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指南【各课答案】 |
第1课
观察与解释
一、基督比众先知更美(一1~3)
1.·「先知」:旧约中「先知」这词的本意是「发言人」,重点在
代表神向人说话,而不在预卜未来。
从使徒行传七章38节与加拉太书二章19节来看,新约时代的
犹太人,似乎相信旧约圣经是上帝藉着天使,传给摩西及众先
知的。
·「末世」:犹太人将历史二分,即现世与末世;弥赛亚来即末
世的开始。而末世是新天地,没有死亡、痛苦,但耶稣带来的
似乎不是如此。在逼迫的阴影下,也许他们也开始怀疑基督的
身分。
·相同:来源都是神
时期 古时in the past 末世last days
方式 多次多方at many 儿子Incarnation
times & in various (道成肉身)
ways.
对象 列祖forefathers 我们us
2.略。
二、基督比众天使更美(一4~14)
1.略。
2.突显基督
(1)一章5~6节,基督是神的儿子——强调他的名分;他就是
话语本身,比传话者更尊贵。
(2) 一章7~9节,基督是君王——君王比臣子更尊贵。
(3)一章10~12节,基督是永恒的创造主——当然超越一切受造
物。
(4)一章13、14节,是争战得胜的元帅。
三、第一警戒(二1~4)
1.警戒的重点
(1)要郑重「道」,否则会随流失去(一1)。
(2)不可忽略救恩(一3上)。
(3)不要怀疑救恩的确实性、权威性(一3下一4)。
2.这救恩虽是「人」传给我们的,但他们是亲自听见的,而且是主
亲自讲的,这些「人」有神用神迹、奇事、异能、圣灵的恩赐同
他们作见证。
3.「所以」
反应在大逼迫阴影下的信徒,可能开始怀疑救恩的权威、可靠性,
人所传的会比天使所传的更可靠?而耶稣若是救世主,为何仍有
逼迫、苦难?他真是要来的那一位吗?
作者以正面的论述,引用多处旧约,证实基督就是应许的那一位,
无可置疑。救恩虽是人传的,却是[话语」本身成为人,向人启
示,是绝对可靠的。
正面的论述之后,作者也警戒要郑重,不可忽略。
归纳与应用
1.基督与万物——承受万有,创造世界,托住万有。
基督与神——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本体的真像,坐在神右边。
基督与人——晓论我们,洗净人的罪。
2.略。
第2课
观察与解释
1.分段及大意(参考用)
·二章5节,未来的世界,非天使管辖。
·二章6~9节,耶稣虽是「人」,但因他受死,万物都要服了。
·二章10~18节,正因为耶稣成为人,才可以管辖世界。
·二章10节,元帅因受苦得荣耀,领许多儿子进荣耀。
·二章11~13节,因他成为完全的人。
·二章14~15节,死里复活,败坏魔鬼,使人自由。
·二章16~17节,成为大祭司,挽回祭,除去人的罪。
·二章18节,搭救受试探者。
2.二章6~9节,作者意在解释:耶稣虽然是「人」,暂时比天使
小,万物似乎还没有都服他,但那正是他要救赎人类,为人的罪
受死必经的过程,他也因此而得冠冕。
3.·「元帅」意指起始、源头,也有先锋的意涵。基督是救恩的创
始者,也是走在得救之人前面的先锋,踏着相同的道路。
·「得以完全」
(1)有进入完美的荣耀之意,意指耶稣藉苦难而胜过属世的限制
(他道成肉身,自愿受限),亦即从死里复活,进入荣耀(上
文二10上所指)。
(2)有达到目的之意,即耶稣透过苦难而完成救赎之功。他藉着死
(苦难)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因而能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
为奴仆的人(下文二14一15所指)。
*参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浸宣),637页,编号5048。 两重
意义都必须经过苦难而达成。
4.(1)他亲自成了血肉之体(二14),且受苦难(二10、18),
表明他对世人的体恤与认同(二11一13强调他不以此为耻)。
(2)他因着顺服父的旨意而受苦舍身,成为百姓罪的挽回祭(二
17),显明他的大爱。
(3)他受苦舍身,藉着死,败坏了那掌死权的魔鬼(二14),证
明他有能力拯救信从者到底。
因此,耶稣确实是位完全的救主,而受苦难,就成为他「做为
一位完全的救主」的必经途径。
5.二章10~18节
读者中似乎有人怀疑:耶稣若成为人,又怎能救人?作者在这段
