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基督徒的属灵交战

基督徒生活 by 傅格森

我们对有关信徒灵命成长之教义的理解,经常局限在自我满足的层面。但若想信仰生活真正达到平衡和谐的地步,就不能只着重在个人经历的某一点上。很有可能在基督徒当中,很有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信徒没有完全摆脱罪的困扰以享受内心的平静释放,他便是个小信的人。而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有人会视这天路历程为灰暗的、艰苦的、荆棘满途的、甚至要是你认为救恩唯一的价值就是在将来的寄望,在他看来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今世作基督徒不应当是未来要享受之福乐的悲惨序曲,况且将来的福乐还不一定能为今生的生活带来什么启迪!

采取以上任何一种极端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基督徒生命历程不会总是笑口常开的,但也不会永远是泪痕满面的;不会老是平安无事,也不会是整天损兵折将的。信徒的信仰历程有「因信而来的喜乐平安」(罗15:13),同时又有《西敏斯特信条》(WestminsterConfession)中所称的:「持续而无法和解的争战」(acontinualandirreconcilablewar)。

新约圣经视基督的降世(包括他的道成肉身、在世的生活、他的死、他的复活和他的升天)为划分历史的时刻。这个时刻的来临是极具震撼力的,它扭转了历史的轨迹,使现今的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个人身为基督徒,乃是生活在人类历史的一个非常特殊时代,即在基督第一次的降临(也就是圣经所说的末世的开始)和基督的再来(也就是世界的末了)这两个时段之间。所以,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就具备了这段过渡时期中的种种特点。基督救赎之工作所结出的果实和基督的得胜,已经开始彰显在整个人类世界中,在信徒个人的身上,以及社会整体地新社群中。我们因信是「已经得救」的人,但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正在被救赎的人,主在我们心中仍旧不断在作工;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我们是尚未完全得赎的人,要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彻底地更新,拥有主的形象。我们是活在「两段历史时刻之间」的人。

用来形容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个很生动贴切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按照圣经的教导,十字架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就好比D-Day,D-Day乃是决战并战胜之日;而V-Day则是当大局在D-Day已经奠定之后,向前瞻望那全面获胜的凯旋之日。基督徒拥有战胜敌人的保证,然而,在现今的处境中,小的战役、扫荡肃清残敌的工夫,一生中还是免不了的。用上一章所讲的话,基督徒已经在基督之死的得胜上向罪死了,但罪本身还没有被消灭。罪还是罪,并且正如我们在下一章所要讲的,我们仍然要把罪当成罪来看待。保罗的教导中含概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就是如今我们与罪的关系已经大大改变了,因为我们已经踏入了D-Day的胜利局面,但在还没有到达罪恶被彻底歼灭的V-Day时刻,我们免不了仍然要与罪交锋,并且会发现自己心内不断有交战。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当他来到主跟前时,感到「外面有争战,里面有恐惧」是必然的事。这种「无法和解的争战」其本质就是如此。争战来自两个源头,正如艾力奥特(CharlotteElliott)在诗歌"JustIam"(照我本相)中(也是根据保罗在哥林多后书7:5所讲的)巧妙地指出,这两个来源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

新约圣经则告诉我们试探的来源,即基督徒经历到冲突的地方主要有三:从世界来的、从肉体来的、从魔鬼来的。在这些试探当中有一种势力要动摇我们与主的关系。在以弗所人信主之前,他们和其它人一样,受制于「时代的潮流」,以及「空中掌权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的人身上运行的灵。」(弗2:2-3)。而在约翰壹书所指出的也正是这三股典型的、难以切断的绳索:

孩子们,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太初就存在的那一位。青年们,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强壮,上帝的道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过了那恶者。不要爱世界和世上的东西。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原来世上的一切,就如肉体的私欲、眼目的私欲和今生的骄傲,都不是出于父,而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世上的私欲都要渐渐过去,但那遵行上帝旨意的却存到永远。(约翰壹书2:14-17)

「外在」的争战是与世界和撒旦的争战,「内在」的争战是与肉体的争战。

〖世界〗

保罗向他主内的弟兄姊妹问安,有他很特殊的方式:对哥林多的信徒,他说:「在哥林多在基督耶稣里已经被分别为圣」的(林前1:2);对以弗所的信徒,他说:「住在以弗所,在基督耶稣里忠心的圣徒」(弗1:1);对腓立比的信徒,他说:「住在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圣徒」(腓1:1)。他这些话,是把基督徒在世的两大方位串连到一起了。是的,基督徒最终所处的位子是在「基督里」,基督是他的归属,他也属于基督,他是根据D-Day的战果来面向V-Day迈步向前的;但基督徒也是处身在以弗所、哥林多、腓立比等地方的,而这些地方是有试探、有一切拦阻我们忠心事主的敌对势力和潮流。每一个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在这个不认识基督的世代中,活出一个有基督同在的生命来。我们是在「基督里」,但我们同时也在伦敦,或格拉斯哥,或曼彻斯特,或纽约,或香港,或墨尔本。我们爱耶稣,服事耶稣,与他保持亲密的关系,但我们也得每日乘车上班,路过那些诱人的广告牌;我们还是每日在拥挤的地下铁路中穿梭,再乘电梯到地面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重温一下当天早上主给我们的应许。在我们身前身后都有肉体暂时的快乐向我们召唤,并且这些诱惑都经过了精心包装,要在我们最软弱、抵御力最低的时候来袭击我们。你和我是在「基督里」,但也是「在世上」的。当然,我们的安慰乃是:是基督要我们在这里的,他不是曾经这样为我们祷告吗?

