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快快的听
内容简介
「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是运用智慧处理难题的最佳方法,我们
试着以这个角度看雅各布如何教导信徒处理教会当前的难题。
在第二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快快的听」之运用方法,第三章谈及「慢慢的说」
,第四章谈及「慢慢的动怒」。我想以这样的观点来看雅各布书的内容,可以更明
瞭他的教训及他的智慧。
第二章1~5节先说明雅各布文中提及「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雅二5),到底雅各布
要他们「听什么?」就是要他们快快的听,「看重外貌、重富轻贫、偏心待人」
是不合主耶稣的心意,我们既然信奉荣耀的主耶稣基督,就应明白主对人毫无偏
见,祂原本极其尊贵,却为我们成为卑贱的世人,就是要我们明白不要看重外表
的富足,而应该看重信心上的富足;世上的财富常成为进入神国的绊脚石,信心
上的富足却是解决人生难题的秘诀,同时使人们拥有享受神国各种应许的权利。
接着雅各布说明为何须要「快快的听」?因为羞辱穷人不符合怜悯的原则(雅二6~
7),我们原是一无所有,却得神的怜悯,如今若不懂怜悯穷人,反倒仗势欺负穷
人,就是自取羞辱,原本想讨好富足人,为得一点好处,却被富足人欺压。因此
我们应明白一切的好处不在神以外。
羞辱穷人也不符合爱心的原则(雅二8~13),「爱人如己」是至高权威的律法,
因此按外貌待人,就是羞辱穷人,不合爱人如己的原则,更不符合使人自由的律
法;因为基督的福音使我们脱离罪的束缚,重享主的大爱,叫我们有能力胜过罪
恶,过着自由的生活,假如有能力关爱别人,却不去做,就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
受审判。
因此怜悯人的,就当更积极的爱人如己,雅各布进而强调「爱人如己」不能只停留
在信心上的知道,而应采取行动,勇于提拔卑微的人、帮助穷人、接纳软弱的与
无知的人,否则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是虚浮的。
雅各布举出亚伯拉罕、喇合为例说明信心与行为配合的典范,他们为何会以行为配
合信心呢?因为他们都用心「聆听」神的话而得到信心,信心经过思考,让他们
作重要的抉择,正确的抉择所带来的行为,是他们被称义以及蒙福的主因。
在任何困境中,快快的听神的话,追求信上的富足,会带给我们新的创意,激发
我们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使难以解决的弊病,如看重外貌、重富轻贫、偏心待
人,一扫而空,使教会成为人人喜爱的教会。
大纲
一. 快听什么
勿看重外表的富足(1~4)
1.不以外貌待人(1)。
2.不可重富轻贫(2~3)。
3.不可偏心待人(4)。
当看重信心的富足(5)
1. 亲爱弟兄,请听。
2. 神岂不是拣选了穷人。
叫他们在信上富足。
叫他们承受神的国。
二.为何须快听(6~20)
因为羞辱穷人有罪(6~13)
1.羞辱穷人就是亵渎神(6~7)。
2.羞辱穷人就是违反律法(8~13)。
因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14~20)
1.没有行为的信心不能得救(14~17)。
2.没有行为的信心是虚浮的(18~20)。
三.如何快听(21~26)
思想亚伯拉罕为何被称为神的朋友(21~24)
1.因为他的信是因行为而称义(21~22)。
2.因为他被称义不是单因着信(23~24)。
思想喇合为何蒙恩得救(25~26)
1.是信心因行为而成的。
2.岂不也是信心因行为而称义。
内容批注:
经历试炼须运用智慧。运用智慧的原则就是快快听、慢慢说、慢慢动怒,作者
在本章论及快快听的意义、重要性及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 快听什么(二1~5)
勿看重外表的富足(1~4)
1.不以外貌待人(1)
「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
在患难中,富人与穷人皆是极大的试炼,穷人在困苦无助中易埋怨神的不公;富
人在富足中易轻视他人,凸显富足人的狂傲。
尤其在以金钱衡量人的价值的社会,常按外貌待人,这是人性中最丑陋的恶行,
因着钱模糊了人的是非观念;雅各布在本章中痛责以外貌待人的恶行。
我的弟兄们(1a):
作者以此称呼表明在基督里弟兄姊妹都是一家人(约一12、13),无阶级之分。
虽然作者准备以责备的口吻教训他们,却是出于手足之情(腓一3~6)。
在教会生活中,教会家庭化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虽是道成肉身成为人,却是至尊至荣的神,他在世上,对待人
没有偏见,没有势利,也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袒(路廿21;可十二14;太廿二16)
,这是他公平、公义的特性,也是他荣耀的表现。
所以保罗说:「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三10~12)。
雅各布自从认识了主耶稣基督之后,他以仆人自居,他知道荣耀的主降世为人成了
贫穷,叫世上所有的人,因主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他体会主的心肠,劝勉弟
兄勿以貌取人。
在教会里,无阶级之分,大家都是属灵的弟兄姊妹,弟兄姊妹相亲相爱,便是荣
耀了主。
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1c):
神是没有偏见,不会偏待人(罗二11)。彼得看见大布的异象,知道神对所有的
人都是平等看待(徒十34)。由此可知贫者与富者没有什么不同,二者都是神所
造的(箴廿二2)。
所谓「人的外貌」指人的社会身分、声誉、权势、财富等。人不可屈从有权势的
人,应按真理而行,才配称为基督徒(玛二9;利十九15)。
按着外貌待人就是陷入恶者的诡计之中。
