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
本章纲要
第一段 如何牧养群羊(五1-16)
一. 劝各种信徒的态度(1-2)
二. 如何教导各种寡妇(3-7)
三. 登记年长的好寡妇(9-10)
四. 劝年轻寡妇再嫁(11-15)
五. 当看顾亲属.寡妇(8.16)
第二段 牧会与审判(五17-25)
一. 当敬奉长老(17-18)
二. 当谨慎处理审判案件(19-21)
三. 当保守自己身心(22-23)
四. 善恶都不能隐藏(24-25)
第一段 如何牧养群羊(五1-16)
保罗未能及时来到以弗所,因此写这封信指导提摩太如何牧会,如何对待男女老幼或寡妇,如何劝导不同的信徒当有的态度与教导方法.
一. 劝各种信徒的态度(五1-2)
第1节:"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
"严责"新译本译为严厉责备,吕译为严厉斥责.劝导别人的工作比用物质去帮助别人要困难得多,因为爱心的礼物与帮助,别人乐意接受,但爱心的劝勉很难被人乐意接受,因此保罗在此教导提摩太,常用什么态度去劝各种信徒.
我们中国人注重伦理道德.礼仪.尊敬长辈和老年人.我们举行敬老会就是为了表示一点敬爱年老同灵的特别聚会.年老的同灵仍在继续灵修中,难免有过错,年纪较轻的我们,常用爱心和尊敬他的心劝导他,不可以用严厉斥责的方式劝导他,使他老人家难堪,或老羞成怒,本来想接受劝导的,只因为被激怒而拒绝接受,反而不能达到规劝他的目的.我们应该选用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慢慢开导他.俗语说,老人象小孩,常用爱心.耐心规劝,好象我们劝自己的父亲一样.
不可严责老年人的意思不是说老年人不可严责,年轻人就可严责,因此保罗接着又教导我们要劝同辈或下一辈的年轻人,象自己的弟兄一样,也要以爱心规劝.可惜有不少的人,对别人很客气,对自己的亲弟兄反而随便,劝自己的弟兄时,比劝别人时更凶,这种人应该"劝自己的弟兄如同劝别人".无论如何,我们要把握目标,就是希望他们接受规劝,改过自新;然后采取容易被接受的态度与方式.
有些小孩吃硬的不吃软的,因为别人用爱心,说好话劝他时,反而任性而不听劝,但父母若大声责备他,他反而知道自己不能撒野而乖乖顺从.对年幼的弟兄姐妹要按他的个性劝导,需要时要严责.我们也常常看到传道或长执为别人赶鬼时,大声责备,这是严责那附在人身上作怪的魔鬼,藉此命令那鬼出来,同时叫醒那被邪灵工作而迷迷糊糊的人.
第2节:"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
新译本译下半节为"存着纯洁的心,劝青年女子象劝姊妹."吕译为"用十二分的清洁劝年轻妇女象姐妹."原文的英译为"( exhort ) younger women as sisters with all purity . "
劝年长妇女如同母亲,这与上一节的劝老年人的态度一样,原因也一样,这第2节所提到的老年人和老年妇人,指着比提摩太自己年长的,不一定指着六.七十岁以上的人.如果提摩太只有二十五岁,大他约二十岁的四十五岁左右的同灵就该以待父母的态度.同理,与我们年龄相近的当着同辈相待,比我们小约二十岁的,可以待他们象自己的儿女一样.
有些人脾气较暴躁,责备别人时,容易因发怒而失去理智,控制不了自己,一开口责骂就象机关枪似地扫射对方,有几个人经得起呢?就是用这种方法对自己儿女或儿女辈的同灵也不应该.这种态度不是出于爱心,因为有爱心的人,能以神的爱原谅他的过错,以温柔的态度和语气,想办法让他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又当如何求神原谅并改过.尤其是劝女性,要更加小心,因为女性比较怕丢脸,很敏感,会觉得很难过而流泪哭泣,一哭就很难应付了.因此劝姊妹不但要以温和的语气,也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不要太伤她的心.
保罗要提摩太劝年轻姊妹时,再加上了一件重要的注意事项"总要清清洁洁的",就是要存着纯洁的心,十二分的清洁,没有邪念的心,否则容易给魔鬼留地步.如果年轻圣工人员能以圣爱从事这种劝导工作,自然不会有问题,因为圣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一5).魔鬼最喜欢用这种彩色毒箭危害年轻圣工人员,因此保罗这样特别提出来,叫提摩太和其他的年轻工作人员小心.
二. 如何教导各种寡妇(五3-7)
第3节:"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
新译本译为"要敬重供养那些无依靠的寡妇."吕译为"用`敬礼款’周济寡妇,要给那些真做寡
妇的."
原文中"尊敬"tima这字有尊敬的意思,也有价钱.代价的意思,因此本节的尊敬,由后面几节可以知道,有敬重供养的意思,吕译为"敬礼款"周济.由"真为寡妇",可以知道寡妇有真的也有不是真的,真的是指着那些实在无依无靠,需要别人救济的寡妇.
当时的社会形态与现在的社会不一样,当时的女性结婚后,只管在家庭里做家事和生养儿女,服事丈夫;不象现在的女性,与男性同样受教育,也有同样机会就业,有些女性工作赚钱的能力还比男性强多了.因为当时的姊妹几乎没有工作赚钱养家的能力,寡妇没有丈夫养家,生活就发生困难;教会成立不久,便另外选立七位执事来负责供给孤儿寡妇的生活,其后,各地教会仍继续照顾寡妇的生活,因此保罗在本章谈到处理.安排寡妇的工作.
现在女性工作赚钱的机会相当多,受过教育的容易找到工作来养家,没有受过教育,若肯替别人带孩子或做家事,她们的收入也不薄,何况有些寡妇却是富婆;是故,古今情况不同,现在教会便没有需要特别救济一般的寡妇.
