的真神都彼此順服,愛。這裡,當我們用人的語言來講的時候,都有很多的漏洞。也就是,所謂的「彼此」也不算彼此,因為就「一體」來講,是「獨一的真神」;但就「位」來講,的確是「三位」。
例如:創造是上帝創造;也是聖子(上帝的話)在創造,但祂把榮耀歸給父;也是聖靈在創造:「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在開始的時候,神無所不在的靈就在每一件事上開始工作。我們不覺得是聖靈在創造,因為聖靈更是隱藏的要把榮耀歸給聖父和聖子。但是當我們認識父和子的時候,惟有父讓我們知道靈的工作。父不斷地高舉祂的兒子,而祂的兒子也不斷地高舉聖靈的工作。如果繼續再講到神的護理、神的救贖,當然我們會想到這是耶穌的工作。可是,這也是天父的智慧,是聖靈讓基督順服。今天我們在教會裡大多是講到「聖靈的工作」,但我們又焉能忘記聖靈要我們榮耀耶穌,耶穌又要我們榮耀天父呢?
因此,三位一體的真神在永恆裡和在時間裡的這種互信、互愛和謙卑,也在這裡表現出來──就是「神把耶穌升為至高」。因為聖子的謙卑,正也是神的形象。神的意思就是「至高者」。耶穌基督本來就是神,就是至高的。但要至高就要至卑,這不僅跟我們的救恩有關,也和我們的倫理生活有關。如果三位一體的神都是這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是這樣:「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雅四10)「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彼前五6)
我們也可以把這跟「耶穌的教訓」連在一起:
在「天國的比喻」裡,有人最早進去葡萄園,結果很火大;有人最晚進去,結果得到最多。道理都是一樣:「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二十16)都是在警告那些教會裡的老資格,你信主多年了,是使徒、老師、牧師了,要小心,你對上帝的安排不滿意,你不知道順服上帝的安排,你看到上帝做好人就紅了眼,你就要在後了。
另外,在「稅吏和法利賽人的禱告」,法利賽人覺得自己非常的好,而那稅吏始終「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耶穌說:「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八14)這兩處的經文都跟《腓立比書》二章7、8節的「耶穌的降卑和神的升為至高」一起來看。
「名」代表「實際」,就是實際有這權柄的身分。耶穌被賜與的名就是「主」。
但耶穌不需要被賜與什麼名,因為從神性來講,祂從來就沒有任何損失。但就祂的人性,或祂降卑到升高的過程裡,或祂拯救的過程來講,祂因為降到最卑就被升為最高了。
神將耶穌升為至高是指哪一件事?
一般來講,就是指祂升高,升到高天。
但馮蔭坤先生根據《使徒行傳》二章32-33節說:「這裡應該不只是講祂的升到高天,也講祂的復活。」因為在《使徒行傳》裡面,每講到耶穌復活的信息時,都有講到祂的升高:「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祂既被神的右手高舉(或譯:祂既高舉在神的右邊),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徒二32-33)在神學的觀點,耶穌降到陰間,然後復活,升天,坐在神的右邊,每個都有它的意義,並不完全是相等的。不過從神學來講,這每一個也都有關係。
我自己再想想看,「耶穌坐在神的右邊」好像也是《腓立比書》二章的意思,因為彼得也這樣講:「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祂復活;神且用右手將祂高舉(或譯:祂就是神高舉在自己的右邊),叫祂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徒五30-31)又保羅也說:「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有基督……或譯:是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的基督耶穌嗎)。」(羅八34)「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裏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弗一20)「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西三1)又《希伯來書》說:「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來一3)這些經文都講到,耶穌坐在神的右邊;「右邊」是尊貴的位置。
也就是,耶穌升為至高是指祂的復活和祂被高舉坐在神的右邊。但是,我們再把「耶穌的降卑」和「被神高舉」連在一起。我覺得,神將耶穌的升高包括祂的死亡和死在十字架上:「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約八28)耶穌「舉起來」當然可以是高舉,是復活,就是死。但耶穌最基本的意義是祂怎麼死。所以這高舉是祂死在十字架上、被羞辱、受盡苦難、傷害的時候。耶穌好幾次在《約翰福音》講到祂的高舉,都是指祂的死。如果從神性來了解的話,耶穌任何時候都是最高、最榮耀的。如果從人的時間和過程來講的話,耶穌最高最高的時候,不是祂受洗的,不是祂平靜風和海,或在變像山的時候,而是祂從地上被舉起,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死的時候是最羞辱的時候,但也是最榮耀的時候。你可以說祂復活、祂升天、祂坐在神右邊的時候,但就算祂坐在神的右邊了,祂仍在為罪人禱告,為我們這些神的兒女禱告,忍受罪人的頂撞,忍受世人對祂莫大的羞辱,祂仍然忍怒不發,還繼續讓祂的教會傳揚福音,讓祂的聖靈在罪人心中做悔改的工作。祂坐在至高者的右邊的時候,與祂虛己取得奴僕形象的時候,是何其的相等,所以神把祂升為至高,賜給祂超乎萬名之上的名;這名就是主。
