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作者简介
本丛书新约作者巴克莱乃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新约及希腊文教授,为当代著名神学家。他所写的圣经注释流传甚广,在英语国家中的销售数量已超过百万部,相信他所撰写的能提供一般神学生、教牧人员及平信徒以应时的帮助。
腓立比书绪论
当我们研究腓立比书的时候,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没有遇到任何涉及批评学上的实际困难;一切享有盛誉的新约批评学者,都一致承认它的确是保罗所写的书信。我们对这事实是无庸置疑的。
{\Section:TopicID=110}腓立比
每当保罗考虑要去甚么地方传福音的时候,他总会以一个政略家的眼光研究清楚,然后作出决定。他选择的地方,非但本身具有重要性,而且是雄据该区的要塞。所以到了今天,昔日曾经是保罗传道的中心,仍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变成主要公路的据点或火车通道的接驳要点。腓立比最低限度有三方面足以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一)腓立比的毗邻地区昔日是有蕴藏金矿和银钱的;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Phoenicians)的湮远时代。虽然到了初期教会时代,这些矿穴的宝藏已经完全取尽,不过腓立比的确曾经是一个古代伟大的商镇。
(二)这个城市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创建的,所以这个城名叫腓立比。腓立比是建造在一个古城名叫‘奇里底斯’(Krenides)的遗址上。‘奇里底斯’解作‘井’或‘泉’。腓力在公元前三百八十六年创建腓立比,因为在欧洲,除了腓立比外,他再找不到任何一个险要的据点了。该区有连绵的山岭,把欧洲和亚洲隔开来,也就是把来往东西方向的通道阻隔了。但是这连串的山脉,刚好在腓立比这个地方中断,形成一条山间隘路,故此腓立比便掌握了从欧洲往亚洲通道的咽喉。这就是古代一场最壮烈的战没发生在腓立比的原因。昔日安东尼(Antony)在此处把布提斯(Brutus)与加斯亚斯(Cassius)打败,因而决定了整个罗马帝国的命运。
(三)不久之后,腓立比便取得罗马殖民地的尊严地位。罗马殖民地的设施制度,实在是使人诧异的。殖民地的含义,并不是指把文明伸展到世界上未开发的地方。设立殖民地是以建立军事重要力量作开始的。罗马政府有一种习惯,派遣那些身经百战而获得罗马公民籍的老练军人,驻防在军事险要的公路据点。通常每个殖民队伍由三百个这样的军人,携同家眷迁徙到这些遥远的边防地区作殖民。故此这些殖民要塞便形成整个罗马帝国道路系统的中心焦点。在军事上说,这些殖民地是可以互相迅速补给,藉此而增强军事防卫力量。设立殖民地的首要目的就是维持和平,并且在广阔的罗马帝国疆土中,据守这些战略重点。初时,这些殖民地只设在意大利,但后来随着国土伸展而陆续散布到全国每一角落。到了后期,罗马政府对那些竭诚尽忠罗马帝国的城市,统统给予殖民地的荣衔。
有殖民地的地方,就是罗马的缩影;而最大特色,就是当地人民以得着罗马公民资格为荣。他们说罗马人的语言;穿罗马人的衣服;守罗马人的习俗;他们的地方官员所用的衔头,与罗马一样;他们日常的礼义庆典,好像在罗马首府举行的一样。他们坚持自己是罗马人,而且抱定宗旨,不受当地的生活习惯所熏染。我们可以在使徒行传十六章廿,廿一节中,清楚听闻那些指控保罗和西拉的人,那种罗马人的骄傲语态:‘这些人原是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传我们罗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
保罗对腓立比教会说:‘你们是天国殖民地的公民。’(三20钦定本)正如一个罗马殖民地的公民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罗马人,因此腓立比的信徒无论处身在甚么社会当中,也绝不应该忘记自己是在这些殖民地中。人人都以罗马公民资格为荣,腓立比人当然也没有例外。
{\Section:TopicID=111}保罗与腓立比
保罗在第二次传道旅行(约主后五十二年)中,首次抵达腓立比。保罗在小亚西亚的特罗亚,在异象中看见一个马其顿人呼吁他前往协助他们,才决定坐船西往。他先在欧洲的尼亚波利着陆,然后前往腓立比。
保罗逗留在腓立比的故事是记载在使徒行传十六章中;整个故事是十分有趣的。内容集中在三个人的身上──吕底亚,是个卖紫色布的妇人;还有一个是精神错乱的女奴,被她的主人利用算命赚钱;另一个是罗马狱卒。他们是古代生活形态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们有不同的国籍。吕底亚是个亚洲人,而‘吕底亚’这字可能并不是人名,而是‘吕底亚的贵妇’的意思。那个女奴是一名土生的希腊人。那个狱卒是罗马公民。由是观之,整个罗马帝国都被呼召一起进入基督的教会。他们三个人不只国籍不同,而且社会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别。吕底亚贩卖紫色布,这是古代一种最昂贵的商品,故此她可以称得上是个富商巨贾。另一个女子是个女奴,因此在法律上,她简直不是一个人,而只能视作一件活的工具。那个狱卒是罗马公民,是罗马社会的主力,中产阶级人物;而当时的公务员大多数是由这个阶层里面的人担当的。这三个人代表了当时社会里上、中、下三种不同阶层。在圣经中,我们再找不到任何一段经文,能够把耶稣基督带给人类的信仰,如此优美的描述出来。
