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
本章纲要
第一段 主仆之道(六1-2上)
第二段 当知足,不可贪财(六5下-10.17-19)
一. 当敬虔.知足(5下-8)
二. 贪财的危险(9-10)
三. 当在好事上富足(17-19)
第三段 当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六3-5上.11-14.20-21)
一. 严责传异端者(3-5)
二. 当为真道打美好的仗(11-16)
三. 自己当拒绝异端维护真道(20-21)
第一段 主仆之道(六1-2)
这一段是接上一章,劝导各种信徒中的一项,教导身为仆人的,当如何服事主人.
第1节:"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
新译本译为"凡负轭作奴仆的,应当看自己的主人是配受十分的敬重."吕译为"凡负轭为仆人的,应当以自己的主人为配受各样尊敬的,免得神的名.以及教义.受谤渎."
"在轭下作仆人的":指着当时奴隶制度下的仆人.主耶稣所传的福音是让信徒在信仰上.属灵方面一律平等;但这并不是说,属世方面也因信耶稣而平等.因为基督教不是以社会改革.解放奴隶为宗旨的宗教,因此保罗在这两节,教导身为奴仆的信徒,该如何尊敬主人.保罗引导奴仆的阿尼西母接受救恩,成为用福音生的儿子,但保罗仍送他回去原来主人那里,不能因信主而变更其主仆关系;何况奴隶制度下,他是主人用相当代价买来的奴仆,是一种活的财产,不是象被雇用的仆人,可以随便辞职的(门9-14).
"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新译本译为:"应当看自己的主人是配受十分的敬重."当时可能有些奴仆信主后,误以为自己是神的儿女很尊贵,回头轻视未信主的主人,因为他仍是罪人.象这样把灵肉两方面的事混淆,才会有这样问题发生.保罗要他们知道,肉体还活在世上,这肉身的主仆关系便继续存在,应该尊重.用心服事才对.在世上肉身是否按理行事与能否保守灵性的身份--神的儿女--有密切的关系,按理尽本份才能保持这属灵尊贵的身份,否则会因违背道理而丧失它.
保罗教训过我们:"你们作仆人的,… … 不要只在眼前服事,象是讨人喜欢的,要象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 … 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吓他们,… … ."(弗六5-9)彼得教训我们:"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前二18).
注重人权的现代,奴隶制度已无法存在,但社会上仍有主仆的关系存在.例如被雇用的工人和职员都是上司或老板的仆人,只是他们的主仆关系与奴隶制度下的主仆不一样.现在主人对仆人的约束力非常有限,因为现在的仆人.雇员,不是因购买而完全属于他主人的仆人,他们是有自主之权,有充分的自由可辞职离开主人,结束他们之间的主仆关系.
然而现在主仆之间仍需要道义来维持其良好关系,社会才会进步,尤其是注重伦理道德的中国社会里,这种道义还没有完全消失,反而应该象保罗这样勉励主内同灵忠于工作,也忠于主人或上司.如果信徒都能忠心于主人,尊敬上司,不但能得到主人或上司的赏识,也能藉此为主发光,引导更多同事或上司来接受福音.
假如信徒在外工作,几天换一个工作,或对主人不忠心,影响工作.外邦人若知道他是我们教会信徒,他们会说:"原来信耶稣的人也不过如此,比不信的人更糟!"这样不是因他不忠心工作,使主的名被羞辱了吗?我们有自由选择工作和主人,但我们要小心选择,尽量避免不讲理或有淫念的主人,决定后,便当忠心工作,不要随便换.假如遇到有点乖僻的主人也不必急着离开,如果同事都很好,待遇也不错,又有足够业余时间上教会敬拜神,没有什么妨碍就忍耐些,留下来继续工作.我们不要忘了自己也有缺点,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也是一种灵修吗?大家都有缺点,那里去找我们喜欢的好主人工作呢?
第2节上半:"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信道蒙爱的."
吕译为"做主人的若是信徒,做仆人的不可因他们是弟兄就轻看他们;倒要因那得服事之益的是信徒,是蒙爱的人,而加意服事他们."
