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第二十讲

不冷不热的原由

原讲者 :陈华牧师

今天,我们会继续的看主耶稣给老底嘉教会的信。让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的第三章14-17节: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今天我会集中讲解第14-17节。在下一次的信息里,我们才看第18-22节。上一次我跟大家说过:一个不冷不热的生命会使我们觉得很舒服,我们觉得“中庸之道”才是智慧的选择,我们不喜欢太偏激,免得我们成为极端。但是,圣经清楚的告诉我们,神是非常讨厌不冷不热的人。启示录三章16节说:“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这里说到的“吐”不仅是“吐出来”那么简单,这里是指“呕吐”的意思,就是说: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呕吐出来。不冷不热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神却觉得难以忍受,甚至要呕吐。

当我们细心省查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或多或少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冷不热的生活方式。我们以为这种生活方式是无伤大雅,是中庸之道,是明智的选择。我们的想法反映了我们的属灵生命仍然是非常肤浅,我们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跟神的想法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神的意念跟我们的意念真的是有天渊之别。正如以赛亚书五十五章第8节所说的: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

做一个基督徒的用意不仅是做一个好人这么简单,我不是说做好人有什么不好,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基督徒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基督徒的目标是要追求认识神的心肠、神的价值观和他做事情的原则。如果我们是主耶稣的门徒,那么,我们的行事为人必须要反映出主的心肠和价值观。

我希望我们都懂得抱着一颗恐惧战兢的心去追求神,因为神的思想跟我们的思想实在是有太大的差距。但是,靠着主的恩典,借着圣经的教导,我们的心思意念能够慢慢地被神改变。每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我们当抱着一颗敬畏主的心去接触他的话,求主透过他的话语来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行在他的旨意中。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心态,即使我们对圣经是非常地熟悉,我们能够把圣经背得滚瓜烂熟,对我们也是没有益处的,因为我们的思想还是依然故我,我们的行事为人还是处处与神为敌。

今天让我们要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到底在神的眼中,什么是“不冷不热”呢?为什么神这么讨厌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呢?在还没有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纠正两个错误的概念。第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我们很害怕别人称我们为“极端”,我们对“极端”这两个字是非常的敏感。当我们听见主耶稣说:“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时,我们便会觉得,主的要求是非常的极端,他不喜欢我们走中庸之道。

让我告诉大家:你们不要害怕成为极端。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就会看到,只有那些极端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考了第一名,你会不会对他说:“啊呀!不要那么极端,读书应该轻松一点,不要那么紧张,只要考十几名或者二十名就行了。”我从来没有听见父母会这样的教导孩子。当孩子考了第一名回来的时候,父母都会大力的夸奖他们,称赞他们聪明。你可以说,那些追求极端的人,往往是那些受到世人称赞的人。

又比如说:你代表国家去参加奥运会,你日以昼夜不停地锻炼自己,最后你夺了金牌回来,人们会不会认为你这样的锻炼法实在是太极端了呢?当然不会。就是因为你夺了金牌,人们才欣赏你那种的极端精神,因为这是很多人都没有的精神。又比如说:在单位里,当你拼命的干活,老板会不会骂你是极端呢?当然不会,因为老板知道只有这种人才能够为单位带来贡献。所以,从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要成就大事,我们不可以做一个不冷不热的人,我们必须追求做一个极端的人,因为只有极端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

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别人说我们是极端。神正在寻找这样的人,他的眼目在四处寻找,好象人造卫星一样,围绕着整个地球,他要寻找一个愿意全心全意去跟从他的人。在旧约的时代,神也是这样的不断寻找这种人。很可惜的是,这种人实在是太少了。当先知以利亚出现的时候,人们肯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人,正是因为他对神那种极端的回应,神才能够大大的使用他。在圣经里,只有那些肯撇下一切,全心全意追求神的人,才能够被神大大的使用。但是,这些人也往往会被世人所拒绝,因为他们对神的回应实在是太极端了。

