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
中國人對死亡有許多避諱,甚至對於會引起死亡聯想的事情都很小心地處理。在台灣大部份醫院三樓的上面是五樓,不然就是把四樓專門做為行政辦公室用,不用來當病房或診間手術房。關於死亡的說法也是不直接表述,用替代性的說法講這件事,例如往生、老去、回家,去蘇州賣鴨蛋。這些替代性的說法有些是具有宗教意義的,例如「往生」表達了佛教對死亡的看法,「往生」的意思就是「前往轉生」的意思,這就是指輪迴這件事說的,佛教相信生命必須經歷一個生死不斷循環的系統,如果修行好的話可能可以脫離這個沒完沒了的輪迴,進入到涅盤的境界。
也有一些死亡的替代性說法,是出自於處理死者的過程,例如「去蘇州賣鴨蛋」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果你去大陸蘇州問當地人,為什麼死掉叫做「去蘇州賣鴨蛋」,你絕對不會得到答案的。因為這句話是從台語的口誤產生出來的,在以前台灣的掃墓習俗中,有些人在先人的墳前祭拜以後,把一些冥紙用石塊壓在墓碑上,另外把鴨蛋殼撒在墳墓隆起的土丘上,「土丘」台語念起有點像國語的「蘇州」,於是「土丘要鴨蛋」變成了「蘇州賣鴨蛋」。另外有人把死亡叫做「老去」、「回家」、「百歲之後」,都是要把對死亡的恐懼淡化,用比較間接的方式描述可怕的死亡。
基督徒對死亡的說法,常常用「睡了」代替「死了」,因為聖經裡面常常用「睡了」代表死去。耶穌有兩次把被人認為已經死去的人說,他們是「睡著了」,一次是馬大和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耶穌在約旦河外傳道,有人來通知他拉撒路生病得很嚴重,請耶穌趕快去看看他,但耶穌在那個地方繼續逗留了兩天,然後跟他的門徒說,拉撒路睡了,我們去叫醒他。這些門徒原本不明白耶穌所說的睡了,就是指死了,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拉撒路那個時候死了。當耶穌和門徒到了伯大尼,拉撒路已經放在墳墓裡面有四天的時間了,在猶太人的習俗來說,人死去的當天就必須埋葬,所以拉撒路已經死去四天了,耶穌到了以後,就把拉撒路從墳墓裡面叫出來,也就是叫他從死裡復活過來。這件事記載在約翰福音十一章。
第二件耶穌叫人從死復活的事,同時記載在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中。有一個管會堂的人叫堐魯,他有一個十二歲的女兒生病很嚴重快死掉了,他派人去請耶穌來醫治他的女兒,在路上耶穌被一個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婦人耽擱了一下,當耶穌到了堐魯的家時,小女兒已經斷氣了,耶穌說她不是死了,她是睡著了。在圍觀者的取笑中,耶穌進到小女孩的房間,拉著她的手叫她起來,於是這個孩子從死裡復活過來了。
耶穌兩次叫人從死裡復活的神蹟中,都把被認定為已經死去的狀況,稱為「睡著了」。當時有些門徒還不明白主所說的「睡了」是指去世,這種觀念那時還沒有完全被接受。但在耶穌復活以後,初期的教會已經有普遍的認識,信徒死去只是睡了。在徒徒行傳七章用「睡了」描述司提反的死;耶穌的門徒馬太寫福音書時,把已經死去的聖徒稱為「已睡」聖徒;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講論復活之道時,也用「睡」代替「死」。
聖經稱信徒的死是睡,完全不是一般人那種避諱的講法。聖經不是要把「死」美化,或減低「死」的可怕,而是要強調基督死而復活之救恩,已經勝過死亡,希伯來書二章五節說:耶穌要『釋放一生因怕死而作奴僕的人』。所以對基督徒來說,已經沒有真正的死。「死」只不過是肉身睡了,在等候復活的時刻來臨。
在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中,保羅有一個重點,他要基督徒明白將來有一天,所有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還要再相見。保羅有這段教導的原因是,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中有一些人對將來的事有點擔憂,他們希望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日子很快臨到,他們以為自己有生之日便會目睹這件事;但他們擔心的是那些已經去世的基督徒,他們不知道那些已經死了的人,能不能和他們一同分享基督再臨的榮耀。從這段經文我們反省自己,生在華人文化下的基督徒,面對死亡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是指望的問題。保羅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現代中文譯本把這一節經文翻譯作:「關於已經死了的人,我們希望你們知道一些事,免得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盼望的人。」
對中國人來說,傳福音最大的困難就是祭祖傳統的問題,有許多人並不排斥基督教的道理,但談到信耶穌以後就不能拜拜時,就有人在這一點過不去,因為在祭祀祖先的形式一定要拜拜,叫他不去拜就相當於要他不要紀念祖先一樣。我曾問過對祭祖傳統很重視的人,你們拜祖先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告訴我,一方面要供養祖先,讓他們在陰間不至於挨餓受苦,另一方面希望祖先得到祭拜以後,他們會多多保佑自己的子孫。我進一步問,怎麼知道你所祭拜的祭品和燒的紙錢,歷世歷代的祖先們享受到了?而且那麼多的祖先夠吃夠分?你怎麼肯定死去的祖先有能力保佑你,幫你發財?這些問題其實沒有人回答得出來,我通常得到的答覆是:「反正這些都是上一代傳下來的規矩,我照著作就對了。」