话中说明:天使并没有为人死,因此,天使并无法拯救人,败坏
魔鬼;但主耶稣道成肉身,完成救恩,这正是上帝的智慧与恩典。
归纳与应用
耶稣为我们完成的工作:
1.二章9节,受苦、受死、得荣耀。
2.二章11节,使人成圣。
3.二章11节,认同人,称他们为弟兄,同有血肉之体。
4.二章14节,败坏掌死权的。
5.二章15节,释放人,不必怕死而作奴仆。
6.二章17节,献上挽回祭。
7.二章18节,搭救受试探者。
第3课
观察与解释
一、三章1~6节
1.「同蒙天召的」,呼召由天而来,来自上帝,人不可疏忽。「圣
洁的」,圣洁在犹太人的观念中,身分意义多过道德意义,是「分
别为圣」,专属上帝之意。以「身分」提醒他们的作为。
2.「使者」意即「被差派的人」,在新约中只这一次用在耶稣身上,
指出主耶稣是上帝所差派的,在三章1节一四章13节以此身分来
与摩西比较。
「大祭司」指出主耶稣道成肉身的另一个职分,而从四章14节
始,以此身分和亚伦的祭司体系作对比。
3.主耶稣和摩西的比较
相同:忠心
身分 受造之人 创造主
角色 仆人 儿子
工作 管家 治理
二、三章7节~四章13节
1.三章7~19节
(1)三章7~11节,略。
(2)三章12~19节
a.·在旷野漂流四十年,读者距离主复活也已近四十年。
·都想回到旧生活,旧信仰。
·不相信主能完全救赎他们。
b.不信的内涵
·原因:外在的环境困难,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又害怕面
对困难所需付出的代价。
·不相信上帝的话、作为及能力。
·不信的本质——不把神当神,不相信上帝能完全救赎,想
在上帝之外寻找自我的救赎。
c.略。
2.四章1~13节
(1)四章1~3节上,作者在此将「信心」与「安息」相关联,指
的应是主耶稣所完成的「救恩」。
(2)四章3节下~11节,三种安息
a.3节下,应许之地——迦南美地。
b.4节,安息日的安息。
c.9节,耶稣的救赎。
从四章9节,作者以古鉴今,警戒读者若放弃基督信仰,回到
犹太教,一来会像先祖得不着安息,二来虽仍敬拜那和华,但
却是不信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成就的救恩,依然是背叛上帝,
得不着「真安息」。
(3)「竭力」乃集中力量完成目标之意。
作者意思是「安息」——救赎已完成,但人需全力以赴,持守
信心,不是挂名的忠心即可,而是真实且认真地委身。
(4)四章12、13节的主题
四章2节,先祖不信神的话,亦即把神的话当成是死的、无效
力的废话。作者最后警戒读者,千万别重蹈覆辙。
神的话是活的,是有效的,而且极为锐利。人的心思意念,丝
毫都无法逃脱神的鉴察,都是赤露敞开的。切勿轻忽神的话。
归纳与应用
1.略。
2.略。
第4课
观察与解释
一、四章14~16节
1.·「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高天是复数,表示主耶稣超越一
切,且在「上帝居所」担任大祭司,表达其全然的伟大和绝对
的神性。
·「上帝的儿子」,在强调耶稣有完全的人性之前,作者不忘记
主耶稣神性的身分。
·「能体恤人的软弱」,主耶稣完全与人认同,凡享受过试探,
正因他没有犯罪,他忍受试探到最深的程度。因此,他完全能
同情人的软弱。
2.对信徒的意义:
·坦然无惧——「凡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必使你
们得安息」,主耶稣完全了解、认同、体恤人的痛苦,上帝不
再是不可亲近,令人畏惧的上帝。
·来到宝座前——上帝是乐意施恩,与人亲近的主。
·随时的帮助——他尝过人间一切痛苦困难,他完全了解人的挣
扎、困境,他更乐于帮助。
二、五章1~10节
1.·定要有所献的(五1)
·能体谅人(五2)
·蒙神所召(五3)
2.·有所献的(五8、9)
·能体谅人(五7)
·蒙神所召(五5、6、10)
三、五章11节~六章12节
1.略。
2.略。
3.六章4~8节
(1)这里所描述的可能是已经受洗(蒙了光照),领了圣餐(尝过
天恩的滋味),有圣灵的恩赐(于圣灵有分),了解圣经,觉
悟来世权能(尝过神善道的滋味),但是却未重生的人,如使
徒行传八章9~24节记载的西门(F.F.Bruce,NlCNT)。
(2)因他们已明白救恩,却又离弃神,等于是背叛基督,像当年
犹太人弃绝耶稣,钉他十架一样。
4.六章9~12节
(1)略。
(2)「近乎得救」,其实就是「得救」的意思。(N.I.V.)