"信主的主人":如哥尼流请彼得来传福音,他们全家连仆人都信主,也有些是仆人先接受道理,然后引导主人也信主.象这样主仆都是主内同灵,他们之间关系应该会更好;但事实告诉我们,有些做仆人的误解了救恩的目的,误以为信主后,主人与他的关系已改变,同是主里的弟兄,是平等的,甚至轻视主人,不象从前那样忠心服事主人,因此当时发生了纠纷.保罗在此吩咐提摩太去教导那些身份为仆人的,当继续照以往忠心服事主人.
保罗不但叫他们要象以往一样忠心服事,而且叫他们要加倍用心(加意)服事他们.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他们所服事的主人是蒙神疼爱,同样是信主的主人,如果因为信主的仆人加倍忠心为他工作而事业发达,蒙神赐福,主人受益,仆人也受益;主人又因此热心奉献的话,教会也受益,不是很值得吗?
现在主仆关系只限于雇用的关系,我们不可误以为因同灵间彼此相爱,雇用同灵可以便宜些,而且可以请他们多作一些工作.被雇的人也不可误以为为信徒工作,可以要求较优厚的待遇和更多的假期,主人或上司稍微管他,他便说主人没有爱心,主人因为他是信徒,不敢随便辞掉他,只好忍耐.
我个人认为信徒找工作,不一定要找信徒家的,信主的主人也不一定要雇主内同灵,双方面都当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或适合工作的人才,不要勉强,不要受信仰的限制;因此待信主与不信的雇员都当公平地按规定,这样,可避免事后发生不愉快的事而互相埋怨,反而不能造就人.
同理,在单位里.社会上,对待上司或部下,都当一视同仁,当按其规定,不可因为某人是同灵就有所偏待,求他的好处,这不是圣爱,有时候,反而会宠坏了他,或引起他人的不满,怎能为主发光呢?
第2节下半:"你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
本章第1-2节是接上一章的,因此保罗在此做一个结束,吩咐提摩太,要照他所吩咐的方法劝导男女老幼.年老或年轻寡妇和为仆人的,就是教导这许多不同的信徒们,如何尽本份,做个好信徒,造就他们自己的灵性.
第二段 当知足,不可贪财(六5下-10.17-19)
人人追求幸福,什么是幸福呢?物质生活上能知足,不贪爱钱财,才有心灵的平安和快乐,有了这快乐才有幸福.
一. 当敬虔.知足(六5下-8)
第5节下半:"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他们"指着第3-5节所说的传异端的问题信徒或领导者,他们不传纯正道理,又凡事为个人的利益着想,给魔鬼留了地步,结果利用敬畏神.信仰神的事来取得利益.这利益可能是金钱.物质上的利益或争取权势.地位的利益.古时候神的先知巴兰利用他当先知的恩赐想要赚不义之财,结果得罪神又失败了(民二二7-二四11).使徒时代,无知的西门拿钱给使徒,想购买按手使人得圣灵的恩赐而受彼得责骂(徒八18-24).
有些人利用信仰的关系,利用信徒的人情或关系找工作,或做生意;或为了取得救济物质而信主,… …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但帮助同灵用正当方法找工作是好事.我们应该将信仰.敬拜神的事与那些赚钱或得到各种好处的事完全分开,反而应该藉着奉献来报答神的救恩,记得"来教会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得利".要能做到这种清心寡欲,必需用心灵敬拜神,不要单以外表的言行来拜神,也要懂得知足,又不贪财.
第6节:"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新译本译为"其实敬虔而又知足,就是得大利的途径,"吕译为"其实敬虔加上知足,便是大利源."
"敬虔"这字在教牧书信里常常使用,可以解释为对神的尊敬.虔诚.诚心敬拜,也可以解释为有关拜神的事,就是信仰.本节的意思是"其实有好的信仰,配上知足的心,这便是可得到很大的益处之方法."原文可英译为But the piety with self-sufficency is great gain.
