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天上的异象 12章至14章
 第四幕:天上的异象 12章至14章

 

 在還沒有開始註釋下一段經文時,讓我們先談論敵基督的異象。敵基督的勢力由多個異象經組成:大紅龍、海上來的獸、地上來的獸、大淫婦、大淫婦所騎的獸等。

 

附錄:龍、兩獸、大淫婦、婦人、孩子的表列

 

 

 

大紅龍(12:3-4,7-9,13-17)

古蛇、魔鬼(20:2)

 

七頭十角(與海上來的獸一樣)

七頭戴七冠冕 à代表君王。

十角 à代表力量/權力(7:7)

巨大尾巴掃過天之三分一à 代表其影響力。

「被摔下去」à 被趕出天庭(以諾二書29:4-5;10:18;約一2:31)

三分之一的星辰à有說三分之一的天使跟隨撒旦或被撒旦所滅。相信這解釋並不可能。

可以肯定牠就是撒旦。

天使米迦勒與牠爭戰(12:7)

大龍也被比喻為巴比倫(比勒與大龍11)

有說大紅龍、海上來的獸、陸地上來的獸,組合成邪惡的三位一體`

 

海上來的獸(13:1-8)

 

 

從海中上來(13:8),或從無底坑上來(11:7;17:8)

七頭十角(與大紅龍一樣)

十角戴十冠冕(13:1;19:2)à代表一個君王的出現,或「十」為完整數目,指敵基督的聯盟帝國。

七頭有褻瀆的名號、褻瀆神的名、神的殿、天使。

像豹、熊腳、獅子口(7:3-7)à指集合歷代邪惡帝國之權與神為敵。

龍將能力、權柄賜給牠

「誰能與交戰」à指強大的軍事力量。

一個頭受了傷。

全地的人拜牠。

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à可指末世的敵基督擁有世界的管治權。

「活活的被扔在火湖里」(19:20)à將受永遠的審判。

可以肯定是指敵基督。可代表一個帝國(7)、或一個君王。

也可說是大紅龍的化身。

「七頭」可反映當時的羅馬帝國,但不只這樣,牠是末世敵基督的化身(約一2:18;帖後2:3)

陸地上來的獸(13:11-18)

 

 

 

 

兩角如羔羊,說話像龍à假冒基督,但牠傳講龍的信息。

擁有權柄,可行奇事,叫人拜那海上來的獸,作偶像給人敬拜à是海上來的獸的喉舌。

「叫火從天降在地上」à這假先知甚至可行像以利亞一樣的神蹟(王上18:38),因此迷惑多人。

為海上來的獸作偶像à可見假先知使用宗教的力量為敵基督效力。

安排人受666印記(對比信徒受聖靈的印記;弗1:13;7:3)

「活活的被扔在火湖里」(19:20)à將受永遠的審判。

可以肯定是指末世的假先知

大淫婦與獸(17:1-13)

 

 

她是「大巴比倫」(14:8;16:19;17:5;18:2,10,21;4:13)à代表羅馬,象徵敵對神之國度,或腐敗的社會。

坐在眾水之上à指巴比倫(51:13),象徵羅馬,代表末世逼迫基督徒的勢力。

「多民、多人、多國、多方」à指對世界的影響力。

騎在朱紅的獸身上à相信這女人與大紅龍(撒旦)有關。

「七位王」à相信「七」代表完整,「七位王」代表羅馬所有的君王。

「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à按以諾一書91-93章把歷史分為十段,那七段已成過去,三段還沒有來,第三段之後便是永遠的刑罰。

「那十角與獸必恨這淫婦」à敵基督聯盟中起了內爭,淫婦慘滅(23:25-29)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18:2-24)à淫婦受審判的情景。

相信是代表一切敵對神子民的群體。

 

婦人

(12:1-6,13-17)

 

懷了孕、難產à可代表理想的耶路撒冷或教會(耶路撒冷為屬神子民的母親;加4:25;54:1)

逃到曠野à神預備的地方。受撒旦逼迫,但神保守。

頭戴十二星à代表新舊約中所有屬神的子民?

代表末世的教會

孩子

(12:1-6,13-17)

男孩子

杖管轄萬國(2:7)à基督的統治。

被提到神的寶座à已完成了救贖計劃。

代表彌賽亞

 

敵基督者的背景資料

在以後要研究的經文中,會多次遇到一個「敵基督」的人物。他是迷惑的人物,又有奇異的力量。我們在此把有關「敵基督」的資料綜合起來看一遍。[1]

「敵基督」基本的意思就是代表宇宙間敵擋神的力量。相比之下,基督是神與美善的化身,那敵基督就是魔鬼與邪惡的化身。「敵基督」的觀念有許多背景可尋。

. 巴比倫人有一個關於創世故事的神話。這個神話敘述瑪爾杜神(Marduk)與一條巨龍名叫地馬特(Tiamat)的搏鬥。前者就是宇宙的創造者;後者就是太古時代一切混亂的代表。另外他們又相信瑪爾杜神與「混亂」的搏鬥,在世界末日前必重演一次。我們不能肯定是否這故事影響一些舊約的經文:以賽亞描述到了那日,神必用大刀刑罰鱷魚,並殺海中的大魚(27:1;51:9),這條在太古時代引起混亂的巨蛇就是拉哈伯(Rahab)(87:4;89:10)。相信這就是敵基督觀念的一個起源。啟示錄也多次形容這巨龍(12:9)