——accompany salvation.
归纳与应用
1.略。
2.四章14节~五章10节强调耶稣真实而完全的人性,「他凡事受
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在肉体的时候,既
大声哀哭……」。
这样「人性化」的耶稣,对当时在大逼迫下,想要用不正确的方
法逃避苦难的犹太基督徒,有以下的启发:
(1)耶稣是苦难中顺从的榜样(五7~9)。
(2)耶稣能体恤苦难中试探的煎熬(五7~9)。
(3)而我们又何忍离弃这位在肉体上为我们承受苦难的救主(六
6)。
3.略。
第5课
观察与解释
一、六章13~20节
1.分段标题
(1)六章13~15节,亚伯拉罕忍耐,得应许。
(2)六章16、17节,神应许并起誓。
(3)六章18~20节,大得勉励,持定指望。
2.亚伯拉罕七十五岁蒙召离开家乡,神应许他要生子,且多子多孙。
但经过二十五年,才开始实现应许。但在创世记第二十二章,神
却又要他献上独生子,亚伯拉罕仍然顺服。因此,神起誓,保证
应许必然成就(创二十二17)。
3.神是赐应许,旨意不更改,起誓保证的神。
「应许」与「起誓」是两件不更改的事。
4.「进入幔内」
旧约的献祭制度中,大祭司在每年一度的赎罪日,经过圣所与至
圣所中间的隔幔,进入象征神所在的至圣所中献祭。作者在这里
指出,耶稣为我们进入幔内,他乃永远的大祭司,且要领信徒也
可通入幔内。
二、七章1~10节
1.麦基洗德是至高神的祭司,是仁义王,也是平安王;君王与祭司
双重身分集于一身。
2.「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
作者用一种犹太人常用的释经法,把圣经的缄默看为重要的意
义。这些都只是表达圣经没有记载,而麦基洗德是极不寻常的,
但目的仍在彰显基督的独特。
3.七章4~10节,略。
归纳与应用
1.(1)荣耀尊贵的冠冕(二7)。
(2)被领进荣耀里去(二10)。
(3)进入他的安息(四1、9)。
(4)永远得救(五9)。
2.(1)神的信实——神应许、起誓,不变的旨意。
(2)先祖的忍耐——亚伯拉罕恒心忍耐。
(3)耶稣成了永远的大祭司。
3.(1)更新的祭司职任(七11~19 )。
(2)起誓的祭司职任(七20~22 )。
(3)永存的祭司职任(七23~25 )。
(4)成全的祭司职任(七26~27 )。
(5)儿子的祭司职任(七28)。
学员可由以上提供的角度来思想。
第6课
观察与解释
一、分段重点
1.七章11~19节,基督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比亚伦等次更
超越。
2.七章20~22节,耶稣是起誓立的大祭司。
3.七章23~25节,耶稣是永远存在的大祭司。
4.七章26~28节,耶稣是圣洁的大祭司。
二、理由
1.七章11节,亚伦祭司职任无法使人完全。
七章12节,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
七章16节,亚伦祭司条例是属肉体的条例。
七章18节,旧条例因软弱无益已废掉了。
2.「软弱无益」——weak and useless(N.I.V.)。
「废掉」——set aside放在一边。
「一无所成」——made nothing perfect.。
作者并非指律法一点功用都没有,而是指在献祭赎罪上,并不能
叫人完全。因此,它应该被取代了。
三、耶稣为大祭司与亚伦支派职任之不同
按立 神起誓立的 按血统世袭
数目 一位 很多位
任期 永久不更换 死后易人
生命状况 永远长存,圣洁 死亡局限,有罪
献际次数及功效 一次永远成全 每日且不完全
归纳与应用
1.(1)照无穷生命的大能立的大祭司(七16 )。
(2)神起誓立的大祭司(七20)。
(3)永恒生命的大祭司(七24 )。
(4)圣洁、高过诸天的大祭司(七26)。
(5)成全救恩的大祭司(七28)。
2.(1)领信徒进到神面前(七19)。
(2)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七22)。
(3)拯救信徒到底(七25、28)。
(4)为信徒祈求(七25)。
3.建议思想方向:
(1)在人际关系、学业、事业……的挫折中,如何来到主面前,实
际经历他所成就的恩典。
(2)这样一位人人需要的、奇妙荣耀的大祭司,在生活中,如何见
证传扬他。
第7课
观察与解释
一、八章1~6节
1.·「坐」,表达其完成、成全及超越。
·「在天上」,应非指空间,而是「本质」——神的所在,表达
其荣耀及神性的本质。
·至大者的「右边」,表达尊贵、权柄。
·他在天上作大祭司。
