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

497 坐宝座的右手中书卷与七印是什么?(启五1)】

答:这书卷不是像现在本书的样子,乃是一副可以卷起来的长纸或羊皮卷(提后四13,参三六一题),裹与外都写着字,与先知以西结所提的书卷相同(结二910),表明内容充足完全之意,再没有增添的余地。这书卷主指示约翰,是详细记载「那些以后必成的事」(启四1)。其内容就是包括了六1节至十八2节所以的预言。从另一方面看,这书卷是神的圣旨,是包括基督所得父神应许列国和地位,为基业的文契(诗二78)。用七印来严封了,是表示这书卷必全然被封严,十分慎重而秘密。直等到相当有资格者,在相当的时候来展开。原来这基业的所有权是属于亚当的(创一28),后来为撒旦所夺取(约壹五19),但为这末后的第二个亚当基督所赎回(参林前十五45;腓一1314)。是借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审判了撒旦,这世界的王权被赶出去了(约十六11,十三31)。及至基督再来的时候,祂要从父神的手里,先领取这封严的书卷,就是基业的文契,驱逐撒旦,就以大权来执行文契中的事(启六1至十八24)。——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462.坐宝座者右手中的书卷与七印为何?(五章1)】

一、书卷不是一本书,乃是一卷的皮卷。最古的时候,书卷用埃及蒲草纸制成,以后则用别迦摩皮卷,可以保存千百年不朽。重要的政府公文和一般人的遗嘱亦用皮卷,把皮卷卷好后,在卷口处加上封条,条上有印,以示保密。主耶稣被埋葬之后,彼拉多也用官印封了墓门的石头,无人可以随便揭封(太廿66)。以赛亚也提及封住的书卷(廿九11)。但以理办有这话已经隐藏封闭之语(十二9)。以西结则看见展开的书卷,而且要以西结吃那书卷(二,10,三1)。保罗对提摩太提及皮卷(提后四13),相信是保罗所收藏的珍贵书籍之一。有人计算罗马书用十一尺半的皮卷去完成。马可福音用十九尺。约翰福音用廿三尺半。马太三十尺。路加与使徒行传用三十二尺。启示录则用十五尺长皮卷云。

二、约翰所见的书卷,可能是埃及蒲草纸而非皮卷,这卷书是在神手中的,而且里外都写着字,又用七印封严了。

    里外都写着字一语,有些原文解经家认为可能是里面写着字”“外面却用七印封严了,意即外面一词是与下文七印封严是相连的。因希拉文圣经古卷并无句点,与中国古书一样,所以上下文相连处,视其分句之前后,有不同的解释。但约翰所见的书卷相信是里外都写着字的。

    用埃及蒲草纸写的书卷,多写在里面,因为里面较光滑,这一面称为力到RECTO)。如果要写的资料太多,或有非常重要的文告,力到一面不足用,不得已才写在外面或称为反面,这一面则称为反所VERSO)。神有许多未来的计划写在这书卷中,所以正反二面均写满了字,而且用七印封严了。还有,里外都写满了、无人可以增添,神的启示已完全在这书卷中显明。这书卷内外所写的,是包括自启示录第六章一节起至十八章末节止所有的预言。

    又有人根据犹太人古时规矩,凡是屋契、地契,当书写完备时,用印封妥,但见证人则在书卷外面写上见证的话。所以外面所写的,不是文件本文,乃是见证语。

    不过神所写的文件,是不需要任何的见证人(约二25)。

    所以我认为这书卷外面的话和里面的话一样,都是一样重要的内容。

    三、至于用七印来封严,则有下列各种解释:

    罗马帝国时代,凡有遗嘱必须有七个见证人在其中盖上不同的印,表示慎重。当遗嘱或地契被揭开宣读时,该七人必须依照当时规例,各人口中念念有词,证明该文件真实无讹。神的七印是神自己盖上的,神自己就是该书卷的唯一见证者。用七印盖好,也是表示慎重,而且授权与羔羊、为唯一有资格揭封者。

    这七印是相同的,但盖七次,表示该文件是十分的秘密,不能让平常人窥伺的。古时人保存秘密文件,先将文件卷起,再用绳子捆好,然后用封条封紧,在上面盖七次自己的印,然后保存在秘密之所。