二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名如其實,耶穌的名就等於耶穌,或耶穌的作為。叫所有的受造物,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向誰屈膝?應該是向父神屈膝。
耶穌是上帝的工作;當我們被聖靈光照,明白了以後,我們因為耶穌所做的事情,包括耶穌是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林前一24),我們就跪下來了讚嘆:「上帝啊!祢的作為真是了不起。」譬如:當一個整形醫生把一個被火紋身的人整得美若天仙;我們因為他在傷者身上奇妙的作為,就頒給這整形醫生一個勳章。或這世界是上帝的工作,當我們看到神指頭所造的天,就向上帝屈膝,因為祂的創造、護理、拯救太奇妙了,因為祂奇妙的智慧和安排,實在太棒了。或一個球隊球打得太棒了,我們因此就稱讚教練,因為他的教導太好了。也就是,一個成功的球隊和被整形得很美的病人都很了不起,但這些都歸功於他的教練和醫生;他們更配接受人的掌聲。
「我指著自己起誓,我口所出的話是憑公義,並不返回。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人論我說,公義、能力,唯獨在乎耶和華;人都必歸向他。凡向祂發怒的必致蒙羞。」(賽四十五23-24)也就是上帝的話使得萬膝向祂跪拜。而上帝的話就是耶穌。當上帝的話成為肉身,我們就讚美上帝,歌頌祂的慈愛和能力。
可是看到第11節,我們發現,屈膝的對象不是上帝,而是耶穌。從三位一體來看,耶穌本是神。所以,當你在敬拜天父的時候,怎麼會沒有敬拜聖子、聖靈呢?但就猶太人的觀點來講,我們又怎麼能夠向耶穌屈膝呢?但這裡不是說,耶穌本是神,所以我們就向祂屈膝;而是耶穌本是神,而祂取了奴僕的形象,又被高舉成為神。
祂配得「主」的名,是因為祂曾經徹底卑微,順服至死。也就是,每一個被聖靈感動,每一個重生得救的人,我們都稱耶穌為主,是因為祂的卑微,所以我們不得不無體頭地的來敬拜祂,向祂屈膝;當然,也是因祂愛我們,為我們而死。所有的天使也應該如此來讚美耶穌,因為祂是如此的順服,連天使長都不肯順服,祢卻可以順服成這個樣子,而且祢本來就是跟上帝同等的。祢得主的名不是強奪的。
二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來的父。」(約五23)父神希望人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
「萬物既服了祂,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祂的;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林前十五28)講到,最後子要叫萬有都尊敬父。
在聖經裡有一些經文,讓我們覺得好像「父比子還要大」。從「本體三一論」(Immanent Trinity)來講,父子靈是同榮同尊的。但從「經世三一論」(Economic trinity),也就是創造的工作和過程來看,子和靈都是尊父為大的。但這並不妨礙祂們本體的一致性。
這裡要講的重點是:大家看到父奇妙的智慧,稱基督為主,把榮耀歸給父。當然我們也一樣稱父為主,把榮耀歸給基督。
講那麼多,就是要我們學習順服。
二12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這樣看來,我們看見耶穌的作為,就應該常常順服。不是有人在的時候才順服,不是保羅在的時候才順服,而是像我們的主是一直順服,且順服至死。
順服福音或信靠順服福音。順服有接受福音或真道的意思。「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羅十16)我們很少講順服福音,多講相信福音,但相信裡面就有順服的意思。福音就是耶穌基督。我們相信福音,不僅是相信順服這道理,且信靠順服執行這道理的主。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羅十三5)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羅十五18-19)保羅在任何地方,包括使用神蹟奇事,就是要外邦人信服福音。
「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帖後一8)一般講福音就是信。但保羅在不少的地方也講到要順服福音,好像福音就像律法是命令一樣。
腓立比教會就是這樣產生的。在《使徒行傳》十六章14-15、32-33節就講到,保羅到了腓立比,這地方的人留心聽,後來就信靠了這福音。
順服勸勉。「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帖後三14-15)
不僅是順服人的勸勉,一方面也順服這個人。這一點聚會所很強調順服教會的領導者。但這些順服也要非常小心,免得在教會裡製造出絕對的專制者。但順服教會的領導者,也是今天教會非常缺少的;一旦講到順服牧者、師長,大家都會有很頑梗的意見。當然,我們也知道師長也會有錯誤,不過我們需要互相勉勵,一方面領導者需要更多的合乎真道,另一方面被領導者需要更多的順服。但這都不是絕對的。
保羅對腓利門就有這樣的要求:「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門21)
