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第十五讲

上帝拯救的時刻

經文:啟示錄十二:7—18

讀啟示錄最容易引起爭論的地方,就是對這些異象的認識和了解,因為沒有一定的脈絡可作為解釋之基礎,因此,往往會發生各說各話的現象。但是,如果從發生在主前第二世紀,也就是在安提阿哥四世統治的時代來看啟示錄,應該會比較清楚才對。
啟示錄從第十二章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單元,直到第十四章止,連續出現幾個很不一樣的景象,而這些景象並沒有連結的必然性,這和前面所提起的七枝號筒、七個印,或是往後所提到的七個災難等,都是有連結性關係的編排方式很不一樣。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從第十二章開始到第十四章這段經文中,作者都是用「我看見」、「我再看」、「我又看見」,以及用「我聽見」、「我又聽見」等詞句來作為出現這些景象的開始(參考十二:10、十四:2、13、十三:1、11、十四:1、6、14、17),這些詞句都在表明所發生的事都是確實的,且是親眼看見、聽見的事實。
在前一講已經有提起過第十一章已經結束了七個天使吹響了七枝號筒的異象,然後緊接下來的第十二章開始是提到有關這些這些敵對上帝的邪惡力量,以及上帝怎樣對付這些邪惡力量的情景。第十二章說到天空中出現了新的異象,有孕婦出現,她懷孕即將生產,但在她的前面卻有等待要將女人生下來的嬰兒吞吃掉的戾龍,這戾龍不僅威脅著女人生命的安全,也企圖要吞吃嬰兒。作者描述這個邪惡的戾龍有很大的力量,其力量大到可以用牠的尾巴將天上三分之一的星辰捲起來摔在地上。但,即使是這樣大的力量,這女人生下的嬰兒卻在上帝的保護之下被提升到天上去,且這女人也被上帝庇護、照顧著。
現在從第七節開始談到這隻凶悍的戾龍在天上引起戰爭的情景。天上會有戰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確實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不過,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啟示錄作者約翰寫這本書信,主要目的是要安慰那些因為見證福音而受苦難的信徒,因此,這些描述著戰爭的事件,以及所為戾龍、古蛇等怪獸的出現,其實也是在表示著早期教會和信徒受到嚴厲迫害的景況。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七至九節:
7後來,天上發生了戰爭。米迦勒和他的天使對戾龍作戰,戾龍和牠的使者也起來應戰。8但是,戾龍被擊敗了;牠和牠的使者不得再留在天上。9於是,那條大戾龍被摔下來;牠就是那條古蛇,名叫魔鬼或撒但,是迷惑全人類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都跟著被摔下來。