保罗曾按外貌认过基督,错看了基督,因此极力逼迫基督徒;后来他得主的怜悯
与拣选,他不再这样认祂了(林后五16)。
主耶稣在世时,祂家乡的人曾以外貌待祂,「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们是如
此藐视祂,而轻看了祂的智慧与大能,所以他们无法领受主的恩典(太十三54~
58;赛五十三2、3)。
在教会里,如何善待那些无外貌的人?对于我们的信仰,是一项重要的考验,我
们应慎重地完成这些考验。
2.不可重富轻贫(2~3)
「若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
着肮脏衣服也进去;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
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
若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美的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2a):
雅各布深怕教会受「重富轻贫」的势利作风侵袭,在此他指出「重富轻贫」的危机
;他描述在教会中的两种人,其中一个穿华美衣服,手上戴满了金戒子。古代人
为夸耀财富,除了中指以外,每一个手指都戴着金戒子,甚至每个手指不只戴一
个戒子,为了要表现他特别富有;有的人爱慕虚荣,甚至租戒子来戴。足见当代
教会也不免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现今在教会中开高级轿车,住华屋、穿名牌衣服,吃昂贵食物,如同奢华财主,
夸耀财富,轻看穷人,为神所恶。
社会有势利眼的人很多,并且认为「有钱好办事」。有一次丘吉尔搭车前往下议
院演讲,当时司机不认识他,下车后,他请司机等他一小时,司机为了听丘吉尔
的演讲而推辞他。丘吉尔大为感动,多给小费,司机为了小费愿留下等他而说:
「管他邱是什么东西!」
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2b):
穷人买不起华美的衣服,当时教会中,穷人信主的也不少(林前一26~28;彼前
二18)。
教会中这些贫穷的弟兄们,不但求道甚切,有的为了教会的和谐,就是被定罪或
杀害,也不敌挡(雅五6);他们也捐献,如同被主称赞的穷寡妇(可十二41~4
4),所以他们得到主的称赞。
教会中那些被看为不体面的,当越发给他加上体面(林前十二23),在团契生活
中,若能重视这些细节,这样的团契必然更温馨,更吸引人。
你们就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3a):
富人坐在好位上凸显了教会阶级的观念,甚至于在礼拜中,为了讨好富有的人,
接待人员特别奉承他们,设法给那富有的人安排特别的座位。这种做法是讨好富
人,却忽略了基督公平的原则,如此易叫人曲解福音中恩典的真义。
领受基督的福音,不是靠地位、财富及权势,而是靠基督的怜悯之恩及人的信心
。
彼得曾因为怕有权势的人,为了讨好他们,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如此的作为,
易叫人误解基督的福音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才配得的,保罗为此勇敢指责彼得的
不是(加二11~14)。
教会要选用人时,更应避免讨好那些有外貌的人(撒上十六7)。
(4)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这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3b):
穷人在教会中受到歧视,大概是当代法律所造成「奴隶与主人」,「富人与穷人
」之间的鸿沟,教会却无法摆脱这种的鸿沟,以致聚会时,穷人站着听道或蹲在
富人椅子旁边的地板上,如此羞辱穷人,就是羞辱造他的主(箴十四31;加三27
~28)。教会当摒除社会阶级的歧视,因为人在荣耀的主面前,一切的差别犹如
尘土。
事奉主不可只讨人喜欢,也应讨神喜欢,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弗六6~7);尤
其在教会不可有肤色、种族等歧视或差别待遇。
3.不可偏心待人(4)
「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
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4a):
「偏心」(diakrinro)有「分辨、怀疑、犹豫」之意。雅各布指责当时的教会,刻
意区分富人与穷人不同的接待标准,最易引起纷争与不满,并且中了魔鬼计谋,
造成内部分化(徒六1~2)。
艾萨克与利百加偏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引起孩子间的嫉妒与纷争,造成家庭分离的
悲剧。
在教会中,对于弱势团体,例如老弱妇孺不可轻忽或偏心对待他们,这些都是造
成教会不同心的原因。
以恶意断定人(4b):
就是以世俗的价值观对待人。世人曾以恶意断定基督(约一46;罗二10;弗六9)
,甚至钉死基督;教会领导者接受了基督的真理,不宜再重蹈覆辙,以免绊倒那
信心软弱的人,因为绊倒人的是有祸了!
教会在举办爱餐时,更当慎重,不要绊倒那些信心软弱的、卑微的,被人轻看的
人(林前十23、24),因此更当用心接待他们。
当看重信心的富足(5)
「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
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吗?」
1.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5a):
雅各布虽然对于当时教会按外貌待人,心中有些愤怒,但他知道快快听,慢慢说的
道理,他以忍耐与爱心称呼他们为亲爱的弟兄们,要他们用心的听,仔细思考为
何不可「重富轻贫」。假如雅各布以愤怒的口气教导人,听的人一定很难接受,他
的教导就会失败。处事时,快听、慢说是智慧的表现!
