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第四课

经文  14~六12

 

主题  基督比旧的众祭司更美(一)

      ——超越亚伦的大祭司

 

思路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从耶稣成为人的角度,论述其超越摩

      西。从四章14节,作者开始渐渐进入本书的主题——基督

      作大祭司,而且超越亚伦系统的祭司工作。

      本段落的前半段,先从耶稣的人性,论证耶稣拥有作大祭司

      的第一个条件——他拥有真实又完全的人性。后半段,作者

      再一次严厉地警戒读者,切勿叛教——重钉耶稣十字架。

研经目标

      从主耶稣完全而真实的人性,认识他是我们得救的根源;背

      叛是荒谬的,不信就是重钉他十宇架。

 

 

 

观察与解释

 

一、大祭司的总论(四14~16)

    这一小段,可以说是一直到18节这一大段落的引言。

  1.作者描述耶稣是怎样的一位大祭司?这些描述各有什么含义?

 

 

                                                            

  2.这样的一位耶稣,对信徒有哪些意义?

 

 

二、耶稣作大祭司的合法性(五1~10)

  1.五章1~4节,成为大祭司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2.五章5~10节,主耶稣如何符合这些条件,而且更超越?请查考

    参考书,探讨「蒙了应允」、「学了顺从」(请参太二十七46~

    50;可十五34~37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三、第三警戒(五11~六12)

    作者在上一段开始,论述主耶稣作为大祭司的合法性。本当继续

    讨论,他是按「麦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但读者们仍停留在

    过去,若告诉他们,大祭司的职分已被取代,可能很难接受。因

    此,五章11节~六章20节,他再一次警戒及鼓励他们。

  1.五章11~14节

    (1) 作者指责的重点为何?「吃奶」、「吃干粮」各比喻怎样的

        人?

 

 

                                                            

  (2)请对照英文圣经,查看「仁义的道理」、「心窍习练得通达」是

     什么意思?

 

 

                                                            

  2.六章1~3节

    (1)「基督道理的开端」,指的是哪些?

 

 

 

    (2)请用参考书查考「各样洗礼」、「按手之礼」的意义及与犹

       太教的关系。

 

 

                                                            

  3.六章4~8节

    (1)这段话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人?(请参徒八9~24)

 

 

    (2)为什么这样做的人,就是「重钉耶稣十字架」?这样的人,结

       局如何?

 

 

                                                            

  4.六章9~12节,安慰、鼓励。

    (1)作者严厉警戒之后,如何安慰、鼓励他们?

 

 

    (2)「近乎得救」是什么意思?

 

 

                                                            

 

归纳与应用

 

  1.五章11~14节的指责,与六章1一8节的警戒,有何关联性?

    一个不在「神的话语」上长进的人,可能遭致怎样的结果?对你

    有何提醒?

 

 

                                                            

 

  2.四章14节~五章10节说到,主耶稣在试探、苦难中的挣扎与完

    全。五章11节~六章12节,作者严严警告,在苦难的试探中可

    能的背叛。这两大段落的关系如何?

 

 

                                                            

  3.主耶稣道成肉身(想想他曾是柔弱的「人」),对现在的你——

    在面对试探、挣扎、苦难时,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