现在的寡妇在物质生活上不一定缺乏,但精神生活上,总是不如有丈夫的,她为自己儿女的将来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甘愿不再嫁,把儿女扶养成人,这种精神实在很伟大.现在欧美女性中,象这样守寡的观念几乎消失了,守寡的人很少,都很快地就改嫁.连有丈夫的也常离婚改嫁,使无辜的下一代遭受亲骨肉离散的悲剧,伤害了他们小小心灵,造成了很多问题青少年和社会问题.由这些事也可以知道为儿女不改嫁而守寡的寡妇实在值得我们尊敬.
第4节:"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
新译本译为"寡妇若有儿孙,就应当让儿孙先在自己家里学习孝道,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蒙悦纳的."吕译为"但寡妇若有儿女或孙子孙女,他们要先对自己的家孝敬,将回敬的养奉报答父母或祖父母.这在神面前是可蒙悦纳的."
现在寡妇也很多,但大部分都有儿女,有儿女就有依靠,只是在儿女还年幼时,生活比较清苦些,需要时可以接受教会里的救济.本节所说的寡妇有儿孙,既然有孙子,她的儿女已经有人成家立业了,不可能连这一位母亲或祖母都抚养不起.因此保罗的意思是说,这种有儿孙的寡妇应该留在家里,教导自己的儿孙,如何孝敬.奉养长辈;不必救济,也不请她们出来为神工作.她若在这大家庭里好好领导自己家人行孝,遵守神的话,热心敬拜神,这一大群自己家人因着她的善导而成为好基督徒,这不就是很重要的圣工吗?不也是为神工作吗?保罗说,这种工作在神面前是可蒙悦纳的圣工.
现在有不少的年轻夫妻懂得"孝顺"儿女,却不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在神面前怎能蒙悦纳?近代欧美错误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父母既然生了儿女,就应该尽责养育儿女并给儿女快乐的生活,但儿女成人后,无义务奉养父母,只有义务养育再下一代自己生的儿女.这种理论似乎是合情理.很公平,可惜,这是违背造人类的真神之旨意.
真神创造人类时,他也决定了合理的人伦道德,就是儿女长大后,应该奉养.孝敬父母报答其养育之恩.生养过儿女的同灵便知道,养育儿女工作非常艰苦,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有些母亲为生产而丧失了生命,或丧失了健康;因此有些年轻夫妻,自己生养儿女后才体验到,而且明白父母是如何辛苦生养他们,所以改变以往的态度,更加孝顺自己的父母.
保罗曾教训我们,要在主里孝顺父母(弗六1),在前一节教导我们要尊敬真为寡妇的,在本章第8节说,人若不看顾自己的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本节又教训我们要学着行孝;从以上所说的经文和本节所说的,我们可以明白,需要学着行孝的不是那寡妇本身(上代对下代的恩爱不叫孝顺)而是要寡妇在家,先教导儿女或孙子们行孝,报答亲恩,自己家庭里带领得很好,才能成为别人的好榜样,若有需要她也出来帮忙教会工作,她才无后顾之忧,以她的经验教导同灵.
现在中国人也有些人认为婆媳很难相处,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只是尽力送给公婆们足够的金钱.物质去享清福,多抽空去看他们.这好象很理想,但这是违背神要我们照顾亲属.孝顺父母的旨意.四十几岁的公婆自己住是享清福,但六十岁以上或身体不够健康或丧偶的公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物质享受,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好的食欲,牙齿也可能松落,好的衣料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他们所渴望的只有天伦之乐.精神上的快乐.一个人年老时,容易觉得寂寞,丧偶的更是;在他们生病时,若没有亲人在身边,会更难受.欧美社会里单独的老年人,常因病突发,没有人知道,没人及时来帮助他们,儿女就是送他很多钱也救不了他们,这时,最先发现的可能是送牛奶或其他食物的外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女.难怪他们的社会里不注重生养儿女.孔子教训我们:"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年纪大时,最好随时在身边,关心他们的起居,观察他们身体健康情形,这才是孝顺的儿女,是父母所希望的.
可能有少数幼稚信徒,只顾在外或在教会里表现爱心.关心同灵,却不尊敬或不关心自己的父母,这样做能蒙神悦纳吗?是出于真诚的爱心吗?从保罗的教训,我们知道,应该先从家里实行爱心而孝顺,然后扩展到教会.邻居… … .
第5节:"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是仰赖神,昼夜不住的祈求祷告."
新译本译为"那无依无靠.独居的寡妇,她们仰望神,昼夜不住的祈求祷告."吕译为"那独居无靠.真做寡妇的,是已把盼望钉住于神,而黑夜白日恒心不懈地祈求祷告的."
当时,妇女出外谋生的可能不多,寡妇有教会救济,生活安定,没有丈夫需要服事,也没儿女,但她们有好的信仰,不会象那些老妇人出去传讲虚构的传说或批评人.说闲话;这些真无依靠的好寡妇虽然没有圣经可阅读,但她们懂得利用这许多时间来祷告,昼夜不断为自己信仰.为教会.为同灵.为圣工祷告.我们现在也应该效法她们多多做代祷工作,只是不要忘了也该为自己的灵性祷告,求主帮助我们能以谦卑的心学习道理,顺服真道,保守自己做个好信徒,免得只顾为别人代祷而疏忽了自己的学道与灵修,那些好寡妇一定也常为自己的灵性进步而祷告.
第6节:"但那好宴乐的寡妇,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
新译本译3为"寡妇若奢侈宴乐,虽然活着也是死的."吕译为"惟独那好奢侈的,虽是活着,却已经死了."原文英译意是"but the ( one ) living wantonly has died living ."英文译为"whereas she who is self-indulgent is dead even while she lives . "
好寡妇象上节所描述的,清心寡欲,专心祷告代求;相对的,那些好宴乐的.放纵情欲(原文有放荡之意)的寡妇,没有丈夫管她,不用照顾家庭.教导儿女;反而贪爱世界,只顾自己享乐而放纵,对敬拜神的事自然会不感兴趣,这种人的肉体还活着,她们的灵性迟早会因犯罪而丧失生命,怎能得救呢?
