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第二讲

作忠實的管家(二)

 
經文:提多書二:1-15

教會是一個由人組成的信仰團契,但人有很多種,信仰的內涵也有層次上的差異;有的人確實很敬虔、真實,但有的人信仰態度上很隨便,就如同台語所說的「拿香隨拜」,更糟糕的就是將教會當作社團一般的看待。這種在信仰上差異的問題,並不是今天才有,而是有人的時代就已經產生,也是有人的地方就會發生。特別是對一個新產生的信仰團契來說,在信仰上的問題更多,原因就是大家都在學習認知中,特別早期教會以外邦人組成的教會來說,更是這樣。因為他們手上並沒有一本可以作為信仰準則的經典,他們不太可能以舊約聖經為準,因為那是猶太人信仰上的經典,且記載的內容和要求也與猶太人的傳統、習俗息息相關。例如割禮的事就是一個例子。使徒保羅並不強調非行割禮不可,可是對猶太人來說,一個沒有受過割禮的男人,就是不潔淨的人。一個不潔淨的人,又怎能與上帝的拯救有關係呢?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這也就是為甚麼早期教會紛爭的事很多,其中又以割禮所引起的爭議更多,使徒保羅必須經常奔波這些教會之間,或是趕緊寫信處理所發生的各種信仰問題。

也因為使徒保羅的處理方式,以及他對信仰的認知,許多教會生活的態度和觀念都與使徒保羅有密切關係。今天的教會也是這樣;是由宣教師開拓起來的,這些宣教師必定會帶來他們故鄉教會的型態,甚至連他們國家的習俗傳統都引進來。例如今天台灣還有不少教會遵守十一月第四個禮拜日是「感恩節」這個節日,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個節日並不是聖經的,而是美國人的感恩節。全世界只有美國人在過十一月第四個禮拜日的感恩節日,在加拿大感恩節的時間就不一樣。台灣教會受到美國宣教師的影響甚大,且當時宣教師沒有為此問題發生不愉快,是因為他們也認為有感恩節總比沒有還要好,且台灣民俗中並沒有特定哪一天為感恩節,於是就都跟著美國人用這一天。但在原住民地區就相當不一樣;他們有豐年祭活動,就像聖經中的住棚節一樣,是收割後獻上感恩的一個節日。因此,我們教導原住民教會用原有的豐年祭當作感恩節。

今天的教會很慶幸的是有新舊約聖經──這本可以讓我們作為信仰準則憑據的經書,幫助我們知道信仰應該有的態度,以及認識耶穌基督就是生命的救主。這一點也是我們比早期教會幸運的地方,因此,我們應該更會珍惜聖經,明白聖經才是正確的信仰之道。早期教會就是靠著使徒保羅和他的學生,以及其他使徒們所寫的書信,處理在牧養工作中遇到的信仰問題或疑惑。我們要特別感謝上帝的一件事,就是上帝賞賜文字給我們人類,因為有文字的記載,我們才有機會讀到這些使徒們所寫的書信,並且透過這些書信和流傳下來的福音書、舊約經典的記載,我們才有這本相當齊全的新舊約聖經可讀,使我們透過讀聖經,明白真確的信仰內容,這一點是我們要感謝上帝的事。

就像使徒保羅寫信給其它教會的信所關心的事一樣,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保羅很多時候在處理的事件,除了信仰的認知之外,再來就是有關信徒信仰生活所遇到的問題。這就讓我們明白非常重要的一點:基督教信仰是和生活連結在一起、分不開的。如果信仰上沒有好的規律、嚴正,就很難傳遞信仰的意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五節:
至於你,你的教導必須合乎健全的教義。2你要勸老年人,要他們嚴肅,有好品格,管束自己,要有健全的信心、愛心,和耐心。3你也要勸年老的婦女,要行為謹慎。不可搬弄是非,不作酒的奴隸。要作好榜樣,4善導年輕婦女,訓練她們怎樣愛丈夫和兒女,5怎樣管束自己,要貞潔,勤於家務,慈善,順服丈夫,免得上帝的道受毀謗。