「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林前十六16)「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地接待他,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林後七15)「並且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十分順服的時候,要責罰那一切不順服的人。」(林後十6)這是很嚴格的話。
如果我們順服神的道,順服同工的勸勉,順服同工;最後還是要順服基督:「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5)
最後就是順服上帝:「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太十40)「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約十三20)「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四7)
有一個次序,好像順服神的僕人就是順服神的話,就是順服基督,就是順服神。但對神僕人的順服要分辨。當我們傳講純正福音的時候,那純正福音就等於神。若不傳講純正的福音,那順服度就減低了。
你如果是順服的,在任何時候都要順服,而且要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功夫。從因信稱義的觀點,我們很難相信,得救的功夫竟是我們來做。但基督教雖反對功德,反對行為稱義;卻不會說,在神的恩典下,我們不需要做事。正是因為神在我們身上工作,我們被聖靈感動,被聖靈重生了,我們就要藉著這個工作來把神的工作完成。所以,通通還是出於神的。
我們對神有極大的恐懼戰兢。這恐懼戰兢就是懼怕神。懼怕神可以是對的,也可以是錯的。如果我們怕一些得失,那就是錯的。因為愛裡沒有懼怕,我們認識神的愛就知道我們是不會有任何的損失。我們怕神,不是為我們的得失或怕祂的刑罰,而是因為神本身的偉大叫我們五體投地,敬畏不已。同樣我們愛神,也不是愛祂的賞賜、祝福,而是因為神自己的可愛。聚會所的弟兄姐妹也很喜歡這樣講,單單就是神自己。我們也承認在我們的信仰過程中,我們愛神常常是因為神給我們一些好東西,我們怕神常常是因為神給我們一些擊打;這些是我們達到敬畏和愛神的目標所需要有的過程,因為我們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高貴,不在乎所謂的身外之物,就是因為神自己而怕神、愛神。神有的時候把我們所喜歡的一些東西拿走,有的時候加添一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讓我們學習更純潔的敬畏和愛神。
我們在世的時候都需要恐懼戰兢,信靠了主,做了一切的事情,但是我們也信靠了主,繼續把我們的救恩做得更完全。從這裡來看,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就是順服神。我們當然不會說,我們因為順服神,做了什麼事(在澎湖建立分堂),所以得救了。任何一個時候,我們得救都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事,而是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但我們也會說,如果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工作能夠完全顯在我們身上的話,就包括我們生命裡的每件事;包括我順服教會的帶領,到澎湖建立分堂;包括夫妻彼此的順服;包括順服其他執政掌權的。這些都跟我們得救的功夫有關係。我們不敢把這種恐懼戰兢的順服說成得救,可是這是上帝的話,所以合理的講,不是因為順服才得救,而是顯出你的得救就會有這種順服,當然也會有一些的掙扎和不順服的現象。
二13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當我們都順服的時候,我們就會立志行事。我很喜歡這兩節經文,把人的責任和神的預定都講出來。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6)從神那邊來講,不管是得救、得勝、失敗,都是出自神的預定,不會改變的;從我們人這邊來講,都是人自選的。從神來講,都是既定,不會改變的;從人來講,都是未定,開放的,會改變的。這兩個一點都不衝突,只是看的角度不同。
我們如果真的順服神,也立志行事了,那都是神在我們裡面運行,要成就祂的美意。祂美好的旨意是把我們雕塑成有基督的意念,有基督的心,像基督一樣。並不是說,我們配合祂或與祂合作。因為,就人來講,人怎能與神合作呢?但從我們人來看,的確是配合、合作。
一個人的順服和成聖,都是神的恩典,也都是自己願意去配合。這類的經文非常的多:「我心緊緊地跟隨祢;祢的右手扶持我。」(詩六十三8)「因為祢的慈愛常在我眼前;我也按祢的真理而行。」(詩二十六3)「我沒有偏離祢的典章,因為祢教訓了我。」(詩一一九102)從神來講,是神先扶持我們,我們常能做;從人來講,是我們採取主動,我們願意跟隨祂,我們就發現祂的手在扶持我們。在我們生活,好像天天都是這樣,當我們採取惡的主動時,我們就更惡;當我們採取順服的主動時,我們就更得到神的力量。這兩個都是真實的。
二14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倫理方面就是你順服著去做就好了;但我們常常就是凡所行的都發怨言。即使被神救贖了,我們的肉體還是一無良善,賣給罪了,好發怨言;如果不是隨時靠著聖靈工作,我們沒有一件事可以討主的喜悅。
「不要發怨言,起爭論」。有人說我不對神發怨言,只對人發怨言。但這中間的界線真可分得那麼清楚嗎?聚會所的成功就是,他們把對神的順服等同於對人的順服。他們很強烈的要求順服,簡直不可思議。但人因為是罪人,我們不可那樣順服,否則真會製造獨裁者。但是若為主的緣故,你肯對人順服,對自己是很大的造就。
