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
信心愛心相增長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二:—三:
在前兩章我們有討論過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情形,使徒保羅在信中對該教會確實是讚譽有加,特別是該教會在信心、愛心和對耶穌基督再臨的盼望上,確實建立了美好的見證。使徒保羅也在信中特別提起過去的日子在他們當中怎樣工作的情景,他之所以要提起這些,並不是在邀功,這並不是使徒保羅的習慣,而是因為有人喜歡在使徒保羅離開所建立的福音基地之後,隨即就想盡辦法要破壞他和其他同工用心血所付出的工作成果,因此,他特別提起在各地傳福音的基本態度,以及讓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重新回想他們過去在一起分享福音信息的情景。
在提到過去大家相聚在一起的時候,使徒保羅特別談到他和西拉並沒有因為大家對他們好,就只說大家喜歡聽的話,或是想要從大家的身上得到甚麼利益,沒有,他們從來沒有存著這樣的念頭。他說為了要表明愛大家,甚至是連生命也願意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們。他提到在帖撒羅尼迦的時候,他和西拉幾乎沒有甚麼休息,他自己擁有生活技能(織帳棚,參考使徒行傳十八:),他就是靠這工作養活自己,直到有教會全力支持他時,他就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參考使徒行傳十八:,哥林多後書十一:),他是不停地為傳福音而拼了所有力量。
而最使使徒保羅感到安慰的,乃是他看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成長,確實是有了明顯的成果。這對獻身傳道者來說,可說是最大的安慰,也是傳道者最喜歡看到的一件事,就是看到過去或現在所牧養的教會在成長,特別是在信仰的根基上有美好的長進。
說到成長,一般人喜歡從兩個方面來看,其一就是信徒的奉獻越來越多,另一就是參加聚會的人數也持續增加。但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欣慰並不是在這方面而已,更重要的是在他們遇到迫害時,信徒的信心非常堅定,一點也不受動搖,這才是他真正感到欣慰的地方。
我們今天要怎樣看教會的成長?如果說奉獻,應該想到這是跟整個大環境有密切關係,不一定是信徒在信仰品質上的成長。因為今天台灣社會已經和三、四十年前的經濟狀況差距很多,奉獻越來越多,並不是甚麼特別稀奇的事。如果說參加主日禮拜的人數有成長,這固然是可喜的事,但不要疏忽有些地方成長是環境形成的,並不是教會有甚麼見證,或是奮力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有美好的腳跡。例如新工業區的開發,使許多人力湧進教會所在的地區。或是有了新的大學設立,青年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教會來。有的地方成為新社區,信徒從外地搬遷進來的很多等等,這些都是參加聚會人數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當然,如果有了上述這些條件,教會卻還是沒有成長的話,這樣的教會就很悲哀了。而有了上述的條件背景,教會成長起來,在成長的意義上,並不能說出有甚麼值得安慰或特別之處,這一點是應該要注意的。使徒保羅重視的,都不是這些,而是在教會遇到迫害時,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還是照樣持續不停地聚會,絲毫不受影響,並且在信仰上有明確的態度,並沒有因為別人進入教會亂講話,而影響到他們在愛心、信心等信仰諸事上的成長。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信仰功課。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開始討論到帖撒羅尼迦教會在信仰上的問題,也可說帖撒羅尼迦書信中最中心的主題,就是有關耶穌基督再臨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也談到他很想再回去帖撒羅尼迦教會訪問。其實,不僅是對帖撒羅尼迦教會如此,對哥林多、羅馬等教會他都表明了這種渴望的態度(參考哥林多前書十六:—,羅馬書十五:—)。主要目的在於關心該教會所遇到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二章十七至二十節:
弟兄姊妹們,我們跟你們暫時分離,不過是身體的分離,我們的心並沒有離開過你們。我們非常想念你們,迫切盼望再見到你們!我們很想再到你們那裏去。我—保羅不只一次想回去探望你們,可是撒但阻撓了我們。你們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喜樂。在我們的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所要誇耀的冠冕不正是你們嗎?你們的確是我們的光榮和喜樂!