第一句話「至於你」,其實就是和第一章十至十六節相對照,因為在該段經文中,特別提到在克里特地區教會中,發現有一批「假使徒」在傳講不正確信息。因此,使徒保羅指出那些人的謬論和錯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醒提多必須在教導信徒對信仰的認識「合乎健全的教義」。

這句「至於你」,是用很強的語句寫出來的,我們可以想像的到,使徒保羅在講這句話時,幾乎就好像是用手指頭當著提多的面指著說話一般,那樣的嚴肅,也接近像在命令提多一樣,要他不可以像那些傳錯誤信息的「假教師」,導致信徒背離了信仰。

甚麼是「健全的教義」?我們可以理解的一件事,就是關於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以及他復活、升天的事。在使徒保羅看來,沒有任何信息比傳講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以及他復活的信息更重要,他甚至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還強調說:

「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哥林多前書十五:14)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仰就是幻想,你們仍然迷失在罪中。這樣的話,死了的基督徒就都算滅亡了。如果我們信基督的人只在今生有希望,我們就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可憐了。」(哥林多前書十五:17─19)

從以上經文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保羅對傳講耶穌基督死與復活的信息,可說是基督教信仰最中心的信息,而耶穌基督的死,就是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為了人類的罪而死。因此,正確的、健全的教義,就是指這個信息而說的。而這一點可以說是早期教會一再引起紛爭、議論的話題。原因是受到流行於當時社會的「重智派」理論的觀點之影響,這點已經在前面述說過了,在此就不再贅述。

第二節開始到第五節,都是提醒提多針對年紀大的人應該有的教導態度。在這段經文當中,他特別提到幾點:
一是對男性的老人,要他們在信仰和生活上成為好的模範。這一點對過去的教會如此,現今的教會更是如此。老年人的重要性,就是他們過去所走過的腳跡,就是今天年輕一代學習和跟隨的方向。如果年老一代的人缺乏正確的信仰認知,這樣下一代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環境,不會在信仰上有好的根基。這也是為甚麼我們經常會聽到說第三代的信徒在信仰層次上最低,原因就是第二代的信徒在傳承上沒有好的基礎,他們是跟第一代學習,但卻對下一代缺乏嚴格要求所致。同樣的,在生活方面也是如此,如果年老的人有所節制在消費的事上,年輕一代的,就不會太囂張浪費。

請注意這裏特別提到「信心、愛心、耐心」等三樣信仰內涵,這也是使徒保羅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提起過的事(參考提摩太前書六:11、提摩太後書三:10)。使徒保羅一再認為一個在信仰上成熟的信徒,必定是具備了這三樣條件,有信心沒有愛的人,是無法見證福音的;同樣,有愛心的人,若是缺乏耐心,那樣的愛是不會持續、長久的。

二是對年老的婦女,要她們在生活上有所節制。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在這裏對年老婦女的要求方面,可比較一下他對提摩太提起有關教會領袖的妻子之要求很相近,包括有「不可搬弄是非」、「行為要謹慎」等(參考提摩太前書三:11)。

「不可搬弄是非」,將這句話比較一下在第一章十二節使徒保羅引用了克里特島的先知所說的,克里特人喜歡「撒謊」,就可以明白這島上的居民,特別是婦女很喜歡說些有的、沒有的事情,尤其最惡劣的行為,就是將錯誤的信息當作真的一樣在教會內傳述,導致引發信徒之間發生不必要的爭論,或是糾紛。
這裏也提到「不作酒的奴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已經有我們現代人所謂的「酒精中毒」之意,這也可看出該島上婦女在這方面的醜態。一個酒精中毒的人,是無法克制自己的,只會顯露出自己酒後失控的窘態而已,這樣的信徒會讓人看了恥笑,對見證福音的事工上是不會有甚麼幫助的。

三是在第四至五節中,使徒保羅突然轉向到年輕婦女的身上來,要這些年輕的婦女重視家庭生活。在這兩節的教導中,我們看到使徒保羅確實非常強調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他的觀念中,家,就是見證信仰最快的方式。而婦女則是最容易見證福音的人。