如果我們說在天上也有戰爭,可能會覺得很驚奇,怎麼連天上也會有戰爭?其實,在聖經的時代,這種寫法有個基本的觀念作基礎,就是邪惡的力量不會僅止於戰勝、掌控著地上的人類世界而已,因為這些邪惡力量最想要的,就是取得上帝的地位,若是能取代上帝,就等於上帝一樣,整個宇宙萬物都歸屬於它管轄。邪惡的力量絕對不會只滿足於它能掌控的世界,它有更大的企圖心,就是想要取代上帝。撒但在對耶穌基督的試探中,就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誘惑之言:「你若向我下拜,我就把這一切權柄和財富都給你;因為這一切都已交給了我,我願意給誰就給誰。」(路加福音四:6—7)邪惡的力量在這裏所說的「這一切權柄和財富」,指的就是人類世界說的,當它要對耶穌基督說這話之前,是先帶耶穌基督到「一個很高的地方,轉眼之間讓他看見了天下萬國」(參考路加福音四:5)。想想看這樣的圖案,該是多麼令人陶醉,很快就會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因為這實在是誘人心弦的一件事。
但是,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主權在上帝,並不是在撒但。撒但就是冒用上帝的名,企圖扮演著上帝的角色,然後說這種誘惑人心的話,要讓人以為這個世界真的就是屬於它的。其實,有很多野心的政治人物豈不也是存著這樣的心思?哪一個人不想擁有全世界?哪一個人不會被財富所動心?
每當我們去有名的博物館看那些古老時代王宮貴族的珍藏物品時,又有幾個人不會被那些耀眼的珠寶、圖畫所迷?有哪幾個人不會感嘆那些稀世珍寶的美?而我們都會清楚這些珠寶、圖畫、器物的背後,所顯示出來的又是甚麼呢?就是權勢啊!沒有權勢,根本不可能擁有這些,也不可能珍藏著這些,也不會得到這些。人會因此而滿足嗎?不會的,當人擁有世上的力量、財富時,他還是不會滿足,而是想要擁有更多。這就像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一樣,當他在主前三三四年率兵出征時,他那時才年僅二十二歲,打了十二年的仗,連埃及都拿了下來,且打到印度洋邊,他看到的是一片海洋,已經找不到陸地,為此,他哭了,原因只有一點:他說上帝創造的世界太小了,竟然不夠他攻打!
每當想到這些在歷史上擁有權力的人,且都是極盛一時,這些人對人的生命的態度往往都是看得很賤,都想要將人民當作芻狗看待,宰殺都是隨這些擁有極大權力者之所興時,都會讓我想起創世記第三章五節蛇對人誘惑時所說的「你們會像上帝一樣能夠辨別善惡」這句話,這句話已經在說明一件事:當人擁有權力時,人就不會想要再聽上帝的話了,人想要聽的乃是魔鬼的話,因為魔鬼的話比什麼話都好聽,聽起來也會很舒服、暢快。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上帝的話卻是像「雙刃的劍」,會刺透人的骨髓(參考希伯來書四:12),聽起來會很難過,不好聽,也不會想聽。而撒但力量的特殊之處,就是將人內心的意念給暴露出來,讓人隱藏在內心裏不敢想要擁有、得到的,都全部給挖了出來。結果,人是聽從撒但的話,相對的是失去了上帝的話,滿腦子想的,都是撒但的聲音。
確實沒錯,當人以為擁有權勢時,也可以擁有財富,或是擁有財富時,再來就是擁有權勢。當人兩者都擁有時,心裏並不會因此而滿足,這時,人會想到還要再進一步得到更多,那就是天上的主宰權。人開始會懷疑真的有上帝嗎?上帝是甚麼?既看不到,也不摸不著,有甚麼好相信的?信自己吧!就像亞歷山大大帝所說的「上帝怎麼創造的世界這樣渺小」一樣。主前三二三年他因病而去世在回途中,那時他才只有三十三歲而已。他的棺木是用純金打造的,被他的愛將拖勒密(Ptolemi)給劫走,運至埃及古都曼菲斯(Mephis)收藏。但是在主後八○年,拖勒密十一世將這個用純金打造的棺木用玻璃棺木換過來,原因為了國家要發行錢幣,政府沒有錢,只好將這座純金打造起來的棺木給賣掉發行貨幣。
