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Section:TopicID=1237} “我们读到这书上的预言,想起神的救恩使我们得以脱离一切要临到这世代的灾难时,内心必定充满赞美。另一样使我们振奋的,就是这书给我们确据,告诉我们最终会得着胜利和荣耀。”~盖伯林
{\Section:TopicID=1238}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圣经最后一卷书的点题字眼──“启示”,原文是 Apokalupsis,清楚说明这卷书的独特之处。这字的意思是揭露,英文 apocalyptic(启示文学)就是源于这个字。旧约中的但以理书、以西结书和撒迦利亚书,同属于这类文体,而新约则只有启示录。敢示文学运用象征、表象以及其它文学手法,来表达对将来的种种预见。
启示录不但预见将来万物的结局,并神与羔羊最终的凯旋,还将圣经其余六十五卷书连系起来,收画龙点睛之效。事实上,了解本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识整本圣经!书中的角色、象征、事件、数字、颜色和其它等等,差不多全部都曾在圣经其它的书卷出现过。有论者称本书为圣经的“列车总站”,这是恰当的,因为这正是各辆“列车”终点站。这些列车是甚么呢?就是由创世记和其它书卷开始的各个思想系列,例如救赎、以色列国度、外邦列国、教会、神子民的敌人撒但、敌基督和其它等等。
启示录(由四世纪开始,本书常被误称为“圣约翰的启示”,但其实应该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一1)),是整本圣经的高峰。本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将有甚么结局。就算只是略读本书,非信徒会发觉他正面对严厉的警告,必须悔改;而神的子民则会受鼓励坚持到底!
{\Section:TopicID=1239}贰·作者
本书告诉我们,作者约翰(一1,4,9;二二8)是奉他主耶稣基督的命写书的。有古老、有力、广泛的外证支持这位约翰,就是西庇太的儿子使徒约翰。他在以弗所(位于小亚细亚,第二和第三章提到的七个教会全位于此地)事奉多年。他被罗马皇帝多米田放逐到拔摩海岛,在那里将主给他所看见的异象记录下来。他后来回到以弗所,并老死那地。殉道士犹斯丁、爱任纽、特土良、希坡律陀、亚历山太的革利免和俄利根都以约翰为本书的作者。最近在埃及发现一本书名为 Apocryphon of John(约写成于主后150年),就特别指出启示录是雅各的兄弟约翰所写的。
一个反对使徒约翰是作者的人,是亚历山太的丢尼修;他不愿意接受本书是约翰所写的,因为他反对千禧年的教义(启二○)。他先是认为作者可能是约翰马可,然后又认为是“长老约翰”,这样含糊而摇摆不定的见解,当然不能推翻强而有力的外证;不过很多接受自由神学的现代学者,也否定使徒约翰是作者。在教会历史中,除了约翰贰书和叁书的作者外,再没有证据证明有另一个人物称为“长老约翰”。这两封信的风格与约翰壹书相同,其行文简洁和用字的特色,也与约翰福音相衬。
上述的外证确实强而有力,但内证方面却并不那么明显。本书的用字、颇为粗糙的“闪语式”希腊文风格(甚至有一些文句,文法学家认为是“语法错误”的)、词序,都令很多人相信,启示录的作者不可能写出约翰褔音。
不过,这些差别是可以解释的,两书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以作反证。
例如,有人认为启示录成书较早,约在主后五十或六十年代(罗马皇帝克劳狄或尼罗的统治下),而约翰到了九十年代才写成他的褔音书,那时他对希腊文的掌握已经改善了。然而,这种解释其实并无必要。很可能约翰写福音书的时候,是有一名文书代笔,而遭放逐到拔摩岛上时,他却是单独一人。(无论如何,所启示的教义不会受影响,因为神要使用个别作者的个人风格,不是为圣经的所有书卷定下一个一贯的风格。)
约翰褔音和启示录都有光明与黑暗的主题。一些字眼如“羔羊”、“得胜”、“道”、“真实”、“活水”等,证明两书的关系。此外,约翰福音十九章37节与启示录一章7节都引述撒迦利亚书十二章10节,但都没有用七十士译本中的“刺”字,而是用了另一个“刺”字1。
约翰福音与启示录在词汇和风格上有分别的另一个原因,是两者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种类。此外,启示录大量运用希伯来文的措辞,是因为本书广泛地引用旧约圣经。
总括而言,传统认为启示录的作者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的兄弟使徒约翰,这观点有稳固的历史基础,而所产生的问题是可以解释的,不至于推翻有关作者之说。
{\Section:TopicID=1240}叁·写作日期
有论者认为,启示录的写作日期应该较早,大约在主后五十或六十年代末。上文已论到,这见解部分是为了要解释启示录风格比较粗糙的原因。此外,有人相信六百六十六(启一三18)这数字预表尼罗2,有人相信他会复活。这观点暗示一个较早的写作日期。事实上,所推测的事并没有发生,这也不影响本书的可接受程度。(或许,反而显示写作日期应比尼罗的时代较迟。)
教父们明确地指出,约翰在拔摩海岛上接受启示的时候,是多米田统治的晚期(约为生后96年)。这说法是早期的、有根据的,广为正统基督徒所接受的,所以绝对有理由予以接纳。
{\Section:TopicID=1241}肆·主题与范围