在这里,我也需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不是说所有的极端行为都是值得称赞和效法的。这绝对不是我的意思。“极端”也有两种:一种极端是有建设性的,另一种极端是有破坏性的。我绝对不赞成、也不鼓励效法那种有破坏性的极端。有些人很极端,而且他的极端是具有破坏性的,破坏人际关系,破坏群体生活,破坏社会安宁。我绝对不鼓吹、也不支持这种破坏性的极端。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我做事情够极端、够积极,那么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督徒。不是的,我们必须要能够分辨正确的和错误的极端。我所谈到的,是正确的极端,是那种能够建立别人、对人有益处的极端。这种超凡的人,神能够使用他成就大事。神正在寻找这种人。到底我们是不是神所寻找的那一种人呢?或者我们只是一些非常平庸,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呢?我们追求神的心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第二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很多基督徒错误的理解启示录三章15节的意思。第15节说:“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很多人以为:神既然要求我们要嘛是冷,要嘛是热,既然我是不热,那么,我索性成为极度冰冷的人吧!从今以后,我就放弃追求认识神。既然我不能够热爱他,那么,我就索性对神冷淡吧!我的确听见基督徒是这么说的。他们错误的理解启示录三章15节的意思,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第15节的话,那么你便是误解了主耶稣的意思。

我们千万不要误解主的意思,以为他情愿我们变得冷淡,总比不冷不热的好。大家必须要明白:主耶稣从来是不容许我们变得冷淡的,他绝对不希望我们变得冷淡。主毫无保留的爱我们,他怎么会容许我们变得冷淡呢?这绝对不是主的意思。当主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主的意思是说:当我们不冷不热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什么贡献,我们的生命结不出什么果子来。不冷不热,除了指模棱两可,心怀二意的态度以外,它也象征着在神的国里,我们没有什么贡献,我们的生命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不冷不热”的基督徒,也是一个没有用的基督徒。

当我们查考“冷”和“热”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到,主耶稣没有说“冷”本身是不好的。比如说:马太福音第十章42节说到:“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主耶稣并没有说凉水有什么不好。另外,箴言二十五章25节说:“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口渴的人喝了一杯凉水一样。”所以,当主提到“不冷不热”的时候,主是谈到:不能发挥功用的问题。热水有它独特的功用,冷水也有它独特的功用,但是,如果你是不冷不热的话,那么,它就没有什么功用了,这就是主不喜悦的原因。

在圣经里有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见同样的教导。让我们一起来读希伯来书第六章的第7-8节: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块吸收了雨水的田地,如果长出蔬菜,能够供给人用,这是非常的好。但是,如果它吸收了雨水,却没有长出农作物,反而长出荆棘和蒺藜,那么,它就近于咒诅。你有没有留意到,神是非常讨厌那些只懂得吸收,却没有贡献的基督徒呢?让我们也读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的34-35节:

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主耶稣用这个比喻提醒我们,如果盐失去了味道,还有什么用呢?你把它丢在田里,或者丢在粪堆里,都不合用,惟有把它扔了。神非常厌恶那些没有贡献的基督徒。在路加福音十三章第6-9节,主耶稣又说了一个比喻:有人栽种了一棵无花果树,当树已经成熟,主人就去找果子,但是连续三年竟然什么果子也没有。于是,主人便对园丁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颗无花果树的面前找果子,竟然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让它白占地土呢?”管园的对主人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这个比喻又再次的提醒我们,神不喜欢我们成为一个白占地土的基督徒。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没有任何贡献,神会将我们砍了。这也正是约翰福音十五章所说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马太福音二十一章的18-19节:

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这里我们看到,当主耶稣找不到果子,他便咒诅那棵无花果树,那棵树便立刻枯干凋谢了。可能我们心里会想:为什么耶稣的反应是这么强烈呢?找不到果子就算了吧,为什么要这么严厉的咒诅那棵无花果树呢?没有果子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吧!你能否体会主的心情呢?每一个农夫栽种果树的时候,他都期望有收成的,他是不能够接受不能结果子的果树。当主创造宇宙万物的时候,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独特的用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特别的贡献。当我们细心的思想,我们就会发觉,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不是多余的,它们都是为了荣耀神而存在的。神创造你和我,他是有一个独特的心意和计划。他从罪中把我们拯救出来,目的就是要我们完成这个荣耀的计划。

现在我们开始明白,为什么主要这么严厉的对待那个无用的仆人。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0节说到:“把这个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觉得,主人为什么要这么严厉的对待这个仆人呢?他只不过是赚不到钱罢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原则,我们便会感到非常的困惑:为什么一位这么慈爱的神,会这么严厉的惩罚那个无用的仆人。

我相信没有人会在家里放满了无用的东西,那些毫无用处的东西,我们会将它们扔掉。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又白占地方,即便送给朋友,人家也不一定想要。我们得问自己,当我们面对那些没有用、没有贡献的东西时,我们的感受是如何呢?我们岂不是会厌恶它吗?神的感受也是一样。他创造我们,拯救我们,让我们得着救恩,他不希望我们只是徒然地领受他的恩典。神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他的心意,神从来不会做一些无聊的事情。