一个人若有好的信仰,他便会听从主的教训,不贪爱世界来与神为敌,能克制情欲,过清心寡欲.知足的生活.物质上的丰富,不会使他贪图享乐,却乐意奉献.协助圣工.物质的缺乏,也不会使他痛苦,更专心追求属灵的事.由此也可知,一个能知足的信徒才有时间和精神追求属灵的事;才能清心寡欲地追求灵性的进步,将来必能得到天国永远而荣耀的奖赏.追求好信仰和能知足,实在是属灵人要得各种属灵益处的好方法.
第7节:"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
这一节是保罗分析当知足的理由.世上无数的婴儿中,有不少畸形的怪婴,但没有一个婴儿出生时手上带着东西来.既然人都是空手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出生后,父母准备的,也是天父赏赐的,因为世上一切都是天父创造给我们运用.享用的.虽然我们享用的是父母赚钱买来的,但如果没有天父创造各种物质和动植物,还有适当的阳光和雨水,他们那里去买呢?因此我们当知足,也该感谢神.
约伯丧失了所有财产的时候,他仍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 … ."(伯一21)既然离开世间时不能带走任何东西,那么还有需要追求.贪取这世上更多的财宝吗?贪取那么多,用得完吗?
俗语说:"知足常乐",知道生不带来,死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在世上能知足而清心寡欲,享清福,属肉方面生活安定,属灵方面求进步,才不至于成为"无底坑的欲望"之奴隶而失败.
第8节:"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有些人三餐有着落便知足了,但有些人有房产才知足;保罗在此简单告诉我们:"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衣食是生活基本需要.非洲人常常遇饥荒,有的难民因逃难,也常在饥饿中,没有足够的食物,也没有足够的衣服,与他们相比,我们实在该知足了.人生要懂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才容易知足,心灵才有平安.快乐.
二. 贪财的危险(六9-10)
第9节:"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新译本译为"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落在试探中和陷阱里;又落在许多无知而有害的私欲里,使人沉沦在败坏和灭亡中;"吕译为"但那些定意要致富的人就陷落试诱和网罗.跟许多无知而有害的私欲.令人沉没于败坏和灭亡中的私欲."
"想要发财的人":这不一定是穷人,因为不懂得"知足常乐"之道的,都会贪爱钱财而想要致富,有了钱便想要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还是认为比别的富翁少而再争取,… … 这便是一个可怕的无底坑.人若经不起财富的引诱,他的头脑便会充满了"钱!钱!"结果头脑无法冷静思考,眼睛看不清实情;因为贪爱钱财和虚荣心的情欲都阻碍了他的视线,结果很容易地掉进那些为贪爱钱财而不择手段的恶人所设的陷阱里.报纸上常常刊登这类罪行,也常警告百姓小心,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呢?那些上当的人不一定笨,只因为想要发财,经不起"想发财"的引诱.
"陷在迷惑,落在网罗":新译本译为"落在试探中和陷阱里".一个能知足而又能治死想发财情欲的人,就是有恶人来用尽各种方法游说,叫他投资,他也不会受他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原则,这种人就能冷静地观察出对方的虚实,胜过试探和引诱,勇敢拒绝,也不会因此陷入恶人所设的陷阱里.
本来赚钱养家是正当的好事,赚更多钱改善家庭经济和生活,或有一些储蓄也是很好的事,这些欲望都是合情理的.但是为了虚荣心,为了要享罪中之乐而想要致富,这便是愚昧而有害的欲望之一,是情欲,是属于魔鬼的恶事,其结果必会导致肉体上的失败和灵性的堕落,无法避免这两方面的灭亡.一个人陷在这情欲中,沉在这种灵肉的败坏和灭亡中,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当小心预防.
第10节:"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吕译为"因为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一心要贪财,就受迷离背了信仰,拿许多伤痛刺透了自己."
这节是常常被引用的重要圣句,勉励信徒不可贪财,要常提醒自己,贪财的结局是离开真道,丧失灵命,又会遭受灵肉的痛苦.主耶稣教训过我们:"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十六26)属灵的生命如此,属肉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呢?