從第二章七至八節、十一節等處經文提到,使徒保羅說他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愛,有如母親在乳養兒女、父親在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即使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也願意。在這濃厚的親情之下,不用說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即使是一般人也常會因工作的需要必須分開,也只是肉體上的分離,心是連結在一起的。這是我們可以體會得出來的心境。
第十七節的「分離」,這個詞含有「孤立」的意思。使徒保羅讓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知道,他不是要讓他們孤立無援,他的心還是迫切渴望前往該教會,與他們在一起。
為甚麼會提到帖撒羅尼迦教會如同「孤立」無伴的「孤兒」一般?原因就是在第二章十四節所提到的,該教會正受到嚴厲的迫害。使徒保羅提醒該教會,他們的「孤立」,並不是長久的,只不過是暫時性的。這是因為他一再在思考怎樣回去他們當中,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第十八節,使徒保羅提到他不只一次想要回去,而是多次,但卻沒有成功。這裏並沒有說明不能成行的原因。但如果從使徒行傳第十七章九節,帖撒羅尼迦城的因猶太人騷動之後,羅馬地方官逮捕了耶孫和幾位信徒。後來命令耶孫等人「繳款具保」之後釋放他們。很可能這次的「具保」條件之一,就是使徒保羅必須離開該城,且不准再讓他回來。不過也有另一種傳說,說使徒保羅病了,所以不能回去。真正的原因並不清楚。
第十九開始切入一個重要的主題:主耶穌再來。在這兩封書信重複提到這個問題,可見使徒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主要目的並不是在其它的事,而是要跟他們討論有關這方面的信仰認知。這也是使徒保羅寫書信的主要目的,不是在談那些生活上的吃、喝、住、穿等事情,而是會談到更重要的信仰問題。
這裏所用的「再臨」這個詞,在希臘文是「parousia」,是指一個君王來訪之意。如果以今天的說法,就像是一個國王或是說總統來訪一樣,而且用於再次來訪問。因此,這個「parousia」並不隨意用在個人之間的往訪,而是專用在君王、統治者、領袖的身上。耶穌基督就是君王,這是聖經給我們的認識。
再者,使徒保羅稱讚帖撒羅尼迦教會乃是他們工作成果的「希望」、「喜樂」、「冠冕」,他是指該教會的信徒,在受到迫害時,並沒有放棄信仰,也因為對該教會存著極高的盼望,知道該教會可以成為傳福音很好的基地。在第一章八節提到福音能向整個希臘地區傳開,就是以帖撒羅尼迦教會當作基地。使徒保羅相信,只要該教會能穩住,福音的事工就可以持續擴展到整個希臘。對使徒保羅來說,他一直認為能將福音傳開,就是生命最大的喜樂,因為他認為生命中最大的負債,就是福音的債務,這也是他說若是「不傳福音就有禍了」的原因(參考哥林多前書九:)。
「冠冕」,並不是國王頭上所戴的王冠(diadema),而是指在競技場上比賽得勝者頭上所戴的花冠(stephanous)。
使徒保羅在這一節的意思是說:當耶穌基督再臨到的時候,他不會空手見耶穌基督,而是會雙手捧著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成果呈現在耶穌基督的面前。該教會的成果,等於使徒保羅等同工們頭上的冠冕一樣的耀眼,也是他們最大的榮耀。
第三章一至五節:
所以,我們不能再等下去,終於決定繼續留在雅典,而派我們的弟兄提摩太到你們那裏去;他是我們為上帝傳揚基督福音的同工。我們派他去的目的是要堅固和幫助你們的信心,使你們當中不會有人因受迫害而退縮。你們知道,這迫害也是我們所必須經歷的。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已經預先告訴你們關於我們將受迫害的事。現在所發生的跟預料的正相符;這是你們所知道的。因此,我才派提摩太去;我不能再等了。我派他去,為要知道你們的信心到底怎樣。我不相信魔鬼已經誘惑了你們,而我們的工作落了空!