「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林前十10)這是指對神發怨言。但我們真的能把對神發怨言跟對人發怨言,分得那麼清楚嗎?當可拉黨的人在發怨言的時候,摩西說:「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亞倫算甚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民十六11)看起來他們是在攻擊專權的摩西和亞倫;但實際上,他們不是在攻擊人,而是攻擊神。
我們不要發怨言。我們也說,如果怨言的意義擴大一點的話,連耶穌和上帝都發過怨言。當然你知道不是那個意思。求主讓我們對上帝和上帝的帶領有信心。使我們在上帝的帶領中,我們看到有需要糾正的地方時,我們用信心來解決這些問題。摩西也發過怨言,耶穌也說:「我忍耐你們到幾時。」上帝也對摩西說:「你讓我把他們消滅。」這些都是擬人化的寫法。我們當然相信耶穌和上帝沒有犯錯。喜怒哀樂不一定是罪惡。希望我們的喜怒哀樂,甚至怨言是出於信心,是對主的愛和對神順服的。
是發怨言,還是合理的建議,這些從外表上都很難分。因為我們人只能看外表,不能看內心,就是當事人也不一定知道。我們很難判斷這是神不喜悅的怨言,還是很好的建議。就好像,從殿頂跳下去,到底是有信心,還是試探神;我們真的不知道。求神給我們有一個平安的良心,讓我們真是順服。我們不但不發怨言,也求主讓我們一切的服事能夠很喜樂的去做。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捐獻」可以捐得作難、勉強、愛現,但也可以捐得樂意。
「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十二8)「憐憫人」可以是自私的,為了作秀、愛現、得到讚美表揚;也可以是心理反感,勉強裝出來的;也可以是甘心樂意、喜悅的,但這不是我們人心可以辦得到的。常常需要我們憐憫的對象是很令人討厭的,可能是髒、臭、醜、噁心,總之就是很糟糕的景況。當然,也不是說憐憫的時候不要講到公義的成分;而是這些生活中的小事,說來容易,做來難比登天。
如果在主的恩典,在基督耶穌裡面,在順服上帝的帶領下,我們可以成為一個不發罪惡怨言的人。有信心的怨言是可以發的。但怨言和爭論好像常在一起,很難分別,一個是有所不滿,一個是不同的看法。爭論也可以是有信心的。例如:我們可能不明白真理,或不明白但願意明白,而互相討論的時候,那爭論是好的。但對上帝的帶領或上帝的權柄不服的話,這爭論就是不好的。
二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我們在神面前無可指摘,就是因信稱義;這都是耶穌基督的寶血,我們人辦不到。但在聖靈的帶領,我們生活可以越來越聖潔,叫我們在神面前無可指摘。
「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裏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帖三13)嚴格的說,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可能無所責備。在神眼中,連天使都不潔淨,人怎麼可能無可責備呢?所以這無可責備是因為因信稱義,只有神做的,只有我們因信心接受神所做的,才可能無可責備。包括耶穌的寶血和耶穌的復活都是神做的。但是當神做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越來越聖潔,以致我們憑著信心做,神也都不責備我們,甚至稱讚我們。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五23)這些都是憑著信心,靠著聖靈,在地位上是無可指摘,在實質上也是越來越傾向無可指摘。
二章15節,一般解經家的解釋是,在彎曲悖謬的世代裡,在人面前無可責備。我覺得這兩個有的時候須要分。像但以理在王的面前可能無可責備,但若神光照的話,但以理在神面前一定也有罪惡。但是,如果我們在神面前因信稱義的話,在神面前和在人面前也許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吧。相反的說,就算但以理在神面前有信心,無可責備;但他未必能討得人的歡心,他在人的面前仍有可能有可以責備的地方。所以,到底是在神面前難被責備,還是在人面前難被責備,很難說。
也許我們在人面前被責備,就像耶穌被人釘到十字架上,即使就人的法律來講是無罪的,但是如果沒有信心的話,我們說我是神的兒子,還是大錯特錯,還是褻瀆神的。所以,要在神、在人面前無可指摘都不容易。靠著神的救恩,我們在神面前,當然是輕而易舉的無可指摘。可是,靠著神的恩典,我們在人面前仍可能無法叫人不責備我們;當然我們在人面前,被說有錯的時候,客觀講來又實在沒有錯。這裡面有很多吊詭的地方。
使我們無可指摘,包括在言語、行為、信心、愛心、清潔上。
誠實無偽不一定講到誠實,也包括表裡一致的良善。
這裡的兒女,不是指領養的,而是親生的。親生的兒女就該像父親一樣,「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六36)「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4-16)
無瑕疵原先是用在祭物身上。在舊約七十士譯本裡面,是指獻祭之牲畜的瑕疵;後來就用在基督的身上:「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九14)「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一19)最後又用在我們身上:「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一4)「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7)「但如今祂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西一22)