面對我們本身的文化和傳統,我們要想清楚自己的指望在哪裡,我們不應該把現實生活的指望放在那種不確定的傳統上面,也不要把離開世界以後的事,指望在後代子孫的祭拜上面。人指望錯地方和方向時,心裡面總是帶著憂慮,總是害怕做得不夠,做得不好。基督徒在關於生死方面的問題,不需要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按照前人留下來的傳統,做得再多卻不能肯定是不是做得正確。
在死亡這件事情上,我們第二個要反省的是信心的問題。保羅在十四節說:『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這一節的意思在新譯本聖經翻譯得比較完整:「我們若信耶穌死了,又復活了,照樣,也應該相信那些靠著耶穌已經睡了的人,上帝必定把他們和耶穌一同帶來。」
耶穌從死裡復活是基督教的信仰中心,我們的信仰不但相信耶穌已經復活了,也要相信有一天我們也會從死裡復活。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十九節說:『如果我們在基督裏只在今生有盼望,就比所有的人更可憐了。』基督教的真理不只是生活上的引導,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永生裡面的盼望。有一些基督徒雖然說他相信耶穌是復活的主,但不相信有一天自己也要跟主一樣復活,這種情況代表我們還沒有把生命最大的盼望,放在耶穌的第二次再來。
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時候,不但要叫所有已經睡了的人起來,同時也要按照每一個人在世上時的表現獎賞人。在那個時候,我們活著在世上彼此認識的人要再一次相聚,彼此會明白在世界時,大家為主擺上的服事有多少。那個時候我們不是單獨的面對上帝,而是集體的在上帝面前接受獎賞。我真的好期盼那一個時刻的來到,我知道有許多弟兄姊妹平常默默的服事,不但在教會中也在教會以外為主做了許多事。每當我聽見某某弟兄或姊妹,在哪個時候去關心別人,去幫助別人時,我就受一次感動。我知道這些主都紀念了,將來祂必定要報答。有好幾個別的教會的傳道人牧師告訴我,他很羨慕我們大安堂,他們說進到大安堂的時候就感受到大家彼此的關係很好。雖然我們教會的人數不多,但在這裡可以感受到主的愛在弟兄姊妹當中運行。我相信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還要看到彼此從神那裡得來的榮耀。
第三個、在將來要復活團聚的事情上,我們要思考的是,要如何去管理我們的人際關係。保羅說:『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保羅用一個很戲劇化的畫面,給我們看見將來在空中大家跟主相遇的情形。當基督再降臨的時候,祂是從天降在地上,祂會從口中發出命令;在那時刻,天使長和上帝的號角聲音吹響,歷世歷代死去的基督徒復活了。然後天上的雲朵像馬車一樣,把活人和復活過來的人一同帶到天空中與基督相會;從那時刻開始,大家就永遠與主相聚。
有人問,將來在天上我要怎麼稱呼家裡的人?按著肉體的關係來說,我們有爸爸媽媽,有兄弟姊妹,有許許多多的親戚,還有晚輩,在主面前這麼多不同備份的人彼此都稱呼弟兄姊妹,這不就亂了嗎?在耶穌的時代有一種人叫做撒都該人,這種人是猶太教裡的一個宗派,他們不相信有復活這回事。有一天他們來試探耶穌,他們根據摩西律法,出一個題目問耶穌。按照摩西律法,在一個家庭裡面,哥哥結婚後來死掉,如果還沒有生下孩子立後,弟弟必須娶嫂嫂,幫哥哥留下後代。現在有一個家庭有兄弟七人,大哥娶了太太還沒有小孩就死了,然後老二、老三,一直到最小的,都娶過這個太太也都沒生小孩就死了,最後太太也死了,撒都該人問,當復活的時候,這個太太應該算是哪一個兄弟的太太?耶穌回答說,當復活的時候人不像在世界,那個時候不嫁也不娶了,跟天使一樣不會有死亡。
將來我們復活到上帝那裡以後,就再也不分什麼輩分和關係了,每一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關係。所以我們要檢驗自己在人際關係上的觀念,雖然在家庭倫理上,工作倫理上人與人之間的輩份或地位有差異,但在上帝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在家庭中要享受親子關係的甜蜜,父母站在平等地位上,比用權威的方式更能和孩子有好的關係。我們在工作上用上司對待部屬的方式,比不上用一同工作的心態,更能夠得到好的關係。如果我們常常感覺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好,在工作上也跟同事的關係很緊張,很可能是我們人際關係的管理上需要改進。
你願意在耶穌再來時,可以很坦然的面對你在世上曾經一起相處過的人嗎?也許有一些人是得罪你的人,他們也是還沒信主的人,你為了他們曾經得罪你,你離他們遠遠的,也不願意他們得到福音救恩,但在你不知道的時候,神用別人把福音傳給他們,也許這一輩子你們彼此之間也沒什麼機會相處了,但有一天,你們在天上相遇了,你能夠自在嗎?
求主幫助我們,我們沒有帶著遺憾離開世界,將來也不會帶著不自在上天堂。我們把握還在世界的時間,彼此勸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