權勢極盛一時的王朝、君王、皇帝、統治者等,都會想到要讓自己活得像上帝一樣,永恆的存在、永遠掌權。亞歷山大大帝的純金棺木所要表示的意義也是在此,要說明他就是永恆的君王。我們極為熟悉的秦始皇差遣使者去尋找長生不死之藥的故事就是個例子。其實,當我們看到金字塔的建造背景,豈不也是這樣的心思所構想出來的建築物。如果我們再仔細一想蔣介石當年將棺木放在慈湖沒有下葬,表面上說是有一天統一中國之後要帶回去埋葬,其實背後都有這種永恆不死的觀念存在著。
天上有戰爭,這種戰爭的影子在巴比倫皇帝的身上就顯露出來。先知以賽亞的作品中就很清楚指出巴比倫皇帝想要「爬到天上去」,把自己的寶座「放在上帝的眾星之上」,並且要和上帝「共比高」(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4)。想想看,上帝會允許這樣囂張的君王嗎?使徒保羅就很清楚地指出,每個君王、統治者之所擁有的權力,並不是他自己有甚麼能力,而是上帝委託他代為管理上帝的子民,因此,使徒保羅勸勉大家要順服統治者,他說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上帝。統治者並不是上帝,更重要的,統治者必須執行上帝對那些作惡的人的懲罰(參考羅馬書十三:1—4),而不是要讓行善的恐懼,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上帝一定會出手將這些作惡的統治者給予嚴厲的制裁。
第七節介紹一位我們經常聽到的天使名字「米迦勒」,在但以理書中說他就是「天使長」,是以色列人的守護天使(參考但以理書十:21、十二:1)。作者用在古時候守護以色列人的守護天使「米迦勒」來表示在新約時代,這位天使將成為「新以色列人」的守護者。
「戾龍」,這是邪惡的力量,牠也有自己的僕人,牠們都是參與迫害上帝忠實子民的邪惡者。但天使長「米迦勒」和他的跟隨者會對這些邪惡的力量發出戰爭,為的就是要保護上帝的子民。另一方面,也是用這種方法懲罰這些專門在欺負上帝子民的邪惡力量。
第八節,戰爭的結果,這些邪惡的力量是失敗的,且是慘敗。戾龍和牠的跟隨者都因為戰敗而被從天上驅趕下來。在天上是不能允許迫害上帝子民的力量存在,因為天上是上帝的居所(參考阿摩司書九:6)。在上帝居所的地方,絕對是只有上帝忠實子民才能居住的地方。
第九節,作者用「古蛇」來描述戾龍,也稱之為「撒但、魔鬼」,這些都是用來描述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力量。而且它的力量大到足以迷惑全人類。
我們知道「蛇」,這是以色列文化中用來表示使人犯罪的力量,因為蛇是遊牧民族認為最難預防、且能隨時致人於死的凶猛動物,因此,創世記的作者用「最狡猾」的受造動物來形容牠(參考創世記三:1)。
「撒但」,這字在舊約聖經中原本的意思是指「敵對者」。在天上,也有敵對者可以在上帝面前遊走,就像一個「檢察官」一樣,專門在向上帝控告那些被它看為不「順眼」的人,這樣的觀念在這一章的第十節清楚表現出來。有時它們的控告被上帝判定不正確,它們也會提出反駁,上帝會允許它們去進一步測試,這也是約伯記第一至二章的描述背景。在舊約聖經中,「撒但」在上帝面前也有一席立足之地,有時它也會被用「天使」的角色看待,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墮落的天使」一樣。
在新約聖經,「撒但」有時也稱之為「魔鬼」,意思就是「毀謗者」。與舊約聖經觀念中的「敵對者」,顯然有意義上的差距。這種「毀謗」含有「阻礙」的意思。指讓人對上帝旨意的認識造成混淆,或是對想要忠實上帝的人,提出許多質疑,讓人膽怯、無法接近上帝。有時「撒但」和「魔鬼」這兩個名詞交替使用(參考馬太福音四:1—11,馬可福音八:33,路加福音廿二:3,約翰福音十三:27)。

