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着指南
 带领着指南

带领小组查经是一件愉快且有收获的经验。但是也可能是很恐怖的——尤其如果你以前从未带领过。如果这正是你的感觉,那么你可以找到许多有共同心声的伙伴;当神差遣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的回答便是:「主啊!请你打发别人做这差事吧!」(出四13)

    当所罗门成为以色列王时,他感到这份使命远超他的能力。「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王上三7~9)

    当神呼召耶利米做先知时,他回答道:「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一6)

    同样的情形有很多,使徒们都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徒四13)。提摩太也是很年轻、荏弱且惧怕。保罗「肉体上的刺」也使他感到软弱。但是神对他所有的仆人(包括你)的回答都是一致的:「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林后十二9)放轻松点吧。神既然帮助了那些软弱的人,也必然会帮助自以为不合适带领查经的你。

    还有另一个理由可以令你感到振奋。如果你遵循着一定的指导来做,带领查经便不是那么的困难了。你不一定要是个圣经专家或是训练有素的老师。以下所列出的建议,将可以帮助你胜任愉快地扮演带领者的角色。

 

准备查经

 

    1.求神帮助你对要查的经文彻底的了解,并能应用在你的生活中。除非如此,你不能作好带领别人的准备。也为小组中的其他组员祷告。求神赐给你们一段适合且愉悦的时间,可以一起研读他的话。

    2.当你开始每一课时,要反覆地阅读指定的经文,以便熟悉作者所说的话。如果要研读的是整卷的圣经,你便得在开始第一课之前便把整卷圣经都研读熟悉,这样有助于对整卷圣经的内容有个完整的了解。

    3.仔细地做每一课的问题。做答时要用一点时间仔细思考并内省。

    4.在每一课的空白处写下答案。这可以帮助你清楚地表达对经文的了解。

    5.如果手边能备有一本圣经字典,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使用它查出你所不熟悉的字眼、人名或地名。(如要进一步了解如何研读圣经,可以阅读《你也能带领查经》(Leading Bible Discussions)一书第五章,校园书房出版社,1986)。

    6.一旦研读完了整段经文,接着熟读你要带领的那一课的带领者指南。这份指南是为了许多方面帮助你而设计。首先,它会告诉你,作者在写作时心中所思想的目标。花点时间去想每一课的问题,如何配合来达成目标。其次,这份指南也供应你某些问题的特别背景资料或诠释。这些资料在参加者难以了解或回答某些问题时,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第三,这份指南也可预先提醒你在查经时会遇到的潜在问题。

    7.如果你想记得指南里所提供的任何要点,可以在每一课的问题下面简要地记下来。

 

带领研经

 

    1.要准时开始。如果你所带领的不是福音性的查经,希望你能以祷告开始,求神帮助你们了解经文的意义,并切实地运用。

    2.要确定小组里的每一位组员都有一份研经资料,鼓励他们先把每一课的每个问题都作一遍,作为预备。

    3.在你们第一次的开始,向组员解释这个查经是要用讨论,而非演讲的形式。鼓励每一位组员积极投入。但是,对于头几次还有点踌躇的组员,也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

    4.在开始讨论之前,先阅读引言的内容,这样可以使你的小组对所要研讨的经文很快的进入状况。

    5.如果你们讨论的经文是一章,或不到一章,可以大声地朗读全部的经文。你可以自己朗读,或者在聚会开始之前先请好一位弟兄或姊妹,聚会开始时便请他(或她)朗读。较长一点的经文可以在聚会中分成几次来朗读。有几课可能含括好几章经文,若是如此,要朗读全部的经文也许会花掉太多时间,这时便可以要求小组组员在聚会之前先把经文读熟。

    6.开始回答研经资料里的问题时,心里要记住几件事。首先,这些问题都是为了要运用而设计的。如果只想照本宣科地把题目朗读出来也可以,也许你喜欢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表明出来。不管怎样,我们不希望你作一些不必要的补充说明。

    其次这些题目都是希望把小组带入对经文主题的了解与应用之中。研经资料的作者已经把他(或她)对经文中心思想的看法,写在第一课的带领者指南的目标里了。你必须尽量了解经文是如何表达出这些中心思想,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彼此配搭,要把小组带到那个目标。

    也许有时候,超出查经资料的范围来讨论是合宜。譬如说,有的问题以前已得着了答案。若是如此,可以继续讨论下一题。或是有人提出资料里所未提及的重要问题。这时不妨花点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权宜之计是很重要的。有许多条路可以通往每一课的目标。然而最便捷的一条路往往是作者所提供的一条。

    7.避免回答你自己提出的问题。若是需要,可以将问题重述一遍,让组员明确了解问题的意思。如果带领者让人觉得说得太多,会使原本热烈的小组很快变成被动且沉默。

    8.不要害怕短暂的沉默。组员们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在有系统地陈述答案之前,先做一点考虑。

    9.不要只以一个答案为满足。可以问「其他人还有什么看法」或「还有别的意见吗」,一直到有其他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答案为止。

    10.对所有提出的答案要予以认可。尽可能的肯定每一个答案的意义。千万不要排斥任何一个答案。如果有的答案显然是错误的,你可以问:「是哪一节经文使你有这样的结论」,或者可以再说一次:「其他的人还有什么看法。」