我們看腓立比教會的建立,就是從一個販賣紫色布的婦女呂底亞的家開始的。她不但帶領全家受洗皈依耶穌基督的名,也因為她,建造了腓立比教會,並且全力支持使徒保羅開拓福音事工。

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去嘉義華濟醫院探訪入院的會友,當我們在唱詩的時候,隔鄰病床有一位看護著丈夫的姊妹拉開了病床間的圍簾,和她的丈夫跟著我們一起唱聖詩。我們很高興,因為馬上知道這對夫婦就是同樣咱長老教會的會友。後來我就為自己的會友,也為這位入院的他教會會友祈禱。在談話中,這位姊妹才告訴我說,她原先不是信徒,在十七歲那年聽到福音,很高興,自己就受洗了。她沒有讀書,但用一個禮拜時間學會讀羅馬拼音,因此,每天練習讀羅馬拼音的聖經,就因為讀聖經、聽信福音的信息,使她改變很大。結果父母都來跟她一起信耶穌基督。她結婚之後,最先帶領丈夫來信,接著夫家都信了。她沒有在教會擔當任何長執的職務,但她的先生已經是教會長老。當她講完之後,躺在病床上的丈夫隨即說:「因為她實在是個很好的妻子,村裏的人都稱讚她。」這真的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卻幫助我們看到一個事實:傳福音,從家裏開始是最重要、也是最快的方法。

第六至八節:
6同樣,你也要勸年輕人,要他們管束自己。7你自己呢,無論在甚麼事上都要有好行為,作別人的模範。教導人要誠懇、嚴肅,8言語要恰當,讓人家沒有批評的餘地。這樣,那些敵對的人,因為找不到我們的錯處,就會覺得慚愧,無話可說。

這三節經文是針對年輕信徒的教導。我曾說過,使徒保羅是個受過很嚴謹訓練的人,組織能力強,且在他所寫的書信中,條理都很清楚。他很有次序地談教會規矩的問題。從年老的男人到女人,然後接著談到有關年輕婦女,再來就談到年輕人的事。但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他並沒有說要怎樣教導年輕人,只說一句「要他們管束自己」,然後接著就是要提多作年輕人的榜樣。

第七節的「誠懇、嚴肅」,在這裏「誠懇」的意思,是指正確、不腐化的意思。而「嚴肅」是指在態度上要很清楚,也就是不能隨便之意。不是看見有地位、財勢的人,就迎合其意;相對的,對那些貧困的人家,就用很不屑的態度對待,這樣不對。

請注意第八節所提到的,不要讓那些敵對者有把柄可以攻擊,或是找到錯誤可以羞辱,這一點很可能就是在隱喻著那些假教師;他們表面上好像在教導信徒認識甚麼大道理,其實心中在意的是「貪圖錢財」這件事。另一方面,使徒保羅也特別提醒提多,要在言語上小心。這也是在牧會工作中需要相當注意的事,因為傳道者比較有講話機會,若是不小心就會犯錯。這裏所謂的「言語要恰當」,也在表示要言行一致,不可以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提多本身就是年輕人,因此,如果對其他年輕人講太多信仰上規範的事,不如對提多提醒一些必要的事比較有意義吧。

其實,使徒保羅給提多的這段話,也是對我們今天所有傳道者說的話;如果我們傳道者沒有好的榜樣給信徒看,信徒只會在背後譏笑我們,根本就聽不進去我們所傳講的信息。

第九至十節:
9你要勸作奴隸的,要他們服從主人,事事討主人的喜歡,不可頂撞他們,10也不可偷竊,卻要事事表現忠厚可靠,好使在所做的一切事上,讓有關我們救主上帝的教義更受尊重。

談到有關奴隸和主人之間的問題,使徒保羅不僅在這裏談,在以弗所書第六章五至九節;歌羅西書第三章廿二節至第四章一節;提摩太前書第六章一至二節等處經文都有提起過,特別是腓利門這本書信,談的就是有關奴隸阿尼西謀的事。而在哥林多前書第七章二十至廿二節,使徒保羅甚至運用這種主人與僕人之間關係,比喻著耶穌基督和基督徒之間的角色關係;他認為耶穌基督就是信徒的主人,所有的信徒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