由於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積極關懷,使徒保羅認為連多延遲一刻也不能等待,這種心境通常都是只在相當親密的朋友才會有的現象。而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感情,使徒保羅表現出來的,乃是如同一位母親看到正在撫育的兒子遇到問題時,迫不急待地想要與兒子分擔所遇到的困難一樣。但因為他無法立刻抽身前往,因此,使徒保羅說他派提摩太去,而他需要繼續留在雅典。
從使徒行傳第十七章一至十五節的記載,使徒保羅到帖撒羅尼迦城離開之後,前往庇哩亞傳福音,但有些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知道之後,還特地派人去當地搗亂,騷擾煽動群眾,信徒們為了保護使徒保羅的安全,趕緊送他前往雅典,留下西拉和提摩太在庇哩亞。很可能在他要離開庇哩亞的時候,再次吩咐提摩太回去帖撒羅尼迦教會訪問,看看後來實際發展的狀況。使徒保羅還特別交代提摩太,要他在結束帖撒羅尼迦的訪問之後,趕快到雅典跟他會合。但提摩太好像在帖撒羅尼迦教會停留的時間比預期的還要長,後來他們並不是在雅典會合,而是當使徒保羅到哥林多城的時候,提摩太與西拉才來這城與他相會(參考使徒行傳十八:)。
提摩太,他是使徒保羅最好的伙伴,甚至被使徒保羅稱之為「信仰上的真兒子」(參考提摩太前書一:)。
使徒保羅說派提摩太去,目的是為了要堅定他們的信心,使他們不至於「退縮」。這個「退縮」的詞,也是指「動搖」之意。這個詞,當時的人通常都是用來形容狗尾巴搖來搖去的狀態。使徒保羅很清楚知道,在他離開帖撒羅尼迦教會之後,隨即有猶太人前去搗亂信徒的信仰,並且在迫害的前提之下,能夠放棄信仰馬上就可解除受迫害的威脅,使有些信徒開始對信仰有了搖擺不定的態度產生。他告訴大家,經歷迫害,乃是信仰成長過程中必定會遇到的事。
第五節,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有相當高的期待和信心,他不相信他和西拉等人在該教會的事工會經不起迫害的考驗。使徒保羅會有這樣的說法,當然是和他拼命傳福音的態度有關。一個傳道者如果用生命的力量傳福音,即使在最艱困的地方,也會有美好的果實出現。我想起咱教會在關懷的「活水泉」教會,那是一間專門在關心台北市流浪漢而開設的教會。想想看,怎樣才能向流浪漢傳福音?而且可以期待有結果出現?這是我們過去想都無法想像得到的事。但現在,我們看到該教會經過十五年的努力,目前已經有了十個受洗信徒,其中一個已經戒酒。不要小看一個,這個戒酒的信徒就是最美好的果實。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現在已經有四個專任傳道者投入福音事工,我們得到的是一粒真實的果實。
第六至十節:
現在,提摩太已經從你們那裏回來了;他帶來有關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他說你們常常在想念我們,迫切希望見到我們,正像我們迫切希望見到你們一樣。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們在一切患難困苦中,因著你們的信心而得到鼓勵。如果你們對主有堅定的信心,我們現在可真的是在喘氣了。我們可以為你們感謝上帝。我們感謝他,因為你們使我們在他面前得到喜樂。我們日夜向他懇切祈求,讓我們能夠親自去看你們,來補足你們在信心上的需要。
第六節提到提摩太回來,也帶來帖撒羅尼迦教會美好見證的好消息,這讓使徒保羅相當欣慰。在這一節,使徒保羅特別提起提摩太帶回來該教會在「信心和愛心」上有好消息,意思就是他們雖然受到迫害,但卻沒有影響到他們對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救恩的信心,也在信徒之間彼此相愛、扶持的信仰功課上,有落實出來。這跟使徒保羅原先在他們那兒傳福音時,該教會信徒的表現相同(參考一:)。另一方面,讓使徒保羅感到安慰的,是該教會對使徒保羅並沒有受到許多謠言的影響,他們還是和過去一樣,紀念著過去在他們當中傳福音的同工,這當然除了使徒保羅之外,還有西拉等人。