我们中国古代的社会比较保守,寡妇想要放纵是不太可能的,但在希腊社会,比较注重肉体的享乐,也很自由,有机会放荡,因此保罗要提摩太严严地教训她们,不可效法外邦人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在第11-15节,劝年轻寡妇再去嫁,以便挽救更多灵命.
第7节:"这些事,你要嘱咐她们,叫她们无可指责."
"这些事"可能指着前面所说,劝男女老幼信徒和好寡妇的事.以及责备好宴乐的问题寡妇,还有那些家里有儿孙的寡妇们应该做的事.提摩太虽然年轻,他是传道者,必须按保罗第1节以下所交代的,去指导.牧养各种信徒,帮助他们,劝他们要尽本份,做一个无可指摘的好信徒.
传道者每天准备一篇道理,晚上靠着圣灵的帮助讲道勉励人,这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是比较不用费心的工作,但如这几节说的劝导或责备的工作却相当费精神,虽然现在没有救济寡妇的工作,好宴乐的寡妇也很少,但是青少年问题和家庭问题,如婆媳.夫妻间的争吵… … 都是棘手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解决的,往往需要为他们长期的辅导和代祷.因此平信徒需要为传道助祷,而且不要单为了他讲道工作代祷,更该为他们规劝青少年和家庭问题代祷.
三. 登记年长的好寡妇(五9-10)
第9-10节:"寡妇记在册子上必须年纪到六十岁,从来只作一个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
声,就如养育儿女,接待远人.洗圣徒的脚.救济遭难的人,竭力行各样善事."
新译本译为"寡妇登记,年纪必须到达六十岁,只作过一个丈夫的妻子,并且要有善行的见证:就如养育儿女,接待客旅,替圣徒洗脚,救济困苦的人,尽力行各样的善事等."吕译为"寡妇登记,不要在六十岁以下的,要那只作过一个男人的妻子的,在好行为上有声誉的.这就是说,她若养育过儿女… … 若在各样善行上紧密追求过."
由这节所说的可以知道,当时的教会有登记寡妇的事,由前后文可以知道,这些登记的寡妇是教会选出来,要请她们来协助教会工作.因此本节告诉我们这类被选而登记的寡妇应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比本书第三章11节所说执事娘(或女执事)的条件还要高,与执事或长老的条件相似.由此也可以知道,这是协助圣工的寡妇.
本章第5节讨论的,那无依无靠独居的寡妇,没有限定年龄,不一定要达到这2节所说的条件,教会要供养她们,但不请她们工作,除非她也具备这两节所说的条件.
为什么要选寡妇呢?因为女人是为男人造的,有服事丈夫的责任,就是已经具备这两节的条件,若不是寡妇,就是已经超过六十岁,也不能离开家庭,出去为主工作,因为这时候她的老伴更需要她,需要她的照顾与陪伴.
为什么需要超过六十岁呢?由本章第11节知道年纪大的人心理比较稳定.六十岁已经年纪大了,还能做什么事呢?教会里希望她们做的不是粗重工作,而是需要运用她们一生的生活经验来善导主内年轻的一代,服事同灵,帮助患难中的同灵;因此保罗说,她们有善行的见证(原文),就是别人见证她确有善行,如接待远人.救济过遭患难的人,竭力行各样善事.规定她必须是只做过一个男人的妻子,她就不会有前夫.继夫的儿女间之纠纷(请参考第四章长老和执事应具备的条件).
"洗圣徒的脚":当时的社会上有为客人洗脚的礼貌,因为那时的客旅脚上穿的是凉鞋式的鞋子,房间里又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因此进门有脱下鞋子洗的需要.一般家庭是仆人为客人洗,但无仆人的可能由主妇洗,主耶稣也曾为门徒洗脚,可见洗脚是很普遍的事(约十三).在此可能指着这类洗脚,也指着谦卑用爱心服事圣徒的意思.
"养育过儿女":由此可知登记的寡妇不是无依靠而独居的,是养育过儿女的,就是在教导.养育儿女的事上有好的表现,又有经验,这样的寡妇才能帮助那些教导儿女有困难的同灵,以她的经验指导.
四. 劝年轻寡妇再嫁(五11-15)
第11-12节:"至于年轻的寡妇,就可以辞她,因为她们的情欲发动违背基督的时候,就想
要嫁人,她们被定罪是因废弃了当初所许的愿."
新译本译为"至于年轻的寡妇,不要给她们登记,因为她们一旦情欲发动而背弃基督的时候,就想结婚.她们被定罪是因为丢弃了起初的信誓."吕译为"至于年轻的寡妇,你却要拒绝登记;因为她们情欲一奔放,而违背了基督,便想要嫁,就因废弃了当初的信约而受定罪."
"当初所许的愿":许愿的原文是euchen,发誓是omnumi,誓言是orkos,但本节是pistin,有信用.忠诚.忠实之意,与信心.信仰同一字根,因此吕译为"信约",新译本译为"信誓",我们由字面上无法知道到底她们起初曾起誓或许愿,我们只能推想;那些年轻寡妇可能很热心,想为主工作,由下面两节知道,她们没有养育儿女的工作,有太多时间,起初很乐意地决心(或者许愿)守节不再嫁,要为主工作.
教会认为她们有这样坚决的心,也接受她们的奉献,登记在为主工作的寡妇名册上.但后来发现,因为她们到底还年轻,又不能靠圣灵好好克制情欲,结果情欲发动,把起初的决心.信约放在一边(原文),违背了基督,想要嫁人了.
寡妇再嫁并不是罪,为什么说这是违背基督呢?这句是指着她情欲发动.放荡的行为是违背基督.寡妇再嫁怎么会被审判(原文).定罪呢?她们被定罪不是因为她再婚,因保罗在14节反而劝她们再婚.从本节情欲一奔放(吕译)可推知,她们决定不再嫁却不守节,交男朋友,甚至可能有淫乱的行为,等到不正常的关系无法收拾才补办结婚.这样不但会受人的指摘,也会被定罪,还不如趁早正式结婚.因此保罗为了防止这类恶事再发生,吩咐提摩太,要拒绝登记年轻寡妇.