我不求你使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于这世界,像我不属于这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约翰福音17:15-17)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的这番话,更是加重了而不是减轻了信徒所面临的张力、突出了而不是免除了这场战役的严峻性。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杀戮战场。世界是一个很实际的试探源头,它迫使我们「变成它的模样」,而往往我们很难抵御从它而来的压力。

新约圣经指出世界吸引人的多种途径。在撒种的比喻里,耶稣用「满布荆棘的心田」来形容人听道后的反应:

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有今世的忧虑和财富的迷惑把道挤住,结不出果实来。(太13:22)

在这比喻里,世界的律被描写成是会「挤住」上帝道中的恩典。耶稣所讲的是一个认基督为主的信徒,如何一边心系世俗财富,一边又要跟随主的情形。最终,(由于这个信心的过程是非常缓慢,一方面是慢到你根本察觉不到它的成长;另一方面它对主又是若即若离的。)这信徒的生命就被挤住了,上帝的话语全给挤出去了,并且所有先前拥有的属灵生命也尽枯干了。这「世界」,就目前这个时代的情形来看,一切世俗的东西,其价值观和时代意识等,不应该在我们属天的历程中占统治地位;意思就是说,身为基督徒,我们无一侥免,必须时常与我们自己的欲望争战。

保罗在这方面讲过一些极具启发性的话,在哥林多前书第7章这段常被人误解的经文里,保罗说: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人,挂念的是主的事,想怎样去得主喜悦;但娶了妻子的人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去讨妻子的欢心,这样他就分心了。没有结婚的妇女和守独身的女子,挂念的是主的事,好让身体和心灵都成为圣洁;但结了婚的妇女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去讨丈夫的欢心。我说这话,是为了你们自己的益处;我不是要限制你们,而是要你们作合宜的事,一心一意的对主忠诚。(哥林多前书7:32-35)

有时候,保罗这番话会被人理解成他对婚姻存轻视的态度,但那些活在像哥林多人所经历的那种解放性日子里的人,就会明白保罗只是在主张现实主义而非禁欲主义。保罗并不是说婚姻是个战场,而是指一个已婚的人,为要保守对主的忠心热诚而产生的内心交战。婚姻是一项祝福(正如保罗给歌罗西和以弗所信徒的信中所说的)。但这也就是为什么婚姻也能够成为试探的来源。地上的福份带给我们的矛盾,就在于因为己欲的喜好,我们往往会倾向崇拜恩赐而忘掉赐恩的那一位。因此,在哥林多前书较前一段,保罗提到要培养一种抽离于世的情性:

弟兄们,我是说时候不多了。从今以后,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的,哀哭的要像不哀哭的,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的,买了东西的要像一无所得的,享用世上百物的要像没有享用的一样,因为这世上的情况都要过去。(哥林多前书7:29-31)

加尔文对这段经文有很独特、很具启发性的见解:

所有为现今生活而提供的享受,都是从上帝而来神圣的礼物,但都因我们的误用将之捣毁了。如果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我们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在世界上流连忘返。结果呢?那赐给我们,要用来帮助我们行走天路的祝福,反而成了我们的锁链把我们给拴住了。

为了点醒我们,叫我们不再沉迷今生的享乐,保罗如实地指出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正因如此,保罗才引伸道,我们对待今生一切事物的正确态度,乃是要视有为无,拿得起放得下。因为一个人若看自己不过是世上寄居的客旅,他对待世上的物质享受,一定会抱着一种借用别人东西的心态。也就是说,人家借你用,可能只借一天。这话的主要意思乃是说,基督徒的心思意念不应该被世俗的东西所占据,也不应该以享有这些东西为满足。因为我们活在世上,应当抱着随时有可能被主接去的心态而活。保罗并不是建议基督徒从此抛弃产业,一无所有,他只是要他们不要被这些东西占据一生。

保罗说,俗世不但要挤住我们,也在模塑我们。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防止自己被它套住,把我们卷进它那套思维方式中。世俗化这一概念,不应当只是指名牌跑车、灯红酒绿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更阴险的意识。它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那是次圣经、次基督教的文化的,它会从各方面来侵蚀我们的思想观念。一个人很可能外表生活举止符合基督徒的体统,但内里的心思意念却在与世界为伍。这也就是那些法利赛人最大的毛病,他们是最「属世」的「出世」者。这种伪善的危险是很微妙的,几乎是出招必胜,永不失手的。当我们自我省察时,它会善于闪避,让你无法察觉得到。但这正是当下在围攻福音派基督徒的咒诅之一。每当我们每天说要遵从前人的步履,却又只是有名无实作作样子,心中还是贪爱现今的世代,我们就立即落到这个危机里了。