第十至十二節:
10我又聽見天上有大聲音說:「現在就是上帝拯救的時刻!上帝已彰顯了他的權能和統治。他所立的基督也顯示了他的權威。那日夜在我們的上帝面前控告信徒的,已經從天上被摔下來了。11信徒們已經藉著羔羊的血和他們所宣佈的真理勝過了戾龍;他們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12所以,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們都應該歡欣!但是,地和海慘啦!魔鬼已經滿懷忿恨地下到你們那裏去了,因為他知道自己來日無多。」

這一段經文說明天上的戰爭勝利之後,發出凱旋和讚美的聲音。
第十節,這一節清楚地談到上帝的審判終於來臨,上帝進行祂全能的審判,而這種審判權是只有真正的統治者才能擁有的。
所謂「拯救」,原本是「勝利」之意。在這裏也當作「審判」的意思。
就像前面已經提過的,這些「撒但、魔鬼」的另一個角色,就是扮演著「控告者」,它們都是日以繼夜地在尋找誘惑人離棄上帝的可能性,然後才來控告這些被它們誘惑離棄上帝的人。但它們終究失敗了,不但如此,還被上帝懲罰而從天上墜下。
第十一節,這一節可說是整本聖經的主軸,就是拯救是以「羔羊的血」和「真理」得到的,並不是用極強大的軍事武力,反而是用「死」所付出的生命代價換取得到。當人看為是「死」的時候,在上帝的救恩中,那卻是拯救的記號。耶穌基督就是那被宰殺的羔羊(參考以賽亞書五十三:10),他所流的血拯救了所有信靠他的人。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信息,也是基督教會兩千年來不停地在傳述的信息。這也是我曾一再提醒過的,如果一間教會沒有在傳講耶穌基督受難的事,或是一間教會忘記了耶穌基督受難的節期,這樣的基督教會遲早是會淪落、變質了它應該有的信仰基礎。耶穌基督曾對跟隨者說「願意犧牲自己生命」的人,將會獲得永恆生命(參考約翰福音十二:25)。因為只有用犧牲生命的力量,才能看到上帝的愛,而愛,是獲得上帝拯救的記號。
再者,這裏也清楚提到能夠戰勝邪惡力量最好的武器,就是「真理」。「真理」就是上帝的話語,也就是約翰福音第一章一至四節所提起的「道」。「道」就是上帝的話,也是生命的泉源。這幫助我們了解到一件信仰的認知:想用人的話來抵擋誘惑者的力量是很困難的。或是想用人的話來戰勝邪惡者的力量,是會失敗的,只有上帝的話才是最大的力量和抵擋誘惑的盾牌。
第十二節,天上是永恆的安寧,因為邪惡的力量已經被驅逐殆盡。但這世上卻是它們寄居生存的地方,也會為這世界帶來紛亂、不安。但上帝的子民可以安享快樂,因為他們是屬於天上的子民(參考腓立比書三:20)。作者這樣的寫法對於那些正在受盡迫害的信徒來說,是極大的安慰,要讓那些在苦難中呼求拯救的信徒知道:他們為見證福音而受難,聽起來好像極為痛苦的聲音,但在天上他們卻在享受著完全的安寧,因為有上帝在他們的身邊庇護著,成為他們生命獲得安歇的地方。
「來日無多」,這表示末日終究快要來臨,審判的日子已經接近。相對的,這也指出那些迫害上帝子民的邪惡力量可以逞強的時間也縮短了。因為上帝的審判日子已經來臨,不會再遲緩、延誤。

第十三至十八節:
13那條戾龍一知道自己被摔在地上,就去追擊那生了男孩子的女人。14那女人得到了大鷹的兩個翅膀,能夠飛到荒野,到她自己的地方去。在那裏,她要受照顧三年半,使她不致受蛇的攻擊。15那條蛇在女人背後,從口中噴出一股洪水,要把她沖走。16可是,地幫助了那女人,張開口把那條戾龍噴出來的水吞下去。17戾龍向女人發怒,去跟她其餘的子孫爭戰,就是跟所有服從上帝命令、信守耶穌所啟示真理的人爭戰。18那條戾龍站在海灘上。

這段經文描述誘惑的力量一直不服輸,想盡辦法要使人離棄上帝的救恩。這裏用戾龍和女人及其所生的孩子來形容兩者之間的鬥爭景況。
第十三節,「生了男孩子的女人」,這是非常象徵性的說法,背景是用來描述發生在主後六十五年代,羅馬皇帝尼祿掌權時期,以及在主後九○年代羅馬皇帝多米田的時代,當時的基督教會受到嚴酷的迫害,許許多多的信徒離開教會,甚至公開宣佈放棄了他們的信仰,這一點可以從使徒保羅的書信中看得到(參考提摩太後書一:15)。希伯來書的作者曾這樣描述在那時代許多信徒離棄了信仰,認為這些人就像再次將耶穌基督釘死於十字架上一樣。他說:

「至於那些離棄正道的人,怎能使他們重新悔改呢?他們曾經有了上帝的光照,嘗到了屬天恩賜的滋味,又已分享到聖靈,且體驗到上帝的話是佳美的,也感受到末世的能力,竟然還離棄正道。這樣的人無法使他們回頭,重新悔改;因為他們再一次把上帝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希伯來書六:4—6)