有一个简单的要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启示录,就是识别本书的三个主要部分。第一章形容约翰所见的异象,就是看见基督身穿审判者的衣饰,站在七个教会之中。第二和第三章谈到教会的时代,即我们所身处的时代。余下的十九章经文,是关于将来在教会时代终结后要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将整卷书分成以下几个部份:
1·约翰所看见的事,即基督作为众教会审判者的异象。
2·现在的事:将教会时代勾划出来,始于众使徒离世后,直至基督将众圣徒接到天上去(二~三)。
3·将来必成的事:勾划出圣徒被提至永恒国度后的将来事件(四~二二)。以下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谨记这第三部分的内容:
a·第四至十九章描写大灾难时期,这时期最少为期七年。在这时期中,神会审判不信的以色列国,一切不信的外邦人。这些审判用以下的象征来表达:
(1)七印
(2)七号
(3)七碗
b·第二十至二十二章提到基督第二次降临、衪在地上的国度、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永恒的国度。
在大灾难期间,第七印带来七号。同样地,第七号带来七碗的审判。我们可以用以下图表来表达大灾难的时期:
印
1234567
号
1234567
碗
1234567
{\Section:TopicID=1242}书中的插曲部分
上表将贯串整本启示录的中心思想勾划了出来。不过,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经常停下来,向读者介绍一些在大灾难时期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部分作家称此为插曲或嵌入部分。以下是部分主要的插曲。
1·十四万四千名受了印记的犹太圣徒(七1~8)。
2·在这时期信主的外邦人(七9~17)。
3·拿着小书卷的大力天使(一○)。
4·两位见证人(一一3~12)。
5·以色列与龙(一二)。
6·两只兽(一三)。
7·与基督同在锡安山上的十四万四千人(一四1~5)
8·传永远之福音的天使(一四6,7)。
9·初步宣布巴比伦的倾倒(一四8)。
10·警告拜兽的人(一四9~12)。
11·收割和酒醡(一四14~20)。
12·巴比伦的倾覆(一七1~一九3)。
{\Section:TopicID=1243}书中的象征
启示录的用语大多是象征性的。数字、颜色、矿物、宝石、野兽、星宿、灯台,全都用来代表人物、事物或真理。
幸好书中对一些象征有清楚的解释。例如,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一20);大龙就是魔鬼撒但(一二9)。至于其它象征的意思,可以在圣经的其它部分找到提示。四个活物(四6)与以西结书一章5至14节的四个活物差不多是完全相同的。以西结书十章20节说明他们是基路伯。豹、熊和狮子(一三2)使人想起但以理书第七章,在那里,这些野兽分别代表希腊、波斯和巴比伦帝国。至于圣经没有清楚解释的其它象征,我们在尝试加以解释的时候,就必须格外小心。
{\Section:TopicID=1244}本书的范围
研究启示录与研究圣经的任何书卷一样,我们必须时常谨记教会与以色列的分别。教会是属天的子民,蒙赐各种属灵褔气,并蒙召成为基督的新妇,分享衪的荣耀。以色列则是从远古以来,在地上属神的百姓,神应许要将以色列的土地赐给他们,并会实质在地上建立由弥赛亚统治的国度。本书的头三章谈到真正的教会,然后便只字不提,直到十九章6至10节羔羊的婚宴时再出现。大灾难时期(四1~一九5)基本上是关于犹太人的。
在结束这段简介之前必须说明,并不是所有基督徒都用以上的观点来解释敢示录的。有人认为本书所说的一切,已在初期教会的历史中完全实现了。另有教导说,启示录描绘由约翰的时期直至末时、整段教会时代的面貌。
对神的儿所有女来说,本书教导我们,为转瞬即逝的事物而活是愚蠢的。本书激励我们向快将灭亡的人作见证,并鼓励我们忍耐等候主的再来。对非信徒来说,本书严肃地警告他们,所有拒绝接受救主的人,将会面对可怕的结局。
{\Section:TopicID=1245}大纲
壹·约翰所看见的事(一)
一·标题和致意(一1~8)
二·基督身穿审判者衣饰的异象(一9~20)
贰·现在的事:主给各教会的信(二~三)
一·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二1~7)
二·给士每拿教会的信(二8~11)
三·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二12~17)
四·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二18~29)
五·给撒狄教会的信(三1~6)
六·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三7~13)
七·给老底嘉教会的信(三14~22)
叁·将来必成的事(四~二二)
一·神宝座的异象(四)
二·羔羊和用七印封严的书卷(五)
三·揭开六印(六)
四·在大灾难中得救的人(七)
五·第七印和开始吹七号(八~九)
六·大力的天使和小书卷(一○)
七·两个见证人(一一1~14)
八·第七号(一一15~19)
九·大灾难时期的主要角色(一二~一五)
十·七碗的审判(一六)
十一·大巴比伦倾倒(一七~一八)
十二·基督再来与千禧年国度之出现(一九1~二○9)
十三·审判撒但和一切不信的人(二○10~15)
十四·新天新地(二一1~二二5)
十五·结束的警告、劝慰、邀请和祝福(二二6~21)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