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七碗的灾难 15章至18章
 第五幕:七碗的灾难 15章至18章

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15:1-8)

約翰已述說了七印,又講述七吹號,現在他要描寫上帝把七金碗的忿怒傾倒出來。這種程序是寫啟示文學的人的一種特色,就是把內容分組排成三個七,然後依次寫出來,是代表一個完整的觀念。

當時的場景是在天上。在敘述七天使手拿忿怒七碗之前,先描寫那些為基督的緣故而殉道的人。他們是站在一個像玻璃的海上。在四章六節已經見過這幅景象,然而在這裏的玻璃海是有火焰攙雜的,這是因為這裏加上了審判(火焰是審判的象徵,出9:24;3:12;12:29)

「玻璃海」可能是在夏天拔摩島外廣闊的大海反射出來的光輝,這裏是用來形容神寶座周圍的寶貴、純潔、廣大情景。(4:5的解釋) 那個好像「玻璃海」的解釋也是比較困難。一個可能是如舊約的概念認為天空是由水造成的(1:7;148:4)。另一個可能是在夏天拔摩島外廣闊的大海反射出來的光輝。不管它真正是些什麼,這玻璃海指明神寶座周圍的寶貴、純潔、廣大情景。

我們也聽到「摩西的歌」。這首歌是摩西帶領以色列子民光榮渡過紅海化險為夷後而唱出來的:「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5:1-19)。這裏是聖徒渡過殉難的苦海,平安抵達天堂彼岸時的情景。這首歌深深地印在每一個以色列人的記憶中。每逢猶太人崇拜的時候,當他們誦讀信經後(這篇信經稱為Shema是以「聽啊!」作開始的),他們會再唸兩段禱文,其中一段就是摩西之歌。

這些聖徒大多數都是經歷殘酷的刑罰而死亡的,這裏他們被視為得勝者。早期教會認為殉難的日子才是勝利的日子。耶穌也這樣說明:「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16:25)

「羔羊之歌」,如十四章三節,只有他們才能夠學會唱的歌。這些歌詞差不多是從舊約的經文中引述出來的。「你的作為大哉,奇哉」(92:5;98:1;111:2;139:14)你的道途義哉,誠哉」(145:17)。「主阿,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86:9)。「因為獨有你是聖」(撒上2:2;99:3;111:9)。「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86:9)。「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98:2)。這些歌詞的內容完全沒有提及他們自己的任何成就;都是讚美上帝的偉大。天堂是這麼一個地方,人到了那裏,必然會忘記自己,只會讚美上帝。

「殿」希臘文是見證的帳幕(The tent of testimony),在舊約是代表曠野時代的會幕(Tabernacle9:15;17:7;18:2)。約翰這裏所看見的是從前在曠野的會幕而不是耶路撒冷的聖殿。那七位復仇的天使是從會幕中走出來。在會幕中間聖所裏面有一個立約的法櫃(「那存法櫃的殿」),在法櫃箱子裏,存放著十誡的法版,就是律法的精髓。天使從那裏出來,這個意思就是指他們來自存放上帝律法的地方,而任何人或國族斷不能玷污或損毀上帝的律法。

他們穿潔白光明的衣服,胸間束著金帶。天使的衣服象徵三件事情。()他們所穿的是祭司的服裝;身穿白色的麻衣,胸前有金帶的衣服是大祭司所用的。一位大祭司的身分可以說是上帝在人群中的代表;因此那些前來地上復仇的天使,就是上帝的代表。()他們的服裝是屬於君王的。君王與首領也是穿白色細麻布的外袍,並束上胸前的腰帶。換言之,天使擁有萬王之王的權柄來到他們當中。()他們的服裝是屬於天上的。那個站在耶穌墳墓裏面的青年是穿白色細麻衣的長袍(可十六5;太廿八3);天使是天上的居民,他們代表上帝前來地上執行祂的旨意的。

四活物當中的一個把上帝盛滿忿怒的金碗交給眾天使。四活物(詳細解釋見4:7)第一個像獅,第二個像牛,第三個像人,第四個像鷹;他們合起來就是自然界中最強、最勇、最智和最快的象徵。整個象徵自然界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讓上帝親自使用。

用煙作上帝榮耀的象徵是舊約中一個普遍的思想。在以賽亞的異象中,先知看見煙充滿了整座聖殿裏面(6:4)。「不能進殿」也是舊約的觀念(40:34,35;王上8:10,11)。這是因為上帝具有的聖潔與榮耀是人不能藉著自己的力量可以與祂接近的。另外,異象也指明「直等到那七位天使所降的災完畢了」這是象徵人決不可能阻止上帝將來的審判。

 

七碗災:世界末日慘況(16:1-21)