    11.不要期待每一个答案都是对着你讲的,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这样。等到组员不再感到拘谨时,他们便会开始坦诚地彼此呼应。这是讨论会健康的征象。

    12.不要害怕有互相对立的意见。这可以造成很好的刺激。如果你们不能对一个问题有彻底的解决办法,也无需感到沮丧。可以继续讨论下一题,而把这个问题记在脑海中。很可能在以后的讨论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3.要时时思想经文本身。这会是问题答案的来源。小组中若有人提出不必要的题外话,可以劝阻。同样,也要时时掌握住主题,避免越谈越离题。

    14.每过相当阶段,要把每个组员所谈论的作一总结。这样有助于把所提的不同意见作一归纳,并且继续下一阶段的研经。但要避免变成演讲。

    15.以对话式的祷告作为聚会的结束。一定要求神帮助你们,把你们在查经时所学到的功课应用在生活中。

    16.准时结束。

    还有更多的建议与协助,可以在《你也能带领查经》(Leading  Bidle Discussions,校园)这本书中找到。如果你能仔细研读这本书,一定获益匪浅。

 

小组的形成

 

    一个健全的小组,不但可以一起查经,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作用。组成小组时,有四个要素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成长。成为小组的一员将是个对成长有助益的经验。你会在对神以及小组组员的认识与爱心上有很大的成长。如果我们爱神,就必须遵守他的命令(约十四15)。这就是查经所以必须成为你们小组的基础的原因。当然你们也可透过其他活动而成长。你们可以一起背圣经,或找一本书共同阅读讨论,或偶尔一起听优秀演讲者的录音带。

    合一。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亲密的友谊。你们的小组便是建立这种关系的最佳场合。可以在聚会之前或之后用一点时间彼此交换近况。在聚会中也可以有一段分享的时间。可以一起做些有趣的活动,譬如聚餐(一人带一道菜)或野宴。可以让某位组员为聚会带来一些新鲜的趣味。小组活动要有创意!

    崇拜。可以用聚会的一部分时间来崇拜与祷告。赞美神的大能。为他所为你及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感谢他。也为小组中每位组员的需要彼此代祷。求神帮助你将所学的应用出来。也可以一起唱些圣诗。

    传道。有许多小组决定以向外发展的型式来一同工作。这也许是应用所学最实际的方法。你们可以为你们的朋友或邻居举办一系列的福音性讨论会,也可以到养老院去探访,或到寡妇家中帮他做些清扫或整修的杂务。像这些工作可以对你们小组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果希望对小组的本质和组成有更详细的了解,可以阅读《你也能带领小组》(Small Group LeadersHandbook,校园,1986)。

 

 

 

 

 

 

 

 

第一部:基督与七个教会(启示录一~五)

 

第一课  启示的信(一1~11)

 

目的:对启示录及其特殊的表达方式有所认识。

由于启示录是藉文字描述异象,所以我们不仅要听到它透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同时也应该能「看到」这些异象。如果把这卷书浓缩成一些原则及时间表,可能会抹杀了作者的原意。他要我们去体会他所见到的异象,并将它们牢记在心。

    请注意!讨论启示录的小组查经往往没有结果,问题却不是出在原文,反而是原文没有提到的部分。大家常会将经文中提到的事,联想到以往对「末世」的观念。许多作者及讲员标榜他们对启示录有「权威性」的解释。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听到神藉这本书说的话,最好是假想自己乃是第一次读它。试着在一开始时就与组员们立下协定——不引用外来的解说。有这样的协定将带来丰硕的收获。

 

1题:几乎每一课都由一个「引题」开始,这个问题一定要在读经之前先问大家。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有下列几个理由。

    第一、可以让组员彼此热络起来。不论他们有多熟识,或相处地多融洽,在大家开怀畅谈之前,说不定有一些僵局需要打破。而一个好问题能打破僵局。

    第二、引题能引导大家的思想进入主题。大多数人的脑子会盘旋着许多不同的杂事(晚餐、临近的重要会议、车坏了怎么修等等),而这些事跟讨论的主题毫不相关。一个有创意的问题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上。

    第三、引题能提醒我们,我们的哪些思想或感觉需要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在读圣经以前要先回答引题的原因。因为先读圣经会影响我们心中原本更真实的答案,我们会照圣经所教导的回答。因此,在找出圣经的答案之前,让大家先诚实的回答;这样可以帮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有哪些思想或态度需要被改变。

 

2题:约翰为了要将主耶稣的启示(一1)表达清楚,引用了上以百计的旧约经节。第一章7节就是第一个例子。这句经节曾出现在旧约的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10节:「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在这令人悲哀的预言之后,约翰接着说:「这话是真实的」(一7),暗示他将介绍在异象中的主角——主耶稣,是全能者,却也是被杀的羔羊。

 

4题:有许多研究启示录的人认为,在第4及5节处所提到的天父、圣灵与圣子代表了三一神中的次序,但是这里所说的「父神宝座前的七灵」却令人不解。如果你还记得这本书中所用的数字多半是表征性的,也许就比较容易明白了。七,是一个完全的数字,用在此处是为了表示圣灵的完全。

    在第5节,对主耶稣的三项描述应能鼓励基督徒竭力忠诚——因为耶稣诚实作见证,从死里首先复活,又成为世上所有君王的元首。

 