原因:八章4节,因地上已有祭司。八章5节,地上供奉的事,
只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
·真帐幕:
帐幕是神同在的象征,真帐幕指的是神真正的同在。耶稣在真帐幕作执事(minister),就是在神那里作大祭司。
2.·example and shadow样本或影子。
·地上的帐幕和供奉的事,是天上的「实体」的样本。作者在这
里的「天上」、「地上」并非如希腊人的「灵—肉」二元论,
重点并不在空间上的区分(并非地上有限的物质的无限放大),
而是本质上的不同,前约(献祭制度)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件,
而新的约却是「主所支的」,「更美的」。
二、八章7~13节
1.·八章5节,前约中供奉的事,只是天上事。
八章7节,前约有瑕疵。
八章9节,以色列人不恒心守约。
·前约(旧约)并非指全部旧约圣经,而是指献祭制度——帐幕,
供奉的条例、饮食、洗濯、祭司制度等。
·后约(新约)亦非指全部新约圣经,而是神藉耶稣所成就的救
赎之约。
2.·八章8~12节引自旧约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1~34节,作者目
的在引旧约经文,证实神要另立新的约。
·新约的特性
(1)神主动立约。
(2)新约是神在人内心的工作。
(3)新约强调神与人亲密的关系,不必假他人之手。
(4)新约强调人可以亲自来认识神,不必藉由特殊阶级。
三、九章1~10节
1.前约帐幕的构造及摆设:
帐幕分圣所与至圣所;圣所中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隔幔之后
有至圣所,其中有金香炉(可能是大祭司携带)、约柜、金罐、
亚伦的杖、两块约版、基路伯。
2.九章8~10节,帐幕显明何事——
·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
·只是真帐幕的表样。
·无法叫礼拜的人完全。
·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件。
*作者在说明旧约与新约的关系时,并没有用「寓意」的方式,解
释帐幕及摆设的细节有何「预表」的意义;却是从整体看礼仪的
意义及限制,可以做为我们解释旧约时的原则。
3."the time of the new order"(N.I.V.)直到新等次或直到更
正的时期到了的时候,指耶稣来到的时候。
本体 形状、影像
无瑕疵 有瑕疵
新的 渐旧渐衰
内在的信仰 属肉体的条例
使人完全 不能叫礼拜的人完全
·救恩不是人千山万水地寻经访道,也不是灭欲苦修的自我救赎,
乃是那位慈爱、圣洁的完全者,主动地代替人受苦、受死。
·信仰也不是守着严峻的律法,而是与神有正确而亲密的关系,
行律法不再是为邀功乞恩,而是活出丰盛生命的规范。
2.略。
第8课
观察与解释
一、九章11~15节
场所 人所造的账幕 大而全备的帐幕,圣所不
是人手所造的;也不是属
于这世界。
祭物 山羊、牛犊 自己。
进圣所 一年一次(十一7) 只一次(十一12)。
功效 叫人成圣,身体洁净 洗净人心,除去死行,叫
(需每年一次献祭以 人得永远的产业。
赎罪)。
「成圣」不是指生命真实的圣洁,「身体洁净」也不是卫生上的
意义,两者皆为律法上的意义(参利十六30)。
2.目的:使人事奉永生上帝。
事奉:此字词也可译为「礼拜」或「敬拜」。对犹太人而言,意
为每个人都可直接坦然无惧,到神面前敬拜神,不必再透过祭司、
利未人,及动物祭牲。人人皆可为祭司,整个人及生活都是在事
奉神,信仰是以神为中心,非以人的需要为中心,人蒙救赎是要
来敬拜、荣耀上帝、尊他为主、为他而活,非要满足人的需要。
事奉乃是全人的(全心的、全面生活的),非单指事工性的服事
而已。
二、九章16~22节
1.遗命:作者以遗命(遗嘱),来说明耶稣一定要流血受死,新约
才能生效,正如留遗命的人死了,遗命才生效一样。遗命也论到
上帝与人立约的另一个重点:是上帝主动立的,并不像契约,双
方是在平行的地位立约。「约」是上帝主动施恩,且为我们付出
代价,使约完成。
2.略。
三、九章23~28节
1.「天上的本物」,按照九章14节,应指蒙救赎的人,是耶稣流血
而得洁净。
2.主耶稣一定要流血舍命,因为人犯了罪,面对公义的上帝,必要
代赎才能事奉神,牛、羊是无法代替人;上帝乃以耶稣代替人赎
罪,因他是完全的人,所以能承担人的罪;而他又是完全的上帝,
是无限的。所以,他的救恩也具有无限性,能超越时空,能广及
历世历代、各处各方的人,且及于现今信徒。
3.作者为何提及主的再来?