這世代是彎曲悖逆的世代。耶穌常說,這世代是邪惡的:「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太十二45)這世代是淫亂的:「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太十二39)這世代其實是每一個世代。墮落的世代沒有一個不邪惡的,也沒有一個世代中沒有神無瑕疵的兒女:「這乖僻彎曲的世代向祂行事邪僻。有這弊病就不是祂的兒女。」(申三十二5)其實就是祂的兒女邪惡。希望我們是祂的兒女,在這艱難的世代裡,我們憑著信心在基督裡,不但不跟隨彎曲悖謬的世人走,還成為無瑕疵的。
不但自己成為無瑕疵的,我們在好像明光照耀這邪惡的、黑暗的世代。
耶穌就是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一9)「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約三19)「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約十二46)
我們因為領受耶穌的光、真理、生命,我們也在這個世界成為光:「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十二3)智慧人和義人會發光。可見得我們屬神的兒女不只在行為上面義,我們也希望我們在做人做事上義,且有智慧。我們通常不喜歡講到做人做事上或行事謀略上有智慧,因為這好像是偏待IQ高的人。要記得,這智慧是指敬畏耶和華而言的,與IQ高低無關。常常在美國一流大學的那些最聰明、有學問的教授、學生,自以為有智慧,很神氣(snobbish)。尤其東西兩岸的那些世俗的人,覺得南方的基督徒還相信上帝的創造,上帝的話很snobbish。神叫有智慧的人中了自己的詭計。希望我們的愚拙不要很自負(snobbish)。希望我們不是出於忌妒而很snobbish。希望我們有聖潔的智慧。正知道我們IQ也很低,能力也很差,所以我們願意學習,也堅持敬畏上帝,信靠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我們發出光,連耶穌的光,這世界都不接受;我們的光這世界會接受嗎?「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更好的翻譯是:黑暗不能勝過光)。」(約一5)不管接不接受,我們總要發出光。
這光是生命的道,不只是一個好行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當耶穌說我們是世界上的鹽和光的時候,是指好行為。但這好行為是因著認識真理的。今天有些人為了強調好行為就說聖經、耶穌的教訓不重要,只要有好行為就好了。因此,慈濟也是光,不信主的人也是光。我們不否認世人也有好行為,但這些好行為只是建立在一般啟示,並不歸榮耀給神;這是欺人的光、虛假的光。我們必須說聖經的福音真理是更重要的光,就是生命的道,是使人得生命的福音。如果沒有福音或聖經的話,就不是生命的道。
因此我強調,現在教會或神學院裡面,尤其世俗更是說:「我們不要講道理,有好行為,有愛就好了。」這種愛是放縱私慾,沒有責備,甚至什麼愛都可以,包括同性戀。那都是罪惡。我們不要有那樣虛偽的光。
二16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
基督的日子就是基督耶穌顯現的日子、做事的日子。可以說每天都是。因為基督、上帝、耶和華都是天天在做事。所以,基督耶穌的日子就是主的日子、神的日子。不過舊約新約喜歡把基督的日子、主的日子、神的日子、耶和華的日子,說成末後的日子,末日。好像末後祂要做奇妙的事情。事實上,末後是指好像要結束了一樣,也就是叫人知道耶穌做事、上帝做事,隨時都要結束現有的世代,我們隨時都要預備好接受這現有的世代要過去:「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約壹二17),因為得罪上帝。所以,末世、末日、基督的日子、耶和華的日子都是一樣的意思,都是指我們每天都要預備好這世界要過去了,隨時預備迎接見主。
如果具體的講,基督的日子、末後的日子、神的日子,是指兩個大日子:一個是指耶穌第一次來;一個是指耶穌第二次來。很明顯的,這裡基督的日子是指耶穌第二次來。也就是保羅說:「我在審判的時候,可以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這誇好像自大,不好聽;但如果這誇是誇上帝的恩典、榮耀上帝的話,就是正確的。我要誇上帝的恩典叫我在這世界上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
這世界的人都在空跑徒勞,在空虛中傷害自己,不管是愛情、交友、婚姻、家庭、政治都是一樣。世界上不認識上帝的人做的事都是虛空,而且那虛空是傷人的,包括自我傷害。我們今天講空跑徒勞,好像是白費力氣、光陰。在人間若不是在上帝裡面,就不是空跑一個鐘頭而已,而是一面跑,一面拿刀刺自己。
這世界的人是空跑徒勞;那基督徒有沒有空跑徒勞?也有很多人如此。與「草木禾稭的工作」(林前三)連在一起看,太多基督徒做的服事、禱告會、講道、帶的禱告會,都是空跑徒勞。婚姻、家庭若沒有讓你得到幸福,那就是空跑徒勞。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傳道人做的都是草木禾稭,經不起考驗,最終要被燒掉。在耶穌基督的日子,耶穌基督會顯出我們的工作。其實在平常生活中不也一樣顯出嗎?
