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四讲

能带给人出路的人

 

(启十十一章)

  旧约的时代神要祂的子民吹号,目的在招聚百姓(民十18),向敌人宣战(民十9)及公布献祭及节期等的开始。并要向撒但宣战,向假先知、敌基督和任何敌挡神的势力开战。这末世的争战乃针对邪灵而发,敌人至终要被捆绑。这是神的日子,基督必要再来,在天上举行羔羊的婚宴,并要与众圣徒一同再临到地上作王,直到永远。

{\Section:TopicID=115}(一)七号的前奏(启十17

  六号之后,我们看完地上将要发生的事,神又再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回到天上。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许多人从往后几节的描述中猜测这位是主基督。然而,我们从启示录很多的记载中都发现:不可以把基督与天使相提并论。这大有能力的天使、虽然在描述之中,有很多方面都与基督十分相似,但亦颇有相异之处,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使徒约翰察看的,他大声呼喊,之后有七雷,而七雷的信息是封严了的。这位天使向天举起右手起誓说,时日无多,他不再耽延了,七号快要吹响了,他有权柄的宣告;神的审判来临了。祂要审判敌基督,假先知和一切敌挡神的人,或许大家会奇怪,为何神会忍无可忍不再耽延呢?原来七号吹响的同时,神把一根苇子赐给约翰,叫他把圣殿量一量,这意味着神不单有圣殿,亦掌管着殿里每一个礼拜的人。神原来如此珍视我们,祂拥有我们,并叫我们归属于祂,纵使将来圣殿要被践踏四十二个月;换言之,届时将有一场大战延续三年半之久,这就是指着最后的战役,哈米吉多顿大战而言。战火过后圣殿被毁,正如马太福音所形容:没有一块石头迭在另一块石头之上。

  大战之后,对子民造成的残害又有多大?以色列人亡国二千五百年之后复国,南北两个王国复归统一,但这国自从1948年复国之后,一直争战连年,干戈未停,特别到了世界的末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发生了(结卅八16)。以色列国北方的极处就是俄罗斯联同土耳其、波斯、伊朗、埃及等多国的民,要组成一支联军上来遮盖以色列的地面。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看见在末日的一场大战里面,北方的王会联合南方的王一同攻打以色列(但十一章)。从前的人对于俄罗斯会联合阿拉伯的回教国家攻打以色列的说法难以想象,但是今天,我们看见局势的演变,就连不信主的也会同意,将来最有可能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地方就在中东,原因乃在当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而联合国之所以支持以色列在当地复国,意在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及经济力量。但是到了一天,北方的王俄罗斯要联合南方的王阿拉伯国家联军一同入侵以色列,意欲将以色列赶尽杀绝,驱逐出境。然而,旧约的先知以西结早已预言战争的结果是联军大败,他们的尸体都要倒在以色列的山上,以色列民出来搜索溃军的武器,足供燃烧七年之久,他们埋葬败军的尸首也得花上七个月的时间(参结卅九4912

  另者,圣城耶路撒冷的命运又如何?但以理先知早在玛代,波斯的时代已经预言:圣城的城墙将有重建之一日,六十九个七之后(约为公元三十三年)受羔者(基督)会被剪除,之后有一段教会时期,最后来到第七十个七的时期;一七之内牠(敌基督)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于是随伴而来有三年半的假太平,之后牠要兴起来毁坏圣城(参但九2427)。这位敌基督由十国所组成,到底牠将来要如何对待阿拉伯联盟,就是那回教的势力呢?(参十七913)这兽(敌基督)头上有七座山,这很明显乃是指着罗马帝国而言,但约翰处身于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故只能喻意,不可明言。大意谓将来那由十国所组成的敌基督,其版图与昔日的罗马帝国相似。自从数年前欧洲开始一体化,一个欧洲十国共同体的出现,令我们更加相信末后七年的大灾难趋近了,但愿你我他朝重聚,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罢!

  原来启示录十七16的经文所述巴比伦的大淫妇,很可能就是数年前发动波斯湾战争的侯赛因,据“六十分钟时事杂志”向他的访问,显示他甚有野心重建巴比伦大帝国,他表示要在巴比伦帝国的旧址竖立一纪念碑,而在入口处将会矗立两条石柱,其上分别塑有尼布甲尼撒王以及侯赛因的像。而在末日的大战里,这巴比伦的王要与北方的王连手攻打以色列,那时候,西方的王(敌基督)会起来向以色列提供暂时的援手,致令北方的王与南方的王的大军都溃败。而西方的王之所以出兵,并非真心帮助以色列,乃是想将中东地方据为己有,就在那时,以色列的军事设施也逐渐为这西方的王所有,最后终致全国遭铲平、圣殿被毁坏。神的选民会被掳掠,妇女被玷污(参撒十四13)。敌基督对神选民的凶残,对圣城的肆虐,令神大为震怒,要临及地上施行审判。

  然而,在这末后的一场大战里,世界兵荒马乱,尸横遍野,历时三年半之久,到底神是否给世人安排有出路?原来神要透过祂的一些仆人,将出路带给世人。

{\Section:TopicID=116}(二)末世使者的特色(启十911,十一312

  在使徒和教会遭受逼害的时代,约翰就是将出路带给人的使者,他不独给信徒安慰的信息,亦将出路带给仇敌。照样,在末后七年的大灾难之中,全球陷入水深火热、祸患苦难之中,但神仍预备给人出路的使者,这批受神差遣的仆人需要受苦更多,但却如使徒约翰一般的安慰别人,究竟他们有何特性,致能把出路带给人?