这个世界为我们设下的陷阱,就是要拦阻我们亲近基督。我们不知道底马离弃保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变节背叛了整个使徒团呢?我们很难说,但我们确实知道他为什么会与保罗分手;他所爱慕的是「现今的世界」(提后4:10)而不是「基督的显现」(提后4:8)。在现今时代中,有一些世俗的缠累,世俗的观念,叫他离弃了起初对基督的爱和为同胞受苦的心志。底马一定是发现了自己与以往不同了,起码当时是这样,但他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显然已经失去了许多的属灵能力,以致于他对真理的肯定,即使徒约翰所讲的那种确信,也失去了:

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过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就是那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么?(约翰一书五章4-5)

〖魔鬼〗

世界毕竟是死的。基督徒面对另一层面的争战,是跟一个活生生的仇敌交战--与撒旦的交战。当我们想到与撒旦交战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一个双向的危险。第一种危险就是太过轻视它;第二种危险则是过份重视它以致忘却了基督和基督的得胜,或者对它的邪恶势力产生过份的恐惧感,生活在世得好象完全受控于它的魔掌和权势下,甚至自己不必负什么责任。以上这些态度都不切实际,也不符合那贯穿新约圣经中的得胜观。新约圣经确实不否认撒旦有强大的势力,但每次提到撒旦的势力,都是在与基督的得胜对照之下提出来的。当然,这也是我们对基督教信仰的基本信念;就是说,只有在上帝在基督里给我们的启示完全了之后,我们才清楚看见黑暗国度并其势力的全貌。在旧约圣经里,撒旦相对来说只是一个影子,正如基督的形象在那时也是比较朦胧的。但当我们翻到新约,我们发现基督的来临把撒旦也从黑暗中揪了出来,并且有多处经文揭露出它为罪恶与愁苦之煽动者的身份。新约圣经提出了几方面关于撒旦的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i)撒旦的本色和它的计俩〗

圣经告诉我们,撒旦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被造的活物。在旧约某几处经文里,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关撒旦之来源和堕落的记载,例如以赛亚书14:12-17和以西结书28:11-19,但对于这些经文的解释仍是众说纷纭的。例如加尔文(没有人会说他不信有撒旦的存在)则对以赛亚书那段经文作出下列的诠释:

有人将这段经文解释成对撒旦的形容,实在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上下文看来,这些形容的字词,只能被理解成是指着巴比伦王而言的。

无论怎么说,在新约圣经里则有非常明显的话是指着撒旦的堕落说的,不可能有别的解释。耶稣说撒旦是:「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凶手,不守真理,因为他心里没有真理。」(约8:44)。约翰在约翰壹书里更补充道:「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约壹3:8)。在人未曾堕落之前,在天国里像似发生了一场难以想象的大背叛,我们除了知道这一点以外,其它的我们就不知道了,也不需要知道。我们所当知道的,反而是新约圣经中为撒旦起的名字。正如我们可以从基督的各个称谓更认识基督,照样,我们也能从撒旦的名号得知它不只是说谎者(约8:44)和抵挡者(帖前2:18)而矣。

它是那魔鬼。这名字是来自希腊文的动词「掷、摔」(throw),而且这个「摔」字含有「摔毁、毁谤」(throwoff,slander)的意思。这个名字就反映出其本性。魔鬼常以谎言与人打交道。它不但扭曲有关基督的事实、上帝对世人的性情(的确,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上帝对人的爱到底有多深厚,上帝爱的本质有多圣洁!)它还扭曲基督徒的心。它在上帝儿女的良心中是何等阴险地挑唆,告诉他们,他们的救主并非「真的」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并教唆说:「最好,最明智,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别对基督信靠得太深。」

它的名字也叫撒旦。有学者指出这个名词的字根有埋伏等待的意味。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就很形象地描述了基督徒属灵交战的一个共同点,因为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试探、压力、冲突,以及那恶势力是如何临到、为什么会临到我们。基督徒那些过份的惊恐、疑虑、想法,无疑可以追溯到撒旦隐藏着的埋伏所产生的效应。

它的名字也叫迷惑人的。在启示录13:11我们读到:「另一只兽从地上来。它有两个角好象羊羔,说话好象龙。」在启示录当中,羊羔一般是用来象征基督的,这只恶魔的兽把自己装扮成拥有基督的外貌,是一点不奇怪的,因为仇敌的目的就是要迷惑我们,引我们走歪路。而事实上,在原文里「迷惑」这个字根的本意思就是「使人迷失或偏离正途」,因此,「导人失足」和「迷惑人」是一样的意思。这样的描述是多么贴切,与我们对魔鬼其它方面所了解的简直再吻合不过了。圣经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一开始,它就用诡诈诱惑夏娃。保罗更明确的指出:「女人受了引诱」(提前2:14;参创3:13)。它先弄瞎人的心眼,以便领他们偏离正途(林后4:4)。

它也被称为是控告弟兄的。希腊文用的字是Kategoros,是从「在裁判所前来控告」这一动词演变出来的。在这里所描绘出来的一幅图画,乃是魔鬼在法庭上充当检控官的角色,它把上帝儿女的罪行和过犯一一指出,指控说,上帝应当与他们断绝关系,把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去。魔鬼乃是以信徒的过犯和失败作为它与上帝讨价还价的筹码。