. 彼列(BelialBeliar)常被形容是神的仇敵。在舊約中,這個字是指邪惡。一個邪惡的男人或女人可以稱為彼列之子,或彼列之女(撒上1:16;2:12(和合本作「不正經的女子」);25:17,25;撒下16:7(和合本作「你這流人血的壞人」);王上21:10(和合本作「匪徒」);代下13:7(和合本作「無賴的匪徒」)。在新舊約期間的時代,彼列則被指為眾魔鬼的首領。在新約曾說「基督與彼列有甚麼相和呢?」(林後6:15)這裏所指的就是敵基督的了。

. 撒但或魔鬼就是敵基督。有時撒但被視為路希弗(Lucifer),就是晨星之子,他曾在天上任職天使,但因背叛神而被拋至地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從天上墜落。」(14:12)。撒旦時常被描寫為敵對神的工作,或引誘人背叛神的命令(代上21:1)。雖然撒但與神作對,但他始終是個天使,然而敵基督卻是地上一個明顯的人物。

. 在舊約中,我們還看見那些敵對神的力量。在以西結書三十八章中有瑪各(Magog)與歌革(Gog)一同與耶和華爭戰;在撒迦利亞書十四章中,那些起來攻擊耶路撒冷的破壞力量也被神擊潰。在但以理書八章九至十二節那隻小角遏止了猶太人每天的獻祭,又毀壞了神的聖所。

. 在符類福音中,耶穌曾提醒信徒:「那時,若有人對他們說:『基督在這裏』,或說『基督在那裏』,你們不要信,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24:23,24;13:6,22;21:8)

. 在帖撒羅尼迦後書所描寫的大罪人應該是敵基督了。保羅說在末世那個大罪人將顯露出來,他高抬自己超過神,和一切受人敬拜的;他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帖後2:7)

. 在約翰的書信中,約翰形容,到了末時,那敵基督的便會來(約壹2:18)。那否認天父神和祂兒子的就是敵基督的了(約壹2:22)。那不信耶穌基督披著肉身來到這個世界的就是敵基督(約壹4:3;約二7)

. 在啟示錄中,敵基督的出現的形式也不止一個。在十一章七節中,我們看見一隻「獸」從無底坑中走出來,他殺死了在耶路撒冷的兩個見證人,而且統治了四十二個月。這幅敵基督的景象告訴我們他是從地獄出來,而且挾著極恐怖和摧毀的力量,不過破壞的時期卻受到限制。在第十二章中,我們看見一隻「大紅龍」的景象,牠迫害一個身披太陽的婦人和她生下的男孩子。結果這條龍被擊倒,從天拋下來。這條大龍很清楚地被指為那條古蛇,就是魔鬼(12:9)。在第十三章中,我們看見一隻有七頭與十角的野獸景象;牠是從海裏走出來的,同時另有一隻野獸,頭上有兩隻角的,從陸地走出來。敵基督在這裏的角色就是一個巨大的迫害教會的重要主謀人,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是一種殘忍和迫害的力量,企圖完全毀滅基督與祂的教會。在第十七章三節中,我們看見一隻朱紅色的獸,獸有七頭十角,身上坐著一個名叫巴比倫的女人。作者告訴我們那七個頭代表七座山,而那個婦人便是坐在山上。在啟示錄中,我們看見巴比倫就是象徵羅馬,而羅馬城是築在七座山上的。這裏很顯明的告訴我們這幅景象是代表羅馬,而敵基督就是指羅馬向教會施迫害的勢力。

 

12:1-17 紅龍逼迫教會三年半

 

紅龍逼迫那婦人與孩子(12:1-4)

約翰看見一個奇特的異象,當中的資料來源是多方面的。那婦人披戴著日頭;並以月亮作她的腳凳;又以十二顆星作冠冕。詩人曾描寫上帝以光作祂的外衣(104:2)在雅歌,詩人也把他的良人描寫如月亮一般的美麗,又如太陽一般的皎潔(6:10)。而在古巴比倫,他們經常描寫他們的女神是以十二星座的象徵作冠冕的。我們相信,上帝在此的目的是要約翰更多的明白這異象的性質。

那婦人正要臨盆生子,這個孩子毫無疑問就是彌賽亞,這孩子的命運是要用鐵杖轄管萬國。這是詩篇第二篇九節的引述,而這節經文一向被認為是描寫彌賽亞的。所以那婦人便是彌賽亞的母親了。倘若這婦人是彌賽亞的母親,她很顯明的就是馬利亞。但那婦人是很清楚的以一個超人的形像描寫出來,因此我們很難接受馬利亞就是這個婦人。一般的解釋認為她是「教會」。原因是那婦人被一條龍迫害,因此她是代表基督徒的教會。在舊約,上帝的子民經常被稱為上帝的新婦(54:5;3:6-10;2:19,20)。在啟示錄,我們也看見羔羊的婚筵,與羔羊的新婦(19:7;21:9)。從這幅景象中,我們明白基督是從教會出來的,而邪惡的撒旦量仍然存在,包括屬靈的與人類的,它們時刻準備摧毀上帝子民的身體。第三,無論外來的敵對阻力多大,無論那抵受的苦楚多深,上帝子民的群體必會獲得上帝的保護,所以他們至終必不會被毀滅。

與「紅龍」的搏鬥。這條巨龍在舊約中也曾以多種形式出現。它化身為拉哈伯(Rahab)(51:9),或是鱷魚(Leviathan)(74:12-14;27:1),或河馬(Behemonth)(約伯記40)。那龍從口中吐出來的水,像河一般,想把婦人制服(15)。那龍有七個頭和十隻角,象徵它的巨大力量。七個冠冕也象徵它能完全統管地上王國的力量而與天國對抗。它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三分之一有但以理書那隻小角(8:10)作為背景。那龍等候要吞喫孩子的景象也有耶利米的預言(51:34)作為背景

