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第十五讲

◆ 经文:腓立比书第四章8-13节
◆ 内容:
  今天在节目中所要跟你分享的经文是:腓立比书第四章8-13节

  「8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麽德行,若有甚麽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9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10我靠主大大的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11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甚麽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12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馀,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 诀。13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在榜样里的学习

  在腓立比书第四章8-9节的经文里有两个现在命令语气(表示一种连续习惯):第一个命令语气是有一些美德「你们都要思念」(8节,计算、思量、考虑,指的是一种影响行为的思想,think about-NIV)、第二个命令语气是有一些事「你们都要去行」(9节,practice-NIV,do-RSV,实践、练习),要思念、思念什麽呢?就是有关乎上帝美德的事情,一共有六项,那保罗又要求教会要去实践哪些事情呢?他们要去行从保罗身上所学到的榜样,一个是思想,一个是行动,思想在前行动在後,有怎样的思想就会带出怎样的行动,那腓立比教会应当思念哪六项美德的事呢?

要思念的事
  「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toV loipovn,末了、最後):凡是(o{sa,whatever,任何...的事物;不管什麽)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麽德行,若有甚麽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4:8)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无论什麽事,或大或小、或轻或重,都要常常把你的思想设定在一些积极的、健康的 围内,所以有一句话说:「要小心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会变成你的行动;要小心你的行动,因为你的行动会变成你的习惯;要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你的习惯会变成你的性格;要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你的性格会决定你一生的命运。」圣经非常看重一个人的思想状况:「你要保守(守护、谨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一生的果效」又可以翻译为「生命的泉源」。积极的思想就会带出积极健康的人生,今天这个世代有太多人活在负面思考(消极、自卑、沮丧、忧虑)的模式里,以致耗掉他内心太多的能量,使他内心的泉源枯竭了,如果基督徒也活在这样的光景里,必然失去神许多的祝福,因为耶和华神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後有指望。」(耶29:11)

  保罗说要思念有关「美德」与优点的事(ajrethv,virtue,excellence),美德这个词也是希腊人所看重的道德用词,是指人的高尚伦理情操,但圣经用这字来形容有关神的荣耀与大能,因为基督徒的任何品德或美德都来自於这位上帝的美德,换句话说基督徒的品行与德行是反映上帝荣耀的美德,「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彼後1:3),在这里保罗用了六项形容词作标准[注1]来衡量一个基督徒的思想应当常常定位在:

  1.真实的事(ajlhqh',true):真实原文又可以翻译为真理、真实可靠的、表里一致、诚实无伪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的思想要被真理充满,当真理充满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脱离许多的虚假,因为在真理的面前,伪装(虚假)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哪些伪装的东西呢?就是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致、口是心非的这些事情,这些不好的面具自然会卸下来。

  2.可敬的事(semna,noble,honorable):「可敬」这个字是指高贵的、高尚的、敬重的、端庄的,与这个相反的是举止轻浮、不受人敬重的,现在有些电视媒体和杂志,喜欢揭发人的隐私,喜欢报导人的八卦消息,它的内容往往是非常低俗不堪的,不能给人带来高贵和令人敬重的思想,反而使社会的道德风气更加的沉沦,那什麽是令人可敬和高贵的事呢?有一对基督徒夫妇近年来在大陆一些地方开办爱心学校(浙江省平湖市),推动以爱为核心的品德教育。在其中一所高中学校的墙上挂着「缺乏品德的人是祸害」这几个大大的标语,这对基督徒夫妇特别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清寒子弟,因为他们就好像一颗被丢到垃圾筒的大珍珠,要把他们捡回来,他叫作「捡回珍珠计画」。当然他也关心许多孤儿、弃婴、单亲家庭或父母残疾的学生。此外他还有「一个孩子一个蛋计画」,就是帮助中国大陆在西北方乡村的小学生,每天给他们吃一颗鸡蛋。因为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经常午餐只有白饭配红辣椒,甚至没有午餐可吃的,这对夫妇把他们的退休金都花在别人的需要上了,这样的爱心真是令人可敬的。

  3.公义的(divkaia,right):正直的、公正的,「公义」是上帝的属性,是一种绝对的标准,也跟审判罪恶有关(启19:11),「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诗7:11),与此相反的是人性中的尔虞我诈和不正直(不义)。

  4.清洁的(aJgna,pure):纯洁的、洁净的,动机与行为的纯正,特别指在道德上的清白,我们的思想要想那些清洁的事物,「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心 所充满的,口 就说出来。」(太12:34),俗语说:「我们不能禁止飞鸟从我们头上经过,但我们却可以禁止它在我们的头上 巢」,与清洁的相反就是弯曲的行为和低级的笑话,这些都会污染人的心灵。

  5.可爱的(prosfilh',lovely):具吸引力的,令人愉快的、使人看到而生出喜悦的心,这是要我们学习欣赏美的事物,在上帝所创造的大自然中,可以发现许多可爱的事物,例如花草树木、 鱼鸟兽、日落馀晖、美丽的彩虹,当我们看到这个天父伟大的世界,那是多麽美好、可爱与令人感动的,「可爱的」在新约只出现这一次。