這是我作牧人最迫切求神幫主的地方,「到底我做的工作是不是空跑徒勞?」我覺得好多時候是,從草慕禾稭到金銀寶石,是形容的說法,中間可能有些半草木、半金銀的。草木禾稭就是經不起考驗,本身沒有神的話、神的靈,講完道,人沒有領受,只是浪費時間,或領受錯誤;就算是對的,但沒有聖靈,人聽不進去;或是你的安慰可以是空話,人不能被安慰。求神讓我們的生活聖潔,有神同行,有聖靈同在,為我們講的話可以都是聖經的話,但都是空話,不能感動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甚至不是基督徒而已,政客也是這樣,講一大堆的話不能安慰人。不信主的人講的雖是話,但有些暫時的果效。例如政客的搧動,花花公子的調情,可以較一些人暫時受騙,可是那還是空的。我們探訪那些失望、失意、失敗的人,可以給他真實的盼望嗎?看來好像為人禱告病好了,就不算空跑了;事實上,更重要的是叫他認識真理,否則這好只是叫一個更健康的罪人犯更多的罪而已,還不如不好。
我們有沒有空跑?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叫人更善良、聖潔、喜悅、安慰、盼望嗎?當你也不能醫病,也不能趕鬼時,你能對人能夠講出主的話,叫人得道安慰、盼望,就叫做沒有空跑,沒有徒勞。這是雙方的,一方面講的人要有聖靈的能力,一方面聽的人要謙卑、順服、渴慕的領受聖靈和神的話。耶穌講道有聖靈的能力,但人不一定信;我相信這些話沒有空跑,沒有徒勞,因為這些話的果效是定罪,在審判的時候要實際定人的罪。
保羅已經講出屬靈的話了,會不會不空跑或不徒勞,就看腓立比教會的人怎麼領受。這是我們勸勉、安慰人要注意到的。求主使我們有神的靈和能力,能給人真理,能給人有真實的盼望。
二17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
這裡我說,保羅不會空跑徒勞,因為他沒有犯什麼錯。如果那些人真的沒有信,那他的話將要成為定罪的工具。但保羅總希望他的話是正面的,他所有的工作,包括腓利比教會,是可以獻給上帝的。
不管是保羅、摩西,最後的目的都是要把信徒(神給他們的工作)交在神的手裡。就像「才幹的比喻」:上帝給我五千兩銀子,最後我要還一萬兩銀子給上帝;給我二千兩銀子,最後我要還四千兩銀子。上帝給我們的所有恩賜和工作,是希望我們最後能夠獻給上帝的。保羅把每個信徒當作要獻給上帝的新婦。也就是,每個信徒都是要獻給耶穌作新婦的:「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林後十一2-3)我們所有的工作是包括把我們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和所有的人獻給基督。我們什麼時候能把一個女孩子獻給一個男人?這豈是介紹人、媒人、父母能做到的。如果我講的道不能叫你們覺得我要把自己獻給主,那我就是空跑徒勞。你看牧師做的工作多難。我自己都不能把自己獻給主,又怎能把你們獻給主?但是靠著聖靈就可以,包括牧師和信徒的距離都可以消除。我們所有的目的就是希望我更愛你,你也更愛主,大家都更愛主。
因著信心,我願意把自己獻給主,因著信靠福音,我把自己獻給主。我也希望使你們有信心,願意把自己獻給上帝。如果我要這樣做,可能我要講很多的道,可能要像保羅在特羅亞的時候一樣,次日要走,今天就特別多講,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覺(徒二十章),因為這是對人有益的。我的意思是要不徒勞,對方也要好好的聽,要有聖靈。可是,這個人也真要聖靈幫助他,真有愛,願意把一切都給出去。保羅說:「我讓你們成為一個祭物給上帝的話,我要做陪祭(就是死)也沒有關係。今天我們都缺乏這種愛。
再一次說,一對新人要結婚了,我怎麼叫這個女孩子願意獻給那個男孩子,或男孩子願意獻給那個女孩子?這都不可能,除非他們甘心樂意,發現對方很好,值得託以終身。我們能做什麼?只能苦口婆心的說對方如何的好。保羅向腓立比教會介紹上帝的好,到一個地步,死都願意。我們愛上帝要愛到這個地步,好像你不愛上帝,我就死給你看;或我以死相諫,讓你知道上帝有多麼的好。畢竟是上帝真是那樣的好,或保羅知道把自己獻給上帝是最好的事,所以保羅才願意如此做。一個基督徒、一個傳福音的人、一個牧師對上帝愛的認識必須是這樣子。離現世好遠,但保羅願意。
你們的信心是要獻給神的。上帝給我們所有的恩賜,工作,都是希望我們獻給上帝的。保羅說:「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十一2-3)「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十五16)他把每一位弟兄姐妹都當成新婦要獻給神。