那婦人生下來的孩子是要以鐵杖統治萬國(2:9),他就是彌賽亞。當這孩子出世的時候,他被提(帖前4:17;林後12:12)到天上,甚至到達上帝的寶座,因而自惡龍的爪下而獲得拯救。這裏描寫孩子一出世便被提到天上去(1:9),相信是啟示錄只想描寫末世的事情,興趣並不在耶穌在地上的生活。

婦人為要避免龍的襲擊而逃到曠野去。她藉著上帝的幫助,逃到一處早已為她預備好的地方,而得以養生。在聖經中,曠野一般含意是一個避難、試煉、安靜的地方(以利亞逃亡至曠野:王上17:1-7;19:1-8,耶穌到曠野受試煉:太4:1-11猶太人為信仰真神而甘願逃到曠野居住下來:馬加比一書2:29,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後七十年被攻陷,虔誠的信徒也逃到曠野(E.H.3:5)

一千二百六十天,這個數目字再一次表示一段受困苦的標準時期。

 

在空中的交戰(12:7-9)

我們在這裏看見一幅天空交戰的圖畫,一方是那條巨龍──古時的蛇,魔鬼,撒但──和牠的鬼魔,代表邪惡;另一方是米迦勒與他的天軍。這裏讓我們看見那巨龍追趕彌賽亞至天上,而與米迦勒和他的天軍相遇,結果那巨龍被趕了出來。這景象也讓我們看見一副常見的事情:

. 撒但原是一位天使,但他希望自己的寶座高過上帝(以諾二書29:4-5),結果他從天上被趕了下來。巴比倫人有一個關於晨星之神依施他(Ishtar)的故事。他也是不守本分而抗叛上帝,結果他在天上被上帝摔了下來。在舊約中,以賽亞曾說「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14:12)導致天使墜下來的罪就是驕傲。當撒但從天上被拋下來,他便在空中隨處遊蕩,也被稱為空中掌權者的首領(2:2)

. 舊約相信撒但仍然是上帝所轄管的一位天使,而他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他是與上帝的眾子並列,並且可以到上帝的面前交談(1:6-9;2:1-6;3:1-2)。在舊約,撒但是一名天使,負責在上帝面前控訴人類的主控官,他的立場就是人類的對手。因此在約伯記中,天使擔當起訴約伯的職責,並且帶著嘲笑的態度獻議上帝,說約伯以往是因為從上帝手中得到許多好處,所以他才肯忠誠事奉祂;倘若一旦當他遭遇災禍,他便會失去他的忠心了(1:11-12)。於是撒但得到上帝允准,除了把約伯置死以外,可以運用任何殘忍手段去對待他(2:1-6)。在撒迦利亞書,我們也看見撒但擔當控訴大祭司約書亞的一段記載(3:1-2)。次經中還進一步說天使長米迦勒則替被控者擔當辯護(以諾壹書40:6)

. 在舊約中,我們還未見過撒旦以魔鬼的形式出現,雖然有些時候我們會見到眾魔鬼的出現;但是到了新約中,撒但便以魔鬼的角色出現了。魔鬼的希臘文是Diabolos,若照字義上的解釋,它就是一個誹謗者,或是一個控告者(12:10)。因此在新約中,撒但變成一個試探者(4:10;1:13)撒但也稱為「魔鬼」(4:1,5,8,11;4:2,3,5,13)。撒旦還作了一些邪惡的行為。他在試探中誘惑耶穌。他把一個恐怖的,出賣耶穌的陰謀放進猶大的心中(13:2,27;22:3)他設法使彼得跌倒(22:31)他勸亞拿尼亞在賣了家產之後,收一部分作為私有財物(5:3)。他施行一切詭計(6:11;林後2:11)去達成他的誘惑目的。他使人生病和受苦(13:16;10:38;林後12:7)。他決心把稗子種在地上,阻礙好種子生長,就是攔阻福音的傳播(13:39),他並且又從人的心裏奪取了道種,叫人失去了生長的機會(4:15;8:12)

 

這樣,撒但使成了上帝與人類的敵人。主禱文中有一句話說:「救我們脫離「惡者」。」(6:13)

他可以稱為這個世界的王(12:31;14:30;16:11),因為他自從天上被摔下來,便把他的邪惡影響力施在人的身上。創造故事中人類被誘惑而墮落,撒但的形像就是一條蛇(3)

 

聖徒在歌頌(12:10-12)

在這段經文,我們看見當撒但被拋下來的時候,那些聖徒便齊來歌頌。

這裏形容撒但是一位「控告我們弟兄的」。以上我們已討論過撒旦是一位控告者,或毀謗者。初早期教會在受逼迫期間,由於惡人告密,許多信徒被拘捕,受刑和遭殺害。這些聖徒就是戰勝了撒但的人。

這段經文也帶出一個信息,當撒但從天上被拋下地來,他在天上的權柄已經粉碎了,但他仍然可以在地上操權,不過他作惡的時間非常短暫,他終必會被毀滅的。

 

龍的襲擊(12:13-17)

那條龍就是魔鬼,或撒旦,他從天上被拋下來落在地上,向那有男孩子的母親襲擊。我們已經看過婦人是代表教會。那婦人是得著大鷹的兩翼而飛行的。在舊約中,鷹的翅膀曾重複多次象徵上帝幫助的膀臂。上帝對以色列民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19:4;其他有32:11-12;40:31)

另外,那蛇吐出來的水,像河一般氾濫。我們之前提過那古龍就是一條海龍,因此他以河水作為攻擊的工具。在舊約中,苦難與迫害經常是以波浪洪濤表達出來的(32:6;42:7;124:4;43:2)可是當那龍吐出大水像河氾濫的時候,大地卻把水吞下,而那婦人便得救了。我們不知道「地」在此是象徵什麼意義?它可能指自然界本身也幫助教會。