這裏讓我們看見最後一次的恐怖災難。它們和埃及的十災和啟示錄八章至十一章中七吹號帶來的恐怖有關連。

 

埃及十災:                                                  

. 水變血(7:20-25)

. 青蛙(8:5-14)

. 虱子(8:16-18)

. 蒼蠅(8:20-24)

. 畜疫(9:3-6)

. 起泡的瘡(9:8-11)

. 雷轟與冰雹(9:22-26)

. 蝗蟲(10:12-19)

. 天昏地黑(10:21-23)

. 殺長子及頭生的牲畜(12:29,30)

 

七吹號帶來的災禍:

. 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地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8:7)

. 有彷彿火燒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8:8)

. 燒著的大星名叫茵蔯落在水中,水變苦和染了毒(8:10,11)

. 日頭,月亮與星辰的三分之一被擊打,頓成一片黑暗的世界(8:12)

. 有一個星落在地上,把無底坑的坑口開啟;從那裏冒出煙與走出魔鬼,蝗蟲(9:1-12)

. 釋放綁在伯拉大河的四位天使;魔鬼騎兵從東方出來(9:13-21)

. 宣佈上帝至終的勝利和各國族的抗叛忿怒(11:15-18)

 

啟示錄十六章的恐怖景象:

. 惡毒的瘡生在人身上(16:2)

. 海水變成好像死人的血(16:3)

. 江河與眾水變成血(16:4)

. 日頭變熱,能用火烤人(16:8)

. 獸的國變成黑暗,人也受苦(16:10)

. 伯拉大河的水乾了,要給東方來的眾王豫備道路(16:12)

. 空氣被污染,自然界的恐怖出現──雷轟、地震,閃電和冰雹(16:17-21)

 

我們看見兩個情景:

一.    冰雹,黑暗,水中有血,惡毒的瘡,從伯拉大河以外出來的恐怖大軍是三個異象共有的景象。

二.    七吹號和七碗所帶來的災禍是有分別的。前者的摧毀情況是有一個限度,就是佔了地上三分之一;但是後者的破壞是要把上帝的全部敵人盡毀。

 

當約翰描寫最後一連串的恐怖事情,他似乎想把有關上帝忿怒報復的全部故事堆疊起來,然後用他們向這個不信的世界襲擊,釀成人類最後一次災劫的洪潮。

 

大自然界的災難(16:1-11)

聖殿裏發出來的聲音是上帝自己親口說的,祂派遣天使把災難降臨人間。這些災難(第一至第五位天使/)都是大自然界的災難。當然,自然界常會發生一些災難,但是多數是局部性的。地理學者也指出自然界漸漸會越來越受破壞,並且引起許多災難。我們也相信在末日必會有許多大型的自然界災難發生,但是像這裏所形容全世界性那麼惡烈的災難卻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神的審判。從第九、十一和廿一節的反應,可見這些人是明知是神的審判,但還不願意悔改。

第一個災難是惡而且毒的瘡。這個字也用來描寫其他的災難,埃及人遭受起泡的瘡災(9:8-11);子民因不服從上帝而受的病痛(28:35);約伯身上生的瘡(2:7)

第二個災難是把海水變成血,第三個災難是把江河與泉水變血。都是回憶昔日尼羅河水變成血的災禍(7:17-21)。當然,水既然變成血,海和江河裏的活物都必死了。在希伯來人的思想中,每一種自然界力量──太陽,雨和眾水──都有天使掌管的。這些天使對自然界每一部門各司其職,受上帝差派工作。在第六節,所指的就是敵基督的國度迫害上帝的聖徒(就是基督教會的眾信徒)和先知(指當時教會的先知而不是舊約時代的先知(林前12:28;13:1;4:11等等,他們就是教會的領袖)。那些曾流教會人士的血的迫害者,將會受到冷酷無情的刑罰──地上的水全部乾涸了;他們除了飲人血以外,其他甚麼飲料也找不到。在第七節,有聲音讚美上帝的公義審判從祭壇中發出來。這聲音有兩個可能的解釋:它可能是出自祭壇的天使,因為祭壇也有天使把守的。另外一個解釋說,天上的祭壇就是上帝子民禱告與聖徒把生命作獻祭的所在。照此看來,從祭壇發出的聲音就是基督徒的禱告聲音和受苦的教會因為看見上帝的忿怒降在那些迫害者的身上,讚美上帝的公義。

第四個災難是日頭像火一般烤人。當人被這火烤的時候,不知悔改反而更加褻瀆上帝。可見這些人是明知這是神的審判,但心很鋼硬,不願悔改。

第五個災難是全地一片漆黑,是回憶昔日埃及全地變成黑暗的災禍(10:21-23)

