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 基督教会的书简 2章至3章
 第二段 基督教会的书简 2章至3章

 

 

启示录[1]

是使徒约翰代表基督,以一个记录员的身份写信给小亚细亚七个教会的书信,记录了主亲口所说的话。这是基督自己对教会所说的,内容极其宝贵。自从基督升天以后,这是他第一次直接对教会讲话。

启示录写作的时代,是教会处于豆米田逼害的时期,就是一个极权统治下的社会,它对一切不肯膜拜偶像的人,均予以杀害(启1315-171491621920204);这个偶像是遍设国内每一个地方,又要求每一个市民对它宣誓效忠,赞美敬拜(启1315-171491621920)。因此,作者是用已经来过的耶稣基督,是被杀的羔羊,是因着受苦而现今已经进入荣耀和得了权柄的历史主宰,来鼓励活在历史重担下的信徒,重新燃起他们盼望之光,继续在极度恶劣环境下站立得住,并且指出还有不多的时候,那位曾经来过的就要再回来,因此不要害怕那个只能杀身体,不能杀害灵魂的恶魔。

约翰向当时的小亚西亚七个教会致信,并不是说当时小亚西亚只有这七个教会,该地区除了这七教会外,还有歌罗西教会(西12)、希拉波立教会(西413),此二教会均在老底嘉教会附近;此外还有特罗亚教会(林后212,徒205)、米利都教会(徒2017),以及伊格那丢书信告诉我们的马勒西亚教会和特尼西教会,她们全是在以弗所教会附近。约翰向当时的小亚西亚七个教会致信,是因为这七教会在小亚西亚境内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教会。又因为启示录的七个教会是处于罗马主要之迴环路上,由以弗所作起点往北行,经过的重要城市,其次序正如启示录七教会的次序,最终来到老底嘉,然后接回以弗所。所以写信给此七间教会,无形中也是传到她们邻近的其他教会了。同时,一般说来,“七”这个数字在圣经中蕴含着“完全”的意义,七教会的光景可以说是全教会的光景,可以说是历世历代众教会的教科书。其中在每一封信中都提到同样的话“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都应当听”,在教会中牧养的每一位神的仆人都应了解认识教会的实际,以便于更好的事奉主。这七封信能告诉我们信仰的三个层面:什么是纯正的信仰(犹3)?那就是符合圣经的信仰。第二、生命的活力,不单是理性的认识。第三、传道的责任。

一、七教会书信的主题:

约翰奉命向七教会所写的七封书信皆与主再来有关,其共同的主题就是:正视教会的实际,接受基督的劝导,听从圣灵的训诲,盼望将来的荣耀。

这七教会的名称是:(1)以弗所教会,(2)士每拿教会,(3)别迦摩教会,(4)推雅推喇教会,(5)撒狄教会,(6)非拉铁非教会,(7)老底嘉教会。

二、七教会书信的结构:

    每封书信的结构相似,在每封信中,约翰基本上是按基督的尊称;教会的名称;基督的称赞;基督的责备;基督的劝勉;基督的应许进行论述的。

七教会书信的写作结构,唯一的不同就是前三教会是先劝勉再应许,“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都应当听”这句话是放在应许之前。后四个教会是先应许后劝勉,“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都应当听”这句话是放在应许之后。因后四个教会都要存到主再来。

三、七教会书信的特征:

1、只有称赞没有责备的书信:

如达士每拿教会、非拉铁非教会的书信。也就是第二和倒数第二封没有责备。

2、只有责备没有称赞的书信:

如达撒狄教会、老底嘉教会的书信。

3、既有称赞又有责备的书信:

如达以弗所教会、别迦摩教会、推雅推喇教会的书信。可以说这三个教会在基督面前是毁誉参半的。

四、七教会书信的解释:

1、是指当时小亚西亚实存的七个教会。

2、是指每个时代教会的七种情形。

“七”是完全数,七教会的景象就是整个时代中教会中不同情景,不过一个时代的特征更象其中之一个教会的光景。

3、是指每个教会中的七种信徒。

4、是指教会历史上的七时期。

时代真理派主张,“七个教会”是代表教会在历史之进展中不同时代的情况,是有年代之次序(chronological order)。亨利莫理士认为,其理据是在七教会之情况,有着一种神学思路上的演进;又因这七封信均是预言,故此,七教会便代表了教会历史的七个时期。华飞德(Walvoord)也赞同这见解,不过他承认这只是经文之暗示而非明言。

1)以弗所教会代表使徒时代的教会(约公元30-100年)。第一世纪的教会,一般来说是值得称赞的,但却已经失去起初的爱心。

2)士每拿教会代表教会受罗马十大逼迫时期(约公元100-313年)。由第一到第四世纪,在罗马皇帝的统治下,教会受尽逼迫。

3)别迦摩教会代表国教、政教合一时期(约公元313-590年)。由第四和第五、六世纪,在君士坦丁的支持下,基督信仰成为国教。

4)推雅推喇教会代表天主教时期(约公元590-1517年到主再来)。由第六到第十六世纪,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主要为罗马天主教教廷所支配,天主教在此时兴起了教皇,教皇统治教会甚至世俗的一切机构。这种制度一直到宗教改革运动挑战动摇它为止。在东方,执掌治权的是东正教会。

5)撒狄教会代表更正时期(约公元1517-1790年到主再来)。第十六和第十八世纪是后宗教改革时代。宗教改革运动的光芒,旋即黯淡下来。

6)非拉铁非教会代表复兴时期(公元1730-1900年到主再来)。第十八和第十九世纪的教会出现了伟大的宣教运动并因此而带来了澎湃的复兴情形。

7)老底嘉教会代表末世背道时期(公元1900年到主再来)。末世后期的教会,被形容为不冷不热和离经背道的。这与此时是流行自由主义和普世教会主义的时代有关。

这种论调,会否在比重上贬低了老底嘉等教会的历史性?我们要强调的,是老底嘉教会在当代的确是一间不冷不热的教会,是当代这类型教会之代表,也是历世历代这类型教会之代表,这并不一定只是代表在末期时教会之光景。因此,如果有演进的话,不应该是神学思路上,也不是年代次序上,乃是在地理传达上(geographical-transmissive)。七教会之次序,反映了启示录此书之传送是先到以弗所,然后向北上士每拿,沿着罗马之公路,最后送到老底嘉——七教会中距离拔摩岛最远的地方。



[1] 我们常有一个错觉,启示录是由第一章的异象,加上第二章到第三章的七封书信,再加上后面十九章的异象组成。学者多主张启示录由头到尾是一封信,七教会收到的,不是短短的几节,不然的话,四到二十二章是写给谁呢?它们若是一整体,七教会收到的信,就是现今二十二章的启示录,这也符合本书小引言(特别是123)的内容。不过为了方便起见,称二至三章为七封书信也是可以的。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