巴兰先知经不起摩押王差来的人之利诱,想去咒诅神的百姓,结果得罪了神,又空手回家.犹大因为贪爱三十两银子而卖了爱他的主,他后来后悔了,但已经太晚,他的结果是退还三十两银子后,上吊"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贪财真的是愚昧而有害的私欲(太二七3-6;徒一18).
俗语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古今中外许多人为这钱财身败名裂,或丧失生命,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鉴戒,然而世上道德败亡的现代,变本加厉,只要能多取得钱财,敢冒犯罪或死亡的危险,不择手段地取得不义之财,结果抢劫.谋杀.绑票.贿赂.… … 等事层出不穷,使这世界陷于罪恶中,恐怖侵袭了人类.
我们是天上国民,盼望将来的福气,不可与他们同流合污,当靠圣灵治死贪财的恶欲,用心遵守主的教训,安贫乐道,追求神的义和属灵的事,多积钱财于天上(腓三20;林前十四1;太六19-21.24-34).
三. 当在好事上富足(六17-19)
第17节:"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依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
新译本译为"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有的人,叫他们不要心高气傲,也不要寄望在浮动的财富上,却要仰望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用的神."吕译为"现今世富足的人呢.你要嘱咐他们别存着高傲的心,不要把盼望钉住于财富之无定上,却要钉住于那将万物丰丰富富供给我们享受的神."
本节保罗先教导有钱人不要自高,为什么呢?因为世上有钱人最容易起骄傲而自高,另一方面,保罗在后面说明钱财不可靠,不值得自高,也不值得他们依靠,当依靠能赐百物给我们享用的神.
使徒时代以后,基督教渐渐丧失了真理,异端很多,有些苦修派和禁欲主义者在荒野隐居.从圣经道理上看,有财产.发财并不是罪过,只是要取得合乎道理,又用得适当.圣经上告诉我们:"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又说:"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箴二二2.4)由这两句可知道,神会赏赐财富给好信徒,但要及时以这些财富行善.帮助穷人;因为我们的财富有可能因神的旨意.试炼而丧失,到那时候就不能帮助别人了.
世人知道财富如流水,有时候涌到这一家,然后又涌到别家,是很不稳定的,因此圣经上教训我们:"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么?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二三4-5)古代封建社会中,富足的贵族有财有势,穷人的农奴,几乎无翻身的机会,但因战争.疾病.死亡或其他原因,富家仍有没落的可能.工业时代的今天,不断的通货膨胀.加上资金周转不灵而工厂倒闭,可以使不少亿万富翁在一夜中成为负债累累的可怜虫.在这倒闭之风很盛的时候,大家不敢投资,房地产买多了税金很重,道德败亡的今天,养子防老也靠不住,惟有依靠那赐百物给我们的神,听从他的话,如下面两节,利用财富多行善,这才是最保险的办法.
第18-19节:"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新译本译为"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善事上富足,慷慨好施.这样,就为自己在末世积聚财富,作美好的基础,好叫他们能够得着那真正的生命."吕译为"嘱咐他们要行善,要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同人分享,为自己积存着善行做美好的根基.以备将来,好将那真是生命的把握住."
信徒的富有是神的赏赐;有些是祖先留给他们的,有些是规规矩矩地作生意赚来的,这些财富不是横财,也不是为了贪财而争取的,取得合法,也当用得合法,如保罗在这两节教导富有的信徒当多行善,多积财于天,运用神赐给他的财富,达到神赐他财富的目的,完成其使命.这样反而不会害了他自己也不会害自己的儿女(传五13).财富为什么会害人呢?财富害人太多了.第一,由本章17节说的可知,财富很容易使人骄傲.自高.危害灵命.第二,财富使人习惯于安乐,若遇到战乱或灾难就会觉得很痛苦,无法忍耐而埋怨神.第三,财富容易使儿女堕落,多少富家子弟,不是因他们家的财富,使他们放荡而不学好?有些聪明的父母,虽然富有,却从小培养儿女勤俭的好习惯,勉励他们用功,教导他们不要依靠不稳定的钱财.很多外国富翁,将他们的财富捐献给教会.慈善机构或教育方面的基金,不留给他儿女太多.这样反而能使儿女们革除依赖心,自己奋斗,开创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主耶稣曾以无知财主的比喻教训我们,生命比财富更重要,"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你们要为自己预备… … 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因为你们的财宝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也以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教训我们,天上的福气比今生的财富重要(路十二16-21.33-34,十六19-31).
