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福音齐心努力 1:27-30
(一)行事为人与福音相称,要同一心志站立的稳。1:27
●「行事为人」:原意是「過公民的生活」,这里把政治上的用语转到
教会身上,意思是要腓立比信徒過基督徒生活。
●「站立的稳」:原文是「站立」,但是此字在保罗书信出现的地方都有
「站稳」的意思。
●「同一心志」:原文直译为「在一個灵里」。这里的「灵」最简单直接
可解释为「人的灵」以致整句可以意译为「有同一的心
志」。
●「努力」:这里是指一队竞技者以整队的身份和形势为同一個目标而努
力。基本意义是指「参与比赛」。
●「所信的福音」:也可能」可以翻译成「福音的信仰」。
(二)这样的表现就显明上帝拣选你们。1:28
●「这」是证明:不怕敌人惊吓的表现。
(三)基督徒蒙恩不单是要信基督,还要为基督受苦,腓立比教会面对的争战
与保罗相同。 1:29-30
●「争战」:本指「竞技场」、「竞赛的地方」,后来指「竞赛」本身
,后又演变为指任何一种「斗争」。在保罗书信的含意是
指「有一股敌对的力量要去面对并与他抗衡」。
◎信基督与为基督受苦基本上都是上帝所赐的恩典或特权,而腓立比教
会所要面对的挑战与保罗基本上是没有两样的。所以要合一面对争战
。
二、效法基督达成合一的目标 2:1-11
(一)因为挑战大以及過去真实的属灵经验,所以要合一,使保罗的喜乐可以
满足。2:1-2
● 2:1 原文可以有两种译法,但是和合本的翻译是比较可取的一种。
●「在基督里若有甚么劝勉」:原文应該只是「在基督里的劝勉」,亦
即「在基督里」只连於「劝勉」,与以
下经验的无关。
●「劝勉」:原文为可解释为「恳求」、「安慰」、「劝勉」或「鼓励」
,后三者都可能为这里的意思。
●「爱心」:应該是指「基督对信徒的爱」。
●「圣灵有什么交通」:直译是「灵里的团契」,这里的「灵」应該是指
圣灵。
此句可以解释成「圣灵所造成的团契」和「信徒
与圣灵有团契」。而冯荫坤认为后者比较可能。
●「慈悲和怜悯」:「慈悲」与 1:8 的「心肠」一样,有「爱」的意
思。「怜悯」可以译为「同情」。这里应該是指基督
或上帝的慈爱怜悯。
●「意念相同」:是一般性的要信徒彼此「同心合意」。
●「爱心相同」:这里的爱是指「基督徒之间彼此的爱」。
●「有一样的心思」:直译是「灵在一起」,有「齐心」的意思。
●「有一样的意念」:「思想一致」。
◎此問句所预期的答案应該是正面的,腓立比教会体验過此四方面的经
历。而这四种属灵的经历是保罗对腓立比教会呼吁的基础。
(二)合一的达成方法。2:3-4
1.不可自私 2:3
2.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 2:3
●「贪图虚荣」:原文直译为「按著虚荣」。
3.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2:3
●「谦卑」:是指一种正确的自我评估,认识自己在上帝面前的渺小
与不完全,从而在与别人的关系上反映出这种评估来。
●「强」:「超越」或「优胜」的意思。
●「看别人比自己强」:意思是「把别人看为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更
配受尊敬和服事」。
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2:4
●「顾」:谨慎、留心。
(三)达成合一的关键:以基督的心为心 2:5-11
1.当以基督的心为心 2:5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直译是「你们要存著这样的意念
,也是(存)在耶稣基督里面的
」。
●「存....意念」:指一种思想与意志合一的态度,也可说是一种合
并理性与感性的行动。
◎合一的关键就是以基督的态度与行动为效法的对象。
2.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且与神同等,却虚己成为人 2:6-7
●「形像」与「他本有神的形像」:有三大类解释
a.将「形像」解释为「地位」或「状态」,於是整句的意义变成「
基督有神的形像」或是「在一种属神的状态中」。这种解释的缺
点是将「形像」解释为「地位」或「状态」在希腊文献中找不到
支持。
另有学者认为「形像」与「荣耀」或另一個译为「形像」的希腊
字( 林后 4:4 西 1:15 )相等,因此一些
学者认为保罗在此用创世记形容亚当的字眼来形容基督,就如亚
当是按上帝的形像与样式被造的,末后的亚当亦本有上帝的形像
。但是由上下文看来,「上帝的形像」和「奴仆的形像」是平行
相对的,所以「形像」如果等於「荣耀」那不是成了「奴仆的荣
耀」?用同样的理由,如果这里的意思是「基督本有上帝的形像