现在的社会情况不同,教会里也没有登记寡妇的事,主内有不少年轻寡妇没有再嫁,她们还是生活的很好.为什么呢?
1中国人的社会以守节不再嫁为美德,因此连外邦人也有很多为儿女,不忍心离弃年幼儿女而守寡,这种牺牲与奉献,使她们的儿女心理发展正常,懂得孝顺,后来家庭圆满而幸福.西洋人以个人的享乐为主,这种牺牲精神较差,情况不同.因此我们当尊敬.看顾这种为儿女牺牲自己的寡妇.
2现代的女性与男人一样有接受同样教育的机会,因此自己有谋生的能力,有时候姊妹赚的钱比她丈夫还多,因此丈夫死后,不必依赖教会或别人的救济,有些寡妇继承了亡夫的遗产,是个富婆.
3精神生活方面,因为寡妇受过教育有阅读能力.能研读圣经和其他各种书刊.学习弹琴.插花,常有机会为教会工作,她的精神生活很有意义而充实,她们若注意灵修,主会赐她们信心,将盼望钉住于神.天国;绝不会象这几节所说的那样放荡.
由这些可知,现在的年轻寡妇,表现都不错,不一定要象保罗所吩咐的,劝她们都再去嫁,由第14节可推知,保罗也没有劝有儿女的寡妇再去嫁.
第13节:"并且她们又习惯懒惰,挨家闲游,不但是懒惰,又说长道短,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
新译本译为"同时,她们懒惰惯了,挨家闲游;不但懒惰,而且好说闲话,好管闲事,说不该说的话."
有些制度和组织是很理想的,但实施之后,才能发现其优点和缺点,有了缺点,需要随时修改;教会里的制度和组织规章也是一样;象这些热心.有信心爱心的年轻寡妇也登记,以便协助圣工,本是理想的事,她们无家庭的牵挂,又比六十岁以上的年老寡妇有能力,精力旺盛,还有神的帮助,实施后,应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由本章11-15节可以知道,其结果,问题百出,因此保罗吩咐提摩太不要再登记年轻寡妇,而且积极地劝她们去嫁比较好,宁可选用年老的寡妇,因她们清心寡欲又有各方面的经验.
本节所说的是那些年轻寡妇虽然下了决心,要专心服事神,但她们的实际表现是懒惰,有教会的救济不愁吃穿,又没有家人需照顾,有太多时间,如闽南话骂人"吃饱了太闲",她们不能效法那些真为寡妇的,利用这多余的时间祷告.她们没事做而懒惰惯了,若在家睡整天都不要出来还好;女人的毛病是喜欢说长道短,结果她们便挨家闲游,又好管闲事,批评人,搬弄是非,说不该说的话,在邻居间或同灵间引起风波;结果没有为主发光,协助教会圣工,反而破坏教会的和平或阻挡圣工.
第14节:"所以我愿意年轻的寡妇嫁人,生养儿女,治理家务,不给敌人辱骂的把柄."
"把柄"原文这字有手段.材料.原因.机会.藉口等意思,因此新译本译为"机会",吕译为"因由",译为把柄也对.这里的"敌人"是指着谁呢?这是指着那些常敌对教会.敌对基督徒的外邦人,他们是逼迫信徒或专找教会麻烦的恶人,年轻寡妇的坏行为,正是他们辱骂教会很好的资料.
保罗在本节吩咐提摩太,要劝年轻寡妇再嫁人,有了家.有儿女.家务,已经忙得团团转,这样便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放荡或串门子,挨家闲聊,说错话的机会自然减少,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感谢神!现在是工业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为改善家庭生活和经济,男女老幼都想办法找工作赚钱,从事家庭副业.年轻的一代从小就习惯于工作可培养勤劳的好习惯,也可避免青少年太闲了,到处放荡而交上坏朋友,成为问题青少年.因此在不影响他们课业的情况下,让他们也参与生产或工作,对他们心理健康有帮助.年轻夫妻都上班的家庭很多,主妇便无挨家闲聊的时间,这也是一种好现象.
第15节:"因为已经有转去随从撒但的."
吕译为"因为已经有人偏离,去随从撒但了."
"有人"指着年轻寡妇,"偏离"是偏离神的真道.信仰,就是违背主耶稣的教训去放荡.行淫,… … .她们偏离神的道理后,为什么会去随从撒但呢?这在世界上,不属真神就属魔鬼,因为始祖背叛神后,这世界已经交给魔鬼(太四9;约壹五19),因此一个人若不属于神,便会落在撒但的魔掌中.不听从神的话行正道,所行的便是随从撒但,因为他随时找机会引诱人离弃神来随从他.有些外邦人不敬拜真神,也不拜偶像.不相信世上有鬼,但他们仍无法脱离撒但的权势下.因此使徒约翰告诉我们,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撒但)的手下(约壹五19)."撒但"就是希伯来语或亚兰语的魔鬼,有反对者或对敌的意思,与魔鬼同意,英文照原来的发音,音译为Satan.
五. 当看顾亲属.寡妇(五8.16)
第8节:"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新译本译为"人若连自己的家人也不供养,就是背弃信仰,比不信的人还不如."吕译本译为"
人若不为自己的人筹谋,尤其不为自己一家人筹谋,便是背弃了信仰,比不信的人还坏."
我们的信仰是敬拜独一神耶稣,当听从他命令彼此相爱.供给家人或亲属生活所需是爱心的表现,但这只是尽义务而已,外邦人尚且如此做,不是值得特别称赞的事,是理所当然的事.保罗在此提出做人应尽的本份,要提醒信徒,不要只顾在教会表现,好象有热心又有爱心,却不能用心尽本份供养家人,这是本末颠倒,比不信主的人更糟的事.
