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第六讲

◆ 经文:腓立比书第二章5-11节
◆ 内容:
  今天在节目中所要跟你分享的经文是:腓立比书第二章5-11节

  腓立比书第二章5-11节是新约圣经中讨论到有关基督论最具代表性的经文,虽然在教会中大家在主里的地位都是一样(就如同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也具有一样的地位),弟兄姐妹也各具有不同的恩赐,但为了真实的合一,保罗以基督谦卑与舍己的榜样来鼓励教会要有一样的心思,要有一样的意念,而第二章的第五节又是本章的钥节:「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一个命令语气,意思是基督徒当以耶稣的思想为思想,当以耶稣的意念为意念,这一章所论到的每一点都是以这一节为出发--基督是信徒的心(原文是思想、思念),当我们以他的心为心,我们就可以看别人比自己强,我们就可以放下自己的想法,来走向同心合一的道路。

  保罗呼吁腓立比人要和谐相处;把他们的争吵搁置一旁;摒弃他们个人的野心、他们的骄傲、和他们谋取高位和名声的欲望;并且要存心谦卑,和忘我的事奉。这种素质就是基督自己的本质生活。保罗发出这个使人无法辩驳的呼吁,就是把耶稣基督的榜样说明出来。我们要从叁个方面来看如何从在基督里来学习榜样:从基督的本质上、从降卑的行动上、从救赎的结果上来看基督的榜样,这些榜样都是为了教会的合一,就是「以基督的心为心」。

  1.基督原与神同等(6节,在本质上):基督就是真实的神,「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这「本有」是本质上就是神的意思,本有(being)这个希腊字原本所描写的就是人的本质,并且这本质是不能更变的。这就是说,无论在任何环境中,人的这部分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保罗开始的时候,使用这个字指出耶稣本质上是神,而且是不能改变的上帝,「形像」(form)是外显的荣耀,当保罗描写耶稣具有上帝的形像时,就是强调无论耶稣的外形如何改变,但他的本质仍然具有神性的荣耀,基督在道成肉身以前就已存在了(先存性),他本身就在神的形像中,是叁位一体的第二位,也具有完全的神性。「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约1:1-2)「太初有道」意思是在时间开始之时,道便已经存在了,「道」也不受时间的约束,并且道与神同在(彼此有关系,却又不互相混淆),而且道在本质上与神相同。

  与神同等(equality with God)这里的「同等」(就是完全平等的意思,特别指在数量上、型态上、质量上的均等),由此可见,这里的「与神同等」和上一句「本有神的形像」基本上是同一件事,是基督在道成肉身以前就已经有的状况。因此我们说「有神的形像」指基督和上帝有相同的荣耀,而「与神同等」指基督和上帝有平等的地位、能力或尊贵。所谓不「」自己与神同等「」强夺的,(他认为,consider,原型与「个人“看”别人比自己强」的“看”一样),意思是基督不认为(不看)自己是与神同等就成为「强夺的」(to be grasped),所谓强夺的就是牢牢抓住自己的地位;紧紧抱注自己的荣耀,基督没有看自己与神有平等的地位与荣耀就去抢夺(牢牢抓住)权力、尊荣,「反倒虚己」。

  2.基督甘愿降为卑(7-8节,行动上):基督也是真实的人,「反倒虚己(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像(form),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使自己低下;谦卑)存心顺服(成为听命的),以至於(直到,until)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并且是十字架上的死)。」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几个动词:虚己→取了→成为→既有→卑微→存心,「虚己、取了、成为」这几个动词是讲基督-是为我降生的人,「既有和卑微」这两个动词是讲基督--为我成为一个受苦的仆人,「存心」是讲耶稣基督-成为一个听命而愿意为我死的人。

  .降卑虚己成为人:虚己就是基督倒空自己(不是倒空神性),倒空就像把一切物件从货箱里倒空出来,箱子里便空无一物;或从瓶中把一切东西清倒出来,瓶子内便没有东西一样。保罗在这 清楚表明道成肉身牺牲的意义,基督把自己神性的尊荣地位暂时放下,主动领受了仆人的形像、具有人的本性(特徵或属性)进入人类的历史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他会 饿、口渴、疲乏、流泪甚至死亡),他虽然富足,但却为了我们的缘故变成贫穷,希伯来书四15:「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他变成了(表示一次真实的行动)人的样子(外观、模样,likeness),这是真实的血肉之体,而非如诺斯底派的幻影说(Docetism),他们否认基督的人性认为耶稣基督的肉体并非真实存在,从而否认他有任何实际肉体苦难,这是受希腊哲学的影响,有关「虚己」也可参照以赛亚书五十叁章的仆人之歌的预言,就如赛53:12:「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存心顺服至於死:耶稣使自己低下,存心顺服(使自己成为顺服者),像仆人般的服事,顺服天父旨意直到死亡,这个过程并非没有挣扎,因为主耶稣曾说:「父阿!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22:42),而且(甚至)最後是顺服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这种死亡原是最大的羞辱(因为是叛国者和杀人者才受的刑罚,主被人当成罪犯),但因着有这样的卑微才有上帝的高升,因着有他的救赎才有万膝的跪拜和万口的称扬。