5题:要能体会并为这句经节感谢,我们必须先了解国度与祭司所代表的意义。神的国度意即神在人的生活中实际的掌权,成为万主之主。祭司,则是神与人和人与神之间的代表。在旧约中,利未人(十二支派中的一支)是祭司。在新约时代,所有的基督徒均承受了这项特权与托付。

 

6题:几乎所有宗派的信徒中,都有一票人生活在未来,殷切地等候救主的再来。另外还有一票人,他们的信心则大半建立在神过去已成就的事上。其实这两个角度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鼓励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人彼此互补。

    约翰常用赞美的词及「阿们」,他的目的就是在暗示,「崇拜」是本书信、也是基督徒生命的重点。

    阿拉法(第8节)是希腊的第一个字母,而俄梅戛则是最后一个字母。约翰的异象与主耶稣是万物的起源与终结,又是超越时间的正好不谋而合。

 

7题:也许在你的小组中有些组员对于约翰因神的道被放逐,及小亚细亚七个教会(在现今的土耳其)遭逼迫的信徒很难有认同感。但是如果将疾病、孤单、沮丧及烦恼等,都归类到受苦的范畴内,我们将发现这本书也适用于我们的情况。

 

11~12题:鼓励大家找出在今后这段查经课程中,他们的生命里有哪些方面,愿意更多被神的道启迪?

 

 

第二课  震慑的威荣(一12~20)

 

目的:祛除我们心中对主耶稣「平凡」的形像,并对他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尽量试着想像并揣摩约翰的异象,而不要仅仅读过去。鼓励组员将启示录当成是一场具有多样媒体的演出——有经节交织在内的戏剧,或是圣诗交响曲。韩德尔的弥赛亚就是一例。这样将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明白约翰对神话语的表达方式。

 

4题:如果组员能对这段经节的圣经背景及出处有所了解,就比较容易明白约翰所见异象的意义。请在小组查经之前先查考以下的经节,以便在需要时为组员提供有益的背景资料。

    人子(但七13)

    身穿长衣……束着金带(出二十八4,三十九29)

    他的头与发皆白(但七9)

    眼目如同火焰(但十6)

    脚好像在炉中锻链光明的铜(但十6)

    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结一24)

    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来四12)

    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出三十四29;士五31)

    一般而言,我们心中对主耶稣的认识非常的肤浅,这是因为和约翰比起来,我们对圣经的了解差得太远。

 

5~6题:关于约翰觉得像死了一样的原因,有好几种可能性:也许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罪,如同彼得见到主耶稣时的情形(参路五8);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与平日的经历太不相同产生的恐惧,或者是他觉得自己不配有这样的经历。还有一个可能,是他无法将神的荣耀与当时挂念受苦的教会连在一起。

    而主耶稣在第17与18节处四个对自己的形容,都是以帮助约翰克服恐惧为出发点。因此重点都放在神的大能可以胜过死亡:「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主耶稣以上述的方式再次安抚约翰不用惧怕。帮助组员能体会主实在愿意我们能克服惧怕他的心意(参路一13、30,二10;约壹四18)。

 

7题:「神只将这种非比寻常的经验给他拣选的人」,是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答案之一。因此,约翰与以赛亚(参赛六5),以西结(参结一28)及但以理(参但八17,十9~11)一样,当主向他显现时,他就俯伏在地。然而主耶稣对我们很少经历神的荣耀曾有更深入的见解;他说,只有清心的人才得见神(参太五8)。所以我们对神有多少经历,其实可能与我们想要有的,或是配得到的相当。在此时不妨停下来,祷告求主使我们更渴慕他,并预备好自己能更深刻的经历他。

 

9题:启示录是写给在集权政体下遭受迫害的教会的。但是仍与现今的教会息息相关。虽然现在没有公开的迫害,但却有物质至上、享乐与世俗主义的诱惑。后者这批社会人士看起来似乎很友善,其实却不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抗拒那些诱惑。

 

10题:在这里要任意的事是,不要让主耶稣在此的形像与福音书中的成为对比。那曾医治好麻疯病、接纳税吏、赦免淫妇,以及对年轻有钱的官讲话的,正是与此又伟大又丰富完全相同的主耶稣。

 

11题: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帮助组员能将主耶稣在此的异象,实际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正如在这本查经手册中许多其他的问题一样,不是以简单的对或错为答案。你也必须以学习的态度,加入小组讨论,分享在看到主耶稣荣耀的异象之后,对我们的价值观、事情的轻重缓急与生活形态有些什么挑战。

 

第三课  怒我直言(二1~29)

 

目的:学习如何像主耶稣一样的予人称许或提醒。

在服事弟兄姊妹时,最困难的工作之一便是给予合适的称许和提醒。这些书信最独特的价值乃是教导我们——主耶稣及他的话如何能成为建设性的提醒与嘉勉的基石。

 

2题:在小组即将开始讨论致七个教会的书信时,你不妨简略的介绍一下它们的结构:每一段信息,都是由第一章异象中主耶稣的一部分作为起头,那也正是这个教会最需要知道,关于主耶稣的某一方面。举例来说,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主耶稣形容自己是「在七个金灯台中间(即七个教会)行走的」,正重述了约翰起初所见到异象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多半是嘉勉、问题所在、警告以及应许。