我們也從哥林多前書第七章二十節記載的話:「每一個人應該保持蒙召時的身份。」這句話看出使徒保羅很清楚一個基本原則:信仰,並不是使我們改變原有的工作態度,而是要強化我們在工作上的態度。例如一個人當奴隸時得到福音,而成為基督徒時,並不是要使自己拒絕原有的奴隸身份,而是要使自己在原有的身份上,透過工作而對福音更有見證。也就是要比以前表現更好,好讓自己因為信耶穌基督之後,讓主人看到自己生命態度的改變。相對的,一個人若是在信耶穌基督之前,家裏已經有奴隸,並不是要求這個人放棄奴隸,而是要知道怎樣善待奴隸,好讓奴隸也會因為主人的態度改變,受感動,願意跟隨主人信耶穌基督。

使徒保羅的時代,養奴隸的風氣相當豐盛,其實這也是聖經時代的社會背景。在耶穌的比喻中,就經常提到主人與僕人之間的關係(參考路加福音十二:35─40、42─48、十四:16─24、十六:1─13、十七:7─10、十九:11─27、二十:9─18),這些都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的時代,奴隸的制度被看成是正當的。但是怎樣在主人與僕人之間有個良好的互動關係,這也是使徒保羅關心的事,因為在他那個時代,奴隸就是主人的私有財產,他們可以將奴隸送到市場上去當作商品買賣。這些奴隸通常都是打仗勝利後俘虜得來的(參考約書亞記九:24─27)。但也有因為家裏貧窮,將自己或子女典押當奴隸的,這種奴隸有的會有時間約束(參考利未記廿五:39─55)。

在使徒保羅的看法中,他對當奴隸者最強調的一點,就是誠實。為甚麼要誠實?奴隸不是屬於主人的財產了嗎?他偷了東西又有甚麼用呢?他若是沒有認真工作,偷懶,難道不怕主人將他送到市場上去拍賣嗎?設若是逃跑,被抓到之後,很可能面臨酷刑或死刑的懲罰,這樣會合算嗎?沒錯,這些都是很容易引起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想像的到,在當時奴隸會有偷竊的行為,並不是在偷取金銀財寶,而是會在類似廚房、倉庫等處偷取食物,因為主人有時候會用食物作為懲罰的手段,讓奴隸挨餓。偷懶,則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不過,這裏所提起的誠實,主要是在表達一個信仰上的觀念,就是當一個奴隸信了耶穌基督之後,他會明白原來管轄他的人,已經不再是他生命中的主人,真正的主人是上帝,祂才是人的生命之主。信了耶穌基督的奴隸,會清楚知道自己將面臨的,是來自上帝的審判,主人只不過會傷害自己的身體而已,這也是耶穌基督的教訓(參考路加福音十二:4─5)。再者,在耶穌基督的教訓中很清楚說到,誠實才是使人能看到上帝的榮耀之因(參考馬太福音五:8),而這一個有福之保證就成為卑微身份的奴隸日夜所期盼的恩典。

第十一至十五節:
11因為上帝拯救全人類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了。12這恩典訓練我們棄絕不敬虔的行為和屬世的私慾,在世上過著自制、正直,和敬虔的生活,13等待我們所盼望那蒙恩的日子來臨;那時候,至尊的上帝和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要顯現。14基督為我們獻上自己,救贖我們,脫離一切邪惡,使我們成為他純潔的子民,歸屬於他,熱心行善。

15你要講論這些事,充分運用你的職權來勸勉人或責備人。不要讓人輕看你。

這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文,也可說是使徒保羅書信中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談到有關信仰認知的基礎要義。我們甚至可以說提多書中最重要的經文有三段,其一就是第一章一至三節,其二就是這一段,其三就是第三章四至七節。這三段經文是使徒保羅在告訴我們他所認識的耶穌基督救恩,和我們生命之間的關係。