  耶稣的本身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谦卑、顺服和舍己。他不愿统治人而只希望服事人;他不愿坚持自己的方法,而是顺从上帝的旨意;他没有渴望炫耀自己,而是存心为人的缘故而摒弃他所拥有的荣耀。新约屡次向我们作出保证,一切谦卑自己的人必会被升高(太廿叁12;路十四11;十八14)。如果谦卑、顺服和舍己的精神就是耶稣本身生活所具有的最大特点的话,那麽,它们也应该是基督徒的标志才对。一切的自私、自利、自夸,都会把我们与基督相似的形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团契给破坏掉。

  3.基督被升为至高(9-11节,结果上):「所以(因此,Therefore),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这段经文是根据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3节来的:「我的仆人行事必有智慧(或作:行事通达),必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高。」,没有由上而下的基督,就没有由下而上的耶稣!

  .耶稣被升为至高(9节):上帝将基督「升为最高」(至高),并且「恩赐给他」那个「超越万名的名」,「升高」当然是指「复活」和「升天」,这种高升就是基督耶稣荣耀身分的恢复,他是「至高者」(旧约对耶和华的尊称),「使他们知道:惟独你名为耶和华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诗83:18),「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来4:14)

  .基督被万有跪拜(10-11节):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叫」表示「目的」,天上的(天使、圣徒)、地上的(世人),和地底下的(邪灵魔鬼和已死的沉沦者)都要在耶稣的名里跪拜,并且众舌头都要「口称」(公开承认;告白)耶稣是主,耶稣能够征服人心,当然不是仗着权势力量,而是把爱心展示出来,叫人们不能抗拒。当人看见他竟然能够为人的缘故而舍弃自己的荣耀,为爱人类甚至替他们死在十字架上,人的心便会熔化而受感动,当然阴间的权势也因着耶稣的死和复活受到了彻底的瓦解,「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2:14)

  保罗再继续说,由於基督牺牲的结果,上帝把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赐给他。圣经有一个共通的思想概念──给予新名就是要指出人在生命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亚伯兰接受上帝的应许,上帝将他改名为亚伯拉罕(创十七5)。当雅各与上帝进入一个新的关系的时候,上帝称他为以色列(创卅二28)。复活的基督给别迦摩和非拉铁非教会的应许就是赐与新名(启二17;叁12)耶稣基督的新名到底是甚麽?我们不能肯定保罗心中所想的是甚麽名字,但最有可能的应该是:主。耶稣是主,这个衔头是早期教会所熟悉的。这个名称(一)开始的时候,它的意思就是主人或物主;(二)後来演变而成罗马皇帝的称号;(叁)异教徒敬拜的神也采用了这个名称;(四)当希伯来文圣经 译为希腊文的时候,希伯来文耶和华就译作主。故此,当耶稣被称呼为主的时候,这个名称内涵包括他是所有生命的主人和万物的主宰;他是万王之王;他是主──这个地位可以说是那些异教诸神与不能说话的偶像永远不配担当的;他是那位具有完全神性的主,耶稣才是全宇宙的受造物所敬拜的对象。所以教会称呼耶稣是『主』,对当时罗马社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基督徒而言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刚才说罗马皇帝凯撒也称为「主」,罗马帝国自公元第一世纪以来开始提倡君王崇拜(凯撒是主)。基督徒人数因随着使徒广传福音的缘故,也开始在罗马社会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群。若是基督徒不肯承认凯撒是主,或者跪拜凯撒的像就会被扔进狮子坑里,或活活地烧死,要不就是处死,如果他们妥协,便可存活。

  在第二世纪时,有一位基督徒被人带到暴君面前,暴君叫他背叛离弃基督的信仰,那人不肯。暴君就说:「假如你不这样作,我要把你放逐。」那人微笑着说:「你能把我放逐,却不能使我与基督分开。因他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暴君怒道:「好,那要把你的财产悉数充公!」那人答道:「我的财产存在天上,你没办法拿到。」暴君更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要把你杀掉!」那人不慌不忙的说:「我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你摸不着。」暴君说:「这个狂热份子我要如何对付他呢?」

  腓立比书二章十一节的经文可以说是全新约中最重要的一节。它指出将来有一天,每一个人都会用口宣称耶稣基督是主。这六个字就是基督教会最初拥有的信仰教义,罗10:9:「你若口 认耶稣为主,心 信神叫他从死 复活,就必得救。」人称耶稣为主的目的乃是要把荣耀归与父上帝。耶稣救赎世人的整体目的完全不是为高举自己,而是为上帝的荣耀。林前15:28:「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耶稣先吸引人归向他,然後带领他们到上帝的面前。或许在腓立比教会中有少数人的目的是希望人们的视线焦点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然而耶稣的目的乃是叫人注视上帝。因此,基督的门徒必须时刻替别人设想而不是想念着自己;他所关心的不是荣耀自己,而是要把荣耀归给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