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六章

在追求成长中享用大祭司

 

  提到了神的儿子要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圣灵就劝勉信主的人要脱离婴孩的阶段,不要停留在“神圣言小学的开端”(五12)。追求长进,作一个能吃干粮的人,就可以从旧约书上所记的事,看见神为祂儿子所作的安排。为了叫人更完全的认识基督,圣灵继续向信主的人再说劝勉的话,催促他们要继续的在长进的路上往前行。

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熟练仁义的道理是脱离为婴孩的记号。“仁义的道理”就是关乎神自己和祂的作为的话,这些话使人明白神的性情,神永远的计划,并神作工的法则,和神荣耀的目的。人不熟练这一些,对神要作的事就很陌生,无从走上神的道路。中文圣经在这里把“话”翻译作“道理”,当然这些话里有道理,但不止于道理,而实实在在是一些关乎神心意的话。不少人接受了道理,但没有接受话,所以他们多有人的理论,却没有神的工作。

  为着要让人活在神的工作里,脱离道理进入神的心意,圣灵非常严肃的提醒人:“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六1)。这里给我们指出“应当离开”一些事物,同时又催促我们“竭力进到”一个目标。不肯“离开”就不能“进到”。因此一面是必需“离开”,另一面是必须“进到”。只有“离开”而没有“进到”是不够的,因为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所以“离开”了,还要“竭力”进去。

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

  要有属灵的成长必须有所离开,舍不得离开就没有条件成长。但是要离开些甚么东西呢?一般人的感觉立刻有的反应就是离开犯罪的生活。这个固然是要离开,只是圣灵在这里所提说的,并不是指那些消极性的东西,而是要离开一些有积极性的效用的东西。我们不要希奇,因为圣灵在这里所说的不是叫人接受生命,乃是说生命要成长到完全。因此,信主的人不能老是停留在初信的地步。

  脱离罪是每一个信主的人都知道要作的,但是要脱离基督道理的开端却是许多人没有想过的。因为我们总是以为基督的道理总是好的,没有理由来把它们放下。我们要在这里端正一点认识,圣灵没有说基督的道理是不对的;祂只是给我们指出进入完全的路。祂不是要我们离开基督的道理,祂只是提醒我们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基督的道理(话)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是满了神荣耀的恩典。人只要一接触到它,立刻就感到荣耀和丰富。正因为这样,不少人在基督的话的开端里就停止不再进前。他们以为那个“开端”也就是“完满”,沉醉在开端的丰富,而忽略了基督的丰富就是无限的神自己。

  基督的道理不能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必须要离开,不离开开端就不能到达终点。得救的喜乐是宝贝,但只是个开端。因认罪而享用释放是可珍贵的,但仍然是在开端的范围里。神在人身上作工一定有个起头,在起头里也是满了恩典。但起头仍旧是起头,不是终点,起头永远不会成为终点。只是不少信主的人常常把起头当作终点,造成了给开端的恩典绊住了,把好事变成不好的事,所以一定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没有甚么理由可以把人留在开端里。

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离开是有个目的的,为要进到基督的完全里。完全的基督才是终点。所以离开了基督道理的开端,必须要进到完全的地步。不然就是悬挂在半空中,那也是十分苦闷的。不单要认定完全的基督作终点,并且还要竭力追求进到那终点。“竭力”就是尽全力,为自己保留下一点点也不叫“竭力”。“竭力”另有一个意思,就是坚定不移。认定了基督的完全作目标,就坚定不移的向这目标进前。

  从这节经文的含义来看,那么严肃的内容,应当是用命令的语气来表达才算合宜。可是希奇得很,圣灵没有用命令的语气来说话,只是用平常的叙述语气来表达这个内容,并且还是用第一身来发表。更值得我们留意的,圣灵在这两个动词上是用不定式的时式,就是说,这两件事都应当是已经成了我们的经历。这点实在很有意思,这样的表达说明这样的“离开”与“进到”是正常的事,不需要别人吩咐,也该是如此。若是不这样作的,那就是不对了。