第三段 当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六3-5上.11-14.20-21)
一. 严责传异端者(六3-5上)
第3节:"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新译本译为"如果有人传别的教义,不接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语和那敬虔的道理."吕译为"若有人传别的教义,不归顺健全之道,我们主耶稣基督之道.跟那合乎敬虔教义之道."
本书多处提到异教,这是与纯正的道理.教训.信仰不同的教义,简单说,就是异端."不服从"的原文有不倾向,不同意等意思,因此新译本译为不接受,吕译为不归顺."纯正的话":纯正在原文有健全的意思,话的原文是logois,与太初有道(约一1)之道同字的复数.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便是主耶稣所传纯正的道理.本节"敬虔"仍可译为信仰或敬虔的信仰."道理"在原文是didaskalia,有教训的意思.合乎敬虔的道理,是合乎敬虔信仰的教训,吕译为教义.
异端是与保罗和其他使徒所传不同的道理.不服从.不接受.不归顺主纯正的道,这三样可以说是相似,就是传不纯正道理之异端.本节保罗要说的是那传异端的人传的是什么,下两节教导提摩太及信徒,如何观察他们的言行.态度去辨别传异端的人.
第4-5节:"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新译本译为"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反而专好问难争辩,由此产生妒忌.分争.毁谤.恶意的猜疑,就和那些心术败坏丧失真理的人不断争竞.他们视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吕译为"他是蒙于傲气,什么也不懂,只有好辩论和斗争言词的弊病;从而生出嫉妒.纷争.毁谤.恶性猜疑,不断喧争,于心思败坏,真理被剥夺,以敬虔为利源的人中间."
保罗在这两节里描述传异端的人和其同党,他们可能有那些毛病;可藉此辨明一个人是被圣灵充满,或已受邪灵的工作,成为它的工具迷惑人.可以做为我们灵界辩正的参考.
1不服从主耶稣纯正的道理:一个人所传.所主张的与主耶稣基督纯正的道理不同,纠正过他,他也不服从.什么是纯正的道理?就是合乎圣经的道理.如俗化.放纵的思想和主张便是不纯正的(参考上一节).
2自高自大:吕译为"傲气".圣灵充满不会叫人自高自大,却能克制这自高自大的情欲.但邪灵自己便是骄傲的,受邪灵工作的人一般的表现都有傲气,常是自大.武断人.高抬自己,叫别人要听从他而不是听从神的道理.
3一无所知:吕译为"什么也不懂".当时传异端的是律法老师,他怎么会什么都不知道呢?他们本来是明白了真理才接受洗礼的,但因为他不听从纯正的道,又不肯听劝勉,给魔鬼留了地步,因此本来明白的道理也被魔鬼抢走,或被改变了.他所坚持的是似是而非的道理,好象懂很多,但谈论的时候,使别人觉得他对真理什么也不懂,也可能越谈越矛盾,他自己也越糊涂而不明白(提前一7).
4专好问难.争辩言词:哲学是靠理论和推理来明白真理,但宗教需要藉着信心.属灵经验和圣灵的引导来明白.领悟道理的.有些人查经时专好问难.争辩言词."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误以为查经时辩得越热烈越成功而辩得面红耳赤.这样能蒙神悦纳而明白真理吗?这种争辩.问难都是不虚心.不顺服,不是出于信心,也不是研究道理时应有的态度.由此可知,需要小心远避那些专好问难.争辩言词的人,他们容易受邪灵工作,不是传纯正道理的好工人.
