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三个异象,基督的得胜
 五·第三个异象,基督的得胜

(17:1-19:10)

1. 大淫婦(17:1-18)

1.1. 對騎著紅色獸的大淫婦的描寫(17:1-6)

約翰看見的大淫婦坐在眾水之上,巴比倫的地理位置處于幼發拉底河上,其中有許多運河水道,藉以維持很好的灌溉系統,並帶來財富。羅馬也是沿海城市,故這是很現實的說法。此外,“眾水”象徵著多種民族、群眾、各國的人,正如17:15 所說的一樣。

17:4-5 詳細地形容這個大淫婦的形象,從

17:9-10 得知獸的七頭是七座山,也就是七位王,大淫婦額上寫的名號是“大巴比倫”。當時,羅馬就是建于七座山上,所以大淫婦所騎的獸就是羅馬,代表了敵基督的帝國。

大淫婦應當如何解釋呢?這個淫婦和她所騎的獸所代表的是應是一樣,就是當時的羅馬政權和這個政權所代表的一切。巴比倫在她極盛時代,是當時世上一切權勢的代表,是世人既畏懼又嚮往的。巴比倫在以賽亞書中代表拜偶像的國(背景參考賽46:1-7)

一直以來,巴比倫是神和神的子民的仇敵,具政治和經濟力量,欺壓神的子民,罪惡滿盈,所以神要審判她,因此神吩咐子民要從當中分別出來。當時,羅馬在使徒時代對世人的影響片,比古時的巴比倫有過之而無不及,集中了世上的權勢、榮華、富貴、物質的享受于一身,對世人有極大的誘惑力。此外,羅馬是敵擋神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帝王崇拜的中心,不斷逼害神的子民。約翰形容“地上的君王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亂的酒”,指地上的各國都和這個政權有交往,從它得到好處,享受過它的豐富。由于使徒和教會當時在羅馬的權勢下生活,所以不敢公開講羅馬的名字,而是用“巴比倫”來代表。啟示錄十七章形容的大淫婦,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紫色”和“朱紅色”是兩種名貴的顏料,紫色是由一種殼類的的海產製成的顏料;朱紅色是一種從樹身上生的小蟲製成的顏料,如果要染一件紫色的衣服,須用數以百計的貝殼,染珠紅色衣服的情況也是一樣。由于提煉的過程麻煩,所以這兩種顏料都是很珍貴,穿上這兩種顏色衣服的人,都是有錢的人,在羅馬,只有少數人才穿紫色和珠紅色的衣服。大淫婦穿著名貴的衣服,再加上佩戴的金子、寶石和珍珠,顯出了大淫婦的奢華和富有。“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表示大淫婦盡情放縱,享受敗壞帶來的結果。

17:5 指出,大淫婦額上寫著一個名號:“奧秘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這和羅馬婦女的服飾有關係,羅馬的婦女習慣用束髮帶,在這裏則暗指羅馬的妓女將她們的名字寫在束髮帶上。“奧祕哉”表示這名字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名號顯示了這個殘暴的城市和從前先知們嚴厲斥責的城市具有同樣的罪惡特性。婦人額上的是一個奧秘的名號是神以前未曾顯露出來的,現在才由天使將婦人的奧秘解釋給約翰聽。在當時的文化上,很喜歡用“某某”或者“某某之子”來強調那個人的特質,大淫婦是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之母,由此可見她的特質是如何的敗壞。

1.2. 獸的解釋(17:7-8)

負責解釋的是天使。當時,使徒約翰看見大淫婦除了喝聖徒的血之外,也喝為耶穌作見證的人的血,所以大大地希奇,于是天使把奧秘告訴他。在這裏,天使扮演了中介人的角色,這是啟示文學的其中一個特色。

天使指出,約翰所看見的獸是“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裡上來,又要歸于沉淪”;另外,牠是“將要從無底坑裡上來”的,好像基督一樣,能夠再次出現,但是牠不能活到永遠,乃是“又要歸于沉淪”,是走向滅亡的,這一切的形容,都顯明這個婦人所騎的獸,是撒但的使者。

17:8 1-6 節的異象的解釋鑰匙。女人所騎的那獸,明顯是敵基督大城所屬的帝國,但是所用的語言卻顯然是針對著一個人物,就是那“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事實上,這形容確實可以用在一個帝國或一個皇帝身上。征服海獸的古老神話,一方面是描寫壓迫神子民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也述說它們如何被神擊敗。撒但的力量將會借借某個邪惡統治者的政治勢力再度出現。在約翰的時代,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令到這觀念更具震撼力。當尼祿的死訊傳出之后,這消息似乎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于是有謠言說他其實還活著,並且要率領軍隊來攻打羅馬。若干年之后,人們才意識到他真是死了,但人們還是害怕他會從死裏復活過來。因此約翰借借啟示文學的象徵手法,結合了這兩個想法,來表達這個無神京城和惡毒君皇的醜陋面貌,它們都是撒但所利用的工具,具有邪惡的本質。