最後,約翰描述那條龍與婦人的其餘家屬互相爭戰,這就是指與眾信徒爭戰。可見龍逼迫教會不了,就全面的逼迫信徒。

 

13:1-18  二獸逼迫教會三年半

 

那獸的力量(十三章)

我們先來分析整章經文,然後才詳細討論它的細節。

整章的大意如下:撒但現在從天上被拋了下來;他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時間是不會長久的,於是決心盡量作出最大的破壞。為要達到他在地上的破壞目的,把自己的權力分配給兩隻野獸去履行使命;而這兩隻野獸使成了本章經文的中心人物了。

從海中出來的獸是敵基督,象徵羅馬帝國,這是最多人接受的解釋。約翰是借用但以理書的詞句來描寫這邪惡的獸。但以理書七章三至七節中,記載四隻從海裏出現的怪獸的異象。一般學者認為他們是分別代表了歷史中曾統治世界的強國。一般的解釋認為那隻像獅子而有鷹的翅膀怪獸代表巴比倫(Babylon);那隻像熊的代表瑪代(Media);那隻像豹而有四翼的代表波斯(Persia);第四隻代表希臘(Greece)。這些強國的手段都是極殘忍的,因此用了一些怪獸去形容他們。在啟示錄中的獸的形容正好是但以理書中四隻怪獸的特徵組合而成。這說明約翰認為羅馬帝國實在極其邪惡,擁有以前眾強國的邪惡。這指出在末世敵基督的帝國擁有一切邪惡帝國的性質。

那獸有「七頭和十角」。相信這些形像代表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與君王。有學者解釋說,自從第一位皇帝亞古士督(Augustus)登位以來,直到約翰的時代先後有七位君王:提庇留(Tiberius, 公元14-37);加力古拉(Caligula, 公元37-41);革老丟(Claudius, 公元41-54);尼祿(Nero, 公元55-68);維斯帕先(Vespasian, 公元69-79);提多(Titus, 公元 79-81);多米田(Domitian, 公元81-96)約翰就是以野獸的七頭代表他們。但那獸還有「十角」。相信是自從尼祿王死後,羅馬有一個短暫時期差不多陷於完全混亂的狀態。在十八個月內,先後有三個不同的人物盤據了君王的權位──迦爾巴(Galba),鄂托(Otto)與威特留(Vitellius)。這三位人物沒有列在七頭上面,而放在十角的名單中。「歷史觀」(已應驗觀)的學者認為經文是那麼的清楚描述這獸,因此相信是直接指當時(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末世觀」的學者卻認為這裏所是要指明在末世會興起一個像羅馬一樣的帝國或權力,那時這帝國將會大大地逼迫教會或基督徒。(本講義的立場是接受「末世觀」的)

在那獸的頭上寫著「褻瀆的名字」。這就是指眾羅馬君王各人採用的尊號了。每一位君王都有一個尊號加在自己的名位上面──divussebastos──它的意思就是神聖,並且這些君王是常以上帝或上帝的兒子自居的;而尼祿王則用世界救主的稱號刻在他的錢幣上面。還有,後期的羅馬君王再採用主(kurios)去稱呼自己。人若以神自稱,他便是直接褻瀆和侮辱了上帝。

第二隻獸是從地上出來的(11)。在古代的傳統中常有二獸的出現,約伯記四十章十五節至四十一章三十四節有「河馬」和「鱷魚」,以諾一書六十章七至十節有一雌獸(Leviathan),來自海之無底坑,而一雄獸(Behemoth)來自陸地。地上的獸出現的目的是要推廣人去崇拜海上來的獸(12)。為了達到目的,牠會使用邪術(13-15)。可以說,海上來的獸象徵了如羅馬帝王的未世之敵基督,而地上來的獸使是如羅馬時代督促人去拜帝王的祭司團之未世的假先知了(16:3;19:9,20;20:10)

現在我們對這些景象有了眉目。這兩頭猛獸不是別人,而是象徵羅馬的威權與推行崇拜撒旦的組織;兩者聯手合力來對付基督徒。我們深信在末世,世上必會興起逼迫基督徒的君王(海裏出來的獸)和許多推行崇拜撒旦的假先知(地裏出來的獸)

在七頭中,有一個被擊至要死,但後來卻回復生命的原狀(3);那獸的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受人敬拜(1214);他是至極的邪惡,他是基督最大的敵人。這可能是象徵一個君王死了但再次復活,回到人間。有學者提出說這幅景象就是當持尼祿復活 (Nero redivivus)的思想,而基督徒則把這個概念滲進敵基督的意念裏面。[2]

 

在末世,情況必會大大改變,代表敵基督的勢力興起。眾君王以褻瀆的名稱加在自己的王號上面──神聖的,上帝的兒子,救主,主。末世羅馬的勢力要粉碎基督徒的信仰;已經做了魔鬼的代理人了。誰能比這獸?」──這是自大狂的問題:相比舊約的預言「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15:10)。描寫那獸說出誇大的話(5)是從但以理書中描寫那隻小角(7:8,20)取過來的。

 

第六節(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比較難解釋。有兩個提議:

. 從一般的角度去理解,它指羅馬帝國的權力與崇拜該撒的制度褻瀆了上帝、諸天與眾天使。如果我們稍為看深一點,我們便可以更深明白那個翻譯成上帝的「居所」的希臘字──Skeneh──它可以解作「帳棚」或「會幕」。但是一個猶太人每逢聽聞「居所」(skeneh)這個字的時候,一定會聯想起另一個希伯來字──上帝的榮耀」(Shechinah)。所以約翰可能說整個羅馬帝國的行為,特別是崇拜該撒的制度,根本是侮辱了上帝的榮耀。

