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第十一课

逃離「只醉金迷」之世代(啟17,18

17章是約翰所見的第三個異像之開始,乃多幅基督得勝的圖畫 17:1-21:8)。在啟17,18章中,充份刻劃了在目中無神的文明世代裏,物質的誘惑之吸引及其最終之結局。原來最繁華之城市帝國也只是一片虛空的假像。那么,我們今天活在香港這個「只醉金迷」的地方,要如何逃離各種物質之引誘呢?註:大淫婦(17章)=大巴比倫(18 )=14:8的巴比倫,代表中無神和敵擋神的城市帝國)

I. 繁華城市(大淫婦)的虛幻(17章):

大淫婦(女人)=大巴比倫(18 ),亦即14:8的巴比倫,代表中無神和敵擋神的城市帝國。

A. 誘人犯罪褻瀆神(v1-7):

-「君王與她行淫」(v2):與大淫婦朋比為奸,一同得罪神

- 「人喝醉她淫亂的酒」(v2):罪惡由上而下,世人甘心樂意受罪的引透

- 「騎朱紅色的獸」(v3):這「獸」乃13:1之敵基督,表示大淫婦得敵基 督的支持,極力褻瀆神。

- 「金子為妝飾...金杯中滿淫亂」(v4,6):以高貴輝煌之外表作掩飾,內 裏充滿罪惡,誘人離開神,並大量殺害為主作見証的信徒。

- 「額上有下巴比倫之名」(v5,7):這是一奧秘,叫約翰大大希奇,因從 沒有人想到這外表輝煌之繁華城市乃最大的騙局,誘人犯罪離開神(作 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B. 背後得敵基督支持(v8-13):

- 「獸的力量」(v8):這代表敵基督的政治力量有時似乎消失,但終必捲 土重來。最後的出擊乃無底坑中上來(9:1),叫世人驚奇不己。

- 「獸的七頭乃七座山」(v9):指羅馬(建在七個山上),亦同時象徵在 末日像羅馬帝國般極力褻瀆神、敵擋神之勢力。

- 「七位王」(v10):七是完全數目,代表羅馬帝國的整個歷史,約翰 的是第六王時代。

- 「獸是第八位...和那七位同列...歸於沉淪」(v11):指末日的敵基督政權 (獸)終必像昔曰七位羅馬王般被滅絕。

- 「十角是十王」(v12,13):指末日有另外十位王自願與敵基督政權(獸) 合作。

C. 神利用敵基督行刑罰(v14-18):

- 「羔羊必勝過他們」(v14):羔羊與「蒙召、被選、忠心的」信徒分享 勝利。經文強調神的恩典和他們的忠心使信徒勝過這十國政權之壓逼。

- 「+角與獸恨淫婦...將她燒盡」(v16,17):一切按神計劃而行,敵基督 利用完這繁華城市後,便與十國一同把它毀滅了。

思想:香港人容易受什么事物所引誘?為滿足這些物慾使他們犯上什么罪?你曾受那些物質所引誘?

II. 繁華城市(大淫婦)的敗落(18章):

A. 傾覆的宣告(v1-3):

- 傾倒的慘狀(v2):以三重景況作強調,「成鬼魔的住處」、「各樣污穢 之靈的巢穴」及「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

- 「列國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v3):君王與商人因貪財勢而犯罪 敵擋神。

B. 離城的警告(v4-5):

- 「要從那城出來」:有些信徒並不知道所處地位危急,正預備要向這繁華 城市妥協,因此約翰急切警告他們要洞察危機,趕快逃離引誘。

C. 應有此報(v6-8):

- 「加倍地報應她」(v6,7上):指要她受應得之刑罰,她怎樣奢華犯罪, 神要她受更重和嚴厲之痛苦悲哀

- 「皇后自居...決不至悲哀」(v7下):自以為大有財勢,不會沒有依靠(不 像寡婦),所以必不會有悲哀。這乃一般豐有者的錯覺。

- 「一天之內」(v8):一切災難突然臨到,是處於奢華享樂中的世人從沒 想到的。

D. 世人因失利而悲哀(v9-19):

世人的悲哀非出於同情,乃因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利益:

- 君王失去奢華的生活(v9,10

- 商人失去了許多貴價的商品(v11-13)和奢華的生活(v14-17上)

- 靠海為業的人失去致富的機會(v17-19

E. 信徒因伸怨而快樂(v20-24):

- 為主作見証的信徒的喜樂(v20,24):今生多受苦、受蔑視、被殺害,現因公理終得伸張而歡呯。

- 六次「決不能再...」(v21-22):強調這城必完全毀滅,一切活動止息。

生活應用:

1)在生活中,有什么是我們覺得未滿足的?e.g.生活的享受、喜愛的商品、升職加薪的機會

2)這會影響你與神的關係和實行祂的心意嗎?

 

下回預習:基督榮耀的得勝(啟19-20

1)羔羊婚筵有誰參予?(1:6-10

2)思想基督如何得勝:稱為「神?道」者(19:11-16)、擒獸與假先知(19:17-21)、綑綁撒但(20:1-3)、千禧年治權(20:4-6)、最後審判(20:7-15)。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