罪重弯我腰,撒旦苦煎熬,外战内惊恐,主前求庇佑。

主作我保障,主怀我依傍,恶者任控诉,主命已代偿。

约翰.纽顿(JohnNewton)

〖(ii)撒旦与基督之别〗

使徒保罗安慰我们说,我们不但知道撒旦的本领,并且还「不是不晓得他的诡计」(林后2:11)。我们已经讲过,它其中一个诡计就是使人对它的出现产生错觉。它会装扮成光明的天使出现(林后11:14)。这就促使我们要问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分辨?究竟我们听到的是撒旦的声音还是主的声音?是撒旦在我们身上的作为还是主的作为呢?我们如何透过分辨来防范撒旦的诡计,又如何穿上「全副军装」应战呢?要分辨是主的引导还是撒旦的欺骗,可以从四方面来比较:

(a)基督的声音永远是与圣经的真正意思相吻合的,但撒旦则常常曲解圣经,把圣经原有的意思和所针对的目的,解释成别的说法,用在别的目的上。

(b)基督的智能与基督的属性是一致的,是纯洁的、和平的、温柔的、谦卑的、满有恩慈和善果的(雅3:17)。相反,撒旦的工作往往是叫人没有平安,不得满足。它要么自己亲自、要么透过别人,在人心里播种所谓的「智能」,然后带来纷争,摧毁我们与上帝、与其它弟兄姊妹之间的和谐。

(c)基督介入我们心中是很温柔的,正如他自己是温柔的主一样;但撒旦的介入,正如保罗所形容的,像「火箭」一般(弗6:16)。这些火箭会把我们的头脑焚烧起来,削弱我们的意志力,使我们的信仰失去平衡。

(d)基督呼召我们与他一同受苦(腓3:10),撒旦左右我们的标记乃是要叫我们远离基督的十架。正如它歇力想拦阻基督上十架一样,(先是在旷野的试探,再是透过西门彼得的进言,可8:33),它也要尽量把我们与这位受苦被钉的主扯开,动摇我们对他的爱慕和信靠。它知道,十字架牺牲的道理乃是培育属灵果实的最佳苗圃(约12:24-26)。它会不惜任何代价阻止我们经历十架。

不过,纵使我们已经掌握这属灵的分辨能力,使我们知道真正的基督和那带假面具的撒旦之间有什么分别,我们还需防范另一种侵犯。

〖(iii)撒旦与我们良心之分别。〗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项任务更不容易,因为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我们心中的罪的残余和那恶者的诡计是属于同一个家族的。在今日教会当中,在这一层面的属灵指导是少之又少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古圣先贤那里得到一些帮助的。华森(ThomasWatson),一位十七世纪圣司提反窝布鲁克教区的区长(TherectorofSt.Stephen-sWalbrook),就针对这个问题写了以下这段话:

我们怎么来分别某种意念是来自自己内心的,还是来自撒旦的呢?这是相当困难的,正如伯纳(Bernard)所言:要分辨是蛇咬的毒伤还是心思意念的病毒、是撒旦出的点子还是自己内心的欲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起码两者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分别:

(a)如果一个邪恶的意念是来自我们自己内心的,它会慢慢地冒出来,有程度之分的。罪一直都在我们的思想中扰嚷,就等到我们说一句「好吧!」。但从撒旦来的意念往往是突如其来的。试探就好比飞箭一样,猛的一下就闯进来了(弗6:16)。大卫点数他百姓的念头乃是撒旦突然间注射给大卫的。

(b)从自我内心发出的恶念往往不会太可怕,鲜有人会因看到自己的孩子而给吓倒的;但从撒旦而来的念头则有可能吓坏你,例如有意念叫你亵渎上帝,或者叫你去自杀。把撒旦的攻击比拟作火箭的正是这类的试探,因为它带着熊熊火焰,叫我们魂魄受惊(弗6:16)。

(c)当恶念是从外界进来的,而又令我们产生厌恶感和排斥感,会与它争斗,就像摩西逃避蛇那样从它面前逃跑,那么就表示这意念不是产生于我们的内心,而是「约押一手安排的」(撒下14:19),是撒旦把这些不洁的情感注射进来的。