. 另外一個解釋是認為這隻獸既代表羅馬帝國,於是在約翰心中,他可能想及整個羅馬歷史──而不單止在他自己的時代,俱屬侮辱了上帝與祂的居所。

 

大多數羅馬皇帝都會對崇拜該撒的制度感到尷尬,但加力古拉(公元37-41)則例外,其情況比普通的癲狂者更為可怕。他認真地以神明自居,故此堅持全地的居民都須向他敬拜。猶太人一向是免向該撒崇拜的,因為羅馬人深知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堅持一神的觀念。但是加力古拉則心把自己的像放在耶路撒冷聖殿至聖所裏面。當時猶太人已發誓,要大力反叛,寧死也不肯目睹聖所受玷污,正當加力古拉召集大軍準備執行命令之際(見約瑟夫(Josephus)古猶太史》18:8),加力古拉突然身亡,而猶太人也僥倖免了這場災難。相信這景像在約翰的心中是清澈的。這將是末世會發生的情況。

 

那獸得著權柄,凡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人都會被他逼迫。生命冊在啟示錄中屢次提及(3:5;13:8;17:8;20:12,15;21:27)。在古時候,君王對自己統治的公民都存著一本名錄;而只有當該公民死去或失去公民權,然後才會在冊上除名。生命冊的意思就是一本記錄一切屬上帝子民的名冊。

第八節的解釋也比較困難。一般是譯為:「那些人的名字在創世以前,已經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以啟示錄十七章八節或以弗所書一章四節為背景。照這個意思,神在時間開始之前,已經揀選了屬祂自己的人,因此無論生或死;無論在時間當中或在永恆裏面;無論是魔鬼或羅馬帝國,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從上帝的手中把上帝的子民奪去的(多數的譯本是採用這個譯法)

第十節也是一節很難解釋的經文:「擄掠人的,必被擄掠;用刀殺人的,必被刀殺」。這節經文是從其他兩處經文組合而來的。先引述耶利米書十五章二節的話,當時耶利米接受上帝的指示──那定為死亡的,必至死亡;定為刀殺的,必被刀殺;定為饑荒的,必遭饑荒、定為擄掠的,必被擄掠。整個意思指出,人類很難逃脫上帝既定的旨意。然後再引述馬太福音廿六章五十二節耶穌所講的話──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暴民前來捉拿耶穌,彼得想拔劍出來護衛,耶穌便對他說:「收刀入鞘罷。凡動力的,必死在刀下。」但是,在此指出「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他們可以用忍耐與忠誠作抵禦的武器。

 

第二隻獸的力量(13:11-17)

這段經文是闡釋第二隻獸的力量──就是在整個羅馬帝國中設立崇拜該撒的措施。關於這種力量,我們可以從以下數點來看看。

. 它帶來神蹟與奇事,如天上降下來的火一般;它會使人產生一種感覺,那獸的像會向人說話的。在實施崇拜該撒的時候,皇帝的像便會出現在人民的面前。在古代所有的宗教中,擔當祭司的人是曉得如何造作神蹟與奇事的;他們會用巧妙的技倆使參拜的人直覺神像會說話的。在摩西的時代,法老王的術士與及皇宮的祭司們都是一些能玩魔術,說腹語與運用旁門左道的高手。

在第十一節中,我們看見古怪的句子。那隻從陸地出來的獸,有兩角如同羔羊;這種說法是對基督為羔羊觀念的冷酷諷刺。接下來經文又說他說話像龍。這可能令人想起那條在伊甸園中引誘夏娃的蛇。那些負責崇拜該撒的宮庭祭司很容易會想出辦法誘惑民眾去拜皇帝的。其實當時教會也可以拿出一大堆的理由,支持信徒與這個世界妥協。這情況在未世也會出現。

. 那獸有權柄,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而事實上,這是當時頒佈的一項法令──若基督徒拒絕當眾跪拜該撒的話,他們會被處死的。但執行死刑的事並不是經常出現的;不過一個基督徒若沒有那獸的印記,他就不能夠作買賣。換言之,若人拒絕拜該撒就算他獲得饒恕,但也會無法謀生。這情形可能指未日那些不肯接受世俗標準的人,敵基督的國度自然會對他施加壓力。因此一個人經常都會面臨生活上的抉擇──揀選物質上的成就,抑或對耶穌基督保持忠誠。

 

那些拜了那獸的人,在右手或額頭上都蓋了那獸的印記。代表獸的印記的希臘字是charagma。古代有一些背景可尋

. 有些時候,家奴是有主人的烙印的。但通常只有那些曾逃過或曾犯了最重罪行,才會遭受主人烙印的。這個烙印稱為印痕──Stigma。倘若本段經文選取這個解釋,那拜獸的人就是屬於獸的人了。

. 有些士兵會把自己盡忠的將軍名字印在自己的身上。這種做法有點像今天的紋身習慣──人們喜歡把自己心愛的人的名字紋在身上。若果本段的意思是照這個解釋的話,那拜獸的人便是那獸的忠誠跟從者。

. 在商人買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一個印──Charagma蓋在合約的上面,而這個印則刻有皇帝的姓名與日期。若果這個即是作這個解釋,那拜獸的人便代表他願意接受獸的統治了。

. 所有錢幣都有當時皇帝的頭像與名字鑄刻在上面,表示這些錢幣是屬於皇帝的。照這個意思來說,凡有獸印的人,就是屬那獸的人了。

. 當一個人燒一撮香去拜該撒的時候,他便會收到一張證明書,表示他做過這件事。故此獸印可能代表拜他而得到的證明書。基督徒只有付出背棄自己信仰的代價,才會取得這樣的證明書。