第九,十一與廿一節的描述都是本章經文重疊出現的內容。當人遭殃的時候便咒詛上帝,然而他們不肯悔改,雖然他們明知是神的審判。這種情形並不奇怪,歷代以來,包括現在,許多人毫無疑問的知道上帝的存在,並且看見上帝的作為在許多的事情上,然而仍舊偏行己路,不願意悔改。

 

日出之地來的軍隊(16:12-16)

第六個災難是幼發拉底河(伯拉大河)的水涸乾了。大河枯乾現出一條通路,東方的群眾跑過來,朝著世界踐踏。舊約多次的以眾水涸乾作為上帝權能的記號:紅海(14:21)、約旦河水(3:17)。以賽亞的預言(11:16)、耶利米的預言(51:36)。撒迦利亞的預言(10:11)

「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的解釋有幾個可能性。一. 當時羅馬唯一未能征服的最強大敵人,就是在伯拉大河以外崛起的帕提亞人(Parthians)。他們的鐵騎是舉世著名的。這樣是把第十四節「普天下眾王」和「日出之地的眾王」相等。二. 把第十四節「普天下眾王」和「日出之地的眾王」分開(前者是羅馬的差役,而後者是對羅馬不利的),這說明邪惡勢力內部的分歧和爭戰(見啟17:16提到邪惡勢力之間起戰爭)

 

污穢的靈好像青蛙(16:13-16)

這四節經文有很多費解的問題;倘若我們想弄清楚經文所含的意思,就必須先解答這些難題。

「三個污穢的靈是從龍口,獸口和假先知的口中出來」也甚難解。口是說話的器官,而說話往往是最具影響力的東西。用來形容「靈」的字在希臘文是Pneuma,它同時也可以解作「呼吸」。因此說一個邪惡的靈從一個人的口中出來,也就是說,從他口中有邪惡的呼吸出來。我們可解釋說:那龍,那獸和那假先知呼出邪惡的影響。經文又說,這些污穢的靈好像青蛙。一般的解釋是說青蛙是和災禍相連的(8:5-11),而青蛙也是不潔淨的動物(11:10)。所以若說從龍口,獸口和假先知的口出來的青蛙,就是指他們所說的話如同災難,是不潔淨的。

那龍就是撒但(12:3,9),那獸就是敵基督國度的首領或政權(13:1),但是「假先知」是第一次在啟示錄中顯現(另外在19:20;20:10)。我們可以肯定約翰認為讀者對假先知一詞已經熟識的了,是指假的宗教領袖。在舊約和新約中,上帝的子民經常被警告,要注意假先知這個人物的出現(13:1-5;13:22)。十九章廿節告訴我們,到了最後,假先知與那獸一同被捉住。那裏描寫他是一位在獸面前施行神蹟的人,並且欺騙有獸印與崇拜獸像的人。在十三章十三與十四節中,我們看見第二個獸的出現,牠是從地上出來,並且能施行奇蹟,牠又獲准在獸的面前施行各樣奇事。藉此而欺騙地上的人。這就是說,假先知和第二個獸的身分相同。我們可以結論說假先知就是那個從地上走出來的獸,牠的職責就是引誘人崇拜獸。假先知就是指那些誘惑人離棄崇拜耶穌基督,而去崇拜獻基督的首領或政權的人。

「哈米吉多頓」之戰是一個難解的經文。那些污穢的靈出來挑撥地上的眾王,叫他們互相爭戰。上帝與邪惡的力量,到了最終的時候必須決一死戰。詩篇第二篇第二節早有預言說:「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這場爭奪戰是在一處稱為「哈米吉多頓」(armageddon)的地方進行。一般認為是巴勒斯垣的米吉多頓(MagedonMageddon),很可能就是米吉多(Megiddo)。米吉多是位於以斯德倫平原(Plain of Esdraelon)。從埃及北上大馬色的公路必須經過這平原的一部分。從古代直到拿破崙的時代,米吉多經常是世界重大戰爭的主要戰場。在這個平原,巴拉與底波拉曾把西西拉擊敗(5:19-21),耶戶追趕猶大王亞瑪謝,就是在這個地方把他射殺(王下9:27),猶大的約西亞在米吉多與法老王尼哥對壘而身亡(王下23:29,30)學者也相信以西結描寫將來與歌革和瑪各的一場最後爭戰是在這裏進行的(38:8,21;39:2,4,17)

 

自然界的爭戰(16:17-21)

第七個災難是天使把碗是向空中傾倒出來的。深相是有關空氣的災害。意思是說空氣染污了,人類生命的泉源便遭受嚴重的破壞。接著是自然界向人類攻擊──閃電,雷轟與地震。這些自然界的攻擊遠遠超乎過去所發生的。