在情绪受激怒之时,就当学习「快快听,慢慢说」的处事方法,才能保持清醒的
头脑去解决难题,这是智者的表现。
2.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5b):
「神拣选贫穷人」,是因神体恤人的软弱(路九58;林后八9),祂自己道成肉身
,也成为穷人,为叫世人知道神能体恤穷人,不偏待穷人,神是不按外貌看人(
撒上十六7;约七24),祂的恩典更普及世上各种人(约三16~18)。神拣选穷人
,主要的目的是叫他们「在信上富足」,这比多赐穷人钱财重要得多,因为属灵
的祝福是没有限量,并且最能满足人的需要(太五3;路六20);世上的财富无法
解决人的问题,反而成为奔走天路的障碍(路十二26~36;可十23、24)。
事实上,穷人容易在信上富足,因为穷人缺乏钱财,遇上难题无所依靠,因此他
们更有机会凭信心倚靠神,得享更多神的恩典(罗八17;加四7)。
3.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名之人的国么(5c):
「承受神国的人」就是信靠基督的名的人(约一12),他们不但信靠祂,并且爱
祂(彼前一8;林前八3),如同穷寡妇献上两个小钱,就是她养生的钱,因为她
在信上富足,所以更爱主。由此可见在信上富足的人,更容易承受神的国(路七
47)。
二.为何须快听(二6~20)
羞辱穷人有罪(6~13)
1.羞辱穷人就是亵渎神(6~7)
「你们反倒羞辱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他们不是
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吗?(「所敬奉」或作「被称」)」
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6a)
上一节雅各布提及神那么眷顾贫穷人(伯五15~16;诗一一三7);在教会里面,保
罗也强调肢体的重要,体面的肢体应把不体面的肢体装饰得更俊美(林前十二23
~26)。因此在教会中若羞辱贫穷人,就是故意违背神的旨意,甚至与神为敌(
徒九4,廿二7~8)。
记住!我们原是一无所有,甚至亏欠神的恩典,却得神的怜悯,我们理当效法主
,恩待那些穷人(太十八21~35)。
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6b)
雅各布所指责的不是有财富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同情心的有钱人。按当时的规矩,
债主在路上看见欠债的人无法偿债,可以立即紧紧抓住其襟领,毫不犹豫地拖到
法庭。
雅各布提醒他们,那欺压你们的富足人(雅五4),你们反而奉承他,那有信心又爱
主的贫穷人,你们倒轻视他们,岂不是矛盾吗?事实上,人们受富足人欺压,仍
讨好他们,就是想由富足人身上得好处,反而对于那信实又能给人真正好处的神
失落信心,这是值得儆醒之处。怜悯贫穷的,是供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
必偿还(箴十九17)。
我们应站稳真理的立场,不可存一点想得好处的贪恋而讨好人,当明白「我们的
好处不在神以外」(诗十六2)。
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吗?(7)
那些滥用基督徒名称的有钱人,不是真信主的人,他们不是真正诚心敬拜神,因
为他们懂得「爱人如己」的道理却不遵行,也不尊重神,在弟兄之中有什么相争
的事,竟然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林前六1),把弟兄拉到公堂去,就是亵渎神的
尊名!在教会中若一直偏待亵渎神尊名的富人,岂不轻看了至尊的律法(太廿二
37~38)。
至于在教会中,有任何纠纷的事,理当尊重教会的属灵权柄,让教会来审理(林
前六4~8;太十八15~18),不要上到公堂去互相控告,因为我们都是属灵的一
家人。
2.羞辱穷人就是违反律法(8~13)
爱人如己是至尊的律法(8)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
「经上记着」:
指引用旧约的话,是出于神的启示的教训,是我们生活的准则(诗十二6;撒下廿
二31)。
若是要敌挡恶者的试探,神的话如宝剑(弗六17),能击退试探,保守己心;主
耶稣也是靠经上的话胜过恶者。
「爱人如己」:
以爱自己的心来爱别人。主耶稣以好的撒玛利亚人来阐述这样的道理(路十29~
37)。
在教会里,我们理当视别人的软弱为自己的责任,有如此的想法,再化为行动,
就是爱人如己了。
「至尊的律法」:
指律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至高权威的律法,所有其它律法被使用时,必须依循
的原则。
经上记着说「爱主你的神」是诫命中第一而且最大,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
如己」,这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廿二37~39)。由此可知,「爱人
如己」是至高权威的律法,更是适合王者的律法,能使人成为君王的律法。「爱
人如己」就是尊敬任何人,甚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假使重富轻贫就是违反了这
律法的原则。
想成为有权柄的领导者,就当热爱他人的灵魂(林后十二14~15;约廿一17)。
以貌待人就是犯法(9~11)。
「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
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
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
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9):
A.「按外貌待人」:
指重视人的地位、学业、财富等,轻忽个人生命的尊严(太七15)。
在教派林立的世代,充斥不少传异教的教会,当我们想认识耶稣,就必须透过教
会来认识耶稣,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因此如何认识教会就非常重要,若是以
该教派的历史、牧者的学历、人数的多寡来衡量那一个教会是真教会,那就犯了
以貌取人的毛病。要分辨基督的身体,就应以真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是追寻真
理的人应有的态度。
