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讲 |
『親生兒子還是私生子』
經文:希伯來書12:1-13
講員:林信仁牧師
【聖經經文】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譯: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 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歪腳〔或譯:差路〕,反得痊癒。
前一陣子有幾個未成年的非婚生小孩,上法院控告他們的生父或生母,沒有盡到扶養的責任,引起社會的注意。在過去,這種事情是不可發生的,非婚生子女常常被稱為私生子,私生子的處境非常可憐,他們沒有正常婚姻關係下誕生孩子的權益,在社會上也常常被別人看不起。在那種會被歧視的背景下,所謂的私生子隱藏自己的身分都來不及了,哪裡會公開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了,在法律的保障下,站出來爭取權益的非婚生小孩會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去年(八十九年)全台灣的非婚生子女一共有九千九百五十二個,如果這些小孩沒有得到他們應該有的照顧,按照民法的規定,他們滿七歲的時候就可以親自上法院去控告遺棄他們的生父或生母,要求撫育金。當我們社會的法律越來越進步時,每一個出生的小孩,能爭取到保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不過要動用到法律去處理親子間的問題,都是叫人覺得遺憾的問題了。
在聖經中有幾個地方,把基督徒跟上帝的關係比作父子的關係,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的登山寶訓,耶穌談到與仇敵的關係時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談到行善時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談到饒恕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講到生活所需時說:『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希伯來書十二章,勸勉基督徒要心存忍耐堅持對耶穌的信心,用父親管教親生兒子作為比喻,指出基督徒在信仰上所受的苦,不是沒有目的的。他告訴我們,重擔和纏累我們的罪所帶來的苦難是神給的管教,雖然苦難都不會叫我們快樂,但我們從這些過程走過來以後,能結出平安的果子。
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神管教我們是因為祂把我們當成親生孩子看待。第五、六節是從箴言三章十一、十二節引用過來的,箴言書中常常出現兒子的稱呼,因為箴言是累積生活的經歷之後所整理出來的道理,好像家裡面的大家長,用教訓的口吻教導小輩,在猶太人的教育傳統中,教導人的猶太師傅,常常稱他們的學生為「兒子」,這是箴言書裡面的用法。希伯來書雖然引用箴言,但他所講的父子關係不是限定在教育的環境裡面,而是包含在我們整個的生活裡面。父子關係在法律上是有繼承權的,傳統以來或聖經新約的時代,假如一個父親有私生子,通常都不大關心他的教養問題,而是會任由他「自由發展」,因為私生子無權承繼父親的產業;只有對自己的合法兒子,父親才會用心栽培管教,使他配當自己的繼承人。
「私生子」是在婚姻關係以外而生的兒子,在一般傳統的觀念上是沒有合法地位的,希伯來書拿「私生子」和「真兒子」作比較,讓我們知道上帝不會有「私生子」的,每一個真正屬於上帝的人就是上帝的「真兒子」。被上帝管教的基督徒是正常的,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不代表我們比別人更有特權,我們犯錯一樣要受管教。今年三月八日婦女節的前後,在立法院有一個題目被在野黨的立法委員拿來質詢行政院長,如果我們注意電視轉播的情況,會發現當時已經不是在質詢了,這是對張俊雄個人行為的批判,按照立法院的規定,如果立委質詢的內容涉及個人性的問題,當事人可以保持沉默,所以當時張俊雄在立委問他有兩個太太的問題時,他只站在那裡苦笑,而不作回答。其實我們都知道張俊雄是一個基督徒,他曾經犯過錯,雖然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他也只能坦然的為他過去所犯的錯誤接受管教。基督徒沒有特權不受管教。我們在一個基督徒比例很低的社會裡面,大家眼睛爭得大大的看著我們,有時候神容許不信主的人來管教我們,讓基督復活的大能,在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身上彰顯出來。