這時偉大的巴比倫會分裂成三部分。地震使島嶼下沉並削平山嶺。這時出現的地震是歷大以來最大型的,是世界性的,因此列國的城市都倒塌了。最後的恐怖景象就是冰雹降下來,這些能置人於死地的冰雹重達一他連得(九十斤)。冰雹的出現常是上帝降災的徵象(9:24;10:11;28:2;38:22)

這樣,上帝的七碗忿怒便依次倒在地上。雖然這些事情發生在人的身上,但是他們對上帝的愛與怒氣完全無動於衷。

 

災難的解釋:女人與獸,及她的國(巴比倫)受審判(17:1-18:24)

 

變成淫婦的城巿(17:1-2)

    十七章主要是形容那敵基督(大淫婦)的敗落:她的裝扮(17:1-6)、對她的解說(17:7-13)及對她的刑罰(17:14-18)。明顯的,她額上寫著「大巴比倫」,當然不是過去的巴比倫城。她可能是一方面指當日的羅馬城,因羅馬城代表了世俗化的城市,及迫害基督徒的政治力量。

這婦人被描寫坐在眾水之上。耶利米書五十一章十三節中,巴比倫被描述為:「住在眾水之上多有財寶的阿!」在第四節,那婦人被稱穿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並有各種珍貴的妝飾。這就是巴比倫或羅馬窮奢極侈的象徵,如一位高等娼妓,佩戴最豪華的首飾用來誘惑男人,而展示羅馬當時的淫慾與虛有其表的浮華氣派。那婦人被稱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這是另一幅描寫巴比倫的圖畫(51:7),這也象徵羅馬手裏持一個能誘惑人和在全地上散播不道德行為的金杯。

那婦人被稱有一個名號寫在額上(5)。在羅馬的公眾妓院中,娼妓的額上掛了一個額飾,並且刻上自己的姓名。在第六節,那婦人被稱喝醉了聖徒的血,和聖徒的血。這個意思是指羅馬迫害基督徒的寫照。她的迫害是嚴勵的,視屠殺如同一種縱情的享樂,她嗜殺人的狂熱猶如醉漢沉湎於酒。

在第十六節,她被十個王侵略而毀滅。這是一句預言。它告訴我們羅馬是因屬她的列國興起而給摧毀的,猶如說出這個淫婦到了終結的時候,她的愛人與她戰爭,竟然把她置於死地。

在舊約聖經中,拜異教和不服從上帝的城巿,一概被稱為淫婦,這個例子實在不止一次。這就是那鴻描寫尼尼微城的形容詞句──那城「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慣行邪術,藉淫行誘惑列國。」(3:4)以賽亞也以同樣的句子描寫推羅(23:16,17);甚至耶路撒冷也被視為妓女:「可嘆忠信的城,變為妓女!」(1:21)以西結也作出同樣的指控:「只是你仗著自己的美貌,又因你的名聲就行邪淫。」(16:15)。一位古代聖經學者泊銳馬修(Primasius)曾經這樣稱羅馬為淫婦,因為「她離棄了創造的主宰,並且自己要與魔鬼行淫。」。

    「坐在眾水之上」是巴比倫的稱乎(51:13),但是第十五節說這意思是指「多民、多人、多國、多方」,表示這淫婦對普世文化的影響,或像當時的羅馬城,代表了一切敵對神的人類文化。而「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表明普世的國君和領袖和她一起背向神。

 

在曠野的異象(17:3)

約翰說他被聖靈感動,聖靈把他帶到曠野的地方去。先知就是一個活在聖靈裏的人。以西結常提起這樣的經歷(3:14;8:3;11:24)。這個意思不是說「聖靈」把人的身體舉起來,從一個地方飛到第二個地方去,而是當人活在「聖靈」裏面,人的視野便拓展擴大起來。他雖然生活在時間之內,然而能目睹更遠的景物,或簡單的說是異象。一位先知能夠看見歷史前面發展的趨勢,這是完全因為他能夠活在「聖靈」裏面。聖經中的偉大人物也經常都在曠野中看見異象(摩西:出3:1;以利亞:王上19:4)。這裏也告訴今天的我們,或者上帝渴望把祂的異象告訴我們,然而在我們生活的四周卻沒有足夠肅靜的地方去接受!