啟示錄這本書信是主前第一世紀末期的作品,也就是和啟示錄寫作的時代很相近之時期寫成的,作者寫這封書信的目的也是在鼓勵受迫害的信徒要有堅定的信心,不要忽略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作者告訴那些受難中的信徒,若是輕易放棄,要再拾回恐怕不容易,因為上帝的救恩不是隨便可以踐踏的,也不是想要擁有就能得到,也不是用任何代價可以換取得到,因為那是用耶穌基督的寶血、犧牲生命的代價才能贖回的,是上帝特殊的恩典。我就曾一再提醒過大家,洗禮乃是與上帝立生命之約,千萬不要隨便,因為這是要用生命立約,用生命作保證,實在是隨便不得。
啟示錄作者在這裏用「生下男孩子的女人」這個詞句,就是用來表示基督教會就如同是「母親」一樣,而「男孩子」就是信徒。想要和上帝鬥爭的邪惡力量被上帝從天上打下來之後,竟然到世界上來要攻擊上帝的子民——基督的信徒。
第十四節,如同「母親」的基督教會受到了上帝差遣的特殊使者之庇護,這使者在這裏用「大鷹」來象徵。「大鷹」,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四節表示著那是上帝的拯救之意(另外參考申命記三十二:11)。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三十一節則是用來表示有上帝同在的人,精力永遠充足夠用。
作者說這隻庇護的使者「大鷹」,會載著受到迫害的教會到「荒野」去。所謂「荒野」,在聖經中表示著那是人與上帝最親近的地方(參考何西阿書二:14)。這是依據出埃及記的背景來說明,因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曠野之後,他們能夠生存下來,就是因為聽從上帝的話,使他們在曠野那沒有食物、水的地方,也能夠生活四十年之久。申命記的作者說那是因為倚靠上帝所說的話,而不是僅僅靠食物(參考申命記八:3)。作者用這種方式形容真正使信徒能夠在艱困的環境下生存下去的,就是聽從上帝的話,而不是倚靠人的力量。
在這節提到這女人到曠野去受照顧「三年半」的時間,剛好是在回應第六節所提到的一千兩百六十天,也就是三年半的時間。這和第十一章二節提到的聖城將被踐踏長達「四十二個月」之久,是相同的時間。
第十五至十六節,這裏說這隻戾龍從口中噴出了「一股洪水」。一看到「洪水」,很快就會想到創世記第六至八章所記載的「洪水」故事,是一股嚴重毀滅的力量。在以色列文化中,「洪水」經常被看成是威脅生命的力量。這裏則指戾龍對「女人」(也可代表著「教會」)的威脅從不間斷,且想要徹底毀滅教會之意。因此,用「洪水」來表示。詩人經常用大水或海浪來形容威脅生命的力量(參考詩篇十八:4、三十二:6),但有上帝幫助,這些威脅人生命的大水,將不會得逞(參考詩篇一二四:1—6,以賽亞書四十三:1—2)。
第十六節說大地會張開口,將這些從戾龍口中噴出來的「洪水」給吞了下去。這說明了上帝的拯救將使這些迫害的力量消失於無形。因為大地也是上帝創造的,會聽從上帝的話(參考創世記四:11,出埃及記十五:12)。
第十七節,這節說明了這些與上帝敵對者(魔鬼、撒但)的力量並不會因為這次失敗就停止它們的行為,它們會繼續找機會,在這一代找不到,會在下一代繼續發揮它們攻擊的力量,作者說它們會在「子孫」中找到機會。這也說明了一項重要的認識:只要教會存在的一天,這些敵對基督徒信仰的力量,就會想盡辦法出現來要敵對上帝的子民,它們會發出挑釁的信號,使基督徒在信仰上產生高度的疑惑,甚至懷疑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從這裏可以看到基督教會的存在,隨時都要面臨這種來自撒但力量的挑釁,也要隨時準備應付戰爭,這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屬靈戰爭」,也是信仰上的挑戰。
第十八節,也有些版本將之編輯在第十三章一節。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基督教信仰並不是在看人類科技的偉大成就,也不是在看軍事武力的尖銳與否,而是在看犧牲生命的愛之多與寡。