 

    不管怎樣,在未世時,拜獸的人和盡忠基督的聖徒必然明顯的分別出來。那時,再乎基督徒是否盡忠基督或屬於敵基督的。

 

那獸的數目字(13:18)

那獸的數目字是「六百六十六」。歷代以來,學者對這數目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許多人把它曲解,當作他心中的敵人。因此有人曾把666當著是教皇,甚至馬丁路德,或拿破崙。現代的有說是某回教國家的邪惡領袖,或將出現的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基督教領袖等等。[3]

要解釋這數目字,可從兩個方面去思想。首先我們要問,這位像撒但的野獸到底象徵誰呢?因此相信它應該是一個人物。另外,要問為什麼要使用數目字呢?可以確定的是,古代是沒有數目字的,他們利用字母代表數目,比方英文字母的A1B2C3D4,如此類推。故此每一個字,特別是一個專有名詞,藉著字母的數值相加起來,便可以組成一個數字。因此666將是一個人物的名字,或更正確一點,一位敵基督人物的名字。在當時是一位眾人認識或猜得出來的逼迫教會的人物,在將來,它象徵末世的敵基督。

經文本身還指出那獸的頭被擊傷,接著又能夠復元,這個思想重複多次在本章。我們已經提過,這個意思是象徵尼祿復活的傳說。因此我們可以假設,這個數目字一定是和尼祿本身有連帶關係的。許多聖經古卷抄本是把這個數目字寫成616的。倘若我們用尼祿的拉丁文姓名所表示的數值寫出來,我們所得到的就是:N=50, E=6, R=500, O=60, N=50整個姓名的數值總和是666;同樣可以把最後的一個N字母刪去,而所得的結果就是616。若以希伯來字母的值加起來,尼祿該撒(Nero Caesar)的總數值剛好也是666。因此這個數目字就是代表尼祿;約翰預測將來降臨的敵基督必然是以尼祿的形像,或迫害基督徒的人物,來到這個世界。

 

聖徒唱新歌(14:1-5)

約翰看見的這一個異象是羔羊以得勝的姿態站在錫安山上作開始的,而第七章中所描寫的十四萬四千人也與祂一同站立。他們在額上印了羔羊與父的名。

「受印」至少在古代含有五種不同的意義。

. 它代表所有權或依賴。許多時候,奴隸是烙上主人的印,如同牛羊一般。奴隸是依賴主人而活。與羔羊為伴的人是屬於上帝的。

. 它代表忠誠。士兵有時把他們共赴患難,誓死效忠的將領名字刻在手臂上。這羔羊的隊伍就是一群精兵,他們曾在戰場上證實自己的忠誠。

. 它代表保障。在戰亂的時代,一個兒子寫信給在另一處的父親,兒子希望把一個印蓋在父親的身上而獲得保障。

. 它代表安全。從前有些神廟的善男信女都會把神的象徵符號印在自己的身上。在尼羅河口的一座赫拉克里神廟(Temple of Heracles)是有庇護特權的。任何一個犯人,不論是奴隸抑或自由人,當他被人緝捕或追殺的時候,只要他能夠踏足進入神廟內,便可以獲得完全的庇護了。每逢一個逃亡者追到廟門內,他便會接受一個神聖的標誌印記在他的身上,作為他已經接受神力拯救的証據。羔羊的子民已經藉著耶穌基督而印上了印,他們此後永遠是安全的。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聲音的形容是有意義的。

. 聲音像眾水的響聲。上帝聲音的威力像自然界的威力,如排山倒海的巨浪。

. 聲音像大雷。提醒我們上帝的聲音是人不會聽不到的。

. 這聲音像許多琴師一起彈出來的琴聲。提醒我們上帝的聲音是悅耳有旋律的,煩擾的心必會獲得平靜。

 

上帝的子民所唱的歌,是只有他們才能學會唱的。這實在是一切生活中的常存的真理。人必須成為某一種人,然後可以有資格學某一種事物的。與羔羊結伴的人能夠學會這首新歌,純粹是因為他們在人生旅程中已經獲得一些寶貴的經驗。

. 他們曾經受苦。藉著苦難,人才會面對逆境。這種經驗能夠結出堅固的信仰,唱出人生的新歌。

. 他們曾過忠誠的生活。忠誠的子民必定與他們的領帥更加親密,而只有在這種融洽密切的關係中,領袖才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去面對困難,學習唱出人生得勝的新歌。

. 他們的靈性更加成熟。教師能夠向成熟的學生教導深奧的知識;而未成熟的初學者則不能夠學。只有那些願意每天在祂裏面長進的人,耶穌基督才會把更多的智慧寶藏展示給他。

 

「未曾沾染婦女」的人在羔羊的隊伍裏面,但到底這裏所指的貞潔是甚麼呢?相信這裏所指不是男女的性關係,因為它指明童身,而不單止貞潔。也相信不是指人應守獨身主義。雖然教會很快便會出現了高舉獨身主義,例如諾斯底主義、馬吉安(Marcion)俄利根(Oregon),但是我們相信這樣的思想並不是新約的教訓。耶穌本身是讚揚婚姻的,祂說人因此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成為一體;祂並且警告,憑上帝旨意結合的人,不可分開(19:4-6)。保羅也讚揚婚姻(5:2-23)。希伯來書作者也這樣勸勉信徒(13:4)。反而,我們深信這裏的貞潔是指靈性上的貞潔(不犯屬靈的姦淫),也就是說完全效忠耶穌基督。在舊約,經常看見這樣的描寫,指出以色列民隨從外邦人的神,如同宿娼一般(34:15;31:16;2:17;8:27,33;9:1)