1.3. 七頭的解釋(17:9-11)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和13:18 的用法相似,約翰提醒讀者,在解釋666 的數目時,要有智慧的心來明白話語,這裏翻譯作“心”的字,可以包括知識、頭腦和普通常識。羅馬扮演“世上的淫婦之母”的角色,那七個頭同時也代表了“七位王”。不論人們如何理解“七”這個數目字,對約翰來說,它是一個圓滿的象徵。17:10 指出:“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五位王是指之前的王,一位還在當然是指目前的掌權者;另外“一位還沒有來到的”是第七位王,當這位王來到時,“他必須暫時存留”,那是因為“日期近了”。而在七位離開之后,那獸就會于那“第八位”王身上顯露牠所有的獸性。

這段話應當如何解釋呢?有人將這七個王看作羅馬七個皇帝的代表,但是這種計算方法有很多困難,況且是牽強的計算方法,因為在過程中沒有將三位在位很短的皇帝計算在內。事實上,這不指具體的七位王,七乃多或者完全的數字,所以這裏是象徵性的用詞。

經文直接解釋了接著第七位王出現的是第八位,就是“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這是天使要向約翰解釋的奧秘。17:10 提到的七位王,是指獸的十個頭,現要講到獸自己,牠是與那七位王同列,並且又是出于那七位中的一位。單從字面上來看,將此獸解釋作尼祿王好像是自然的事,因為當時有一個流傳,認為尼祿王將會復生。然而實際上尼祿復生的事只不過是一個傳說的神話,是一個沒有可能發生的事。

另外,此獸也不可能是指多米田,因為這個獸是“如今沒有”的,啟示錄大約成書于主后九十多年,當時正是多米田在位的時候,所以不能說多米田是“現今不在的”。這樣來看,第八位的獸並不是之前七王中的一位,而是敵基督的象徵,最后都要歸于沉淪,。

1.4. 十角的解釋(17:12-14)

“十角”如同但以理書7:7 所記,指的是

“十王”。在但以理的異象中,他們是在敵對神政權之前出場的,但是在約翰異象中,他們卻是敵基督的盟友。這十王並不是指羅馬皇帝,因為他們在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還沒有取得王權。十王其實是指羅馬的藩王,是來自東面的眾王,這些王本來受羅馬城影響,后來要求脫離帝國統治,每年自己選取統治者,后來,他們更推翻了羅馬城。

啟示錄指出十王取得了權柄,就和獸聯合,和獸一同作王,並且同心對付羔羊,不過他們的權柄是短暫的,只在“一時之間”,原文是“一個小時”,這是當時的人所知道的最后的時間。當然,“十王”同樣是象徵性的數目,不是指有十個王,而是一個表示完全的數字。

1.5. 大淫婦的結局(17:15-18)

首先,這裏解釋淫婦坐著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和多方,表示全地的人都支持淫婦和獸。在耶利米書裏,巴比倫的“眾水”是作字面解釋的,但約翰卻以“眾水”象徵敵基督大城所統治的人。

經文透露了敵對基督勢力之間的內哄和內戰。在末后的日子,當敵基督與它的盟友重返的時候,它們都恨惡這個淫婦,聯合起來攻擊她,“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將她燒盡。”這裏沒有解釋為何敵基督統治者對敵基督的大城要倒戈相向,不過,17:17 告知,主要原因是“因為神使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直等到神的話都應驗了。”這真是匪夷所思的一幅圖畫,魔鬼的使者竟自相殘殺!

撒但經常用詭計達到目的,然而神卻用敵基督來執行審判的能力,表示一切的主權都是出自神,敵基督可以任意妄為,也是因為神容許牠這樣做。神將意念放在獸和眾王的心裏,他們就必須遵行神的話語,他們所行的也許是他們自己不願意作的,或者他們根本不明白所作之事的意義,但是無論如何,神掌管一切的主權,神要敵基督這樣作,最終目的是為了完成祂的旨意。

17:18 為大淫婦的身份作出最后的解釋。在約翰時代,“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是指羅馬,這是當時的收信人都明白的話語,只不過為了避免惹禍,約翰一再提到那婦人的豪華、富有、奢侈、敗壞,又用巴比倫來作為代表。文惠之前也說過,廣義地來說,大淫婦所代表的,是末日整個世界的政權或者勢力。