1.读经如吃蜜的胃口(十910

  约翰请天使把那小书卷给他,然后拿着把小书卷吃尽了。换言之,他必须将神的启示,对末世的计划以及祂的应许都吃尽了,并且消化、使之变为生命的一部份,兼且他能享受神的话,在他口中甜如蜜,任何能真正将永恒盼望带给人的使者,不能离开神的话,他的圣经与及解经的书籍不是书架上的陈设品,他读经是吃进里头而又化成生命力量的。弟兄姊妹,我们对神的话是否有此态度,有此胃口?

2.悲天悯人的情怀(十911

  约翰吃了小书卷之后,口觉甘甜如蜜,但为何肚子却觉得发苦呢?原来是他本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因知书中详述,神针对假先知,假基督和敌基督所发出的刑罚,而这些犯罪作恶者经过 神的形罚和审判,仍坚持不肯悔改,走上永远沉沦之途,心中不免难过痛苦。此外,他又眼见圣城被毁,圣殿遭受外邦人的践踏,而两位身穿白衣的见证人也被杀,即为罪人心中刚硬不信而难过,更为到神子民受逼迫苦害而哀伤。然而,他至终亦可看见神子民将来要得的荣耀,以致他不会极度的哀伤。

  各位弟兄姊妹,今日你我如果能够把握神的话,会成为很多人的安慰和祝福,你是否愿意认真努力地去研读神的话?作为一个将出路带给人的使者,他必须有像约翰那样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此方能叫我们有向他人传福音的迫切感哩!

3.受苦殉道的心志(十一312

  “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着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34)。

  当敌基督侵害耶路撒冷神的选民时,圣殿被毁,神子民被掳掠杀害的时候,有两位见证人自始至终的坚守他们的岗位,忠心传道一千二百六十日,就是四十一个月,即三年半的时间,他们好像橄榄树一样,所榨出的橄榄油一方面可作食用,另方面亦有疗效。

  这二位见证人身穿毛衣,“毛衣”的原文应解作“麻衣”,是有丧事的人所穿着的。两位见证人之所以披麻带孝,是为着那世代中已去世的神的选民而穿的,正因为世界将要毁灭,所以他们要穿起麻衣传扬福音。总而言之,当教会被提之后,就由这两位见证人取代了教会的使命,成为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王的面前,为主发光。

  弟兄姊妹,我们若能够与别人的患难认同时,就能带给人安慰,曾经听过这么样的一个见证,说到十个十三岁的少年在一次意外中失去右臂,这事令他变得意志消沉,甚么人都不想见。正当父亲察觉他有轻生念头的一刻,就对他说:我想请牧师来见见你!儿子虽不愿意,但毕竟牧师真的来了,儿子本是极不愿见他,但也不由得要留在厅中。原来到访的牧师也是断臂的,右边是一空的衣袖。他仁慈地说:“孩子,我在年少的时候也同样因着意外而失去了右臂,所以很能体会到你心中的痛苦!”牧师于是用左手搂着他,少年人深受感动,埋首在牧师的怀里哭了起来。从那时起,他心中得了安慰,不再把自己关起来,且常到教会去。

  感谢主,多年以来,我的体力并没有因为不断的着作出书、讲道、事奉与及传福音等而消减,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服事神。而我亦深信:将来复活过来,身体是不朽坏的,永不磨损的,过去是属血气的,将来是圣灵充满的,永不犯罪的,更是精壮的,荣耀的。信徒们都要带着这不朽的身体进到基督的国度里,与祂一同作王。弟兄姊妹,神明白你我的心意,我们不是抱残守缺的直到永远,祂早就知道并且为我们预备了像基督复活以后,以那荣耀的身体进到永恒里去。

  弟兄姊妹,随着世界局势的日益紧张,罪案数字不断上升,经济民生衰退,我们事奉、自由传福音和建立人生命的机会日益减少,你和我是否愿意在任何情况下仍作个带给人出路的使者。若然,我们需像先知及约翰一样,对神的话要吃下如蜜一般、消化它、活出它;对人有悲天悯人的态度,助人过着苦而不痛的人生;另外,要有为主受苦甚至殉道的心志,这一点,在越逼近末世,便显得越加重要。

如果没有第一次的死,到第二次死的时候要永活在哀哭痛苦中,在他处死的顷刻,他大声的赞美主,高举基督。

  各位朋友,我们应今日信主。时间根本不是由我们控制,越迟信主就越迟脱苦海,我们根本就活在死惧、无知和迷惘之中。有主同在的生命是无终的盼望、无主同在的生命是无盼望的终结!(Life with Christ is an endless hope, without Christ, a hopeless end!)弟兄姊妹,原我们从今天起,认定盼望何在,并清楚知道世界至终走向穷途末路,但我们在基督里,肯定不会绝望!我们根本就活在一个泥泞满布的陷坑中,不断被九七问题困扰着,也被工作、家庭、生活等问题所羁绊着;我们越早带领人认识耶稣基督,便越早把他由陷坑中拯救出来、叫他得享一个丰盛人生;得救的人不单止有永生,更确实拥有一个充满盼望、意义、大能、安全和被爱的人生,愿我们继续把希望放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身上。──  苏颖智《从黑暗到光明──启示录四至廿二章》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