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概论

一、本书的名称:

    本书定名为启示录,实乃基于以下四大原因。

    1、以神来说:奥秘的事是属于耶和华,而神竟将这奥秘的事向人揭开、指示。

    2、以预言来说:神将未来的事先告诉我们,乃为警戒,提醒我们,免得事情临到 而跌倒。

    3、以作者来说:他笔录神的话,实非出于他自己之意思。

4、以教会来说:本书实在是神给教会的进程和目的画出的一副航行图。

二、本书的作者:[1]

最早期的见证人认为西庇太的儿子,使徒约翰是启示录的作者。亚历山太著名的主教,俄利根的学生狄尼修(死于264年左右),是教会中第一个怀疑启示录是否出于使徒手笔的人。自狄尼修之后,东方教会一直争论有关本书是否出于使徒手笔的问题,直至亚历山太的亚他那修(死于373年),才把这浪潮转向,重新接受使徒为作者的看法。在西方教会,至少自第二世纪中叶开始,启示录已广泛被接受,并列入主要的正典书目之中。

在内证方面,以下各点可以肯定地指出约翰是启示录的作者。

他称自己为约翰(1:4、9,22:8)。这极不可能是笔名,而是一个亚西亚众教会所熟悉的名字。

这约翰称自己为先知(1:3,22:6-10、18、19),他因着为主作见证而被放逐(1:9)。以这样的资格,他带着权柄向众教会说话。

他在书中使用旧约和他尔根,这使我们可以肯定他是一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熟悉圣殿和会堂的礼仪。他更可能是一名祭司。

启示录的作者究竟是谁,诚然是一个难题。然而,早期及广泛的见证皆以使徒约翰为本书作者,而至今也没有人能提出具说服力的论点去否定这说法。

三、本书的背景:

1、政治背景:自从罗马皇帝多米田 (豆米仙Domitian)登基之后(公元81 - 95),他为人凶暴残忍,目中无神,是一个十足的冷血的君王,只知道迫害和屠杀。在他之前的皇帝都不大鼓励百姓崇拜该撒;罗马政府对人民的宗教信仰,一贯是保持容忍的态度,一个人既可以拜该撒,也可以同时拜自己的神。但多米田在任其间,却强迫民众跪拜该撒,把自己加以神化。他还颁布规条,全国人民每年都必须在官长面前,向罗马皇帝该撒的像焚香一次,并且要对着该撒像说:“该撒是我主。”只要他了结这个敬拜仪式之后,便可自由敬拜自己的神祗。多米田见基督徒矢志效忠基督,以基督为惟一之王,不肯跪拜,他就大大迁怒他们,逼害他们遍及整个地中海一带。他尤其喜爱放逐基督徒,使徒约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以弗所被放逐至附近的拔摩岛上,在那里的矿场做苦工。有一主日,他被圣灵感动,看见了基督的异象(110),基督要他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下来,这就是启示录了。

多米田死后,罗马元老院认为约翰所受的刑罚过重,于是替他上诉。到了多米田的继承者涅尔瓦(96-98年)登基做王后,撤销了敬拜帝象的残暴条例。约翰获得了释放,返回以弗所。初期教会历史家优西比写道:多米田死后,约翰从被逐的荒岛回来,使徒约翰到各地讲述所见的异象。

2、教会背景:启示录既然是写给当时亚细亚的教会,我们如果要明白它的信息,就一定先要知道当时的教会是怎样理解这本书。当然,那时的信徒一读到启示录,他们立刻明白作者说的是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实际的经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是触发他们明白作者信息的因素。书上的每一个象征,如数字666,对他们来说,一定不会陌生。但对现在的信徒,我们没有他们的经验与背景,又怎样明白启示录?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当时教会的背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把自己置身在当时的环境再来读它。在量方面来说,第一世纪末期的教会除了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地方教会,已扩展到非洲、南欧的西班牙、法国、西亚的叙利亚、亚拉伯、米索波大米、亚洲的印度等地方,是一普世性、超民族、超文化、超语言、超国界的教会。在质方面来说,有浓厚的犹太教主义、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厌世恶俗的禁欲苦行主义、有犹太民族复国主义。所以基督教信仰已离开单纯信靠基督宝血救赎生命的真理,进入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在学术上有系统,有明确的名词定义,有严格的逻辑,在行政组织上渐渐放弃以基督为元首,而以监督、长老取代基督的领导地位。[2]

因此,教会元首基督在这本书里清楚地指示使徒约翰,他是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基督,是他掌管教会一切实际的情况。教会内部的腐败和外来的苦难,他不但知道,他也许可其存在,直到日子满了,他要用宝血洁净教会内部的腐败,消灭一切的仇敌。他要再来,在新天新地里,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同归与一。

四、本书的时地:

根据爱任纽的早期见证,他声称使徒约翰“在多米田在位(公元81-96)的末年看见启示”。故此,根据本书的内容和传统的说法,本书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公元95-96年间。

本书的写作地点清楚说明是在拔摩岛(1:9),那是爱琴海的一个小而多岩石的岛屿(长约十哩,宽约五哩),是斯波拉提群岛中的一个海岛,位于米利都西南37里,位居以弗所与罗马之间的航海要道撒谎那个;除此之外,它很可能也作为罗马政府惩罚违法者的安置之地。约翰显然是由于见证耶稣(1:9),引来宗教性及政府的迫害,被放逐至拔摩岛上。

五、本书的目的:

1、见证基督

1)是荣耀的基督

2)是教会的元首

3)是配得赞美的羔羊

4)是审判的主宰

5)是得胜的君王

6)是创始成终的主

2、呼召教会

1)与主一同受苦

2)与主一同得胜

3)与主一同得尝

3、提醒信众

1)念者有福

2)听者有福

3)行者有福

4、预告审判

1)对不信者的审判

2)对大淫妇(假教会)的审判

3)对撒但的审判

    5、指示终局:撒但、恶人、死亡、阴间被扔火湖;旧天地过去;教会进入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6、神旨成就:神的计划实现了(216,“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为于一,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 (110-11)

六、本书的解释:

讲论解释本书的人及著者枚不胜数,真是汗牛充栋。且说法不一,意见分岐,有人用自己的意见作了绝对武断性的解释有人专用自己的智力来解释一些经文。更有的人用历史上发生的事,人和物的某些现象套在某些经文上,说是应验了,严重的违背了神启示的原意。综观启示录的解释法大略可分为四种:这四种解经家都是有才能学问并虔诚的学者,而各人的解说却大相迳庭。

1过去派(The Preterist

也称为当代历史(zeitgeschichtlich)的解释。这解释从启示录的一世纪历史背景的角度来了解启示录。这种解释认为启示录的预言内容为作者生活的时代所发生的事件,在罗马多米提安时代已实现,其著者之原因是为安慰当时代受逼迫的教会,所写的密码暗号都是当时教会所能领会明白的。这种解释完全否定了启示录的预言部份,若真这样,本书就只有考古的价值了。这是不信预言的自由派(新神学)的观点。

此派立场的主要问题是,启示录最后几章所描写的决定性胜利从未达成。我们难以相信约翰在异象中看到的不是完全推翻撒但、最后毁灭邪恶、及神的永恒统治。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么,若非这位看见异象者的信息要旨根本是错的,就是他的作品完全含糊不清,以致早期的接受者都走偏了。

此派的优点是,它从那特别时期所发展的危机这个角度来了解并解释第一世纪教会的苦难。由于启示录未被视为讲未来某时期的书,对教会的鼓励与对“住在地上的人”的警告,受到直接而认真的注意。

2、历史派(The Historicist

又称继续历史法,这种解释认为启示录记录了使徒时代之后历史上要发生的事情,即启示录是“教会在历史中演变的过程”。换言之,认为本书乃是神有意将由约翰时代到末期,全部教会的历史作一种简概观察的预测,它乃是一种全景的图画,其中描绘了教会由争战到最后胜利的各种步骤与特色。这是最被普遍接纳的一种说法。这一派的论说始于意大利夫罗立斯的修道士约雅斤(死于1202年),路德、加尔文、威克里夫等都属这派。按此派看,启示录对它的初期读者的意义不大。这种解释使人注重历史、从历史的整个过程都看到神的手,这样确实能增长人的信心。但是他们对其中的预言各有所见、莫衷一是、主观性太强。

3、未来派(The Futurist

又称为“末世性法”(Eschatological)。这种解释认为除1-3章外,启示录所记录的所有事情都是将来发生的,即要在主再来极短促的时间中彻底的来临、实现。认为预言是指将来的事,给人有明确的方向,知悉善恶的最终结局。然而忽略了启示录大部分的内容对当时的读者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忽略了对当时的信徒及今天教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即这立场的主要弱点是,它使得这卷书对它写信的对象没有任何特殊意义。面对迫害的信徒得知基督将在极其遥远未来的某个时期回来并惩罚敌人,这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安慰。

最早期的解经家如殉道者游斯丁(死于164年)、爱任纽(约死于195年)、希坡律陀(死于236年)、维多连奴(约死于303年),都属于这一派,但各有不同的观点。这未来派的论说自十九世纪起再一次卷土重来,并在今天福音派中广受支持。

4、理想派(The Spiritualist

又称“理念派”(Idealist)或“寓意派”(Allegorical)。这种解释认为启示录内容只是象征性的、属灵的原理,本书中的象喻是与当时历史的事项不发生任何关系的。此派的拥护者认为,不该将启示录视为跟任何特定事件有关,它乃是表达神在历史中行动所根据的那些基本原则。因此他们不按字面解释,一切都按灵意(象征)解释。