B.「犯罪」(ergaxesthe):
指故意犯罪。作者可能引自摩西律法为例,说明按外貌待人就是故意犯罪(申一
17;利十九15、18)。
犹太人的种族优越感(加六12),就是一种罪行,总之,凭外貌待人,常漠视事
实的真相,践踏生命的尊严;在教会里,不要因圣职人员与信徒之间身分上的不
同,而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
C.「犯法」(parabatai):
指超过所指定的界线。故意违背神的律法,就是犯法(约壹三4)。因此不符合爱
心原则就是犯法。
凡是看人的情面,容易超越爱心的原则(箴廿四23),哥林多教会引起不少的纷
争,就是犯了这种毛病,因为分门别类,造成分争结党(林前一11、12)。
因为凡遵守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10):
A.「全律法」:
指十条诫命。涵盖敬神爱人的全部道理(太廿二37~39)。主耶稣对于遵守十条
诫命作了更清楚的教导,祂强调人的内在动机,例如诫命说:「不可杀人」,但
是若向弟兄动怒,心怀仇恨,就当儆醒,这些都是引起杀人的起因;又如奸淫、
起誓等,不可轻忽隐藏在内心的不良意念。所以主耶稣教导门徒:「你们的义要
胜过文士、法利赛人的义。」(太五20)。因此按外貌待人就违反律法。
B.「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在此强调十条诫命里,没有一条是比另外一条来得重要或不重要,它们彼此之间
息息相关。若在某一条诫命跌倒,他就犯了众条。如同防洪堤,只要有一破口,
随时有被洪水冲溃的可能。
「按外貌待人」本来似乎不是什么重大的罪,却是得罪神又伤害人的事情;罪如
同酵一般,起初只有一点点,却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五6)。
因此在生活中不可轻忽任何的小罪,尤其是按外貌待人。
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 是成了犯
律法的(11):
这是很清楚的例子,说明犯了一条诫命,就是犯了众条,同时也指出不可有将功
赎罪的观念,不可以因行了九条诫命的善,企图弭补犯了一条诫命的罪;如同少
年财主守了「爱人如己」的诫命,却不顺服主的吩咐,也仍没有守全律法,他是
犯法的,无法承受永生(可十17~22)。
在十条诫命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第四条遵守安息圣日,通常一般人认为安息日
是属于律法的,并且又说:「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说
:『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加三10),因此
守安息日是被咒诅的,如此说法,是把守诫命都看成受咒诅,这是不合逻辑的说
法,难道遵守诫命中敬神爱人的律法,也都成了受咒诅的吗?
何谓「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这句话是说明,若靠自己的肉身去行
律法,必然无法满足律法的要求,自然要受咒诅(加二16,三3),因为凡有血气
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如今我们能称义是因信耶稣基督,信祂的宝血能洁
净人的罪,更信祂的圣灵能成全律法的要求(罗三31),所以我们必须坚守十条
诫命。
有些人不了解上述的道理,因而反对雅各布所说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
众条。」(雅二10)。实在可惜!并且是一件危险的事,它将使人误入歧途;求
神开他们的心,能谦卑研究圣经的真理,回归在真理的路上。
不怜悯人的要受审判(12~13)。
「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因为那不
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12):
A.「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
是指基督的教训(雅一25),它让我们知道如何离去罪,如何靠圣灵更新(多三
5),使人真正得自由,因此将来审判的日子,是照着基督的教训(福音)受审判
(罗二16)。
雅各布提醒弟兄姊妹,既然领受了使人自由的律法,就不要再陷入罪中,尤其是对
待穷人,若是以貌待人就是违反律法,如此就要丧失自由,因犯法是要受审判的
。
在法律的规范里,若是明知故犯的,都要罪加一等;主耶稣曾如此说:「仆人知
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服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十二
47)。已经蒙恩的弟兄姊妹,当珍惜主的恩典,我们已知道律法的重要,就要成
全律法所要求的,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神赐的福气。
B.「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
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十4),我们若懂得爱人,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8),
因为全律法都含在「爱人如己」这句话之内(加五14)。因此我们若要经得起这
「使人自由」的律法的审判,我们的一言一行就要符合「爱人如己」的原则。
主耶稣在世上实现了律法的要求,是因为祂尽了人诸般的义,在家或在社会里,
祂都尽了人应有的本分;在信仰上,祂懂得敬畏天父,借着圣灵的力量,完成天
父的托付,成为世人的典范。
因此要照律法说话行事,就应常思考主在世上所行的,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前二
21),主曾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
见我天父的面。」(太十八10)。主连一个小子都不轻看,我们岂可按外貌待人
。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13a):
主曾向彼得解说「饶恕七十个七次」的比喻,强调那不肯从心里饶恕弟兄的,天
父也不饶恕他(太十八21~35)。这是一件很重要的警告。同理,我们得神怜悯
而蒙恩的人,在教会中岂能不怜悯那些贫穷人呢?