保罗在前面谈到看顾寡妇的事,本节教训我们也要看顾在患难中的亲属,他们家的主人丈夫还在,可能因某些原因,生活困难,我们不可以因他家不是孤儿寡妇而不帮助.我们中国人的社会很注重这方面的德行,尽力照顾遭患难的亲属,有些知己朋友,有时候也会象亲属一样尽力协助,因为"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相扶相助,更有效,离开很远的亲属,若不常连络,怎么会知道有困难呢?就是知道了,住得太远也不方便照顾.
又有些信徒因为主的命令要我们彼此相爱,便热心向别人实行爱心,专心去照顾患难中的同灵,众人看到了会称赞她有爱心,她便更乐意地爱别人.帮助别人,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与收入都很有限,自然会因此忽略了家人,没有能尽本份照顾家庭,对家人反而显得缺乏爱心,会使家人埋怨,这是本末倒置的事.爱家人.照顾自己家人是神交托我们的基本职责,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教会领导者也应该小心考虑各家的情况分配工作,在不影响她们家庭生活的原则下选派工作.虽然有些家庭主妇很热心.很能干,但上有公婆,又有姑叔和年幼儿女需照顾,教会暂时避免叫她出来帮忙炊事或其他事务工作.等到她儿女长大成人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才拨空来帮忙;总不能说,做媳妇的热心来教会工作,在教会煮饭给别人吃,自己家却没有人煮,使年老婆婆不得不替她带幼儿又下厨房.
姊妹当先尽本份,若未能为尽本份,还能谈什么呢?若是只顾在教会热心,不尽本份,不是成为外邦人毁谤的话柄吗?家庭主妇或为主人的弟兄都当记得先用爱心照顾家庭,安定家人的心,这样才能为主发光,荣神益会.
第16节:"信主的妇女若家中有寡妇,自己就当救济她们,不可累着教会,好使教会能救济那真无依靠的寡妇."
新译本译为"如果信主的妇女家中有寡妇,她就应该救济她们,不要让教会受累.这样教会就可以救济那些无依无靠的寡妇了."吕译为"一个男信徒或女信徒若有寡妇亲戚,他或她应当济助她们,别让教会负重担了,好使教会能济助那些真做寡妇的."
"信主的妇女"吕译为"一个男信徒或女信徒",注解上说明有古卷象合和本和新译本"一个女信徒",可见本节有两种版本写得不一样,但对本节的解释没有影响;因为当时的家庭是男人工作赚钱养家,妻子养育儿女.治理家务,要救济别人需要钱或所需物质,仍需要丈夫赚来的钱或耕种而收获的粮食中取部分去救济.因此妻子拿去救助别人,也等于丈夫救助的.女信徒有这责任男信徒同样有责任,应该夫妻同心去做这件救助寡妇亲戚的工作.
"家中有寡妇"吕译为"有寡妇(亲戚)",都是意译,原文(英译意)只是说"If any believing woman has widows",信主的妇人若有寡妇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前后文推知,这是指着古时候,在大家庭里有了寡妇,例如丧偶的妯娌.婆婆.媳妇,大.小姑也常因丧偶而回娘家,这些亲戚的寡妇,我们应该尽量救助,供给她们生活所需,使她们生活安定.如果大家都这样照保罗的吩咐,照顾自己的亲属.家人的寡妇,教会就不需要为救助多数寡妇而受牵累,经济方面或传福音的工作都不会象耶路撒冷教会刚成立时那样受影响.
当时若不是有很多信徒变卖家产奉献,那里来那么多的钱去买粮食?虽然经费有着落,要负责那么多寡妇和孤儿的炊事工作,不是很简单的,结果影响了教会最重要的工作--传福音,因此使徒们不得不选立一些执事来代他们负责这工作.另一方面,人多话就多,也容易发生不能讨神喜悦的事--发怨言(徒六1-6).
由本节又可推知,教会若统一救助寡妇,不是让那些有寡妇亲属的人们失去用爱心照顾她们的机会,不是很可惜的事吗?何况教会随时有可能受逼迫,怎能继续不断地救济呢?耶路撒冷教会开始受大逼迫时,信徒们躲在家里,或逃难到各地方,怎能继续公然以教会名义救济寡妇,供给她们饮食呢?当时的信徒在耶路撒冷,曾实施过凡物共用,信徒们卖掉田产房屋,不是太可惜吗?耶路撒冷当时的信徒若卖掉田产房屋来奉献,一点也不吃亏,因为他们把暂时的家产变卖后奉献,就等于把物质的家产换成天上属灵永存的家产,存在天上的银行.若舍不得奉献,他们不久遇到大逼迫,都因逃难而离开这城,家产还有什么用呢?再过不久,罗马将军提多攻下这城,又把它烧光,不是更可惜吗?
现在我们教会里的寡妇都有亲人照顾或自己有谋生养家的能力,教会里救济寡妇的工作不多.现在虽然设有养老院,但入院的老年人很少,这些都是值得感谢神的事,这是因为教会信徒大部分都能按着神的旨意,如保罗所吩咐的,用爱心照顾自己的亲人,不必累着教会.
第二段 牧会与审判工作(五17-25)
一. 当敬奉长老(五17-18)
第17节:"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新译本译为"那些善于治理教会的长老,尤其是那些在讲道和教导上劳苦的长老,你们应当看他
们是配受加倍的敬重和供奉的."吕译为"善于督导的长老,尤其在道上和教导上劳苦的人,应当被看为配受加倍敬奉的."原文可英译为"Let the elders ruling well be deemed worthy of double honour , especially the (ones) labouring in speech and teaching . "
现在教会有专任的负责传道牧会,但使徒时代,教会分布于欧洲和西亚很广大的地区,专任传道者可能只有新约圣经上提到的那几位使徒和新传道,又因逼迫一个一个殉道;加上当时交通不方便,有的教会往往一连几年都没有传道者来牧会.因此保罗和提摩太在各地教会按立长老,牧养并领导教会.简单说,当时传道者太少了,都由长老来兼任现在的传道者工作;也因此,保罗在第四章2节,选立长老的条件中,加上了一条"善于教导",在本节又吩咐提摩太"尤其是那些在讲道和教导上劳苦的长老"要加倍敬奉,因为他们是兼任传道者的工作.