此派的方法继续了寓意解经法,后者支配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解经,目前仍受到那些倾向于轻视历史的未来终局特色的人喜爱。它受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支持:启示录使用象征作为它的主要文学技巧。它的弱点在于它不给予启示录任何特别的历史终局。它把所有内容理想化,忽略本文的历史事件。使人集中精力注意书中灵性和伦理的教训,不太在意各种象征的争论。否定历史发展的关系及末世论的观点。从此派观点来看,象征描写永远存在的冲突:历史的过程未必要有结局。

以上几派的释经法都有不完善之处,我们当扬长避短。我们在学启示录书时,特别应记住的一个原则是:决不可牵强附会,咬文嚼字,把内容弄得玄玄的,这样,不但不能把书的内容揭开,反而是给关闭了;不但与人无益,甚至于使人受害。

从以上简短的概论我们可以明白看出,每一种方法都对充分了解启示录做了一些重要的贡献,而没有一种方法本身是足够的。我们赞同过去派的人所主张的:非常重要的是,启示录必须从一世纪教会所处的直接历史危机的角度来解释。作者使用一种从他自己的文化与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文学体裁。他的修辞譬喻与意象要从他自己的历史背景中来解释。它们并非以隐密难解而如谜的方式,来论及某种未来的文化,是第一世纪的读者完全陌生的(例如:氢弹、卫星电视)。我们赞同历史派的人认为很重要的:必须注意到,启示录所启示的历史哲学,已具体地应验在截至目前为止人类历史的重大危机中。我们必须同意未来派的人所认为的,启示录的中心信息是与末世有关的,而不管所预期的末日在历史进程中是在什么时候,它仍旧是一个重要的高潮点,所有的历史都朝向它移动。这世代将结束。撒但与它的将被消灭,而义人将获得沉冤昭雪。这些都是将会及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且是在未来的。我们必须同意理念派的看法:历史事件表达了潜在的基本原则。神在幕后作工,为人类实现他的至高无上主权的旨意。不管理念派的人排除结局至什么程度,我们难以单单从历史中看到任何乐观的理由。使过程有意义是结局。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各不相同的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历史的偶然产物。作者本人可能同时是过去派、历史派、未来派、理念派,却没有矛盾。他从自己当前的情势中写作,他的预言将有历史应验,他期待未来的结局,而他也启示出在历史进程之下运作的原则。解经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末日并未按照预期的时间来到。

我们主张,虽然约翰表达预言的方法反映了他自己的文化,这些预言还是会在历史末后的日子获得最后且完全的应验。虽然约翰视罗马帝国为威胁要灭亡他的教会的巨兽,在末后的日子还是会有一只具有末世色彩的兽,同样也将威胁要消灭大灾难中的教会。启示录中描写的是这只具有末世色彩的兽,是以罗马为预表的。

七、本书的主题:耶稣基督的启示

主耶稣不只是启示录的来源,也是启示录的内容,更是打开启示的钥匙,耶稣是启示的一切,因为祂是启示的本源,我们要明白这些启示和意义,就必须找着这启示的钥匙。论到启示录中所记的这些事,与圣经中三个主要的原则是相关连的:

(一)审判的原则(约52227;启147

    (二)救赎的原则(彼前117-18;启15567141211

(三)国度的原则(太32;启1117196204-5225)是属灵的国度,也是现实的国度,是主要赏赐属祂的人。

耶稣是审判的主、救赎的主和国度的君王,这三职务组成了启示录的内容。审判是那些未悔改得救者最后的命运。国度是那些蒙救赎者的最后命运。

八、本书的特征:

1、本书为一卷启示书:(11) 启示录是启示中的启示,最后的启示,是一本极重要的书。最后的话也是最重要的,如主给门徒最后的使命。一则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二则是神自己的启示,三则是属使者传递的启示,四则是约翰得的启示。

2、本书为一卷预言书:启示录是一卷预言的书,它将历世历代的教会,直到大灾难和基督再来,以及千禧年国度,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等事一一都有详细的启示。“本书是新旧约预言的总应验,是国度与救赎预言的总结束”。虽是预言,但亦有“现在的事”。

3、本书为一卷难解书:解经家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我们读本书既不抱回避惧怕的态度,又当不任意放肆,随已意去解释(彼得后书219-21),对于解释本书很有价值。一使本书的预言如灯照在暗处。二使晨星(基督)出现心中。三预言不可随私意(单独孤立的)解说。四预言不是出于人意的,更不可以人意来解释。