5嫉妒.分争.毁谤.妄疑.争竞:传异端者由以上所说可知,他们传异端.不服从真理又骄傲,道理不清楚,但又不肯认输,要争辩,结果发生了这些属情欲的事.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所主张的对,为了证明他们是好的.对的,总是找机会毁谤别人,无知的信徒便因此靠拢他们,一齐敌对传真道的人,结果分争,形成不同的团体,以不信.恶意猜疑敌对.比较守道理,灵性较健全的人,懂得让步,远离他们,避免与他们正面冲突,但他们却故意不断地喧争(吕译).
6坏了心术.失丧真理:吕译为"心思败坏","心术"的原文noun有思考力.理智或理性等意思."坏了"的原文是diephtharo的过去完成式,有被破坏.被毁.被灭.腐败之意.这句有理性已腐败或被破坏之意."丧失"的原文为apostereo之被动.完成式,有被夺取.丧失之意.由此可知传异端者,原来明白而接受的真理也已被夺走而丧失了.
本节告诉我们,传异端者那一伙人可能的表现,他们与那些以信仰为得利的方法.心思败坏的人们不断的争论.其实他们都是同伙,都是受魔鬼之迷惑的人.
7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二. 当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六11-16)
第11节:"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
保罗在本章第3-10节描述当时扰乱教会.传异端的假师傅和他同一伙的人,使提摩太和信徒,听过(朗诵)这封信后,能辨别属圣灵与否,或辨别是非善恶.他说明之后,提醒提摩太"你这属灵的人",原文是"但是你呢,阿!神的人",表示他是属神的人,不是属魔鬼的人,消极方面当逃避以上所说的恶事,积极方面要追求本节所说的好品德和好信仰.这是我们追求的信仰和灵修的目标,我们需要有这些好信仰和灵修才能有效地对付异端的侵害,与恶势力的逼迫,胜过恶魔藉着他们的引诱.
第12节:"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
新译本译为"要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是为这永生而蒙召的,又在许多的证人面前承受过美好的信仰."吕译为"信仰上的美好竞斗,你要奋力斗胜,将永生把握住.你承认了那美好的信认在许多见证人面前时,就是蒙了召而得永生的."
"真道"原文是pis teos,有信赖.信仰之意,与上节的信心字根相同,日文和吕译本都译为信仰."打美好的仗"中的打字原文agonizou和仗的原文agona是同一字根,有奥林匹克运动竞技中的竞技的意思,英文都译为struggle."提前一18"的打那美好的仗原文是strateea是军事争战的打与仗,但本节的打与仗是竞技性的争斗,因此吕译为竞斗和奋力斗胜.希腊当时的奥林匹克会中的竞技与现在世运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他们竞技是奋力争取,有如战争,对这竞斗不熟悉的东方人还是译为"打美好的仗"比较容易了解.
信仰上常有敌人要夺取或毁坏我们的属灵生命,这真正的敌人是魔鬼,它利用世上的享乐与钱财引诱,也利用我们里面的情欲引诱,更利用传异端的人来引诱,若不接受,他们就会用/敌对的态度来向我们挑战攻击.我们与这种属灵界的敌人争战,不能妥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其成败与我们的属灵生命和得救有直接关系,不能不奋力斗争.拼命.但不能全靠自己,也不可靠血气之勇;当靠圣灵能力,并配合上一节所说,远避.革除第3-10节说的恶行,追求上节所说的美德,这样才配称为属神的人,既是属神的人,神会藉圣灵帮助我们打胜这些灵战,魔鬼也无权伤害.
提摩太是传道者,是站在第一线与属恶魔的人交战,为了维护教会所传道理的纯正,命令那些人不可传异端,但这工作很容易得罪人,因此他需要准备受敌人捏造各种坏话攻击或毁谤.一般信徒若做个好好先生,可避免参与这种为真道打的仗,但圣工人员不能逃避,当做一个基督的精兵应战,这才是主忠心的好工人.
