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背景

一、作者:不详
    (一)亚历山大教父格利免认为这是保罗所写,由路加译成希腊文。
    (二)有人建议巴拿巴是作者,因为他是利未人,而本书许多题材都是利未人有兴趣的东西。
    (三)有人建议是百基拉,因为作者是女性,所以姓名没有被流传下来。不過11:23 的「细说」原文为单数阳性分词,表明作者是男性。
    (四)作者不是撒都該人或撒玛利亚人,因为作者接受诗篇和摩西五经一样都是圣经的一部份。
    (五)作者不是耶稣传道工作的目击者,而是由一些目击者那里领受福音的( 2:3 )。

  二、写作日期:信中没有提及耶路撒冷被占领和圣殿被毁的事(西元七十年),
                所以時间应該在此之前。大约是写於西元六十六至七十年间。

  三、收信人:
    (一)一群在罗马的犹太基督徒。
    (二)收信人想放弃基督的途径。
    (三)最古老的手抄本都有「致希伯来人书」,此为收信人是犹太基督徒的力 证。
    (四)收信人已经处於信心的危机之中,有「随流失去」的危险。读者可能有 「返回犹太教」的试探,失去基督信仰的独特性。

  四、体裁:
    (一)本书基本上不采用一般的信件格式来书写(虽然以书信的方式结束),
          而比较像一篇讲章。
  五、特点:
    (一)强调基督是上帝最后以及完全的启示,并成就了旧约的献祭制度所无法完成的赎罪之工。
    (二)使用了许多「超越」(更美)来形容基督的优越性,此字在本书中出现十 三次。
    (三)作者认为旧约许多礼仪和人物所预表的正是基督,他成全了上帝历代以来所预备的计画。
    (四)作者在本书加入五处警戒性的经文,以逐步加强的语气来警告读者不要離弃基督真道。
    (五)作者基本上以三個重点来论述:基督的超越性、基督是神子民的大祭司、基督完成了旧约献祭制度所无法完成的救赎工作。
    (六)本书引用旧约大致上都是取自七十士译本的经文。

六、解经的思考:我们解释圣经時,主要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圣经的权威部份
                并非在作者的人格与习惯,而在於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耶稣時代的拉比习惯用「夫子式解经法」来用旧约经文印证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保罗在加拉太书为了反驳这些拉比的思想,也使用了这种解经法。希伯来书的作者要写信给犹太文化下的基督徒,显然也必须藉助於这种当時犹太人熟知的解经法。我们应該进入犹太的夫子式解经法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意,并了解这样的解经法引证圣经不過为了当自己既有的观念的佐证。既然权威是作者写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是作者的表达方式,我们阅读時小心過滤什么是「表达方法」什么是「表达出来的思想」,以及什么是該听从与效法的权威,这是解经者应該尽心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