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第十七讲

◆ 主题:提摩太前书第五章1-8节
◆ 内容:
  今天在节目中所要跟你分享的主题是:提摩太前书第五章1-8节。

  「1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2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总要清清洁洁的。3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4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5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是仰赖神,昼夜不住的祈求祷告。6但那好宴乐的寡妇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7这些事你要嘱咐他们,叫他们无可指责。8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 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1-8)

  这一章是保罗教导提摩太在教会内如何面对不同年龄层牧养的原则和态度,有老年人、少年人、老年妇女、少年妇女,特别是对寡妇的关怀和对长老的惩戒问题。

对待男女老幼的原则
(1-2节)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提前5:1上)要带着和善的态度去责备人常常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对提摩太这样一位年轻的传道人来说,这个劝勉的职责必然倍感困难──因为他所责备的人的年纪、辈份有的都比他高,因此对老年人不可用「严责」的方式(严厉斥责,rebuke)。教会里有老人家(presbutevro",阳性,与长老同字,an older man),要尊敬他如同「父亲」(patehvr),不可大声斥责,若有任何问题,只能用劝勉(柔性鼓励,原型parakalevw,exhort)的方式,就是在语气和语调上要尊重老人家,不可以没有礼貌。一个成功的沟通模式是一方面把你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然後另一方面又获得别人的接纳,这是双赢的沟通结果。我事奉这几年来有一心得:那就是在开口要求人以前,先给他恩典,例如先真诚称赞他所具有的优点,然後再把他的缺点委婉告诉他,话虽如此,还是要实际操练。如果我们的言语时常带着恩典,人就容易接纳我们的意见,只有真诚地从爱心发出的责备才会生效,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人,而不是伤害人。在旧约圣经中摩西也教导百姓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19:32),敬老尊贤这也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既要尊敬老年人,又要按着传道人的职分责备劝勉老年人这的确常常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可能因为不喜欢执行这个任务,便索性乾脆不要警告别人好了,免得遭惹别人讨厌,但是如果有人因为我们事先及时向他提出警告,以致於不会因此陷入痛苦的困境而沉沦,有一天他反而要感谢你适时的提出警告。「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於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馀。」(箴27:5-6),我们应该说的话,如果因为怕麻烦而不说,这永远是一个错误!

  「劝少年人如同弟兄」(提前5:1下),对少年人就是劝勉年轻人(younger men),要像弟兄手足(ajdelfouv")一样平等对待。我们对同辈的人必须表示弟兄之爱,不要瞧不起他们,要给他们成长的机会与容许犯错的空间。对老年妇女的劝勉(presbutevra",older women,复数)如同自己的母亲(mhvthr)。对少年(年轻)妇女的劝勉如同自己的姊妹(ajdelfav",复数),可见在教会里大家都互为肢体关系。教会是一个注重关系的团体,因为我们跟天父有关系,所以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在主里我们成为一家人,因此彼此保持纯洁的关系就非常的重要。保罗说:「总要清清洁洁的」(all purity)就是传道人对年轻女子不可有暧昧的思想和行为,要绝对的清洁,我们在异性的关系上必须时时以纯洁为标志。

对待寡妇的原则
(3-16节)
  基督耶稣的教会自古以来就继承了帮助贫穷者的优良传统,在旧约圣经特别提到「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22:22)因为上帝是孤儿寡妇的主,「神在他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68:5)。犹太人按律法规定每逢叁年的末一年,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捐出来,以帮助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寄居的人并孤儿寡妇使他们得以 得饱足(申14:28-29),能够这样行的人,上帝应许要在一切的事上赐福他。平时若是在田间收割庄稼,或是打橄榄树的果子或是摘葡萄园里的葡萄,必须要留一部分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可以拾取(申24:19-21)

  在以前的社会不像现代有一些甚麽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保障,妇女在当时没有社会地位,若是可以倚靠的丈夫死了,那麽寡妇的生活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路得记大略看到这种情形。到了新约的时代,教会刚建立不久,同样都要面临孤儿寡妇生活的问题,因为「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徒6:1)。为了更平均分配生活所需教会选出七个人来管理饭食,当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後,圣经上说:「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徒6:7),可见好的关怀与管理可以帮助教会更快的增长与同心,因为外人会看见教会是一个有爱心与有行动力的团体,甚至连当时最不可能信主的犹太祭司都悔改信耶稣,他们岂不是因为教会有好的见证所感动、所吸引吗?特别是教会关怀那些弱势族群的穷人与孤儿寡妇,至今仍是不可忽略的社会责任。

  接下来保罗提出在教会中有两种寡妇(widows)需要关心、需要尊敬(tivma,命令语气,honor,原型是timavw),但也有一类寡妇是需要警告的。「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提前5:3),「尊敬」此字包括态度上的敬重和经济上的援助,要尊敬的有以下两者:

  1.有家眷的真寡妇:「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提前5:4)这类的寡妇还有其他亲属(儿女、儿孙)可以奉养她,可以照顾她,那麽传道人就必须教导这寡妇的儿孙们要学习(命令语气)好好地孝敬这位老人家,以回报长辈养育的恩情,这样的行为可以在上帝的面前就像美好的祭物蒙悦纳一般。十诫的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这也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教会切不可让子女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教会承担慈善工作,这就可以作为他们获得逃避供养父母责任的藉口,就像耶稣责备法利赛人,他们教导人说:「人若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献的意思),以後你们就不容他再奉养父母。」(可7:11-12),任何一个基督徒都不可忽略奉养自己父母的责任。不管你的工作再忙碌、不管你在教会事奉的压力有多大,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警告,那就是不能以事奉取代孝敬父母,更不能以忙碌为藉口忽略父母的存在。很多人误会基督教是一个不看重孝道的宗教,甚至认为基督教不慎终追远,那是对一些经文的误解,其实圣经是最看重孝敬父母了,只是我们不能将已过世的父母当作神明来祭拜,至於清明节扫墓、作追思礼拜、献花可以用来表达慎终追远的意义。

  2.无家眷的真寡妇(v.5):「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是仰赖神,昼夜不住的祈求祷告。」(提前5:5)这是独居无靠的真寡妇,有祷告和敬虔的生命,这一类是教会当更多关怀与救济的对象(16节)。我就想到在路加福音第二章36-40也曾经出现一位独居无靠的真寡妇,在耶稣出生不久,耶稣的父母带着耶稣到圣殿,要献祭给上帝,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女先知名叫亚拿来到圣殿开口祷告感谢上帝!这位年老的妇女她是一个敬畏神的人,从她年轻到年纪老迈,她守寡了至少60年,现在已经84岁了,她几乎一生的时间都用来事奉神。圣经如何描写她呢?她是一位倚靠上帝的人,热切地盼望弥赛亚赶快降临的女先知。她多年寡居没有再婚,圣经虽然没有说她是否有後代子孙,不过根据经文判断,她是独居老人,因为她几乎以圣殿为家。“禁食祈求、昼夜事奉神”,她不仅为了她自己的民族祷告,她更是为上帝的国和弥赛亚的来到祷告。她每一天在圣殿(女院)向人传讲上帝的心意,因为圣经说她是一个先知,最後她也是勇於作见证的人,将弥赛亚将来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路2:38)。

  另外有一类的寡妇是需要对她们提出警告的,因为与前面所提到的敬虔妇女完全不同,这些妇女也是以弗所教会问题的来源,在後面的经文会提到,「但那好宴乐的寡妇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这些事你要嘱咐他们,叫她们无可指责。」(提前5:6-7)。「好宴乐」的意思是过奢侈的生活,放纵自己热衷於享乐,可见得当时有些寡妇是比较富有的,使她们可以浪费赀财,这些人之所以被责备的主要原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这样的人在上帝眼中「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意思是她们与上帝的生命是隔绝的虽生犹死,因为生活没有方向,所以就很容易受异端与物质的影响,保罗要提摩太命令这些妇女,避免走向这类错谬的道路上,好叫她们能够无可指责,当然无可指责也包含前面所提到有关对自己亲属的照顾上。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 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背了真道」就是违背了信仰(faith)的原则。一个信徒如果没有孝敬父母的好见证,将会绊倒许多人,这种人比不信主的人还不好,因为连不信的人也会尽道德的义务。当新约作者谈到伦理关系的时候,都非常确定的指出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供养自己的父母在内,这是每一位信徒都必须谨记的。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有时连这个最神圣的责任都丢给国家或社会去承担。目前世界因为医药的发达许多地方老年人口急速上升,但是却有许多老年人活得不快乐,因为有许多老人被子女遗弃,有的人把自己年老的父母交给养老院以後就不再管他了。但是教牧书信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表明了两件事:

  首先,它是一个受恩者对施恩者的尊敬表示,为人子女只有藉孝敬与奉养才能表达心中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中国人有句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一种遗憾的比喻,就是我们想要尽一点孝道时,父母早已不在人间,我们当趁着父母亲健在时报答亲恩。

  其次,这也是一种付出爱心的要求与责任,当儿女幼小的时候接受了父母的爱,尤其是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孩子生病时,是作父母内心最大的煎熬,这是我的经验,深信也是听众朋友共同的经验。有一天当孩子长大以後,他们也应该用爱心来报答从前所接受的爱,如果现在你跟父母或公婆住在一起,那麽平时的嘘寒问暖,在主里的顺从父母是必要的。如果跟父母不住在一处,那麽在平时就要多去探望他们,也要经常透过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是否安泰,甚至给予物质与金钱上的帮助,这些都是信徒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