    女人和獸是一個組合,說明這女人(大淫婦)與獸本是同根所生:女人象徵敵對神的城市或一位領袖,獸代表了敵擋神的政治力量或帝國。牠不是從海上來的獸(代表敵基督),而是敵基督從之而出的政治體系。

    這獸「有七頭十角」(見啟17:9的解釋),牠不像海上來的獸(留意從海上來的獸也有七頭十角,啟13:1),用口褻瀆神(13:5-6,也只有頭上有褻瀆神的名號),而是遍體滿了褻瀆神的名號。牠的顏色是朱紅色(kokinos,非紅龍的紅色purros)。一般的解釋是指好像以賽亞書一章十八節以朱紅色來形容人的罪,因此這獸是與世人的罪或邪惡有關。

那獸滿有「褻瀆的名號」有兩個意思可以追尋:它指羅馬帝國滿佈許多不同的神。這些神的名稱被視為對上帝作出侮辱。另外,它可以指羅馬皇帝所用的名號。羅馬皇帝也被稱為神明(divustheios──前者是拉丁文,後者是希臘文──同樣解作神聖)。而事實上這個形容詞只有上帝才適合用的。有許多羅馬皇帝也自稱為救贖主(Soter-saviour),這個名稱其實是屬於耶穌基督的一個獨特稱號。還有,許多羅馬皇帝都喜歡用這個名號自稱的,拉丁文就是dominus,希臘文就是Kurios,而這個名稱(Lord)本身就是上帝的稱號。

 

大淫婦(17:4-6)

這幾節經文把一個大淫婦描寫得淋漓盡致。她穿上紫色和朱紅色,就是皇族顏色的衣服,充份表現出她的豪華與奢侈;她滿身佩帶金銀寶石和珍珠;她手裏拿著一個金杯;她就是用這隻杯誘惑男人飲酒;她的前額有一個額環,上面刻寫她的名字稱為「奧祕」。在希臘文,「奧祕」(musterion)並不一定解作神秘;它指一些外界人不明白的事情,但局內人則瞭如指掌。本段經文的奧秘,就是巴比倫意即羅馬;這件事對局外人是一竅不通的;但對基督徒來說,則極其清楚。對今天的基督徒,羅馬是代表一切反對神的城市或文化。

羅馬所象徵的這位淫婦的金杯載滿污穢的東西。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基督徒想出來的判詞。連羅馬人的歷史學家塔西圖(Tacitus)曾稱呼羅馬「是個世界最惡毒,和最無恥東西的匯集地;這些東西一旦到了羅馬,便會遠近馳名」。

這淫婦與那只穿「潔白的細麻衣」的基督新婦(教會)實有天壞之別(19:8)

 

邪惡的化身(17:7-11)

這時我們要解釋「那七頭十角的奧秘」。

這獸是從「無底坑」裏上來,這必定是魔鬼的差役(11:7),將要對基督徒施大迫害,牠便是敵基督的帝國。至於「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來」的意思,有不少學者認為是當時「尼祿復活說」的傳說而有,因為「將要來」這字parousia (基督再來也是使用這字)是指一位敵對上帝的君王要再來,因此贊成是尼祿如基督一樣要復活再來迫害教會。[1] 我們反對這種說法。我們認為這獸是一個敵基督國度的象徵,指向未來有一個像羅馬帝國這樣敵基督的國度將來臨在未世時迫害教會,然後基督再來。

七頭就是指七個山。羅馬是建在七座山上的,正如以前我們所見,那獸就是代表羅馬帝國,或以羅馬作為一個象徵等號,指向以後要來的敵基督帝國。第二個可能的解釋是七頭是指七位王(第十節)。五位已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到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那獸,先前已有,如今沒有,就是第八位,他也與七位同列,並且歸於沉淪。對於這「七王」的解釋有三種意見:

. 認為「七王」是代表七個歷史上的帝國。主張七國便是埃及、亞述、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就是「一位還在」的意思),以及一位「還沒有來」的帝國。過去對於這位「還沒有來」的解釋有許多,有人認為是羅馬天主教,或拿破崙,或希特拉,或歐洲共同聯盟等等,反正莫衷一是,任由人作不同的解釋。我們反對這樣的說法。

. 認為「七王」是羅馬帝國的君王。可以這樣計算,羅馬帝國從亞古士督開始,首五位君王是亞古士督、提庇留、加力古拉、革老丟與尼祿。他們已經成為過去的人物了。我們也曾看見在尼祿死後,在兩年的混亂時期當中,分別有三個人執政──迦爾巴,奧托與威特留。他們相繼如曇花一現,都未具備皇帝的實際意義,所以他們沒有包括在皇帝名表裏面。一位還在,相信是指維斯帕先(Vespasian)。自從尼祿死後,他是第一位把動亂的羅馬帝國鞏固起來的皇帝,他一共統治了十年(公元69-79)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到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維斯帕先是由提多繼位的;他只統治了兩年(公元79-81)那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並且歸於沉淪。這個人一定是指繼承提多的皇帝,而且他被認為就是敵基督的那人。當時繼承提多的就是多米田(Domitian)。那麼多米田是否有足夠資格擔當這邪惡力量的角色呢?關於多米田的生平事蹟,我們可以參考羅馬的傳記作家綏屯紐(Suetonius)的記述。照他的描述,多米田是一個恐怖且為眾人所憎惡的人物。從他開始治理國家的時候,我們便看見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君主。多米田自稱為神。他在公元九十六年被人謀害了。多米田還是第一位強迫人民崇拜該撒的皇帝,他也是一名負責發動迫害基督教會的主腦人物。不管怎樣,計算羅馬君王的方式也莫衷一是,任由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計算法。