在教会中,对于那被看为不体面的,应主动付出关怀,尤其应善用团体的力量,
唤醒大家破除「按外貌待人」的恶习,使那些卑微的、贫穷的、年老的、有病的
、软弱的……都受到应有的尊重。
「凡不怜悯人的,要受无怜悯的审判。」主曾提醒说:「我饿了、渴了、病了、
赤身的时候,你们不给我吃、不给我喝、不来看顾我;无怜悯之心的人说:主啊
!我什么时候看见你饿了、渴了、病了……,主说: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弟兄
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
永生里去。」(太廿五42~46)。明白了这番话,我们岂不应注意身边是否有那
些人,需要我们的怜悯与帮助?我们绝对不可塞住怜悯之心。
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13b):
我们有能力怜悯人是因为神的爱激励我们(林后五14;提前一16),同时也是圣
灵的帮助,使我们去掉自私、骄傲、藐视的心,顺服真理而行,并怜悯他人,必
能在审判之日夸胜,得荣耀的冠冕(加五25~26)。
当杰里迈亚被诬陷于淤泥之中,王宫的太监古实人以伯米勒,无惧于宫庭的恶势力
,他的怜悯之心,使他勇于向王提出谏言,拯救杰里迈亚,得王的默许,以伯米勒
凭爱心与细心救出杰里迈亚;后来神藉杰里迈亚转告以伯米勒:「到那日我必拯救你
,你必不致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我定要搭救你,你不致倒在刀下,却要以自己
的命为掠物,因你倚靠我。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卅八6~13,卅九15~18)。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印证雅各布的话:「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我们今生怜悯别
人,在来世的审判里,神也必搭救我们。
因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14~20)
1.没有行为的信心是不能得救(14~17)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
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
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
,这有甚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我们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
救他吗(14)?
「信心」(14a):
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也就是说神藉各种恩典,建
立我们的信心,真知道祂的话与祂的应许都是可靠,但是这还只是理智上的信,
人必须以行动来响应这理智的信,例如:挪亚信神的话造方舟,亚伯拉罕信神的
话献上独生子,这种有行为的信心都蒙神悦纳,得到神更大的恩典与赐福(来十
一7、17~20),这才叫「真信心」。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应察验我们信心的真假,例如:在患难的试炼中,有喜乐
吗?在什一奉献的事上做了多少?这些都可以看出信心的虚实!
「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14b):
有信心却没有行为的确无法得到益处。例如只看见神迹而相信神,却没有把所信
的道藉行为实践出来,如同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遇到困难就忘记神的恩典,时
常埋怨神,以致惹神愤怒,无法享受应许之地的安息(来三7~10)。总之,没有
行为的信心,不是真信心,而是知识性的信心(雅二19),没有扎根的信心(太
十三20、21),甚至可以说是半信半疑的信心(雅一8),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
里得什么。当然没有行为的信心,是不能叫人得救的,主不是这样说吗?「凡称
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七21~22)。
在雅各布的书信里,可以看到有信心却没有行为的各种现象,例如在患难中没有喜
乐、心怀二意、听道而不行道、自以为虔诚却勒不住舌头……这些现象在我们今
日的信仰生活里,也是常见的事,却对于我们的得救是一大伤害,我们必须不断
的自省,不可重蹈覆辙。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
:「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
有什么益处呢?(15~16):
面对贫困中的弟兄姊妹,他们之所以饥寒交迫不是因为懒惰不作工,可能因为生
病,或收入低,或其它无法抵抗的因素,以致他们不够吃穿。面对自己教会的肢
体,只表示关心与同情,却没有给予他们伸出援手,对他们的同情都是无济于事
。
犹太人认为施舍与称义可算是同一回事,出于爱心的施舍是被神纪念的(太六3、
4;加二9)。施舍的行动被认为是敬虔的可爱记号(雅一27),施惠者与受惠者
都可蒙恩典(林后九13~15)。
中古世纪有一位传道人看到富有的人悔改信主时,总是不客气的问他一句话:「
你现在是悔改信主了,但是你的钱袋悔改了没有?」意思是告诉他,相信主以后
,在行为上要有表现,要付代价。真正有信心的人是肯付代价的,这种的信心才
有价值。
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17):
凡是认识主,却不照神的旨意而行,这种人虽生如死。犹大执意出卖主,主说:
「卖主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可十四21)。主又论及没有爱心
的人将来要往永刑里去(太廿五40)。由此可见,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这样
的人生不但虚空,来世要进入永死,信主的人岂可不慎思自己的信心是否配合了
行为?
主耶稣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太十一12),感谢主
,祂赐给我们应许,凡是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主那里,祂要使我们得安息(
太十一28)。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重担,使人无力行道,但是每天抓住主的应
许,力行真道,使我们的行为配合所信的道,就能得安息,我们就不会步入永刑
之地。
2.没有行为的信心是虚浮的(18~20)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
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
──却是战惊。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信心与行为不可分开(18)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18a):
当代教会可能有些人反对雅各布强调信心与行为配合的道理。他们认为信心是好事
,行为也是好事,各人只要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即可,例如社会上不是有些人是思
想家,有些人是实践家,他们对社会不是都有贡献吗?