可能你心里会想:“我以为神爱我们,他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期望任何回报的。为什么你又将神说得这么严厉,对我们的要求这么高呢?”不错,神爱我们,他是不会期望任何回报的,但是,我们不要因此就随便浪费神的恩典。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浪费神的恩典和神不期望回报,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让我们来看一看使徒保罗对神的态度,我们一起来读哥林多前书十五章的第10节: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当保罗经历了神的恩典后,他就全心全意的回应神,他不敢徒劳的领受神的恩。保罗对神的态度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正因为他白白的领受了神丰盛的恩典,所以他更加的努力,好让神的恩典不会变成徒然。

我相信大家都是不喜欢浪费的人。事实上,我们的确是不应该浪费。如果在物质的东西上我们都小心翼翼,不想浪费,更何况是神的恩典呢?我们又怎能白白地领受了神的恩典,却一点贡献都没有呢?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让我再强调一遍:启示录第三章15节所说的“不冷不热”是指:白白领受了神的恩典,却没有任何的贡献。神是非常厌恶领受了他丰富的恩典,却没有什么贡献的信徒。我们必须清楚明白这一点,要不然,将来我们站在神的面前,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交帐。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不冷不热”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到一个基督徒变的不冷不热,没有贡献呢?让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三章的第17节: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在这里,我要先强调一点就是:根据希腊原文圣经,第17节的开头,是有一个连接词的。第17节的开头不应该是“你说”,而是“因为你说”。但是中文圣经就省略了“因为”这个连接词。“因为”这个连接词把1617节连接起来,就是说:“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因为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所以第17节的连接词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老底嘉教会不冷不热的原因。老底嘉教会之所以掉进了不冷不热的光景中,是因为它们非常的自满。他们觉得自己是富足,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当他们这样夸口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就是:“我已经样样都有了,我不需要再依靠谁了。”他们的眼目已经完全的放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以致到他们非常自满。

让我们读启示录第三章的20节: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很多基督徒向人传福音的时候,都喜欢引用这节经文来鼓励那些不信主的人打开心门,让主耶稣进入他们的心房,接受耶稣为救主。但是,如果我们明白这节经文的上下文的时候,我们便知道,这些话是主耶稣对自己的教会说的,主耶稣在这里并不是对一些不信主的人说的。老底嘉教会已经到了一个地步,他觉得自己样样都有,甚至连主耶稣也被他们赶出门外。在他们的心目中,耶稣已经是没有什么地位,以至耶稣要在门外叩门,等他们开门让他进去。上一次我跟大家说过:如果主耶稣是神,我们必须把他当作神来看待,我们不可以把他当作是佣人。我们必须要牢牢的记得这一点。老底嘉教会的问题就是:他们以为自己一无所缺,甚至连耶稣他们也不需要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哥林多前书第四章的第8节:

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这里我们看到,哥林多教会也掉进了同样的光景。他们以为自己已经饱足,已经样样都有,他们再也不需要保罗了。于是保罗便对他们说:但愿你们果真作王,好让我们也能够跟你们一起作王。保罗刻意地用了一些讽刺的话来敲醒他们。保罗这样的讽刺哥林多教会,正是因为他们非常地自满,连带领他们的属灵父亲也被他们拒绝了。所以,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六章第11节和第七章第2节说:“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要心地宽大收纳我们。我们未曾亏负谁,未曾败坏谁,未曾占谁的便宜。

保罗得劝勉他们打开心胸,接纳他和他的同工,好让保罗能够跟他们有相交。哥林多教会实在是很自满,以至他们成了瞎眼。无论是老底嘉教会,或者是哥林多教会,他们的自满使他们陷入了很悲惨的光景。主耶稣要提醒老底嘉教会:他在门外叩门,可能曾经有一段时间主的确是他们的王,但是现在,他们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所以他们跟主的关系也断绝了。他们以为自己非常富足,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和赤身的。

主耶稣给老底嘉教会的信里头,没有称赞的话,都是责备的话。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的来明白他们的情况。主耶稣用了五个形容词来描绘他们的情况,让我们逐一地去查考这五个词的含义,好让我们能够明白老底嘉教会的问题,希望这也能够作为我们的借鉴。

第一个形容词是“困苦”。“困苦”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罗马书第七章24节。让我们一起来读罗马书七章23-24节:

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保罗用“苦”这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情况。到底“困苦”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老底嘉教会是困苦的呢?因为他们正如保罗一样,身处在一个争战里,但是却没有能力能够得胜。他在争战中打败了,被肉体所胜。也就是说:他是活在罪的控制底下。这种心灵上的困苦比外在的困苦更难受。当你想做一件事,你没有能力行出来;当你不想做一件事,你却偏偏行了。如果你跟罪搏斗,但是,你整天都打败、整天都犯罪,你就知道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当主耶稣形容老底嘉教会为困苦的,那是因为老底嘉教会没有能力能够过一个得胜的生活。

第二个形容词是“可怜”。“可怜”这个字的希腊原文,在新约圣经中也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的19节,第二次就是启示录第三章的17节。我们一起来读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第19节: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保罗说:如果我们信主的人只在今生有指望的话,那么信主跟不信主的人根本没有两样,不但如此,我们比不信的人还要可怜。到底这是什么意思呢?保罗的意思就是:如果信主的人只把眼目放在今生的事情上,我们就是最可怜的人。换句话说:信主的人应当把眼目放在将来永恒的事情上。主形容老底嘉教会为“可怜”的,因为他们只把眼目放在今生的事情上。他们觉得他们很富有,他们已经发了财,他们是一无所缺,他们非常地满足,他们根本没有为将来打算。当他们落在这样的光景中,他们就是最可怜的。

到底你有没有把盼望放在将来呢,或者你是把盼望寄托在今生?你有没有为将来打算呢?你有没有好好预备自己去面对主呢?如果你还没有信耶稣的话,你必须要明白,信耶稣不是为今生做打算,而是为将来做好准备,好让我们能够站立在主的面前。神是一位永恒的神,他不仅是现在作我们的神,在将来他也要作我们的神,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将来作好准备。

第三个形容词是“瞎眼”。老底嘉教会如何是瞎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彼得后书第一章第9节:

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使徒彼得在这里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上面所说的生命素质,他就是瞎眼的,他只能够看见近处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很奇怪:如果一个人是瞎眼的,他应该是完全看不见的。既然他是看不见的,他又怎么能够看见近处的东西呢?瞎眼的人是不可能看见近处的东西,彼得是不是在自相矛盾呢?

因为中文圣经翻译得不太清楚的缘故,以致会引起了这个自相矛盾的现象。如果我们看希腊原文圣经,原文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只关注眼前的事物,而看不到远处周围的事物时,他的情况就好象瞎眼一样。这好比一个近视很深的人,当他没有戴眼镜的时候,他就几乎跟瞎眼没有太大的区别,他看不见远处的事物,只能看到近处的事物。因为他近视很深的缘故,所以他跟一个瞎眼的人是没有两样的。这就是希腊原文的意思。当一个人只顾着面前的事物,他跟瞎眼的人是没有两样的,因为他看不见永恒的事情,他不懂得为将来做好预备。

为什么一个人会掉进这样的光景呢?彼得后书一章9节告诉我们:他忘记了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意思就是说:他掉进这种光景是因为他失去了记忆。他忘记了什么呢?他忘记了主的恩典。当他忘记了主耶稣是怎么样拯救他,赦免他的罪时,他就会掉进这种的光景中。他只能够看见眼前的东西,却看不见远处,就是永恒的事物,就象瞎眼的人。

现在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一个人会掉进不冷不热的光景中。当一个基督徒忘记了主耶稣是如何地拯救他,当他忘记了主的恩典时,他就会变得不冷不热。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也反省一下:到底我们有没有常常记得主的恩典呢?有一次我跟那些刚受洗的弟兄姊妹说:“什么事情你们都可以忘记,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主耶稣是如何拯救了你”。我们不可以忘记主是怎样赦免了我们的罪,他如何将我们从罪中释放出来。我们不可以忘记主的恩惠。当我们忘记主的恩典时,我们便会只顾眼前的事物,慢慢的我们就会变成了瞎眼。当我们变成瞎眼时,我们便不能够为主结果子,我们就成了一个没有用的基督徒。所以,彼得后书第一章第8节说:“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第四个形容词是“赤身”。这里所说的“赤身”,不仅是指赤身,主要是指赤身所带来的羞耻。让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三章的第18节:

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这里说到:“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的羞耻是什么样的羞耻呢?很明显的,这里谈到的是犯罪所带来的羞耻。圣经经常用赤身露体的图画来形容:一个在罪里的人,好比一个赤身露体的人一样的羞耻。让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十六章第15节:

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

这里说到那些警醒,守住自己衣服的人是有福的。当主再来的时候,他不会赤身而行,不会感到羞耻。当启示录第三章17节形容老底嘉教会为“赤身”的时候,其实,主是在提醒他们,他们已经被罪所胜,他们的羞耻已经在神的面前暴露出来,所以主耶稣劝他们要快快地悔改。

第五个形容词是“贫穷”。老底嘉教会既然是富有的,为什么主又说他是贫穷的呢?让我们先明白“贫穷”的真正意思。启示录三章17节形容老底嘉教会为“贫穷”的。虽然老底嘉教会的物质生活是非常地丰富,他们一无所缺。但是,在属灵方面,他们却是一无所有,非常的贫穷。因为他们只顾着眼前的东西,他们没有为将来做好预备。我们先不谈他们将来是贫穷的,即使是现在,他们在属灵上也是非常的贫穷,他们根本没有属灵的能力能够施与别人。所以,主耶稣提醒他们:他们的属灵的情况是非常的贫穷。

让我们一起来读提摩太前书第六章第17-19节: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保罗在这里嘱咐那些在今世富足的人,劝他们不要自大,因为钱财确实容易使人骄傲。保罗也劝他们不要倚靠他们所拥有的财物,因为这一切东西都是短暂的。其实,这一番话也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可能不富有,但是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才干,我们的才干也可以使到我们变得骄傲自大。所以,我们也要谨慎,千万不要掉进这种的自欺。我们要记得:我们所倚靠的是神,如果没有他,我们根本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享受神所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所以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五第5节,他说:“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这是多么重要的提醒啊。

保罗也嘱咐那些有钱的人要在好事上富足,利用他们的财富去行善。第18节所说的“富足”,是指在好事上、在帮助别人的事上要富足。这样,他们就可以为自己奠定美好的根基,为将来做好准备。请大家留意:每一个属于主的人,都应该将着重点放在来生,而不是今生。如果我们只忙着为今生打算,我们就不会为将来计划了。我们必须要为将来打算。

如果你还没有信耶稣,而你正在考虑要成为一个基督徒的话,你必须要考虑清楚,基督徒的道路不是停留在今生的,而是一直延伸到主耶稣的再来,直到将来的神的国里。很多基督徒信了耶稣后便失去了方向,他们好象在飞机场的候机室里无所事事,等候着天国的飞机来接他们上天堂。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现象。如果我们要迎接主的再来,我们现在就必须好好地预备自己。你有没有好好地预备自己呢?提摩太前书第六章18节嘱咐我们要在好事上富足,好让我们为将来做好准备。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节经文,就是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21节:

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我相信大家都读过路加福音十二章13-21节的这段经文,这就是主耶稣所说的“无知财主的比喻”。这个比喻里说到有一个财主,因为田产丰盛,以致他的田产没有足够的地方能够储存。于是,他把原来的仓房给拆了,另盖一个更大的,好让他能够收藏他的粮食和财物。当他做好了这一切之后,他便自言自语的说:“好了,现在我不用再为生命担忧了。我有这么多的钱,我可以安安乐乐地享受人生了”。但是,就在那一个晚上,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天晚上你的灵魂要离开你,你所储存的东西要留给谁呢?”虽然这位财主在地上是非常地富足,但是,在属灵的层面上,他却是一无所有的。在神的眼中,他是非常的贫穷。从世人的角度来看,他是非常的聪明,非常地有远见,但是,在属灵的层面上,他一点都不懂得为自己打算。他是一个属灵瞎眼的人。难怪主形容他为一个“无知的人”。

路加福音十二章21节提醒我们:“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可能我们不会像这个财主一样忙于积攒财富,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懂得为今生的事情忙碌,在神的眼中,我们仍然是贫穷无知的。老底嘉教会就是这样,他们只是懂得为自己的今生打算、计划、预备,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行善,在好事上富足,为自己的来生做好准备。

那一天,当我们都站在神的面前时,有多少基督徒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原来是贫穷、是一无所有的?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会说: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要为将来打算呢?或者,他们知道他们应该为将来打算,但是他们却没有认真的去回应主的话。让我提醒大家:我们千万不要被眼前的一切——不管我们是富足也好,贫穷也好——我们不要被目前的生活影响我们为将来预备。我们经济上的富足固然会影响我们的预备,我们经济上的贫穷也能够影响我们的预备。如果我们不警醒,这两样东西也会使我们成为无用、不冷不热的人。如果我们是不冷不热,那么,主就会从他的口中把我们吐出来。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