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整个启示录都是写给教会的,不过先有七封信写给七个有代表性的教会,它们代表(1)当时实存的七个教会,(2)每个同时代的不同教会,(3)教会中信徒的不同情况。
教会的原意乃从世界分别出来的团体,即由五旬节至被提时期内所有重生的信徒合成(1)基督的身体;(2)神的家;(3)圣灵的殿;(4)祭司的国度;(5)真理的柱石;(6)精金的灯台;(7)基督的新妇。
神对世界和人类最主要的工作有三,即(l)创造,(2)救赎,(3)审判,以后再有新造。启示录是圣经的末了,主要是讲到神的审判,经过审判之后才有新的创造。然而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被前四17),所以在审判世界之前,先对教会审判。不过启示录二、三章还是祭司的审判,作为将来在基督台前审判的预告和警戒,目的是修正和洁净,仍给教会有悔改的机会,一旦到启示录第四章一节,约翰受召被提升天,就结束了教会时代,以后也不再提到教会,地上进入大灾难时期,情况就完全改变了。
给教会的七封信,内容格式都有共同点:(l)收信使者,(2)主的自称,(3)主知道教会光景,(4)责备与称赞,(5)加以劝告,(6)赐给应许,(7)呼召听命。
七封信有前三封,后四封之别,前三封先有听圣灵的话,后有得胜的应许;后四封则次序颠倒过来,可暗示教会从属天情况落到属世光景。在后四封信中,给得胜者的应许比前三封信更为丰富,因要得胜更难;这七封信均提到主再来,「我必快来」,「站在门口」,「我就快临到」
1.以弗所教会(启二l-7)
「以弗所」有放松之意。起初不但有亚居拉、百基拉和亚波罗曾在以弗所工作(徒十八18-28),保罗也在那里工作约三年之久(徒廿31),提摩太更是曾在那里住过(提前一3),约翰年老时也可能长期住在那里。以弗所教会起初的情况很好,正如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行走的主所说,他知道他们的行为、劳碌、忍耐,不能容忍恶人,以及试验出假使徒来。这样的行为非常重要,将来也要受到报应(雅二7;彼前一17;启廿二12)。使徒也有真假,不能一既承认接纳(林前九l-2;林后十一13,十二12)。然而他们后来却放松了,竟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爱是一切的原动力,爱是最真实的东西,主最看重和要求的就是爱(约廿一15-17)。刚蒙恩得救的时候,心里火热,喜欢读经、祷告,爱慕真理,追求灵性,不敢犯罪和体贴肉体,若是一不小心犯了错误,就会认罪悔改,求主宝血洁净,凡事不随便、不放纵,只求讨主欢喜,如新妇对新郎之爱(耶二1-2),而且是专一的爱(诗七十三25)、上好的爱(路十42),看主高过一切的爱。但这爱却渐渐减退了、单薄了、消失了,可能是工作太忙,忽略与主亲近,可能是别有吸引,爱世界,也可能转到以自己为中心,离开了十字架的爱与能力。
当一个信徒离弃了对基督起初的爱,对人的爱也会渐渐冷淡,即或保持了道理的纯正,却仍不能感动人或吸引人来归主。若有各种恩赐、知识和功能,却没有爱,仍然算不得什么(林前十三章全)。妻子只殷勤作家务,但没有爱,绝不能使丈夫满意,连奴仆服事主人都要有爱心(出廿一5),所以难怪以弗所失去起初的爱,要受主的责备了。幸而爱我们的主,仍赐下复兴的机会,使我们回想自己是从那里堕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否则要把灯台从原处挪去。教会灯台被挪去,就失去了为主发光、作见证的功用和能力,甚至不再存在。
他们的长处主并非不纪念,但不能以此离弃了起初的爱,可能有所延长,但仍然将被挪去。他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即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因为这也是主所恨恶的(诗一三九22)。尼哥拉原文有胜过平民之意,指在教会中有一种人是任教职者,爬在平信徒之上,自成阶级,夺取权柄,管理教众,违背主命(太廿三8)。也有人认为尼哥拉本为耶路撒冷教会里最初执事之一,以后离开真道,灵性堕落,设立一种无律伪智派,引诱信徒放纵情欲,是犯罪无害论的倡导者。
以上也是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有灵耳方能听见,但有肉耳肯听者,也是给圣灵向人心耳说话的机会,不可错过(太十三9;罗十17;来三7;雅一19)。
对得胜者的应许是吃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起初亚当因犯罪被逐出伊甸园,未能吃生命树的果子,现在得胜者乃是胜过撒但的引诱,不贪爱世界和肉体的情欲,而回到神最初的目的和要求。今天的乐园可能因主复活升天,移到三层天上(路廿三43;林后十二4;来十二23)。生命树的果子是指更丰盛的生命(约十10),更高尚的权利(启廿二14)。
2.士每拿教会(启二8-11)
土每拿原有没药或苦的意思。