第七至九節,這三節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關懷,確實是真情流露。他不只是鼓勵信徒的傳道者,也是會分享信徒對他關懷的傳道者。所以他說帖撒羅尼迦教會在信仰上的見證,使他也得到鼓勵。傳福音者得到最大的鼓勵,就是信徒們在信仰上有明顯的成長,而在最困境的時空中,不會改變信仰態度。
可能因為迫害越來越嚴重,且搗亂事件的傳聞不斷,使徒保羅形容他幾乎快要喘不過氣來,緊張或是急得快要死去。這就幫助我們了解使徒保羅人雖然在雅典,還持續不斷地在關心帖撒羅尼迦教會遇到的困境,又因為在雅典卻等不到提摩太,因此,心裏更急。直到他到了哥林多時,提摩太過去會合之後,那時候才得到明確的消息,加上提摩太帶來的消息是正面的,因此,才使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為此,使徒保羅說第一件要感謝的事,就是感謝上帝。因為面對苦難的衝擊、迫害的來臨,若不是有上帝的帶領,要走過這樣艱辛的路段確實不容易。
第十節,使徒保羅再次表示很希望去帖撒羅尼迦探望他們,並且在日夜祈禱中為此事獻上祈禱,這實在是很令人感動的事。可見使徒保羅對該教會有一份很深的感情。但我們要注意的,使徒保羅不是要回去渡假,也不是要去那兒享受他們美好佳餚的招待,而是要去「補足」他們的信心。這裏所謂的「補足」,意思是指要提升、加強。這必定和提摩太帶回來的消息有關,使徒保羅聽了提摩太的報告之後,發覺應該再次強化該教會信徒在信仰的造就。
第十一至十三節:
願上帝—我們的天父,和我們的主耶穌親自開路,讓我們能夠到你們那裏去!願主使你們有彼此相愛和愛人類的心,並且日益增長,正像我們熱切地愛你們一樣。這樣,他會使你們心志堅定,在我們的主耶穌和他的信徒們來臨的時候,能夠在我們的父上帝面前聖潔,沒有缺點。
這段經文讀起來,隨即會想到這是一封書信的結束才有的句型。這樣,很可能這第一封書信就是到此結束。但從第四章開始,似乎又接上了另一封書信。這種類型的書信也出現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參考哥林多前書九:)。
第十一節,由於使徒保羅一再期盼能回去帖撒羅尼迦教會訪問,卻一再遇到阻撓,因此,在這裏用「願上帝—我們的天父,和我們的主耶穌」這樣的句子,也有意思要表明和人的力量有區別;猶太人一再阻撓他,但他祈求上帝和耶穌基督的幫助,使他的訪視計劃能夠成功。不過我們知道,他雖然這樣祈求,並沒有得到上帝的應許,因為在使徒行傳或是其它書信中,我們看不到使徒保羅有再次回去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記錄。
第十二節,使徒保羅特別祝福帖撒羅尼迦教會在愛心上會更成長,不僅是在彼此相愛的信仰功課上,更在愛人類的心。如果我們將這節經文比較一下第四章九至十節所寫的:「關於彼此相愛的事,我用不著寫信跟你們討論;上帝已經教導你們怎樣彼此相愛,而你們也照著這教導對待全馬其頓所有的信徒。」這幫助我們了解,帖撒羅尼迦教會不僅信徒彼此之間會互相疼愛,而且還會幫助所有馬其頓教會的需要,這就是使徒保羅所稱讚他們的地方。
第十三節,「心志堅定」,這是指信心不會動搖。在前面已經說過,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帶回來的消息,正好說明了該教會信徒確實在信心的功課上有很好的成果。使徒保羅強調只有這樣的成果,才能在「主耶穌和他的信徒來臨的時候」,成為「聖潔,沒有缺點」的果實奉獻在上帝面前。
這裏有幾點要特別注意的:
一是特別在這地方提到「主耶穌和他的信徒們來臨」,跟其它地方只提到「主耶穌再臨」,這裏是多出了「和他的信徒們」。很顯然的,這句話的觀念和猶太人對末日來臨的觀念很相似,那就是在末日審判時刻一到,上帝會和祂身邊的眾天使一起降臨審判世界。耶穌基督在談到末日審判時,也說這樣的話:「在人子作王、天使跟他一起來臨的時候,他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馬太福音廿五:)如果再比較一下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一章七節寫的:「他要使你們這些受苦的人跟我們一同得到釋放。主耶穌和他大能的天使從天上顯現在火燄中的時候,上帝就要執行這一件事。」這樣,我們可以明白,這裏提到耶穌基督的信徒死後就是與耶穌基督同復活、同在一起。因此,當主耶穌再臨的時候,他們也會跟著耶穌基督一起來臨。