"敬奉"新译本译为敬重和供奉,这字原文是time;"太二七9"犹大卖主的价钱.价银,就是卖主的代价,报酬,也用这字,因为这字的意思有价值.价格.尊敬.名誉.礼遇.光荣,… … 等意思.本节根据下一节,也可译为报酬,译为敬重和供奉也很适当.
长老即是专心于教导.牧会,教会应该供给他生活所需,使他无后顾之忧,能更专心,又有更多的时间来治理教会,教导信徒;如果他们还要抽时间去为物质生活工作赚钱,怎能专心呢?在忙碌中能用心于教导工作吗?可能心有余力不足.
第18节:"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本节是上一节的补充说明和引经证明供给当时的长老生活所需是合情理,是理所当然的事.第一句是引自"申二五4",真神规定他的百姓,牛在场上工作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当让它自由食用身边的谷类.牛拖着辗谷的器具,边拖边踹( ),以便除去五谷的外壳,这叫踹谷.保罗也引用过这句话(林前九9).
古代财主常常欺压贫困的雇工,因此真神常常命令他的百姓,不但要给他们工钱,而且要当日付给他们(利十九13;申二四14-15).主耶稣差遣他的门徒出去传道时,也告诉他们"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保罗可能引用这句主耶稣说的话;这句话也可能是当时的犹太人中很普遍的成语.
有些人主张,为神工作是一种奉献,不应该领薪水,也不需要专任的传道者牧会,由信徒和长老执事兼任就可以.若是兼任的自己有工作.有收入,不必向教会领薪水,教会的经费可节省很多.但如果大家都是兼任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已经够忙碌了,大家都不能有充分的时间,也不能专心来牧会.研究道理.传福音.访问信徒;个人的信仰与道理的学习.灵性的修养都不容易进步,教会的工作很可能停顿下来.因此教会需要专任的传道者来积极地推行圣工,需要更多献身的传道者来负责实际的牧会及传福音的工作.既是专任的,教会就当供给他们的生活费,让他们能无后顾之忧,安定下来专心工作.
目前我们地方教会的长老和执事都是兼任的,自己有事业,从前长老的工作由传道者负责,因此地方教会长执和教会负责人.同工都不领薪水.他们在业余奉献时间和精神,甘心乐意又忠心地为神工作,又不领薪水,相信将来回到天国,将可得到主耶稣的大赏赐,永不朽坏的奖赏,这是比有限的世上津贴更值得,不是吗?
二. 当谨慎处理审判案件(五19-21)
第19节:"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就不要收."
新译本译为"控诉长老的事,除非有两三个证人,否则不要受理."吕译为"控告长老的状子,
除非凭着两个或三个见证人,你不要接受."
长老是使徒们在各地教会用心观察后选立的好信徒,怎么会被信徒控告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1长老未完全:第三章2-7节是选立的长老应具备的条件,也是已被立之长老灵修应努力的目标.长老虽然比一般信徒在各方面都成熟而完善,但他们还是人,除了主耶稣以外没有完全人,都还正在灵修.求进步,未达到完全地步;有时候,也可能有过错.
2易受攻击.陷害:长老可能还有一些缺点,但还不致于被控告才对.但长老因管理.教导人的工作上很容易得罪人,也容易起误会.另一方面,有些信徒对道理的认识还不够,灵修差,喜欢找别人的毛病,如果受过长老的劝导或责备,有可能怀恨在心,他若发现一点这长老的缺点,他们便很高兴地藉题发挥,还没有弄清楚真情就批评.攻击,想要罢免他;这就容易受邪灵的工作,被利用来控告长老.阻挡圣工.
提摩太还年轻,牧会经验少,如果只凭这些灵性还幼稚,不能明辨是非的信徒控告就判断,很可能误断而指摘或急促地罢免长老或其他工人,不是反而会阻挡圣工而敌对真神吗?实在不能不小心.
有些信徒实在没有道理,讲话不凭良心,常攻击神忠心的工作人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神的美意,要藉此考验工人,使工人有宽容别人.灵修的好机会.我们若做错或说错而受攻击.挨骂时,能忍耐.不回嘴,这不算是有灵修,这是活该!罪有应得.假如我们没有错,但别人误会我们,而且因此攻击.责骂我们,我们还是不回嘴,以恒久的忍耐,原谅他们七十个七次.等到他们冷静下来,有需要时,才温和地向他们说明真情,这才是真的忍耐,真的有灵修,是甘心接受神赐给我们的属灵之精神训练.这种事在属肉方面好象吃了大亏,但很奇妙的是,事后,真神因此悦纳而多多赏赐能力和心灵的平安快乐,使我们的灵性能再向前进一步,交托更大的使命.
假如发现长老有某些缺点,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因为他也是人,我们该为他祷告,有需要时直接或间接请他纠正.如果有控告的案子,必需有两个或三个以上的见证人(日文),才可以受理,但受理后,还要多方面的调查和观察,并请那长老来问清楚.若证据不充足,当继续调查,不可轻易判罪,如本章24节说,有些人的罪是后来才显露出来的,何况有神为王的教会,他可以轻易地把这事显露出来(太十26),不必着急.世上的法院里,也常有悬案,不能因时间拖久就草率结案.
第20节:"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
新译本译为"常常犯罪的,你要当众责备他们,使其余的人也有所惧怕."吕译为"一味犯罪的.你要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们,让其余的人也有所畏惧."
本节所说"犯罪的人",可包括一般信徒和圣工人员;有人认为这是指着长老.如果是长老,经过上节所说慎重处理.审判后,假如能确定其犯罪事实,不能因他是长老就草率解决或封锁消息,不公开处理;这样做便不公义,既然也负责着公职,便该公开处理.责备.