当然,要分辨两者是没有什么简易方法的。在灵命历程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显然易明的公式,来帮助我们一路上免受侵害。但我们有牧者在前头引领,我们只能不断注视着他,一步步向前迈进。当我们一路上,在恩典、在对上帝的话语、上帝的道路上都日渐熟悉之后,自然会有更敏锐的触觉,更懂得分辨,那声音是自我意念中所想出来的意念、是撒旦的工作、还是主自己的声音。认识主的声音是基督徒才有的特权(约10:27)。当我们不断学会顺服这个声音,这声音就会越来越容易辨认了。然而,当我们越顺服主的时候,撒旦也就越发定意要扰乱我们,叫我们走差。的确,作基督徒乃是在打一场永远「无法和解的争战」!在下一章,我们会来探讨这场争战所涉及的,不仅是我们外在的敌人,也在于来自我们内心的阻力。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我们对有关信徒灵命成长之教义的理解,经常局限在自我满足的层面。但若想信仰生活真正达到平衡和谐的地步,就不能只着重在个人经历的某一点上。很有可能在基督徒当中,很有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信徒没有完全摆脱罪的困扰以享受内心的平静释放,他便是个小信的人。而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有人会视这天路历程为灰暗的、艰苦的、荆棘满途的、甚至要是你认为救恩唯一的价值就是在将来的寄望,在他看来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今世作基督徒不应当是未来要享受之福乐的悲惨序曲,况且将来的福乐还不一定能为今生的生活带来什么启迪! 采取以上任何一种极端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基督徒生命历程不会总是笑口常开的,但也不会永远是泪痕满面的;不会老是平安无事,也不会是整天损兵折将的。信徒的信仰历程有「因信而来的喜乐平安」(罗15:13),同时又有《西敏斯特信条》(WestminsterConfession)中所称的:「持续而无法和解的争战」(acontinualandirreconcilablewar)。 新约圣经视基督的降世(包括他的道成肉身、在世的生活、他的死、他的复活和他的升天)为划分历史的时刻。这个时刻的来临是极具震撼力的,它扭转了历史的
轨迹,使现今的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个人身为基督徒,乃是生活在人类历史的一个非常特殊时代,即在基督第一次的降临(也就是圣经所说的末世的开始)和基督的再来(也就是世界的末了)这两个时段之间。所以,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就具备了这段过渡时期中的种种特点。基督救赎之工作所结出的果实和基督的得胜,已经开始彰显在整个人类世界中,在信徒个人的身上,以及社会整体地新社群中。我们因信是「已经得救」的人,但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正在被救赎的人,主在我们心中仍旧不断在作工;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我们是尚未完全得赎的人,要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彻底地更新,拥有主的形象。我们是活在「两段历史时刻之间」的人。 用来形容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个很生动贴切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按照圣经的教导,十字架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就好比D-Day,D-Day乃是决战并战胜之日;而V-Day则是当大局在D-Day已经奠定之后,向前瞻望那全面获胜的凯旋之日。基督徒拥有战胜敌人的保证,然而,在现今的处境中,小的战役、扫荡肃清残敌的工夫,一生中还是免不了的。用上一章所讲的话,基督徒已经在基督之死的得胜上向罪死了,但罪本身还没有被消灭。
罪还是罪,并且正如我们在下一章所要讲的,我们仍然要把罪当成罪来看待。保罗的教导中含概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就是如今我们与罪的关系已经大大改变了,因为我们已经踏入了D-Day的胜利局面,但在还没有到达罪恶被彻底歼灭的V-Day时刻,我们免不了仍然要与罪交锋,并且会发现自己心内不断有交战。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当他来到主跟前时,感到「外面有争战,里面有恐惧」是必然的事。这种「无法和解的争战」其本质就是如此。争战来自两个源头,正如艾力奥特(CharlotteElliott)在诗歌JustIam(照我本相)中(也是根据保罗在哥林多后书7:5所讲的)巧妙地指出,这两个来源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 新约圣经则告诉我们试探的来源,即基督徒经历到冲突的地方主要有三:从世界来的、从肉体来的、从魔鬼来的。在这些试探当中有一种势力要动摇我们与主的关系。在以弗所人信主之前,他们和其它人一样,受制于「时代的潮流」,以及「空中掌权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的人身上运行的灵。」(弗2:2-3)。而在约翰壹书所指出的也正是这三股典型的、难以切断的绳索: 孩子们,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太初就存在的那一位。青年们,我写信给你们,