「管教」在聖經裡的用法有正面和負面的意思,正面的意思包括「教養、教育、訓練」──例如以弗所書六章四節說,作父母的要照主的「教訓」養育子女;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管教可以幫助我們成長。在負面的意思部分,管教有言語上的「責備、改正」和行動上的「責罰、懲戒」,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三十二節說:『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我們受到責備或責罰,可以阻止我們繼續犯罪下去。
在今天這一段聖經中告訴我們,神管教我們有三個原則。第一個是為了要維護我們的利益,神一定要管教我們。第十節說:『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美環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也越來越常想將來要怎麼教養這個孩子,我當然希望這個孩子得到最好的教養,但我知道我有自己的想法,小孩還沒有出生,我已經在為教養這個孩子作準備了,最近我開始買跟小孩子有關的書,我買了一套格林童話,希望將來孩子還不會自己看書時,可以每天唸書給他聽。我也買了一些故事書跟小說,希望他能培養看書的習慣。我們對管教孩子,都會有一些想法的,但免不了會隨著自己的意思。
「隨己意」原文是個慣用語,意即「由他們自行決定」,不論是管教的目的或所用的方法,都是「照他們的心意」來決定,這兩者都有可能是不正確的;管教的動機更有可能是不純正的,有的父親會利用管教在子女身上發洩自己的怒氣,這種管教不能給小孩帶來好處;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說:「養兒防老」,養育兒子的動機原來是期望將來有所回報。神的管教則完全不涉及這種負面的因素;祂用最合適的方法管教我們,而祂施管教的動機和目的,純粹是為了我們的益處。
神管教我們的第二個原則是,維護我們的聖潔是從品格做起的。同樣在第十節說:『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在聖經中「聖潔」有不同的字,這裡所用的「聖潔」這個字只出現過一次,這裡的意思是,我們經歷神的管教之後,可以分享上帝聖潔的品性。換句話說,神管教我們,讓我們有聖潔的品性,比讓我們有聖潔的行為還要重要。因為只有聖潔的品性才能產生出聖潔的行為來。
這一次達賴喇嗎來台灣,連續幾天在林口體育學院講佛學,第一天去了很多人,接下來的幾天人越來越少,到最後的兩天有灌頂的活動,人就爆滿了。我查了一下什麼叫灌頂,所謂的灌頂原本是梵文「授權」的意思,願意修習佛教密宗的人,要先接受灌頂,得到學習佛法的授權以後,開始進入密宗的修行。達賴對這種為了灌頂出現的人潮有點不以為然。事實上這是人性很自然的現象,人總是追求表面的、速成的,對於內在的,付代價的事反應是冷淡的。聖經告訴我們,聖潔的品格是透過管教塑造出來的,神樂意把祂的聖潔分享給我們,就一次又一次在我們不聖潔的時候管教我們,讓我們從裡面改變過來。
第三個神管教我們的原則是,為了維護我們對罪的警覺能力,祂的管教一定會有痛苦。第十一節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沒有人喜歡痛苦,但上帝給我們的身體和心靈能感覺到痛苦,這是一個禮物,因為有痛苦,我們才會有警覺哪裡不對勁,哪裡出錯了,在痛苦中學習到避免下一次的錯誤。
人的本性是不喜歡痛苦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造成痛苦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痛苦對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好處。有一個專門治療痲瘋病的醫生,在他的一本書裡面分享他所知道的。痲瘋病最大的問題不是身體變成殘廢,而是失去疼痛的感覺。有許多痲瘋病人生病一段時間以後,手腳的指頭都會不見,甚至整隻腳或手都沒了,這個醫生在印度行醫時,觀察許多痲瘋病人,他看見痲瘋病人可以直接用手拿正在燃燒的木炭,因為他們不覺得痛,結果手被燒壞了;有的病人腳上的傷口已經爛到看見骨頭,但他們還是可以跟普通人一樣跑來跑去,因為他們不覺得痛,最後整隻腳爛了必須截肢;有的病人晚上睡覺,老鼠跑來吃他的手指頭,他們也不會把老鼠趕走,因為他們不會痛,照樣一覺到天亮,醒來才發現少了幾跟手指。這位醫生說,疼痛是上帝給人的一個禮物。
我們是神的兒女,為了我們的好處,祂一定會管教我們;為了讓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祂的管教是在塑造我們聖潔的品格;為了叫我們對罪常常有警覺,祂的管教會讓我們感到疼痛。所以這一段聖經告訴我們,要多去看那些如雲彩般,圍繞在我們周圍有好見證的人,在神管教我們時,不要輕看,也不要灰心。
上帝透過環境、透過問題、也透過別人的見證,管教我們成為合祂心意的人。您願意受祂的管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