  甚么是“完全”呢?明显的,这“完全”是指着基督的完全。我们承认“开端”也是基督的,是基督的所作造成的,但只是基督的一部分,不是基督的全部。神永远的旨意是要信的人得着全部的基督,包括基督的所是,基督的所作,和基督的所有。神的心意是藉着基督把祂自己完全的给人,“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富,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西二910)。所以从神的心意来说,“进到完全”就是得着完整的基督。从具体的事实来说,就是要得着亚伯拉罕所仰望的城,是神在创世以前所定规要显出来的新耶路撒冷城。得救是开端,那一座城才是完全,是完整的基督。

不必再立根基

  基督道理的开端要离开,但并不等于放弃那些属于开端的事。因为那些虽然称为开端的事,但已经成了信主的人的经历,也就是在属灵的路上已经走过的路程。正如一个人要从甲地到乙地去,中途在丙地停留,当他再起程往乙地去的时候,他从丙地再起行就可以了。他没有必要再回到甲地再开始,因为从甲地到丙地的那段路,他已经走过了,不需要回甲地再走。不然的话,他只能不停的从甲地到丙地来回跑,永远到不了乙地。虽然他不再走从甲地到丙地的路,但他并没有放弃或取消这一段路,因为这一段路已经成了不能改变的事实。

  因此圣灵说,在进到完全去的路上,“不必再立根基”(六1),甚么是根基呢?就是基督道理的开端。那些开端的事,就是进向完全的路的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的浸,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六12)。这里提到的这些事,都是我们所相信的最基本的事,也是信主的人最基本的认识。对希伯来的信徒来说,在受浸的事上,他们也许有多层的经历──从遗传上的洁净,到约翰的浸,再到与主联合的浸。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紧的是有了与主联合的浸就行了。在成长的路上,这些属于根基的事都是必要的,都是不能忽略的。但是经历过了,学习过了,就不必再从头开始。若是再接触这些根基的事,也不是再把它们作为根基,而是在已有的根基上更新而进入丰富。

  神的话既指明,“不必再立根基”。就不要再在根基的事上打转。虽然这些根基的事留给我们很甘甜的经历,如同得救时的喜乐,从软弱中得释放时的开朗,在真理的光照中的兴奋,这些经历都是可宝贵的。但主的话既然说“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那就是不需要在这些事上团团转,不要让那些甜美的感觉成为我们要向前行的难处。主一定不会给我们开玩笑的。“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六3)。神的话既是这样向我们表明,祂必许我们这样行,也要求我们必须这样行。

没有信心与神的道调和的人

  在勉励信主的人追求进入完全的同时,圣灵也向那些在信主的事上犹豫的人发出警告。这样的人,从外面看来好像是信主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挨近到信主的边缘,里面并没有把主接过来。关于这些人,长久以来在弟兄们中间一直有解经上的辩论。有弟兄以为他们是已经信了主,另外的弟兄却以为他们并没有信主。在我个人看来,我是倾向他们并没有信主。他们有一些信主的知识,但没有信主的经历。

尝过天恩滋味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六46)。读了这一段话,我们就能稍稍的领会上文所说的“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的意思了。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的人,必须先有基督道理的开端的经历;有了这些经历,神才能同意我们往前行,进到完全的地步。若是没有这些经历,仅是知道一些关于这些事的教导,神不会允许这些人往前行的,因为他们的需要不是进到完全的地步,而是要接受神的儿子作救主,使他们能得着开端的经历。

  引起辩论的原因是在“于圣灵有分”这事实。这个辩论牵涉到救恩是否永远稳固。一个人得救了,是否还可能再失落呢?如果这段经文是指着已经得救的人说的,那么救恩就是可以失去的。可是这段经文不是指着得救了的人说的,这些话就扯不上救恩是否稳固的事上去。这些话在字面上好像不够明朗,才会引起辩论。不过我们必须要记住,不要让不够明朗的话去影响已经明确的真理。只要用明确了的真理和原则,去协助分解不够明朗的经文。

  不少听过福音的朋友,他们也曾受过光照,也知道神恩典的可宝贵,圣灵也曾感动他,催促他信主,虽然他一再在圣灵使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的光照与感动中,他们结果还是拒绝圣灵的工作,没有立下心志去信主。或者又有一些人患了重病,群医束手的时候,因着信主的亲友祷告,他的疾病霍然痊愈了。病危的时候就说,主若治好他的病,他就要信主。可是等到病好了,他就不要信主了。举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曾经经历过圣灵作工的人,不一定是已经得救的人,他们只有沾到圣灵在外面的工作,而没有因信接受了圣灵的内住。