因为你们强壮,上帝的道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过了那恶者。不要爱世界和世上的东西。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原来世上的一切,就如肉体的私欲、眼目的私欲和今生的骄傲,都不是出于父,而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世上的私欲都要渐渐过去,但那遵行上帝旨意的却存到永远。(约翰壹书2:14-17) 「外在」的争战是与世界和撒旦的争战,「内在」的争战是与肉体的争战。 〖世界〗 保罗向他主内的弟兄姊妹问安,有他很特殊的方式:对哥林多的信徒,他说:「在哥林多在基督耶稣里已经被分别为圣」的(林前1:2);对以弗所的信徒,他说:「住在以弗所,在基督耶稣里忠心的圣徒」(弗1:1);对腓立比的信徒,他说:「住在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圣徒」(腓1:1)。他这些话,是把基督徒在世的两大方位串连到一起了。是的,基督徒最终所处的位子是在「基督里」,基督是他的归属,他也属于基督,他是根据D-Day的战果来面向V-Day迈步向前的;但基督徒也是处身在以弗所、哥林多、腓立比等地方的,而这些地方是有试探、有一切拦阻我们忠心事主的敌对势力和潮流。每一个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在这个不认识基督的世代中,活出一个有基督同在的生命
来。我们是在「基督里」,但我们同时也在伦敦,或格拉斯哥,或曼彻斯特,或纽约,或香港,或墨尔本。我们爱耶稣,服事耶稣,与他保持亲密的关系,但我们也得每日乘车上班,路过那些诱人的广告牌;我们还是每日在拥挤的地下铁路中穿梭,再乘电梯到地面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重温一下当天早上主给我们的应许。在我们身前身后都有肉体暂时的快乐向我们召唤,并且这些诱惑都经过了精心包装,要在我们最软弱、抵御力最低的时候来袭击我们。你和我是在「基督里」,但也是「在世上」的。当然,我们的安慰乃是:是基督要我们在这里的,他不是曾经这样为我们祷告吗? 我不求你使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于这世界,像我不属于这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约翰福音17:15-17)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的这番话,更是加重了而不是减轻了信徒所面临的张力、突出了而不是免除了这场战役的严峻性。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杀戮战场。世界是一个很实际的试探源头,它迫使我们「变成它的模样」,而往往我们很难抵御从它而来的压力。 新约圣经指出世界吸引人的多种途径。在撒种的比喻里,耶稣用「满布荆棘的心田」来形容人听道后的
反应: 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有今世的忧虑和财富的迷惑把道挤住,结不出果实来。(太13:22) 在这比喻里,世界的律被描写成是会「挤住」上帝道中的恩典。耶稣所讲的是一个认基督为主的信徒,如何一边心系世俗财富,一边又要跟随主的情形。最终,(由于这个信心的过程是非常缓慢,一方面是慢到你根本察觉不到它的成长;另一方面它对主又是若即若离的。)这信徒的生命就被挤住了,上帝的话语全给挤出去了,并且所有先前拥有的属灵生命也尽枯干了。这「世界」,就目前这个时代的情形来看,一切世俗的东西,其价值观和时代意识等,不应该在我们属天的历程中占统治地位;意思就是说,身为基督徒,我们无一侥免,必须时常与我们自己的欲望争战。 保罗在这方面讲过一些极具启发性的话,在哥林多前书第7章这段常被人误解的经文里,保罗说: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人,挂念的是主的事,想怎样去得主喜悦;但娶了妻子的人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去讨妻子的欢心,这样他就分心了。没有结婚的妇女和守独身的女子,挂念的是主的事,好让身体和心灵都成为圣洁;但结了婚的妇女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去讨丈夫的欢心。我说这话,是为了你们自己的益处
;我不是要限制你们,而是要你们作合宜的事,一心一意的对主忠诚。(哥林多前书7:32-35) 有时候,保罗这番话会被人理解成他对婚姻存轻视的态度,但那些活在像哥林多人所经历的那种解放性日子里的人,就会明白保罗只是在主张现实主义而非禁欲主义。保罗并不是说婚姻是个战场,而是指一个已婚的人,为要保守对主的忠心热诚而产生的内心交战。婚姻是一项祝福(正如保罗给歌罗西和以弗所信徒的信中所说的)。但这也就是为什么婚姻也能够成为试探的来源。地上的福份带给我们的矛盾,就在于因为己欲的喜好,我们往往会倾向崇拜恩赐而忘掉赐恩的那一位。因此,在哥林多前书较前一段,保罗提到要培养一种抽离于世的情性: 弟兄们,我是说时候不多了。从今以后,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的,哀哭的要像不哀哭的,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的,买了东西的要像一无所得的,享用世上百物的要像没有享用的一样,因为这世上的情况都要过去。(哥林多前书7:29-31) 加尔文对这段经文有很独特、很具启发性的见解: 所有为现今生活而提供的享受,都是从上帝而来神圣的礼物,但都因我们的误用将之捣毁了。如果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我们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