十七章對那代表敵基督之城的女人的描繪,與十九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章內代表神之城的女人的描繪形成強烈對比。第十七章的婦人被形容為“淫婦之母”,后者的卻是聖潔的“新婦”、“羔羊的新婦”。巴比倫喝醉了聖徒的血,她的酒為世界帶來死亡;但新婦卻是將生命水賜給這世界,並且得以見證神永恆國度的得贖。巴比倫的結局是永遠的毀壞;新婦之城則是新天新地的中心。

2. 巴比倫的審判(18:1-24)

這裏所指的當然不是地上的巴比倫,也不單是她所代表的約翰時代的羅馬政權,乃是整個世介抵擋神、反抗神的勢力,無論是政治、經濟,這一切在末日都要被毀壞。整章第十八章所用的,差不多都是譏諷性的詩歌體栽,使內容顯得更加生動。風格方面則模仿了舊約先知書論到狂妄自大的列國,寫出他們如何傾倒的哀歌。這種令人回味的筆法總結了過去論到不義之國必定滅亡的所有預言。有關巴比倫的預言和推羅的預言,分別見于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這些預言似乎是約翰最喜愛的。

十八章這首巴比倫傾倒的哀歌是整個故事的重要部分,也是故事的高潮。約翰使用以西結的記載,形容神的榮耀怎樣在于新天地降臨時充滿神的殿,現在約翰用同樣的意念來形容由天而降的天使的榮耀。

2.1. 對巴比倫的宣告(18:1-3)

18:1 交代事情發生的次序,這個有大權柄的天使並不是17:1 的那位天使,那位天使已經在施行審判了,這裏出現的天使是剛從神那裏來的,他掌握著“大權柄”,可能是指他有了特別的權柄去施行毀滅大巴比倫這樣的審判。正因為他剛從神那裏來,所以他臉上反映出神的榮光(參出34:29-30)

這位天使用強而有力的聲音大聲喊叫:”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這裏用了兩次傾倒了,是一個表達肯定和一次就已成就的行動的動詞,此話出自以賽亞書21:9。約翰毫不猶疑地混合了各種象徵手法,因為他期盼讀者透過舊約的預言經文來理解他的描繪。

18:2 下半節的三句話都是形容巴比倫傾倒以后的荒涼情況,第一句是”成了鬼魔的住處”;第二句是成為”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第三句是成為” 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使徒約翰所用的是象徵性、代表性的話語,巴比倫所代表的是一個抵擋神的政權,所以整節經文的解釋必須按照這個原則來決定,因此這是指出巴比倫要被污穢所充滿。

18:3 解釋了原因是“因為列國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淫亂是指宗教方面的敗壞和不忠心,烈怒的酒可以翻譯為情慾的酒或者強烈情慾的酒,各國都因她的淫亂和情慾的吸引而被陶醉了,這是巴比倫傾倒的原因。“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所指的乃是那時地上的各國都要參與她抵擋神的行動。

2.2. 對神子民的呼召(18:4-8)

發出呼召的是另一個從天而來的聲音,在舊約裏,神曾多次呼召祂的百姓從犯罪的城中出來,與惡人分離;舊約所講的,很多時候是指神的百姓要離開這些城市,但是在末世,神要懲罰整個世界上敗壞的政權,所以百姓需要離開的,是這些城所代表的是反抗神、拜偶像,和一切敗壞的行為和想望等等。神叫祂的子民離開那城,有一個雙重目的,一方面是叫他們不要在罪惡的行動上有分,也不要在那城所受的刑罰上有分。

18:5 形容那城“罪惡淊天”,那城是指敵對神的勢力,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創世記11 章有關巴別塔的故事。這個城罪惡淊天,神已經想起她的不義來。這是一個象徵式、或擬人式用法,是舊約禱告中常用的話,譬如約伯求神記念他不過是神自己用泥土造的人;另外,神記念拉結,使她能夠生育等等。

神並是把敵對祂國度的人忘記了,只是神的時間還沒有到,所以沒有行動,等到時候到了,神便想起她的罪行和不義,對他們施行審判。

啟示錄18:6-8 解釋了上文宣告的對羅馬的審判,18:6 的呼籲可以理解為對敵基督及他盟友的報復大軍所發出的宣告,在舊約中,凡是歛財的人都要受雙倍的報應,表示這是充足的報應。18:7 則是羅馬將要遭受的審判,與她的自我尊大、淫蕩和驕傲相稱。