第十一節,當我們看到一個時代很混亂的時候,最重要就是要明白那也是一個審判的時代。使徒保羅就是要告訴提多,到克里特地區教會去的時候,要讓他們清楚上帝的審判隨時會來臨,因此,要趕緊悔改,也只有真確悔改的人才能體會出上帝的救恩顯現出來,這也是主前第八世紀出現的先知以賽亞對他那時代的子民所說的話:

「你們要把自己洗乾淨,不要讓我再看見你們犯罪,要立刻停止一切罪行!你們要學習公道,伸張正義,幫助受壓迫的,保障孤兒,為寡婦辯護。」(以賽亞書一:16─17)

同樣的,如果克里特島的人就像他們島上的先知所說的,是「撒謊,是惡獸,好吃懶做」這樣的話,也就不難明白使徒保羅要提多告訴該地教會的信徒,提醒他們「上帝拯救全人類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這句話其實也在說明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審判的時刻到了,二是上帝有救贖的恩典。而聖經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認識:在上帝的審判中,都有奇異的恩典隨侍於後。比如說:創世記第六至第八章描述在大水之後,第九章開始就出現了上帝憐憫的彩虹出現,並且宣告說,將不再有類似大水淹沒一切生命的恩典。當以色列人非常惡劣地背叛上帝,就在他們被俘虜去當奴隸時,上帝的恩典就是替他們保存了一些「殘存的人」到世界各地去避難,同時用這些「殘存的人」作為榮耀上帝聖名的基礎(參考以賽亞書六十六:19─20)。

但這拯救的恩典都有一個基本的要件,就是認罪悔改,而這一點也是整本聖經的主要信息之一。沒有認罪悔改,就無法看到或體會到上帝憐憫的愛,這一點是我們在信仰生活中應該要謹記在心的事。
第十二節可說是使徒保羅一再強調的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準則,在這裏他談到一個基督徒既然已經領受上帝的恩典,就應該和敗壞的生活有區隔,或是將過去敗壞的生活給排除。

這節所說的「恩典」,指的就是第十四節所說的「基督為我們獻上自己,救贖我們」。請注意,聖經在說「恩典」時,是說這本來並不是我們有資格領受的,但現在卻「白白地」得到了。換句話說,上帝的救恩透過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恩典」,並不是我們用甚麼代價才換取得到,而是因為上帝愛我們,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先差遣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拯救我們(參考羅馬書五:8),上帝用這方式來顯明祂特別的愛,上帝的愛就是「恩典」。因此,一個領受了上帝「恩典」的人,會明白這「恩典」相當珍貴,於是會產生使自己變成一個與上帝「恩典」相配的生活態度出來。這也是使徒保羅強調一個基督徒應該與這個世界腐化的生活分別出來,使自己成為像是潔淨的祭品,要奉獻在上帝的面前(參考羅馬書十二:1─2),因為基督徒在耶穌基督的救恩裏,就像是一個「新造的人」(參考哥林多後書五:17)。
在這裏使徒保羅提到「自制」,這是指個人,知道怎樣過有節制的生活。而「正直」,這是對待別人或是處理事務時應該有的態度,是沒有冤屈別人,也不會欺負比自己軟弱的人。「敬虔」,這是指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表示沒有隨便,有真實的態度敬拜上帝。

第十三節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再次談到「蒙恩的日子來臨」,這是指耶穌基督再臨的時候,所有信靠他、皈依在他的名下的人,都將享受耶穌基督的救恩。這讓我們再次看到早期教會的信徒對盼望耶穌基督的再臨是相當迫切的。也因為深信耶穌基督很快就會再臨,因此,早期教會的信徒在極大迫害之下,依舊沒有放棄所領受的信仰,他們堅持到底,並且深信在他們還活著的日子裏,就可以看到耶穌基督的再臨。

第十四節幫助我們明白,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都有信仰上的責任,因為信徒都是領受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救恩的人,因此應該知道怎樣將這樣的救恩顯明出來。而使徒保羅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怎樣分享這份拯救的愛。

