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A.圣灵论的敞开性

《狂飙后的微声》 by 杨牧谷

第五章认识圣灵,活在圣灵

我们不是在这里铺陈一个完备的圣灵教义,这是不可能的。圣经记载的,永远是大过及多过神学家要为某个时代编写的教义学;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某一教义的兴起及重组,常是因应当代一个特别的需要,神学家是从这特别的角度来研读、搜集、思考、组织和解释的(如亚他拿修因反对亚流而提出道成肉身的道理,马丁路德为反对罗马教廷的善功论而提出因信称义);这与一般的意见相反,以为我们只要用心又客观地研究圣经,就能提出一套完备的神学,作教会思想与生活的守则。

启示的真理并不是一套抽空的逻辑命题,它是道成肉身的真理。它是永远适切的,因为它是成为肉身的道;它也是永远具指导的权柄,因为这个道是从神而来的真理:但它的适切性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下寻找出来,而它的权威性是因为有人能指出道与我们的真切关系。我们当然不能以为道的适切性及权威性是由神学家赋予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只能说发现真理,却没有人能发明真理——它一直是在那里,却需要人把它“发现”出来。这是为什么教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套客观又完备的神学,只有在人一切的不逮,限制,甚至是无知里,人不断地学习和摸索,然后尝试提出自己的组织和解释;谦卑地接受教会的试验此和批评,同一时间又对教会的思想和生活提出质询与校正。

什么时候教会自以为具备了一套完整又不需纠正的教义,他就是把教义等同于启示,只会带来属灵的灾难;他自己是故步自封于一个不再有生命力的制度之内,对别人,他一定会排斥或是扼杀他不同意的,甚至是他不明白的。

〖A.圣灵论的敞开性〗

这个现象对教会处理圣灵教义有着特别的警惕作用,理由简述如下。

1.从教义史看。尽管教会在二世纪下半叶就有孟他努主义(Montanism,一种对圣灵之工作特感兴趣的小教派)的困扰,教会却要等到五世纪才由奥古斯丁因应柏拉纠主义的挑战,写出略具雏形的圣灵论来1;但此书并不是讨论圣灵论本身,而是就圣灵的工作讨论恩典、自由与信心在人得救一事的地位2。此后再过百多年(589),教会不得不正面处理圣灵的位格问题(即圣灵到底是由圣父而出,还是由圣父“和子”而出,是filioque的争论),结果酿成东西方教会的**,直到如今。教会未能在二世纪便产生一套圣灵论来解决实际的困难;由二世纪到六世纪末,中间虽有特土良3、俄利根4、圣巴西流5(St.Basil)和奥古斯丁等人的努力,圣灵论的发展远比圣父及圣子的教义为贫弱,这起码说明圣灵论不容易处理,过早排斥与己见不合的思想,长远来说对教会并没有好处。

2.从圣灵论本身来看。它比神论或基督论更不易开展,因为它本身没有太具体的资料及范围可供研究。神论有深厚的宗教哲学为背景,旧约亦有很丰富的资料,可以明白神怎样在历史工作,及怎样与人发展关系;基督论有四福音记载的耶稣言行可资研究,惟独与圣灵有关的记载,比起前述二者来说,数据既不详备,它本身也不够明确,尼哥底母与耶稣论及圣灵时表达的迷惑可见一斑;历史上由“和子”(filioque)而引发的争端6,至于引至东西教会**,表明要为圣灵论制订严谨又近乎科学化的定义,是非常之不容易,后果常是具**性的。

3.从教义史的变迁来说。尽管神论和基督论是有较详细及具体的资料可作研究,此二论均经历非常巨大的变迁。有些改变不仅是补充性的,而是根本地**昔日的立论,像近代对神机动性的了解,是反抗中世纪本乎亚里士多德的不动性及不变性(immutability)来作重新思考和解释,而基督神人二性的奥秘联合,教会亦要花上好几百年的时间,由六种不同的错误教义,分别把神人二性的可能错误全部试完了7,教会才能明白此二性的正确关系。

反观圣灵论,自圣巴西流的DeSpirituSancto以来8。圣灵论无论在内容与规模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圣灵既是灵,祂又是随己意作万事,范围由创造、重生、复活以至居忠于每一位信徒之内,按道理说,可供研究及解释的一定不少,为什么两千年来圣灵论无论在质与量却是如此贫瘠?此种低发展的现象是不是暗示出教会若不是用错了方法来研究,如过度偏重理性,企图道那不可道的,言那不可言的圣灵,就是教会一直企图眨压信仰中的感情因素(圣灵更常工作的范围),排斥不能被纳入严谨体系的,不易受控制的分子。

没有人能否认,神在二十世纪的教会是行了大事。灵恩派不管有多少过激的言行,称他们为异端只是表明自己的无知自大;自大,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尽得圣灵行事的奥秘,任何不吻合我们既有的一套都是错误的;无知,因为我们漠视教会本身也是由错误学习功课,我们却剥夺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不错,连灵恩派也是可以从他们过激的错误找出合乎圣经真理的正途,事实告诉我们,他们学得很快。

