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一.分段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讲到基督作为神子和人子如何超越了先知和天使。本章讲到基督作为儿子如何超越了摩西,并提出关乎进入安息的警告。一章、二章对比先知及天使,分别讲到借先知所传讲的话及天使所立的约,因此所提出的第一个警告与所听见真理的道有关。这些使者所传讲的话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报应,因此我们更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不忽略主自己亲自所传的救恩。本章所提到的第二个警告是关乎进入安息的,这与摩西的职分有关。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经旷野,最后是进入迦南地得安息。这里有一个比摩西更大的,人若不听他的话,断不能进入安息了。本章可分为两段:1-6节为第一段,讲基督超越了摩西;7-19节为第二段,借着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安息,警告现今的人要听主的话,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
二.辅助性问题:
1, 本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讲基督超越了摩西?
A)他比摩西更多得荣耀(3节):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而基督与神更是万物的建造者(4节);B)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尽忠,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地位和身份均不一样(5-6节)。C)摩西不过是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而基督自己就是这事。摩西所作的是个影子,而实体则是基督。
2,本章如何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基督?
A)基督为使者,即蒙神的差遣,来办理神的事;B)基督为大祭司,代表人到神面前办理人的事。C)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6节中说“我们便是他的家了”。教会是永生神的家(提前3:15),又是基督的身体(弗1:23),我们是这身体上的肢体(林前12:27)。我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前2:5)。神的家不是别的,就是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的信徒。
3,本章对信徒有哪些提醒?
A)信徒乃蒙“天召”,又有“圣洁”。“天召”和“圣洁”这两样是不可分的;惟有明白了天召,才能活出圣洁;也惟有圣洁,才能配得上天召。我们真是有天上呼召的人!今天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与天上的这个呼召有关系吗?“圣洁”所指的乃是“分别出来”,我们与这个世界有分别吗?B)第一章提醒信徒当“越发郑重”,这一章提醒我们“应当思想”耶稣(1节)。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先知、天使、摩西都是非同小可的,然而基督却超越了这一切,因此实实在在是我们应当思想的。你是一个常常思想主耶稣的人吗?C)要将可夸的盼望及胆量坚持到底:信徒是有责任的,在基督里的盼望和胆量是需要坚持的,不能放弃。
4, 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安息的原因有哪些?
A)硬心:面对神的话,不听,反倒惹神发怒,并且试探神。7-11节乃是诗篇95:7-11的直接引述。第7节在本书中共出现了3次:另两次分别出现在3:15及4:7。出埃及记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在玛拉苦水那里抱怨神(15:22-25),在讯的旷野因食物发怨言(16:1-10),在利非订安营因没水喝又试探神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17:1-7),还有在32章中所提及的以色列人拜金牛犊以致惹动神的怒气。B)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神的作为:当人不以神的事为念,就会造成心里迷糊的光景,以致神的作为虽然彰显了,但是依然不认识。C)这些人已经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了(16节):非常可惜,已经走上路了,却未能走到底,却成了听见主的话,而惹主发怒的人。这等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还不如不出来为好。D)他们成了神所厌烦的人,以致他们未能进入真正的安息(18节)。留意神对这些人的几个层面上的反应:先是发怒(16节),而后是厌烦(17节),最后是起誓(18节)。这些人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先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了(16节),但因犯罪却倒葬在旷野里了(17节),最终因着自己的不信从以致未能进入神的安息。圣经最终把原因归在不信上(19节)。
5,本章中三次出现“今日”这个词,这对我们有何提醒?
三次“今日”分别出现在7节、13节,及15节。7节与15节相同:“你们今日若听见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13节略有不同,“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今日”所强调的是信仰的当前性,乃针对“现在”来说的。人对神的话,现在听见,就现在遵行;人若是现在不遵行,就会变成硬着心之人。对神话语的顺服讲究得就是“今日”,就是此时此刻。因此要抓住现今的机会,天天彼此相劝,现在就作在信徒的身上。
6 ,本章中从哪几个方面讲到信心的事?
A)“不信的恶心”:不信是个罪,不信的心乃是犯罪的心,也是罪恶的心,因此称为“不信的恶心”,这种人的表现就是把永生神离弃了(12节)。B)“确实的信心”:有把握的信心乃是确实的信心。这种信心也是得以坚持到底的,这种人在基督里有份了(14节)。C)不信使人不能进入(19节):人能进入并享受乃在乎人的信心。一个不信的人不得进入这种安息,也无法享受这种自由。约16:13中说,“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人对真理的进入乃是凭着信心。
7,为何基督徒要有团契生活?
13节:“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在团契中使人能彼此相劝,透过弟兄姐妹的分享,使人不至被罪迷惑,也不会出现心里刚硬的情形。“天天彼此相劝”只有在团契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