主自称是首先的,末后的,是死过又活的,我们有这位全能又爱我们的主就够了。他知道我们的患难贫穷。为主受苦是有福的(太五10-12),属灵的富足才是真富足(腓三8;来十34-35;雅二5)。当时犹太人也参与对教会的逼迫(徒十三45,十八12,廿19;帖前二14),其实都是撒旦的诡计,假借犹太人的名义,攻击教会。
跟随主的人受苦是必然的(约十六33;徒九16;腓一29;帖前三3),但不必怕(太十28-33),因主已得胜。彼得、保罗等都曾下监,试炼虽苦却有期限,这也是完全的意思(创廿四55;民十一19-20;但一12)。教会在二、三百年间曾受十大迫害,有人在患难逼迫中软弱失节,但务要至死忠心,就必得生命冠冕。冠冕是为着得胜的人,没有十架就没有冠冕,这是最荣耀的赏赐(林前九25;提后四7-8;雅一12;彼前五4)。这里共有四种冠冕,或作冠冕的四方面(喜乐的冠冕乃形容词,帖前二19非另一冠冕)。
「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那么不得胜的是不是要受第二次死的害呢?有人说这是一种安慰的话,也有人认为信徒不能受第二次的死,即下火湖(启廿14),但可能受第一个时候的地狱之苦(太五22、26,十八34-35;可九43-49),这种说法令人难以接受。
3.别迦摩教会(启二12-17)
别迦摩有联婚之意。别迦摩日后成为敬拜皇帝的所在,有帝王庙,让人民敬拜皇帝的像,成为撒但宝座之处。然而仍有忠心的见证人,如安提帕被杀殉道,以血为主作证,这在历代教会都有,那时就有人受激励,坚守主名,持守主道。
但有几件可责备的事,首先是服从巴兰的教训,如古时巴兰引诱以色列人犯奸淫、拜偶像一样(民廿五1-9;犹11)。从属灵的意义来说,教会与世俗为友,就是行淫乱(雅四4),有贪心就如拜偶像(弗五5)。天主教拜圣徒、圣物,并用外邦风俗、节期,有些基督徒也将世界的风尚、思潮引进教会,这与拜偶像、犯奸淫有何差异?
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是使教会犹太化,有阶级,如主教、神甫、祭司之类,他们掌握教权,使平信徒不能参与圣事,违反圣经中每个蒙召属神的都是祭司,可以献祭,在教会中有事奉(彼前二5、9)。
但主警告他们,若不悔改,就要以口中的剑攻击他,有如对待敌人一样(启一16),对得胜者则应许赐给隐藏的吗哪。吗哪是以色列人在旷野所吃的食物,代表天粮,预表基督(出十六14-31;诗七十八24-25;约六48-51),有隐藏的方面(西三4;来九4),是只有得胜者才能领受、饱享,并赐给白石,写上新名是得胜的殊荣,表示与主亲密的关系。
4.推雅推喇教会(启二18-29)
推雅推喇教会容让那自称为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施行教导,用一个外邦拜假神的女子来引导以色列人离弃真神、崇拜偶像,陷百姓于罪中。然而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神之子,却察看人的肺腑心肠(启二23),他要对罪恶发出愤怒的火焰,并要施行审判加以践踏。
这自称先知的妇人耶洗别许多的教导和道理都是严重的异端与错谬。耶洗别和他的同夥,以及跟从他们的人都不能免去刑罚,要受当得的报应(罗二6),凡容让罪恶的也要受报(启二23)。
在邪恶势力猖狂之时,还有其余的人是向神忠心、蒙主保守的(王上十九10、18;林后六17),他们不跟从那教训,不晓得撒但深奥之理。这些道理有些还较易分辨(提前四1;提后四3;彼后二1),有些就更难识别了(林后十一14-15),不要好奇探求奥秘之理。
主的担子不重(太十-30),在末世是不加增新担子,然而已有的总要持守,直到主来,那就是持守圣经的真理,主的命令和使徒的教训(提后一13-14,四7;彼后三2)。
那些得胜又遵守主命令到底的,主应讲要赐他门权柄可以制伏列国。得胜不容易,遵命到底更不容易,但所得的赏赐却很大。权柄的大小是根据忠心的程度有多少(路十九17-19)。制伏列国指千年国度时与主一同作王(启廿4)。这本是神赐给基督的权柄(诗二9;启十二5),但却赐给那得胜的信徒同得(路廿二28-29;提后二20)。
附注。
l,教会的使者不知究竟是谁,但都是为神所派,能代表教会的属灵负责人,其地位、关系与责任都很重要。今天雇工式的传道人,或是有职权的长老、执事等,也不能推卸责任,名义上也是神的仆人和教会代表,将来不能不为教会中的服事受审判。要服在主的手中,受主的管理和使用,应竭尽忠心牧养羊群。但也不必惧怕恐慌,因也有主的看顾、扶持和保守,要时刻儆醒准备、向主交帐(结卅三6;来十三17)。
2.各地方的教会虽有不同,但其人为的组织形式,或大规模的统治与管理都应该以基督为首,藉圣灵领导,以圣经为根据,尽肢体的功用来建立教会,并造就信徒,兴旺福音。教会最主要的是要有爱心和忠心,不能容忍、服从异端与错谬。
3.教会普遍的情况不好,但主并不放弃,仍吩咐他们要悔改,但对每个教会都呼召要有得胜者,并应许得胜者可以「得荣耀」。
「如读启示录的人,没有追求作得胜者,是不明自主的心意,违背主的旨意,也不懂得启示录的真意,损失之大是无法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