一談到「愛」,我們往往說的很快,寫的也快,但「愛」這個字是很抽象的。使徒保羅並不希望這樣教導提多,他告訴提多要教導信徒「熱心行善」,也就是要將上帝的愛給予具體化,付諸實際的行動。
如果我們看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一封書信之第十二至十四章,就會明白他很不喜歡該地的教會,熱心追求聖靈,包括講靈語這類的特別恩賜,他說與其如此熱衷這些事,不如用實際的行動將上帝的愛實現出來。這也讓我們今天的教會看到一項重要的認識:將上帝對我們的愛,給予實踐出來,就是在見證我們的身上有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就像約翰一書第四章十九至廿一節所說的: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了我們。若有人說『我愛上帝』,卻恨自己的弟兄或姊妹,他就是撒謊的;他既然不愛那看得見的弟兄或姊妹,怎麼能愛那看不見的上帝呢?所以,基督這樣命令我們:那愛上帝的,也必須愛自己的弟兄和姊妹。」

沒錯,如果我們要說明在我們身上有上帝的愛,那就是將這愛分享出來,且是「熱心」的散發出這份愛的力量,而不是緊緊抱著不放。

第十五節,這節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提多的期待,他不僅要提多扮演一個傳道者,將上帝的救恩闡明給信徒們知道,還要扮演著監督者的角色,也就是要督促信徒照著教導確實去實踐,如果有不聽從的,或是有偏離教導的,不可以隨便了事,而是應該要「責備」。
「不要讓人輕看你」,這句話也曾用在提摩太的身上。也從這句話,我們知道提多當時年紀確實是年輕,在早期的社會,都會有一種看法:經驗和知識,會隨著年紀而增長。但使徒保羅要提多認知一點:傳道者必須在信仰的認知上,日日進步,不但自制力高,並且在行事上顯出公正的態度,這樣才會讓信徒尊重。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教會是個信仰團契,不是社團,也不是一般家族組織,因此,所依據的就是聖經的教訓,既不是論社會地位,也不是論輩份。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在教導提多去克里特地區的教會牧養時,最重要就是要依照聖經的教訓引導該教會信徒確實過信仰生活,原因就是教會是一個信仰團契。他要提多勸年老的人要規範他們的生活,也要提多勸勉年輕人。他在這章的開始第一句話就說「你的教導必須合乎健全的教義」,然後在教導信徒,特別是針對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是要他們必須「要有健全的信心、愛心,和耐心」。

所謂「合乎健全的教義」,這是指正確地明白聖經教導,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觀點,或是以個人的標準作教導的原則,是依據聖經,這樣才能幫助信徒在信仰上培養出「健全的信心、信愛,和耐心」出來。
這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傳福音的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從聖經的基礎開始。沒有聖經的基礎,就不會有「健全的信心、愛心,和耐心」出來。雖然在使徒保羅時代並沒有像我們今天有這樣完整新舊約聖經,但那時候的教會還是一樣有使徒們從舊約聖經所得到的教導,並且又有使徒保羅的書信作為學習的課業,再加上早期教會有流傳著許多介紹關於耶穌基督的文獻(參考路加福音一:1─2)等等,這些都是幫助信徒認識真理的重要資料。因此,成為一個福音工作者就必須對這些有關信仰的重要資料深入研究,才能傳達出正確的信仰認知。

今天的基督教會若是要成為福音的工作者,就必須對聖經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我們才能對這個社會提出正確的生活態度,才能成為這個社會期盼跟隨的指標,否則是很困難的。請注意,這個指標是「永恆的生命」指標,並不是一般社會所期盼的「經濟發展指標」,也不是功成名就這些名利事業的指標。
教會要這樣,傳道者更是需要這樣;獻身傳道的人,若是對聖經沒有用功研究,很難幫助所牧養的教會建構正確的信仰內涵,更無法期待信徒明白聖經的教訓,這一點是無庸置疑。可惜的是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傳道者甚少想在聖經的功課上下功夫,卻一再將教會導引到如同社團一般,帶教會舉辦了很多看起來似乎很熱絡的活動,但卻是缺乏聖經的教導和內涵,這並不是正確的方式和態度。不論是教會或是傳道者,我們都應該明白一件事:沒有聖經的基礎,教會很容易陷入紛亂。這種紛亂的主要因素在於將人當作權威,而不是以聖經為本。這一點是值得大家、特別是長執們在管理教會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二、要尊重傳福音的工作者,是要因為他的教導是從聖經來,而不是因為他的年紀多或少,也不是因為他的輩份高或低。