」,那「奴仆的形像」又是什么呢?另外,这里的「形像」在七
十士译本很少出现,而每次翻译的都是不同的希伯来字,而且这
些希伯来字在别处还不是翻译成此希腊字,所以说这里的「形像
」等同於「荣耀」或另一個翻译成「形像」的希腊字,其实没有
太多的语文学证据。另外,本段并没有清楚提及亚当,而且上下
文也不是非得用「首先的亚当和末后的亚当」解释不可,所以这
解释并不很合適。
b.以「创世记亚当的被造与犯罪为本段的背景来思考」, 认为这
里所说的基督不是指一位先在的基督,而是指在世为人与首先的
亚当相对的基督。按此了解, 2:6-7 被描写成相等於亚当在伊甸园
中的地位与他所做的抉择,既然如此,亚当并非一個先存的人物
,因此这里对基督的描写,也极可能没有「他是先在」的含意。
这类的解释非常依赖 2:6-7 必须按首個亚当的背景来解释的看法,
而这我们已经在a.中提出反对的理由,因此此说也不是很合適。
c.认为本具指基督拥有神的性质。此说可分为两大派别:
一说指出原文不是说基督「是」上帝的形像,而是说基督是「在
上帝的形像里」。这表示此语具有专门性的意义,是指一個范疇
,人站在其中且受其控制,如在一個立场中,最佳的翻译就是「
存在型态」。上帝的形像就是属神的存在型态,正如「奴仆的形
像」就是奴仆的存在型态。此说按诺斯底「属天的人」的神话背
景来解释本段,认为基督「与上帝平等」就像那「属天的人」是
与上帝平等一样。而这正是此说的弱点,因为诗所反应的思想世
界与該神话的思想世界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说把「形像」解为「性质」、「本质」,也有人认为具有上帝
的形像同時包括有份於上帝的本质,或者认为上帝的形像就是上
帝的本质及品格的表现。亦即认为本具指著基督的神性。
d.冯荫坤先生的看法:认为本句是指基督的神性,「形像」与「本
质」虽不相等,两者却是不能分割的。
「形像」一词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六次,在新约中另外出现一次
( 可 16:12 ),意思都是指可见的外表形状,可是蒲
草文献的证据显示,「形像」所指的形状,是真正的和完全地表
达其背后的实体的。一些同字根的字在新约的用法也支持这结论
。因此「形像」在「上帝的形像」一语中最合宜的解释是「真正
及完全地表达其背后的实体的形状」。而基督有上帝的形像的意
思,就是「基督是神」他的性质和上帝相同。
●「本有」:原文直译是「是在」,分词的「是」字在古典希腊文有
「按本性是」或「原本是」之意,不過后期的希腊文已
经减弱为相当於简单的「是」字。
●「与神同等」:原文有两种译法「以与上帝平等的形式存在」或「
与上帝平等」。原文在「与神同等」之前有冠词,
表示这里的「同等」,是上文已经提及的,由此可
见,这里的「与神同等」和上一句「有上帝的形像
」基本上是同一件事,是基督在成肉身以前就已经
有的状况。「有上帝的形像」指基督和上帝有相同
的性质,而「与神同等」指基督和上帝有平等的地
位、能力或功能。
●「强夺的」:此字有三大类、六种可能解释:
A.将此字看为具体名词
a1. 指一种必须紧握和保留著的享有物,基督不以「与上帝平等
的地位」为「必须紧握和保留著的享有物」。意思是他不「
坚持」或「牢牢抓住」此地位不放。
此说的弱点就是此字是否有「保留」之意,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上下文中的结构也与传统的「不....反而」的结构不太
一致。
另有学者保留此字的动词的「夺取」之意,而当具体名词用
。意思是基督认为他与上帝平等的地位,并非攫取得来之物。
a2.译为「却没有用力争取....」,此说认为「与上帝平等的地
位」并不是基督原来享有之物, 基督没有攫取此地位,乃是
藉著顺服与顺从,后来由父上帝领受了这地位。
此说把「上帝的形像」(基督本有)与「与上帝平等的地位」
(基督未有)看成是相对的,但由前幾個解释中可以看出,
两者基本上是同一件事,真正的对比是在第六节与第七节全
节之间,而不是在第六节之间。
B.将「以为强夺的」两字看为一种特殊语法。在此用法中「强夺的
」没有「攫取」的意思,而使指「可加利用以使自己得益的东西
」。因此此句意思是:虽然基督有与上帝平等的地位,但他没有
利用此点优势,好像利用跳板般使自己获得进一步的利益。赞同
此说的学者,有些认为「强夺的」一字有「幸运的发现」、「一
次鸿运」之意,有些则认为它的意思是「可加利用的东西」。
此说的主要問题是支持「以为强夺的」是一种特殊语法的证据薄
弱,所提出的证据结构或用字都与本句有差异。另外此字在非基
督教的文献上总是用於主动的意义上(即「攫取的行动」)(基
督教文献中出现的也与本段的解释有关),如果保罗是要表达被
动的意义,何不使用在七十士译本出现十七字的另一個字呢?