4、本书为一卷见证书:见证基督的荣耀、得胜、主权、能力、审判、国度。本书的一个最大、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基督为中心。宝座上神的心意在基督身上,仇敌攻击的重心在基督身上,万有的变化系在基督身上,而教会的盼望更落在基督身上。书中提及羔羊有25次,宝座前的羔羊(56),取卷的羔羊(57),配受颂赞的羔羊(512),忿怒的羔羊(616-17),婚娶的羔羊(197),坐宝座的羔羊(221-4)

5、本书为一卷蒙福的书:启示录所记的七福,都与再来有关(131413161519920622714),特别是头尾(13227),全部圣经惟本书首尾都十分郑重的指明,念、听、行者均为有福。

6、本书为一卷神审判的书:自四章及二十章皆是神发怒审判的日子。

7、本书为一卷总结的书:本书记载了万物、人类、以色列、教会、魔鬼最终的结局。圣经的开头是创世记,开了神的书;圣经末卷是启示录,结束了神的书。撒但为何要百般地攻击本书呢?因为本书记载的事是论他最后审判的经过。另外,本书是给信徒指出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所以撒但最憎恨的就是这部书。撒但最恨的三卷书:创世记、但以理和启示录。创世记说撒但引人犯罪,后二卷特别是启示录,是论及撒但的结局。安静灵交、瞻仰主荣、得主启示、完成大作的好处所。

九、本书的地位:

1、本书与创世记的比较:

创 世 纪

启 示 录

1、万物之始 (1)

1、万物之结局(20-22)

2、日月星辰因神而设(114-19)

2、日月星晨因神而废(225)

3、在地上设立伊甸园(2)  

3、新耶路撒冷自天而降(225)

4、亚当婚娶(218-25)

4、羔羊婚娶(197-8219)

5、罪恶入世(3)

5、罪苦全消(715-17223-5)

6、魔鬼出现人间(31)

6、魔鬼被扔入火湖(2010)

7、救赎开始(31521)

7、救赎完成(1115223-5)

8、禁食生命树果(322-24)

8、随意吃生命树果(2214-17)

9、神人疏远分离(38-24) 

9、神人永远同住(213-4)

10、死亡入世(31-7)

10、死亡被扔大湖(2014)

11、人的国度开始(10-11)

11、神国实现直到永远(225)

2、本书与但以理书的比较:

1)性质:封闭与否(但129、启2210)。

2)地点:同在被掳之地(一是巴比仑、一是拔摩岛)。

3)范围:地上为主与地上和天上。

3、本书与约翰著作的比较:

约翰著有五卷圣经,即《约翰福音》,《约翰一、二、三书》,《启示录》。他的五卷著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福音书——《约翰福音》,讲已往的事、以“信”为主,介绍耶稣就是太初的真道,目的是叫人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人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参约2031);第二类是书信——《约翰一、二、三书》,讲现在的事,以“爱”为主,介绍耶稣就是光、爱,目的是叫人行真理,因为只有爱的生活,才是基督徒应有的生活(约壹47-8,人若有爱已经出死入生了;第三类即预言——《启示录》,讲将来的事、以“望”为主,介绍耶稣就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目的是叫基督徒盼望他快来(启2220)。

十、本书的结构:

若是从本书的文字结构方面着手,就能进入初步了解的途径。因此研究启示录的文字体裁是最初步的,这是打开结构的方法。书中有许多重复的句子,不只颇有意义,更是思想推进的记号与表象。如圣灵感动,计重复四次:(110421732110)每次讲圣灵感动,就指出地点来,(1941-2)上到这里来,(173)带我到旷野去,(2110)带到一座高大的山,如此重复的句子对照和比对,是有教训和意义的。第一对:(110)与(41)都列出大声音,地点是地上与天上,地上拔摩海岛是受苦受罪的,天上是荣耀的和有权能的。第二对:(173)与(2110)是旷野的淫妇与高山的新妇相对照,新妇是圣洁的,淫妇是败坏的;新妇是无罪的,淫妇是定罪的;新妇是快乐的,淫妇是失望的。用此四个重复句子,可分四个主要分段:

第一个异象基督在教会里,基督是教会的元首(19-322

——显明基督的教会。

第二个异象基督在宇宙里,基督是宇宙的审判者(41-1621

——显明基督的宝座。

第三个异象基督在得胜里,基督是得胜的羔羊(173-218

——显明基督的审判(权能)。

第四个异象基督在国度里,基督是国度的君王(219-225

——显明基督的荣耀。

十一、本书的分段:

第一段:基督荣耀的启示(11-20

第二段:基督教会的书简(21-322

第三段:基督权能的审判(4-2015

第四段:基督最后的得胜(196-2015

第五段:基督无比的尊荣(211-2221



[1] 见《证主圣经百科全书》电子版,条目“启示录Revelation, book of

[2] 资料取自黄彼得牧师的《认识得胜的基督》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