因著信心,因著愛上帝,我們願意把自己獻給主:「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澆奠就是死:「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四6)只要你把自己獻給上帝,我死都是願意的。「澆奠」就是陪祭。主要的祭是你們,而我是陪祭。陪祭的作用不是贖罪,而是讓你真認識主,願意獻祭給主:「你每天所要獻在壇上的,就是兩隻一歲的羊羔;早晨要獻這一隻,黃昏的時候要獻那一隻;和這一隻羊羔同獻的,要用細麵伊法十分之一,與搗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為奠祭。」(出二十九38-40)「無論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為每隻綿羊羔,一同預備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就要把細麵伊法十分之三並油半欣,調和作素祭,和公牛一同獻上;又用酒半欣作奠祭,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民十五5、9-10)
保羅說:只要你們願意獻上自己給神,我就是殉道都沒有關係,且很喜樂。這與基督的順服完全一樣,好像完全忘我,沒有自己,是一種愛的犧牲。也就在這時候,就把自己活出最美好來。
當一個人願意完全擺上,在主裡面的時候,才是完全的喜樂。我相信我們每個基督徒,甚至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雖然在最大的痛苦中,也是有喜樂的,因為就贖的工作完成了。就如同我們今天有的時候看聖經、聽道、講到十字架,我們哭得很厲害;那個哭實在是很喜樂的,不是一種悲情的哭、絕望的哭;而是一種被上帝的愛感動的哭,充滿了盼望,是最好的喜樂。
所以保羅講道最後就是你們要像基督一樣順服。如果要造成你們的順服,需要我死,我也會很高興,跟你們一起喜樂。
二18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
為什麼你們也要照樣喜樂?兩個意思:第一,當我們把自己獻給主的時候,我們很喜樂。第二,當保羅使我們順服主,他甘心樂意的為我們死的時候,我們也很喜樂他的死。
當我們把自己獻給主的時候都是很喜樂的,但捨己背十字架、不照自己的意思做都是艱難的。我常諷刺神學生,奉獻的時候哭哭啼啼的,好像自己將要走的是一條很痛苦的路。我們事奉主、把自己獻上的時候應該是很快樂。華人教會尤其認為把自己獻上好像很可憐的樣子。我承認會有世界上的可憐,但應該是喜樂的。生活中是會有艱難的時候,但希望我們每天背十字架跟隨主的時候都很喜樂的。當我們看到別人願意獻上自己,或別人的榜樣讓我們願意獻上的時候,我們也是喜樂的。司提反死的時候,大家都在哭。但我相信或早或晚或當時,他們也知道這是一件美事。在教會歷史上,包括羅馬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很多很優秀的,甚至年輕的弟姐妹殉道了,固然我們為他們的死感到遺憾,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是喜樂的,因為那是像基督一樣順服至死的情形,那是一種澆奠,把福音的真光活出來。
二19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
看起來這段只是講一些愛的榜樣,跟上面很複雜的理論有點不一樣。的確是這樣,但這中間還是有它的微妙之處。
保羅這時被軟禁在家或羅馬的監獄裡。根據時間,這是他最後一次被監禁,也是他最後一封「監獄書信」(弗、腓、西、門),因為23節說「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大概是他看出他就要被釋放了。他被釋放出來,應該就開始第四次的傳道,到西班牙這些地方,後來回來在羅馬被尼羅皇帝處死。這段《使徒行傳》並沒有記載。
在監獄裡,最盼望的應該是釋放。但保羅完全沒有想到被釋放,他真是在監獄裡的自由人,他的心沒有被綑綁。我們則是外表很自由,內裡則被一些情緒綑綁得很厲害。求神給我們每一個人這種保羅的自由。
保羅在監獄裡盼望什麼?想什麼?還有那些屬主的人如何?