其实「思想家」自己不把自己的思想理论在生活中印证,他的思想不过是一堆死
的知识,而「实践家」对于所信仰的理论不经过思考,去寻求永久性的真理,以
作为他一切行为的指导,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实践家。庇哩亚的信徒天天查考圣经
,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就是在寻求真正的福音,以作为信靠的依据。保罗是一
位伟大的思想家,但是他以行动证实他所传的道(腓四9)。
可见信心与行为是不可单独存在,信心若没有行为则不是真信心(太廿三1~4)
;行为若没有以所信的真理作为准则(西二20~23),则是我行我素,目中无神
的行为,就造成道德上的脱序与混乱,这种行为不是好的行为。
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18b):
雅各布语带挑战性,向只会说而不能行的人提出警告,并且指出:这是无法自圆其
说的问题,因为有信心的人,不是只藉祷告,而不尽自己本分照其旨意行,否则
他的信心是虚伪的,如同法利赛人一般。
我们不断为穷人祷告,求神赐福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
却不尽本分,这是逃避责任,也是一种虚伪的信心。真信心是尽人事听天命。例
如对非洲、印度的宣教宣事工,除了代祷之外,也当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物资的
缺乏。
雅各布又说:「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18c):
真正的信心必然会有行为的果子(太七15~21;加五6)。因此信心应配合行为,
否则无行为的信心是虚浮的。
信心的真假不仅可以自己测验,别人也会知道的。
相传所罗门为王时,某国献花二盆,一盆是天然的,一盆是人工造的,两盆都一
样的美,国色天香,该国表示他们技艺轻巧,所造的人造花与天然花难以分辨,
请所罗门王鉴赏识别那盆是真花,王毫不犹疑请人把两盆花送入花园中以便鉴赏
,天然花中蜂蝶穿插其间,所罗门笑对使臣说出那一盆是真花,那一盆是假花。
同理,有信心的人其行为吸引人,因此我们的信心如何,我们的生活便如何,信
心在生活中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奇迹与大能。
魔鬼也信,却是战惊(19):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19a):
这里想讲的信心是属于思想上的信心,假如不是愚顽的人,都会相信有神的存在
(创一1;诗五十三1)。
常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多数的人都信有神,事实上,不足为奇,如经
上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
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一19、20)。
但是人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信心)变为
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因此造出许多偶像来,自取败坏(罗一21~22)。
因此「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得不错」,这大前题是对的,但是若不敬重所信的
神,这种的信会产生偏差的行为。
魔鬼也相信神的存在,却是战惊(19b):
因为牠只不过是知识上的相信,却行悖逆神的事,因此在神面前存着战惊的心(
可一23~24)。主张「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得救的人」(罗十10)
,应慎思,若以为只有知识上的信心就可以得救,实在是误解了罗马书第十章第
10节的经意。因为保罗论及的信心实在包含了行为,因为凡是信耶稣复活的人,
必须受洗归入基督,才能与祂同活(罗六3~8)。若只是心里信耶稣,不照主及
门徒的教训接受合真理的洗礼,这种的信岂能不战惊呢?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20):
雅各布责备那些只相信有神的人,却不肯照神的话去做的人,这样的人不要想从神
那里得到智慧,人一旦没有神的智慧,只有属世的智慧,无法胜过各种试炼的考
验,必定败亡(林前二6),这样的人生是虚空,徒然的。
因此徒有宗教的外表礼仪,却没有行为的信心,到处可见,因为许多宗教礼仪的
行为可以学来,如公式化的祷告、唱诗、聚会、奉献、事奉等,都可以行之如仪
,但是不表示这样的人就有好的行为,这种「没有行为的信心」经不起患难的考
验,因为他的信心未曾磨炼过,仍停留在知识上的信,这种的信心里充满许多杂
质,如怀疑、不满、怨恨……等,若是他能照所信的去行,勇于面对试验的行为
,会除去他的杂质,达到忍耐、老练、成功的地步,这样的信心是活的,可见没
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三.如何快听(二21~26)
思想亚伯拉罕为何称为神的朋友(21~24)
1.因为他的信是因行为而称义(21~22)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艾萨克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可见信
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我们的祖宗亚拉罕(21a)
亚伯拉罕不但是以色列人的祖宗,也是信心之父,他留下许多信心的佳范,堪为
