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
作 者:主的兄弟雅各布(加一19,二19)。
新约中与雅各布同名的有下列几位:
1.亚勒非的儿子雅各布(路六15)。
2.犹大的父亲雅各布(路六16)。
3.小雅各布(可十五40)。
4.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布、雅各布的兄弟约翰(太十2;可三17;路六14);雅各布是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徒十二1),时间约在主后40年。
5.耶稣的兄弟雅各布(可六3;太十三55;徒一14,十二17),雅各布与其余兄弟们,约在主复活后始相信耶稣为救主,主曾向雅各布显现(林前十五7),保罗归主后,曾访晤雅各布,此时雅各布负责主持耶路撒冷的教会,为教会监督(徒十五6~29,廿一18),由书中语气之权威,可看出雅各布当时为教会领袖,相传雅各布热心祷告,长跪不起,致膝盖皮甚为坚厚,故史有「驼膝」雅各布之称,约瑟夫史记雅各布于62年殉道。
受信者:散居各地十二个支派的信徒,这里的十二个支派是「新以色列人」,也就是教会。
时 间:通常人们都以为是雅各布在临终前写的(约在主后60年),但另有人根据本书未提及耶路撒冷大会决议的事(徒十五1~21),表示本书着于较早的日期──主后45年,也就是说,本书是新约作品中最早完成的一卷。
地 点: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在耶路撒冷著作。
动 机:当时教会处在患难的环境里,雅各布要信徒面对现实,他勉励信徒要有信心,信心不但能面对苦难,而且还会拥有喜乐,且能建立基督徒的品格。因为内在的信心是在生活上藉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
信心与行为的配合是智慧的表现,特别是在试炼中如何借着所认知的信仰去面对考验,忍受各种考验,最后得以在信心、盼望与爱心上显出完全的行为,这就是智慧。因此从雅各布书中可以看出肯接受试炼的人,必可从神那里得着智慧。
特 色:1.普通书信(General epistle)又称为普世书信(catholic epistle )是指给全体教会的公开信函。原本共有七封:雅各布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壹书、贰书、书,和犹大书。由于普通书信又称为非保罗书信(The Non-Pauline Epistle),故把希伯来书也列入为普通书信。
2.文体的特色:全书一百零八节,其中五十四节用命令形式(imperative)。形
式与旧约智慧文学的箴言(proverbs)相似:
第一种的箴言──有关信心与试炼(一2~18)。
第二种的箴言──有关听道与行道(一19~27)。
第三种的箴言──不要重富轻贫(二1~13)。
第四种的箴言──有关信心与行为(二14~26)。
第五种的箴言──有关舌头的箴言(三1~12)。
第六种的箴言──论及真假的智慧(三13~18)。
第七种的箴言──不要与世俗为友,当亲近神(四1~10)。
第八种的箴言──不可彼此批评(四11~12)。
第九种的箴言──关于空虚的计划(四13~17)。
第十种的箴言──富者有祸(五1~6)。
第十一种的箴言──对信徒的劝告、忍耐等候主(五7~12)。
第十二种的箴言──信心的祈祷是大有功效的、重视救灵魂的
工作(五13~20)。
3.本书的内容注重信徒的德行及生活上的实践,因此于文中可见劝勉的话语(Di
atribe),例如: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一16);虚浮的人哪!你愿意
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一20)其它尚有(二24,三10)。
文中也常引用自然现象作为比喻,如波浪、草上的花、太阳、转动的影儿、初
熟的果子……(一6、10、11、17、18、21、23,三4、5、7、12,四14,五2、3
、8),作者也常把教训活用于生活中(一25,二15,五7),又举圣经的人物为
例证,如亚伯拉罕、喇合、乔布、伊莱贾(二21、25,五11、17)。
4.中心信息:本书论及耶稣基督只有两次(一1,二1),对于道成肉身、复活要
道、圣灵与福音都未见提及。全书着重行为而少论教理,其信息如下:
试炼(hupomone)指能使人的人格完全(一2~4)。
试探不是出于神(一13~15)。
不要以外貌待人(二1~7)。
警戒富足的危险(一10,五1~6)。
信仰应注重实践(一27,二15、16,五19~20),救人就是救自己。
世上有两种智慧(四1~10)。
舌头上的罪(一26,三1~12)。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二14~26),因行为称义(二21、25)。也就是把福
音生活化,主耶稣是我们的榜样(一22)。
亚伯拉罕
(信心与行为配合)
律法主义 反律法主义
(因行为称义) (因信称义)
(雅二21~24=创廿二16) (罗四2、3;加三6=创十五6)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空虚的 没有信心的行为是盲目
雅各布所说「因行为称义」实为保罗「因信称义」的补充,并没有矛盾之处。保
罗注重的是在一个人信主以前,行为和善工都没有用处,人是因信称义,因恩得
救(弗二8);但是一个人信主之后,就要像雅各布所说的,要有行为才能成义。因
此雅各布书的关键词是信心(共有12次)、行为(共有13次)。
5.本书用的律法,不是指犹太教的律法,因为未曾提及食物条例、安息日、祭日
等事,是由基督教训所形成的「基督的律法」之意。
6.有人以本书比拟为耶稣的登山宝训(太五~七章)又称为智慧书,因此本书以
「活得更有智慧」为题来分析,我们便可明白希伯来式的智慧不是推敲的智慧,
而是实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