    神的这书卷,也是秘密的,在末后的时代才揭封来施行,其中所写的大灾难,历代的人无法了解这些末世灾难的情形。

    亦有人解释谓这书卷中共有七卷,一卷套住一卷,每卷均有印严封。当揭开第一印时,第一卷即打开,然后再揭其中的第二卷,直至七卷揭完云。

    更有人解释谓,七卷套在一起,每卷外有印封严,然后再将七卷连起来成一长卷,当揭开第一印时,第一卷即从此长卷中脱落,直至最后一卷揭开为止。

  不过仍以第解释切合古时习例。

    这书卷只有羔羊能揭封,请注意,那位长老并不是说:神的羔羊能以展开那书卷,他乃是说:犹太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他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基督是以狮子的雄姿来展开神的计划,应验以赛亚先知在他的作品中六十一章3节末两句的预言: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四、这七印所封严的书卷是套物式的,那就是说,当第七印揭开之后,就有六枝号出现。当第七枝号吹奏后,又有盛满神大怒的七碗出现,当第七碗的大灾倒出来之后,便有大声音宣告说:成了(启十六17)。这个成了是威严而可怕的,与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苦时所宣告的成了是不同的。十字架上的成了是救恩的完成,启示录的成了乃是神整个计划的完成。前者是痛苦的,后者是荣耀的。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五4约翰看见书卷没有人开的时候就哭了。我想我们不像约翰,读圣经时,神的话没向我们开启,也不担心。── 倪柝声

      我就大哭』,不通过主的手,我们对一切都是无知,宇宙也没没有结局,真是一件可哭的事情。── 牛述光

 

498 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预言如何?(启五5)】

答:主耶稣基督,祂是旧约圣经所预言出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祂必拿着君王之圭和杖,代表其权柄,统管列国,万民都要归附顺服(创四九910)。祂又是大卫的根,出自大卫的家中。祂在地上要作王掌权,施行公义。神对大卫和其家所应许之福,都要应验在祂身上(赛十一110;路一3233;启廿二16;耶廿三5)。这位基督,是借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和复活,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所以祂有资格以狮子为王的熊姿,从父神的右手中接受封严的书卷。并且是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启五579),驱逐撒旦,在世界上掌权为王,建立祂的国度。——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五6约翰所看见在天上的主耶稣基督︰『像是「才」(原文)被杀过的。』『才』也可译作『新鲜』。在天上快到永世的时候,主还是新鲜被杀的!十字架是永远鲜新的!十字架历万古而常新。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就是基督被称为羔羊,在旧约里有两次(赛五十三7;耶十一19),在新约里,按照原文,福音书里和行传里有三次(约一2926;徒八32),书信里有一次(彼前一19),而启示录里竟有二十八次之多!神特别在这卷关乎永世的书里,称祂儿子为羔羊。而这羔羊是才被杀的,可见伤痕还在!永远的伤痕,就是保证永远的得救。── 倪柝声

      七角七眼』,完全的能力和智慧。── 牛述光

 

499 羔羊有七角七眼表示什么?(启五6)】

答:羔羊一词,在启示录中由五章开始,至最后的廿二章中,都曾提到与羔羊有关一切的事,表示祂的工作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羔羊即如旧约先知们所预言的弥赛亚(出十二57;赛五三78),就是施浸约翰在约旦河边所指给使徒约翰看的(约一2936)。他也亲自看见了在十字架上这被杀的羔羊(约十九2627;参徒八32;彼前一19)。长老在此所要他看见的,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和大卫的根(启五5)。狮子表示基督之任王权,治理世界之能,并执行神之圣旨。但他实际上所看见的,乃是一个被杀的羔羊(启五6),供祭司之职,就是为人赎罪的基督(来六20,十12)。

这羔羊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灵,这角为能力的象征(撒上二10;王上廿二11)。祂与七角,表明基督是完全绝对的权柄,即包括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权柄,举世无匹(太廿八18)。这七眼是和先知撒迦利亚所见的七眼,便察全地意义相同,表明基督全知全在,神的完全智慧(西四10;林前一24)。这羔羊基督必须与完全属灵的智慧,和完全君王的权柄,才能配拿书卷,揭开七印,实行按坐在宝座的圣旨(启五7-9)。——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463.羔羊何意?羔羊在启示录的地位与工作如何?  (五章6)】

    一、羔羊一词,在启示录曾有下列的记载,表示他的工作占有极重要的价值:

    羔羊站在坐宝座者与四活物和众长老之中(五6)。

    有被杀过的伤痕(五6)。

    有七角七眼(五6)。

    取了严封的书卷(五7-8)。

    揭开七印(六一)。

    羔羊也有忿怒的一日(六16)。

    接受无数穿衣者的赞美(七9-12)。

    羔羊宝血洗净衣裳(七14)。

    羔羊牧养众人(七17)。

    靠羔羊血可得胜(十二11)。

   11 羔羊生命册,记录人名(十三 8;廿一27)。

   12 羔羊站在锡安山,与十四万四千人同在(十四)。

   13 童身跟随羔羊是初熟之果(十四4)。

   14 罪人在羔羊前受苦(十四9)。

   15 羔羊之歌(十五3)。

   16 羔羊战胜怪兽(十七13-14)。

   17 羔羊结婚(十九7-9)。

   18 羔羊的新妇为谁(廿一9)。

   19 羔羊有十二使徒(廿一9)。

   20 羔羊为殿、为灯(廿一23)。

   21 从羔羊处有生命河的水流出(廿二1)。

   22 羔羊有宝座(廿二3)。

    综观这些记录,便知由第五章开始至廿二章,几乎一切的事都与羔羊有关,而且神要降与世人的一切灾难也由他执行命令。

    二、羔羊在这里有三个特征;

    像是被杀过的。像是二字并非表示约翰怀疑羔羊曾被杀,乃是说,这羔羊有被杀过的伤痕,一望而知。还记得约翰在跟从主耶稣之时,曾听施洗约翰宣告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

    当腓利对埃提阿伯的太监证道时,曾引用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谓主耶稣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徒八32;赛五三7-8)。

    彼得在写书信时,称基督的宝血如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一19)。

    羔羊必须被杀,并且流血,才能赎罪。约翰所说像是被杀过的一语,使人容易想起那羔羊被杀时的痛苦、羞辱、谦卑和忍耐,在十字架上成为极大的牺牲,完成救赎全人类的大工。

    羔羊有七角。在旧约代表权力与荣耀。

    a.权力。摩西在他为以色列人祝福的词中说:约瑟的角为野牛的角,用以抵触万邦,直到地极(申卅三17)。

    先知撒迦利亚在异象中也看见有四角,这四角有双重使命,首先打散犹太人,然后为犹太人报仇、去打掉列国(亚一18-21)。

    b.荣耀。撒母耳的母亲哈拿蒙神赐她一个儿子之后,曾在祷告中赞美神说:她的角因耶和华高举(撒上二1),意即有了荣耀。因为在古时、妇人无子是一种耻辱。在诗篇中常有角被高举的字句,也是表示有荣耀之意(诗八九17一二9;一四八14等)。

羔羊似乎是一种软弱无能的动物,但主耶稣却是有权能与荣耀的羔羊,因为他不久即将揭开七印,显示烈怒(六17),将灾难倾倒于地,施行审判。他有七角,表示他的权柄是完全的,举世无匹。

c.羔羊有七眼。这七眼和先知撒迦利亚所见的七眼意义相同(亚六9,七10)。这里说,那七眼遍察全地,包括羔羊的全知全在两种绝对的属性。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五8『…各拿着琴,和盛满了香的金炉,这些盛了香的金炉就是众圣徒的祈祷(原文)。众圣徒的祷告是金炉,里面是盛满了香的。香是圣灵在圣徒里面的祷告。金炉是众圣徒的祈祷,香是加在金炉里的,香是加入圣徒的祷告里的。圣灵在教会里,就是在基督的身体里,恳求代祷。有时在我们的灵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乎声和叹息(罗八28),却是最有效力的,这就是圣灵的祷告。── 倪柝声

 

【启五9『新歌』是与四11之歌相对的;四11是颂赞,五9~14是颂赞救赎。── 牛述光

 

464.四活物与廿国长老所唱的新歌,是为别人唱还是为自己唱?(五章9-10)】

    这新歌中有两句说: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这里的他们,显然是指别人而言,至于四活物与廿四长老则不包括在内。但有些解经家根据不同的圣经古卷,即罗马古卷与西乃古卷,谓这里的他们,原文为我们,意即四活物与廿四长老也包括在这些中,一同赞美羔羊。

    因此,我们他们的意见不同,其不同解释如下:

    一、主张原文是我们的,认为四活物与廿四长老是代表天上的教会。他们与主耶稣在地上所买来的人一同赞美羔羊。四活物虽然是天上的灵界,但他们的生命也是从耶稣而来,因为耶稣是生命的源头(约一4)。四活物是代表神的创造,一切受造之物,也受人类犯罪所影响,他们也一同叹息劳苦(罗八23),所以他们也要赞美羔羊。