二是真正有信心的人,會成為聖潔、沒有缺點的人。這裏所謂的「聖潔、沒有缺點」,並不是說一個人成為「聖人」一般,都不會犯錯,或是沒有任何罪惡。而是說把自己遠離罪惡,不再過犯罪的生活,並且是和沒有信耶穌基督的人,對生命的價值觀、生命的態度有區別。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有這樣的話:「所以,弟兄姊妹們,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我勸你們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他,蒙他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他的旨意,知道甚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羅馬書十二:—)這幫助我們清楚知道,所謂「聖潔、沒有缺點」意思是指像要獻在祭壇上的祭品一樣,不要有缺陷的,要最好的。對,基督徒就是把自己當作是最好的禮物要奉獻給上帝。
三是能夠站在上帝面前。聖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末日審判者就是上帝。無論是誰,我們每個人都要接受上帝的審判,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例外。因此,身為一個忠實的基督徒,不必害怕世上的審判者,因為他們最多只能責罰人的肉體,但卻對人的生命無法主宰。這也就是耶穌基督所說的:「朋友們,我告訴你們,那只能殺害肉體,卻不能進一步傷害你們的,不用害怕。我要指示你們該怕的是誰:你們要怕那位奪走人的生命以後,又有權把他投入地獄的上帝。是的,我告訴你們,應該懼怕的就是他!」(路加福音十二:—)
那些到帖撒羅尼迦教會去搗亂的猶太人,經常威脅要把他們告進羅馬官府去,使他們害怕會受到羅馬統治者的迫害。使徒保羅就是在提醒他們,不需要害怕站在世上官員的面前,應該要擔心的是用甚麼成果站在上帝面前?身為一個基督徒可以交出甚麼給上帝作為審判的依據?這一點才是思考的重點。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只有愛心和信心相互成長的教會,才是有美好見證的教會。
我們看到從開始,使徒保羅就一再稱讚帖撒羅尼迦教會將信仰落實在愛心、信心,和盼望上,可說是一間有「信、望、愛」顯示出來的教會。現在,他又進一步地從提摩太知道該教會在愛心和信心上有好的見證,於是他繼續勉勵信徒們要讓愛心和信心同時成長起來。使徒保羅這樣的說法並不是說該教會在這方面還不夠,而是使徒保羅要他們持續不斷地進步、再進步。有進步的教會不會停留在某一個階段,也不會因為有了某種成果出現,就滿足,然後守著不放。不是這樣,而是會努力、繼續努力,就像使徒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信徒所說的話:
「這不是說我已經成功,或已經完全了。我繼續奔跑,只求贏得那獎賞;其實,為要使我達到這目標,基督耶穌已經先贏得了我。弟兄姊妹們,我並不認為我已經贏得了這獎賞;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我向著目標直奔,為要得到獎賞;這獎賞就是屬天的新生命,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呼召我去領受的。」(腓立比書三:—)
想想看使徒保羅這段話,如果他都自稱還沒有達到目標—天上的獎賞,而是一直朝向該目標,為的是希望有這麼一天能夠贏得這份來自天上的獎賞。那何況是我們呢?豈不是距離更遠?沒錯,如果我們比較一下使徒保羅的信仰態度,我們確實差距太遠。這也就是為甚麼他會持續鼓勵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要在信仰的美好果實上,也就是在信心、愛心上持續不斷地相互成長之因。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稱讚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不但彼此相愛,還會將這份在基督耶穌裏的愛,擴散到整個馬其頓地區,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當時的帖撒羅尼迦教會並不是甚麼大型教會,也不會像我們今天的大多數的教會那樣有規模,人數超過一百五十人的教會不但多,奉獻的錢也不少。使徒保羅草創基督徒聚會的時候,根本還談不上所謂的「教會」,正確的說法是一個小小的信仰團契而已。他們聚會的地方也不過是家裏客廳、餐廳罷了。但他們卻在分享的愛心上很有見證,他們奉獻金錢幫助福音事工,也幫助那些有生活欠缺的人。