  6.有美名的(eu!fhma,well spoken):有好的声誉、光荣的、好名声的、值得颂扬的意思,与「坏名声」是相对的,保罗很看重一个人的风评如何,甚至是选择他担任圣工的重要指标,「监督也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恐怕被人毁谤,落在魔鬼的网罗 ,作执事的,也是如此。」(提前3:7-8),名声不好、风评不佳就没有资格担任教会的监督和执事的职份。

  「若有甚麽称赞」指言语上的赞美(e!paino",worthy of praise),腓一11:「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这字可用於对神的颂赞,也可指「值得赞扬的事」。就是跟以上六种德行有关的事情,若有人行这几样,就是值得我们去赞扬、鼓励和思想的。

要去行的事
  「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ejmavqete,you have learned),所领受的(parelavbete,have received),所听见的(hjkouvsate,have heard),所看见的(ei!dete,have seen),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腓4:9)学习、领受、听见、看见这四个简过动作表示腓立比教会已经学过、做过的事情,他们学习过保罗的榜样,他们领受过保罗教导,他们听见过保罗的言谈,他们看见过保罗行事为人,这些都是可以在保罗身上(ejn ejmoiv,in me)实际看到的,你们都要去行是现在命令语气,这是坚定的表示和期待对方持续不断有的行为。

在患难里的知足
  最後谈到保罗在此回应有关腓立比教会对他供应与奉献的事,腓立比教会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保罗的事工(v.15论到授受的事、v.16供给我需用、vv.17-18你们的 送),也在保罗的患难中共同的分担(v.14,同受患难,share),更是常常思念保罗(ejfronei'te,过去不完成式,表示在过去已有一段时间正持续的思念),「我靠主大大的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腓4:10),意思是「关於我的情况和需要,你们向来都关心」,虽然他们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在保罗的事工中(但却有以巴弗提作教会代表),但保罗仍然称赞他们说:「然而,你们和我同受患难原是美事(你们做得很好)。」(腓4:14)。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甚麽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馀,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 诀。」(腓4:11 -12),「知足常乐」是保罗的人生哲学(当然这种喜乐是来自教会对保罗的思念),保罗的喜乐不是建立在他的缺乏被补足了,他的喜乐就是「教会」(腓4:1)、就是在主里的喜乐,因为保罗已经学会在各样的环境中都能满足(vv.12-13),这种满足来自於他的信仰,若没有积极的信仰,就不可能有积极的人生哲学,保罗的喜乐是因为他懂得知足(这字表示一种内心的自我满足与无法填满的欲望是相对的)他已「学会」这个功课(v.11,I have learned),也「得了」这个知足的「秘诀」(v.12,得了秘诀,完成式,强调行为的完成与持续,I have learned the secret),而且可以运用於「随事随在」的光景(v.12,在每一件事上与在所有的景况中我都可以怡然自得,in any and every situation),这是一种欲望的超越,是真正的自由,刚才我们说保罗的知足是因为来自他的信仰,保罗的信仰是:「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这句话是何等有力的宣告!无论任何环境,或丰富或匮乏,保罗说:「我靠着那赐给我能力的那一位,我总有力量应付万事」(吕振中),他所谓的万事(凡事)包括任何景况,有哪些景况值得我们深思呢?(12节)

  1.处卑贱与丰富:意思是保罗他知道自己既可以处「卑贱」(指物质缺乏)也知道自己可以处「丰富」(指物质的富足),传道人要「吃得苦、捱得穷、受得气、作得工」!吃得苦是说任何事奉的艰难都得吃的下来,捱得穷是说在经济缺乏的日子仍持守事奉的心志,受得气是说遭遇到同工或弟兄姊妹的误解,仍要忍气吞声不要争闹,作得工是说在一切都缺乏不足时,仍要抓住机会好好服事主。

  2.或饱足或饥饿:就是保罗可以享受饱足的时刻,也可以坦然面对 饿的光景,这是指他在饮食上的见证,我们在哥林多後书11:27看到,保罗为作主的工甚至「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3. 或有馀或缺乏:「可以富足,也可以缺乏」,指在经济上的见证,传道人无论在物质上、饮食上、经济上都应学会知足的功课,不要埋怨上帝,但我们可以这样祷告:「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30:8 -9),是的!上帝是看顾他儿女的那一位。乔治.慕勒(George Muller,1805年9月27日 1898年3月10日),19世纪一位英国基督教弟兄会的领袖,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开办孤儿院,一生照顾的孤儿总数超过10万人。他对上帝非常有信心,他总共经营5所孤儿院(收容超过2000名孤儿),你可以想像那种开支是非常浩大的,仅建 物的费用总数就超过10万英镑,但慕勒的原则是,从不向人要求捐款,也从不把任何孤儿院的需要告诉外人,更从不借贷,他只做一件事:向上帝祷告,但每次的帮助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刻由各方自动送来,没有一次叫孤儿们挨饿。许多次,他在距离给孩子们开饭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候,居然收到人家主动送来的食物,这些经历感动了许多人的心,也加强了对上帝的信心。


【注】
[1]
参冯荫坤着,445-4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