    二、但主张原文是他们的,认为四活物既然是天上圣洁的灵界,未曾犯罪,与主耶稣的血无关,他们不需要主耶稣的救赎。所以四活物与廿四长老所唱的新歌,是为世上一切得救的人,即一切因主耶稣的宝血得救的人而唱。四活物与甘四长老不在内。同时,这首歌的口气也很清楚表示这点,因为羔羊从各国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即说买了人来,当然歌唱的活物及廿四长老不在内,他们乃是因那些蒙恩的人而快乐。

    以上两说,各有人采用,但均不能自圆其说,不过我们要明白一个原则,那就是;这是约翰在异象中所见的,既然是异象的一种,便不能在字面上过于拘泥。参阅461条有关廿四长老的研究,先要明白廿四长老是谁,然后容易明白这首歌是否包括廿四长老在内了。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五12天使是赞美『曾被杀的羔羊』。到那日,我们在天上,也要因主的十字架而永远赞美主。十字架是今日救赎的中心,十字架是荣耀里赞美的原因。── 倪柝声

 

【启五12~13可见得书卷就是得了荣耀、权柄、尊贵,也就是得了国度(但七9~14)。── 牛述光

 

【启五13「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人类常有一种天然内在的倾向,宁愿敬拜被造之物,而不敬拜造物的主。在这事上,甚至连使徒约翰也需要被改正。(参看启1910)全本启示录所描写的争战,都环绕着这个问题。天上的争战和地上的苦难,都起源于撒但想要窃取向神的颂赞和尊崇。但在启示录第五章,在那加冕的伟大日子里,我们看见了天上的,地上的,地底下和沧海里一切被造之物,都联合起来,众口同声的称颂基督是至大、至尊和至高者!这一章和腓立比书29-11,是互相衔接的。「万膝无不向祂跪拜……万口无不称耶稣基督为主」!祂借十字架的死与复活,已经完成了这件事,刚被杀的羔羊乃是配得的!――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The Lamb Takes the Scoroll

Worthy to Take the Scroll; Worthy to Open the Seals

I. A Scroll Sealed by Seven Seals

   1. See a Scroll

   2. With Writing on Both Sides

   3. Who Is Worthy to Break

II. Only the Lamb Is Worthy

   1. The Lion of Judah

   2. The Lamb Slain

   3. Seven Horns and Seven Eyes

III. Praise God and the Lamb

   1. Living Creatures and Elders

   2. Many Angels

   3. Every Creature

── Chih-Hsin Chang 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The New Song

As given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5.8

I. The highest note—‘Thou art worthy’

II. The greatest sacrifice—‘Thou wast slain’

III. The sweetest theme—‘Redeemed by blood’

IV. The widest result—‘Every kindred, tongue and people and nation’

V. The newest relationship—‘kings and priests’

VI. The brightest hope—‘We shall reign’

── H.K.D.

 

The Worthy One (5.9~12)

I. The Person who is worthy—He Who has the Majesty of a lion and the Meekness of a lamb (v.9)

II. The Proclamation of His worth—

   1. He has paid for us the Price of redemption (v.9)

   2. He has conferred on us the Privilege of Priesthood (v.10)

   3. He has given to us the Prospect of Reigning (v.10)

III. The Proof of His worth—He receives the worship of the angels in Heaven and the redeemed from the earth (v.11)

── Archibald NaismithOutlines for Sermons

 

The Sevenfold Ascription of Praise to the Lamb (5.12)

I. Power (authority Matt.28.18)—Nebuchadnezzar received power but proved unworthy (Dan. 2.37; 4.27)

II. Riches (Eph. 3.8)—Jehoshaphat had riches in abundance but proved unworthy (2 Chron. 18.1)

III. Wisdom (Col. 2.3)—Solomon received wisdom but proved unworthy (1 Kings 4.29)

IV. Strength (Isa. 63.1)—Samson was given strength but proved unworthy (Judges 16.19~20)

V. Honour (Heb. 2.9)—Adam had honour conferred by god but proved unworthy (Gen. 1.27; 3.24)

VI. Glory (Heb. 2.9)—Aaron wore garments of glory but proved unworthy (Exod. 28.2; 32.4)

VII. Blessing (praise)—Many men have been blessed and praised, but all have proved unworthy e.g. (Acts 12.22~23)

── Archibald NaismithOutlines for Sermons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