在世界上流连忘返。结果呢?那赐给我们,要用来帮助我们行走天路的祝福,反而成了我们的锁链把我们给拴住了。 为了点醒我们,叫我们不再沉迷今生的享乐,保罗如实地指出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正因如此,保罗才引伸道,我们对待今生一切事物的正确态度,乃是要视有为无,拿得起放得下。因为一个人若看自己不过是世上寄居的客旅,他对待世上的物质享受,一定会抱着一种借用别人东西的心态。也就是说,人家借你用,可能只借一天。这话的主要意思乃是说,基督徒的心思意念不应该被世俗的东西所占据,也不应该以享有这些东西为满足。因为我们活在世上,应当抱着随时有可能被主接去的心态而活。保罗并不是建议基督徒从此抛弃产业,一无所有,他只是要他们不要被这些东西占据一生。 保罗说,俗世不但要挤住我们,也在模塑我们。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防止自己被它套住,把我们卷进它那套思维方式中。世俗化这一概念,不应当只是指名牌跑车、灯红酒绿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更阴险的意识。它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那是次圣经、次基督教的文化的,它会从各方面来侵蚀我们的思想观念。一个人很可能外表生活举止符合基督徒的体统,但内里的心思意念却在与世界为伍。这也就是那些
法利赛人最大的毛病,他们是最「属世」的「出世」者。这种伪善的危险是很微妙的,几乎是出招必胜,永不失手的。当我们自我省察时,它会善于闪避,让你无法察觉得到。但这正是当下在围攻福音派基督徒的咒诅之一。每当我们每天说要遵从前人的步履,却又只是有名无实作作样子,心中还是贪爱现今的世代,我们就立即落到这个危机里了。 这个世界为我们设下的陷阱,就是要拦阻我们亲近基督。我们不知道底马离弃保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变节背叛了整个使徒团呢?我们很难说,但我们确实知道他为什么会与保罗分手;他所爱慕的是「现今的世界」(提后4:10)而不是「基督的显现」(提后4:8)。在现今时代中,有一些世俗的缠累,世俗的观念,叫他离弃了起初对基督的爱和为同胞受苦的心志。底马一定是发现了自己与以往不同了,起码当时是这样,但他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显然已经失去了许多的属灵能力,以致于他对真理的肯定,即使徒约翰所讲的那种确信,也失去了: 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过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就是那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么?(约翰一书五章4-5) 〖魔鬼〗 世界毕竟是死的。基督徒面对另一层面的
争战,是跟一个活生生的仇敌交战--与撒旦的交战。当我们想到与撒旦交战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一个双向的危险。第一种危险就是太过轻视它;第二种危险则是过份重视它以致忘却了基督和基督的得胜,或者对它的邪恶势力产生过份的恐惧感,生活在世得好象完全受控于它的魔掌和权势下,甚至自己不必负什么责任。以上这些态度都不切实际,也不符合那贯穿新约圣经中的得胜观。新约圣经确实不否认撒旦有强大的势力,但每次提到撒旦的势力,都是在与基督的得胜对照之下提出来的。当然,这也是我们对基督教信仰的基本信念;就是说,只有在上帝在基督里给我们的启示完全了之后,我们才清楚看见黑暗国度并其势力的全貌。在旧约圣经里,撒旦相对来说只是一个影子,正如基督的形象在那时也是比较朦胧的。但当我们翻到新约,我们发现基督的来临把撒旦也从黑暗中揪了出来,并且有多处经文揭露出它为罪恶与愁苦之煽动者的身份。新约圣经提出了几方面关于撒旦的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i)撒旦的本色和它的计俩〗 圣经告诉我们,撒旦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被造的活物。在旧约某几处经文里,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关撒旦之来源和堕落的记载,例如以赛亚书14:12-17和以西结书28:1
1-19,但对于这些经文的解释仍是众说纷纭的。例如加尔文(没有人会说他不信有撒旦的存在)则对以赛亚书那段经文作出下列的诠释: 有人将这段经文解释成对撒旦的形容,实在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上下文看来,这些形容的字词,只能被理解成是指着巴比伦王而言的。 无论怎么说,在新约圣经里则有非常明显的话是指着撒旦的堕落说的,不可能有别的解释。耶稣说撒旦是:「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凶手,不守真理,因为他心里没有真理。」(约8:44)。约翰在约翰壹书里更补充道:「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约壹3:8)。在人未曾堕落之前,在天国里像似发生了一场难以想象的大背叛,我们除了知道这一点以外,其它的我们就不知道了,也不需要知道。我们所当知道的,反而是新约圣经中为撒旦起的名字。正如我们可以从基督的各个称谓更认识基督,照样,我们也能从撒旦的名号得知它不只是说谎者(约8:44)和抵挡者(帖前2:18)而矣。 它是那魔鬼。这名字是来自希腊文的动词「掷、摔」(throw),而且这个「摔」字含有「摔毁、毁谤」(throwoff,slander)的意思。这个名字就反映出其本性。魔鬼常以谎言与人打交道。它不但扭曲有关基督的事实、上帝对世
人的性情(的确,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上帝对人的爱到底有多深厚,上帝爱的本质有多圣洁!)它还扭曲基督徒的心。它在上帝儿女的良心中是何等阴险地挑唆,告诉他们,他们的救主并非「真的」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并教唆说:「最好,最明智,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别对基督信靠得太深。」 它的名字也叫撒旦。有学者指出这个名词的字根有埋伏等待的意味。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就很形象地描述了基督徒属灵交战的一个共同点,因为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试探、压力、冲突,以及那恶势力是如何临到、为什么会临到我们。基督徒那些过份的惊恐、疑虑、想法,无疑可以追溯到撒旦隐藏着的埋伏所产生的效应。 它的名字也叫迷惑人的。在启示录13:11我们读到:「另一只兽从地上来。它有两个角好象羊羔,说话好象龙。」在启示录当中,羊羔一般是用来象征基督的,这只恶魔的兽把自己装扮成拥有基督的外貌,是一点不奇怪的,因为仇敌的目的就是要迷惑我们,引我们走歪路。而事实上,在原文里「迷惑」这个字根的本意思就是「使人迷失或偏离正途」,因此,「导人失足」和「迷惑人」是一样的意思。这样的描述是多么贴切,与我们对魔鬼其它方面所了解的简直再吻合不过了。圣经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