    帮助组员们去体会主耶稣在第一章12至20节多元化的造形,如何精心且井然有序地适用于七个教会。不是每个教会都需要在同样的时候对主耶稣有相同的认识。每个信徒在生命中不同的阶段亦对主有不同的认识和需要。在准备这一课时,仔细想想,信徒在哪种情况,最需要由什么角度看到主耶稣是谁。

    关于「起初的爱心」,有些解经家认为,是他们起初对主耶稣的爱,另一些则认为是他们彼此之间的爱。约翰对这两方面的重要性都有所教导,而以弗所教会可能对这两方面的爱都逐渐在消褪。

    当组员们回答第2题时,提醒他们,主耶稣对这个教会亦有不少美言。如果能进一步去探讨以弗所教会的基督徒为什么很难忠诚,也许对组员们会有些帮助。以弗所是当时很主要的一个宗教中心。大亚底米女神(参徒十九35)在此就有一座很宏伟的庙,曾被认为是古代的奇景之一。各种各样的宗教及行邪术的都出没在这个繁华的海港(参徒十九19)。

 

3题:主耶稣不会与没有爱的「正统派」打交道。教会也许能抗拒假师傅,但若失去了对基督与对彼此的爱,就仍然没有资格被称为教会。

    尼哥拉显然是个异端的教派,只是除了这节以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5题:第9节所提「撒但一会的人」可能会令某些人不解,显而易见的是,有些在士每拿的犹太人加入了外邦人的阵线,联合起来说服掌权者去迫害基督徒。而撒但正是这些事背后的主谋。

    基督徒之所以会在这个还算富裕的城市中困乏,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财产遭抢劫或充公了。

    第10节提到的「十日」可能只是代表一段不算太长、受逼迫的时间,不要离开主题,想去解释这个有点儿奇怪的数字,总要把握住重点。

 

8题:巴兰与巴勒的故事(第14节)记载在民数记第二十二至二十五章(参三十一16)。伪属灵的渗透及淫荡的性行为在今日教会中所造成的危机,与当时对以色列的影响是不相上下的。

 

10题:如果组员们一味地在细节上钻牛角尖,或是想去解明一些奥秘,如「隐藏的吗哪」(二17),「白石」(二17)这些曾困扰了二十个世纪的表征,那么这本书的重点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了。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启示录其他部分。

 

11题:虽然推雅推喇不及当时主要的城市、如以弗所和士每拿,它却面临了其他的挑战。在推雅推喇,贸易公会与异教徒勾结在一起;而在当时,若是不成为贸易公会的会员几乎就别想作成生意了。

    在准备这题时,你最好在查经前先读几处论到耶洗别的圣经节,例如:王上十六31~33,十八4,十九2;王下九22~37。准备好简略地讲解她如何引诱祭司、先知、国王与百姓。这将能帮助组员体会出启示录与现时的相关性。

 

12题:组员们可能会想讨论,其他的基督徒在哪些方面过于容忍。尽管有一些这样的讨论无伤大雅,但应尽量帮助组员反省,他们自己在哪些方面纵容邪恶存在于生活中。

    「撒但深奥之理」(第24节)可能是在讽刺女先知要教导百姓更认识神的宣称。约翰深知宣称的本质是什么。

 

第四课  不要妥协(三1~22)

 

目的:要显明教会如何在顺境中被试探。

这一课查经指出,教会在表面上似乎很友善的环境中,往往会容许不正确的教导,淫乱、缺乏弟兄爱、懒惰、志得意满以及灵命的死亡。在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信与今日教会中晦暗又苛责的论断大不相同。若是有机会,不妨将这点指出来。

 

2题:这一章包含了很多出自旧约的形象:「身穿白衣」(三4;诗一○四2),「生命册」(三5;出三十二32;诗六十九28),「大卫的钥匙」(三7;赛二十二22),「神的新名写在他上面」(三12;民六27),「那为阿们的」(三14;赛六十五16),「火炼的金子」(三18;赛五十五1)。

 

3~4题:海罗多德士(Herodotus)告诉我们,撒狄教会对风化行为一向不甚检点,甚至有公开的淫行。此处所提「污秽自己的衣服」(第4节)意即教会中的某些教友受了这种影响。帮助组员们思想在哪些方面他们的「衣服」被周遭的文化染脏了。

 

5题:此处所提「大卫的钥匙」(第7节)及「敞开的门」(第8节)均出自以赛亚书第二十二章。其中有一个名叫以利亚敬的人,就是基督耶稣的预表。钥匙象征教会的权威,而门则代表教会的机会。

 

7题:你的小组中可能有人觉得他们如同非拉铁非的基督徒——卑微又不具影响力。请记得强调,神在第12节给他百姓的宝贵应许中,亦有尊荣:在神国度中有一席之地(「作柱子」),与神之间有具体的关系(「我神的名」),以及有一个完美的居住环境(「或神的城」)。

 

11题:耶稣站在门外叩门常被用于指向个人的呼唤。可是这段经文主要是针对整个教会的妥协,及基督如何慈爱的向教会呼召。请记得提醒组员,思想基督叩教会之门的意义。

 

第五课  敬拜全能的羔羊(四~五)

 

目的:为要发觉敬拜的本质乃是我们对神的回应。

 

