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1-4節:勸勉作長老的
1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 2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3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4 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勸勉長老(五1-4節),有關長老一職請參提前三1註釋。
「在你們……群羊」(2節),作為牧者的長老並非羊群(會眾)的主人,他們只是牧長(4)耶穌的手下受託看管神的羊。
「冠冕」(4節)請參林前九25。
1節:長老是教會中的一種職分,負責監督、保護、管教、提醒和引導信徒。長老簡單來說是指長者,希臘人和猶太人都非常尊重有智慧的長者,同樣,教會也持守這帶領的模式,由長老肩負重要的責任,他們的生活也被視為信徒的榜樣。
1-2節:彼得是耶穌十二位門徒之一,也是親眼看見基督在山上變像的三位門徒之一(參可9:1-13;彼後16-18)。他常是使徒的發言人,親眼看見主的死和復活,五旬節時向會眾傳道,並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支柱。但當他寫信給長老時,也自稱為長老,並沒有自視高人一等。他請求長老"牧養神的群羊",這正是主耶穌曾經吩咐他去做的(參約215-17)。彼得和其他長老按著神的吩咐去照顧神忠心的子民。他與長老們的身分上的認同為基督徒領袖樹立了榜樣,權柄是建基於服事,而非能力上(參可10:42-45)。
2-5節:彼得描述教會屬靈領袖的幾方面品性:(1)知道自己所牧養的是神的群羊,並不是屬於自己的;(2)他們的領導是出於甘心樂意的服事,並非出於責任;(3)只求付出,不望回報;(4)以榜樣來作領導,而不是靠自己的權勢。我們或多或少也會領導別人,無論你在甚麼崗位上當領導均必須具有這些品性。
4節:耶穌基督是牧長。這兒提到祂再來,那時祂將要審判所有的人。
五章5-6節:勸年幼的當以賺卑束腰
5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6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
5節:彼得的勸勉對年輕和年長的信徒都同樣有益。年長的人往往倚老賣老,不肯嘗試瞭解青年人;青年人則不肯聆聽長者的話。彼得勸勉年輕和年長的要彼此謙卑、互相服事。年輕人要順從長輩的帶領,年長的也要做順從主的榜樣。要尊敬比你年長的,聆聽比你年幼的,並且謙卑地學習。
6節:我們經常會為自己的地位和名譽擔憂,期望自己所做的事都能夠得到別人的讚揚。但彼得提醒我們,神的稱許勝過人的讚美。神會按著祂的時間賜福給我們,所以無論現在環境怎樣,只要謙卑順服神,到了適當的時候--或在今世或在來世--祂必提升你。
五章7-14節:須將憂慮卸給神
7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8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 9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 10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11 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12 我略略的寫了這信、託我所看為忠心的兄弟西拉轉交你們、勸勉你們、又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 13 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 14 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願平安歸與你們凡在基督裡的人。
馬可其人(13節),馬可當時是與彼得同在一處的。有人以為他曾在彼得口授之下撰寫了馬可福音。
7節:倘若你自己背著憂慮、壓力和掙扎,就顯明你並未完全信靠神。我們需要用謙卑的心,承認神關懷顧念我們的需要,並且讓其他肢體幫助你。有時,我們的掙扎源於自己的罪,而神不會照顧愚昧的人,但只要我們悔改歸向祂,祂必定會承擔我們一切的重擔。讓我們主動地將一切憂慮卸給神,不要向環境屈服,乃要順服神,因祂掌管一切。
8-9節:獅子最喜歡攻擊那些患病、幼弱或迷途的動物,專揀那些獨個兒或不警覺的無辜者。彼得警告我們,遇患難或受逼迫時要提防撒但。當我們感到孤單、軟弱、無助、跟別人隔離時,我們都會只看見自己的困境,而失去對周圍危險的警覺,這時最容易受撒但攻擊。所以在患難時,要去尋找其他信徒的支持,定睛仰望基督,努力抵擋魔鬼,這樣,"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7)
10節:在患難中,我們經常會覺得苦難彷彿永不會停止。彼得提醒信徒,要有遠見,若與永恆相比,這些苦難只不過是暫時的。彼得的讀者,有些能在苦難中堅強起來,有些則因為死亡而脫離了苦難。無論如何,所有跟隨主的人,都肯定可以與基督一同享受永生,在那裡再也沒有痛苦憂傷(參啟24)。
12節:西拉是蒙選派,將耶路撒冷會議之決議帶到安提阿教會的代表之一(參徒122)。他曾經參與保羅第二次佈道旅行(參徒140-18:11)。保羅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兩封信,他均為寫信人之一(參帖前1;帖後1)。他和提摩太一同牧養哥林多教會(參林後19)。
13節:信徒普遍都明白巴比倫是指羅馬。正如以色列人曾被巴比倫俘擄,基督徒也被流放到外地。
13節:馬可又稱約翰馬可,是讀者們所熟悉的,因為他曾四處旅行佈道(參徒125-113;136-41),也是教會領袖之一(參西10;門24)。耶穌被捉拿時,馬可很可能與其他門徒在一起(參可151-52)。傳統認為馬可福音的資料主要來源於彼得。
14節:彼得寫這封信時,剛好是暴君尼祿皇帝開始迫害整個羅馬帝國的基督徒之時。彼得曾經因為懼怕自己的性命不保,三次不認主(參約18:15-27);但這時,他已經在那邪惡的世代中堅定站穩,並鼓勵那些為信仰而面對逼迫的信徒。他實踐了自己所寫的話,為信仰而殉道。跟隨基督的人要忍受逼迫,因為這個世界仍是由基督最大的仇敵所掌管。但正如那小部分初期信徒在逼迫中站穩那樣,我們也要甘心以彼得表現出的忍耐和勇氣,為信仰忍受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