 

經文也指出「他們都跟從他」。基督徒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一個跟從基督的人(1:17;1:43;2:14;10:21;9:59;21:19-22;彼前2:21)。接下來約翰用三件事情來稱呼這些與羔羊為伍的人。

. 他們一個呈獻給上帝和羔羊的祭。獻祭這個字是aparche,它的原本意思是獻初熟的果子,初熟的果子就是指最佳和最上乘的物產;它是收成的象徵;也就是代表把全部收成獻與上帝的一個象徵。基督徒本身就是一個能夠把整個生命獻給上帝的人。

. 他們的口裏沒有謊言。這是聖經十分喜愛的觀念。詩人說:「凡心裏沒有詭詐……這人是有福的。」(32:2)。以賽亞形容上帝的僕人:「口中也沒有詭詐。」(53:9)西番雅論及那些上帝的餘民:「必不作孽,不說謊言,口中也沒有詭詐的舌頭。」(3:13)彼得論到作僕人的品性:「口裏也沒有詭詐」(彼前2:22)

. 他們是沒有瑕疵的。瑕疪(amomos)是一個典型獻祭用的字。它用來描寫獻祭的牲畜是沒有瑕疵,適合作祭牲獻給上帝的。這個字也常常用來描寫基督徒的品格(1:4;西1:22)。教會必須毫無玷污,或者皺紋等類(5:27)。彼得也說耶穌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彼前1:19)。所以我們所獻上的,必須無瑕疵的。

 

天使傳信息(14:6-13)

接下來,就是三個天使的異象;一個是帶來呼召,叫人崇拜一位真的上帝(6-7);另一個預告羅馬帝國的滅亡(8);第三個預告那些凡否認自己的信仰;和拜那獸的人面對審判與滅亡的結局(9-12)

第一位天使宣告福音和審判的消息。在末世前出現的徵兆中,有一個是要把福音傳遍地上,在各國各民當中為祂作見證(24:14)。那天使是帶著永遠的福音而來的。永遠的意思是指福音永遠都有效;雖然世界到了末日,但福音仍然屹立不動。當然,福音是上帝對人對永生的事,是從創世以來就隱藏了的(16:25)當天使傳播福音後,緊接著是宣佈末日的消息。這沒有什麼奇怪,福音本身就是好信息,但是對拒絕的人就會帶來審判。因此這施救恩又行審判的上帝是應當受人崇拜的。

第二位天使宣告巴比倫的傾倒。[4] 我們仍然接受一個未來式的解釋,認為「巴比倫」代表末日敵基督的國度或勢力。經文說巴比倫叫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這句話是從兩個舊約思想合併而來的(51:7;21:20;其他經文有75:8;51:17;25:15)。我們可以輕意地解釋,這敵基督的國度能叫各國的人飲下他所賜的酒,因而誘惑人進入邪惡的境界,結果就會招致上帝的忿怒。結果是這些人必難逃上帝報復的忿怒。

第三位天使向所有在試煉中不認主的人提出最嚴厲的警告。有關那獸的能力與他把獸印蓋在他們身上的警告已經說過了(十三章)。現在就是向那些在試煉中的人提出警告。在最後的審判中,最可怕的一種過犯就是離經叛道。這個理由是因為當時的教會正處於掙扎求存的惡劣環境中,故此作為基督徒,他必須準備面對受苦、審訊、下獄、與死亡;倘基督徒本身在信仰的試煉中失敗,整個教會便會滅亡。約翰的描寫大概是反映出以賽亞敘述主報仇的日子來臨時的情形:「以東的河水要變為石油,塵埃要變為硫磺,地土成為燒著的石油。晝夜總不熄滅,煙氣永遠上騰,必世世代代成為荒廢,永永遠遠無人經過。」(34:8-10)。那些邪惡的人在眾天使與羔羊面前被毀滅。一幅歡樂天堂和受苦地獄的景象展現出來。次經曾多次描寫這樣的景象(以斯拉續編下卷7:36;以諾書27:2-3;48:9),正如拉撒路在亞伯拉罕的懷裏,看見財主在地獄中受苦一般。我們或者不喜歡這種思想,但是它就是這樣。除非我們也像早期的基督徒曾經歷過酷刑的苦楚,否則我們是沒有資格對他們妄作批評的。初期基督徒能夠忍受苦難或因此殉道,完全是因為他們心裏存著這種盼望。

 

第十三節在描述過恐怖的審判快要來臨的預言以後,接著是充滿恩慈的應許。

在主裏而死的人有福了(帖前4:16;林前15:18)。這是賜與安息的應許。他們將會脫離勞苦的工作而得享安息。他們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最普遍的解釋認為這裏不是要傳講人可藉行為而得救的信仰。保羅曾對以弗所的教會談及作工,那是指信徒為了信仰的勞碌與忍耐(2:2)。主也曾對推雅推喇教會的信徒講及他們的作工,那是指他們的善行,他們的服務和他們的信心(2:19)。我們相信,一位一生人盡忠並殷勤事奉主的人,至年老時最想得著的是可以息了工作(事奉)的勞苦,也希望主繼續祝福他手所作的事工,使其果效可以存留長久。不是嗎,過去有許多神的僕人死後還留下許多工作的果效。

 

人子和天使在收割(14:14-20)