3题:约翰为要描述神同在的荣耀,毫无疑问的费尽了心思。这课查经的目的不在于解释每一个异象,而是要帮助我们深切体会那种超越时空的崇拜的真意。在天上这个盛大辉煌的景象,能使我们的信心大得激励。约翰引用了许多圣经中的景象,目的是告诉我们,敬拜原是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其实却是最能满足我们的属灵享受。

 

4题:关于约翰看见坐在天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参第4节),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也许他们象征了一个完美的教会,其中有十二位代表旧约时的族长,十二位代表新约时的使徒。

    四活物(6~8节)可能代表了自然界中最尊贵、最强壮、最有智慧及最敏捷的动物:万兽之王(狮子),家畜中最有力气的(牛),万物中最高等的(人),及鸟中之王(鹰)。

    关于这段经文中隐藏的意义,例如长老是代表理想的教会,或是被提的教会等方面的讨论,均应适可而止。因为过多的钻研可能会使人忽略了这段经文的重点——这些人与其他受造之物在天堂做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5题:许多人可能会在此提出他们对自己的崇拜多不满意。重要的事是要教导组员们明白,崇拜乃是为讨神(而非讨人)喜悦。鼓励那些只着重于他们可由崇拜中「得到」多少的组员们,专注思想这段经文中所描述那种「献给」神的崇拜。

 

7题:在讨论为什么约翰高举羔羊尤过于狮子的原因之前,不妨先在小组中比较狮子与羔羊的特色。这两个形象源自于创世记第四十九章9至10节:「犹大是个小狮子」,以赛亚书第十一章1节:「从耶西的本必发出一条」,及提到逾越节被杀羔羊的许多出处,特别是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7节预言的受苦的仆人。约翰指出主耶稣不但完全符合犹太人所等候的弥赛亚——狮子,而且更完全——是全能的被杀羔羊,

 

12题:这一课为大家一起崇拜做了很好的预备。试着齐唱「圣哉,圣哉,圣哉」,「赞美都归永恒君王」,「我心称颂主」,「颂赞归于全能主」,或是你所知道其他简单的赞美诗。

    这两章也为大家一起崇拜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大家可以齐声同念颂赞之词和诗歌。你也可以分配组员们在你们的崇拜中读以下各部分:四活物(四8),二十四位长老(四11),天使(五2),长老中的一位(五5),四活物与长老(五9~10),所有的受造之物(五12~13),四活物(五14)。

 

 

 

 

 

 

 

 

 

 

 

 

第二部:重要课题(启示录六~十八)

 

第六课  神公义的忿怒(六1~17,八1~九21,十六1~21)

 

目的:要让我们深切地体会神的忿怒是公义的,但也是极恐怖的。

这一课是对神忿怒的答辩。它指出在约翰异象中所见的印、吹号及碗,均具有双重的效应。神最后的行动对某些人是拯救,对另一些人却是震怒。神用同样的行动来审判罪人和拯救圣徒。正因为这责备发自于为罪人死的羔羊,所以既是圣洁的,又仍满了恩典。这与一个铁石心肠的神肆意妄为迥然不同。神的忿怒乃是公义的,这也就是羔羊的忿怒。

 

2题:你的目标是要带领组员们熟悉这一课查经的内容。将启示录比拟成一出戏是个好方法。旁白与台上的演技均已经清楚的写在剧本里了。经过巧思安排,将故事带入荣耀结局,为的是要显明神的心意。启示录可能是圣经中编排得最仔细的一卷书。它的数字均是以七——圣经中的完全数目为基准,如七封书信、七印、七次吹号、七碗、七灾与七灵等等。

    由戏剧的角度来看,启示录乃是以印、吹号及碗三个系列为主,结构十分严谨。这些并非象征了二十一件事(3×7),而是以三种方法来描述神的审判及恩典,戏剧化的层次也循序增高。由印可知,所有发生在世上的事,均是神的书及计划中的一部分。吹号显示出在神的命令下,每件事都将发生。仿佛是个交响乐团的演出,而其指挥兼制作人正是神自己!碗和灾都是对邪恶世界的审判,这些灾祸与出埃及记中的相仿,乃是神的作为,为要拯救出他的百姓。

 

9题:在带领这课查经时,最重要的事是不要停顿在某一处追根究底,而是要让大家能对事情的经过有整体的概念。

    除了启示录第十六章外,要想所有的组员都再读完出埃及记第七至十二章,是不太实际的作法。但是你应当熟悉出埃及记的内容,并在必要时分享。当你自己在准备时,不妨作一个图,比较这两组灾祸之间的情景与异同。

 

10题:有些人在困境时心里常有近乎咒诅神的反应。你应当让大家表达出他们内心真正的感受,并不要论断。探究一下造成这些感觉的原因,可能是个好主意。例如:我们是否认为我们有权获得健康、财富与快乐?我们是否能将信心延伸,认识神的作为?是否能活在他的大世界中,而不是将自己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

 

第七课  处变不惊,忠信不贰(七1~17)

 

目的:呼召主耶稣的跟随者完全忠诚。

尽管这个世纪中的殉道者比以往都多,但是一般人却似乎以为殉道只适用于别的世代,现在根本已不存在而轻忽它。许多现代解释启示录的人认为,当局势真的很糟糕时,基督徒将会被提走。我们的神学往往只不过反应出流行在世界上的看法。逃避型的神学在逃避型的文化中受欢迎是理所当然的事。启示录在此告诫我们,应如何历劫求生。