一間有愛心的教會,也可以說是一間有信心的教會,因為信心和愛心是分不開的。越有信心的教會,也是在愛心上越有見證的教會。
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這方面顯然落後了帖撒羅尼迦教會甚多,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曾在一九七○年代展現了信心,不怕政府的騷擾、施壓,甚至沒收聖經、製造紛爭等許多迫害,但那並不是真正的信心,而只是短暫的。因為真正有信心的教會,必定在對軟弱者的愛,伸出援手絕不會手軟。我反倒覺得韓國教會在一九五○年代韓戰期間確實見證了他們在愛心和信心的事蹟。韓戰一開始,北韓多達三、四百萬的難民湧入南韓,當時的基督教會都把大門敞開了,接納難民進入教會避難。信徒們踴躍提供許多日常用品和食物,直到食物都吃完了,然後大家一起挨餓,沒有人發出怨言,他們只知道怎樣分享上帝的愛。他們用信心祈禱上帝的幫助,以「禁食祈禱」的方式度過戰爭初期缺乏糧食的苦難。
這樣長達半年的時間,當聯合國通過幫助南韓抵抗由中國與蘇聯支持的北韓軍隊時,大批戰爭物資湧入救助,解除了韓國人民和北韓難民飢餓的威脅。也因為這樣,韓國教會因經歷了分擔苦難的愛心,以及用堅定的信心相信上帝的救助,戰後的韓國教會成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教會,也是基督徒成長人數最快、最多的教會。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愛心、信心說明了他們在福音事工上有了成果,這是我們教會可以學習的功課。
二、耶穌基督會隨時再臨在那些信靠他帶領的人的身上。
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提起基督耶穌再臨的時候,他的身邊會有已經去世的信徒們陪伴著來臨。這該是多麼令人欣慕的一個景象啊!
我們知道舊約聖經在談到末日來臨時,就是指上帝審判的日子來到的時刻,先知的文獻中對這一天描述很多。在新約聖經中,則是以耶穌基督再臨來說明末日來到,而那日也是上帝審判的日子。對於耶穌基督再臨的事,使徒保羅給我們帶來兩個重要的信息:
其一是耶穌基督再臨會帶著他的信徒們一起來臨。這樣說,帶給我們很大的安慰與鼓勵,因為我們就是耶穌基督的信徒,我們都是屬於耶穌基督再臨時刻的信徒。換句話說,我們有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庇護者,可以分享上帝拯救恩典的榮耀。因為耶穌基督再臨,就是審判的日子,在那審判的時刻,我們可以站在耶穌基督的身邊,這該是多麼令人興奮和榮耀的事啊!
其二是我們必須是個分別為聖的信徒,才能坦然無懼地與耶穌基督同再臨。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身為一個基督徒在生活和工作應該努力的方向。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所謂「分別為聖」,就是讓我們因著信仰,與今天的社會大眾有區隔,這種區隔不是別的,乃是對生命的價值觀、生命的態度有區別。使徒保羅要羅馬教會信徒要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參考羅馬書十二:),這句話也可以為「分別為聖」下了最好的註釋。
沒有「分別為聖」,我們就無法與耶穌基督同享復活的恩典,沒有復活,就沒有再臨。而當我們確實有「分別為聖」的生命態度時,也就可以坦然無懼地面對上帝的審判了。
(講於二○○三年七月廿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