  中文的譒译两次提到“滋味”这个词,正好帮助我们去了解这些人的实况。他们只是尝到滋味,却没有得到生发滋味的本体。他们也确实有分在圣灵的工作里,但他们得着圣灵所作的事是因着别人的原故,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别人在神面前殷勤的效果。所以他们只是“觉悟”来世的权能。说清楚一点,他们只是轻轻的碰到,或者说是尝到来世的权能,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信了主。像这样的人,在地上多的是。一个真正得救了的人,他可以因软弱而对神冷淡,但总不会否定神在他身上所作的。

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

  有过圣灵感动的经历而拒绝信主的人,他们对神的心会变得更刚硬。人的本性已经是拒绝神的,再加上拒绝神的灵感动的经历,人就更加强拒绝神的情绪。所以经上说这些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六6)。到了救恩的边沿,又掉过头来远远的离开救恩,这是一个大倒退。这个大倒退会使人完全失去得着救恩的机会,因为神的话明说:“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不能”就是没有机会了。这对在信主的事上犹豫的人实在是一个严肃的提醒。

  知道神的救恩而拒绝神的救恩,属灵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圣灵指明说:这是“把神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这话实在是不容易领会。我试着来把它分解一下,盼望可以接近这事的属灵实意。神的儿子只要一次钉十字架,就完成了人得救恩的方法,不需要再钉十字架。人知道十字架的救恩而拒绝钉十字架的神的儿子,这就是说神的儿子钉十字架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心思一面是说神儿子不是神给人的救法,另一面是说当日钉十字架的神儿子只是一个平凡人,祂给钉十字架是罪有应得。不管怎么想法,这心思都是在拒绝神儿子的所是和所作,有意无意的承认神儿子是该死的;让死来羞辱神的儿子也是合宜的。

  神给人的救法是十字架,人虽拒绝钉十字架的神的儿子,神的救法仍然是十字架。若是这样,对这些拒绝救恩的人来说,神的儿子必须再钉十字架,他们才可能有机会得救。但神不会这样作,神承认祂儿子所作的,只一次钉十字架就完全解决人的难处。所以要神儿子再钉十字架,那就是羞辱神的儿子,贬低神儿子的所作,这是十分得罪神的事。神定规了“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三36)。这些人既是以不信来羞辱神的儿子,他们也只有接受不信的结果。

结局就是焚烧

  没有了懊悔的机会,那个结局实在是可悲的。但是要注意,这样的结局是那些人自己亲手造成的。“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六78)。这段话虽是个比方,但引出的结果却是事实。拒绝神儿子的人,当时就使他们自己接近了咒诅,最后就受焚烧作结局。因为拒绝神儿子的人,一定是生活在罪中,惹神的怒气;他们至终走到灭亡里,那是必定会发生的。

  这些人灭亡,不是神没有给他们机会,也不是神不给他们恩典。神把机会和恩典向他们倾注,并且是一再的倾注。只是他们没有用信心去接上,因此就失去了机会,也失去了恩典。机会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恩典的门也不会永远打开。他们既是用不信来回报神给的机会和恩典,他们也就只好承担不信的结果。

  这样的提醒是十分严肃的。不要忘记,人原是站在等候审判的罪人的地位上,接受定罪是自然的结果。所以知道恩典而拒绝恩典,那是最愚昧不过的事。

仍然是抓住神的话和紧靠神的儿子

  说过了对犹豫的人要说的话,圣灵又转回对神的儿女说话,劝勉他们要紧紧的抓住神的应许,勇往的向前行。“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六9)。这些人称为“亲爱的弟兄们”,他们是神的儿女;他们的生活表现比那些犹豫的人强;他们是得救的人,和那些“近于咒诅”的人大不相同。“近乎得救”的原意是“与救恩联结起来的”。他们实在是在救恩中。他们是信主的人,那些人却仍旧是不信的人。