羅馬當時是世界的文明城市,全世界都要來擁護她、供奉她,她像皇后一樣,不會有任何缺乏,不過這些妄自尊大是得罪神的罪行,也因著她的驕橫、自負而受到了最終的審判。

18:8 預言了羅馬將有三種災難,這些都是忽然之間臨到她的,第一種災難是死亡,這裏應該是指瘟疫;第二種災難是悲哀,是指著重大的天災而說的;第三種災難是饑荒。

2.3. 世人為巴比倫悲哀(18:9-20)

由三段哀歌組成,有同樣的模式,都是為大城高呼“哀哉,哀哉”,並且都是“一時之間”看見巴比倫遭到毀滅。地上的君王發出哀歌,並不是為羅馬哀哭,而是為自己失去奢華而哀哭;商人哀哭是因為失去了賺錢的機會;船長、客旅和水手哀哭,則是因為失去了航道,航運是羅馬財富的主要來源。

1) 地上眾君王的哀歌(18:9-10)

地上的眾王是指那些曾和巴比倫,也就是羅馬帝國有不正常關係的人,也象徵了只顧物質上享受的人。這些人看見巴比倫被焚燒,只能遠遠地站著,為她悲哀,一方面他們無能為力,沒有辦法幫助巴比倫;另一方面,他們也怕自己被牽連進去,受到刑罰。

2) 地上商人的哀歌(18:11-17 )

地上的商人為巴比倫的傾倒而悲哀痛哭,因為巴比倫、或者羅馬都是富有的國家,差不多全世界的財富都在她們手裏,而她們又奢華地揮霍,因此世上的商人都靠他們發了財,現在巴比倫被毀滅了,商人沒有機會賺這樣的錢了,所以商人悲哀痛哭。

18:12-13 列出了商人所經營的三十多種商品,當中可以分為幾大類:第一類是貴重的金、銀、珠寶等等裝飾品;第二類是細麻布、絲綢等名貴的衣服材料;第三類是珍貴的傢俱、木器、象牙、銅、鐵、大理石等等;第四類是珍貴的香料、和種糧食;第五類是車、馬、奴僕、人口等屬服務類型的需要。這個名單中列出來的這麼多的東西,都是代表性的,意思是指奢華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預備齊全了。

“香木”是產自北非的堅硬的香味木料,特別是用來製造貴重桌子的;羅馬人喜愛用珍貴的“象牙”來裝飾家具和用作點綴;經文中所說的“香料”是指從印度運來的香味植物,用來煉製名貴的髮膏;“肉桂、荳蔻”是從東方運去的貴重香料,是當時很難買到的。

18:11 開始,作者都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敘述巴比倫的遭遇,現在好像在沒有給讀者任何預備的情況之下,作者突然改過來,直接用第二人稱的語氣“你”,向巴比倫講話。這是因為啟示錄第18 章是一首譏諷性的哀歌,所以這種改變並不是突然的。這章經文所顯示的巴比倫,也就是羅馬,是一個只顧肉體享受,過放縱奢的地方,心中沒有神,並且抵擋神,現在一切都過去了。

18:12-13 列出的清單同時提醒羅馬,一切都要過去之后,約翰再恢復講述商人的哀歌。哀歌的開始和前面18:9-10 君王的哀歌差不多,只是君王的哀歌是從軍事力量的強大這個角度出發。商人也是一樣,他們遠遠地站著,無能為力地痛哭悲哀。

3) 船長、客旅和水手的哀歌(18:17 -20)巴比倫傾倒之后,所有靠航海業務為生的人也要悲哀。羅馬地處沿岸地區,與世界一切的來往,大多數要依靠海運,所以航海業的重要收入,多半要靠羅馬的生意。船長、客旅和水手哀悼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自己利益上的損失。

結束這段哀悼的詩歌以前,18:20 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屬神的人,有聲音呼召他們要歡喜,這聲音可能是來自18:1 的天使。在巴比倫受到嚴厲審判的時候,天上的聲音呼召聖徒、使徒、先知要歡喜,這似乎是幸災樂禍的態度,但是經文也指出這樣做的原因,羅馬一直逼迫屬神的人,現在神為信徒伸冤,把世人對基督徒的不公義更正過來。

6:10,當羔羊揭開第五印的時候,祭壇底下的殉道者曾經向神呼求:“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到了18:20,神的時間到了,在末日的審判中,神要給祂的兒女伸冤,所以屬祂的人應當歡喜快樂。

2.4. 巴比倫被毀滅(18:21-24)