C.坚持「强夺的」应按其主动的意思(即「攫取的行动」)来解释
。
c1.「强夺的」意思是「被提」,因为同字根的字在新约中都是解
释为「被提」。按此解释,本段的主旨在於说明基督拒绝利用
他的神性作为容易的逃避之法―他拒绝被提離開人生的一切苦
难,反而接受作人的一切命运。
但是「被提」是神秘经历的词语,指適用於比上帝低等的人被
提到比他原有的较高的地位,而不適用於与上帝平等的基督身
上。
另有学者认为「被提」是指基督在世時的经历,因此把本句翻
译为「与上帝平等并不等於被提」,就是说基督在受试炼時,
没有接受上帝的干预。此说的困难,在於所指的若只是地上的
基督,他怎能被称为「与上帝平等的」呢?
c2.把「强夺的」纯粹解为「攫夺的行动」,本句的意思就是:「
基督并不认为『他与上帝平等』等於『攫夺』」。换言之,对
基督来说,「与上帝同等」的意义不在於「取得」,而是在於
「施予」直至「放弃一切」。基督这样「倒空自己」,不仅反
映他对自己与上帝有平等地位的了解,更是显示了那個平等的
地位。
此说的弱点,就是他把第六、七两节连起来解释,或者可说是
是用第七节解释第六节。但第六、七节之间有一强烈的对比存
在,因此必须分開来解释。
c3.把「强夺的」解释为「攫夺的行动」,而本句的意思是「基督
并不认为,他与上帝平等是一种攫取或强夺的行动,因为那根
本是他的权利。按照这种解释,本句强调的是基督的神性。而
「他本有神的形像」提出本句的基础,由於基督有上帝的形像
,因此他不认为他与上帝平等是一种强夺的行动。因此此段真
正的对比是第六节和第七节全节。此种解释法应該是最合適的
解释法。
●「反倒虚己」:原文直译是「可是(他把)自己倒空」,特别强调
「自己」。表达基督虚己的行动完全是「自願的」
。
●「虚己」:这动词在新约中出现四次,每次都是隐喻的用法,而同字
根的形容词则有四次字面意义,十二次隐喻说法。由此可
知此字在保罗书信中大部份是「隐喻用法」。所以在这里
我们就不一定要把此字解释成「字面意义」。
此字一般有四类解释:
A.将「虚己」看为总括耶稣在世上的态度,而与道成肉身的举动无关
。有人把这论点更具体的解释成耶稣拒绝作一個政治性的弥赛亚,
而选择作一個无保护的先知。也有人将「虚己」解释为基督向其同
胞认同。
B.认为「虚己」指耶稣的「死亡」。有人认为「虚己」必须根据
赛 53:12|「他将命倾倒以至於死」这话去了解。
然而以赛亚书中「倾倒」一字,即使与「命」字连用,也不一定要
解释成「死亡」,我们会清楚在文句中看到「死亡」的意思,是因
为其中有「以至於死」的字眼。但在腓立比书中,「死亡」的字眼
不是紧接出现,而是到第八节才出现,因此如果不把第八节的思想
提到第七节来解释,「倒空自己」(虚己)便不能解释为「死亡」
。
另外A、B两种论点都把「虚己」当成是「自甘卑微」,而这与上下
文并不协调。
C.把「虚己」看为基督成肉身前的态度,此派学者的意见是圣经没有
把为人的状态描写成「奴役」,因此「取了奴仆的形像」并不是指
「道成肉身」,而是指基督成肉身前已有奴仆的顺服态度。然而此
处文体与上下文的情况并不太容许如此的区分。
D. 「虚己」指「道成肉身」的事实, 这是一般传统的看法,也是今
天最被普遍接受的解释,不過这类的思想还可以分成三种形式。
d1.十九世纪盛行「基督虚己论」,认为「倒空自己」是指基督成为
肉身時,就倒空了他至少一部份的神性,或者把他是神的属性收
回。使这些属性从实在的存在状态变为潜伏的存在型态。但是这
里经文的解释而言,并没有说明究竟倒空的是什么,这样的说法
不過是臆測。(冯荫坤先生的书中,对此说法更是评价不高,有
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参考他的腓立比书注释)
d2.有人认为基督虚己時放弃的是他原有的「上帝形像」、「与上帝
平等的地位」,以及属神的庄严威荣等。他们认为基督所放弃的
东西不涉及他的神性或「神的属性」,只涉及一些较外在的东西
。不過一方面「上帝的形像」是指神性,一方面经文没有提供任
何证据,这样的解释可能流於臆測。
d3.「倒空自己」可以是一种隐喻的说法,指基督无保留的舍己为人
。至於基督倒空自己的方式,可由以下的分词来解释,意思就是
基督藉著「取了奴仆的形像」来倒空自己。换句话说,这种说法
认为耶稣一面取了奴仆的形像,一面仍保留他原有的「上帝的形
像」。此说应該是最合宜的说法。
●「奴仆的形像」:对比於基督原有和后来拥有的威荣,取了奴仆形像
指基督成肉身后那种毫无能力、毫无地位的状况。
●「样式」:并不表示基督与其他人「完全一致」,「样式」一词表达
了某种程度的相似,但也暗示了某种程度的差异。