 

2题:明白这一章如何安插在启示录的架构中是很有益处的。就在即将达到戏剧的最高潮时(第六与第七印之间),约翰安插了一个幕间休息。在此他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神的选民是受了印记的,被保护的,得拯救的,而且必定是全然得胜的。启示录以戏剧的形式教导我们:历史将发展到某一定点,同时这段过程也具有深意。

 

3题:几乎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内心深处对核子灾难都有着说不出来的恐惧。帮助组员思想,我们心中究竟应对什么更有把握——一个可能很恐怖的未来?还是神给我们的印记?

 

7题:这一课对你的挑战,是要你忠心地与组员们探讨一个观念——殉道者乃是基督见证人的楷模。这些殉道的见证人在他们成为门徒时就已失去他们属于这个世界的生命了。肉体上为主死亡其实是他们回转归主之后很合逻辑的终结。在基督里,信徒既不会被人,也不会遭神的震怒所伤。他们有极美的终极,就是永远的敬拜羔羊。

 

9题:启示录中与迫害及殉道相关的信息有三处。在第六章9至11节,我们看到殉道者在神的祭坛下;在第七章1至17节,殉道者有神的印记。在第十一章1至13节,有2个见证人——他们可能是代表教会共同的见证人——经历了死亡和最终的得胜。尽管这一课的重点只放在第2处异象,但三个异象均被约翰刻意地安插在戏剧化的高潮处,为要强调这些异象的重要性。在这些幕间休息处涵盖了最重要的信息:你在主耶稣里是安全的。不论神允许我们遭遇什么,他是值得我们信靠的,因为你知道他是谁。

 

10题:如果你还有时间,不妨再问这一个问题:当你在异象中见到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无数的人时(第9节),是否会使你更想要信实忠诚?

 

第八课  与控告者的争战(十二1~17)

 

目的:装备好主耶稣的门徒以出击属灵的争战。

 

2题:虽然这课的重点在于国度的转移——由世上的国度转换成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十一15),许多人却可能在鉴别角色的过程中陷入泥沼。也许有人已经因为无法解明每一个出处,感到十分泄气,请鼓励他们将一些事放在一旁,以后再讨论。

    查考背景就不难发现,约翰引用的表征绝大多数均出自圣经。妇人毫无疑问的是主的新妇,他的百姓(参赛五十四1,二十六13~18,六十六6~11;弥四9~10;太二13~15;加四24~26)。红龙则肯定是下列几处中的撒但——启十二9,二十2;约八44;但七7,二十三~二十五。那由神的百姓所生的男孩(启十二5),复生到天上,在神宝座前的可能是指基督(诗二7~12;路一26~35;腓二5~11)。当人们希望能藉着现代某些受欢迎的老师,解开启示录的奥秘时,他们应当被引导回到最终的线索:圣经。和我们比起来,约翰最早期的读者要明白启示录所遇到的困难可就少多了,他们不但相当熟悉这种独特的启示文体,而且他们看得懂圣经。

    依照同样的推理,亦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一再重覆出现的「一千二百六十天」(十一3,十二6)及「一载二载半载」(十二14)。两者均在形容三年半或是四十二个月(十一2,十三5)。根据但以理的异象(但十二1),这是一段黑暗时期,期限则是「一载二载半载」(但十二7)。请再读但以理书第九章26至27节,这也是旧约中唯一直接提到「那受膏者」(基督或弥赛亚)的一处。

    约翰从未引旧约经节作为证明或简单的比喻。他已经在主耶稣身上看到整本旧约的应验。因此他将这些形象编织成一幅以基督为中心,非常深奥的作品。

 

4~5题:查考这本书最大的挑战是要避开两个极端:一是因为觉得太神秘了,以致我们远离了它那中心又简单的信息;另一极端是太过于注意细节,以致于错过了信息的重心。这本书使我们确知基督是得胜者。这场争战在天上已经打赢了,并且在地上也将很快的完全得胜。

 

7题:我们需要分辨由圣灵引导而产生的真正的认罪(约十六8),及撒但在恐吓神的儿女时的定罪。大部分的基督徒都有过这两种经历,却不见得每次都能区分出导因。认罪会带来悔改,更相信福音,及由罪恶感中得释放(罗八1)。但是撒但的控告带来的则是绝望:我们永远都不够好。难怪马丁路德曾说,我们每天都需要再次将因信称义的观念灌入脑中。牧者对定罪的解决之道是分辨出是哪种灵,同时将福音深植入我们的心中。

 

第九课  那兽(十三1~18)

 

目的:认清教会的挑战——对付那极其败坏的恶者。

人不是莫名其妙进化出来的。人实际生活在极其残酷的恶势力之下。只有超自然、涵盖宇宙的主宰才能胜过。倘若要以杠杆来举起世界,这个杠杆的支点必须在世界以外。虽然世人看来愚味,基督徒却深信,基督的十字架即是那举起世界及对付极恶者的杠杆。因为被杀的羔羊乃是全能者。

 