{\Section:TopicID=112}逼害
经过一场强暴的逼害和非法禁锢之后,保罗终于被逼离开腓立比。以后,腓立比教会也受到逼害;所以保罗说,腓立比人也分享了他的捆锁和辩明证实福音(一7)。保罗吩咐他们凡事不要怕敌人的恐吓,因为他们所抵受的,正是保罗从前所经历过,而现在正忍受着的苦楚(一28-30)。
{\Section:TopicID=113}真挚的友谊
保罗和腓立比教会建立的真挚友谊,其亲密程度,没有任何一个教会能够比拟的。保罗很自豪,他从来不需要从任何人或教会接受救济;他能够藉着双手,自食其力。他只肯从腓立比教会的信徒接受馈赠,就是当他离开腓立比不久,直抵帖撒罗尼迦之后,他们便把礼物送给保罗(四16)。后来保罗离开雅典,相继抵达哥林多,也只有腓立比信徒再次送东西给保罗,表示对他关心(林后十一9)。因此,保罗称呼他们是:‘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我的喜乐和在主里的冠冕。’(四1)
{\Section:TopicID=114}写信时的情景
当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他是被囚禁在罗马的监狱,他写这封信是有几个特定的目的。
(一)这是一封致谢的信。岁月如流,现在已经到了公元六十三或六十四年,腓立比信徒再次致送礼物给保罗(四10-11)。
(二)这封信是与以巴弗提有关的。腓立比信徒似乎不单只叫以巴弗提携带馈赠的礼物,并且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作保罗的侍仆。但是以巴弗提病例了。他患了思家病。以巴弗提现在也担心起来,因为他知道腓立比信徒正在为他担忧。现在保罗要把他送回去,但心里有一种不愉快的感受──恐怕腓立比的信徒会怀疑以巴弗提有辱使命,中途退出。所以保罗特地替他说些好话:‘你们要在主里欢欢乐乐的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因他为作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二29,30)保罗这样的做法是相当感动人的──他自己当时正系狱,而且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但他仍然想办法使以巴弗提容易向腓立比人交代。因为他这样被逼回家,是事前没法预料,并且也是逼于无奈的。保罗此举正显出基督徒谦厚态度的最高境界。
(三)这是一封鼓励的信──勉励他们面对试炼,必须鼓起余勇,不畏万难(一28-30)。
(四)这是一封呼吁合而为一的信。由于讨论到合一,引发出一篇描述耶稣基督舍己和谦卑的著名篇章(二1-11)。当时在腓立比教会中,有两个妇人互相争吵,因而危害了教会的和平气氛(四2);还有一些假教师,试图诱惑腓立比信徒偏离真理的道路(三2)。这封信是劝谕教会信徒保持团结合一的。
{\Section:TopicID=115}难题
我们在这里遇到一个难题。到了三章二节,书信的内容突然出现一个极不寻常的转变。在三章一节以前,一切语调都是和蔼宁静的,保罗好像要用极温和的笔调作结束;但突然间,完全没有任何预先警告,便冲口而出:‘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这些话根本与上文格格不相入。还有,三章一节的话,像是要结束一封信──保罗说:‘最后,弟兄们,你们要靠主喜乐。’他既然说了最后,竟然又重新加插新的内容!(不过,在讲道的时候,这种情形是常常发生的。)
由于这个语调上的变动,许多学者都以为我们现在所读的腓立比书并不是一封完整的信,而是由两封信合并而成。他们认为三章二节至四章三节是一封致谢和警告的信,是在以巴弗提抵达罗马不久后寄出的;而一章一节至三章一节,和四章四节至四章廿三节是后来写的,由以巴弗提返回家乡时,带回腓立比的。这种见解是极有可能的。我们也知道保罗不止写过一封信给腓立比,因为教父坡旅甲(Polycarp)在他致腓立比教会的函件中,曾提及保罗:‘当他不在你们中间的时候,他曾写过几封信(letters)给你们。’
{\Section:TopicID=116}解释
然而我们认为没有充分理由要把这封信看为两封不同的信。关于三章一节与三章二节的突然转变,我们可以从下列两个解释当中选择一个。
(一)正当保罗写这信的时候,突然传来腓立比教会最近的消息,报导他们出现了麻烦;于是他中,了原来的构思,立即处理那件事情。
(二)比较简单的一个解释就是腓立比书是一封个人的信件──私人信当然绝不会像一篇论文,用逻辑的结构写出来的。写私人书信的时候,想到甚么就写甚么;我们在纸上和朋友谈话,有些联想,我们彼此都明白说的是甚么。但别人读起来,可能不清楚讲些甚么。故此这种突然改变主题的情形,也会在任何一封私人信件中发生的。
{\Section:TopicID=117}一封可爱的信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腓立比书是保罗所有的书信中,最可爱的一封。这封信曾赢得两个名称,有人说它是描写优越事物的书信──这个形容是的确属实的;另外有人说它是一封喜乐的书信。事实上在这封信中,喜乐和应当喜乐的句子是重复出现的。保罗说:‘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保众虽然被困在狱中,他仍然引导他的朋友──并且包括我们在内──得着那没有人能够攫夺的喜乐。──《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