第一,保羅靠主有指望。我們很少這樣講,明天我要到哪裡郊遊,盼望主叫天不要下雨。保羅卻連一個小小的希望也是靠著主:「我靠主耶穌指望,……」,他真是很有信心或依賴神。
第二,保羅知道人去人來都是靠著主。我們的盼望是在信心中建立。當然,信心與盼望也是互為因果的。因為對主有盼望,所以我們有信心。
提摩太現在在羅馬照顧保羅,保羅希望趕快打發提摩太到腓立比去。這很特別,因為我們常常希望越多的人安慰、照顧、鼓勵我們越好。我們常常希望人家把越多的錢給我們越好,而不希望把錢給別人。保羅被軟禁,應該很不方便,很需要提摩太的照顧,但想到腓立比教會的需要,保羅希望趕快派提摩太去幫助他們。
保羅也希望提摩太快回來,告訴他腓立比教會的情況,好去安慰、照顧、幫助腓立比教會。腓立比教會有些問題,包括第三章提的異端作惡。但再好的教會也有它的困難。有些人希望別人知道他有病,他有需要,來安慰、鼓勵、顧念他。但保羅是希望知道別人的需要,好去關心、幫助他。他不像一個被囚的人。我們若被囚,都希望別人知道我毛毯不夠,來條毯子吧;我營養不夠,來隻雞吧;或照顧我這,照顧我那。
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不一定就得著安慰,除非是知道你們很好。但有的時候,聽到就得安慰了,因為起碼知道了你的消息。當我們完全未知的時候,心是不能安定的。當然知道以後,可能心更不定,更緊張。但這裡是強調完全不知的情況下,非常渴望知道你們的情形,因此當提摩太回來講述你們的事,我聽到就得安慰了。至於結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當然,發現異端更多了,是更不安了。但是,保羅先關心他們的得安慰。
二20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掛念你們的事;二21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
20節又是我們很少看到的情形。我「實在掛念你們的事」,實在很想知道你們的狀況,可是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這不是指我感冒了、生病了,沒有人關心。保羅的意思是,我在監獄裡非常關心你們,但沒有別人也關心你們,或像我一樣想到你們的事。
我們的愛真的好自私,沒有從主來的愛,總是想到自己,為了自己,求自己的事,就被這些事所網羅。但保羅好自由,不是求自己的事,而是求耶穌基督的事。耶穌基督的事就是教會的事。所以,保羅說:「我實在掛念你們的事。」因為,我們真的愛神就有愛弟兄姐妹的心。我們愛弟兄姐妹一定有愛神的心。
末後的時候,人都求自己的事:「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後三2)真理在聖經裡,而不是在心理學。我們捨己,接受上帝的關心就好了。即使是關心自己,也是佣上帝的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服事上帝的僕人。把自己的一切當作終極目標都是錯的。大家是專顧自己。
「愛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中文翻得不好,沒辦法把原意翻出來;英文就是愛不是求自己(self-seeking),不找自己,不把自己當作中心,不把自己的快樂當作目標,不把自己的能力當作工具。這世界的人則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求自己的好處和舒服;可是我們基督徒不僅目標、工具不是自己,且是捨己,通通靠上帝,為上帝。我們也希望自己健康、舒適,但這一切都為了更好的服事上帝。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十33)
二22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二23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就盼望立刻打發他去;二24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非常明顯,提摩太興旺福音,與保羅同勞。所以保羅不斷地稱讚提摩太「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很多人說,《民數記》裡講「摩西為人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這句話定不是摩西寫的。如果五經是摩西寫的,必不會寫自己的謙卑。這話未必盡然。如果他真的謙卑,他不一定要避諱講這句話。他說了這句話,也不會減少我們對摩西的尊敬。就像保羅也在很多地方說「你們要效法我」。我既是值得效法,為什麼不能講呢?這不是自大,因為都是基督的工作。所以,保羅說:提摩太對我很好,或我對他也很好,都是在榮耀神,有何不可以說的。
保羅一看到事情要結束了,就趕快打發他去腓立比教會,好知道他們的情形。這是因為保羅關心他們,急於知道他們的狀況。
二25然而,我想必須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裡去,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做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二26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二27他實在是病了,幾乎要死;然而神憐恤他,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二28所以我越發急速打發他去,叫你們再見他,就可以喜樂,我也可以少些憂愁。二29故此,你們要在主裡歡歡樂樂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這樣的人;二30因他為作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
這裡再講到以巴弗提,也是充滿愛,但不同的情形。
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會打發來的,代表他們照顧保羅的,與保羅一同做工,一同當兵(屬靈的作戰),供給我的需要。他們比保羅更認識以巴弗提,保羅為什麼要介紹他的好?因為以巴弗提在照顧保羅時生病了,顯然這消息傳到腓立比教會。當腓立比教會聽見以巴弗提生病了,有人就責備以巴弗提失職,竟然生了重病:「我們派去的人不夠好。」如果沒有失職,以巴弗提也不希望他所親愛的教會擔心他。這都是捨己,而不是眾星拱月。
提摩太、保羅、以巴弗提,這裡每個人都忽略自己。保羅完全忘了自己的需要,一直誇以巴弗提,為以巴弗提辯護和澄清他沒有失職,好叫腓立比教會不要責備他。保羅好像忘記他自己的需要,照顧他的人走得走,病得病。他並沒有說:「你們派來的人不行啊,再派一個人來照顧我。」他拼命想到腓立比教會難過以巴弗提生病了,以巴弗提也會擔心教會憂心他的生病。所以,他說:「我要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裡。目的要你們知道他沒有失職,也知道他並已經好了。那你們就可以喜樂,我就少一些憂愁。」憂愁是指以巴弗提的自責和腓立比教會對以巴弗提的責備,所以說:「你們要好好的接待他,尊重他。」
19-30節提到提摩太和以巴弗提,以及沒有提到自己的保羅,都好像基督只想到為別人付出。我非常不希望聽到為國捨己,日行一善,這些修身養性的東西只會造成偽善。我們幫助人的基礎都要想到基督愛我們。如果不想到這些事情,是虛偽,也沒有力量。但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的愛這三個人的時候,我們真是好感動。他們好自由,都沒有想到自己,只想到別人,不是政治人物的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