. 認為約翰是用「七」來代表完整,因此「七王」只是代表羅馬所有的君王。也相信約翰採取了以諾一書九十一章至九十三章把歷史分為十段,七段已過去,三段還沒有來。而把「還沒有來」的是指向未來一些像羅馬帝國一樣敵基督的帝國,這將在未世才出現。

 

在第八節,我們看見凡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人,當那惡者來臨的時候,便會感覺希奇。歷代以來,總會有許多人被邪惡迷惑,甚至被這些邪惡的領導人號召加入成為迫害教會的軍隊。

留意十一節的「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明顯地,這第八位王是一個人物,與七王一樣也是王。這第八位王是超乎常人的,因為他是那獸的「以後再來」(八節),他也要與「十王」(十二節)。但以理書七章七至八節論及第四獸(指羅馬帝國,或象徵羅馬帝國的邪惡帝國),也有十角(代表十個王,但7:24),牠會長出一小角來,並一統天下,領導十王,是敵基督者,這與這裏的第八位王一樣。

這時我們清楚的看見,這第八位王,就是獸的最後化身(「以後再來」的),是在未世要來的敵基督,他將與十王建立一個敵基督的國度,與羔羊作戰,但最終「歸於沉淪沉」:獸敵對那淫婦,並與羔羊爭戰,但結果被戰敗了。直到現在為止,」。

 

人的意向與上帝的旨意(17:12-18)

這段經文描述十王的出現,他們是以十角作代表。「十王」是由那敵基督的作領導而與羔羊爭戰。多數的學者認為這「十王」代表世界的邪惡強國,他們在末世將與羔羊爭戰,但是羔羊最後卻把他們毀滅。同羔羊一起的人,也就是信徒,因為他們是那些「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人,他們將和羔羊一同分享這場勝利。在猶太人的思想中,有一個偉大的概念,就是那些聖徒能夠分享上帝最後的勝利。以諾書曾這樣描述:「罪人必會交在義人的手中。」(以諾書91:12;96:1;98:12)所羅門智訓(Wisdom of Solomon)說:「他們現在忍受了一點磨煉,他至終必會有好報,因為上帝已經試煉過他們,而且又知道他們堪配屬祂的他們必會審判各族,並且統治各民。」(所羅門智訓3:5-8)

在第十六節,我們又看見那十角(就是「十王」)再興起來,凶殘地攻擊那大淫婦。他們又喫了這淫婦的肉。在舊約中,此舉實在是一種凶殘強大敵人的所為。詩人也曾如此埋怨,他恐怕那些惡人將會喫了他的肉(27:2)。那些住在以色列的惡人,帶著壓迫欺詐的手段,將會喫上帝子民的肉,剝他們的皮(3:3),這當然是一幅極凶殘的復仇圖畫。他們又用火燒她──這種刑罰是專門用來對付最淫邪的罪行(20:14);特別是當一個祭司的女兒曾與別人作出不道德的苟合,他們使用這種最重的刑罰去處決這女子(21:9)

我們應該注意一點,從前是那個淫婦的愛人,但現在竟然反目與她敵對。邪惡裏蘊含著一種分裂的力量。

在十二與十三節中,我們看見十王與那獸同心合意。到了第十七節,我們又看見上帝把祂的旨意放在十王的心中,叫他們遵行祂的旨意,並且應驗祂的話。這裏所見的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這些邪惡的力量以為他們自己依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實上,他們所做的是遵照上帝的旨意而行。可見上帝時刻都能夠叫事情互相效力,叫愛衪的人得益處。

 

羅馬的末日(18:1-3)

在這章經文中,我們看見一類屬於與舊約先知經卷相似的先知文學。這裏所見的就是一首「末日之歌」,歌唱羅馬城末日的來臨(13:19-22;34:11-15;50:39;51:37;2:13-15)

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是指那位負責傳達末日來臨信息的天使,承受著從上帝那裏來的光照,就如以西結書43:1-2的話。

約翰對羅馬的末日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他描寫這件事情的時候,好像是已經發生了的樣子。這裏有一個特別的景象,就是那些魔鬼在那廢墟中徘徊不肯離去。牠們曾一度雄霸神廟,以為自己的權勢就是至尊無上,現在他們過去曾留守的地方被毀壞了,但是仍留在那些廟宇的廢墟中不肯離去。

君王」和「地上的客商」看以下18:9-10,11-16的註釋。

 