啟示錄作者告訴我們,要因為「羔羊的血」和信徒們所宣佈的「真理勝過了戾龍」來歡欣,這說明了在那苦難的時代中,真正使人的生命得到滋潤的力量,並不是別的,而是耶穌基督犧牲生命的愛,以及上帝的話語。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科技的時代,越來越講究的就是科技發展之成果,很多媒體都會用很多篇幅介紹最新的科技成就,使人看了就會嘆為觀止。但,無論這些科技多麼發達,都會面臨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人的生命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更為快樂,相反的,我們的世界是問題越來越複雜,已經不是科技武力能夠解決的,甚至聯合國都會感到束手無策。
如果我們看二○○三年發生的美、英兩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就會看到這兩個大國用最現代化的科技武器,和龐大的軍事力量對付伊拉克,但並沒有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衝突依舊,且是越來越嚴重。
當我們將歷史再次回轉到羅馬帝國時代,就在兩千年前,就在耶穌基督降生時代的羅馬帝國,它可說是當時被看成是最為堅強的國家,如同舊約聖經時代的埃及、巴比倫帝國一樣,國勢相當堅強,幾乎沒有人會想像得到有誰能夠摧毀它、改變它。耶穌基督的教導中,就是這樣告訴群眾說: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他打吧!有人拉你上法庭,要你的內衣,連外衣也給他吧!假如有人強迫你替他背行李走一里路,跟他走兩里吧!有人向你要東西,就給他;有人向你借些甚麼,就借給他。」(馬太福音五:40—42)

別忘了,耶穌基督講的這段話其實就是針對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對帝國統治者的一種抵抗方式,那就用愛勝過惡,這也是使徒保羅對生活在羅馬城內的基督徒所發出的勸勉(參考羅馬書十二:21)。因為真正會使生命在毫無意義中失去的,就是用武力攻擊對方。就像今天美國的社會學者一再在質疑和探討的越南戰爭,到底對美國來說有什麼意義可言?其答案就是沒有,甚至對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來說,可說是一場羞辱的歷史。也因為這樣,他們又開始在擔心過去越南戰爭的慘劇是否會再次重演於今天的伊拉克。
面對羅馬帝國統治之下受到嚴酷迫害的基督徒來說,無論用甚麼方式都無法勝過羅馬帝國的軍事武力,和極其殘酷的壓迫政策。耶穌基督卻是用十字架的流血方式,讓羅馬帝國後來終於承認只有在耶穌基督之下,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價值。不僅這樣,也因為有歷代基督徒堅持用上帝的話語來抵擋羅馬政府的統治,才能使那已經被摧殘到殘破不堪的教會,繼續生存下來。因為上帝的話就是真理,也只有真理,才能在任何環境中生存下來。
在我們這個時代,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甚麼迫害,其實不然,只是迫害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我們的時代最大的迫害來自物質生活的誘惑遠勝過政治、軍事科技的力量。我們應該清楚一件事:真正能感化人心歸向上帝,就是要有耶穌基督犧牲生命的愛,而不是用軍事、科技武力來感動人,這些東西都不會感化人心,只會使人的心生出更多恐懼與不安而已。我經常聽到許多信徒在批評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救助災難工作,其實,不論他們那樣做的動機是甚麼,有一件確定的事實,那就是在有災難的地方,就看到慈濟功德會的成員在災區進行服務的工作,而且不僅是在咱們台灣,連在國外也是這樣,這一點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除非我們做得比他們更好,否則就沒有資格去批評;只有我們能夠比他們做得更多,否則想要使信徒增加比他們更多,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愛才能使人凝聚在一起,也會使殘破的心靈重新修復起來。武力,只會使人心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且只會破壞了原本和好的關係。