后代的人效法,在希伯来书里提及他的信心有如下几点:
信心的迁居:
他因着信,照神指示往神所应许之地,出去的时候,还不知道那个地方在那里,
他仍然一步步走,迈向茫茫之地,这个「不知」的因素,凸显了亚伯拉罕的信心
(来十一8~10)。
信心的生育:
神应许他的后裔如同天上的星那样多,海边的沙那样的无数,虽然撒拉也过了生
育的岁数,亚伯拉罕因信神的话,结果从一个彷佛已死的人身上,就生出子孙来
(来十一11~12)。
当然亚伯拉罕的信心表现不只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信心来自于神的应许
,他以实际的行动响应神的应许,结果神称许他的信心,神再赐给他更大更多的
应许,这也是神对于他的信心一种响应。
雅各布提及亚伯拉罕为例,就是要阐明信心与行为相辅相成的功效。信心的成长就
是人以「信心」抓住神的应许,再以「行动」响应神的应许,神再以「更大的应
许」回应人的信心,如此不断良性循环,信心就不断成长。
把他儿子艾萨克献在坛上(21b)
为何亚伯拉罕敢把儿子献在坛上,除了他经历了「信心的生育」,是由无中生有
的伟大神迹;如今要他献上独子,他却毫不犹豫,是因为他抓住「神的应许」:
「从艾萨克生的,才称为你的后裔。」(创廿二12),并且神也应许他的子孙如天
上的星那样多,神必会全成他的应许,因此他确信照神的命令献上艾萨克,神仍会
叫他从死里复活,否则神的应许必落空,所以亚伯拉罕因着信献上艾萨克,却毫不
作难,而是甘心乐意地献上,因为他对于神的应许有极大的信心,才会有行动的
回应。
由此可见,任何的行动,若没有神的应许(真理)作为依据,绝对看不到神伟大
的作为与赐福,那么人一切的作为都是虚空、捕风,因此熟读圣经,抓住神的应
许,使我们的一生不致于徒劳奔跑。
岂不是因行为称义(21c):
亚伯拉罕以信心抓住神的应许,但是神要他作违反常理的事「献上独生的儿子」
,若是独生子死了,神的应许岂不落空了?神会食言吗?神会违背自己的应许吗
?当然他深信神不会做错事,他以实际的行动表明不变的信心,因着他极大的信
心所产生的「行动」,才蒙神大大赐福(创廿二12~18),这就是被神称义的主
要原因;而这行动的背后意念,是因他知道神会叫死人复活,使他勇于顺服,若
非对神有如此的信念,他绝对不会有如此的行动,由此可见,这个行动不是出于
自己的血气,而是出于神给他的信心。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雅各布强调「因行为称义」与保罗强调「因信心称义」,实有
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雅各布在此强调「因行为称义」,常被误以为与保罗所强调「因信心称义」有
意见相左之处。是因保罗强调人跟神和好,是借着信,不是靠行为(罗三28;加
二16)。是否因此就断定他们二者之间有矛盾呢?事实上,他们二者之间的主张
,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兹说明如下:
雅各布所说的「信」是指纯粹智性的信,不含有「行为」的因素,是故他说没有
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保罗所说的「信」含有「行为」的因素,例如他说:「当信
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这里的信,不但是指心里的信
,而且又付之行动,就是「受了洗」。受洗是一种神的恩典,恩典的领受不是因
为自己有好行为(功德)才可领受,而是在乎人的信心。因此当保罗谈到「信心
」时,它所指的不只是纯粹智性的信,而是借着行为(受洗)所表达的信。
雅各布强调「因行为称义」,不是说人靠行为就可以赚得神的恩典;他是针对「
已领受恩典的人」,在信心上拥有了神话语的确据,就当以行为证明所信的真理
,这样的信心是因行为才得完全,这就是「因行为称义」的真理。
保罗强调「因信心称义」,是针对「未信主的人」,若想领受神的救恩,没有
人能用自己的力量获得神的赎罪而蒙恩。他只要相信神在耶稣里提供的赦罪恩典
,并且以悔改的心接纳赎罪的洗礼,便可与神合好,这就是「因信称义」的道理
。
由此可知,他们二人的主张不同点,在于保罗是针对入信阶段,强调「信心」的
重要,而雅各布是针对已信主的阶段,强调「行为」的重要,是故双方的信息不但
不互相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因行为称义」在新约圣经里是很重要,主耶稣主张人们能从他们所结的果子
认出他们来,用话语表达的信仰绝不能代替以实际行动并且遵行神旨的信仰(太
七15~21)。保罗在讨论教义和神学中也不忘强调教义的伦理性,他提醒每一个
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言行,向神交待(罗十四12;林前三8;林后五10)。不过他也
教导信徒,唯有信靠基督的宝血,及圣灵的帮助,才能有好的行为。
雅各布在本节指出,亚伯拉罕献艾萨克的事,是从他因信被称义四十年后的事。他
被称义的时候,起初是因信被称义(创十五6)。在四十年后,他被神称义的信心
,因献艾萨克的行为而成全了。由此可见,信心必须遵照神的话去行,以达成目标
,才算完全,否则没有行为的信心便流于空洞。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并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完全(22):
由本节可知几个重要真理:
信心是因神的恩典而有了确据(创十五1~5)。
信心是行为的依据(创十五15~21)。
信心因行为而完全(创廿一1~7)。
信心与行为并行使人更蒙福(创廿二15~18)。
信心让人分享神的创造力,神能使无变为有,使死人复活。在讲求「创意」的年
代,我们的工作要有创意,就当相信神乐意让我们分享祂的创造力。越有信心的
人,在圣工上、事业上,或任何事上,都会很有创意!