一开始,它就用诡诈诱惑夏娃。保罗更明确的指出:「女人受了引诱」(提前2:14;参创3:13)。它先弄瞎人的心眼,以便领他们偏离正途(林后4:4)。 它也被称为是控告弟兄的。希腊文用的字是Kategoros,是从「在裁判所前来控告」这一动词演变出来的。在这里所描绘出来的一幅图画,乃是魔鬼在法庭上充当检控官的角色,它把上帝儿女的罪行和过犯一一指出,指控说,上帝应当与他们断绝关系,把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去。魔鬼乃是以信徒的过犯和失败作为它与上帝讨价还价的筹码。 罪重弯我腰,撒旦苦煎熬,外战内惊恐,主前求庇佑。 主作我保障,主怀我依傍,恶者任控诉,主命已代偿。 约翰.纽顿(JohnNewton) 〖(ii)撒旦与基督之别〗 使徒保罗安慰我们说,我们不但知道撒旦的本领,并且还「不是不晓得他的诡计」(林后2:11)。我们已经讲过,它其中一个诡计就是使人对它的出现产生错觉。它会装扮成光明的天使出现(林后11:14)。这就促使我们要问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分辨?究竟我们听到的是撒旦的声音还是主的声音?是撒旦在我们身上的作为还是主的作为呢?我们如何透过分辨来防范撒旦的诡计,又如何穿上「
全副军装」应战呢?要分辨是主的引导还是撒旦的欺骗,可以从四方面来比较: (a)基督的声音永远是与圣经的真正意思相吻合的,但撒旦则常常曲解圣经,把圣经原有的意思和所针对的目的,解释成别的说法,用在别的目的上。 (b)基督的智能与基督的属性是一致的,是纯洁的、和平的、温柔的、谦卑的、满有恩慈和善果的(雅3:17)。相反,撒旦的工作往往是叫人没有平安,不得满足。它要么自己亲自、要么透过别人,在人心里播种所谓的「智能」,然后带来纷争,摧毁我们与上帝、与其它弟兄姊妹之间的和谐。 (c)基督介入我们心中是很温柔的,正如他自己是温柔的主一样;但撒旦的介入,正如保罗所形容的,像「火箭」一般(弗6:16)。这些火箭会把我们的头脑焚烧起来,削弱我们的意志力,使我们的信仰失去平衡。 (d)基督呼召我们与他一同受苦(腓3:10),撒旦左右我们的标记乃是要叫我们远离基督的十架。正如它歇力想拦阻基督上十架一样,(先是在旷野的试探,再是透过西门彼得的进言,可8:33),它也要尽量把我们与这位受苦被钉的主扯开,动摇我们对他的爱慕和信靠。它知道,十字架牺牲的道理乃是培育属灵果实的最佳苗圃(约12:24-26)。
它会不惜任何代价阻止我们经历十架。 不过,纵使我们已经掌握这属灵的分辨能力,使我们知道真正的基督和那带假面具的撒旦之间有什么分别,我们还需防范另一种侵犯。 〖(iii)撒旦与我们良心之分别。〗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项任务更不容易,因为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我们心中的罪的残余和那恶者的诡计是属于同一个家族的。在今日教会当中,在这一层面的属灵指导是少之又少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古圣先贤那里得到一些帮助的。华森(ThomasWatson),一位十七世纪圣司提反窝布鲁克教区的区长(TherectorofSt.Stephen-sWalbrook),就针对这个问题写了以下这段话: 我们怎么来分别某种意念是来自自己内心的,还是来自撒旦的呢?这是相当困难的,正如伯纳(Bernard)所言:要分辨是蛇咬的毒伤还是心思意念的病毒、是撒旦出的点子还是自己内心的欲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起码两者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分别: (a)如果一个邪恶的意念是来自我们自己内心的,它会慢慢地冒出来,有程度之分的。罪一直都在我们的思想中扰嚷,就等到我们说一句「好吧!」。但从撒旦来的意念往往是突如其来的。试探就好比
飞箭一样,猛的一下就闯进来了(弗6:16)。大卫点数他百姓的念头乃是撒旦突然间注射给大卫的。 (b)从自我内心发出的恶念往往不会太可怕,鲜有人会因看到自己的孩子而给吓倒的;但从撒旦而来的念头则有可能吓坏你,例如有意念叫你亵渎上帝,或者叫你去自杀。把撒旦的攻击比拟作火箭的正是这类的试探,因为它带着熊熊火焰,叫我们魂魄受惊(弗6:16)。 (c)当恶念是从外界进来的,而又令我们产生厌恶感和排斥感,会与它争斗,就像摩西逃避蛇那样从它面前逃跑,那么就表示这意念不是产生于我们的内心,而是「约押一手安排的」(撒下14:19),是撒旦把这些不洁的情感注射进来的。 当然,要分辨两者是没有什么简易方法的。在灵命历程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显然易明的公式,来帮助我们一路上免受侵害。但我们有牧者在前头引领,我们只能不断注视着他,一步步向前迈进。当我们一路上,在恩典、在对上帝的话语、上帝的道路上都日渐熟悉之后,自然会有更敏锐的触觉,更懂得分辨,那声音是自我意念中所想出来的意念、是撒旦的工作、还是主自己的声音。认识主的声音是基督徒才有的特权(约10:27)。当我们不断学会顺服这个声音,这声音就会越来越容易辨认了
。然而,当我们越顺服主的时候,撒旦也就越发定意要扰乱我们,叫我们走差。的确,作基督徒乃是在打一场永远「无法和解的争战」!在下一章,我们会来探讨这场争战所涉及的,不仅是我们外在的敌人,也在于来自我们内心的阻力。