本节下半句中的"见证人",可能指着以前按立提摩太为神的工人--传道--的那些长老和使徒保罗.保罗差遣他留在以弗所,主要的工作便是维护真道,命令那些人不可传异端.提摩太不负保罗的交托,在以弗所对付异端的灵战中有好的表现,在长老及其他很多人面前做了美好的见证.
第13节:"我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
保罗常常象这第13节那样慎重其事地,提出真神和主耶稣,奉主的名嘱咐;这表示保罗不是以人意,不是以他私人的立场来命令他这些事,同时也证明保罗是真使徒,他的话值得相信而接受.叫万物生活的神,强调他是活神,我们自己能活着,也是藉着他所赐的生命,而且赐提摩太和我们智慧.能力.口才.胆量的,也是这位神.神不但帮助提摩太,也要帮助我们,赐给我们各种属灵恩赐,使我们能将圣工作得更好.
保罗提到主耶稣受巡抚(职称)本丢(姓)彼拉多审问时的事.主耶稣在有权柄决定他死活的彼拉多面前,回答他:"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 ""你说我是主,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十八36-37)主耶稣已经将死置之度外,因此他不怕,也不求彼拉多的怜悯,反而清楚明白地见证他来到这世间的使命,作了美好的见证,也让后来的信徒--我们--藉着主耶稣所作这些美好的见证,深信他是我们的救主,是属灵国度的王,应该顺从真理,听从他的话.
第14节:"要守这命令,毫不沾污,无可指责,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新译本译为"你当毫无沾污,无可指摘的持守这命令,直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显现."吕译为"要谨守所受的任命.毫无沾污.无可指摘,直到我们主耶稣基督之显现."
"这命令"的命令原文是entolen,有神的命令.诫命的意思,"太五19,二二36"都译为诫命,本节日文也译为诫命.主耶稣曾赐一条新命令,叫我们要彼此相爱,这命令也用这字(约十三34).但本书第一章5节与本章13节的命令是用paraggello,有告知,指示.命令,因此新译本及吕译为嘱咐.原文中本节的命令这名词用定冠词ten等于英文的the,而不是用指示代名词的this.由此可知,本节的命令可指着神的诫命和主耶稣的命令,若要解释为保罗在本书信所嘱咐他的一切,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保罗所传,所交托提摩太的命令都是按着神的诫命.神的旨意,没有互相冲突或矛盾的地方.
保罗常常教训我们要做到"无可指责",我们按着主和使徒的教训去行就能无可指责."毫不沾污"吕译为毫无沾污,没有污点,也就是没有罪或过错,没有缺点,这两句是告诉我们要遵守得完全,以便为真道打美好的仗.
"主耶稣基督显现":指着末日主再来时的显现.保罗曾经写信告诉帖撒罗尼迦教会信徒,我们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 … 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 … (帖前四15.17).保罗的了解是主快再来,可能在他们那一代还活着时就再来,可能没有想到主耶稣在年轻的提摩太年老时未降临,在末世真教会信徒蒙圣灵引导,研读他这封信时主也还没有来到.保罗在此勉励提摩太要坚守命令直到主再来,虽然提摩太离世的时候,主耶稣未再临,但若坚守到他离世的那一天就大功告成了.同样的,我们不知道主再来的日子,但我们需要坚守好信仰,一直到我们离世的那一天.在这交通繁杂的工业社会里,世界局势不稳定的现代,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何时离开这世界;因此我们当随时准备,保守好信仰,用心灵修,战战兢兢地作成得救工夫,不要以为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年可活,或因主再来时还很久,慢慢来,过些年才用心学道理.灵修(腓二12;林前十27).
第15-16节:"到了日期,那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要将他显明出来.但愿尊贵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他.阿们."