2.因为他被称义不是单因着信(23~24)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因着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
的朋友。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因着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23a):
亚伯拉罕信神应许他的后裔多如众星(创十五1~6),他的信是根据以往的经历
,使他对于神的认识愈深刻,因此神所应许的话,虽然未实现,他已深信不疑,
因此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虽然当时亚伯拉罕的行为并不是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
,但是神仍然乐意去造就他,称他为义,算他是一位好人。
同样在神面前,我们并非完美的人,但是我们的心若向着神,并且照祂的话去行
,我们也要因信被算为义。
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23b):
指亚伯拉罕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他们不是主仆关系,因为主人永远不必向奴仆讲
说心里的话,他只要吩咐仆人,奴仆只要依从即可。他们是朋友的关系,因此神
说:「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创十八17)。主耶稣希望称祂
的门徒为朋友,只要门徒肯遵行祂的吩咐(约十五14~15)。因此我们若是信心
与行为配合,我们也会成为主的朋友,祂会向我们诉说心里的话,这是最亲密的
交通。
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24):
初入信的信徒因着信被称为义,这只是身分上被算为义人,但是信主后,靠着圣
灵成圣,有好的行为,这就在实质上成为义人,将来才有复活得救的盼望。
本节的意思,就是要我们由身分上的称义,进到实质上的称义。主希望我们与祂
的关系由主仆的关系进到朋友的关系,因此信心与行为的配合,可以提升我们属
灵的地位,使我们更尊贵,更与主相近。
思想喇合为何蒙恩得救(25~26)
1.信心因行为而称义(25)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25a):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不是为从事性交易,而是因为听见以色列人怎样蒙神施恩,
神的灵又在她的心中作工,使她产生了信心,相信倚靠真神必可蒙恩,免去死亡
。
信心促使她采取行动,以争取神的恩典,因此当这两个以色列的使者(探子)进
入耶利哥时,她便协助他们进入她的家躲藏,在他们完成任务时,她更帮助使者
平安回去,这就是信心借着行为得以完全的实例,因为她的义行使她的全家在耶
利哥被毁之际,得以保全生命,并且在救恩上,名列在基督的家谱上(太一5)。
喇合的信心不是突然产生的,她是因为听见神的作为,并且认真追求印证所听的
消息,使他对于神有真正的认识,而产生信心;可见通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
从基督(神)的话来(罗十17)。
今日我们应多抓住「听」的机会,并且快快地听,思考亚伯拉罕与喇合为何蒙恩
?听了之后,若再详细查考神的话,才能建立起真信心。迦南妇人的信心就是经
由听道、查考,建立起信心,并且因着信,迫切又谦卑地祈求,而得到主耶稣的
帮助。
放他们从别的路出去(25b):
喇合明白以色列的神才是真神,人若顺服神才能得生命。他知道应该站在真理这
一边,因此他采取行动,帮助神的百姓(两位探子)平安地从别的路出去(书二
15~23)。
她的行为似乎背弃其国,其实不然,当一个国家违反真理时,不可盲目附从;如
同使徒彼得、约翰面对政府官员,禁止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彼得、
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
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16~20)。
由此可见,人应当分辨是非,永远站在真理这一边;主也说:「人到我这里来,
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
我的门徒。」(路十四26),主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凡是站在真理这一边的
,就是站在主这一边,这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原则。
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25c):
雅各布再以喇合为例,说明信心与行为配合的重要,喇合虽然不是以色列民,却因
为认识真神,她的信心,由她的行为得到印证,不但被神接纳,在她的后裔之中
,竟也出了君王戴维,表示她也被以色列民接纳,使她成为神的选民(太一5~6
)。
足见信行合一是称义的要件,凡是领受真理的人,应该努力把真理活用于生活中
,必蒙主悦纳。神的爱普及万民,神更不轻看有罪的人认罪悔改。「妓女」喇合
的工作最容易令人唾弃她,可是她因认识神,从她恩待探子的表现,可以知道为
了真理,她必须付出代价,她也知道应该付出代价,由她实际的行动,可以知道
她真正明白真理,她的生命也得到更新。
今日我们明白真理的人,肯为生命的更新付出代价吗?真正做到信心与行为的配
合吗?
2.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26)。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本节说明身体的价值在于灵魂的存在,否则身体必腐朽归于尘土,同样的,信心
的价值在于行为的表达,否则所信的事无法成就,这样的信心有如空中楼阁的幻
影,毫无价值。
在信仰生活里,如何去衡量自己的信心?可以从祷告生活、读经生活、家庭祭坛
的建立、什一奉献的实践、言语的表达、为人处事的态度,看出信心的多寡,没
有行为的信心,信仰只不过成了装饰品,灵命必然逐渐枯萎。
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活,应该定期作评量,必有助于信仰的成长。
在本章中让我们明白在信仰逐渐形式化的世代里,当学会「快快的听」,也就是
去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否配合信心?尤其在重富轻贫的社会里,更当重视信心与行
为的配合,绝对不可重富轻贫,也不可偏心待人,这样的信仰才不致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