2题:有许多书宣称可以将妓女、那兽或巴比伦完全应证到现世的人或权势上,那些深受这种影响的人,在知道路德及教皇认为兽另有所指时,也许会感到十分困惑;但却是有益于他们的。研讨这课最大的挑战,是要认清在现世中,人与权势如何会受邪恶的影响,同时也明白,这些君权与势力都要到历史最后一天才能完全彰显出来(参约壹二18)。当谨守经上说的,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去。

    评论家早就注意到,在第十三章1至2节及第十七章8至14节处所描述的兽,是一个具有创意的复合体。而这个形象毫无疑问的出自但以理书第七章1至8节。一般公认,但以理所说的四个国度是巴比伦、波斯、希腊及罗马。那十角则是指希腊由亚历山大大帝到安提艾皮非(最小的角)之间的十个君王。那个受了死伤(十三14)却又得医治(十三3)的「头」,可能是指流传在约翰时期的一个谣言,意指罗马的尼罗王曾经自杀过,却仍奇迹般地活着。

 

3题:将启示录第十三章的默与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1至12节处形容的不法者作一比较,会对此题很有帮助。

 

8题:尽管第十三章18节的前面说:「在这里有智慧」,但是解经家对于约翰所说的六百六十六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一般有两种解说,第一种是数字性的。每一个希腊字母都可以具有一个特定的数值,在此处六百六十六是尼罗王的数值。他是个迫害教会不遗余力的皇帝。第二种是象征性的解释。在六百六十六这个数字中,每一个数字都不尽完全(少于7),因此六百六十六意味着「失败加上失败加上失败」。不论哪一种解说,这个异象的重心均在告诉我们,灵界争战确实存在于每一个时代,不仅仅存在于起初或只是最后。

 

9题:约翰引用了几个重叠的异象来告诉我们,邪恶的根出自于一个邪恶的灵体——即红龙(第十二章)。它拥有那分别由海上及陆地上来的两个兽(第十三章),并宗教界与非宗教界权威的支持。那大淫妇(第十七章),有别于第十二章1节的妇人,正是与撒但串联后文化系统的典型。约翰用巴比伦(第十八章)来形容被撒但及其喽罗控制的世界体制。信徒应当由其中出来(十八4),却不因其淫行遭毁灭。

 

10题:也许有些人相信基督徒将被提到天上,而不会经过约翰所形容的这些试炼。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解释,毕竟没有人有这本书的标准答案。但依我们目前经历到的邪恶可以确定,这篇信息不只是对其他时代的其他人说的。如果这本书对一世纪的基督徒有意义,那么这可能也正是我们今日——而非明日所需要的。

 

 

 

 

 

 

 

第三部:异象的总结(启示录十九~二十二)

 

第十课  你要去婚礼吗?(十九6~21)

 

目的:思想当我们与基督再见面时的喜乐与意义。

 

1题:请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时间。由于婚姻是现代的热门话题,有很多人可能会想分享他们最近听到的鲜事,或是对西方婚姻的现状作一番评论。这个问题的原意是希望由一些对婚姻正面性的回应引出这一课的主题。

 

4题:带领启示录的查经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要在许多的未知数中,依然认定并把持住已知数。这一课的重点是我们与基督的再相见。我们知道他将再来接他的新娘,并且没有任何敌人能阻挠这个极其荣耀的结合。但是,究竟启示录中所记载的一连串事件,是否真如我们所推测的,具有时间性?主耶稣的再来又将安插在哪里?都是我们不大能确定的。

 

5题:许多查考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觉得他们的生命零碎且不完全。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已被主原谅并接纳,但是他们仍然有未解决的问题与麻烦。我们的文化强调立时的满足,若是一心只专注眼前的光景,即是在随波逐流。但若将期盼冀望在最终的婚礼,则可使我们某些伤痛现在就得医治。尽量强调我们应多将主要再来的必然性与我们现今信心生命的实际性相联在一起。

 

6题:鼓励组员们在推断时不要过与不及本文(例如:「某某时候,主耶稣将再来」,或是「我们对主耶稣的再来并不能确定」)。这样将能帮助组员们期待主快再来(二十二17);同时也因着对主的再来有确定的盼望,而能准备好在必要时走一段长路。

 

8~9题:带领这一部分的讨论,需有如牧者敏锐易感的心。许多人在想到基督的敌人遭毁灭时,无法不联想到他们家中未得救的亲属,可能也像那些「君王、将军与壮士」(参第18节)一样被吞吃。也许有人无法明白,这样慈爱的神怎么会将这样的苦加在人身上。不要在这些很深奥的问题上辩论。这段经文勉励我们,将所爱的人交托给神的恩慈与正直。我们不用定罪,但必须明白,若非神除尽邪恶的根源,拯救总是不尽完全。

 

10题:也许有人尚未注意到,我们现在只不过是许配给耶稣基督,因为婚礼尚未举行。这正是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2节所形容的:「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与现代订婚有所不同的是,圣经中的婚约是指确定的、不变的誓言;只有离婚才能解除(参太一19)。这是尚未发生性关系的婚姻,只差没有同房和同住。许多人不仅是婚姻关系,就连在属灵的成长上也是「现在就都要」。这一课勉励我们对主说:「主啊,快来」。好戏还在后面,而且铁定会出现!