九章27节,作者先论到,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然后提及
主的再来。作者有警告及安慰之意:人都难免一死,只是先后的
问题;但人至终都得向上帝交待,不要因怕死而苟且偷生,而且
主耶稣定会再来,等候他的人必蒙拯救,现今若变节,他日如何
见主?
四、七章1~18节
1.律法和献祭的总评:
律法——乃是将要来的美事的影子。
献祭——不能使人完全,只是使人知罪,祭物的血断不能除罪(十
3~4)。
2.献上完美又蒙上帝喜悦的祭——自己,使神的旨意得以完全;除
去在先,立定在后——除去以动物为祭的礼仪,并建立以顺服神
为本的敬拜方式,如同耶稣献上自己,使我们成圣(十5~7,
引自诗四6~8)。
3.耶稣献上自己的结果:
·在上帝右边坐下;右边表至高的权柄,坐下表完成了神的旨意,
也代表将执掌权柄。
·胜过仇敌——再也没有什么可敌挡主(诗一一○1)。「等候」
意为现今耶稣已得胜,但完全的得救还待再来之日。
·使成圣之人永远完全——耶稣一次献上自己;如今上帝是透过
耶稣基督看我们,我们在地位上都已成为圣徒,且永远完全了。
归纳与应用
1.(1)洗净良心,除去死行(九14)。
(2)叫蒙召之人得着产业(九15)。
(3)使我们成圣(十10)。
(4)使我们完全(十14)。
这一切的恩典,为要使我们能服事神。
今天,基督徒是否看重外在的聚会、活动、服事,过于内在与神
正确而亲密的关系?我们传福音时,是否曾为求外表的成功(即
许多人很快就能决志),以致扭曲了救恩的真义,而以满足人的
需要作为福音的内涵?
2.当时的信徒也许面对大多逼迫及荒谬的苦难——意外,难以忍
受,无法理解的;上帝在哪里?耶稣为何不拯救?作者指出,主
耶稣以超越的神性身分,及人性的真实,为人的罪流血、舍命(苦
难固然是真实而荒谬的,但主耶稣的苦难是最荒谬的——上帝竟
受尽羞辱,惨死在十架上——虽没有解决地上短暂的苦难,但却
亲身参与人的苦难,且给人开了一条出路)。
第9课
观察与解释
一、十章19~25节
1.耶稣成就的工作:
(1)耶稣是一条又新又活的路,能通到上帝面前。
从前只有大祭司能进入至圣所,且是戒慎恐惧。但如今,因耶稣
在十架上受苦,如同断裂的幔子。因此,我们每个人得以坦然无
惧,进到上帝面前。
(2)耶稣是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
这位大祭司,也具君王身分,治理上帝的家。
(3)耶稣的血是唯一、可以真正洁净我们全人的宝血(十19、22)。
2.对上帝、对信仰、对人该有的态度:
(1)满怀真诚和信心来朝见上帝。
(2)坚守因信仰而有的盼望。
(3)与信徒深刻而真实地团契,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从中文圣经的翻译,「不可停止聚会」似乎是第四个劝勉。事
实上,这话是前句的一部分(参:中希英逐字对照新约圣经,
浸宣出版),重点是要与信徒过深刻而真实的团契生活,而非
专指不可停止主日崇拜。
二、十章26~31节
1.重点:警戒人不可「故意犯罪」(K.I.V.译Keep on sinning),
十章39节,作者解释「故意犯罪」的内容为:
a.践踏上帝的儿子。
b.轻看成圣之约。
c.亵慢圣灵。
警戒信徒不可叛教,轻看主及其恩典。