你要出來!(18:4-5)

這裏提醒基督徒諾聽聞末世呼叫的聲音,在那毀滅日子來臨之前,快要逃離羅馬,否則他們也會承擔羅馬的罪,同遭災殃。這類呼叫的聲音在整個聖經中,都清晰可聞。上帝時刻呼召祂的子民要與罪惡斷絕關係。上帝呼召亞伯拉罕:「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要指示你的地方去」(12:1)上帝的話在所多瑪與蛾摩拉未被毀滅之前,也臨到羅得的身上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19:12-14)上帝的呼聲臨到摩西:「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16:23-26)、對以賽亞和耶利米說:「你們要從巴比倫出來,從迦勒底人中逃脫」(48:20;50:8)這類的呼聲同樣在新約中找到。保羅對哥林多人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林後6:14-15)、「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前5:22)

基督教一向按著聖經的教導,要求信徒在這世界「分別為聖」,並不是叫我們離開一個地方,或過退隱的生活,而是要信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而是在這個世界中,心意更新而變化(12:2)。在新約希臘文字,「聖潔」(hagios)它的基本意思就是:與別不同。

 

驕傲的末日(18:6-8)

這段對羅馬作出報復的信息是向天使說的。而復仇是屬於上帝的事,只有上帝才有權施行報復。這裏讓我們看見兩個教訓。一. 在人類的歷史中,存在一條定律: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耶穌曾說:「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7:2)雙倍的懲罰或報酬,也是舊約的教導(22:4,7,9)。神將報復是清楚的信息(137:8;50:29). 驕傲到了盡頭必蒙羞辱。羅馬所犯的最大罪惡就是驕傲。神必然審判驕傲(3:16,17;27:3)

 

眾君王的哀歌(18:9-10)

    「與她行淫、一同奢華」這句話是真實的,當時的羅馬帝國是特別富有,也特別淫亂和奢華。[2]猶太人的他耳目(Talmud),有一句話是這樣寫道,世界中十份的財產羅馬就承受了九份。有一位羅馬作者形容說,最奢華誇張的生活,也比不上古羅馬的揮霍和堂皇的排場。羅馬的王皇帝和皇族們更是淫亂和奢華。在第一世紀,世界各地的財富,源源不絕運來羅馬。羅馬社會也享受過長期的太平,海陸交通皆發達,羅馬便成為了一個貨物的集散地。

當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揮霍無度與窮奢極侈的氣氛把整個羅馬籠罩著。末日的世界正像這情況,並且是當世人正在享樂荒淫的時候,神的審判就會「一時之間你的形罰就來到了」

 

客商的哀歌(18:11-16)

這些哀歌與以西結書26-27章的哀歌內容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客商的哀歌純粹是出於他們的自私而嘆息的。他們的悲哀就是他們一向能夠獲取暴利的市場喪失了。可以說他們與羅馬的關係並不是以愛心維繫的,他們渴望的是他們是否能夠獲取利潤的貿易。從經文對貨物的記錄,我們就可以瞭解到羅馬的奢侈生活。

金子是極貴重的物質,皇宮中的用品或許多寺廟中的偶像都是用真金打造的。金子也是財富的象徵,可以換取許多錢財。銀器是當時羅馬人喜歡用的家庭用器,銀器的多少也說明一個家庭的富有程度。

寶石令人著迷,它有許多種類和等次,都是用來裝飾和鑲在貴重的物品上(詳細的形容見21:18-21)。在所有的寶石中,羅馬人最喜愛的一種就是珍珠,也是寶石中最名貴的。

細麻布主要是從埃及運來的。細麻布用來作君王與祭司的衣服。紫色料是皇族選用的顏色,也是富有人家的衣著顏色。綢子是從遙遠的中國運來的,市場上賣極高的價錢。朱紅色料,像紫色一樣,也是人人歡喜得到的。香木是貴重的木頭,是從北非洲運來的,它的木料甘香而紋理美麗,多用來作桌面,桌腳則用大理石造成。

象牙的用途,多是作裝飾點綴用的,當時特別愛炫耀舖張的人,大多歡喜選用象牙作材料的──包括雕刻,塑像,劍柄,鑲在傢俬裏面,禮儀用的椅子,門的裝飾和家庭用具等。當時許多小塑像,都是用黃銅或青銅打造的,都是很名貴的。鐵是從黑海和西班牙運來的。漢白玉本來是巴比倫採用的一種建築材料,而且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羅馬皇帝設有專人到世界各地搜集漢白玉,然後運返羅馬作裝飾建築材料之用。肉桂是一種來自印度的奢侈品。荳蔻這個可能會引起誤會。它原本的希臘文是amomon,是一種從香油樹提取出來有甜味的香油,特別用來當作髮油和喪禮儀式用的。在舊約中,香料的用途純粹是宗教性的,特別是用在聖殿獻祭上的一種東西(30:34-38)。羅馬人的香料是迎接賓客時用的,並且餐後還用來潔淨房間的氣味。沒藥是產於也門與北非洲一種灌木樹的樹脂汁液。在藥用方面,它可以當作一種收歛劑,興奮劑和抗毒劑,也作香料和婦女在潔淨期中的止痛劑,及膏抹身體等用途。乳香是一種樹脂汁液,可以當作潔淨身禮的香料劑用,而調在酒中,則氣味香甜可口,其他的用途包括燈油燃料與獻祭用的香料。在古代世界,飲酒(葡萄酒)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但醉酒則被視為一種恥辱的行為。