"犯罪的人":在原文里有继续犯罪的意思,因此新译本译为"常常犯罪的人",吕译为"一味犯罪的".英文译为"who persist in sin , "当长老的不太可能这样一味的犯罪,若是长老当请他辞职.由这些可推知,这是指着一般信徒中特别任性.放纵,常故意犯罪,但他不是犯至于死的罪,也不能除名.如果不这样当众责备他,他不会改过,而且成为属灵的酵在教会中影响其他的信徒,引诱其他信徒也犯罪.
这类信徒若能这样公开用爱心责备,一定能收效.但现在的人爱面子,不能象我们教会初期有过错的信徒自动在会众面前悔改,现在都采用个别私下责备与劝导方式,若能达到劝导的目的,也是很好的方法.假如有这样故意常常犯罪又引诱其他信徒的坏信徒,若私下劝导与责备仍无效,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这方法,但不要使他过份难堪而变本加厉.
第21节:"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
新译本译为"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及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叮嘱你,要毫无成见的持守这些话,行事也不要偏心."吕译为"… … ,切切地誓嘱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绝不可凭着偏私而行."
保罗为什么常用这样指着神和基督耶稣的名或在他面前嘱咐提摩太呢?如"帖前五27;提后四1".保罗知道提摩太的个性,他可能怕提摩太人太好了,比较心软而容易受其他人或事的影响,因此吩咐他需要严格执行的重要事情上,这样说,以便证明这些事不是他私人的意思,是按神的旨意,在神面前正式交托给他,有神.基督耶稣为证,怎能马虎或不执行呢?本节又加上了"蒙拣选的天使"之面前,但圣经上有关天使的事写得不多,是不是有些天使是蒙神拣选,特别为人类的救恩服务呢?我们无法确实知道,但从保罗和彼得所说的知道,确实有些天使是奉命察看神的救赎工作,保护.协助蒙拯救的信徒(林前四9;提前三16;彼前一12).
保罗慎重其事地嘱咐,是吩咐些什么?第一是要他遵守并执行保罗在这封信上所交代的事,不可以有自己的成见,要照神的旨意,照保罗所吩咐的去判断是非.保罗怕提摩太还年轻,经验少,会以个人的看法去更改牧会的方式,这样很容易有差错.保罗当传道多年,又到处去,看得多,经验多,很担心魔鬼会利用缺乏属灵经验的年轻传道,传些新的东西或似是而非的道理,因此保罗一项一项地详细叮咛.真教会若没有邪灵的工作,倒可不用那么担心,所以我们也当常为传道者或其他领导者祷告,求主帮助他们能保持纯正的信仰,没有成见,不要有偏差.
"行事不可有偏心":这方面我们常常不容易做到,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人情而偏袒亲友或有钱有势的人.有钱或有靠山的人比较有办法,没有这些便以红包.礼物为手段,达到目的.现在有些公务员,不太敢收红包,因为政府的调查局以严厉的方法随时监察,且不客气地检举.教会里虽然没有这么不公义的事发生,但以往别人待我们好与否,常变为我们的成见,对那些待我们好的人.有钱有势的人或自己的亲友,总是宽大些,这是人的常情,但不够公义;领导者若不公义,会引起一般信徒的反感,怎能带领得好呢?长执.传道.负责人都是教会里的领导者,如果互相袒护或偏待他们的家人.捧他们,或在处理.审断事情上有偏心,不但会引起信徒的反感,能蒙神悦纳吗?当公正无私.
三. 当保守自己身心(五22-23)
第22节:"给人行按手的礼不可急促,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洁."
新译本译为"不要匆匆忙忙的替别人按手,也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的清洁."吕
译为"不要轻易给人`按手’,也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儿;要保守你自己清洁."
"按手礼":在原文的意思只是按手,典礼中的按手以及其他场合的按手.教会规定,未被立为长执或传道者的信徒,原则上不为别人按手,女的不为男的按手.我们教会按手的有:治病的助祷(徒九12);求圣灵(徒十九6);嘱咐(可十16);按立.差遣圣工人员(徒六6;提前四16).
为信徒,尤其是为未成年的信徒按手助祷求圣灵时,比较没有问题;为刚受洗和受洗脚礼的新信徒按手可以更放心.但助祷求主治病时,需要先查问清楚,有没有过错或犯罪,若犯的是不至死的罪,要先叫他悔改,否则按手祷告不但没有效,按手助祷的人便在他的罪上有份了.他若已犯致死的罪,我们没有义务为他按手助祷,根本不可以按手,因为他已经不属神,是属于魔鬼的了.
如果选立长执等圣工人员没有查明他是否是合乎条件的好工人,只因人情.因恶势力的压迫或因缺乏工人便匆匆忙忙地按立,若按立了一个信仰不纯正,人又霸道的长执,事后又不容易罢免(没有明显或严重的罪据),这教会就糟了,不但圣工受阻碍,还会带坏信徒,使教会纷乱,其按手的过失影响太大了.目前教会因多年的经验,不敢随便按立,这是比较妥当的事.
现在长执.传道者都不敢轻易地按手的是婚礼中的按手,如证婚.祝福;因此一对新人要在会堂或家庭举行婚礼时,证婚的长执或传道都会问个清楚,他们若都是童男童女,是圣洁的信徒,证婚人才放心为他们证婚按手祷告.假如有过性关系,虽然不算犯致死的罪,但已不是童男童女,是不圣洁的信徒,证婚人会拒绝按手祷告证婚并祝福.假如当事人撒谎欺骗证婚人,其罪过由当事人负责,这种人婚后往往受很大的责罚和试炼,信心渐渐冷淡.因此传道者常劝未婚同灵不要着急,应该顺从教会以往的指导,用信心依靠神的安排.