2.结局:a.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
b.战兢等候神的审判。
人在世上既拒绝接受上帝及其慈爱,上帝就在永世中以「无神」、
「无爱」回报他。
3.略。
三、十章32~39节
1.鼓励:
·他们也曾受大患难,没有失败。
·在患难中仍体恤更苦的人。
·这一次仍要勇敢面对。
·忍耐,遵行神旨意。
·要有信心,以致得救。
回忆过去的辉煌成就,会赋予现今生存的勇气。
2.作者引用哈巴谷书二章3、4节中文和合本圣经,根据希伯来文
翻译,而希伯来书是根据当时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翻译,因此,
有少许差异。希伯来文指一个异象或启示要来,但希腊文则指一
个人——弥赛亚要来。
归纳与应用
1.(1)十章20节,耶稣是道路,引我到神前,是否常与主亲密同行,
而更认识天父?
(2)十章21节,耶稣是大祭司,治理神的家。我是神家的一份子,
是否尊主为大?
(3)十章29节,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否常忽略他在我生命中的
中心地位?
2.聚会(十25)并非此段的重点,重点在于我是否与主有密契的关
系,透过与信徒的聚集,使信心坚定,彼此相顾,勉励行善。参
加许多聚会、活动,却缺乏实质意义,亦是本末倒置。
3.如何面对苦难:
(1)十章26~31节,思想主的恩,莫要辜负。
(2)十章32~34节,追念往日的勇敢与体恤。
(3)十章35节,不丢弃勇敢的心。
(4)十章36节,遵行上帝的旨意,忍耐信靠神。
人不能只是存在,人需要意义。人若只是为了活下去,就会成为
生命的奴隶。要常记得天地间,我们只有一位主,只有主耶稣为
我而死,这世界并没有为我死,不配作我的主。
第10课
观察与解释
一、十一章1~3节
1.实底:assurance,sure(来三14;林后九4,十一17)信心
是盼望之事的把握。
作者在前十章以「理性」解释说服人,但在此,他劝勉人要加上
「信心」。我们的信仰是有根有基的,但只有加上信心,才能使
人对盼望中,仍未得见之事有把握;也只有信心,使人委身、跟
随基督。
2.第1节与第3节的关系:
上帝从无造出世界,因着信心,我们相信;同样,虽然仍未得应
许,但信心使人有把握必定得着;因看得见的是看不见的过程,
看不见的是看得见的结局;同时也指出,信心建立在神的启示之
上,并非盲目的。
二、十一章4~40节,信心的见证
1.(1)从创世记四章4节「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该
隐和他的供物」,四章7节「你若行得好……」,上帝先提到
人,再论供物,而且,先提醒该隐将犯的罪,显示非因祭物,
而是人对上帝的信心与敬畏之心。
(2)信心必须有正确的对象,否则只是偶像崇拜,甚或自我崇拜,
毫无意义,且不蒙神喜悦。
(3)挪亚信心的表现就是顺服。在山上造一艘大船,在人看是件荒
谬的事,受人嘲笑,但挪亚肯定是神的旨意,就深信不疑。
2.十一章8~19节,亚伯拉罕、撒拉的见证
(1)七十五岁离家,往应许之地——七十五岁重新开创事业,要有
极大的勇气与信心。
·撒拉九十岁怀孕——这对老夫妇并非没有软弱,但在老年,他
们至终仍相信上帝,而得子以撒。
·献以撒——老来得子,且是上帝的应许,上帝要收回,亚伯拉
罕毫不怀疑。何等伟大的信心!