這個異象主要是描寫審判,而引用的景象是舊約或猶太人所熟識的。

有一個像人子的人物出現。這景象是出自但以理書七章十三,十四節。接著是用兩個聖經熟識的隱喻把審判描寫出來。第一,它用收莊稼比喻作審判。當約珥盼望審判臨近的時候,說:「開鐮罷,因為莊稼熟了。」(3:13)耶穌說:「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4:29)另外,在麥子與稗子的比喻中,耶穌也把收割比喻作審判(13:24-30,37-43)。第二,它用酒醡比喻作審判。酒醡是分上下兩層酒池的,中間有一條通管相連。酒池是可以鑿空一塊石頭,或用磚石砌成;葡萄則放在位置稍高的上層酒池中,工人用腳踹葡萄,汁液則透過通管,流到下層的酒池中。在舊約,上帝的審判是常以踐踏葡萄的景象描寫出來的。「主輕棄我中間的一切勇士……要壓碎我的少年人,主將猶大居民踹下,像在酒醡中一樣」(1:15)。針對神的審判,以賽亞說:「我獨自踹酒醡,眾民中無一人與我同在,我發怒將他們踹下,發烈怒將他們踐踏;他們的血濺在我衣服上,並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63:3)

本段經文有三處難解的地方。

. 兩個「收割」。一位像人子的收割了,另一位天使又再進行收割。我們大概可以這樣解釋:人子就是指那得勝的主,祂收割的莊稼就是自己的子民(注意,所收割的沒有丟進神的忿怒裏),而那位手執快鐮刀的天使則把那些將會受審判的人當作莊稼收割了,並且丟進神的忿怒裏。

. 就是有血從酒醡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里。這個觀念比較難有滿意的解答。相信格拉斯哥大學神學系的院長巴克萊提供了一個好意見,說「六百里」剛好是巴勒斯坦南北相距的長度。這個意思可能是指整個審判的範圍是包括全地或全民的。[5]

. 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是耶路撒冷的城外。我們大約可以遁著猶太人的背景去思考。猶太人認為外邦人或被審判者必須在攻打耶路撒冷時接受上帝的審判。約珥也曾說萬民都要被帶到約沙法谷(Jehoshaphat)在那裏接受審判(3:2,12)。撒迦利亞也同樣形容外邦人最後一次向耶路撒冷城襲擊,並且在那裏遭受審判(14:1-4)。相信上帝在此向約翰啟示一幅他所熟悉的景象,在城外正是上帝審判那些背叛的子民。



[1] 巴克萊,《啟示錄註釋》每日讀經釋義(香港:啟創,2000),光碟版,ad. loc.

[2] 巴克萊(《啟示錄注釋》)引用次經《西婆的神話》(Sibylline Oracles)証明這是尼祿的復活傳說。指出當那末世恐怖日子來臨的時候,從巴比倫會出現一個眾人憎恨的王,這個皇帝會使人畏懼,行為無恥,而且出於可憎的父母(143-148)。這個殺死母親的君王從東方興起來,毀滅這個世界(361-364)

[3] 愛任紐認為它代表一個姓名──Euanthas。在希臘文的字母中E=5U=400A=1N=50TH(theta)=9A=1S=200;它們相加起來就是666。但是這個名稱到底具有甚麼意義,愛任紐沒有替我們解答了。另一個建議是把這個字當作Lateinos來解釋,L=30A=1T=300E=5I=10N=50O=70S=200;而它的總和就是666。這個字可以解作拉丁,於是它代表整個羅馬帝國。第三個解釋是代表TeitanT=300E=5I=10T=300A=1N=50;而它的總和也是666Teitan這個字可以指兩方面而說的。第一,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他們代表敵對上帝的大叛徒;第二,羅馬三位皇帝──維斯帕先(Vespasian),提多(Titus)與多米田(Domitian)的家族姓氏是Titus;故此他們三人也可以稱為Titans。第四個解釋是代表arnoume A=1R=100N=50O=70U=400M=40E=5;而它的總和也是666。這個字可以勉強解作希臘文:『我否認』──arnoumai,根據這個解釋,這個數目字代表否認基督的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郭萊醫生(Dr. Kepler)替我們提供了一個聰明絕頂的例子。我們假設A=100B=101C=102D=103如此類推。然後我們把下列的字母總值相加起來:H=107, I=108, T=119, L=111, E=104, R=117, 這個數目的總和就是666(是希特勒Hitler)它的密碼必須妥為收藏。這只能算是一個巧合。以上的解釋都沒有一個令人滿意。

[4] 在整本啟示錄中,巴比倫一般是代表羅馬,猶太人的經書也常這樣引用(巴錄二書11:1;西婆的神話5:143)。深信新約也是這樣引用。因為在古代,眾先知認為巴比倫就是淫慾,奢侈與罪惡的化身;對初期的基督教信徒來說,羅馬的淫慾,奢侈與不道德生活似乎就是巴比倫復活的表現了。昔日巴比倫在波斯王古列(Cyrus)手下傾倒,實在是古代歷史中使人聞而膽寒的一件事跡。啟示錄所描寫的字句其實就是反映古代先知預言巴比倫傾倒(21:9;51:8)。已實現派對啟示錄的解釋認為這「巴比倫」就是指羅馬帝國,而這羅馬帝國已傾覆了,因此現在的世界可能正在享受著千禧年”(基督已來,正在天上掌權)。當然,有一天這千禧年將會結朿,接著就是世界大戰和最後審判。未來派不同意這樣的解釋。認為「巴比倫」是末世一個敵基督的國度或勢力,它成能是羅馬帝國的延續(或現在的歐洲的國家,甚至有說是以羅馬為都的天主教勢力),又可能是像羅馬帝國的國家。因此未來派說現在就是末世,敵基督將越來越彰顯,然後基督才回來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國度。我們這個課程是接受未來派的解釋。

[5] 巴克萊,《每日讀經釋義》中的「啟示錄」,ad loc.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