另一种人是为了想要得到婚礼中的按手祝福,想尽办法让外邦人的另一半接受洗礼,没有能好好为那未接受救恩的另一半按部就班的慕道.认识神,才受洗.教会已规定为婚姻想受洗的,劝他婚后,道理有根基才受洗.但仍有些人不按规定便受洗,虽然得以在会堂举行婚礼,也接受了按手与祝福,但无所不知的神,什么事能瞒过他?他会同意这样的做法吗?会因为他们接受了按手便赐福吗?
第23节:"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
新译本译为"因为你的胃不好,而且身体常常软弱,不要单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吕译本译为"再别迳喝水了;为了你的脾胃和你常患的疾病的缘故.你却要用点儿酒."
现在营养教育很普遍,粮食很丰富,大家都吃得很够,加上医学进步,使百姓的健康都有了进步.使徒时代,战乱多,生活比较不安定,大家健康情形较差,尤其是出外的人.提摩太是什么原因使他身体不够健康,我们无法知道,大概是当时社会上普遍的毛病,因此保罗还能当医生,指导他用点酒而不要单喝白开水.
我们常用的是米酒,常喝米酒或其他的酒喝多了会伤胃.也会伤肝脏.保罗叫他喝点酒可能是要治胃病,也可能是治他虚弱的病.因为原文里,没有"不清"的意思,这节的意思是"为了你的胃和你常患的疾病的缘故,… … ."原文里酒字是葡萄酒,因此日文圣经译为葡萄酒.东方人也常有人,晚上睡觉前喝一点点葡萄酒当补药,这种当药用的少量酒,我们教会也没有禁止.姊妹生产后,坐月子时,吃很多麻油鸡,这也需要放酒,以便进补,使她们的身体早日康复.冬天进补的药都需要加酒熬炖,有些鱼肉调味也需要用点酒.腌牡蛎.腌梅放点酒当防腐剂;这些都不在禁止之列.
然而不是当药或防腐剂.调味料,只为享乐或为了觉得舒服或为解愁而喝,最好避免,因为懂得节制而只用少量的酒不会使人醉,但常用少量的酒享乐,自然会慢慢增加酒量,而且会上瘾,没有喝酒便提不起精神,结果会失去控制而堕落为常醉酒的地步,成为酒的奴隶或成为酒鬼.
何谓少量的酒呢?是一杯或半杯?是一汤匙抑是一滴?假如软弱的同灵看到我们喝少量酒享受,他回去便常常喝酒,但不懂得用少量,结果醉酒滋事或成为酒鬼;我们可以说他醉酒或堕落与我们完全无关吗?保罗说,如果食物会叫弟兄跌倒,他也不吃肉(林前八13).我们还是为软弱的同灵着想,避免喝酒.现在外邦人中也有不抽烟不喝酒的,一般人也认为这种青年或成人很好,很欣赏,教会同灵常在外或宴会时别人敬酒也不喝(以汽水代替),结果反而因此为主发光,得到外邦人的称赞或赏识.
我们教会里,信徒戒烟的见证非常多,但也有后来又因沾酒而堕落的例子,我们还是尽可能戒得干净,免得受其诱惑.俗语说:"藉酒消愁愁更愁",因此我们教会信徒当以信心交托主,向主迫切祷告来解愁,不该用酒来解愁,因为这是解不了愁,反而更愁.
四. 善.恶都不能隐藏(五24-25)
第24节:"有些人的罪是明显的,如同先到审判案前,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
新译本译为"有些人的罪是明显的,就先受审判;有些人的罪是后来才显露出来的."吕译为"
有些人的罪很显然,自然引到受定罪;有些人呢,却是随后才显露."
有些人犯罪,还没有犯罪就有人注意他的言行有问题,也可能劝过他,但他任意妄为,犯罪时,别人已经料到,也知道了,他的恶行.犯罪事实,使他被引到受审判.受定罪的结果,因为他犯的是比较明显的罪.如果他所犯的罪不至于死,可藉着审判叫醒他的灵性,使他能回头;犯的若是死罪,只有按规定处理--除名.
然而有一些人比较狡猾,知道自己软弱却不愿意靠神治死情欲,想偷偷享受罪中之乐,他又爱面子,怕别人知道,一面放荡,但又用心抽出时间来教会表演他的虔诚与热心,使教会的人都误以为他是好信徒.也有些人是因为家人爱面子,想尽办法来掩饰他的放荡行为.这类事使教会的审判或观察不正确,结果曾经有误断的事,过了十几年才被教会发现有问题,这时,他的罪才显明,有的案件可能更久才被发现是误解.虽然他们为面子隐瞒了实情有几十年,但天上的神早就判他们有罪,到了适当的时候,神就会把他的事暴露出来.主耶稣曾教训我们:"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太十26).
曾有一姊妹与外邦人在山路上遇见而行淫,但后来正式结婚了,结婚十几年后,仍没有人知道.有一次当地教会灵恩会时,有一天,公义的真神,从天上直接命令她要认罪,否则立刻要收取她的生命(肉体),这姊妹隐瞒罪行有什么用呢?就是一生没有被发现,又有什么用呢?神是公义的神,常常会有严厉的刑罚临到他们,他们只有战战兢兢过一生.假如所犯的是不致于死的罪,更不该隐瞒,坦白认错,求神赦免,这样反而可救回一条灵命.
第25节:"这样,善行也有明显的,那不明显的也不能隐藏."
新译本译为"照样,善行也是明显的,就算不明显,也不能隐藏."吕译为"好行为也这样,很显然;就使不然,也不能隐藏."
这两节告诉我们罪行和善行都一样,是显然的,无法隐藏.一般人想隐藏罪行,但不喜欢隐藏善行.主耶稣教训我们,行善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当在暗中行,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相反的,罪行要效法撒该,当众认罪悔改,结果蒙主赦免又赐福(太六3;路十九8-9).
我们当尽量在暗中行善,就是没有人知道也不必着急,不必自己宣扬;因为这是不能隐藏的.假如故意在别人面前行善事,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他所行的既然在世上已得"被称赞"的报赏了,将来在天上,天父还需要再赏赐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