(2)更美的家乡,天上的城,指的是上帝的所在,将来都要到神那
里去。一个羡慕天城的人,会更准确地过地上的生活,因他对
世界无所求,且会以天城的标准活在世上。常仰望天城,使人
可以超越地上的横逆、困难而不失信心。
(3)上帝要亚伯拉罕献以撒,是要他「仿佛从死中得回儿子」(十
一19),让亚伯拉罕知道,要将生命中最宝贵的献给神,才
能恰如其份地拥有他,不致成为他的偶像,反而使生命无法自
由。
3.十一章20~28节
(1)列祖对子孙的祝福——表达对上帝完全的信心,知道人的未来
都在神的手中。
(2)摩西信心的表现
·不愿享受罪中之乐——「为基督受凌辱」。作者是从新约的亮
光中,来诠释摩西对耶和华上帝的信心。
·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不怕王怒。
·守逾越节。
·过红海。
4.十一章29~40节
(1)对于旧约人物,我们不能以现今的道德启示来衡量他们,圣经
并不赞许他们的不当行为,但却赞许他们对上帝的信心。特别
表现在抵抗仇敌,保护百姓,及忍受逼迫、患难两方面。
(2)这世界抵挡、不信上帝,他们却是因坚信上帝而忍受苦难,活
出至尊而荣耀的生命。这不信的世界配不上他们。
(3)他们已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保证将来必得着所应许的。他们
尚未得着应许,是因上帝要他们与我们同得更美的事 ,此乃
上帝完全的计划。这对读者是何等大的鼓励、安慰。
归纳与应用
1.亚伯——献祭:爱慕神,献上至为宝贵之物。
以诺——与神同行:生命遵主的方向。
挪亚——顺服。
亚伯拉罕——顺命、等候、信赖(献以撒),以神为大(使人复
活)。
以撒、雅各、约瑟——完全的信任。
摩西——牺牲、忍耐、谦卑、勇敢。
其他——顺服、勇敢、公义、刚强、忍耐、尊严。
2.前此,作者斩断读者在信仰上与旧约的献祭礼仪的联结关系,在
这章,作者指出基督信仰与旧约的联结点是信心,非律法。旧约
仍是基督教的经典,但律法已被耶稣终结了。旧约的人也是因信
心,而蒙应许的,且功效是在耶稣身上成全。
因此,蒙恩必要受苦,但若忍耐到底,追求至尊至贵的生命,至
终,我们要与古代信心伟人并列,并与他们同得应许。
第11课
观察与解释
一、十二章1~3节
1.如何活出「信心」的生活?
(1)效法见证人。
(2)放下「重担」——放下每一件妨害「信心」的事情,如献祭。
(3)脱去「罪」——以上下文看此处的「罪」,就是不信的意思。
(4)仰望耶稣——定睛在耶稣身上,因他是我们信心的开创及完成
者(请看N.I.V圣经)。
2.仰望耶稣的意义及重要性。
·仰望——fix our eyes on Jesus。
专心注视他,思想他为我们所受的羞辱,所得的荣耀。
·因此,我们不会疲倦灰心,可以生发信心与勇气,盼望将来的
荣耀。
二、十二章4~13节
1.十二章4节的罪恶,因为与之相争,可能流血,所以应指着外在
的罪恶——逼迫而言。因此,这一段落应是指信徒当将逼迫视为
天父的管教,是为了训练我们。
2管教的意义及目的
·意义:管教(discipline)有教导、训练之意,是出乎爱。
·目的:在神的圣洁上有分,结出义的果子。
3.态度:
·十二章9节,顺服。
·十二章7节,忍耐。
·十二章12节,振作。
·十二章12节,鼓励别人。
三、十二章14~29节,第五警戒
1.重点——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圣」字本是「分别」的意思,
意思是「专属于神」,这里警戒的重点与其他警戒是一样的,都
是警戒人不可离弃耶稣,回到犹太教。如同以扫只为满足存在的
欲望,而轻看人生结局、与神的关系。人不能只是活着,人需要
意义。
2.西乃山——不可接近、可怕、令人恐惧战兢。
锡安山——是神的所在,有天使、信徒、主耶稣,是可以「来到」
的。
目的:警戒回犹太教等于回到可怕的西乃山,而跟随耶稣是来到
锡安山,真正拯救的所在。
(下文)所以要谨慎,来到锡安山是拯救;但若离开锡安山,其
结局是比离开西乃山更可怕。
3.十二章23节应是指,仍活在世上的信徒。
震动:在旧约,震动常表示神的临到,审判。