二、基督教會所面臨的,乃是不停的信仰挑戰,因此,必須時時刻刻以上帝的話語來進行革新的工作,才能避免被時代誘惑力量所陷害而離棄了上帝。

我們看到啟示錄作者一再提起當年那些對抗迫害力量的信徒,就是信守「真理」,且公開宣佈「真理」,才能在那極為殘酷迫害的環境之下也能繼續生存下去。
作者在這裏所說的「真理」,指的就是上帝的話語。就像約翰福音作者所強調的,真理就是上帝的「道」,那是生命之「道」。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非常簡單的話來形容以色列這個民族在亡國兩千多年之後(自主前五八六年亡國於巴比倫帝國,直到主後一九四八年重新建國),還能夠繼續生存下來,且使整個民族不至於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堅持保有上帝的話語的緣故。
參加過我查經班的兄姊都聽我講過,當主前五八六年以色列民族全部亡國於巴比倫帝國,且人民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當奴隸,更多的人民被販賣到世界各地的奴隸市場去,這樣的以色列民族卻還能夠生存下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聖經上帝的話語。他們在巴比倫帝國當奴隸的時候,發展出「會堂」的聚會方式,以研讀聖經、祈禱來凝聚這個即將滅亡的民族。上帝的話語並不是用眼睛看得到的有形物品,而是一種生命力量,當人將上帝的話語存在心中時,這股生命的力量就會在人的生命中油然而生,使人的生命能夠在那艱困的環境下生存下來。
這次我們一家人去德國和瑞士的日內瓦旅遊訪問,我們走馬丁路德的路線,也看約翰?加爾文的腳跡,都說出一個重要的共同點:聖經,上帝的話語才是最重要的生命泉源。不論是馬丁路德,或是約翰?加爾文,他們都是將聖經看成是教會最重要、也是最高的權威。若是沒有這樣的認識,宗教改革運動就無法有甚麼成果出來,社會的改造運動也不會成功。宗教改革提供了幾個重要的信念:
第一:教會是以上帝的話為中心,一切都是以聖經為準則。聖經就是教會最高權威。
第二:洗禮使我們和耶穌基督的救恩連結在一起。藉著洗禮,我們的罪獲得潔淨,成為上帝國度的聖潔子民。
第三:透過聖餐的領受,我們的生命和耶穌基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活在耶穌基督裏,耶穌基督也在我們生命中。
看,教會就是以聖經上帝的話為中心,也因為上帝的話,宗教改革運動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喚醒了那些已經墮落,或是即將要沉淪的心靈,重新因著聖經上帝的話獲得新生命,不但使教會重新振作起來,也使整個歐洲社會因此獲得革新的力量。
今天的基督教會必須從聖經上帝的話開始來反省,特別是咱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更是需要透過聖經的話來徹底反省。想想看,這一百四十年來,上帝如何恩待我們全體教會,也看看我們今天的教會是怎樣在敗壞上帝的名聲。最近二十年來,許多用基督之名義所設立的機構,不但紛爭不斷,且是有不乾淨的行為出現,這些都是非常要不得的事。如果你問我為甚麼會這樣?我要說理由只有一點: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已經忘記上帝的話,沒有將聖經的教訓列為教會最重要的指標,這一點也是我們這些傳道者和教會長老必須要徹底好好反省的事。
這個禮拜三開始,我們將開始進行另一本新的經書查經功課,我們要查考出埃及記,我甚盼望大家都會來參加,若是你禮拜三上午時間不能來,也應該利用禮拜五晚間來。我們社青的朋友若是時間很困難,也應該可以撥出兩個禮拜四有一次晚上的時間來參加。千萬不要小看讀聖經的功課,也不要疏忽聖經的話語,特別是在這個混亂的世代中,尤其是科技發展得非常快速的這個時代中,要使我們能夠清楚知道生命的意義,以及應該有的生活和工作態度,就是讓我們回到聖經上帝的話語中來,才不會等到有一天,面臨上帝審判的日子一到時,才來尋找上帝的話,那時,很可能就會如同先知阿摩司對他那時代所說的:

「時候已經到了,我要使以色列遍地饑荒。他們飢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飢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這是我——至高的上主說的。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們要到處尋找上主的信息,可是都找不到。」(阿摩司書八:11—12)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希望這樣景況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更不希望這樣的日子臨到我們的社會。因此,我們的教會有責任讓上帝的話彰顯出來,要這樣,就必須讓我們的教會充滿著上帝的話,使我們的教會成為傳播上帝話語的中心。而這就必須先從我們每個人都會將上帝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開始做起,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看到我們確實活在上帝的話當中。
(講於二○○五年四月廿四日)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