"到了日期":仍指着主再来的日子."将他显明出来":他指着主耶稣,也可以指着神本身,因为末日主耶稣不再成为肉身来到世界,他以自己的荣耀灵体再来,因为耶稣便是这位独一神的圣名.保罗在这两节描述这位尊贵的神主耶稣,从此我们可以明白并确信神尊贵的特性如下:
1他是可称颂的:中文的称赞与称颂好象很相似,但原文圣经里用两个不同的字表示;称赞是epaineo有称赞.赞美.喝彩等意.本节称颂原文与主耶稣教导的八福里,"有福了"同字makarios,有幸福的意思,不是赞美的意思,日.英文都译为bless.神是福气来源,充满着各种福气,我们信靠他才能得福气,包括今生和末世的福气.
2他是独一的:原文为monos,有惟一者的意思,英文也引用这字根表示独一.单一,如monoplane.英文圣经上,只用only God表示独一神,神学上用monotheism表示独一神论.由这句可确信我们所敬拜的是独一神,圣经清楚告诉我们他是独一神,我们就不该自作聪明发明"三位一体"来了解神.
3他是有权能:宇宙万物是他创造的,从此也能知道他确有权能,而且他的权能是非常大,我们信靠他,蒙他拯救,没有人也没有其他的灵有权阻挡.权的原文dunastes,有统治者.主权的意思,吕译为有权力者.
4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世上有许多主,也有很多王,他们曾冒生命危险争王权,但他们的权柄与生命有限,都是神所赐的(罗十三1);因此神是所有世上之王的王,万主之主.正如主耶稣教导我们的祈祷文中所说的:"因为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太六13).
5他是独一不死:吕译为"那独一有着不死",就是因为他是不死的神,他才能救我们不死.
6他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这光是属灵的光,不是藉世上物质发出的光,是真神的荣光,表明他的荣耀与圣洁;因神就是光.是众光之父(约壹一5;雅一17).
7他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真神常到伊甸园见始祖,亚伯拉罕接待客旅,结果其中有一位是神,摩西常上西乃山与神面对面说话,但是只有一次,神把摩西放在磐石穴中,神又用手遮盖他,才让他看见神的背面,因为人见神的面不能存活(出三三20-23).古圣徒所看到的,只是神在异象中显现的形象,只有摩西所看到的那次是神荣耀的本体,主耶稣再来时,我们在荣耀的灵体,将要安然见他荣耀的本体.
一.自己当拒绝异端,维护真道(六20-21)
第20节:"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
新译本译为"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交托你的,避免世俗的虚谈和冒称是知识的那种反调."吕译为"提摩太啊!你要保守住所受的托付,要躲避凡俗的空谈,和假称为`知识’之对比论."
"保守所托付的":其中托付的原文是paratheken,有委托物.委托金的意思,在本节指着委托他的命令.保守是phulakson,与监牢.卫兵同字根(太五25;徒五23),有看守的意思,可见保罗希望他能象卫兵那样看守保罗交给他的命令.
"躲避"的原文有避到旁边之意.虚谈是空的或无内容的谈论,世俗的虚谈便是不属宗教,世俗的空谈."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吕译为"假称为`知识’之对比论".当时有一异端,后来成为伪若斯底派,其名称与本节中的知识同字,是主张基督在世,不过是幻影,他们可能有这哲学性的对比论,日文也译为对比论.由原文可知,在下半句,保罗要提摩太也逃避那"伪称为若斯底派的对比论",可见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异端思想很纷乱,保罗希望提摩太不要被卷入这异端知识的旋涡中.
第21节:"已经有人自称有这学问,就偏离了真道.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当时希腊社会上很多哲学家研究哲学.讨论真理,当时的哲学包括现在所有的科学,因为这些科学都是后来从哲学独立而分出来的,当时的哲学就是学问.知识."有人自称有这学问":指着教会里已经有人自称(告白.承认)为有上一节所说的哲学知识,因此吕译为"有人自许为有这知识".但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和我们的宗教信仰有冲突的地方,所以偏离了真道."真道"在本节仍可译为信仰,就是纯正的信仰."偏离"的原文有失去目标的意思,因此吕译为"失去了正鹄",本节告诉我们当时有些人自以为有世上学问,结果在信仰上失去了目标,因此走错而偏离真道.
最后保罗以"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结束了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