4.事奉神
·因这世上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人不必为「暂时的」世界而活。
·只有神的国永存,才值得献身。
事奉的态度
·感恩。
·讨神喜悦的。
·虔诚敬畏。
归纳与应用
1.盼望的缘由、意义:
(1)主耶稣的受苦,得荣
他成为人,完全向人认同,忍受最深沉的羞辱,得着至高的荣
耀。他是元帅,要领我们进荣耀里去。所以,要常思想他,就
可得着信心、勇气。
(2)天父的爱
管教、苦难是可以出自神的安排;因此,可视为训练,为要更
专心为主而活,拥有真平安、圣洁,在患难中仍有盼望。
(3)不震动的国
世界是暂时的,神的国才是永恒的。事奉神,是人最荣耀的生
命内涵。
2.基督徒当有的生命态度:
(1)十二章1节,奔跑的人生。作者以运动员的图像,比喻基督徒
人生,要放下重担,要定睛在终点的目标,要受严格的训练(管
教)。
(2)十二章14节,圣洁的人生。单属于主,为主而活的人生。
(3)十二章28节,感恩的人生。只有恩典才能生发信心,委身基
督。
(4)十二章28节,事奉的人生。整个生命、生活,都要敬拜、事
奉主。
第12课
观察与解释
一、十三章1~6节,爱的原则
1.对弟兄、客旅、受捆绑者,如何实践爱。
·互相友爱——在逼迫中,也许有人会对在信仰上软弱的人过分
严苛,而失去爱心和同情。
·接待客旅——也许有人在信仰上冷淡,害怕逼迫,而不愿再接
待旅行传道者,或逃难的基督徒。
·同情受困的人——同样的情况,也许有人因信心软弱,而不再
帮助被监禁的基督徒。
2.对配偶及钱财的态度:
·尊重婚姻——第一世纪的罗马人,在婚姻及性道德方面极其混
乱,作者勉励他们要圣洁;苟合是神最厌恶的。
·不可贪财——不论富人、穷人,若贪爱钱财,就永不会满足。
当以神为安全感,而非倚靠钱财。
二、十三章7~17节,顺服
1.·思想他们及他们所传的道。
·效法他们的信心。
·留心他们的结局——大约指他们如何忠于基督。
2.十三章9节,大概是指一种以为饮食(洁与不洁)有助人的灵性
的教训。
十三章7~9节,作者指出,基督从第一代传道者传给你们,他
并没有改变。不要相信这些怪异的教训,要相信从前的传道者。
3.十三章10~16节
(1)旧约大祭司献祭之后,代罪的牛、羊尸体,必须烧在营外,视
为不洁净。作者想到,耶稣是在城外被钉十架,意味他要洁净
那不洁净的人,向不洁的人认同,且使他们成圣。因此,我们
也要向他认同,与他一同受苦。天城并不在地上,在天城外,
我们势必要受苦的。
(2)基督徒当以颂赞及行善为乐。
作者特别提到「靠着耶稣」——through Jesus,耶稣是唯一
的道路,只有透过他,献上的敬拜才能到神那里。这里指出,
人存在的最高目的:荣神益人。
(3)对今天的领导者——
要依从、要顺服。因他们关注的是信徒属灵的好处,且将来要
向上帝交帐。这里是勉励信徒,所以并非鼓励一种专制制度。
而且领导者要向上帝交帐,真正的老板是上帝。
三、结语
1.·群羊的大牧人——牧人常表达主耶稣对信徒无微不至的关怀。
·主——这就是希腊文对上帝的称呼。
2.祝福
·装备(equip)读者,使他们能行神的旨意。
·藉耶稣基督在他们心中作工,作者所求的最基本的,是内在的,
是以神为中心的。
归纳与应用
1.爱的精神表现:
爱软弱的弟兄——同情、包容。
接待客旅——牺牲。
同情受困者——认同、同情。
婚姻——尊重、圣洁。
钱财——知足、信靠神。
2.不受怪异教训影响,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常思想主的道(十三7)——殷勤读圣经。
(2)效法先圣先贤(十三7)——神学、研经、传记。
(3)顺服、跟随属灵领袖(十三17)——敬重属灵领袖。
3.属灵领袖的特质:
(1)传讲并传扬基督——不是彰显自己。
(2)活出基督——生命被主更新,在生活中实践信仰。
(3)忠于信仰,牺牲自己——为人的结局,激励后代。
(4)为灵魂儆醒——作忠心的守望者。
(5)忠心的管家——尊主为大,不骄傲,不辖制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