3.而且还顺服到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8
●「样子」:是指人的外貌,带有「不稳定、可改变」的含意。
●「自己卑微」:直译是「自己谦卑」。
4.因此上帝将耶稣升高,使所有的权势都在耶稣之下,使荣耀归於神。
2:9-11
●「升高」:是指「复活」和「升天」。
●「升为至高」:直译为「升高超越....」。但「超越」这前置词有
极级性的意思而非比较性的意思,所以应該翻译为
「升为至高」。
●「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一個统治者就职時,会获得一個
新的名号,并且受到他的臣民的
欢呼拥戴。这個名可能是「主」
,也有可能是按照普通希伯来意
思,不是指一個明确的名字,而
是指职位、阶级、尊荣(地位)
。这里描写基督被提升到最高的
尊荣地位。
●「叫」一切在天上的....:「目的是」。意思是上帝将耶稣升为至
高,并赐给他超過万有的职分的目的是
要叫万物在耶稣面前屈膝。
●耶稣的「名」:不是「耶稣」,而是前面所提那超越万有的「名」。
◎合一的关键,就是以耶稣的态度与行动为效法的对象,他本有上帝的
本质,甚至以自己与上帝平等,也不是什么僭越過分的举动。然而他
却倒空自己,取了人的样子。有了人的样子之后,更自己谦卑,存心
顺服上帝的旨意,以至於死亡,而且是死在残酷羞辱的十字架上。
所以,上帝将耶稣升为至高,给他一個超越万有之上的职分,叫一切
的被造物都因耶稣的职分屈膝,并承认耶稣「主」的地位,让荣耀归
给父上帝。
三、坚持到底,表现生命之道 2:12-18
(一)腓立比教会的弟兄们既然常常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功夫
。2:12
●「这样看来」:原文有带出结论的意思,可以翻译为「因此,既是这
样」。
●「是顺服的」:原文是過去時态,指保罗跟腓立比信徒在一起的時候
。
●「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直译是「如今我不在你
们中间,更加」。原文并无「更是顺服的」,而「更加」应該是连於
下一句「作成自己的救恩」。亦即整句的意思是「你们不要只有我在
的時候才努力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就是我现在不在,也更要恐惧战
兢,作成你们得救功夫」。
●「恐惧战兢」:并非出於奴役性的恐惧,而是一种健康严肃的谨慎。
是一种敬畏上帝并顺服其旨意的态度,一种因认识要
在基督台前交帐而生出来的严肃責任感。
●「得救的功夫」:原文无「功夫」一词。应該是指末日的得救。
●「作成」:「成就」、「完成」、「努力作成」、「引致」。
◎因为上文提到耶稣顺服的榜样,这里便带出基督徒应該顺服上帝到底
的教导。
◎此处应該不是说得救要靠人自己的努力,而是说引致信徒至终得救的
道路,是一条坚守信仰、顺服主旨、過圣洁生活的道路。意思就是基
督徒有責任在信仰上坚持到底(当然,救恩始终是上帝所赐)。
(二)因为立志行事都是上帝的工作,为要成就他的美意。2:13
●「运行」:运作、运用动力,或赋予动力。
●「立志」:願意、定义,一种肯定的意旨和决心。
◎为何要恐惧战兢努力呢?因为救恩的起源是上帝的工作,并有特殊的
目的,所以我们要恐惧战兢。
(三)所行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得自己可以在此世代作上帝无瑕疵的儿女,
显在黑暗的世代好像明光照耀,持守生命之道。 2:14-16
●「诚实无伪」:亦可翻译为「纯真无邪」,指内在品格的本质,此词
有「不含杂质」的意思,指信徒内心不应掺杂著任何
邪恶和诡诈。
●「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直译是「你们显在其中好像
光体在宇宙中」。
●「表明」:原文是「坚守」或「持守」。
●「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意即「持守生命之道」。
(四)目的是让保罗可以在基督的日子夸自己没有徒劳。 2:16
(五)保罗以腓立比信徒的信心为祭物,保罗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是喜乐,
并且腓立比教会也要一同喜乐。 2:17-18
●「浇奠」:原文時态是「事实语气现在時态」,表示保罗认为这件事
情是极有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