當使徒保羅要提多留在克里特島牧養當地的教會時,他特別提醒提多要作好榜樣給眾人看,因為這樣才能使信徒服從他的教導。這樣他就能夠勸勉信徒們跟他一樣過著有節制、自律嚴謹的信仰和社會生活。他說這樣才不會「讓人輕看」他。

我們的社會喜歡論輩份,更喜歡看社會地位,但我們知道信仰團契並不是看這些,而是看信仰的內涵,這也就是教會與一般社會團體不同的地方。我們的社會喜歡看名片,有的人名片的經歷寫了兩頁,有的人寫了一大堆頭銜,好像有這些,拿到手上一看,就會令人「尊敬」的樣子。我也看到有少數傳道者也喜歡這種文化,將自己的資歷和頭銜都寫在名片上,我甚至看過有傳道者將名片印了兩頁滿滿的。這樣的傳道者可能自認看起來有很豐富資歷,會讓拿到名片的人很尊敬他,其實不然。我最深刻的經驗,就是在一九七二年,第三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邀請周聯華牧師演講,事先我們請問他怎樣介紹他,他告訴我們說,只要介紹他說:「周牧師,是上帝的僕人。這樣一句話就夠了。」我聽了非常感動,也學習這樣的態度。
耶穌基督出來傳福音時,也很年輕,才三十歲而已。在當時的社會,這樣的年紀要獲得當時的經學教師、祭司長、長老們敬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我們卻看到這些有權威的人,對耶穌基督的言行舉止都感到相當的驚訝,因為他們發現耶穌基督對經典的認識相當清楚,且闡釋得相當有內容,連宗教領袖都佩服(參考約翰福音七:15),雖然他們的心很不喜歡,且經常設法要打擊、羞辱他,可是群眾都尊敬他,因為聽到他在傳講的信息比這些宗教領袖都有權威(參考馬可福音一:22),並且看到他行事態度,都會稱讚他,並因為他所行神奇的事而歌頌上帝的名(參考馬可福音二:12)。

早期我們台灣的教會傳道者不多,但信徒都對傳道者很尊敬,並不會因為他們年紀輕就小看他們,原因就是早期教會的傳道者確實很用心在傳講聖經的信息,也很用力在佈道的福音事工上。因此,信徒們不會因為他剛從神學校(現今的神學院)畢業,就小看他,也不會因為他經驗少,就瞧不起他。甚至也有許多教會因為有青年去投考神學院,就覺得很有榮譽感,當那青年要入神學院去就讀時,教會還特別舉行家庭禮拜,大家到該青年的家裏去祝福他、勸勉他要成為好的福音傳播者。也因為這樣,早年神學院的學生在寒暑假派到教會去實習時,都會被稱呼「先生」,連那些歲數都已經可以當祖父輩的,也都稱呼神學生為「先生」。很多神學生到教會去實習,都會被會友緊盯著要替他們作媒人,覺得嫁給傳道者是一份特殊的榮譽,這些都與當時的傳道者確實的獻身使命感有密切關係,因為他們是很認真在傳福音。

我們的教會也有年輕的神學生來實習,我們應該尊敬他們,雖然不再像過去那樣稱呼他們為「先生」,而是直呼他們的名字,但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來幫助我們的青少年朋友認識聖經的信息。我們也有青年在神學院讀書,更要珍惜他們獻身的使命感,要鼓勵他們,甚至成為他們畢業後受差派去傳福音的幫助者、支持者,像腓立比教會全心、全力在支持使徒保羅傳福音一樣(參考腓立比書四:14─16)。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持續堅定獻身的使命感,我們也因此參與了傳福音的行列。

(講於二○○四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