  这些弟兄们按着神的心意来生活,神也记念他们对神和对弟兄们爱心的服事。在这里,圣灵再催促他们:“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六11)。在往完全的地步前行的路上,也许有好些不明白的事物。但是不要给这些不明白的事物扰乱自己,还是要在信心中往前行。“信心”是抓住神的话(应许);“忍耐”是支取神儿子的结果。从前的圣徒们如何在“信心”和“忍耐”中往前行,直到应许成就在他们身上,信主的人也该是用同样的态度和心情往前行。

在神的话里持定指望

  照着神的意思生活,把人吸在“满足的指望”里。要叫这指望吸引我们一直往前行,直到完全的地步。我们再要看圣灵如何指引我们行走。头一样仍然是持定神的话。这个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神是照着祂的话作工的。神的信实使祂的话绝对的兑现,因为神的信实永不改变。“当初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六13)。神本不必向亚伯拉罕起誓,但是为着证实祂的话是绝对可信靠的,祂就迁就人的软弱而起了誓。这样,亚伯拉罕就以神的话建立了信心,越过眼见的不顺遂,恒久忍耐的得了所应许的。

  神起誓是一件非常的事。祂“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六17)。这对神好像有点委屈,但祂乐意这样作来成全人。因为那时“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六16)。神这样作是要向人指明,祂的话就是祂要作的事,并且一定把那事作成功。因此,人抓住了神的话就是抓住了神的信实,也抓住了成全神的话的能力。

  因着神的绝对信实,我们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就一定不会落空,祂的话使我们的指望十分确定。神儿子给我们的拯救,一面是脱离罪和死,一面是领我们到祂荣耀的宝座前,活在祂荣耀的光中,享用祂的荣耀。在律法下,没有人可以随时到神的面前。在会幕中有幔子把施恩座隔开,只有大祭司亚伦一个人可以一年进去一次。虽然亚伦在一年里只能进去一次,但亚伦是人,他给允许进去,即便是只有那么的一次,也表明了神实在喜悦人能进到祂面前。

  神的应许是要把挡在神和人中间的阻隔挪开,叫人可以直接到神面前。神这一个心意,不仅是叫持守这指望的人大得勉励,并且“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六19)。神的话应许要把我们带进幔内,在荣耀中与祂面对面,抓住了神的话,我们就有了把握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紧靠着作大祭司的神的儿子

  藉着神的话把握住追求的方向与目标,就解决了道路是否准确的问题。但真正在这路上奔跑的人,不单是要寻着正确的道路,也需要得着在这道路上奔跑的力量。不然的话,道路虽然是对了,但没有力量走上去。第四章的末了已经提出过神儿子在大祭司的服事上所作的供应,现今圣灵仍然是引我们去注意这一位“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的耶稣。祂从起头到末了都是那些要进到完全去的人们的帮助。他们是竭力的前行,祂是不住的在给他们扶持。

  原来在地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到神的面光中。就是亚伦也只能作人可以到神面前去的预表。他一年一次进入幔内预表了“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六20)。亚伦作大祭司是有限制的。神儿子作大祭司却是永远的,所以祂不是一年一次进入幔内,而是永远的在幔内供职,在神荣耀的光中服事那些倚靠祂的人。

  进入幔内的主耶稣给称为“作先锋的”,也就是开辟通路的。祂进入了幔内,把进去的路打通了。倚靠祂的人,也就藉着祂进到原先人不能进去的幔内。祂领我们进入幔内,也供应我们进入幔内所需的扶持,叫我们可以与荣耀的神面对面,又可以直接取用祂的施恩座,使神自己与神的儿子都成了我们的享用。姑且以会幕的次序来作个比方:祭坛是“开端”,施恩座是“完全的地步”。但不管是到祭坛,或是到施恩座,都离不开大祭司的所作。大祭司的所作帮助了寻求神的人从祭坛走到施恩座。

  神的话与神的儿子是寻求神的人所不能缺的。缺了别的事物不会发生难处;缺了这两样,属灵的路一步也不能走。这两样是互相印证的。神的话不会与神的儿子分开的,都联结在一起。神的话表明了神的儿子;神的儿子证明了神的话。不管是在环境上有难处,或是在心思上有难处,若是持定了神的话,紧靠着神的儿子,就不可能有一件事可以阻挡我们到施恩座前来。── 王国显《更美之约的中保──希伯来书读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