這裏提及的車(希臘文rede)是普通載客用的四輪車。富有的羅馬達官貴人最歡喜把他們的車輛舖上銀片。

這個名單結束的時候提及奴僕和人口。奴僕這個希臘文字是soma,它的意思是身體。出賣奴僕的市場是稱為somatemporos,意思就是賣身體的地方。這個意思告訴我們,當一個奴僕被賣的時候,他的身體和靈魂,一起讓他的主人接收了。可以說,羅馬文化的根基是靠奴隸建成的,當時羅馬帝國有六千萬個奴隸。

當時客商悲哀的是因為他們的市場喪失了,利潤也沒有了。

 

船主的哀歌(18:17-19)

首先是君王對羅馬發出哀歌,其次是客商,現在輪到那些船主和坐船的人了。類似的哀歌在以西結書27:28-30可以找到

羅馬本身當然不是位於海岸,但是他有一個海港,世界各地運來的貨載都是在這個海港卸貨的。關於船主與坐船的人發出的悲痛哀泣,我們一點也不希奇,因為他們獲取暴利的航海貿易完全失落了。這裏我們發現,他們並不是為羅馬的消滅而悲哀,他們是為自己而悲傷。當然,這些人的悲哀是因為他們擁有的物質和享受失去了。

 

哀泣中的喜樂(18:20)

在一切哭泣哀痛當中,喜樂的聲音突然發出來,因為眾聖徒看見上帝為他們伸了。這也是聖經常發出的信息(32:43;51:48)。當然,這些聖徒並不是在此幸災樂禍,被毀的人並不只是聖徒個人的仇敵,他們是因為敵擋上帝而招至滅亡的。

 

最後的荒涼(18:21-24)

這是羅馬最後一片荒涼的景象。一位大力天使舉起一塊大磨石扔在海裏,這像徵羅馬也將這樣被毀滅。相信約翰是依據古巴比倫城傾倒時的情形而描寫這景像的。上帝對耶利米說:「你念完了這書,就把一塊石頭拴在書上,扔在伯拉河中,說,巴比倫因耶和華所要降與他的災禍,必如此沉下去,不再興起,人民也必困乏。」(51:63-64)曾有一位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Strabo)曾形容巴比倫的毀滅說,古巴比倫是完全從地面上消聲匿跡,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站著的荒漠上,就是從前的偉大巴比倫。那裏再不聞任何作樂的聲音。以西結描述推羅的末日也是這樣的:「我必使你唱歌的聲音止息,人也不再聽見你彈琴的聲音。」(26:13)各行手藝的操作聲音也不復聞。家庭生活的一切活動也停頓了,連家庭主婦的石磨響聲也沒有了。街上和屋中的燈光完全熄滅,此後不再照耀。結婚的歡喜聲音將永遠止息,甚至愛情也死亡。昔日耶利米也描寫類似的景象:「我又要使歡喜和快樂的聲音,新郎和新婦的聲音,推磨的聲音,和燈的亮光,從他們中間止息。」(25:10)

這樣的懲罰,是由幾個原因造成的:崇拜財富(「客商」)、使用邪術引人入迷、充滿了殺人的血。以西結同樣用這句話去稱呼推羅:「禍哉,這流人血的城!」(24:6)



[1] 巴克萊特別贊成「尼祿復活說」的理論。見其註釋書《啟示錄-每日讀經釋義》在此處的註解。

[2] 有多位羅馬人作者:戴撒母耳(Samuel Dill),《從尼祿至馬可奧熱流的羅馬社會》(Roman Society from Nero to Marcus Aurelius);菲蘭達(Ludwig Friedlander),《羅馬人的生活與風俗》(Roman Life and Manners)猶文拿里(Juvenal),《諷刺錄》(Satires)塔西圖(Tacitus),《該撒的生活》(Life of the Caesars)等等,這些作者都是羅馬人,他們對自己的羅馬竟然用極厭惡的詞句描寫出來,這些書籍可以證實約翰所寫的一點也沒有言過其實。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