 

11题:这是个在经文中没有直接或简单答案的问题之一,但却是一个圣经中阐述很清楚的基本问题。几乎每一个小组中都会有这么一个人,尽管好像是基督徒,内心却仍在怀疑是否已被邀请去参加婚宴了。有些小组可能有幸会遇到组员们问:跟随主耶稣和属于主,究竟是什么意思?

    启示录第十九章8节告诉我们,新妇要穿上光明洁白的细麻衣,代表「圣徒所行的义」。此处并非指这些圣徒靠他们的功德赢取邀请,因为在第七章14节处说:婚礼的衣服是用「羔羊的血」洗干净的。在主耶稣的教训中,人能参加婚宴不是凭他们的功德,乃是出于神的邀请和供应(参太二十二1~14;路十四15~24)。因此,「圣徒所行的义」可能是指靠恩典真正得救之后的顺服。因为我们已接受基督的邀请,就有圣灵作为我们属于他的确据(罗八14~17)。那些尚没有这个确据的,应当藉着祷告找出原因。也许这正是小组的福分,能在这件事上帮助其他的组员。

 

第十一课  致胜一战(二十1~15)

 

目的:彰显撒但终要溃败,基督必全然得胜。

 

3题:要避免小组花太多时间辩论有关「千禧年」的特质,在讨论之前可能得先约法三章。有些人可能会问,「千禧年」究竟是个精确的数目,亦或只是个比喻?有些人可能想知道基督再来是在千禧年之前还是之后;还有些人可能认为基督再来与在世上掌权毫不相关!也许这些问题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你应当尽量鼓励组员们只用几分钟来讨论,免得错过了更重要的课题。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许多有关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都是以这一处经文为根据。由此可知,任何一派学说的重要性都不当超过圣灵给我们的启示。

    这一题故意避免强调这三种可能性中任何一种,因为讨论原文要比讨论某些人的立场对我们更有帮助。但是你还是应当对这几种不同的立场有些概念。前千禧年是指基督将在一千年的平安与正直之前再来。后千禧年意即基督将在那一千年之后再来;无千禧年则是指基督并没有在地上掌权一千年。请记得提醒组员们,关于这三种看法都有属灵的基督徒认同。总之,要强调原文的重点是十分明确的。

 

4题:这一题正好帮助我们思想基督作王一千年所含的意义。许多基督徒在用主祷文祷告时,心里只有想到天上的国度且不自觉,在第二十章4节处强烈地暗示,基督也将重整这个世界。这样的看法应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更有盼望。

 

7题:尽管第8节处的敌人将与「地上四方的列国」会战,但许多人却深信,歌革和玛各代表苏联,将由北方下来侵略耶路撒冷。不知道苏联的信徒将如何解释这一节经文!有智慧的组长在此应当再次请大家将以前读过、不合圣经的说辞搁在一旁,只让经文对我们说话。

 

8题:这一课的重点在于指示我们:撒但终将灭亡,它和喽罗们将受到永远的制裁,最后审判是真确的,并且名字被登记在羔羊生命册上,乃是蒙了无价的福分(参二十12,二十一27)。这些应足以激励每一个信徒的信心和永远的喜乐。

 

9~11题:生命册(12~15节)在圣经中很有历史,曾出现在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32至33节;但以理书第十二章1节;路加福音第十章20节;腓立比书第四章3节;启示录第三章5节,第十三章18节及第二十一章27节。也许有些人会问,第12至15节是否意味,救恩乃是根据某人行为的记录,事实上,圣经中曾在多处清楚地告诉我们,好的行为是真正得救的结果,不是其原因(参第十课第11题)。

 

 

 

第十二课  天人合一(二十一~二十二)

 

目的:唤醒健康的天堂意识。

 

3题:请注意,这个异象与其他的乐园及现代人所谓的理想国间有明显的对比。乌托邦的国度不再有独立的人格,或者仅是地上享乐的投影。

 

4题:如果组员们尚未讨论过「得胜」,请让他们参考几处经节:启二7、11、26,三5、12、21,十一7,十二11,十三7,十七14。要战胜困难,打场胜仗已不再是现代基督徒所追求的生命了,但事实上这可能正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心态。

 

5题:要解明一个富含表征及旧约应许的异象,并分辨表征所代表的实体,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新耶路撒冷城的宝石具有光灿透明的特质。十二个门很可能是代表新约及旧约的教会。城是个一千四百哩的正方体,城门则是用一颗珍珠造成的。生命水的河(二十二1)与生命树(二十二2)乃与多处圣经的描述吻合(参创二9,三22;结四十七12;约七38)。

 

7题:可能有人立刻就会指出,没有人认为天堂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因为我们都想迁离城市往乡下搬!帮助组员们思想一个完美的城市有多少好处,及其可供人类发挥创造力与社区生活的机会。

 

8题:这个异象强调与全能的羔羊同在时,生命是何等喜乐!这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一1)与「预言中的灵意」(十九10)。如果人们能认识羔羊乃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那么这一课的查经就极其成功了。

 

10题:请务必探讨精心安插在这个异象中许多慈爱的邀请:「赐给那口渴的人喝」(二十一6),「城门总不关闭」(二十一25),「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二十二7),「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二十二14),「圣灵和新妇都说来」(二十二17),「是了,我必快来」(二十二20)。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