18:21 反映出作者使徒約翰可能受到耶利米書的影響(參耶51:59-63)18:22-23 用了六次“決不能再”,強調不可能再有任何的改變(參結26:13;耶25:10)。啟示錄18:23 節所指的“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是來自以賽亞書23:8 論到推羅商人的預言。羅馬之所以面臨審判,可能是因為她的商人造成城裏的淫亂,以致他們也染上了羅馬奢華的陋習。以賽亞先知曾經論到巴比倫的邪術,先知拿鴻也曾這樣責備尼尼微。“邪術”可以翻譯為“魅力”,它不一定指真正的異教邪術,而是指“誇大的奢華宴樂和隨之而來的偶像崇拜,最終使世界大受迷惑,而偏離了正道”。約翰理解到羅馬乃是魔鬼的象徵,這邪惡勢力一直與神的子民為敵。

有人因此認為約翰的預言在當時已經完全應驗了,但我們要留意的,約翰所見的異象基本上和舊約先知所見的異象是息息相關的。所有的先知,當論到當代的敵國被推翻時,總會期盼神國在審判之后就出現。新約的福音書作者多數把主所論祂第二次再臨和耶路撒冷遭審判的教導放在一起,他們雖然沒有說明主會何時再來,但似乎都是指不久的將來,約翰也不例外。

一方面,主已經成就了救恩,並將神國帶進了世界,因此祂會再來完成整個救恩計劃;另一方面,那“不法的隱意”顯然已經啟動,而羅馬也開始顯露其敵基督的特色。整個世界的舞臺已經為末世預備好了,約翰因此將先知、基督,以及使徒們所教導的,在此再作描述。他將它們應用到他的時代處境裏。時間的比例上雖然過短,他預言中的精意卻不因此而失效。自約翰的日子開始,那“許多的敵基督”已經按著預言顯露出來了,並且會在一個人物身上完全實現。另一方面,用來描繪敵基督的象徵手法與所描繪的撒但、大城和帝國,以及在十二章的用法是非常相似的。約翰按著當代人對尼祿從死裏復活的期待,來形容即將來到的敵基督為“另一個尼祿”,這種用法有如瑪拉基書預言,以利亞將會再次出現一樣,施洗約翰是以利亞的代表。

2.5. 讚美神的審判權能(19:1-10)

1) 天上的讚美(19:1-5)

19:1 用“此后”開始,表示以下記載的情況是在巴比倫受審判以后才發生的。約翰聽有贊美的聲音從天上發出,,全世界都在讚美神,不僅因為祂有權柄完成人類的救贖,審判世上的罪惡,更因為祂的審判是真實公義的,現在臨到了統治全世界的大巴比倫,因為是她使世界背叛神。另一方面,又因為屬神的人在巴比倫手下受了逼迫,現在神要審判巴比倫,為屬祂的人伸冤,這都顯明了神的審判的真實和公義。

天上二十四位長老和四活物回應了天上群眾的讚美,一起說:“阿們,哈利路亞”,此用法和詩篇106:48 一樣,詩篇將“哈利路亞”的意思翻譯了出來,就是讚美耶和華;至于“阿們”,則是誠心所願,表示二十四長老和四活物完全讚同天上群眾的話,因為神審判了罪惡,為屬祂的人伸了流血的冤。19:5 是寶座上發出的聲音,呼召所有敬畏神的人,都要來讚美神。

2) 羔羊的婚宴(19:6-10)

現在到了人類歷史的最高潮:邪惡的人受審判,羔羊和祂的新婦結婚了,教會就是新婦。教會包括了歷代以來所有忠心的信徒。新婦穿著光明潔白的細麻衣,與前兩章的大淫婦所穿的俗艷服飾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是因為新婦所穿的是聖徒的義行,這不是信徒藉遵守宗教禮儀換來的義,乃是回應基督的拯救而得的義,她在基督裏蒙恩,白白地稱義,但被稱義的人,也必有義行在人面前表現出來。

19:9 是天使對使徒約翰的吩咐,特別宣告被邀請赴羔羊婚筵的人是有福的,其實所有被邀請的人都是婚筵的主人,是新婦的一部分,前兩節所指的“羔羊的新婦”是針對整體性的教會而說;這裏則是指基督徒個人而言,每一個樂意與神有親密交通的,都是蒙福的。

天使和我們都是神的僕人,我們的生命是為了服事神,以至天使都要服事信徒,所以我們不是要敬拜天使。使徒約翰和天使之間的對話,可能約翰誤以為說話的是神,于是趕快下拜,天使則切切地吩咐約翰,千萬不可以這樣做。這句話帶給當時的信徒很大的提醒和安慰,他們正面對帝國崇拜,凡是不向君王下拜的,都會受到逼迫,所以信徒處在備受壓力的情況之下。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