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认为在圣灵论内,什么都行呢?当然不是,前面第三,第四章已提出我们不同意第三波的地方。圣经对圣灵是有些明确教导的,就是在摸索期也不应漠视。在下面,我们是因应灵恩运动向传统教会提出的挑战来解释圣灵的位格和工作,目的是看有什么地方要去学习的。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五章认识圣灵,活在圣灵 我们不是在这里铺陈一个完备的圣灵教义,这是不可能的。圣经记载的,永远是大过及多过神学家要为某个时代编写的教义学;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某一教义的兴起及重组,常是因应当代一个特别的需要,神学家是从这特别的角度来研读、搜集、思考、组织和解释的(如亚他拿修因反对亚流而提出道成肉身的道理,马丁路德为反对罗马教廷的善功论而提出因信称义);这与一般的意见相反,以为我们只要用心又客观地研究圣经,就能提出一套完备的神学,作教会思想与生活的守则。 启示的真理并不是一套抽空的逻辑命题,它是道成肉身的真理。它是永远适切的,因为它是成为肉身的道;它也是永远具指导的权柄,因为这个道是从神而来的真理:但它的适切性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下寻找出来,而它的权威性是因为有人能指出道与我们的真切关系。我们当然不能以为道的适切性及权威性是由神学家赋予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只能说发现真理,却没有人能发明真理——它一直是在那里,却需要人把它“发现”出来。这是为什么教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套客观又完备的神学,只有在人一切的不逮,限制,甚至是无知里,人不断地学习和摸索,然后尝试提出自己的组织和解释;谦卑地接
受教会的试验此和批评,同一时间又对教会的思想和生活提出质询与校正。 什么时候教会自以为具备了一套完整又不需纠正的教义,他就是把教义等同于启示,只会带来属灵的灾难;他自己是故步自封于一个不再有生命力的制度之内,对别人,他一定会排斥或是扼杀他不同意的,甚至是他不明白的。 〖A.圣灵论的敞开性〗 这个现象对教会处理圣灵教义有着特别的警惕作用,理由简述如下。 1.从教义史看。尽管教会在二世纪下半叶就有孟他努主义(Montanism,一种对圣灵之工作特感兴趣的小教派)的困扰,教会却要等到五世纪才由奥古斯丁因应柏拉纠主义的挑战,写出略具雏形的圣灵论来1;但此书并不是讨论圣灵论本身,而是就圣灵的工作讨论恩典、自由与信心在人得救一事的地位2。此后再过百多年(589),教会不得不正面处理圣灵的位格问题(即圣灵到底是由圣父而出,还是由圣父“和子”而出,是filioque的争论),结果酿成东西方教会的**,直到如今。教会未能在二世纪便产生一套圣灵论来解决实际的困难;由二世纪到六世纪末,中间虽有特土良3、俄利根4、圣巴西流5(St.Basil)和奥古斯丁等人的努力,圣灵论的发展远比圣父
及圣子的教义为贫弱,这起码说明圣灵论不容易处理,过早排斥与己见不合的思想,长远来说对教会并没有好处。 2.从圣灵论本身来看。它比神论或基督论更不易开展,因为它本身没有太具体的资料及范围可供研究。神论有深厚的宗教哲学为背景,旧约亦有很丰富的资料,可以明白神怎样在历史工作,及怎样与人发展关系;基督论有四福音记载的耶稣言行可资研究,惟独与圣灵有关的记载,比起前述二者来说,数据既不详备,它本身也不够明确,尼哥底母与耶稣论及圣灵时表达的迷惑可见一斑;历史上由“和子”(filioque)而引发的争端6,至于引至东西教会**,表明要为圣灵论制订严谨又近乎科学化的定义,是非常之不容易,后果常是具**性的。 3.从教义史的变迁来说。尽管神论和基督论是有较详细及具体的资料可作研究,此二论均经历非常巨大的变迁。有些改变不仅是补充性的,而是根本地**昔日的立论,像近代对神机动性的了解,是反抗中世纪本乎亚里士多德的不动性及不变性(immutability)来作重新思考和解释,而基督神人二性的奥秘联合,教会亦要花上好几百年的时间,由六种不同的错误教义,分别把神人二性的可能错误全部试完了7,教会才能明白
此二性的正确关系。 反观圣灵论,自圣巴西流的DeSpirituSancto以来8。圣灵论无论在内容与规模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圣灵既是灵,祂又是随己意作万事,范围由创造、重生、复活以至居忠于每一位信徒之内,按道理说,可供研究及解释的一定不少,为什么两千年来圣灵论无论在质与量却是如此贫瘠?此种低发展的现象是不是暗示出教会若不是用错了方法来研究,如过度偏重理性,企图道那不可道的,言那不可言的圣灵,就是教会一直企图眨压信仰中的感情因素(圣灵更常工作的范围),排斥不能被纳入严谨体系的,不易受控制的分子。 没有人能否认,神在二十世纪的教会是行了大事。灵恩派不管有多少过激的言行,称他们为异端只是表明自己的无知自大;自大,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尽得圣灵行事的奥秘,任何不吻合我们既有的一套都是错误的;无知,因为我们漠视教会本身也是由错误学习功课,我们却剥夺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不错,连灵恩派也是可以从他们过激的错误找出合乎圣经真理的正途,事实告诉我们,他们学得很快。 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认为在圣灵论内,什么都行呢?当然不是,前面第三,第四章已提出我们不同意第三波的地方。圣经对圣灵是有些明确教导
的,就是在摸索期也不应漠视。在下面,我们是因应灵恩运动向传统教会提出的挑战来解释圣灵的位格和工作,目的是看有什么地方要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